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顺人性的刘邦

大部分人看韩信,觉得他很惨,明明有功却不能善终;看刘邦,觉得他很对待韩信不公平,毕竟开国功臣善终者少。可是,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处于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看法。

中国行政体制大致两种分封制和郡县制。分封制对应下的王室和诸侯与郡县制对应下的皇帝和官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分封制下的周王室是国家最大的股东,各位诸侯是次级的大股东,卿大夫再次之,各自是有自己的土地和军队的。郡县制下的皇帝依旧是国家最大的股东,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是没有股份的,只能算是为国家打工的高管,包括晋朝以后的王侯。

汉初功臣封赏十分丰厚,丝毫不逊色于后世李世民登基后对文官武将的封赏。汉初分封的7位异姓王,143位列侯,是各自拥有土地和军队的。李世民封赏的凌烟阁24功臣,则无土地和军队,只是高官厚禄和名望。一方面是中国中央集权制度一步步强化的历史演变所导致,毕竟西汉开国时期的分封制的影响还在(分封制其实以不同形式长期延续下来)。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说明刘邦对于开国功臣封赏是丰厚的,毕竟封了143位列侯,且大部分得以善终。对比下,李世民各位功臣都没封国待遇,封侯的人数和待遇也没有办法和刘邦比。《新唐书》里有:“朕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夷戮,非高祖过。国之大事,惟赏与罚,横恩不可数得,勉自脩饬,悔可及乎。”因为在唐朝的李世民的眼中,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们,不能成为国家的股东(毕竟中央集权在唐朝已经进一步强化了),只能享有高官厚禄和后世名望。所以在唐高宗眼里,韩信的结局错不在刘邦,在于韩信,认为刘邦对待韩信已经够不错了。不世出的唐太宗亦有自己的时代局限性。

刘邦能成为西汉开国皇帝除了大家都知道的“会用人”之外,一大重要原因就是“舍得分”。这样做有大智慧,本质上是顺人性。彭城之战大败后,刘邦:“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才有了张良的“下邑画策”。对于尚未得到的土地和天下,他可以说自己要把函谷关以东的土地都捐出来,谁能和他一起把项羽收拾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弓藏狗烹,将上云台,同样是汉朝,刘邦和刘秀对待功臣为何不同?
刘邦杀尽功臣,为何独善待张良?两种说法,你更喜欢哪一个?
共患难易共享乐难,刘邦为何要大杀功臣?细看汉初那段—王的诱惑
韩信到底败在哪
刘邦诛杀功臣,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最后博弈
刘邦兵不血刃贬完韩信后,却生出一个历史问题遗祸西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