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日思维模型——多元思维模型

主题:多元思维模型

文\Herman 全文2787字,阅读需要10分钟。

多元思维模型是搜集和处理信息,并按照信息行动的框架。它完美整合了多个学科的方法和公式,包括历史、心理学、生物学、工程学、物理学等。

想法来自查理·芒格,“思维模型是大脑做决策的工具箱,工具箱越多,就越能做出正确决策。”

我们能比别人更深刻洞察事物的本质,靠的并不是智力超群。至少99%以上的人还达不到拼智力的程度。靠的是掌握多元思维模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问题才能让我们视野更宽、看得更深入。

为什么要掌握多元思维模型

盲人摸象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有人摸到腿说像柱子,有人摸到肚子说像一堵墙,有人摸到鼻子说像一根绳子。

盲人是我们,大象是世界的真相。我们终其一生都在摸象,但又不掌握真相的全貌。

从单一的一个角度看世界好吗?

有好的一面,能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比如学经济的永远从经济学角度看,学心理的,总会从心理学角度看。但这样做最大的弊端用查理·芒格的话说:

手里拿着锤子的人,看世界就像一颗钉子。

这话的意思就是,人总是习惯从自己熟悉的角度看问题,解释现象。而鲜有人能跨学科,从综合视角看世界。这个观点提出后,得到众多聪明人的热情响应。像贝索斯、马斯克、万维钢、李善友都在信奉这一理论。

如果我们手里只有锤子,如果遇到的不是钉子,而是一个名贵的瓷器,会怎么样?只能砸碎它吗?

吴伯凡提出了工具箱理论,这个工具箱就是多元思维模型。我们需要同时准备很多种工具,来面对不同的问题和场景。

工具箱里到底要装什么工具,如果觉得问题抽象,就从以下几个方面一一验证。

一、学习方面

读书时学过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那些知识,背过的那些公式都有啥用?

没有老师解释这个问题,最多就是说这些考试要考,考到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多数人学的过程也是抱着这样的目的,所以很难提起兴趣。

学习这些平时生活中都用不到的东西真的没用吗?当然有用,学习这些重要学科和重要理论,能让我们学会各学科的底层思维。比如,能量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能量除了和速度有关外,还和质量有关。知道半径就能算出圆周长和面积。

这些知识其实都是思维模型,而大家也一直在学习思维模型,只是没有人指出来罢了。

二、读书方面

读书有什么好的方法?其实也是要掌握多元思维模型。

读了很多书,但是对书中提到的内容记不住、搞不清、不会用,到底是为什么?

因为我们只是把书中提到的信息当成记忆的对象,而没有把握书的精髓和核心观点。

其实每本书的核心底层思维是有限的,其他内容都是为了服务和佐证底层思维的。读书只重数量对多数人来说是一种误导,认为量读的足够多,就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实,只是囫囵吞枣,到头来说不清所以然。

为什么要倡导大家用RIA读书法或者费曼学习法读书。因为书中的内容是其他人总结出来的知识,如果不和自己发生联系,不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就很难理解其中的内容,也转化不成自己的语言。书中讲的底层思维才是最有用的部分,就像公式、公理一样,能触类旁通,学以致用。

三、认知方面

人的洞察力到底是什么?普通人能拥有一眼看透事物背后本质的能力吗?

查理·芒格说:

长久以来,我相信存在某个系统——几乎所有人都掌握的系统,他在你头脑中形成一种思维模型的框架。有了这个系统之后,你就能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一切事物都有底层的道理,而这些道理已经有人帮忙总结出来了,我们只需要直接拿来用。

把这些思维模型都化为己有,就相当于有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这些牛人帮你思考和决策。没有什么比宇宙还复杂的东西,弄懂了这些复杂的底层逻辑,再看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就觉得简单多了。

查理比任何人更能在最短时间内,把一个复杂的商业的本质说清楚。这个特点被称为“两分钟效应”。

四、迁移能力

什么是迁移能力?

如果用成语来描述,能想到两个比较贴切的,一个是触类旁通,另一个是举一反三。

如果理解了什么是多元思维模型,就能慢慢理解迁移能力到底有多神奇。

我个人在整理思维模型的过程中,掌握了一个模型可以应用在很多场景。比如费曼学习法,可以在看书分享心得中应用,也可以把自己学习某项技能的体会通过对外输出的方式得到强化。再比如,学习STAR模型和SCQA模型后,讲故事的框架能力得到了提高。因为掌握的是思考方法,遇到合适的场景,就会形成条件反射,在脑子里搜索套用习得的思维模型。

什么是多元思维模型

概括地说,就是重要领域和重要学科的底层思维。

具体有哪些重要思维呢?

  • · 生物学:自然选择、演化思维、自我调节

  • · 物理学:能量守恒、机械论、广义相对论

  • · 哲学:第一性原理、演绎思维

  • · 数学:归纳思维、演绎思维

  • · 化学:催化反应、中和反应、临界点效应

  • · 历史:世界观、发展观、角色观

  • · 热力学:熵增定律

  • · 经济学:看不见的手、资源稀缺性、理性人假设、边际效应、机会成本

  • · 心理学:锚定效应、从众效应

  • · 复杂科学:分形思维、自组织、神经网络

  • · 机器学习:分类、聚类、回归

  • · 创新:第二曲线、非连续性

  • · 商业:等价交换、长期主义

如何运用多元思维模型

融会贯通

模型之间有相互联系的地方,如果把几个模型联合起来,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前提条件是模型的数量足够多,而且对每个模型解决什么问题,通过什么思路解决要了熟于心。

我目前已经梳理了35个思维模型,涵盖了8个能力,梳理的过程不是简单的量变积累,更重要的是建立连接。与个人经历的连接,与现有思维的连接,与问题的连接。建立连接的过程就是让大脑的沟回增多,加深的过程。

基点下移

李善友教授提出一个方法——基点下移。很多思维模型有共同的起源,如果你能找到那个起源,推出一个更底层模型,这就叫基点下移

要不断探寻事物背后的起源,并推向极其简单,逼近真理的地方,就是第一性原理。找到底层逻辑,就能拨开迷雾,快速看透本质。

T型人才

做某个领域的专家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在纵深做到专精后,也要花点时间在横向领域有所涉猎,成为T型人才。尤其是对跨度比较大的学科间,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在很多科研人员都会采取跨学科研究的方法,比如把物理学原理用于管理中。

严格执行

模型的梳理和连接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应用。如果束之高阁,或者在收藏夹里吃灰,就失去了意义。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梳理适合自己的思维模型。就是平时能用得到的,这是个学与用互相促进的过程。离不开刻意练习,以输出倒逼输入都是很好的办法。

给我们的启示

别人总结出来的东西永远是别人的,只停留在看的层面是不会有好的效果的。不管什么好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真的好。

没有什么理论是绝对真理,要时刻保持一颗挑战真理的心。这会使你的思维体系不断精进,而不是墨守成规。

要承认自己的渺小和无知,穷其一生所获取的知识也是非常有限的。保持一颗谦虚的心,可以让你走的更远。

参考资料

什么是多元思维模型[1]


欢迎私信反馈你的意见,也欢迎点赞、转发和在看,码字不易,给点动力。关注HERMAN小讲堂,原创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引用链接

[1] 什么是多元思维模型: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5290057/answer/194283373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多元思维模型:普通人学习知识,牛人学习思维模型
比能力重要1000倍的,是你的底层逻辑
让你与众不同的,是掌握底层的普世智慧。
【12/100】醒醒吧,查理芒格的100种思维模型,对你来说一点都不重要,因为…
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养成掌握现实背后的多种思维模型的习惯
很实用的“思维模型”的四个层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