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分Cell子刊:肿瘤里的乳酸菌——改善疗效的新靶点? | 热心肠日报

今天是第2691期日报。

Cell子刊:放化疗对肿瘤治疗效果不佳?瘤内乳酸菌或是帮凶

Cancer Cell[IF:50.3]

① 纳入101名接受放化疗宫颈癌患者分析其瘤内细菌与不良反应间关系,与靶向培养结合以识别与耐药性相关的肿瘤菌群;② 瘤内专性产L-乳酸的乳酸菌,惰性乳杆菌与患者生存率降低有关,会在宫颈癌细胞中诱导化疗和放射耐药并导致肿瘤中代谢重新连线或多种代谢途径改变;③ 与其他身体部位共生的基因组相似产L-乳酸的乳酸菌也与结直肠癌、肺癌、头颈癌和皮肤癌等低生存率相关;④ 瘤内微环境中乳酸菌会改变肿瘤代谢和乳酸信号通路引起治疗耐药性。

Tumor-resident Lactobacillus iners confer chemoradiation resistance through lactate-induced metabolic rewiring
10-19, doi: 10.1016/j.ccell.2023.09.012

【主编评语】肿瘤微生物群可以产生影响肿瘤和免疫细胞信号、代谢和增殖的活性代谢物。近日,得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研究人员在Cancer Cell发表最新研究,纳入101名接受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分析其瘤内细菌耐药情况以及与不良反应间关系,发现产生乳酸的肿瘤内细菌会对放化治疗产生耐药性,值得关注。(@九卿臣)

Nature Reviews:一文读懂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的关系(综述)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IF:88.1]

① 结直肠癌(CRC)患者肠道菌群组成结构、代谢途径等发生明显改变;② 携带pks基因岛序列的大肠杆菌、产肠毒素脆弱拟杆菌和具核梭杆菌是CRC驱动因素的证据最为有力,但尚未有特定细菌被证明能直接导致CRC;③ 基因毒性、宿主免疫调节和致癌信号通路激活可能是微生物驱动CRC的潜在机制,菌群或通过细菌生物膜、菌群的净代谢输出影响CRC发生;④ 未来应深入研究微生物群如何影响CRC的发生和进展,开发基于肠道及瘤内菌群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The microbial landscape of colorectal cancer
10-04, doi: 10.1038/s41579-023-00973-4

【主编评语】结直肠癌(CRC)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迫切需要改进预防和治疗策略。肠道内数万亿计的微生物构成了肠道微生物群,已被证实与CRC的发生和进展有密切关系。近日,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发表综述文章,总结近期关于CRC患者肠道微生物群整体扰动和特定微生物与CRC之间关联的研究证据,阐述了微生物驱动CRC发生的潜在机制以及复杂微生物群落在CRC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并展望了针对微生物的CRC预防和治疗策略的临床应用前景。(@芥末)

秦环龙+蔚青+曹原:TCR库异常与肠道菌群变化和CRC体细胞突变有关

Gut Microbes[IF:12.2]

① 纳入107名结直肠癌(CRC)患者和30名健康供体(HC),并分析其外周血中TCRβ库特征;② CRC患者的大TCRβ克隆数量增加,但TCR多样性非常低;③ 与HC相比,CRC 患者中具核梭杆菌、大肠杆菌和芋花叶病毒的相对丰度升高,而普拉梭菌和肠罗斯氏菌的丰度降低;④ CRC靶基因(16个)体细胞突变与TCR克隆性和微生物标志物之间具有相关性;⑤ 基于菌群和TCR库的随机森林分类器(包含15个特征),可用作筛查CRC患者的临床检测方法。

Colorectal cancer–associated T cell receptor repertoire abnormalities are linked to gut microbiome shifts and somatic cell mutations
10-05, doi: 10.1080/19490976.2023.2263934

【主编评语】结直肠癌(CRC)的肿瘤形成是多因素的,其中肠道菌群与CRC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且肠道菌群对于免疫成熟很重要,然而目前缺乏将微生物谱、T细胞受体(TCR)和人类CRC体细胞突变整合起来的报道。近日,同济大学秦环龙、蔚青、曹原团队在Gut Microbes上发表文章,发现结直肠癌相关T细胞受体库异常与肠道菌群变化和体细胞突变有关,确定了新型生物标志物,为CRC检测和诊断的临床决策提供信息。(@圆圈儿)

上交大医学院Cell子刊:果糖究竟是促癌,还是抗癌?

Cell Metabolism[IF:29]

① 使用高果糖或正常饮食喂养野生型小鼠,在第14天注射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发现食用果糖可促进体内抗肿瘤T细胞免疫应答;② 膳食果糖可促进脂肪细胞来源的瘦素产生,进而促进CD8+ T细胞的抗肿瘤功能;③ 通过代谢组和转录组联合分析,发现果糖启动的脂肪细胞瘦素的产生依赖于mTORC1的激活;④ 在肺癌患者中,发现循环中果糖与瘦素浓度正相关,且瘦素与IFN-γ+效应因子CD8+ T细胞百分比正相关,提示患者血浆瘦素水平升高与T细胞反应增强相关。

Dietary fructose-mediated adipocyte metabolism drives antitumor CD8+ T cell responses
10-19, doi: 10.1016/j.cmet.2023.09.011

【主编评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果糖摄入量与癌症发病率间存在关联,高果糖摄入会促进小鼠肝脏和结肠肿瘤的发生。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邹强、孙加源、叶幼琼、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任等在Cell Metabolism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动物实验、临床样本联合多组学分析,发现膳食果糖可促进脂肪细胞源性瘦素信号转导,增强CD8+ T细胞的抗肿瘤功能。果糖-脂肪细胞瘦素-CD8+ T细胞轴是一条免疫内分泌通路,有助于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值得关注。(@九卿臣)

Cell子刊:高糖饮料或通过肠菌增强脑癌抗肿瘤免疫反应?

Cell Reports[IF:8.8]

① 为GL261同基因胶质母细胞瘤 (GBM) 小鼠提供短期高葡萄糖饮料(HGD)使其存活率增加,未引起代谢疾病;② 补充HGD可调节肠菌,诱导脱硫弧菌科在肠道内定植,增强GBM小鼠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而补充普通益生菌菌株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不显著;③ 给GF小鼠灌胃脱硫弧菌可诱导CD8+ T细胞基因表达变化(补充灭活菌株不能提升其存活率),与SPF小鼠灌胃HGD相似;④ 补充HGD和抗PD-1联合治疗可使T细胞在胶质母细胞瘤中发挥更有效的抗肿瘤特性。

Supplementation with a high-glucose drink stimulates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s to glioblastoma via gut microbiota modulation
10-06, doi: 10.1016/j.celrep.2023.113220

【主编评语】高糖饮食诱发与生活方式相关的代谢疾病,如肥胖和糖尿病,这可能是高糖饮食促肿瘤作用的基础。近日,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的人员在Cell Reports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却发现补充高葡萄糖饮料(HGD)会导致脱硫弧菌科细菌数量增加,从而增强GL261同基因胶质母细胞瘤 (GBM) 小鼠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此外,进一步研究证明通过补充HGD来调节肠道菌群可作为一种辅助剂来增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效果,值得关注。(@九卿臣)

多模态ctDNA检测结直肠癌的高精度

Annals of Oncology[IF:50.5]

① 一种新的基于血液多模式的循环肿瘤DNA(ctDNA)的检测方法在某筛查项目中粪便免疫化学试验(FIT)阳性人群和结直肠癌(CRC)患者中进行了测试,共分析了623份血样;② 该方法的CRC检测准确率高(灵敏度93%,特异性90%),检测晚期癌前病变的灵敏度为23%;③ 该研究表明包括基因组学、表观基因组学、片段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在内的血液检测可以提高CRC筛查的有效性。

High accuracy of a blood ctDNA-based multimodal test to detect colorectal cancer
10-05, doi: 10.1016/j.annonc.2023.09.3113

【主编评语】循环肿瘤DNA (ctDNA)检测是一种微创、便捷的基于血液的筛查策略,可以提高结直肠癌(CRC)筛查的有效性。近期发表于Annals of Oncology的一项研究发现,一种基于血液的多模态ctDNA检测方法可以高精度地检测结直肠癌。这种微创、可及、方便的检测方法可能有助于提高CRC筛查的有效性。(@注册营养师陈彬林)

粪便免疫化学测试样本中microRNA测序具有可行性

Molecular Cancer[IF:37.3]

① 评估两个欧洲筛查人群的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IT)剩余缓冲液样本中使用小RNA测序检测人类microRNA(miRNA)的可行性;② FIT样本中miRNA测序数据特征与RNA稳定缓冲液或长期存档的样本数据特征相似,即miRNA分析具有稳健性;③ miRNA丰度在结直肠癌、晚期腺瘤和对照样本中存在差异,且在FIT和RNA稳定缓冲液中一致;④ miRNA测序数据还可评估基于小RNA的微生物谱;⑤ 不同人群FIT剩余样本中检测人类miRNome具有可行性,miRNA分析可补充FIT。

Profiling small RNAs in 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s: is it possible?
10-03, doi: 10.1186/s12943-023-01869-w

【主编评语】肠道来源的microRNA(miRNA)是结直肠癌(CRC)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但在筛查人群样本的粪便免疫化学测试(FIT)剩余缓冲液中检测miRNA的可能性目前知之甚少。近日,发表在Molecular Cancer上的这篇文章,证实FIT中microRNA测序具有可行性,表明miRNA具有CRC生物标志物潜力。(@圆圈儿)

宁波大学:IBD和结肠外癌间有何关联?

BMC Medicine[IF:9.3]

① 从国际IBD遗传学联合会进行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中提取与IBD密切相关的独立遗传变异作为工具变量,该研究包括12882名IBD患者、5956名CD患者和6968名UC患者;② 基于三种癌症来源的GWAS作为结局数据,采用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来评估IBD对32种结肠外癌的因果影响,发现IBD、CD和UC与口腔癌存在潜在因果关系;③ 综合多项MR结果,荟萃分析显示IBD与乳腺癌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而CD与乳腺癌间存在潜在的因果关系;

Causal association betwee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nd 32 site-specific extracolonic cancers: 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
10-10, doi: 10.1186/s12916-023-03096-y

【主编评语】近年来,炎症性肠病患者发生结肠外癌的风险增加,但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尚不清楚。近日,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磊及团队在BMC 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采用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系统地估计IBD和结肠外癌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基因预测的IBD及其亚型可能是口腔和乳腺癌发展的一个危险因素,需要重视。(@九卿臣)

赵齐+袁庶强:散发性同步型结直肠癌基因组有何特征?

Cell Reports Medicine[IF:14.3]

① 对51名散发性同步型结直肠癌(SCRC)患者的103个原发肿瘤样本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以探究种系和体细胞突变以及进化和临床特征;② SCRC患者的配对肿瘤间的体细胞遗传事件很大程度不一致,提示遗传特征可能在这类癌症的发展和进展中起作用;③ 相比单发结直肠癌,SCRC的肿瘤突变负担高(TMB-H;33.3%)和微卫星不稳定性高(MSI-H;29.4%)的患病率更高,致癌信号通路中的突变频率不同;④ 中性进化SCRC肿瘤会增加瘤内异质性,预后更有利。

Comprehensive 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sporadic synchronous colorectal cancer: 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 optimization and clinical outcome
10-03, doi: 10.1016/j.xcrm.2023.101222

【主编评语】散发性同步型结直肠癌(SCRC)是指在个体中同时检测到的多个原发结直肠癌肿瘤,无易感遗传条件,占多发CRC的大多数,但缺乏对基因组景观和进化动力学的深刻理解,无法优化其治疗。近日,中山大学赵齐、袁庶强及团队在Cell Reports 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收集了散发SCRC患者的原始样本,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通过全面的基因组和进化分析,系统地揭示了SCRC的分子格局、基因组特征和中性进化状态,并将其与SCRC的临床特征相关联,值得关注。(@九卿臣)

Nature Reviews:通过内窥镜筛查降低大肠癌发病率(观点)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65.1]

① 柔性乙状结肠镜筛查将远端CRC风险降低约70%,结肠镜筛查可将总CRC风险降低相同数量级;② 建议根据观察数据和随机对照试验数据评估筛查内窥镜检查对预防结直肠癌的影响;③ 在组织良好的筛查计划中提供有效的结直肠癌筛查以实现高依从率,应是公共卫生的优先事项,以遏制CRC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大幅上升;④ 基于FIT的筛查为最高风险的人群提供大肠内窥镜的途径;⑤ 建模有助于推断各种筛查的长期预期效果,为实施和优化筛查计划的决策提供信息。

Reduction in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by screening endoscopy
10-04, doi: 10.1038/s41575-023-00847-3

【主编评语】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发表观点文章,评估了内镜筛查对结直肠癌(CRC)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确认内镜筛查在降低CRC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的有效作用,鼓励更广泛的实施和采用有效的CRC筛查。(@芥末)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Sunflower,orchid,圆圈儿,九卿臣,DM,注册营养师陈彬林,湖人总冠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口腔细菌如何恶化肠炎?46分综述详解(附一图读懂)
调节肠道菌群能够抑制结直肠癌进展
Cell Reports: 以一种独特但相互关联的方式控制慢性炎症和肿瘤的发生
高脂如何促癌?Cell子刊发表菌群相关重要机制 | 热心肠日报
Nature综述: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 微生物专题
肠道微生物与结直肠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