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技术交流】中医治肥胖4:肾不制水,水泛成痰

肥胖症的基本成因是痰湿内蕴,由于脾胃、肾、肺、肝胆等脏腑功能失调,以及嗜食高粱厚味、久卧久坐、外感湿邪等内外因的相互影响,导致痰湿内蕴,变为膏脂,蓄于肌肤,日积月累则成肥胖。肥胖症的病位在脾胃,又与肾关系最为密切。

“肾为生痰之本”——《医宗必读·卷九》

肾藏精,肾精耗泄致阳虚

肾主藏精是肾的生理功能之一。肾所藏精气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体型胖瘦受先天禀赋的影响,这与现代医学所指出的肥胖有遗传倾向大抵吻合。据记载,双亲肥胖者,子女70%肥胖;双亲中有一方肥胖者,子女40%~50%肥胖;双亲均瘦或体格正常者,其子女肥胖者占10%。

“大抵素禀之盛,从无所苦,惟是湿痰颇多”——清·陈修园《医学实在易·卷之四》  

后天之精来源于摄入的饮食,通过脾胃运化而生成水谷之精气,以及脏腑生理活动中化生的精气通过代谢平衡后的剩余部分,藏之于肾。肾所藏之精化生为肾气,肾气的充盈与否与人体的生、长、壮、老、死的生命过程密切相关。所以肥胖多发生在中年以后,此时肾气由盛转衰,脂质代谢失调,活动减少,好坐少动,以致身体逐渐肥胖。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上古天真论》

肾主水,肾虚则水泛为痰

肾主水液是肾脏的另一个生理功能。这一功能依赖肾的“气化”作用得以完成,主要表现在:

(1)升清降浊:将来自水谷精微,具有濡养、滋润脏腑组织作用的津液输布全身;并将各脏腑组织代谢后的浊液排出体外,主持全身水液代谢、维持体内水液平衡。

肾气亏损,则津液亏虚,输布失常,水液停蓄凝结而成痰瘀,或因阳虚生寒,温煦无力,寒凝血脉,血行涩滞而成瘀成痰。痰湿壅积腹部,膏脂内聚,传输失调,气血津液无从化生而成肥胖。

“肾统五液,化为五湿,湿能生痰”——《难经》

(2)肾司开阖:开,则水液得以排出;阖,水液在体内潴留。肾的气化正常,则开阖有度、排泄正常;肾主水的功能失调,开阖失度,就会引起水液代谢紊乱;

“肾虚不能制水,则水不归水源,如水逆行,洪水泛滥而为痰”——明·赵献可《医贯卷四》

(3)促进脾、肺、肝、三焦的气化功能: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肺的宣降、脾的运化、三焦水道的通调等,无不依赖肾阳的作用而发挥正常的功能。肾气亏损,脏腑得不到温煦和推动,其气化功能减弱,肺失宣降,脾不运化,胃不游溢,水谷精微不能正常敷布全身、津液停运生湿生痰。

“脾胃之气虽充于脾胃之中,实生于两肾之内,无肾中之水气,则胃之气不能升腾……惟有肾水火二气,而脾胃之气始能升腾而不降也”——清·傅山《傅青主女科》

治肥胖,应扶肾固本,兼顾脾胃

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是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强大动力,只有肾精充沛,肾中阳气的温煦和蒸化作用正常,才不失其主水液之职,则脾运化水湿,肺通调水道,肝疏泄水液,三焦司水道之决渎,以及膀胱之开合,方能并行不悖,各守其职,协调一致,维持水液代谢的平衡。肾气充足则脂凝得化,痰湿浊物得排。故治肥胖宜补益肾阳,培补元气,鼓舞阳气,以助气化。

“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元气胜谷气,其人瘦而寿”——宋·朱佐《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养生杂论》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二者相互资助,相互促进,在病理上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脾虚可引起肾虚,肾虚可终致脾虚。肾精依赖脾精的滋养才能不断得以补充。若脾不运化,脾精不足,则肾精乏源;肾气虚则不能正常温煦脾脏,脾失运化则后天之精亦有不足,久则脾肾两虚。

善补肾者必追究脾肾之间的内在联系,针对水液代谢紊乱、水湿滞留之证,应运脾温肾、脾肾互补,以使阳气得升、浊气得降、水湿得运,故治疗上宜采取健脾益肾法。只有水谷精微充盈,肾中精气才能充盈,肾的生理功能才能正常发挥,而五脏六腑才能得到温煦和推动,脏腑功能正常,则水湿化、痰瘀消、肥得减。

“善补肾者,当于脾胃求之”——清·许豫和《怡堂散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痰饮致悸论(山东中医药大学) (转载)
王凤珍,杨钦河,王 强:脂肪肝从肾论治机理探讨
中医脏腑脾与肾的关系
脾不健运、肾虚不能制水,是中焦之过——痰湿中阻,需健脾化痰
[转载]脾主湿,湿动则为痰;肾主水,水泛亦为痰 (2018-06-26 09:07:26)
小儿推拿(1):中医理论概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