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庄子(六)——除了颠覆你的三观,其他没有一点用



庄子

RECOMMEND

作者:庄子及其后生

推荐语:洸洋自恣以适己

01

写在前面

关于真知论,这里再展开补充一些知识,接下来可能对初次接触的人来说会颠覆你的三观,请做好心理准备。

首先让我们问自己一个问题,有什么知识是切实可信的呢?无非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不依赖于经验的知识,不依赖外物存在,这个其实就是庄子口中的道,之前也论证过了,就算这个道能够被人所认知,但是绝对无法用语言或文字进行传达,也就是无法成为普遍性的共识。这条路被否决了.

那第二种可靠的知识就是我们自己感受到的经验,古人也说,眼见为真,我亲身经历过,体验过,验证的总不可能是假的吧?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让我们从感知论和逻辑推理的角度进行解析。

02

感知就一定可靠吗?

我们知道,人必须通过眼耳鼻舌身这五种感觉器官去了解外部世界,这些感觉器官就是我们认识外部世界的“中介”。

但外部世界真的就是我们“看到”的那样吗?

先说视觉,我们的视觉占据人类采集外部信息的80%左右,但视觉是什么?它本质上只是一个感光器官,如果说我们的观测对象本身不发光,不反光也不折光,那它对于我们来说它就是不存在的。我们知道视觉的工作原理:光刺激视网膜,视网膜,把它转化为生物电,再通过传入神经进入视中枢,视中枢就把这个光能量感知成明暗,那我们对对象有一个感光方面的轮廓.

但我们要知道的是,我们的视觉只能够看到宇宙光谱中的1/10万,也就是只能看到430纳米到770纳米的光波,而除此之外的光波我们是一律看不见的。(430纳米以下是紫外线和伽马射线,770以上的光波就是红外线。)

而其他万倍以上的光谱则一律不在我们的视觉范围内,被选择性无视了,那个无法观测的世界对我们来说就是不存在的,就像蛇能够在黑夜里通过自己的感光器官察觉到生物体内散发的微弱的红外线,从而达到夜间捕食的作用,这对我们来说就是无法想象的。

之后我们来看一下耳朵,也就是听觉,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外界声波进入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经过复杂的转换模式,物理信号转化为生物电信号,形成听觉。

但是,人的耳朵并不能听见全部声波,我们能听到的声波频率只有20-20000Hz,当声波的振动频率大20000Hz时,人耳无法听到,这叫做超声波,蝙蝠就用这种方式捕捉昆虫,低于20Hz时,则被称为次声波,像大象之间就会用次声波进行沟通。

好吧,看来我们的耳朵也不怎么可靠。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味觉和嗅觉

譬如说当我们吃到一个水果,我们会觉得它鲜嫩多汁,甜美可口,吃到一块肉会觉得 它色香味浓,但我问你一个问题,如果说我们的味觉是绝对的标准,即世界上有绝对的香味和臭味,那为什么我们看到路边的屎粪会捏着鼻子绕道而行,但苍蝇和屎壳郎却趋之若鹜,把它当做宝贝呢。

是的,臭和香其实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从进化的角度说,我们对于食物的选择其实并不来源于它的可口与否,而是从榨取能量和个体安全的角度上进行的归类和排斥性反应。譬如你吃到肥肉的时候会忍不住多吃几块,就是因为一克脂肪就包含了9大卡的能量,对于物种的生存和延续来说,高热量的食物自然更剧烈吸引力和诱惑力。

这也能解释我们这个时代为什么肥胖症患者如此之普遍,因为我们的身体对食物的记忆还停留在农业文明,甚至更早的采集狩猎时代,那个时候部落里能打到一只猎物,一个人能够分到一块肉就觉得快乐无比了,身体自然要存起来,省着点花。

到了现在,由于人工养殖和激素的使用,大量肉类变得唾手可得,可我们的身体机能还在如饥似渴的攥取这些食物中的热量,要是再进化个几万年,我们的身体适应了这种环境。那么可能就会将多余的脂肪和热量,以排泄物的方式排出体外,而不是把它们当做宝贝似的,变成脂肪存储在自己的身体中。

毕竟我们从14万年前诞生,就一直过着茹毛饮血的狩猎采集生活,大约4万年前,从非洲大陆开始向各个大陆进发,从1.2万年前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大约在5000年前过渡到农耕时代,我们现今习以为常的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革至今不过几百年罢了,人类不管从身体还是大脑方面其实都远远没有适应好当今的社会。

我们的五感都在或多或少地欺骗和迎合我们,记住一句话,我们的感知从来不是为了求真而设定的,而是为了求存而设定的。身体所感知到的一切,都是大脑产生的”幻觉“和错位认知,《心经》里也说: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从这个角度,你或许也能部分理解为什么庄子说真知是永远无法被我们认识到的。

03

我们还有理性?

好,那有人可能会说,除了这些感官体验之外,我们人类不同于其他物种的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我们有逻辑推演能力,我们还有理性!

如果你如此高看我们人类,那么你可能又搞错了。

让我们看看我们引以为傲的逻辑合和理性,其实总共就三种运用方式。

第1种是逻辑思维,像数学这样的,就是纯粹的逻辑思维推演,但这种纯粹的逻辑思维会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它和世界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正向分布关系。譬如说一,你永远说不清楚,这个一,跟现实世界究竟有什么样的对照关系,你可以说这是一棵树,一根草,一盆花,但你永远说不清楚这个一究竟是什么。

再说科学,研究科学,最基础的一条规律就是因果律,因果律是什么?如果A发生了B事件就一定会发生,这个仔细想想也有很大的谬误,从严格的角度,我们只能证明事物之间有相关性,但没有必然的因果性。

打个比方,20世纪50年代,人们观察到大氧大气层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和肥胖症人口的数量两者成正向关系,于是当时的推论就说二氧化碳的含量会增加,导致人类的肥胖,但实际的原因其实是那段时间汽车工业开始发展,汽车的尾气排放增加,导致了大氧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越来越多的人把汽车当做代步工具,那么他们运动的时间和走在路上的时间就自然变少了,也就变得越来越胖。(其实这个也只是相关性,没有必然的因果性。)

我们想要得出因果性,必须从理论上证明两个变量之间没有任何其他的变量包括隐含变量,这几乎也是不可能的,下面会有详细论证。

先记住一句话,科学绝不等于真理,甚至它离真理还差之万里,科学得出的真理顶多是一种概率真理,如果把科学当作真理对待,那才是原意大失,对于科学最精准的定义应该是卡尔波普尔说的:尚未被证伪的理论体系。

我们认识世界的第2种方法就是归纳法,也被称为或然性推理,即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譬如说,如果你只生活在中国,周围都是和你有着相同肤色的黄种人。你也没有接触过外面的世界,那么你就会很自然的得出一个结论,世界上只有一种人,那就是黄种人,但有一天,海上来了一群白色的人种,你立马吓得哇哇大哭,喊到鬼来了。

其实这些都是归纳法的天然缺陷在作怪:它只能证伪,不能证明。

归纳法想要获得真理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你需要吧所有的变量和因素全部穷尽才能够得出唯一的结论,以之前的例子为续,就算你跑遍了全世界,归纳得出了人类是由黄黑白棕四色人种组成,但你永远无法证明,在其他星球或者其他平行宇宙中有没有红种人,绿种人等等存在。

再打个比方。假设你活得足够久,譬如从人类诞生就一直存在,你发现太阳一直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于是你得出了一个归纳法上的真理:即太阳东升西落,但如果我们把这个时间尺度拉到几十亿年后,当太阳变成红巨星时,你会发现他非但没有从西边落下,反而会将地球从头到尾整个吞噬,这时候你的真理也就随之崩塌了

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曾对于归纳主义者的漏洞提出过一个火鸡的故事:在火鸡饲养场里,有一只火鸡哲学家发现,第一天上午9点钟主人给它喂食。然而作为一个卓越的归纳主义者,它并不马上作出结论。它一直等到已收集了有关上午9点给它喂食这一经验事实的大量观察;

而且,它是在多种情况下进行这些观察的:雨天和晴天,热天和冷天,星期三和星期四……它每天都在自己的记录表中加进新的观察陈述。最后,它的归纳主义感到满意,它进行归纳推理,得出了下面的结论:“主人总是在上午9点钟给我们喂食。”可是,在圣诞节前夕,当主人非但没有给它们喂食,而是把它们全部宰杀了。

第三是演绎法,也被称为必然性的推理, 即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著名的三段论就是演绎法的产物,假如我知道全世界的狗都有四条腿,我家的小白是狗,那么它肯定有四条腿。

乍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演绎法也有两个致命缺陷。

第一是大前提是由归纳法得出和限定,按之前的例子,你怎么知道全世界的狗都有四条腿,万一有五条腿的狗呢?

第二是演绎推理不能再给我们新知识,因为它的大前提是被归纳法所限定的,演绎法永远只能够证明,却不能够证伪。

再回到刚刚说的科学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也认为,一切科学研究都必须运用到归纳和演绎的逻辑思维方法,但其实,我们真正能有效使用的也就是归纳法,归纳综合的是事实知识,演绎分析的是证明知识,与事实无关的,是一个推导,于是,陷入了一个永恒的悖论,证明知识是基于事实知识的,而事实知识又是基于有限的观察的。

进—步说,因为我们一般所认知的脑的作用,包括任何念头、任何话、任何文字,都是从分别、诠释所发挥出来的。这些运作都在相当窄、相当局限的范围内打转。也可以说,通过语言、思考,任何指针、标签,是找不到这无限大的一体意识(也可以称其为上帝、佛性)的。再进一步说,用语言、思考不管我们认为多科学,是永远不可能了解究竟真实,不可能了解真知的。

可悲吧,世界的真相就是这么可悲,我们永远只能站在真理的外围徒劳地打转,犯下一个个自以为正确的错误,而人类的所有努力都只是为了让这个错误不那么明显罢了。

04

写在最后

至此,关于庄子哲学概念全部解释完毕了,送给诸君一句话,自嘲也共勉:

闻道者千,为之者一,为之者千,坚之者一,坚之者千,恒之者一,恒之者千,得道者一。下

部分参考资料:

王东岳《中西哲学启蒙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所看到的世界并非绝对真实 #思维格局 #逻辑思维 #思维认知 #认知思维 #格局打开 #归纳法 #演绎法 #每天学习一点点就会有收获
我的哲学笔记:观点不是信奉的真理,而是指导现实的工具!
逻辑思维及方法
解决问题的三大思考工具:逻辑思维、横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你也能拥有麦肯锡的思维——金字塔原理简析
被科学家大力支持的演绎法有什么漏洞?逻辑思维有且只有两种:归纳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