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诸葛亮的怪圈

话说在公元二二零至二二九年之间,魏、蜀、吴先后建国,之后二六三年魏灭蜀,二六六年晋受魏禅,二八零年晋灭吴,三国时代结束。

吴国表面挺到了最后,实则亡于“魏国”,毕竟晋的代魏是换汤不换药,国力资本依然姓魏。

先看三国地理疆域,魏占据了中原和北方,南部大致以秦岭淮河与吴、蜀为界,疆域最大。吴的疆域略小于魏,但因有岭南山越存在,可控范围更小。而蜀汉,就算平定南中诸郡后版图依然垫底,仅占了汉十三州中的一个益州。

再看人口,魏灭蜀时,魏人口约四百三十万,蜀人口约一百零八万。晋灭吴时,吴人口约二百五十六万。

显然,三国国祚与其疆域面积,以及人口均成正比。而看似简单的推理,诸葛亮却不甚认同,他只说:“今民困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意指蜀锦是朝廷财政收入的唯一来源,若能打开销路,击败强大的魏国也不是没有可能。

在他看来,商贸是决定国家兴亡的关键所在。

蜀锦

那是物质贫乏的时代,人们饥不择食,食不果腹,粮食才是唯一的货币。

汉代,太守们拿着“两千石”的厚俸,买东西直接付小米,一切交易以物易物,铜钱只在小范围内流通。

而吃饱了肚子,大家便有了额外追求,菜里没盐,桌上没酒反倒都成了痛苦。

所以朝廷始终在琢么如何丰富百姓的生活,通过丝绸之路,一批批罕见的商品引入中国。

汉代丝路有海陆两条,陆上,大体是从长安沿河西走廊至西域,再经中亚到达罗马。海上丝路从东南沿海各郡出发,经中南、马来半岛,穿马六甲海峡进入孟加拉湾,最远可达印度南端和斯里兰卡。

商贸让所有人受益,凭两条丝路,汉人丰富了餐桌,陶冶了情操,反向也对外输出了文化,造就了一个个汉字文化圈。

然而进入三国时代,情况却有了变化。

魏国因占据北方,他们继承了陆上丝绸之路。称帝后,曹丕命曹真出使西域,设置西域长史府,十余个西域国家与魏国存在商贸关系,吴蜀则为零。

再据《三国志》,魏晋与日本亦有十余次交往,倭人带来了牲口、倭锦、布匹、丹木、珍珠等玩意。又为切断吴国与日本的海上交通,曹叡还回赠了很多中国特产,以及一枚“亲魏倭王”金印。

再算上与北方匈奴、乌桓、鲜卑、高句丽等外族的贸易往来,魏国显然是三国时代最能代表华夏的正统政权。

同期在东南,吴国因继承了汉朝海上丝绸之路也不甘示弱,甚至更像一个海洋文明。

除独霸东南亚贸易外,吴国在朝鲜半岛、高句丽、日本等地也与魏国展开竞争,在《日本书记》《松窗梦语》等诸多日本史籍中,作者常把中国唤作吴国,百姓称吴人,丝绸叫吴丝,躺平的叫吴床...

黄龙二年(230),孙权还派大军一万出海找到了台湾,返程满载几千土著,这是两岸最早的交通记录。

然而上述一切,蜀国浑然不知。

三国地理

在隆中,诸葛亮曾对刘备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然而拿下益州,他又对刘禅说:“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为安家立业,当初诸葛亮不得不劝刘备入蜀,但可曾想,曹操为啥只打江南而不曾入蜀?刘备为啥又能轻而易举的入蜀?

四川,的确有天府之国美誉,但“沃野”只是对应农业。即便蜀国也盛产盐铁,可这些大宗商品你我都有,魏、吴的产量甚至更多,故只能内销,不好出口。

唯有蜀锦,才是蜀人引以为傲的成就,刘备能拿的出手的国礼。

巴蜀自古有养蚕制丝的传统,蜀锦工艺之精良,色彩之华美冠绝中国。为鼓励农桑,诸葛亮带头种桑八百株,振兴了全国的养蚕织锦业。因蜀锦能出口国外,它几乎成了蜀国唯一的“外汇”来源,今日成都还有锦里、锦官城等别称。

但好景不长,诸葛亮便陷入了一个怪圈之中。

就看蜀国闭塞的地理位置,其潜在贸易对象只有魏、吴、西南夷三个。

魏国人口最多,地大物博,是最实惠的贸易伙伴。又因同盟关系,吴国可谓是最安全的贸易伙伴。而西南夷蛮化未开,只有付诸武力才能获益,《三国志》载:“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说的是在荡平孟获后,蜀军从南中抢走很多“外汇”,国家因此富足。

所谓“外汇”,当时意指他国土特产,这些稀有的外来品可以赏赐官员,可以丰富百姓生活,总之是战争动员、凝聚民心的一种手段。

但是,既然你执意北伐,那就自动掐断了与魏国的贸易,从而少了大量“外汇”。

此刻,你的蜀锦只能销往吴国,而吴国人少又有吴丝,实在换不来多少“外汇”。

晋《华阳国志》:“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什么是高级黑?就是明明是个盆地非得硬夸成“陆海”,给了你无穷幻想。

我们再看蜀军的北伐路线。

建兴六年(228),诸葛亮故意放出消息让赵云从斜谷取长安,自己却亲率大军出西边的祁山,而接下来的几次出兵,蜀军不是走祁山就是散关,皆在西边,从来没有参考魏延的战略,即从东边的子午谷直取长安。

放着繁华的战略要地长安不要,非得抢占荒僻的雍凉边镇,然而魏军也不敢怠慢,曹叡甚至亲赴前线督战。

曹叡深知,蜀军若拿下雍州,接下便要占领河西走廊这个“出海口”,最终旨在抢走西域诸国的贸易权。

六出祁山,诸葛亮无疑打的是商战,所以北伐必须速成,迁延日久的话,国内就会受到因贸易停滞带来的惩罚。

正如他说:“今民困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这蜀锦贸易是与曹魏抗争的重要物资保障,但这里环环相扣,北伐意味着贸易停滞,进而使民困国虚,若继续出口,又何时能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呢?

明知自己陷入怪圈,也要为理想,亦为先帝的遗愿鞠躬尽瘁。可司马懿相当狡猾,那怕魏军数倍于蜀,也任由对方辱骂坚守不出,他明白,诸葛亮不敢与自己正面交锋,只要将其困在蜀地,早晚会不攻自破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一个内陆国丞相的悲哀。

(完)

             匕

精 選 文 章 推 薦

真相 | 無為

 阝                

                              廴              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果再给诸葛亮二十年,他能统一全中国吗?
[穿越历史聊经济]诸葛亮与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
安徽出土一批钱币,揭开一段三国隐史,诸葛亮不愧是商业奇才
孙权称帝后,他真的想要瓜分魏国吗?
诸葛亮时代蜀国有多强?巅峰时军力不输魏国,整个国家是战争机器
孔明的头三脚:不斗武力斗嘴皮;重农兴商卖蜀锦;七擒孟获得金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