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让课堂充满活力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地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郑金洲博士在讲座中围绕着:“创新教育与课堂教学改革”也作了重要的论述。因此,面对今天的教育教学现状,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尝试“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运作,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可靠保证。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观念的更新是“活力”之源

    观念的更新集中到一个焦点,就是只有确立人的发展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呼唤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产生对已有教育原理和实践经验进行整合和创造的动力,课堂教学才能真的充满活力。

    1、教师的生命价值

    新时代教师素质应当以“爱生”为师德基础,以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观念为思想基础,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策略基础,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其对本职工作的态度以及生命价值的体现,一个热爱学生和热爱生命的教师是不会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的。当前我们开展的厚德育人、自强不息师德教育,“新世纪话师德”大讨论,就是要求教师重德,敬业,爱生,以新时代的要求重塑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新型的教学观。让每位教师带着自己的全部身心和已有的经验状态进入课堂,主导课堂教育,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个体生命共同参与,情感交汇,相互合作,实现教学目标过程的创新型基地。

    2、学生的生命价值。

    重视全体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是全部才能的自主发展,包括个性的自主完善和潜能的充分发展。把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生命体,而不是知识的接受器,看成是与教师有着平等关系的人,而不是驯服的“小绵羊”,把保护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敏锐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行为策略,把学习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使其灵活运用知识。当学生的意识和个体的生命得到重视,多方面的要求得到满足,人格得到重视。便会产生学习的动力,从而自觉投入到学习,形成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取得教学的良好效果。

    二、教学方法的更新是“活力”之本

    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行动的根本旨趣是为了对教学实践的改进。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是我们深化教学改革,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个行为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就是要解决怎样才能使教学实践奏效的问题。

    1、构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合作关系

    知识信息时代,教师再也不是学生唯一的信息来源,学生的知识来自于四面八方,如电视,广播,报道,计算机互联网等,过去曾经说过“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而现在看来,再提出这句话就已属过时语了,要使教学时空重新组合,提高教学效率,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之间在同一时空活动的生命交汇和沟通,这时,我们眼中的学生不仅是一杯水,而是一个海,一个洋,即使与学生同是一杯水,还要衡量这杯水是不是满的,是不是新的。我们要从学生身上吸取知识,吸取力量,这是师生关系的本质上发生了变化,使师生间知识,经验,道德的接受关系变成了朋友式的讨论关系。把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变为帮助学生选择信息,追求知识,组织知识,训练能力,创造发展的深过程,因此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可使得课堂成为师生的心灵碰撞,产生生命涌动和成长火花的世界。另外,课前我还让学生有目的地充分自学,让学生去尝试,去实践,去探索,去体验,这个过程学生必然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去学,摸索出一套自学的办法,形成自觉预习的习惯。如课前布置学生大量阅读书刊,想方设法查找与课文内容的有关资料(时代背景、写作背景、作者简介等),“课后预习”要求中的问题先通过自学自己理解。学生能学懂的尽量在课前解决。课堂上着重让学生提出普遍解决不了的难点,或学生领悟不到的教学重点、教学要点。我就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重点突破,在突破中教给方法,培养能力。学生这种在课前、课堂上被激活的主动学习的意识必然延伸到课后,在广阔的语言大环境中继续自觉地学习、训练、运用,引导学生将语文同自己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学语文,真正让学生时时学语文,处处学语文。

    2、课堂教学的设计

    教学设计的研究通俗地说就是运用科学理论研究“为什么教和学”教什么,学什么,怎样教,怎样学,教和学得怎样的一系列问题。

“怎样教?”要从学生实践出发,:现在的课堂存在着老师在用低水平,高密度的提问式,占据了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看不到生命的活力。为此,要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强调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比如:语文学科加强“感悟性教育”模式的探索,提倡语文学习领会与课外积累拓展相结合,形成“阅读——积累——运用”的教学思路,数学学科强调发展学生的思维活动,创新意识为目标的思考与方法探索,重视在“规律”、“结论”得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励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敢于反驳,求异思维,对于具有独创性,深刻性的思维方式,给予及时评价,总之,无论各学科,老师都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答案,有不同的看法,因为学生的“别出心裁”和“奇谈怪论”,往往能反映他对问题的独到见解,闪耀着创新性思维火花,这样才会使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三、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活力”之魂

    1、让课堂成为个性发展的乐园。

    在改革发展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教育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服务主要是通过为每一个学生的创新发展服务来实现的,因此就要有一个教育的发挥性,培养学生目标多样化的问题。“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是啊,人都是有特点的,谁能将自己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谁就能成为“天生我才必有用。”成功的教育必然是帮助学生发挥特长,强化特点,发展特长的教育,现在的社会需要的不是机械黑板,因循守旧的人,而是自主自立的富有个性的人,用现代的理念来组织课堂教学,要让课堂教学改头换面,课堂上生动活泼,学生质疑问难,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教师则在学生中间来回走动,指出重点,让学生们尽情表达。上海黄浦区北京东路小学的小班化教,彻底打破了传统的程序化的条条框框,学校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知识,锻炼自己,发展自己的运动场、训练场,教学中给学生“自由度”自主,自悟,自教,自练,教师与学生同围一张桌,学校提出“三性”要求:一是学习的积极性(乐),具有乐学的兴趣,表现为乐观、活泼、进取。二是学习的自主性(能)具有自学的能力,表现主动、会学和善用。三是学习的创造性(创)具有创新的精神,表现为灵活、勇敢和创造。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启迪着我们应如何发展学生个性的做法。如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其中一项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陶醉”这个词。我根据学生的认知实际,定下了三个层次目标:

1)课文中“穷兄妹俩被美妙的音乐陶醉了”表现在哪里?(后进生回答)。

    2)联系上下文概括“陶醉”在文中的意思,用“陶醉”造一个句子。(中等生回答)

    3)自己创设情景,并用上“陶醉”这个词。(优等生回答)这样做,让各类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没有个性就没有人才,没有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个性就没有课堂生命。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个性,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教师要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个体,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要把时代的活力引入课堂,激活学生的潜能,允许学生指出独到的见解,激励学生的创造行为。教师要为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优美的环境和土壤,让学生有选择的自由、发展的自由和创造的自由,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造水乳交融,让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样才能把课堂开辟成学生“显山露水”,自主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平台。当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时,课堂上便会兴趣盎然,生机勃勃,学生便会高度活跃,自由酣畅地表现自己的聪明和才华,显示独特的品格和魅力。

    新世纪赋予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使命,也赋予学生接受素质教育的独特使命,这一切都是通过每一堂课,每一个学生,乃至将来社会的每个角落,使生命的价值得到延续。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始终学习,持续发展,在实践中研究,在评价反思中积累,以适应新世纪的需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给知识注入生命
400位优秀教师的教育智慧(七)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读叶澜,说叶澜,评叶澜
如何提升灵动的课堂教学能力
让我们的小小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