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蓝对勾(Doit.im)和绿大象(EverNote)在一起了
〇、引言
蓝对勾(Doit.im,官网)是我的行动管理必备的工具,因为它强大的功能,帮助我拥有很高的执行能力。而绿大象(印象笔记,官网)则是我的信息管理的入口,它广泛接口让我总是爱不释手。因为蓝对勾的一次努力,让两个家伙在一起了,也更好地提升了我在个人管理系统前端的效率!本文把我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一、Doit.im新功能介绍
蓝对勾出了个全新的功能,在任务编辑的界面可以直接添加印象笔记的链接。下图为我的印象笔记的收集箱:
Doit.im Android的新版本,出现了全新的功能:
具体来看看Doit.im在新增和编辑任务的界面如何使用大象吧~点开某一个任务,在任务中会出现一个大象的头像,见下图:
点击大象图标,可以调用手机中的印象笔记最近笔记列表(手机上必须安装印象笔记,第一次打开时候需要授权),选中相应的文章后,相应的文章将被附加在该任务中,见下图:
在任务列表中,你会发现,凡是添加了大象链接的,会像其他的添加过描述的任务一样,出现提示符号。对了,还有一个功能,就是,每个任务里面可以加入很多大象文章了。
二、新功能怎么玩
软件的功能有的是,如果不懂的方法的话,还是玩不好,看似一个小小的改变,却带了很多种可能,也帮助我们把个人管理系统进一步打通。来看看有哪些玩法:
(一)解决只收集不阅读的问题
这是绝大多数人的问题——贪婪!尤其是现在的笔记软件,都支持一键收集了,无论是浏览器、微信、微博甚至App中出现的信息,都可以嗖地扔到大象中。但是,我们都知道,占有并不代表拥有,收集并不代表掌握,看似不断丰富的信息库,终有一天会带来巨大的冲击。要想解决只收集不内化的问题的核心就在于两个字——阅读,这句废话仿佛很废话,谁不知道呢?但是,关键是怎么把阅读落地呢?建议如下:
在每天做计划的时候(如果你还没有做计划的习惯,请赶紧来参加掌控每一天吧!),在日计划中列一条行动——阅读笔记,然后根据自己的能力,在这条任务中增加3-5篇文章。然后根据日计划执行环节中的要求,根据情境、优先级、能量和时间等要素排程进行即可。
Tips:Android手机,可以安装Voice Aloud,通过听的方式将文章内化。
人啊,永远不要期待一次性地搞定一件事情,渐进、柔和地才是正道,每天3篇文章,一年就可以读1000多篇文章啊,很强大啊!
(二)解决邮件达人的问题
我现在干的这项工作,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邮件,上面Doit.im的截图中,就是我早晨8:30-11:00之间收到的内容,每一个都要花费精力去完成。如果在邮件系统中再建立一套行动管理系统,比如说收集箱、处理中、等待、将来也许、日程……那就非常复杂,也会让人觉得很分裂。之所以要用Doit.im,就是把邮件中的任务也放入统一的系统中去推进,尽可能减少系统成本。
那这样就很方便了,我可以把邮件中的内容导入印象笔记的收集箱,然后把Doit.im和该任务链接上去,解决之后可以得到解决方案,通过印象笔记的外链方式直接发给团队成员。
(三)把思考放入行动管理系统
我在俱乐部的各种活动中都反复提到思考的重要性,大家即便是知道怎么做,但是却不会做,我把我的方法交流一下:
① 在印象笔记中建立一个文件夹,名字叫做思考管理;
② 随时收集,把各种灵感和想法记录到Doit.im的收集箱,处理的时候,把需要思考的想法加上标签——思考;
③ 建立过滤箱,在Doit.im的右上方有个高级搜索,采用搜索标签的模式,把所有拥有“思考”标签的任务建立成一个过滤箱;
④ 把最新思考的内容记录到印象笔记中去,然后把这条笔记和行动联系在一起,就可以跟踪上最新进度了。(这段如果看不懂的话,可以忽略掉)
(四)其他玩法
在《搞定》书中有个比较著名的流程图——处理流程:
图中我已经用红线框出来:
1. 项目和项目计划,可以把项目相关资料关联进来;
2. 将来也许,未来再看自己曾经自己的想法和酝酿的内容;
3. 等待,可以把一些具体要求不断更新,对方在手机打开,就可以看到最新进展
……
太多太多了!
三、背后对应的机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之所以可以想明白这么多,关键是我的自我管理系统又再一次被打通了。首先,先下载这张图片:http://pan.baidu.com/s/1o6nzE7S,你会发现,在行动管理系统部分(Doit.im)和知识管理部分(左侧),除了在前置判断和搞定的部分有联系,其他的其实是隔离的。但是,实际中,我们无论任务的推进还是资料查询,不得不把行动和信息关联,之前是没有办法的,因为两款软件之间不支持。
现在支持了,相当于左侧的“知识缓冲区”、“知识体系分类”可以和Doit.im中的任何一个清单关联了,这是直接打通啊!搞个人管理的朋友,当你明白了这个之后,你不觉得无比兴奋么!
四、结尾
虽然是一款软件增加的一款功能,但是,我们必须要从系统的角度上去理解,考虑这种功能如何优化自己的系统,更重要的是了解它为什么能够优化系统。只有这样,才不会被工具所控制,也不会因为器物影响了你的术,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工具,才能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方法论和工具。
谢谢Doit.im的持续努力,让我们不断变得高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GTD三大底层核心理念之“清空”
推荐时间管理工具
提高效率,先以正确的方式打开Doit.im | The Doit.im Blog
Doit.im – 基于 AIR 的 GTD 工具
零态清爽
自我管理需要哪些工具 | 知行,在路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