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癌症治疗,别忘了肠道菌群!

3月17日,两位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科学家在Nature Reviews Cancer杂志上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Microbiota: a key orchestrator of cancer therapy”的综述文章,本文讨论了微生物对癌症的化疗、放疗以及免疫疗法的调节作用,并探讨了其机理以及提高抗癌功效并降低药物毒性的可能性。

前言

        人体微生物群由细菌以及其它微生物(古生物、真菌等)在人体的上皮屏障上构成,这些微生物影响人体的多个方面,包括炎症、免疫系统;人体微生物有很大的一部分为肠道菌群,它们与人体的免疫系统、骨髓的造血功能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小胶质细胞有关,维持肠道菌群与免疫细胞、粘膜屏障之间的稳定对于机体的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小鼠模型研究和人体实验,并总结前人研究结果,来探究微生物群与癌症的治疗之间的关系。

正文

菌群与化疗

        通过化学药物作用于肿瘤的细胞以及DNA来抑制肿瘤是治疗癌症的常用措施,而肠道菌群会影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抗癌活性以及毒性水平,药物的吸收利用率取决于它们在进入循环前暴露在宿主以及细胞的酶前水平,目前很多的抗癌药物如:伊立替康已经被证明会被菌群影响,肠道菌群还会间接通过基因表达以及影响器官的功能来影响药物的吸收;通过小鼠模型的实验结果表明,除口服外,注射的药物部分也会进入肝脏代谢,最终进入肠道中,接触肠道菌群,进一步被吸收、代谢。

        研究人员经过将30种药物在体外与细菌接触,发现三分之五的药物活性增强,五分之一的药物被抑制,而高效液相色谱以及质谱流式的结果表明接触细菌的药物会发生生物转化。


        此外,研究人员还对药物的毒性进行了研究,最终强调,需要更为严格的临床试验以及更多的机理研究才可以确定肠道菌群稳态调节是否可以用来治疗癌症化疗的相关副作用如厌食症等等。

菌群与放疗

        许多癌症患者接受电离辐射治疗(RTX),以癌细胞核及DNA为目标,来抑制肿瘤的生长,本文立足于菌群对RTX的反应以及RTX的毒性角度讨论了菌群与放疗之间的关系,发现RTX可以通过免疫来刺激菌群,并且放疗本身也会对菌群的基因型产生影响;因此,更好的理解辐射对微生物的影响,可以帮助提升放疗效果,并减小放疗对人体的毒副作用。

菌群与免疫疗法

         免疫疗法相比于传统的化疗与放疗其癌症复发的概率要更低;过继T细胞增殖以及抗肿瘤活性会因为微生物进入肠系膜淋巴节而增强,这种微生物的转移与TLR4信号有关;而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相关药物也被证明了会调节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


        通过TLR9激动剂以及CpG寡脱氧核苷酸(CpG ODN)诱导抗肿瘤作用,可产生一个抗肿瘤效应,通过细胞因子IL-10受体,产生肿瘤浸润的Treg细胞以及髓样细胞;研究人员还发现,肠道菌群通过TLR4信号,在肠道菌群耗尽时,髓样细胞将不反应CpG ODN,从而降低免疫效应。

        此外,研究人员总结了前人以及自己的研究,发现双歧杆菌可以为耗尽的CD8T细胞提供“燃料”,在抗PD-L1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结

        菌群不仅可以调节人体的炎症、免疫以及癌变,还可以通过细胞因子,远程调控人体的生理功能;因此,通过靶向肠道菌群,可以提升药效,并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可以作为治疗癌症的新思路。

        本文的作者为Soumen Roy 和Giorgio Trinchieri,来自美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粪便移植缩小了之前无药可医的癌症患者的肿瘤
免疫疗法与肠道微生物“迎面相撞”,为抗癌开辟新思路
肠道微生物:上演“抗癌大战”无间道?
肿瘤免疫疗法灵不灵,得看肠道微生物的“脸色”吗?
肠道菌群与抗癌药物的神秘关系
Science:粪便移植助力癌症免疫治疗,让治疗无效的患者产生应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