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渡江战役作战命令详细对比,看粟裕大兵团指挥能力如何一骑绝尘!

1984年,粟裕大将去世,发布的讣告中,有一段极为瞩目的评价:”指挥过一系列重大的战役、战斗,尤其善于组织大兵团作战,表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尤其善于组织大兵团作战在开国所有将帅中只有粟裕有此独一无二的评价

下面以渡江战役中,两份不同的战役命令为例,可以窥探出为什么只有粟裕能够配得上“尤其善于组织大兵团作战”这句对军人来说至高无上的评价!


首先粟裕的渡江战役部署命令

第三野战军京沪杭战役作战命令

(1949年3月30日)

甲、略(情况通报这里省略)

乙、我为实现京沪杭战役规定之作战任务与有力配合北平和谈对敌政治攻势,奉中央军委电令及总前委命令,决按二月二十日京字第一号预备命令,内定于四月十五日十八时统一发起战斗,兹将具体战斗序列与各部任务区分如下:

(一)七兵团(辖二一、二二、二四军附本部骑兵团)由极阳镇(不含)至姚沟 (刘家渡东十八里,姚沟含)段,按预定之凤凰颈、土桥、六百丈、王家套、扫帚沟各渡口,展开渡江突击,于完成登陆任务后,首先以有力一部分向南岸之上下游沿岸横扫,以策应中野与九兵团之渡江。

该项任务达成后,应以一部(不超过一个军)负责割歼或包围现在铜陵、贵池、青阳地区敌五五军,其主力即应向东挺入敌人纵深,沿南陵、宣城、十字铺之线以南(线不含),泾县、宁国以北(线含)之间地区,经广德向东挺进至长兴、广德、吴兴、安吉之间地区,以截断京杭公路并即在该区集结待机,并派队向德清、杭州方向搜索。尔后或视机集中主力协同八、九、 十兵团作战,或单独负责攻占杭州,截歼可能由沪杭段南窜之敌,并准备于情况许可时(届时另有命令)派出精干部队配合骑兵团抢占杭州中正桥及破坏浙赣交通(不准破桥),以免敌将机车南撤。

.(二)九兵团(辖二五、二七、三十、三十三军)由姚沟(不含)至裕溪口段,按预定之泥汉镇、临江坝、龙王庙及裕溪口各渡口,展开渡江突击(除以一部在芜湖、 裕溪口至和县段佯渡或视机由该段渡江控制当涂南北地区,警戒南京可能南援之敌,与钳制芜湖之敌外,主力应由龙王庙至泥汉段渡江),于完成登陆任务后, 并以一部策应七兵团渡江外,以不超过一个军之兵力割歼或包围现在三山街、旧县地区之敌(二十军,一三四师)及繁昌地区之敌(八八军),夺取控制该带阵地, 与负责监视芜湖之敌(待交二野三兵团接替)

其主力应即沿南陵、宣城、十字铺之线(含)及以北地区,经郎溪东西地区挺进至津阳、宜兴及其以南地区集结待机,以策应八、十兵团作战,并坚决堵击京镇段可能南窜之敌,以便视机协同八、 十兵团聚歼该敌于京、镇、句、丹、金(坛)、武、津地区。在我全军及中野渡江完毕后拟以八、十兵团主力协同中野歼击南京守敌时,即拟以该兵团东进至无锡地区 (届时另有命令),对上海方向警戒,待命配合野战军主力夺取上海或单独进占上海,尔后该兵团即任淞沪之警备任务与

(三)十兵团(辖二三、二九、二八、三一军及苏北军区三个警备旅与海防纵队主力)由张黄港至龙稍港(含)段自行选择渡口,展开渡江突击,于完成登陆任务后,首求割歼现在江阴地区之敌(二十一军),并夺取控制沿江南侧阵地,当晚力求以有力部队挺进夺取控制武进至城童堰之线,截断京沪路并以一个军向无锡挺进对东南警戒,担任阻击可能由常熟、苏州地区西援之敌;

另以一部沿江南侧向孟河、丹阳挺进,接应八兵团主力由钦江、扬中渡江;其主力应确实控制江阴、 无锡、武进地区,坚决阻歼可能由东西两方来援之敌,并力求与九兵团打通联系, 确实堵塞武进、无锡之敌南窜道路,尔后伺机协同八、九兵团或中野聚歼京、镇、 句(容)地区之敌。南渡后二三军待命拔归八兵团指挥.苏北三个旅即解除十兵团指挥任务,依照工委内容部署,遂行警备任务,但海防纵队应准备接收海军任务, 归本部直接指挥之。

(四)八兵团(辖二十、二十六、三十四、三十五军)除留三四军、三五军(由何参谋长以祥统一指挥)控制乌衣、全椒地区,包围监视钳制两浦之敌外,陈、袁、 江率主力控制于扬州、嘶马、宜陵地区,于十兵团展开渡江之同时以一部由三江营、口岸、京口渡(大港北岸)间展开渡江突击,力求首先夺取控制扬中、大港、 埋城地区阵地,策应十兵团之渡江作战,并视机使用主力于镇江、口岸间渡江,或视机转用十兵团渡江之渡口尾后渡江,挺进至武进、丹阳地区,协同十兵团之作战。在八兵团主力渡江之后,廿三军即待命拨归八兵团指挥序列。于完成上述任务后,视机以主力沿京沪路西进,准备协同中野及十兵团围歼京、镇、句(容)地区之敌或夺取南京。三四、三五军于情况许可时由京镇间渡江或视机转用于镇江方面(届时另有命令)。

(五)特纵除以美榴第六团配属十兵团指挥参战外,其美榴第一团以三个连配属九兵团指挥使用,该团主力配属八兵团参加渡江作战,其工兵团任务按前令不变,战车团暂在原地待机,待道路运动许可时,拨归八兵团指挥,准备由镇江 (或江阴)渡江参战;高射营除以二个连担任蚌埠防空外,其余二个连配属十兵团 使用。特纵指挥所应随本部行动。

(六)奉总前委命令,为便东西两集团之作战指挥,除陈二饶、邓〔2〕率总前委、 华东局机关于战斗发起前进至合肥附近,统一指挥中野及华野全军渡江作战外, 并决以谭副政委随七兵团行动,负责统一指挥七、九兵团之渡江,粟副司令、张参谋长率野司野政及后勤部大部(一部仍留蚌埠附近)于四月五日前进至泰州以南 地区,指挥八、十兵团之渡江。华野东西集团之各兵团于渡江后之作战,统归野司粟、张指挥。

各级指挥干部应随其先头之一个单位渡江(如兵团首长随先头军,军首长随先头师,师首长随先头团,余类推以便掌握情况,加强指挥,同时各级均指定专人(参谋长或政委、主任)负责指挥渡江,以免混乱。

(七)战斗分界线:

(1)渡江时,龙稍港、东兴港、油坊桥(均含)以南属十兵团,以北(线不含)属八兵团。渡江后于塘、小新桥、武进(均含)以东属十兵团,以西(均不含)属八兵团。如八兵团由扬中、镇江线渡江时,则十兵团不受该线限制,策应八兵团南渡。

(2)乌衣镇、全椒至和县之线以东(线含)属八兵团,线以西(线不含)属九兵团。

(3)严家桥、谢家园巷(无为西北二十里)、姚沟至夹江口之线以西(线含)属 七兵团,以东(线不含)属九兵团(但七、九兵团南渡后集结分界线十字铺、杨汉 镇、流洞桥、槐花、硼市、朱部镇、夹浦镇之线〈含〉以南属七兵团,以北属九兵团)。

(八)为便于迫近江边,控制渡口,直接准备渡江作战,各兵团应按上述分界线境内,自四月二日后自行选择[拔除]江北岸我必需拔除之敌桥头堡(妨碍我之 翻坝开河渡口据点或主渡入江渡口据点),其具体时间由各兵团依情决定之。

(九)注意事项:

(1)各部一切渡江准备工作,均限于四月十二日前完成,以便检查。各项渡江准备工作均须严守秘密,隐蔽进行,切勿过早暴露企图(尤其主渡点),力求保持发起渡江作战之突然性。

(2)为求隐蔽我主渡方向,八兵团之二十六军(现在全椒地区),应于四月七日后开始东移,首先移至六合地区,至四月十日后再东移扬州地区集结待机。

---------------------------------------------------

分析和总结:

上述是3月30日,粟裕下达的渡江(京沪杭)战役正式命令,全文总计2231个字(不含情况介绍)

内容上,各部队任务,路线,时间,步骤,分界线,行动步骤,协同等等全面而详细,看过下面这两期的朋友们,应该会熟悉这又是典型的“粟式八股文”

如黄路战役命令详解,看“战神”粟裕如何能把遭遇战打成围歼战!

从西府和睢杞的撤退命令,看彭德怀和粟裕指挥水平上的巨大差距

特别注意,上面标注的红字部分,“以1个军围歼20军”,在实战中正是第9兵团25军围歼国军杨干才20军的“湾沚围歼战”,而蓝字部分,则是著名的围歼5个军10万之敌的“郎广大围歼”,和一个月之后的实战完全契合,连兵力使用都高度一致!

三野渡江战役示意图,图中间小圈是“湾沚围歼战”,靠右的“大口袋”是“郎广大围歼”

实战具体结果如何?还是老规矩,用数据说话,下面是两大围歼战的击毙和俘虏的“大鱼”(师长以上)数据

湾沚围歼战:

1.20军军长杨干才(亡)

2.20军副军长陈亲民

3.副参谋长胡显荣

4.20军134师师长李介立

郎广围歼战:

1.4军副军长李子亮

2.4军参谋长罗矿

3.4军59师师长林方策

4.4军90师师长唐连

5.21军230师师长骆周能

6.28军参谋长黄疆强

7.28军80师师长李西开

8.28军暂7师师长袁英

9.45军副军长陈阵

10.54军291师师长廖定藩(亡)

11.66军军长罗贤达

12.66军13师师长王炽生

13.99军第268师师长李慎言

注:上述数据不包括在5月7日在温州投诚的200师师长叶芳

毫无悬念,又是干货满满,毫无水分!而且这两大围歼战,在4.22-4.29完成的,包括上述大鱼数都是在这7天内俘虏的,不是零敲碎打拼凑的数据,而是整块包圆!

更加令人震惊的是,在2月19日,粟裕在汪贾主持召开作战会议上制定的京沪杭预备战役命令中(即上文中,二月二十日京字第一号预备命令),更是提前2个月(4.21日发起渡江战役),就设计好了这两大围歼战,该战役预备命令同样也是长篇粟式八股多达3044字(不含情况通报)

从渡江战役预备命令,看战神粟裕如何提前2个月设计两大围歼战!

该命令中

“九兵团主力渡江后除以一部围歼芜湖地区之敌外应以主力沿江右岸地区北上,进击南京、溧水之间地区,首求截歼可能由南京向东南逃窜之敌,并准备协同八、十兵团聚歼南京、镇江地区之敌。'

红字部分的湾沚围歼战蓝字部分的郎广围歼战,早已提前两个月被圈在粟裕精心设计的“口袋中”!

由此可见,经过多年的不断升级(粟裕整个生涯不断在升级改进和优化围歼战,这一点之后文章会逐步展开说明),粟裕此时大兵团指挥能力,或者对他来说也就是大兵团围歼战能力,此时已经出神入化,登峰造极!不仅这些大型围歼战成为了艺术品,而且其作战命令的文献资料,其逻辑周密,条理分明,用词清楚准确,语句流畅通顺,虽是机器式的作战命令,却有很强阅读感这些作战命令也将会是极致的艺术品(如隆中对,汉中对等)将永载史册,越来越被关注,挖掘和研究!

-----------------------------------------------

第二野战军(刘伯承)的渡江战役命令

第二野战军渡江战役命令

(1949年4月17日)

甲,奉总前委指示,我军决于卯徵(廿日)攻夺各江心洲,卯马(廿一日)开始渡江突击作战,并确定三兵团于渡江后改出歙县(徽州),尔后沿杭徽公路东向杭州与沿浙赣铁路东出之五兵团并列策应作战。

乙,各部队应即遵照于卯马(廿一日)十八时开始火力准备,随即正式突击渡江,争取各先头军当先〔夜〕各渡过三个团以上之部队,至少应能控制要点,并击退敌人之逆袭,尔后并不失时机继续强渡(十五军拟白天以小船分散继渡,我们认为可行)。

丙,三兵团于成渡时,除接应七兵团外,应即以主力歼击当前敌九十六军之部队(着重于殷家汇地区之机动部队),藉此接应五兵团。尔后以一部接替七兵团监视贵池敌人之任务,待兵团主力东向时歼击之。再后,三兵团则准备以一路经贵池、青阳,另一路经殷家汇、钓鱼台,向歙县地区开进。

丁,五兵团战役任务同前,惟该兵团攻占衢县后,并准备必要时沿铁路东向协同三兵团会攻杭州方面之敌。在渡江成功时以一部占领过路湖、黄石矶要点,主力则封锁至德、东流之敌(如不易攻则待交四兵团歼击之),先着重于接应十五军由香口、毛林洲登陆,其十八军则在桐城视机跟三兵团或本兵团续渡。

戊,四兵团之十五军由华阳镇向香口、毛林洲登陆,十三军由八保洲向彭泽、马挡段登陆(使其本兵团间与五兵团间均须互相接应),围歼彭泽、马铛之敌。

如必要时则并接歼至德、东流之敌。十四军仍以一部进出坝头佯渡和阻敌之舰队,主力则随十三、十五两军之后续渡,尔后则全兵团集结于彭泽、至德地区,待命沿江东下接替九兵团监视芜湖之任务,并准备参加攻取南京。

己,各兵团应即将此任务确定具体部署,并告我们。

---------------------------------------------------

分析和总结:

上述是刘伯承在4月17日下达的第二野战军渡江战役命令全文总计583个字

在看了前面粟裕的渡江战役命令后,再看这一份,会不会有巨大的落差感?作为指挥35万人的大集团战役命令,只有泛泛而谈的概念性任务,具体部署上内容几乎为0,至于作战分界线等内容,更是完全没有,完全靠各个兵团自行的进行部署。

而且上述命令是在4月17日,也就是渡江战役前4天拿出的这样一份作战命令,而准备的时间则多达2个月以上,这样的战役命令显然是不可能打出“高水平的战役”。更不用说类似郎广这样流畅干脆的大围歼战。只能变成各部进行出击的四散炸鱼的,零零碎碎的击溃战集合。命令中蓝字部分,尽管要求歼灭当面96军,实战中完全落空了(96军完整撤退到了福建)

击毙和俘虏的“大鱼”(师长以上)数据

1.106军副军长曾纪瑞

2.46军174师师长吴忠坚

3.92军318师师长彭怀霖

4.68军119师师长张勋亭

5.68军143师师长阎尚元

6.47军暂2师师长郭奉先

另投诚数据

1.68军副军长王振生

2.68军81师师长葛开详

第二野战军渡江战役示意图,各部分散追击,国民党军四散而逃,大批南逃福建

毙俘数只有前面三野的三分之一,特别是军级将领,更是只有四分之一,而且这些都是零零碎碎的俘虏,如图所示,四散炸鱼的追逃战,国军多路箭头南逃福建,唯一上报歼灭的68军,军长刘汝珍依然收拢多达5000多人。至于正式命令中要求歼灭的96军更是完整逃脱。

根据二野参谋长李达的描述:

我军在追击敌军的初期,各兵团的追击战术,都是采取正面平推和尾追的打法,而追击面又在400华里宽的广大正面上,敌军跑得很快,又有汽车等交通工具,故此我军的战果不大。我在前指每日处理各兵团来电,发现在统计歼敌数字时,增长缓慢。我向刘司令员和张副政委提出了这个问题,并商量如何改变追击战术。经过研究,决定必须实行猛追、猛冲、猛打,变尾追为平行追击和跟踪追击相结合的战术,而如果要赶上甚至超越逃敌方比必须再加快速度,这也只有组织 轻装部队才能奏效。于是,先是通知各兵团马上改变战术,跟踪、平行和超越追击 相结合,敢于以少胜多,不给敌军以喘息之机。

由于只能依靠下级各部自行部署,于是各部追击不利,无法有效歼敌,只能如“赶鸭子”一般追击,尽管李达通过歼敌数字增长缓慢,发现了这个问题,但是改进方法也仅限于,派出轻装部队超越追击这样的办法,只能是优化一下“赶鸭子”的方式,本质依然还是四散炸鱼的追逃击溃战。

------------------------------------------------

综合评述

从上述渡江战役正式命令和其不同的结果可以看出,为什么开国将帅上千,只有粟裕能够独享“尤其善于组织大兵团作战”的评价,因为包括这次渡江战役在内的诸多战役,粟裕将所有部队组合成一台高效严密的机器,进行整体进行战役战斗,尤其是这些战役还都是大型围歼战,因此不仅是真正意义上的组织大兵团作战,而且是大兵团作战的最高境界“坎尼模式”

而这一点甚至和规模不必然相关,鲁南,莱芜,孟良崮等等是大兵团作战模式,甚至如车桥这样的实际也是大兵团作战模式,人民日报称赞车桥战役“是以雄厚兵力进行的一场大歼灭战”,因而区别于以往任何游击战,而毛泽东主席这时候就敏锐的指出:“粟裕未来能指挥四五十万人”

而隔壁刘伯承元帅指挥的虽然名义上是大兵团战役,但事实上,依然是各自为战,各自发挥,未能发挥大兵团作战的整体效力,只能依靠下级各自的自主发挥,而且至多只能打碎片化的击溃战,无法打出围歼战,而这一现象实际上并不限于刘伯承,而是普遍现象,即使有指挥大兵团的名,也没有大兵团的实。因而都无法得到这样的评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野43军渡江解放湖北
吴化文的35军攻入总统府,粟裕急调24军到南京:去把他们换下来
粟裕刷爆榜单!人民解放军战史完整大型围歼战例统计(万人以上)
纪实长篇小说《浴火尖刀》连载(62)•第二十六章 黑山挥泪(上)
淮海战役中国民党三个重兵集团(兵团)延误时间,终被围歼
1949年,刘汝明兵团在福建被全歼,他手下三位军长是谁?结局如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