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学和西医学的区别在哪里?

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常常必须与外界各种损害机体的自然或生物因素作斗争,他们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最先使用的就是药物,也就是我们身边的中草药、动物或矿物质等,并且在长期医疗活动实践中,不断对这些药物进行研究探索和总结,从中国古代的《神农本草经》至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欧洲的希波克拉底医药、藏医药和日本医药等的不断研究,才产生了今天的完整的传统医药。其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如果没有这些医药著作指引人类医学的发展,人类怎样能摆脱疾病的困境呢? 

   西医药的出现却是完全不同的,它是人类用毒物制造出来的另一毒物。西医药是近几百年来在科技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由于对疾病的病原病因明确的情况下,通过生化方法而研制出来的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人体,产生一定的生物效应,可以起到杀灭抑制外来病原菌,调整人体功能,补充人体缺陷的作用。西医药物的不断发展,药物日新月异,对于治疗疾病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但在近几十年,越来越多的西医药的副作用被发现,如反应停、康泰克等,追根其原因,这与西医药治疗时只注重机体的某一器官或某一病原体,而不从多方面考虑有关。况且西医药都是从化学物质合成而成,与传统医药相比,它在人体内可能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副作用。西医药的局限性及副作用不断被发现,欧美国家对西医药也开始产生了怀疑,传统医药的作用正在逐渐被重视。 
   传统医药在近代由于受到西医学的冲击,很多传统医药已经逐渐消亡,如希腊和印度等的传统医药在西方医学冲击下均被西医学所代替。我国中医药一直维持了几千年的历史,在20世纪30~40年代由于西医学的冲击,也处于危险因境,建国后才开始被重视,成为了与西医药一样重要的一种治疗方法。在西医药不断发现其副作用,欧美等国提出了生物-自然的治疗方法,自然、传统的医药更受医药界的欢迎。我国中医药在强大的西医学冲击下不被淘汰也是由于我国的中医学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后盾,中医学的治疗并不是传统医药的简单累加,而是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通过辩证的方法对疾病进行诊断及用药治疗,方剂是根据中药方的“君臣佐使”,使中药的应用能发挥出其特点。临床证明了中医学的辩证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有很突出的效果的。 
   中医学的治疗主要是通过中草药来完成其治疗过程,也是中国传统医药几千年来的经验总结。中医学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考验,由于其显著的疗效而不被西医学所淘汰,确实是一种必然的结果,也是由于中医学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及长期不断积累的实践经验作为坚强的后盾分不开的。但在历史上,中医学由于是从临床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象西医学从人体直观结构来了解疾病,故一直被人们视为不科学的医学,历经多种磨难,早在1879年,浙江儒学保守派人士俞樾先生就发表《废医论》,对中医提出激烈批评。在民国初年,中医又面临来自政府的挑战,北洋政府在改新学制时,完全不把中医列入课程。南京国民政府的废止中医活动更加激烈,在1928年全国教育会议上汪企张首次提出的废止中医案未获通过,但在1929年国民党中央卫生委员会通过了余云岫提出的“废止中医案”,他在“废止中医案”中提出了6项逐步消灭中医的具体方法,但由于中医界人士的抗议,“废止中医案”被搁置。从此中医学元气大伤,中医学在中国始终处于受歧视、遭挤压的状态。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发展中医学,才使中医学在我国又有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由于我国与外国接触密切,西方医药大量进入我国,中医学又处于被动局面,在2006年,湖南省长沙的一位哲学教授写了《告别中医中药》的废止中医檄文,从土中医摇身变成“反中医斗士”,引起中医存废大讨论的轩然大波。国家卫生部公开表态“坚决反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称“取消中医”是对科学的肆意否定。

 中医学是不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呢?其实不然,我们从上面的论述已经看到中医药的科学之处,世界卫生组织也一再提倡各国的传统医药,韩国更是把韩国的传统医药—韩医列入申报国家遗产之列。但我国人民却一直对自己祖国最宝贵的、最丰富的遗产—中医学视而不见,不少人还对其持怀疑的态度。长沙这位哲学教授不是第一个,肯定也不是最后一个叫喊着要废止中医的人。或者,在中国这个在舞台,鼓励中医发展的声音听得多了,已经麻木了,但只有有人出来说一声反对中医,就象以前反对气功一样成为“伪气功斗士”,故他也从哲学教授摇身一变成为“反中医斗士”。中医学之所以能产生并经历几千年历史,并不是历史上那个帝皇倡导提出的,而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总结产生的,它具有显著的效果,又经济实用。这与西医学药物治疗是从实验中研究出来的,治疗时必须大量花费相比,确实是不可同日而论的。故中医学它决不会因为某一个人、某一个集团,甚至一个政府提出要废止中医学,它就会死亡。 
   中医学目前的困境,并不是其科学理论的不足,而是中国民众对中医学的看法及对中医学研究的不足。唐朝杜枚在《阿房宫赋》中说:“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中医学也一样,中医学如果消亡,也是中医学本身对自己失去信心。如果是这样,那就是很可怕的事。纵观现在国际市场,我国传统医药的市场才占不到5%,而韩日就占了90%以上,中国原来是中草药大国,韩日等国家都是在中国吸收了不少的药物经验,但他们能在此基础上,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来发展传统医药。而我国在这方面研究投入不足,传统医药与几千年前的方法相差不远,肯定让人生畏。而国内民众一直对自己的祖国医学持质疑态度,那些所谓“反斗士”甚至不把中医学看成治疗方法,这种窝里斗的做法势必减弱中医学的发展。 
   中医学和西医学是两座高度不同的大山,从山顶的不同角度可以窥见医学的秘密,但最后殊途同归,最终都是为了寻求最好、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来为人民服务。只不过时代和机遇不同而造就出不同方式及效果的医学模式。故我们应持冷静、客观的态度有批判性地对待中西医学,吸收其有用的治疗方法。目前我国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就是一个新的起点、新的里程碑,如果能更好地掌握,相信对我国、对世界的医疗有更大的帮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买了9本书刊才开始明白中医药的起源
通辽
中药一词的由耒与命名
[岐黄之道] 中医学的人体结构(1)
为什么会出现中医学人不信中医的怪现象呢?
健康时报:传统名方花羞膏,中医理论与传统文化的紧密结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