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创新药研发模式

在“寻找中国新药之魂”的创新药论坛上,众多活跃在新药研发最前沿的药企研发负责人分享了新药研发策略和研发管线,现总结主要信息和观点如下。


从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是大势所趋


仿制药的竞争趋于激烈,已是老生常谈。更甚者,随着专利集中到期,仿制药将无药可仿。此外,仿制药专利过期高峰即将过去,2016 年以后每年也只有 30 多个药品专利到期。


因此,国内药企的战略选择,就是在通过仿制药保证收入利润的情况下,从仿制药向创新药大品种升级,赢得定价优势。


  • 国内新药研发创新能力逐步提高


在人才及资源配套方面,海外高级人才陆续回国参与国内新药研发,国内具有丰富的临床资源和廉价的研发力量;CRO企业也通过海外创新人才回归建立了成熟的创新平台。


随着新药研发环境的不断成熟,自主新药陆续上市,包括恒瑞的阿帕替尼、浙江贝达的埃克替尼、深圳微芯的西达本胺。部分产品也准备进军国际市场,在国外进行临床开发,包括2009年瑞格列汀进入美国临床,2014年伏格列泛进入美国临床。


并且随着中国新药研发能力的提升,吸引了国际大药企的关注与合作,带来了巨额的经济回报。2009年和记黄埔分别与阿斯利康、强生、雀巢签订药物研发合作协议,2013 年百济神州与默克雪兰诺合作,充分说明了中国药企的研发能力开始得到跨国药企的肯定。


  • 中国新药研发部分政策环境仍需改善


目前普遍存在监管法规迟滞,审评周期长等问题。鼓励新药研发仍需要政策支持:1)要有一整套鼓励和支持创新药物研发的法规和审评机制,包括审评人员的审评思路和创新思维,应与国际接轨。2)要有一个鼓励和促进创新药物研发的国家支付体系。


创新药大品种带动企业步入创新的良性循环


全球前15名制药企业的原研处方药收入中,平均有25%都来自销售额最高的单一品种。以仿制药企业Teva为例,其单一产品克帕松的收入占到2013 年TEVA创新药条线收入的78.6%。


跨国药企经验表明,通过创新药大品种,能够形成“创新药物研究——具有知识产权的新药——创造独特的市场价值——巨额的创新药研究开发经费投入——新的具有知识产权的医药产品”的良性循环。


  • ME-TOO 研发模式面临挑战


简单说来,研发模式选择方面,主要有 Me-too(me-better)和 First-in-class 等。现阶段国内药企仍以 ME-TOO 研发模式为主。


Me-too(me-better)的新药模式:实质上是通过对已验证靶点有活性的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而获得专利,并通过临床开发成为独家新药的一种模式,这是中国企业目前普遍采取的新药研发模式。

  

但是,Me-too模式面临诸多挑战:


1)首创新药的竞争:在首创新药的马太效应优势影响下,me-too(me-better)很难赢得与首创新药的竞争。若没有明显优势,首创新药一般会占市场份额 80%,第二家 20%,第三家几乎没有机会。


2)与首创新药的仿制药的竞争:首创新药上市时,一般专利保护还剩下 8 年左右,专利过期后,首创新药的仿制药面世,该靶点的所有新药的市场前景都大受影响。根据新药研发时间,从靶点发现到临床前研究阶段需要 3-5 年,临床需要 5-8 年,因此 me-too 新药需要在首创药进入概念性验证之前立项研发才会有可能避免原创药的仿制药竞争。


3)me-too新药的研发比原创药物容易,但仍然是一项十分耗时耗力的艰苦劳动。


因此,Me-too 新药机会来自:


1)时间赛跑:me-too 新药上市时,市场上同靶点上市的药物不超过 3 个,上市比首创新药的仿制药上市时间早 5 年以上。快速的跟进能力来自于药物研发基础平台:首先有化合物库,得到先导化合物作为基础进行修饰,另外生物平台的基础需要完善,率先锁定一个可成药的新靶点。目前中国大部分企业力量较弱,无法与国际化药厂竞争是无法避免的现实。


2)有明显的临床优势:例如吉利的的抗丙肝药物 sofosbuvir 纯口服治愈率接近 100%,临床优势明显;赛尔基因的白蛋白结合紫杉醇具有明显超长效优势,每三周注射一次,预计销售峰值达到 20 亿美元。


  • FIRST-IN-CLASS(首创新药)现阶段有相当大的挑战


Firest in class 首创新药是国内药企的未来发展方向,但现阶段,由于研发不足,有相当大挑战。


特征1:没有经验与知识可借鉴;是以大量的重大基础科学研究成果为支撑。从基础到应用:新的病因学机制的阐明;药物作用靶点的确认;筛选模型的建立。


特征2:以独特的资源(人才和资金投入)优势为基础,建立筛选模型,发现全新结构的先导化合物和新药。


特征3:相对于 me-too me better 类新药,上市后的后续深入研究和市场培育显得更加重要。


  • 中国企业目前一个较好的策略是进入竞争较小的领域


无论做 me-too/me-better 新药,还是 first-in-class 新药,中国企业目前较好的策略是进入竞争较小的领域,发现新的领域,找到新的机会,减少竞争的策略才是适合中国公司的新药竞争策略。主要方向有根据中国市场的特点开展新药立项,例如肝病市场;大的治疗领域越来越成熟,进入罕见病领域一样有机会。


三种主要的研发模式:专注、多渠道、CRO 介入


近年来小公司新药上市数目占比逐渐提高并超越大公司,成为了新药研发的主力军,小公司可能在研发效率方面更高。


随之,大药企研发策略也在改变,更加注重多渠道获取新药项目。主要研发策略包括:


1)自主创新:研制-开发-市场一条龙传统经营策略;


2)获得性创新:研究任务委托给专业化药物研发公司;


3)兼并性创新:哪个研发型公司产品好,就将其人员、技术、品种疫病收购;


4)虚拟性创新:VC IP CRO。国内也分化出了具有研发基础及销售平台优势的大公司、创新型小公司、CRO 投资参与新药研发三种模式。其中具有平台优势的大公司包括恒瑞、四环、绿叶、海思科、复旦张江等。创新型小公司包括贝达(埃克替尼)、奥萨(依叶)、微芯(西达本胺)、百济神州、华医药、亨利医药等。CRO 投资参与新药研发有中美冠科、信达生物、泰格医药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创新药:医药投资的最大“风口”
“全球首创”糖尿病新药获批上市,见证上海创新药研发环境十年变迁
如何把握中国创新药的黄金十年?给2条思路和2条建议。
本草资本刘千叶:全球视角下的生物医药投资
做新药如同“画大饼”?CRO关键时刻掉链子……老中青三代谈研发
直击三寸,滥竽充数的Biotech将被清理? Big Pharma新机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