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俾斯麦与布莱希罗德:“内幕交易”二人组,德国统一战争的钱袋子

01 “天生”缺钱的俾斯麦

1862年9月22日,注定是爆裂的一天。

当日,太平天国在浙江慈溪大败“洋枪队”,致使领队华尔重伤身亡。

同日,美国总统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绵延了一年多的南北战争,迎来最关键的拐点。

也是在这一天,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召见了一位名叫奥托·冯·俾斯麦的中年人,希望他能出任首相,带领政府度过“宪法危机”。

“铁血首相”俾斯麦

普鲁士并非“皇上圣明”的大清朝,也不是号称“民有、民治、民享”的美国,而是介于两者之间,有国王、有议会,掰掰扯扯过日子。自1861年以来,部分议会党团一直在闹意见,要求由议会监督政府常务开支,拒绝批准国家的军事改革预算。

到1862年议会改选,中左翼力量大大加强,更加有恃无恐,否决了全部的军事改革经费,以坚守宪法为由,与国王的冷战愈演愈烈。这就是所谓的“宪法危机”。

如果换一位牛叉的狠人,比如拿破仑大帝,也许会用军事政变来解决问题,可威廉一世真没什么雄才大略,他甚至开始认真考虑退位的问题。老威廉曾问自己女婿巴登大公:

还有什么办法?

……路已经断了,你知道还有什么别的道路?

别说,路还真有。

陆军部长罗恩向国王推荐了自己的密友,时任驻法大使的俾斯麦。

德国统一三巨头:俾斯麦(左)、罗恩(中)、老毛奇(时任总参谋长)

9月中旬,俾斯麦从巴黎被召回。

9月22日,那场历史性的会面中,威廉一世就像秦孝公遇见了商鞅,眼含热泪,激动地决定:“不退位了”。

9月23日,普鲁士议会预算委员会的负责人福尔肯贝克放声疾呼,如果俾斯麦上台,那么“对内是军刀政府、对外则是战争”!一场剑拔弩张,在所难免。

9月30日,新任首相俾斯麦在议会强势登场,发表了他那段著名的演讲:

我们不可能通过演说、联合会、多数决议来进一步达到目的(国家统一)。

……而是不可避免地将通过一场严重斗争,一场只有通过铁与血才能解决的斗争,来达到目的。

“铁血首相”声色俱厉,但是——

议会不批钱,你上哪划拉军费去?

02 “天生”的理财大师:布莱希罗德

俾斯麦出身容克地主,但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他这一生,对钱其实都挺焦虑的。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年轻时,俾斯麦就是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挥霍无度,因此而惹恼了老爹,一度被扫地出门,要他“一人欠债一人当”。

中年入仕后,需要上下打点、结交名流名媛、收买情报……这些都得烧钱,都在考验俾斯麦的“财商”。于是在1859年,经著名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引荐,俾斯麦选定了犹太人布莱希罗德作为自己的金融顾问(也称私人银行家)。作为千年传统的商业民族,犹太人之精于理财,举世无双。就连马克思都说:

钱是以色列人的妒嫉之神;在他面前,一切神都要退位。

……期票是犹太人的真正的神。

犹太银行家布莱希罗德

从那之后,布莱希罗德莱就像一位忠心耿耿管家,为俾斯麦收取官俸、打理庄园产业、在国内外银行建立账户、投资股票与债券……最多时,俾斯麦账户下拥有埃及、沙俄、墨西哥等众多海外债券,甚至一度还打算在中国投资。可以说,俾斯麦得遇布莱希罗德,就像汉武帝得遇桑弘羊,从此踏上了“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多年以后,当“铁血首相”负气辞职时,已攒下了120多万马克的“睡后收入”,足够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了。

当然实话实说,布莱希罗德的“业绩”如此出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和俾斯麦珠联璧合的搞“内幕交易”。俾斯麦曾任德意志邦联议会代表(驻地在欧洲金融中心的法兰克福)、驻俄大使、驻法大使,布莱希罗德则背靠罗斯柴尔德家族,二人编织了一个严密的情报网和人脉关系网。每当有政治内幕或外交动向的蛛丝马迹,普鲁士及欧洲各国金融市场,势必会有风吹草动,二人便借助自己的政策知情权和情报网络,利用时间差,快速卖出买入,牟取暴利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有时侯,甚至“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某次,俾斯麦力主德国政府通过一项有利于俄国铁路股的政策,而在此之前,在布莱希罗德的运作下,俾斯麦本人70%的资产都投到了这些铁路股上。可想而知,等政策放出来后,“铁血首相”一定血赚。

假如仅限于此,那二人只不过是钻政策漏洞的蛀虫。而俾斯麦敢和议会的预算委员会叫板,其背后,一定另有考虑……

03 败光了钱的“预算战争”

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用了三次王朝战争:

1864年普丹战争;

1866年普奥战争;

1870—1871年普法战争。

然而,统一进程中打得最长的一仗,是首相和议会的“预算战争”,从1862年开始,一打就是4年。普丹战争的军费,其实是俾斯麦厚着老脸赖下来的。

俾斯麦的理由是,宪法条文存在漏洞,虽说无预算不支付,但国家事务不能停摆,预算即使未获批准,那些必需必要的开销,也应当从国库列支——这就是所谓的“漏洞理论”。

挣钱很困难,花钱也不易

当然,这个老滑头也没有赶尽杀绝——你不给钱,那我众筹好了。

1863年11月,俾斯麦政府提出,以自愿贷款的方式,筹集1200万塔勒尔(当时的一种钱币),以备对丹麦作战所需。然而次年1月,议会以275:51的压倒多数,拒绝了该提案。

结果就是,俾斯麦没拉到赞助,也打赢了普丹战争,但“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普鲁士国库为之一空。

事后,政府方面做了最后努力,1865年5月,财政大臣将普丹战争的全部花费共计2250万塔勒尔呈报议会,请求追认,但再次被否决。议会还宣布,政府使用国库资金而不经议会批准,属违宪行为,首相应承担全部责任。换句话说,你俾斯麦要么还钱来、要么下台去。

那两年,也许是俾斯麦人生的至暗时刻,面对即将开打的普奥战争,他真抠不出钱来了。

04 资本大鳄的神操作

但别忘记,铁血首相身边,还有一位“从创世纪时就开始数钱的专家”——犹太银行家布莱希罗德。早在1862年12月,布莱希罗德便给政府提交了一份备忘录,建议官方转让科隆—明登铁路的所有权,从买家那里得到补偿收益。

这就要说到普鲁士政体的特别之处,它不同于早期英国的完全自由市场经济,而是注重国家干预,早在18世纪的腓特烈大帝时期,就成立了商业手工业部、矿业冶金部、林业部等等政府经济部门,普鲁士也因此被认为是“国家资本主义的发源地”

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大帝)

科隆—明登铁路是普鲁士最早兴建的铁路之一,政府从中有投资并握有大量股份。因此,布莱希罗德的提案其实是个擦边球,有“倒卖国有资产”之嫌。贸易大臣海因里希听后,第一反应也是:“可能使股东富裕,却牺牲了国家利益。”

时间来到1865年,悬崖边上的俾斯麦已无所顾忌,必须推进此事。不过股权转让牵涉复杂的商业程序和谈判技巧,要做企划书、搜选市场买主、洽谈收益、选择担保……必须由专业人士打理。而这个人,只能是布莱希罗德。

当年7月,在征得国王和股东各自的同意后,俾斯麦政府终于和科隆—明登铁路股份公司董事会签订了政府专属股份的转让协议,布莱希罗德作为铁路公司董事兼金融顾问,居中调度,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事后,俾斯麦和罗恩兴高采烈,俾斯麦在电文中说:

我们有钱了,足以在外交政策上放手……进行全民的战役,这使我们对于奥地利的态度很镇静。

柏林市区的胜利纪念柱

对此,伟大导师恩格斯洞若观火,他在1866年1月写给马克思的信中言道:

俾斯麦那里也是每况愈下,倘若不是科隆那些猪猡把他从困境中解救出来,他也许现在已经完蛋了。

不过,接下来的事也没那么简单。

协议谈妥了,最终变现却并不容易。时任财政大臣博德尔施魏格突然发难,反对短期内大量抛售,那样卖不上高价,会令国家受损。俾斯麦心中一万头草泥兽奔腾而过,马上准予其辞职,换上自己人冯·海迪特接任财长。

那边厢,布莱希罗德早就拉来了海泽曼财团,对冯·海迪特软硬兼施,很快就谈得八九不离十了。当时,股票的市价是117,其他财团吃定了俾斯麦急用钱,私下串通,都只给105封顶,只有布莱希罗德和海泽曼伸出“珍贵的友谊”,给到110。估计当年,海迪特感激涕零,要谢谢大老总了。

几个月后,普鲁士在萨多瓦会战对奥地利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普奥战争大局已定。俾斯麦政府一没加税、二没借贷,就筹集到充足的军费,在财政上也是个不大不小的奇迹了。必须承认,是布莱希罗德把俾斯麦拉出了泥潭,从此“铁血首相”声望如日中天,议会再不敢造次,“预算战争”也不了了之。

当然,布莱希罗德绝非“无私奉献”,不但赢取了爱国商人的美誉,还低价拿下股份,赚足了实惠,更收获了高层的友谊,成为炙手可热的“红顶商人”。那些年,几乎所有的普鲁士铁路贷款,都是通过他的银行来筹办。

05 结局

1871年1月,威廉一世在凡尔赛镜厅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的“铁血大业”宣告成功。

1872年3月,皇帝投桃报李,册封布莱希罗德为世袭贵族,从此之后,名字中可像俾斯麦那样,加入高贵的“冯”字,同时授铁十字勋章。格尔森·冯·布莱希罗德,成为当年德国能享此殊荣的唯一的犹太人。

德意志至高荣誉:铁十字勋章

在帝国时代,布莱希罗德仍旧与俾斯麦保持着互相成就的牢固关系。作为德国最有权势的银行家,布莱希罗德号称“柏林的罗斯柴尔德”,他不仅是德意志统一战争和俾斯麦内政建设的“钱袋子”,在战后,更是德国经济崛起和对外殖民扩张的“金融发动机”

只可惜,布莱希罗德1893年逝世,仅仅40年后,阿道夫·希特勒便成为了德国“元首”,后展开疯狂的排犹运动,布莱希罗德的家族,终究没有像罗斯柴尔德家族那样,绵延持久下去。

而更耐人寻味的是,1890年俾斯麦与威廉二世皇帝翻了脸,辞职退出政坛,其后出版了两卷气势恢宏、叙事详尽的《思考与回忆》。但作为铁血首相珠联璧合的好搭档,在其回忆录的第一卷,根本没有出现布莱希罗德的名字,在最后一卷中,犹太银行家也仅仅被提及了一次。

那些年你们一起做过的“内幕交易”,就这样吹散在风里吗?

【完】

读了历史就知道:古今多少事?心宽无大事。

本文作者【齐文刀】,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更多深度长文,欢迎点击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俾斯麦
铁血宰相-俾斯麦
铁血宰相奥托·冯·俾斯麦的传奇一生
强大还是自由:铁血宰相俾斯麦的悲剧
“铁血宰相”――俾斯麦(一)
奥托·冯·俾斯麦(德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