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武汤用白芍之目的

真武汤用白芍之目的 [[本题是为回答指月学友第一问而写...]]


从属主题: 武汤  真武  目的  白芍  

本题是为回答指月学友第一问而写,http://www.mingyi99.com/bbs/viewthread.php?tid=5245&extra=page%3d1
    在下在59楼发表看法后,先后收到三位学友来信,说本文切合临证。遂不揣浅陋,重发于此,不当之处还请诸君指正。

                     真武汤用白芍之目的

    一.了解病因病机,方明专药专用.
    真武汤是少阴阳虚---气化失利----水湿停蓄。在温利方中掺味白芍,这就值得深思.
    白芍“主邪气腹痛”,然此方证中之腹痛乃水寒停蓄,经脉收引以致痛,故而在温通基础上加白芍以止痛,此为对症专药之用,与平素之养营缓急止痛之用有所不同,故而未配甘草。且水湿证不宜甘草。(四逆散第一加减法有“腹痛者加附子”,可见对症还需看病机来定)

    二.独具良能,是为采用。
    真武汤中为什么不用生地,石斛或阿胶而用白芍?这是因为白芍在养阴的同时具备“利小便”的实效,下面三例以证明其效:
    1.《历代宫廷秘藏医方全书》之胃苓丸,系利水渗湿之剂,为平胃散与五苓散合方,清太医加入一味白芍,既削减主药之燥性,又有利尿之功,不愧太医妙笔。(真武汤同理)
    2.《医学衷中参西录》白芍,张氏言“为阴虚有热小便不利者之要药”,条下之周宝和余热小便不利案,倒数第二;第一案之阴虚水肿,小便不利证,皆证明了白芍“利小便”的实效。(反之配伍温利药亦可用于了阳虚水肿,即真武汤矣)
    3.他人和在下的临证经验,肝腹水之阴虚鼓胀证,剥苔、少苔尿少,治以养阴运脾化瘀法,主药就是重用白芍,药后尿利津润鼓退,这就是白芍养阴“利小便”的实效。(真武汤用量得当,久服亦不会出现口干剥苔阴伤症,这很大程度是白芍的功劳)

    三.顾护正气,调和胃气,是经方组方时考虑的要点。(真武汤在温利药中加白芍,以防温利过甚,利于久服而无燥热之弊)

    
    附个人认识:运用真武汤,加15克生芪扶助气分,10克大腹皮以利气化,5克车前子以祛水湿,可使本方更加完善。(用于心衰水肿咳喘,老年前列腺肥大以致小便不利,效果很好)

    上述几段从不同的角度阐明白芍的功效(即目的),学者可对照归纳。不当之处还请诸君指教。
很多老先生认为是利尿的作用##split## 真武汤是主治少阴阳虚水气证。属下焦阳虚水气不利,白芍敛阴和营入肝调节气机、意不在利水而在和营也。下焦者肝肾也。##split## 原帖由 种福堂 于 2007-9-16 18:34 发表
本题是为回答指月学友第一问而写,http://www.mingyi99.com/bbs/view ... &extra=page%3d1
    在下在59楼发表看法后,先后收到三位学友来信,说本文切合临证。遂不揣浅陋,重发于此,不当之 ... 真武汤壮肾中阳
茯苓术芍附生姜 
少阴腹痛有水气 
悸眩润惕保安康


这个论述已经相当全面了,芍药养肝血、柔,主要作用就是通阴而收阴,因其味酸。

真武汤治癃闭,我师卢崇汉法,以白芍易淫羊藿;
在治悸眩润惕时,按照病人的情况甚至会加大白芍之用,单纯考虑白芍一味药之用,忽略了“证”,那么这个考虑争议性就比较大了,因为一个方、一个药,没可能仅一种功效,考虑一个药在一个方中的作用,还是以切合“证”为主要,比如脾阳虚的腹泻,白芍的量就该小或者去掉。

真武汤壮肾中阳,附子茯苓术芍姜。实脾饮乃真武化,大腹草果朴香瓜。

以真武汤加减的方很多,大多不离肾中阳,我的着眼点就是看这个肾中阳是不甚虚,还是甚虚、还是阴阳两虚,请各位指点 ##split## 我把xiaozheng同学在《模糊集合在复方中的应用》一段粘来印证石语兄所说“单纯考虑白芍一味药之用,忽略了“证”,那么这个考虑争议性就比较大了,因为一个方、一个药,没(不,天路拟改)可能仅一种功效,”是很有道理的。


“以单味药物性能解说复方方义的不仅国内有,外国也有,如日本。复方各种药味的组合不是简单的药能堆积,而是极有层次和说服力的,换句话讲是有很高的科学严密性。一个复方包涵着主力、辅助力、保护、抑制等多个层次的联合,所要达到的效果是全方位是合力完成一个目的。因此用单味药性能解说复方方义是偏颇的。“小柴胡汤”所涉及面绝非单味药能解说的了。”##split## 同意天路大哥说法,当一个组织内,即使再严密的组织内,当一个成员不再成为组织内的主力时,在这个组织内不发生作用时,那么从理智上来说,就该安排他做低级的工作,甚至剔除他,用药亦然。##split## 赞一个先.很有意义的探讨.##split##   种富堂此题主旨是证明芍药在真武汤的作用,强调芍药在此有利尿作用(一则养阴以防诸热,利药伤阴。
  二则利小便。
  三则术附佐以白芍而不燥。...作用之一。种富堂语)。
         我基本同意此说法是基于以下理由:
如果仅强调芍药在真武汤中起利水就偏颇了,而恰恰是说“作用之一”是成立的。
我们来看真武汤条文:
        84、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闰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316、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316条方证完备、据悉,腹痛以下皆属有停水之证。其人或以下属兼证。都在真武汤方证治疗范围。那么是否可以认为芍药在此就是起利水作用呢,我愚见还不能这么说,仲景师在其论中水气治方有25方之多,为叙述方便取中7方。
    ”苓桂术甘汤                 (心下有痰饮。胸肋阻满。目眩。)
    泽泻汤                     (心下阻饮。其人苦目眩。)
    茯苓饮                     (心胸中有停痰宿水。)
    枳术汤                     (心下有如盘之坚物。饮水则作。)
    以上四方有术。
    小青龙汤                   (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
    桂枝去芍加麻黄附子细辛汤   (气分。心下有如盘之坚物。饮水则作。)
    以上二方有细辛。
    生姜泻心汤                 (肋下有水气)
   以上一方有生姜。
        治胃内停水。其方剂不止以上七方。为说明上便宜计。将上列方计分为三组。即有术者。有细辛者。有生姜者。有术之方剂使用于痰饮、留饮、停饮、宿饮、水饮等证。有细辛之方剂。用于水气或云气分。今从脉证方面观之。有术之方剂中。言脉证者大半为脉沉。而用越婢加术汤、附子汤、苓甘术桂汤。脉浮者。有五苓散一方。有细辛之方剂中。用麻黄附子泻心汤。脉细而欲绝者用当归四逆汤。脉浮者用厚扑麻黄汤。脉紧弦者用大黄附子汤,而不言及小青龙汤之脉证。以表不解者。当然脉浮也。本草中言术逐痰水。细辛行水气之语。可以深思矣。易词以言之。细辛多治表水为主。术多治里水为主。余曾对于脉浮数之患者以苓桂术甘汤。服后非特胃内停水不去。反招上半身浮肿。(人参亦起浮肿)於此可知术虽为利尿剂而力不大也。
       生姜治水与治水气者也。其收水富于动摇性。(术与细辛比较的非动摇性。)在配剂中与术辛均为必要之方。生姜与半夏同用可以止呕吐。干姜与附子同用。可止完谷下利。此即富动摇性而能收水之故。“(汤本求真语)
        通过以上7方4方有术,再看真武汤有术有茯苓。我们可以推断仲景治水主药为白术、茯苓等。再看太阳病有水气者,桂指加白术茯苓汤、五苓散、小青龙所主之,真武汤治太阳病证也是以汗后中虚而饮水停蓄之故。故推断无大差。今此证少阴病而有水气,故附子为主以治少阴证。因此本方芍药之主要目的是以止腹痛,白术、茯苓、生姜三味以利水。这么一说是不是否定了重富堂先生的利水说,没有,而是支持了此说法,我们都知道芍药有利尿作用有止痛作用,也常说真武汤是峻烈之剂,因此芍药在此方中以止痛为主,辅助以上三药利水更强化了疗水气的效果,所以说种富堂说是其中之一作用是有根据的。
       简单的分析基本是这样,当然一个复方这样分析是欠缺的,5味合剂形成的合力所起的作用是千变万化的,就是我前引xiaozheng文“所涉及面绝非单味药能解说的了。”

  不足之处大家补。##split## 看来我只强调止痛还是偏颇的,种富堂先生、天路老师一说,看的明白,学习收获很大。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14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三四六)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316条/真武汤
天使说伤寒23
真 武 汤
真武汤新用
181、附子(辛温,回阳救逆、补火助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