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前大学生性观念现状调查与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单位制度的瓦解和传统道德体系的解构,使得社会对“性”问题的控制得到放松。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的人口横纵向流动、城市居民间交流间的封闭性特征,使得“陌生人社会”形成,人们的私人空间得到扩大;国门开放使得西方的开放性观念冲击了传统的性文化;网络时代的发展和大众媒体、自媒体的革新加速了有关性科学研究成果的流动和科学性观念的传播,“沉默的螺旋”被打破,年轻一代越来越拥有话语权,文化堕距下青年人对上一代的文化反哺和上一代人的再社会化趋势明显,中国经历了一场“性革命”。随着时代的更迭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中国传统文化下的“谈性色变”、“性耻感”现象逐渐减少,代之以科学的性观念和严谨的性研究态度

然而,“快手14岁少女‘荣升’宝妈”、“红黄蓝幼儿园事件”等一再冲击着现代人的观念,暴露了我国性教育的缺位。

基于以上背景,本小组选择了此课题,研究中小组成员首先试图冲破自己的“性耻感”,以科学严肃的态度把握当前大学生的性观念的现状,并为高校性教育作出贡献。

基于对学界当前研究的梳理,我小组认为当前我国大学生性观念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开放性与保守性并存

一方面,大学生受西方开放性文化观念的传入、国内性研究的逐步深化和性教育的完善、大学生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等影响,性观念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此外,社会“性的开放程度和开放的标准,在无形中被不断提高到一个‘历史的高位’”,社会高标准的“性开放”环境也对大学生的性观念产生影响,这也与潘绥铭教授对中国性革命阶段的划分基本一致。但同时,大学生的性观念也受到家庭教育影响,而当前大学生的父母一代多是“70”、“80”后,性观念还比较保守,且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底色,对性文化的保守甚至压抑的态度仍然广泛地影响着大学生们的性观念。因此,大学生性观念呈现开放性与保守性并存的特点。

二、多元化显著

大学生的性观念趋势与当前中国社会的整体结构转型密切相关,中国性教育政策的完善、社会对性话题讨论的宽容度不断提高、网络时代下纷繁复杂的信息流动等,使得原来“隐身”于人群中的性少数群体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且大学生群体拥有自己的话语体系和交流方式,他们的大胆和创造性不断推动着越来越多原来有着特殊性倾向或性认知的人站出来发声,也涤清了部分人群原有的性认知混乱和迷失。

三、性认知的科学性有待加强

网络打破了社会信息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局限,大量议题充斥于人们中间,关于性的信息也在不停涌动。当前大学生几乎可以凭借网络完成对自己的“性教育”,但由于资本逻辑的驱使和信息芜杂的现实情况,大学生对性认知的高度自我评价和现实情况之间可能存在落差。

 研究局限性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线上发放问卷的方式,可能会造成样本构成的偏差。根据对实际样本的构成分析,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研究对象偏年轻,整体上以“90 后”为主;

2. 研究对象的主体集中于广东省;

3. 囿于小组成员的性别构成,本次调研对象的男女比为 1:2,性别比不均衡;

4. 样本可能主要由性观念本身较为开放的人群构成。

上述特征中,第①、②、④项都可能使得本研究的样本在整体上性观念开放程度较高,性知识掌握水平较高。因此,在解读本研究的结果时,需要注意样本构成上的这些偏差可能带来的影响,即可能高估了当前大学生性观念的开放程度和性知识掌握水平,也就是说,本报告的结果可能是对现实状况更为乐观的估计

 样本情况

本次调查研究主要通过发放网络问卷的方式,由本小组人员在各自的 QQ,微信和微博上发布,样本共计 479 个,通过对问卷的填答时间的把握,我们认为正常情况需要至少需要 280 秒以上,考虑到有的人阅读速度和填答速度快,最终界定为 250 秒以上的问卷为有效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 436 个,问卷有效率为 91.02% 。样本地域分布图如下:

 本次采访共采访 10 名对象,基本情况如下表:

调查结果

性知识层面

性知识问卷采用自编性知识问卷,包括性行为知识、性心理知识、避孕知识及性病知识 4 个维度,共 13 题,题型有多选题、单选题、选择题、判断题,按一定标准进行赋分,问卷满分 100 分。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总体性知识得分范围分布较广泛,被试得分范围是 0~90 分,平均分为 51.17 分,未达到及格标准,表明大学生所掌握的性知识普遍偏低

性别角色观层面

该层面通过“男孩子不应该玩洋娃娃、跳皮筋等游戏”,“女性在从事洗衣服、做饭等家务劳动方面比男性具有更大的优势”,“孩子是婚姻中最重要的部分,繁衍后代是婚姻的主要任务”,进行测量,以下是研究结果:

三道题的满分为 15 分,总分在 9 分以上的调查对象有 377 人,占总调查对象的 86%,但所有调查对象的平均分仅为 10.98 分。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性别角色观念己经基本上从中国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即“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应该阳刚,女人应该阴柔”等等)中脱离出来,呈现出逐渐开放的趋势,男女平等的思想已经逐步深入其的内心。但是面对具有传统性别角色观念倾向的题目,仍然有相当比例的调查对象选择了“一般”这样态度比较模糊的词语,说明大学生虽意识到了传统性别角色观念的问题,但很大一部分人还不能完全抛弃这种观念

另一方面,在这三道题中,除“非常同意”这一选项以外,其他选项选择的人数基本相当,无明显差别,说明当代大学生性别角色观念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的趋势

性教育层面

此问题通过问卷题目“您目前所接受到的性教育的形式有 ”为多选题,并按主次排序,得到结果见下表:

由此分析,大学生目前接受最主要的性教育途径是网络、书报杂志、学校讲座。其中两项数据网络均排名第一,说明网络是最主要的性教育途径,最多的大学生认为网络是其性教育的首要途径。其次,两组数据排名前三的性教育途径中,两项是来自社会层面的性教育,一项来自学校层面。这验证了课题假设,社会层面性教育最为丰富,其次为学校,来自家庭的性教育薄弱。

进一步分析选项,社会层面的性教育从形式上,较之其他性教育更为丰富,操作弹性空间大。学校和家庭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渠道,性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也应不例外,但是,实际情况是学校和家庭并没有在性教育中发挥主要作用,如何使学校和家庭成为大学生获取性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我们应当重点思考的问题。

性观念开放程度层面

题目“我能接受自己的婚姻伴侣不是处女(男)”的结果统计见下图:

通过调查课题发现,选择的值最高的,是“同意”。在有效样本 436 人中,选择“同意”的有 206 人,选择“非常同意”的有 85 人,累积百分比达到了 66.7% 。说明对于这一问题,许多的大学生都呈现出愈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在其他的选择之中,选择“非常不同意”(频数:11 )、“不同意”(频数:33 )的仅占总样本量的 10% ,这说明了他们对贞操的重视,追求另一半的精神与身体的双重纯洁性。由此可见,对于“处女(男)情节”,我国大学生的看法是分化不一的,但整体上趋于包容和理性

性文化层面

题目“我认为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统计结果见下图:

根据此题可以发现,436 人中,41.51% 的人选择“非常不同意”,44.04% 的人选择“不同意”,总计 85.55% 的人持反对态度,因而整体来看,当前大学生性观念不再由传统观念主导,而呈现出一定的自主性。

性价值观层面

此次问卷中涉及性价值观方面的题“有人认为,性可以换取金钱、权利等利益,您的看法是?”,本道量表题满分为 5 分,总分在 3 分以上的调查对象有 201 人,占总调查对象的 45.89%,但本题的平均分为 3.43,因此可以反映出我国大学生的性价值观逐渐从保守到开放,但是仅凭一道题不能够完全证明,而且大多数调查对象在本题中保持中立或不确定态度,所以大学生的价值观或向多元化趋势发展。统计结果见下表:

性爱观层面

题目“为了满足性需求我可以跟不爱的人发生性关系”主要考察的是个体对性爱观的自身看法,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男生的同意以及非常同意的比例为 31.88%,女生的比例为 9%。在这个问题上可以明显的看出女生较注重以爱为前提的性行为,持有爱才有性的态度。而男生的比例远远高于女生,认为无爱的基础也可以发生性行为,无爱有性的态度。从地区方面来看,东部地区的通过一级非常同意的比例为 17.53%,中部地区的同意及非常同意的比例为 13.16%,西部地区的的同意及非常同意的比例为 14.09%,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比例高于中西部地区,说明东部地区的性观念较为开放。具体统计结果见下表:

性行为层面

从整体来看,大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性行为观念。总体上趋于开放,但也在可控范围之内,得分在 3.5 左右浮动。结论与假设有出入:性行为发生率比较低,但性观念与年龄并无太大联系,并不呈现因年龄而上升的趋势;行为的最终发生与行为动机、行为的养成习惯密不可分。例如在“我认为可以发生第一次性行为的年龄在”一题中,预测第一次发生年龄的行为意向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性行为的期待与预估。46.56% 的人认为性行为年龄应当在 20-25 岁,从行为意向来看,大学生对于性并不排斥,大学生对性的关注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基本态度。

对性少数群体的态度

本次调查问卷中,笔者通过“当听到‘同性恋’这个名称时,我第一时间会联想到 ”“女同性恋者令人厌恶 ”、“男同性恋令人厌恶”、“男同性恋和女同性恋相比,我的态度是”以及“双性恋与同性恋相比,我的态度是”四道题目考察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识、对男同性恋、女同性恋的态度差异以及比较对双性恋和同性恋不同的接受程度,研究结果发现,在男同性恋和女同性恋的比较上,69.18% 的人认为都能接受,且没有态度差异,详细情况请见下表:

在同性恋和双性恋的比较中,63.17% 的人认为都能接受。详细情况请见下表:

综合来看,当前大学生对于同性恋和双性恋群体的接受程度较高,性观念较为开放。但在“当听到‘同性恋’这个名称时,我第一时间会联想到 ”一题中,仍有 10 左右的人选择了“恶心”“娘”等较为负面的评价词。因此,在大学生的性观念中,仍能体现传统性文化的影响。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的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中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性知识、性行为较为随意等,而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要对这些问题负责。为此,我们应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充分发挥家庭、教师和学校在性教育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尽力净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加强大学生的性观念和建设。

资料来源:当前大学生性观念现状调查与分析项目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东近四成学生承认有过性行为?逾六成只因好奇
庆“性”有你|2019-2020年全国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调查报告(上)
中国政法大学学生性行为调查报告:13个不可言说的秘密……
大学生生育观念问题的探讨
性教育观念面面观
大学生性问题报道误区种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