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万历十五年》:即使是皇帝,也斗不过封建制度!

你听过明朝实亡于万历年间吗?

去读读《万历十五年》,或许能找到答案。

(全文4700多字)

实在钦佩作者站在大历史视角,用万历的一生贯穿张居正、申时行两位首辅、清官海瑞、名将戚继光、哲学家李贽的生平,并结合一些历史事件来解读明亡的原因,明朝实亡于万历真不是一句假话。

《万历十五年》

往前推几十年,正德皇帝由于没有子嗣,在一番迷人操作病死之后,只能由其堂弟继承皇位,这个皇帝就是万历的爷爷嘉靖。再往后,万历的父亲也只在位5年就撒手而去了,后面就是9岁的万历登基啦!

万历是明朝在位最长的一位皇帝,1572年即为大统,在位48年。说实话,这个时候明朝灭亡的秒表已经开始计时了。后面3位皇帝依次是

倒数第三位:明光宗朱常洛,也称“一月天子”,请记住这个名字朱常洛。

倒数第二位:明熹宗朱由校,天启帝,也称木匠皇帝。

倒数第一位: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帝,明朝统一全国政权的末代皇帝。

说实话,明朝的疆域不是很大,但值得后人研究的事情非常多。元灭亡后,蒙古并没有消失,明又生生和蒙古又打了几百年的仗,消耗了大量的国力。宋朝几百年没收复的燕云十六州,是在明朝时收复的,但明朝中后期的制度僵化,土地兼并严重,奇葩皇帝也多,实在是没得救了。

明朝1368年疆域图

明朝1441年疆域图

万历皇帝9岁登基,从小就被老师张居正和皇太后严格要求读书,给小皇帝灌输圣人思想,期待他未来以振朝纲。一般小孩子哪有不喜欢玩的呢?从小越被压抑,后期反弹越严重,在1578年14岁结婚以后,万历才真正的获得了自由。

他偶尔也会“不务正业”,和太监喝酒啥的,但是总体上仍然是一位朝气蓬勃的好皇帝。他偷懒的事情被朝臣和母后知道后,就会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让他不要误入迷途。

刘皇叔都可以放松自己,为什么他不行呢?万历很郁闷。

在首辅张居正去世后,以前被张居正打压的那些人就群起而攻之,指责张居正的各种罪名都有、甚至污蔑造反。这个风波最终酿成了一场“倒张”运动,张居正被抄家,从而发现了一些秘密。

接受孔孟思想教育,从小以张居正为楷模的万历才知道:张居正家财万贯,而且圈养不少绝色美女。这让万历的三观受到了冲击,并且吐槽:老子以前喝酒、看太监掷银子都被你严肃批评,你倒好,钱财、美女享用不尽,我天天锦衣缩食,想私下赏个人内库都没银子。以前张居正要修个宅子万历特从国库批了1000两,没想到抄家查出的实际账单是几万两,哪来的钱呢……各种事情让万历心中有各种的草泥马,这件事让万历初步反感道貌岸然的文官集团。

张居正

在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9岁登基的万历已然24岁,海瑞、戚继光相继去世。

张居正已经去世5年,申时行也将3年后辞任首辅,这些都象征着帝国的没落。

虽然万历早在14岁就已结婚,后面并诞下长子朱常洛。但是万历对这位皇后和妃嫔们并无兴趣,真正让万历喜欢的女人要在3年后才相遇,即1581年,这个女人就是以后的郑贵妃,能和万历一起看书交流,并且敢开万历玩笑的人。

郑贵妃让万历感觉自己是有血有肉活着的人,不是一部只知道批阅奏章、严格执行礼制的国家机器。可以说,郑贵妃让皇帝有了恋爱的感觉,就像现在的三观契合,可以一起风花雪月,也可以一起面对事业。

面对这样一位贤惠且双商在线的女人,这哪个男人能受的了?

于是,万历沦陷了。

再过几年,皇帝一个劲的想立他和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但你把万历和皇后的大儿子脸往哪放,这和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相违背,整个朝廷的文武百官都不同意。这样的故事历史上有,电视剧里也不少,偏偏就赶上了万历和郑贵妃。

和郑贵妃的爱情故事开始时,就已然埋下了祸根。

郑贵妃

在普通老百姓的眼里,皇帝高高在上,荣华富贵享用不尽,3000妃嫔任君挑选,就连种地用的都是金锄头。

可是皇帝心理苦啊!

现在的人都知道封建礼仪对普通人和社会是一种束缚,但你知道吗?它对国家的掌权人更是一种束缚。皇帝在官僚的教导下长大,一切都要符合道德标准、合乎礼仪,不能有私人感情。从起居住行,到各种朝典活动,这不仅是心理上的折磨更是在精力上有很多要求。

每天早朝要很早起床准备,沐浴更衣。

春秋两季每月举行3次“经筵”讲道,每次正襟危坐大半天。

太子即位后要参加东宫讲学,各种求神仪式……

如此这样,再励精图治的皇帝也会腻的。皇帝的权利是很大,但是不能由着性子来,不能滥杀、不能有创造性、不能不符合礼制。

在张居正任职首辅的时候,大权基本在张居正和太监冯保手里,国家也是正常运转,张居正也算是一位人才,面对国家的各种弊端,他有一套自己的逻辑和办法,但是最大的失误就是“急于求成”,以至于被人说刚愎自用,独揽大权,蛮横专断,在他突然死后,所有的政策都戛然而止。因为张居正的“急”和“横”,得罪了很多人,所以不仅政策不能继续实施下去,在舆论的影响下,死后还要被抄家。

张居正之后的首辅是申行时,他信奉中庸之道,在前任悲惨结局的教诲下,申行时更加倾向于“和稀泥”,周旋于万历和群臣之间,调和他们的关系。这番操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啊!比如皇帝立太子的这件事,最后群臣还是把锅甩给了首辅申行时。还有一件事,在当初剿灭未成气候的努尔哈赤的意见上,申时行也是采取中庸之道,结果就放虎归山了。

明朝内阁官员

两个首辅一个采取急转弯,使得大多数人都要面对风险,结果死后就不了了之!另外一个采取的就是维持车速,保持车平稳运行就行,结果最后的目的地还是使帝国滑向深渊,只是早晚的问题。

特别是在申行时任职首辅的时间,并没有根本上解决太子的问题,即使最后形势迫使万历低头,任朱常洛为太子,万历也已经对这些朝臣们死了心。如果是一个普通人,他有各种选择的自由,有自己的情绪宣泄。但作为皇帝,参加各种活动、说话不合理、走路不合理、姿态不合理这些都是要被大臣吐槽的,可怜啊,皇帝也是封建礼制的受害者!

普通人被别人说两句还要还嘴呢,满朝大臣天天给皇帝上奏章,各种劝皇帝、要求皇帝做这做那的,能不烦吗?最后的结果就是:皇帝的批阅经常是“知道了”,既给大臣保留了面子,也免的自己的回复又被各种回怼。早在万历9岁刚登基时,因为并不懂国家大事,奏章的回复多是“知道了”,而现在又是回复这些字,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讽刺历史的轮回?讽刺制度的可怕?

冯保

也有人说,正是因为张居正的改革,才给大明强行续了一波命,否则灭亡可能更早。虽不说完全对,但确实去改革实施了,这是一个好兆头。这里说一下张居正为啥得此重用,因为在嘉靖时期,张居正就是万历他爹府上的谋士,深受信任。而当年的小太监冯保真的只是一个小太监,爹妈都哄不了的小万历,冯保一哄就好,他们关系也特别好。这一段可以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看,好多人物在嘉靖年间就出现了。

两个首辅的故事说明,首辅这个位子谁上都难做。

对于很多人来说,明朝有特殊的感情,因为它是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而且明史也充满了各种悲情色彩,但是总的来说,明朝还是有很多著名人物让人备受鼓舞的,比如海瑞和戚继光。

海瑞在嘉靖年间就初露锋芒,他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好官、清官,优点很多。不贪污不枉法,为民请命,他敢直言上司的缺点,敢揭露官场的弊病,颇有个性,但是张居正后来并不太喜欢海瑞,可能觉得海瑞比自己还狂妄吧!

海瑞做官的依据就是“大明律法”,妄想依据洪武时期制定的律法来肃清官场,恢复旧制,这可吓坏了其他官员,因为按照以前的规定,贪污一两银子也要被剥皮的。这部200年前的律法并不适用当今,而且文官集团也早已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了,它不想被任何枷锁束缚,皇权也不行,所以海瑞个人的力量并不能解决整个国家的问题,这只能在穿越小说中解决。

海瑞

整个国家文官有两万八千多人,包含了8000多京城官员,除非把所有当官的全杀了然后再从重新培养新官,这个万历做不到、嘉靖做不到,海瑞更做不到,所以海瑞最终被贬到南直隶当闲职了。

科举的存在就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官员只是维护制度的具体工具,官僚是一个庞大的利益整体,万历正是看透了这点,才从此消沉,更加不想上朝了。

在土木堡之变以后,武官的力量更加孱弱。而且世袭的军户制也名存实亡,战斗力非常低下,连东南沿海的倭寇都打不过,究其原因无非有以下几点:1、倭寇不是土匪,算是半职业化的军人,战术灵活,小股部队难以剿灭;2、明朝士兵身体素质差、军队补给少、武器装备差、没有训练,缺乏勇气,国家连统一的训练手册都没有,更别提训练标准了,明朝的军队更像村里的护卫队。3、军队将领都是由文官筛选,很多将领不识字,只要你力气大武艺强就能胜任,所以好多军官有勇无谋。

以上,败给倭寇一点也不亏,所以剿灭倭寇是屡战屡败。曾有几十人的倭寇深入腹地几百公里在南京芜湖一带击溃当地守军,军事的羸弱已经威胁到了统治,可想而知制度已经腐朽到什么地步了。

统治集团内部也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暂时放开对武将的压制,并倾斜一些资源,这才有了戚继光的崛起和戚家军的英勇事迹。当时有两个抗倭著名将领,一个是戚继光,另一个是俞大猷。

戚继光

俞大猷战略眼光高,最早就提出了建设海军,以此来打击敌人,但是政府没钱,养不起这个“海军”,而且依据当时的政策也不可能让武官统领海上力量。作为一名将领,戚继光更聪明些,他从实际出发,在现有的政治经济体制下去完成抗倭大业。他制定选兵、练兵之策,与士兵同甘共苦,独创“鸳鸯阵”,横扫倭寇,最终名流千古。但由于戚继光是张居正提拔的,在张居正死后,戚继光就被贬为民了,并且晚年生活非常凄惨。

推荐一部电影《荡寇风云》,比较真实的反映出剿灭倭寇的历程。明朝的火器应用比较广泛了,道具组也非常良心,里面火拼场景不输于近代的战斗。

由于文官集团的压制,戚继光的最高官职就是总兵,类似于今天一个省的军事老大。注意!只是一个省的,不是现代的军区哦!在东南沿海成功扫清倭寇后,戚继光被调往北方去防守,这次面对的是骑兵。

南宋时,以步兵克骑兵最出名的就是岳飞。调往北方后,戚继光也创造了一门战法,可惜后续签订了条约没有用武之地,在张居正死后戚继光也就此落幕。

看过《大明王朝1566》的都知道,整个电视剧的矛盾引发点就是“改稻为桑”,即把稻田改成桑田,以此织成丝绸销往国外赚取钱财补充国库,原因就是政府没钱了,土地兼并在嘉靖时期就已经严重了。

改稻为桑

而在20多年后,张居正和申时行两个首辅依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他们就像是树上的枝叶,知道树根开始腐烂了,也着急,但并不能真正的拿起斧头去砍掉坏的那块木头,你一砍,整棵树都喊疼,总会有树枝让你停手的。政治上出问题,经济上也是马马虎虎,军事上勉强赢了倭寇,但是军队总体的战斗力已经江河日下,最终败于八旗兵。

除了政治、经济、军事的问题,其实思想界也做出过一些探讨,立求找到良方。无论是理学还是心法,这些也都是儒家思想这颗大树上长出的小枝叶,根本撼动不了整颗大树。

说到底,当时的明朝就是一个大的乡村的集合体,皇权的触手只能到达县令,下面乡村只能依靠乡坤礼教来约束,即最终是靠“道德”的力量去安抚、治理民众,所以皇帝的一切要合乎法,是天下人的楷模,否则就有违祖宗意志,动摇国家根本。

由于中央集权的国家太庞大,道德是教化民众最好的方法,方便、快捷,也利于树榜样。但弊端也不少,当人们一旦不相信“道德仁义”的时候,就会群起而攻之,整个社会就会崩溃。更重要的是很多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道德只是幌子,真正办事是不需要也不能依靠道德的,这一点很多官员就是榜样。严嵩、魏忠贤一流的本事不是道德仁义,而是能从地主和商人嘴里敲出银子来补充国库,这就是虽背负骂名但能得到重用的原因。

不过灾难从来都不是单独的,而是排成队一个一个来找你。《绣春刀》的最后已经展示了满人对朝廷的渗透,而自己人还在打打杀杀,内斗不止。落后的制度已经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权贵的土地兼并问题已经蔓延到了国家的全身,融入了血肉之中。组织制度落后、经济不行、军事羸弱、天灾不断(小冰河降温、地震、瘟疫、大旱),最终使明的统一政权在1644年画上了句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万历十五年》的六个人物
5分钟带你读懂《万历十五年》
六种不同的人生选择——《万历十五年》
绕不开的万历十五年
五分钟深读《万历十五年》:五个人的故事告诉你明朝灭亡的真相
思维导图102本书©61《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