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盛世死局,无人可解
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正月十八日。
京师紫禁城的街面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鞭炮齐鸣,烟花盛放,虽然元宵已过,但天下百姓们很显然仍然沉浸在新年的欢乐氛围中。
只不过这样的场景,领班军事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大清政坛上集政治,京防,财政于一身的权臣和珅却无法看到了。
因为,他已经被嘉庆同志下狱,关了整整三天了。
第三天,也就是这一天晚上,皇帝派大臣来慰问和珅,没给和珅送上一碗可口的元宵,但却赐给了他三尺白绫。
和珅是个聪明人,他一看到白绫送上,就知道自己死期将至,不由得心灰意冷,惨笑一声。
作为有清一代声名最旺,权势最盛,权力最大的弄臣,谁都无法想象他竟然会落得这样一个结局。
此刻,他木然的接过白绫,缓慢的绕在监牢的房梁之上,要来笔墨,留下了这样一首诗后上吊自尽,终年不过五十岁。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日水泛含龙日,留取香烟是后身。
时间回到四年前,嘉靖元年,也就是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颙琰登基的第一天。
初登大宝,嘉庆才发现,自己的这个皇位,和历朝历代的新君登基,那完全不一样。
因为,自己不是先帝故新帝立,而是被禅让为新帝的,他父亲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活的板板整整,精神矍铄,身体康健,再活个三五年似乎也不成问题。
朝廷里有太上皇,这似乎不是什么特殊的事情,真正的问题是,乾隆这个太上皇,还不像是被李世民用刀架在脖子上逼迫他禅位的李渊,乾隆是有实权的,不仅有实权,而且权力相当大。
比如,清朝的皇帝一般都是在乾清宫居住和办公,谁占有乾清宫,即代表谁是这个庞大帝国的实际统治者。
一般来说,你乾隆既然要退位了,又没有人逼你,那你就应该赶紧收拾行李给新皇帝腾地方,然而乾隆把皇位传给嘉庆之后,却仍旧在乾清宫居住,一点也没有要搬家的意思。
新皇帝嘉庆不敢吱声,只好暂时居住在母妃的毓庆宫中。
乾隆岁数大了,禅位的时候已经八十四岁,已经没有那么多觉可睡,所以基本上每天后半夜三点多钟就醒了。
乾隆一醒,嘉庆也不能睡了,为表为子诚孝之心,每天也得三天多爬起来去请安。
等到天光大亮开始上朝了,乾隆也要参与,而且还基本上都是由乾隆本人主持朝会,底下的大臣们上折子,乾隆先看,底下的大臣们想要发言,嘉庆说了不算,得乾隆批准。
好不容易嘉庆有机会能说上两句话,发表一下意见,或者提出一些想法想要执行,他也总得先征得乾隆的同意。
下了朝,乾隆要批阅奏折,嘉庆当然不能走啊,他得亲自笔墨茶水伺候,乾隆岁数大了爱说话,平时还喜欢和嘉庆絮絮叨叨,嘉庆心里一百万个不爱听,表面上也得恭恭敬敬。
说白了,自己这个皇帝,就是由父亲以禅让的方式扶持的傀儡皇帝,所以这样的日子对嘉庆来说,简直是苦不堪言。
而且,嘉庆还敏锐的发现,父亲乾隆生怕自己羽翼丰满,不听自己的话,为了遏制自己这个新君的权力,父亲竟然还在自己的身边安插亲信和珅来监视自己。
嘉庆想不明白,既然父亲如此贪恋权力高位不肯放松,那就照旧去做他的乾隆皇帝,何必改年号禅帝位,弄这么一出虚情假意呢?
既劳累他自己,也折磨着别人。
年轻的嘉庆即位时不过三十六岁,他当然不能理解他已经八十多岁高龄的父亲非要这么折腾一顿的原因,因为,乾隆皇帝要实现自己为一代君王最后的一个理想,那就是实现一场万无一失,平顺平稳的实现权力交接。
要知道,我们的乾隆同志,那是一个自视甚高的人,他自称“十全武功”,认为自己是古往今来历史上最成功的帝王。
回首这一生,乾隆如果认为自己的文治武功已经足够让他自己满意的话,那么他就要为这完美的一生划上一个更加完美的句号。
如果自己是历史上最优秀的帝王,那么自己的身后之事就一定也要尽善尽美。
什么是乾隆的身后之事?那就是大清王朝的权力交接。
老皇帝绝对不允许在自己死后,在自己把皇位传给嘉庆之后,会出现皇室内乱,权臣擅权,外戚干政,宦官乱政等任何威胁到儿子嘉庆的事情发生,而这些事情之所以能在历史上频繁的出现,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先帝宾天,新君即位的这段时间里,会有权力真空期。
那么只要乾隆活着看到嘉庆登基,并且亲力亲为的帮助嘉庆走好即位登基之后最初几年的道路,他就能替儿子打造一个平稳的政治环境,所以,他选择了禅让。
只有这样,在自己魂归九天之后,后世之人提到自己,才会说乾隆留给嘉庆的,是一个太平康乐的盛世,这个君王走好了自己最后的一步路,完成了自己最终的使命。
当然,这是从宏观意义上来讲,如果要掺杂自己的个人情感,那么乾隆当然对权力的把持也是近乎于痴迷的。
清王朝几乎所有的政务工作照旧由乾隆皇帝来处理,而嘉庆名为新君,整天却只能干点比如祭祀,礼仪,接待外宾之类的工作。
在一次接待朝鲜使臣的场合中,太上皇乾隆甚至公开发表了这样的言论:朕虽然归政,大事还是我办。
而面对父亲这样的态度,嘉庆也只能满脸陪笑,然后至卑至谦的回应:全凭皇爷做主。
不过好在,这样的日子很快结束了。
三年之后,八十九岁的乾隆皇帝驾崩,大清京师白旗遍挂,群臣戴孝,进入了全国性的哀悼期。
丧事办的十分隆重体面,但其实真正为乾隆伤心的人,可能并不是很多。
一来,一个已经将近九十岁的老人,谁对他的死其实在冥冥之中都有了预感,二来,作为封建帝制时代的集大成者,乾隆皇帝这一生驭下极严,他漫长的帝王生涯中少不了因为自己的喜怒哀乐而对臣下进行残酷的整治,皇帝的手段降下,就连如张廷玉那样纵横康雍乾三朝,极会做人,极谙君臣之道的老臣,也免不了被乾隆收拾的晚节不保,一无所有。
不过,那些因太上皇之死而表现的痛心疾首的大臣们也许大部分都是做做样子,但有一位大臣一定留下了无比真挚且分外伤心的眼泪。
这个人,就是在监牢里上吊的和珅。
作为乾隆皇帝执政中晚期最为信任的奴仆,靠着乾隆的宠幸,和珅从一个小小的轻车都尉一路做到领班军机大臣,一直以来结党营私,聚敛钱财,可以说是贪污了巨量的财富。
根据后来查抄和珅的家产所得,其数额大概在十亿两白银左右,而这个数额,相当于清朝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乾隆不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帝王,他特别能甄别臣僚,而对于和珅多有不法的行为,老皇帝早就心知肚明,早在那场震惊天下的甘肃冒赈案发生的时候,乾隆就曾经多次训诫和珅,让他有所收敛,但奇怪的是,直到乾隆的驾崩的当天,老皇帝都似乎没有一丝一毫想要处理和珅的意思。
嘉庆在尚未登基,以及由太上皇乾隆主政的岁月里,早就对和珅分外不满,他一连多次的请求父亲严惩和珅,但换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纵容。
然而现在老皇帝已然大行,和珅的末日也终将来临。
已经忍耐了许多年的嘉庆皇帝当然不差这一天半天,乾隆驾崩的当天,他还把颇有深意的把料理父亲丧事的一干工作全都交给和珅来打理。
可等到第二天,嘉庆立刻宣布了和珅的诸多罪状,革去了和珅的所有职务,并将其下狱,随即赐其自尽。
这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以如此雷霆之势除掉和珅的行为,不仅仅是因为嘉庆要惩处和珅或者是要拿权臣开刀立威,更代表了嘉庆其实对父亲晚年以来执政的巨大不满。
但也就是直到这一刻,嘉庆才能明白他父亲的苦心孤诣。
新皇帝想过和珅是一个巨贪,但他没想到,和珅的家财竟然如此丰厚,纵然是本朝之税收,和查抄下来的家财相比,也不过是九牛一毛。
而现在,这些和珅奋斗了一辈子的家财轻而易举的被嘉庆收入囊中,不仅富裕了国家财政,更能填补从乾隆晚年以来的巨量亏空。
是啊,其实和珅很好杀,乾隆一生诛灭的高级官员数不胜数,一个小小的和珅,乾隆又怎么会放在眼里呢?
只是乾隆认为,和珅无论贪污多少,到最后都不免会成为他爱新觉罗家的余财,所以他宁愿暂时纵容和珅,也要把这个已经鼓鼓囊塞的钱袋子,留到儿子的新时代。
这不是老皇帝对新君的托付,而是一个父亲给儿子的,最为珍贵的礼物。
乾隆不知道,随着他的离世,大清王朝的盛世篇章也彻底宣告结束,无论他多么别出心裁,绞尽脑汁的用他生前的政治行为来干涉死后的王朝命运,都已经不能改变紫禁城的落日熔金,河山日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乾隆退位后,屁股不挪窝守着宝座,嘉庆憋屈不说,乾隆还干了件“拉仇恨”的事
嘉庆即位后对把控朝政的太上皇乾隆会有怨言吗?
乾隆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3年太上皇,退休3年他主要干什么
乾隆禅位给嘉庆,不怕被嘉庆皇帝夺权吗?乾隆的谕旨早就有了提防
精明的和珅,为什么不去讨好嘉庆?
乾隆禅位于嘉庆,当了三年太上皇,背后隐藏了怎样的政治危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