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血缘关系靠得住吗?若是争权夺利,必定血腥残忍!

      【导读】秦始皇下令把全国划分为三十六个郡,收天下兵器铸为器物,将豪杰迁到咸阳监视起来,统一法制标准度量衡,都是稳固中央集权具体步骤。但在战乱后需要休养生息时,建造复制大批六国宫殿是不利的。既背离了秦国崇尚节俭的传统,又埋下了秦朝灭亡的隐患。

      【原文】丞相绾言:“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始皇下其议。

      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译文】丞相王绾说:“燕、齐、楚三国的故地距都城咸阳过于遥远,不在那里设置侯王,便不能镇抚。因此请分封诸位皇子为侯王。”始皇帝将这一建议交给大臣评议。

      廷尉李斯说:“周文王、周武王分封子弟族人非常多,他们的后代彼此疏远,相互攻击如同仇敌,周天子也无法加以制止。现在四海之内,仰仗陛下的神灵而获得统一,全国都划分为郡和县,对各位皇子及有功之臣,用国家征收的赋税重重给予赏赐,这样即可以非常容易地进行控制,使天下人对秦朝廷不怀二心,才是安定国家的方略。分封诸侯则不适宜。”

      始皇说:“天下人都吃尽了无休止的战争之苦,全是因为有诸侯王存在的缘故。今日依赖祖先的在天之灵,使天下初步平定,假若又重新封侯建国,便是自己招引兵事、培植战乱,似此而想求得宁静、养息,岂不是极困难的事情吗?!廷尉的主张是对的。”

      【解析】天下归秦,虽然标志着周朝的彻底结束,但周朝的影响却还在显现。主要体现在前朝那个分封的格局,会不会被这个大一统的时代,承袭为主导国家秩序的模式。

      秦国朝廷围绕这场是否分封的讨论,已经成为当下秦国如何立国的焦点。否定分封的结果,给了全天下一个肯定的答案:这个世界已经回不到从前,秦始皇选择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体制——中央集权之下的郡县制。

      随着秦朝的体制落地,我们在此将周武王为什么会分封诸侯、秦始皇为什么要全盘抛弃,简略的对比一下。

       第一、周武王为什么要分封诸侯

      先周是活动在中原西部黄土高原的一个古老部落,逐渐发展成一个新兴的西部势力。史称周国已“三分天下有其二”, 势力也深入到商朝的范围。虽然周国声势浩大,但是还不具备以一己之力推翻殷商的实力。

      尽管力有不逮,但周国却用团结其他势力,弥补了这一短板。孟津会盟周武王举行了誓师仪式时,前来参加大会的诸侯和部落首领有八百之多,他们都听从周的指挥参与灭商。

      周国能够以小邦周颠覆大殷商,靠的是与天下各路诸侯的共同努力。伐纣成功之后,周武王必须酬功。而奖赏这些有功劳的联盟军,分封建国才是最好的方式。

武王推翻殷商建立周朝,靠八百诸侯和部落首领获得成功。秦始皇与周武王不同,一统天下凭借的完全是秦国自己的力量。因此,周武王需要依靠分封来笼络其他势力,但这种迫切需求秦始皇完全不需要。

       第二、周武王分封的对象

      周武王伐纣成功之后,西周开始实行分封制,以此确立周朝的统治秩序。周武王将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如下四种人:

      一是上古圣贤的后代:黄帝、炎帝、尧、舜、夏朝和商朝的后代;二是王室成员:周太王季历的兄弟后人;周文王的兄弟;周武王的兄弟;三是重要功臣:异姓功臣,如姜尚;同姓功臣,如召公等。还有一种就是重要的方国如梁国、谷国、楚国等外族部落等。

      别的类型先放一边,只拿第一种类型来打比方——周武王封了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地,让他继承先祖的祭祀。而且在武庚造反被抓后,周武王又重新封了纣王的庶兄微子于宋国,分封的爵位是公爵。而这个爵位,则是公侯伯子男这五等中最高的。

      秦始皇若是进行分封的话,那岂不是要以此类推,给那个已经死了的周天子——周赧王的儿子分封为最高的爵位?给刚刚被消灭的六国的亡国之君——韩废王、赵王迁、魏王假、楚王负刍、燕王喜、齐王建这些蠢货的儿子们,也分封为诸侯?

      然后让他们的子子孙孙王位世袭,拥有封地的统治权,利用秦始皇赋予他们的地方独立性,发展成为尾大不掉的地方割据势力。等到他们在受封的领地里羽翼丰满之后,再来推翻秦朝

      仅仅只是从这一观点出发,秦始皇也不可能让这些人拥有固定的土地和人口,从而给自己树立一大批天敌。如果真是这样,那就只能说明秦始皇在政治上太幼稚了。

       第三、周武王分封的弊端

      周武王这样的分封,看起来考虑缜密——既安抚了上古圣贤后裔,边缘地区方国,又封赏了姬姓子孙和功臣,皆大欢喜。但是透过这种表象,其本质却是重在王室成员

      在分封的列国诸侯中,姬姓子孙封为公爵的有虞国、虢国;封为侯爵的有鲁国、管国、蔡国、卫国、滕国、晋国等;封为爵的有燕国、曹国、成国、霍国等。周朝是想以血缘关系来维护统治,将姬姓诸侯全封在土地肥沃的地方,可以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可是,血缘关系就靠得住吗?未必!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认不到。讲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缘关系会逐渐淡化、疏远。在周武王分封姬姓子孙土地和人口时,他们的确不算外人。但天长日久之后,大家都不会记得血缘关系了,只会为了各自的利益互相攻伐。

      年代久远的事情姑且不说,但是秦国七十多年前发生的“季君之乱”,秦始皇却记忆犹新。

      前307秦武王举鼎而亡,秦昭襄王即位,秦昭襄王的兄长公子壮不服。公子壮是秦惠文王正妻惠文后所生,与秦武王赢荡是嫡出同胞,担任秦国的庶长。前305年,联合大臣、诸侯公子作乱,被宣太后和魏冉平定,公子壮等人都被杀死。这场叛乱,史称“季君之乱”。

      叛乱虽然平定了,但秦国朝堂血流成河。因为公子壮的背后,是几乎所有的秦国宗室和大半个秦国朝堂。除了武王后被驱逐出境、得以苟延性命以外,叛乱的领导者公子壮、惠文后,以及主要参与者,秦国宗室集团、附逆的大臣等等,都被屠戮殆尽。

     这个血腥残忍的结局,使得秦始皇不相信血缘关系。公子壮和秦昭襄王都是秦惠文王的儿子,只不过公子壮的母亲是惠文后,秦昭襄王的母亲是芈八子,也就是后来的宣太后。

      就是这么一对同父异母的兄弟,为了争夺王位竟然让秦国内乱长达三年之久。在这个血淋淋的事实面前,秦始皇怎么去相信血缘关系的牢不可破?血缘关系碰上争权夺利,只能是血腥残忍的结局!

      或许仅仅只从上述三点来比较,难免挂一漏万。但是有一点,秦始皇是鉴古知今的——

      随着周王朝自身的衰落,王室对地方诸侯的实际控制逐渐式微。所有的诸侯都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完全背离了周武王希望受封的诸侯彼此能够相亲相爱的初衷。诸侯国之间土地兼并日趋激烈,此起彼伏的征战延续了五六百年。

      不仅是秦国,东方六国也是靠不断兼并而逐渐扩张的。在竞相兼并的战争中,周天子这个天下共主,根本就是个不切实际的存在。可以说,周天子拥有的只是一个主角的虚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周天子的崇高地位已经成为过去式,而真正赢得实惠的却是分封的诸侯国君。

      因此,秦始皇对分封制弊端的评价,入木三分“天下人都吃尽了无休止的战争之苦,全是因为有诸侯王存在的缘故。今日天下初步平定,假若又重新封侯建国,便是自己招引兵事、培植战乱!”

      于是,秦始皇同意李斯废除分封制,将“全国都划分为郡和县”的主张,下令把全国划分为三十六个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消失的宝物中,没有哪个能跟它相媲美,若能被发现定轰动世界
武王伐纣时,杀死一位商朝大将,八百年后子孙复仇,推翻周朝
什么是宗法制?对我国社会又有什么深远影响?
土地和人口不好吗?周天子为什么要把这些给别人,实行分封制?
《大秦赋》,赵姓难显秦始皇的尊贵,嬴姓才可以
战国史:从血缘到地缘,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为何会走向集权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