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药性及用量白话解

药性及用量白话解:

  1.乌梢蛇:乌梢蛇平,无毒性善,功同白花,作用较缓。

  用量:一钱至二钱。(3-6g以下按此推算

  译注:乌梢蛇味甘,性平,无毒。有祛风、定惊、止抽搐的功效,用于风湿麻痹,小儿惊风抽搐,皮肤疥癣及大麻风等复。本品与白花蛇功用相同,但性较和平,作用缓慢。

  

  2.五加皮:五加皮温,祛痛风痹①,健步坚筋,益精止沥。

  用量:二钱至三钱。

  译注:五加皮味辛,性温,有祛风湿、强筋骨、补肝肾的作用。治风湿痹痛、筋骨软弱,以致腰腿酸痛、两足无力等症,且能补肾精,治肾虚不能约束的小便淋沥不断。

  本品还可治皮肤风湿,搔痒流水。

  注①:痹音闭。这里的痹,指风寒湿相合的一种病。风胜而流传的为行痹(风痹),寒胜而痛特甚的为痛痹(寒痹),湿胜着而不移的为着痹(湿痹)。

  

  3.五灵脂:五灵味甘,血滞腹痛,止血用炒,行血用生。

  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五灵脂味甘,性温。它有行淤血止痛的作用,可以治淤血不行的月经痛及产后的少腹痛,还可以治胃痛。炒用有止血的作用,行淤应当生用。

  附;孕妇不宜用。不宜与人参同用。

  

  4.威灵仙:威灵苦温,腰膝冷痛,消痰痃①癖②,风湿皆用。

  用量:一钱~三钱。

  译注:威灵仙味辛苦,性温,有散风寒湿邪和通络止是因风湿引起的病,都可应用。

  注:①痃:音玄,积聚生于腹中脐旁的叫痃。②癖:音匹,积聚潜伏于两肋间的叫癖。

  

  5.瓦楞子:瓦楞子咸,妇人血块,男子痰癖,征瘕可瘥。

  用量:二钱至四钱。

  译注:瓦楞子味甘咸,性平,有散淤血、消痰积的作用。凡淤血不行、征瘕和痰聚胸胁的痰癖症,用它都有效。

  此外,瓦楞子还能制酸止痛,对胃酸过多的胃病有效。

  附:本品散淤消痰宜生用,打碎先煎;制酸止痛宜锻研末用。

  

  6.乌梅:乌梅酸温,收敛肺气,止渴生津,能安泻痢。

  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乌梅味酸,性温。有收敛肺气、生津止渴的作用,能治肺气虚的久咳不止和津液不足的消渴症;并能涩肠,可治久泻久痢。

  本品还有安蛔虫的作用,可治蛔虫厥逆的呕吐腹痛。本品外用擦牙,治牙关紧闭、口不能张。

  

  7.腽肭脐(海狗肾):腽肭脐热,补益元阳,固精起痿,痃癣劳伤。

  用量:五分至二钱。

  译注:腽肭脐味咸,性大热。有暖肾壮阳、补益精气的作用。主要用于阳痿和腰膝寒冷软弱无力等肾阳虚弱症;亦可治寒痰结聚、胁腹作痛的“痃癣”和阳虚劳伤病。

  附:本品即海狗的阴痉与睾丸,壮阳的作用较好,但来源不多,临床常用黄狗肾或黑狗肾代替,也有一定效果。

  

  8.瓦松:瓦松酸平,止血调经,炒研外敷,治疮也灵。

  用量:内服一钱至二钱;外用适量。

  译注:瓦松为景天科多年生草本,用全草入药。味酸,性平。功能止血、活血、敛疮,可治大便出血(瓦松、槐花各三钱,炒地愉四钱,水煎服)。炒研末搽患处,治皮肤顽固性溃疡久不收口。

  

  9.芜荑:芜荑味辛,性平,驱邪杀虫,痔瘘癣疥,化食除风。

  用量:一钱至二钱。

译注:芜荑味辛,性平。有除内脏风冷和杀虫(蛔虫、绦虫、蛲虫)的作用,可治虫积腹痛。外敷治痔疮或瘘管和疥癣等皮肤病;内服还有消食和散皮肤风湿的功效。

 

  10.吴茱萸:吴萸辛热,能调疝气,脐腹寒疼,酸水能治。

  用量:三分至一钱五分。

  译注:吴茱萸味辛苦,性热,有小毒。有温胃散寒、降气止痛的作用,能治寒疝睾丸冷痛,脐腹部的寒气作痛,以及胃寒气滞的脘腹胀痛、泄泻、呕吐酸水等症。

  

  11.五味子:五味酸温,生津止渴,久嗽虚劳,肺肾枯竭。

  用量:五分至二钱。

  译注:五味子味酸,性温。有滋肾补肺、生津止渴的作用。可治肺肾不足的劳嗽气喘。

  本品还有敛汗、涩精、止泻等收敛的功效,故亦常用于自汗、盗汗、遗精、久泻不止等症。

  

  12.乌药:乌药辛温,心腹胀痛,小便滑数,顺气通用。

  用量:一钱五分至三钱。

  译注:乌药味辛,性温,有除寒顺气的作用。治胸腹寒气胀痛和膀胱有冷气引起的小便滑利频数,是顺气的常用药物。

  本品还适用于少腹连睾丸作痛“疝气”,以及妇女气滞血疑,少腹作痛等症。

  

  13.薤白:薤白苦温,辛滑通阳,下气散结,胸痹宜尝。

  用量:三钱至五钱。

  译注:薤白味辛苦,性温而滑。苦降、温通、辛散、滑利,所以它有温中通阳、下气散结的作用。本品对于因寒邪痰浊结于胸中,以致阳气不通而引起的胸闷不舒、胸背两胁牵引作痛、痰多咳喘的胸痹症,最为适用。

  此外,本品还能治痢疾后重,这也是取它有苦降滑利、泄大肠气滞的作用。

  

  14.熊胆:熊胆味苦,热蒸黄疸,恶疮虫痔,五疳惊痫。

  用量:三分至八分。外用适量。

  译注:熊胆味苦,性寒。内服可治由湿热郁蒸的黄疸,及热盛的惊痫;外用能治热毒疮疡、痔疮肿痛等症。此外,也可用于小儿疳积惊痫,起到清热镇惊、解毒杀虫的作用。

  本品化水点眼,或内服可治目赤肿痛、翳膜遮睛等症,有明目退翳的功效。

  

  15.续断:续断味辛,接骨续筋,跌扑折损,且固遗精。

  用量:二钱至四钱。

  译注:续断味苦辛,性微温。主要有补肝肾、强筋骨、和血止痛的作用,可治肝肾不足的腰痛脚弱、关节不利、行动困难,以及跌扑筋骨折伤疼痛等。此外,并能固精、止崩带,可治遗精、妇女血崩或胎漏(怀孕期子宫出血)和带下等症。

  

  16.香附:香附味甘,快气开郁,止痛调经,更消宿盒。

  用量:二钱至三钱。

  译注: 香附味辛微苦,性平。它有理气解气郁的作用,常用于气郁不得流通的胸胁脘腹胀痛。气与血有密切关系,“气行则血行,气滞则疑”,所以可治因郁结气滞引起的月经不调和行经少腹胀痛等症。由于它能理气,所以又可以消化肠胃中停留的食物。

  

  17.小檗(醋不溜三棵针、刺刺溜):小檗苦寒,止痢消炎,清肺解毒,咽肿痢疾。

  用量:内服三钱至五钱;外用适量。

  译注:小檗为小檗科常绿有刺灌木,用根皮及干皮入药。味苦、辛,性寒。功能清肺解毒、消炎止痢,可治急性结膜炎、咽喉肿痛、肠炎、痢疾。研末外敷(水调或油调),可治无名肿毒、丹毒、湿疹、烫伤及跌打淤肿。

  

  18.西瓜(附:西瓜翠衣):西瓜甘寒,解渴利尿,天生白虎,清暑最好。

  用量:西瓜瓤捣汁,多少随意饮服。

  译注:西瓜味甘淡,性寒。善能清暑热、除烦渴、利小便,适用于夏天感受暑热的暑温,及温病壮热烦渴、小便不利等症,前人有“天生白虎汤”的称号。是清暑的佳品。

  附:“西瓜翠衣”(西瓜皮)味甘,性凉,功效与西瓜相同,多用它作煎剂内服。用量:干的三钱至艺两;鲜的二两至四两。

  

  19.仙鹤草(附:仙鹤草根):仙鹤草涩,收敛补虚,出血可止,劳伤能愈。

  用量:三钱至五钱。

  译注:仙鹤草味苦涩,性微温。能收敛止血,用于吐血、鼻出血、崩漏、便血等,有良好的功效。本品兼能补虚,江浙一带以本品与红枣煎服,用治脱力劳伤症,故又有“脱力草”的名称。

  附:本品即“龙芽草”,俗称“脱力草”,又名“狼牙草”。其根用水洗后,趁湿挫去皮。晒干,粉碎制成丸、片剂,成人每日一次,空腹服50克(小儿每公斤体重1克),不用泻药,能驱除绦虫。有轻微恶心的反应。

  

  20.小茴香:小茴性温,能除疝气 ,腹痛腰疼,调中暖胃。

  用量:一钱至二钱。

  译注:小茴香味辛,性温。有散寒理气的作用,能消除睾丸痛连少腹的疝气疼痛和少腹寒痛、腰痛;并有温中理气开胃的功效,适用于寒气内停,脘腹胀痛,胃口不开等症。

  

  21.雄黄:雄黄苦辛,辟邪解毒,更治蛇虺,喉风息肉。

  用量:内服一分至二分,入丸散服,不作煎剂。外用随症定量,涂患处。

  译注:雄黄味苦辛,性温,有毒。有解毒杀虫的作用,可治痈疽肿毒、疥癣湿疮和蛇虫咬伤。本品又能消痰,能治咽喉肿痛、呼吸急促、痰多壅塞的喉风。此外,还可消除息肉。

  

  22.玄参:玄参苦寒,清无根火①,消肿骨蒸,补肾赤可。

  用量:二钱至三钱。

  译注:玄参味苦咸,性寒。有滋阴、降火、解毒的作用,适用于温热病,阴液损伤,口渴心烦、发斑和阴虚的骨节烦热,以及虚火上升的咽喉肿痛。也可以用它补肾阴不足。

  注①:无根火:即一般所称的“虚火”,如阴虚心烦、咽喉痛等症。

  附:本品反藜芦,不能与同用。

  

  23.血竭:血竭味咸,跌扑伤损,恶毒疮痈,破血有准。

  用量:内服三分至八分,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译注:血竭味甘咸,性平,是伤科和外科的要药。治跌扑损伤、淤血作痛或外伤出血,及痈疽疮疡,穿溃不收口等症。本品内服,有破血行淤止痛的作用;外用可以止血、生肌敛疮。由于它能破血,所以还可治妇女经闭腹痛和产后淤血作痛等。

  

  24.夏枯草:夏枯草苦,瘰疬瘿瘤①,破徵散结,湿痹能瘳。

  用量:一钱五分至三钱。

  译注:夏枯草味苦辛,性寒。有清肝火、散郁结的作用,善于消散因肝火和气郁引起的瘰疬和瘿瘤。此外,还能消散腹中的结块和治风湿痹痛的功效。本品还适用于肝火上升的目

  珠疼痛、头痛头晕以及肝火郁结的乳痈肿等症。

  注①瘿瘤:瘿,音影,生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小的为“瘿”,大的为“瘤”。

  

  25.玄明粉(附朴硝、芒硝):玄明粉辛,能蠲宿垢,化积消痰,诸热可疗。

  用量:二钱至五钱,水化冲服。外用适量。

  译注:玄明粉味辛苦咸,性大寒。苦寒能清热泻下,咸能软坚润燥,故能清除肠胃中的宿食积垢。临床上常用它来泻除食、痰等积滞。由于它是寒性的泻下药,所以凡是肠中有燥粪、大便秘结、发热神昏、说胡话、腹痛胀满,或痢疾里急后重等实热症,均可治疗。

  

  本品外用,尚能治口腔及喉头红肿痛烂。

  附:用天然含硫酸钠的矿物,经初次煎炼,结在盆底的粗硝为“朴硝”,结在上面有细芒如锋的为“芒硝”。将芒硝同萝卜同煮后的结晶为玄明粉(又名“元明粉”)。朴硝质不纯,只作外用;芒硝味咸,性寒,功效与玄明粉相同,但作用比玄明粉猛烈。

  

  26.小麦(附:浮小麦):小麦甘凉,除烦养心,浮麦止汗,兼治骨蒸。

  用量:小麦一两至二两。

  译注:小麦味甘,性微寒。有养心除烦的作用,能治妇女心阴不足,精神失常,悲伤欲哭的脏躁证。

  附:浮小麦有止汗作用,善止自汗盗汗,兼治骨蒸劳热。用量三钱至五钱。

  

  27.仙茅:仙茅味辛,腰足挛痹,虚损劳伤,阳道兴起。

  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仙茅味辛,性温。有补肾壮阳、散寒除痹的作用,可治肾虚的腰膝筋拘急,肌肤麻木,关节不利,行动困难等虚损劳伤病;并治肾虚的阳痿、性欲减退等,可起兴阳的功效。

  28.杏仁(苦杏仁、甜杏仁):杏仁温苦,风寒喘嗽,大肠气闭,便难切要。用量:一钱五分至三钱。

  译注:杏仁味苦,性温,有小毒。有止咳平喘、降气润肠的作用,善治外感风寒引起的气喘咳嗽,并治大肠气滞的大便闭结不通,以及老人、产妇等肠中津液不足的大便困难。

  附:杏仁有甜、苦二种。上面所指的是苦杏仁,有小毒;甜杏仁味甘性平,无毒,有润肺止咳平喘的作用,适宜于虚劳咳嗽。

  

  29.仙人掌:仙人掌凉,治痢效强,外用消肿,解毒尤良。

  用量:内服鲜品一两至二两;外用适量。

  译注:仙人掌为仙人掌科多年生常绿草本,用全株入药。味苦,性凉。功能消肿解毒、消炎止泻,可治急性菌痢。用鲜蹼去刺捣烂外敷,治腮腺炎、乳腺炎、疥疮痈肿、蛇咬伤。

  

  30.香薷:香薷味辛,伤署便涩,霍乱水肿,除烦解热。

  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 香薷味辛,性微温,有发汗祛署,通利小便的作用。治夏天感受署邪冷湿引起的头痛恶寒、发热无汗、小便赤涩和腹痛吐泻等症,也治因水湿停留而出现的水肿病,又有解除署邪烦热的功效。

  

  31.续随子(千金子):续随子辛,恶疮蛊毒,通经消积,不可过服。

  用量:五分至一钱。

  译注:续随子味辛,性温,有毒。有泻水消肿和通月经、消淤血结聚的作用,适用于水肿胀满或多种虫病引起的腹水、大便不利的实证。又适用于妇人淤血不行的月经停闭,或淤血结块的征瘕等症。外敷,能治疥癣恶疮。但本品药性猛烈,并有毒,内服用量不可过多。附:药用一般去壳取仁打碎纸包,压去油(即千金子霜)。身体虚弱的病人和孕妇均忌用。

  

  32.狶莶草:狶莶草苦,追风除湿,聪耳明目,乌须黑发。

  用量:三钱至四钱。

  译注:希莶草味苦,性寒。有祛风湿的作用,可治因风湿引起的四肢肌麻木和筋骨酸痛、腰膝无力,以及风疹、湿疮搔痒等症。此外,又能聪耳明目和乌须黑发,可治因风湿而致的耳聋、两目视物模糊及须发早白等。

  

  33.细辛:细辛辛温,少阴头痛,利窍通关,风湿皆用。

  用量:三分至一钱。

  译注:细辛味辛,性温。它的主要作用能散少阴经的风寒,并可止痛,所以常用于治疗少阴①经的风寒头痛。本品还有开窍通关的作用,外用研末吹鼻,可以催嚏通关,能治因关窍闭塞的神志昏迷不醒。此外,也常用于风寒湿引起的关节疼痛。

  本品除上述功效外,又能下气祛痰,所以又治肺有寒痰的痰多咳嗽气喘症。

  注①少阴:即少阴经,是十四经络之一。这里指少阴经受风寒引起的头痛。

  附:本品有毒,药性比较猛烈,用量不宜过大,所以有“细辛不过五(五分)”或“细辛不过钱(一钱)”的说法。对于阴虚火旺,血虚内热和气虚多汗的病症忌用。

  

  34.香橼:香橼性温,理气疏肝,化痰止呕,胀痛皆安。

  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香橼味辛苦酸,性温。有疏肝理气、化痰止呕的作用,能治肝气不舒、、脾气壅滞的胸腹痞满、两胁胀痛、呕吐食少及痰多咳嗽等症。

  

  35.辛夷:辛夷味辛,鼻塞流涕,香臭不闻,通窍之剂。

  用量:八分至一钱五分。

  译注:辛夷味辛,性温。有散上部风寒的作用,善治因风寒引起的鼻塞流涕、不闻香臭等症,有通窍的功效。

  

  36.榆白皮:榆皮味甘,通水除淋,能利关节,敷肿痛定。

  用量:二钱至四钱。外用适量。

  译注:榆白皮味甘,性平。能通利小便,可治小便短少热痛的淋病和小便不利的浮肿病;并能通利关节而治关节肿痛。外敷,又能消肿止痛。

  

  37.鸦胆子:鸦胆子苦,治痢杀虫,疟疾能止,赘疣①有功。

  用量:成人治痢疾,每次十至二十粒,每日三次,连服八至十二天。治疟疾,每次五至十粒,每日三次,连服五至七天。小儿酌减。外用适量。

  译注:鸦胆子味苦,性寒。有杀虫、止痢、截疟的作用,用治痢疾(阿米巴痢)、疟疾,疗效都好。本品用仁捣烂外涂治瘊瘤,可起腐蚀功效。

  注①赘疣:音坠游,皮肤外面的聱生物,即瘊瘤。

  附:本品内服,均需去壳用仁,装入胶囊或用龙眼肉包裹吞服。

  

  38.延胡索:延胡气温,心腹卒①痛,通经活血,跌扑血崩。

  用量:一钱五分至三钱。

  译注:延胡索味辛苦,性温。有行气活血、散淤止痛的作用,能治气血阻滞不得流通的胸腹突然作痛;妇女行经不畅,少腹作痛;以及跌打损伤镬子宫大出血而有淤血停滞的疼痛等。

  注①:卒:同猝,音醋,忽然的意思。

  

  39.芫花:芫花寒苦,能消胀蛊,利水泻湿,止咳痰吐。

  用量:五分至一钱。

  译注:芫花味苦,性寒,有毒,是比较猛烈的逐水药。对腹部胀满的蛊胀满的蛊胀实证,可以起到泻水消肿的功效。并能治痰水停留在肺部引起的喘咳、胀满、痰多等症。

  附:因本品有毒,宜醋制后用。身体虚弱的病人和孕妇都禁忌。本品反甘草,不可与之同用。

  

  40.洋金花(白花曼陀罗):洋金花温,平喘镇咳,虫蛇咬伤,亦治风湿。

  用量:花一分至一分五厘(一般点燃吸烟,内服宜慎);外用适量。

  译注:洋金花为茄科一年生草本,用花、子、叶入药。味辛,性温,有大毒。功能平喘镇咳、止痛除风湿。叶和种子为麻醉性镇咳镇痛剂。少量洋金花或干叶与烟叶卷吸,可治喘咳。浸剂对痉挛性咳嗽喘息、支气管炎咳嗽有效。花有镇静镇痛作用,多用于胃肠平滑肌痉挛疼痛。煎汤外洗,可治风湿痛。鲜叶捣敷,可治毒蛇咬伤。

  

  41.月季花:月季花温,调经宜服,瘰疬可治,又消肿毒。

  用量:一钱至二钱。

  译注:月季花味甘,性温,为活血调经药。本品对肝郁不舒、血行阻滞的月经不调最适用。此外,本品外敷兼治瘰疬肿毒,有活血行淤消痈肿的功效。

  

  42.夜交藤:夜交藤平,失眠宣用,皮肤痒疮,肢体酸痛。

  用量:三钱至六钱。

  译注:夜交藤味甘,性平。有安心神、养经络的作用,多用于虚烦多梦不眠及血虚肢体酸痛等症。

  此外,本品煎汤外洗,能治皮肤疮疹搔痒,有止痒功效。

  

  43.郁金(广郁金、川郁金):郁金味苦,破血行气,血淋溺血,郁结能舒。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郁金味辛苦,性寒。有破淤血行气的作用,能治血凝气滞的胸胁疼痛和妇女痛经;并治有淤血的血淋和小便尿血,以及吐血、鼻血等。此外,又能解肝气郁结,清心凉血。

  附:本品分川、广两种,广郁金行气之力胜于行血,川郁金行血之力胜于行气。

  

  44.郁李仁:郁李仁酸,破血润燥,消肿利便,关格①通导。

  用量:一钱五分至三钱。

  译注:郁李仁味辛苦酸,性平。有润燥滑肠、利水消肿的作用,并能破血,可治大便燥结不通和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等症。可以使关格通利。

  注①:关格:是一种病名,症状为食入即吐,大便不通,或大小便都不通。

  

  45.益母草(附茺蔚子):益母草苦,女科为主,产后胎前,生新去淤。

  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益母草味辛苦,性寒,是妇科要药。适用于月经不调,及产后淤血不行的腹痛、头目眩晕等症。不论胎前、产后都可应用,能起到生新血、去淤血的功效。

  此外,本品还有利小便,退水肿的作用。

  附:益母草子名“茺蔚子”,活血调经的功效与益母草相同,兼有明目的作用,能治肝热目赤肿痛。用量一钱半至三钱。

  

  46.夜明砂:夜明砂粪,能下死胎,小儿无辜①,瘰疬堪裁。

  用量:八分至一钱五分。

  译注:夜明砂即蝙蝠的粪,味辛,性寒。它有散淤血、下死胎的作用,并治小儿疳积,且有消散瘰疬的功效。

  本品还有明目的作用,善治视物不见的“青盲”症和夜间视物模糊的“夜盲”症,以及目生翳膜等眼睛病。

  注①无辜:即无辜疳,是小儿疳积的一种。

  

  47.玉米须:玉米须甘,利尿何难,肾炎水肿,肝炎黄疸。

  用量:干品五钱至一两,鲜品一两至二两。

  译注:玉米须用玉米(即玉蜀黍)的花柱、柱头。味甘、性平。功能利尿消肿、利胆退黄,可治肾炎水肿、尿闭及胆囊炎、胆结石、黄疸型肝炎(可配菌陈一两同用)。

  

  48.阳起石:阳起石甘,肾气乏绝,阳痿不起,其效甚捷。

  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阳起石味甘,性微温,有温肾壮阳的作用。用于肾阳虚的阳痿和子宫虚寒不孕诸症,有较快的治疗效果。

  

  49.饴糖:饴糖味甘,和脾润肺,止渴消痰,中满休食。

  用量:一两至二两,烊化冲服。

  译注:饴糖味甘,性温。有补脾止痛和润肺化痰的作用,善治脾胃虚寒、胸腹急痛和肺虚咳嗽等,但由于湿热或食积阻滞引起的胸腹胀满,不能服用。

  

  50.益智仁:益智辛温,安神益气,遗溺遗精,呕逆皆治。

  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益智味辛,性温。有安心神、补肾气的作用,能治肾气虚的遗尿或小便频数及遗精。又能温脾,可治脾寒的恶心呕吐及唾涎多等症。

  

  51.玉竹(葳蕤):玉竹微寒,养阴生津,燥热咳嗽,烦渴皆平。

  用量:二钱至四钱。

  译注:玉竹味甘,性微寒。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的作用,凡是肺热的燥咳或胃热的烦渴,服之都有功效。

  

  52.远志:远志气温,能驱惊悸,安神镇心,令人多记。

  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远志味苦辛,性温。治心跳不安、失眠等症,可以起到安神镇心的作用,并治健忘,能增强人的记忆力。

  本品还有化痰散郁结的作用,适用于痰多的咳嗽和因痰湿壅塞在经络而产生的痈疽等外症。

  

  53.银柴胡:银柴胡寒,虚热能清,又兼凉血,着治骨蒸。

  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银柴胡味甘,性微寒。有退阴分虚热和凉血的作用,善治劳热骨蒸和小儿疳热等症。

  附:本品为石竹科植物,与柴胡品种不同,功效亦不相同,不可混用。

  

  54.茵陈蒿:茵陈味苦,退疸除黄,泻湿利水,清热为凉。

  用量:二钱至四钱。

译注:茵陈蒿味苦,性微寒,是治疗黄疸的主要药。对湿热引起的全身发黄,疗效较好,这是因为它有利水湿和清热的作用。

 

  55.淫羊藿(仙灵脾):淫羊藿辛,阴起阳兴,坚筋益骨,志强力增。

  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淫羊藿味辛甘,性温。有补肾壮阳的作用,能治肾阳衰弱的阳萎和子宫寒冷的不孕症,这就是阴起阳兴的意义。并能强筋骨、祛风湿,可治腰膝无力,筋骨酸痛或四肢拘挛,麻木不仁。此外,还有强志健忘的功效。

  

  56.禹余粮:禹余粮平,止泻止血,固涩下焦,泻痢最宜。

  用量:三钱至一两。

  译注:禹余粮味甘涩,性平。有涩肠止泻、收敛止血的作用,能治肠滑不收,经久不止的泻痢便血和崩漏、赤白带下等症,有固涩下焦的功效。

  

  57.薏苡仁:薏苡味甘,专除湿痹,筋节拘挛,肺痈肺痿。

  用量:三钱至六钱。

  译注: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脾补肺、利水除湿、清热排脓的作用。主要治风湿痹痛、关节拘挛,以及水湿停留的水肿、泄泻、尿少;并治咳嗽胸痛吐脓血的“肺痈”和咳吐浊痰涎沫的“肺痿”。

  附:苡仁生用清热利湿、排脓,炒用健脾利湿、止泻。

  

  58.牙皂:牙皂味辛,通关利窍,敷肿痛消,吐风痰妙。

  用量:五分至一钱。

  译注:牙皂味辛咸,性温,有小毒。有开窍的作用,可以作为催嚏药,并可作为催吐药,能吐风热痰涎,治突然昏迷、痰涎上涌,或中风痰多、神昏不语等症,可研末吹鼻取嚏或温水调灌取吐。此外,本品研末外敷,有消痈肿止痛功效。

  附:本品形状象猪牙,所以又名“猪牙皂”,功效与普通大皂荚一样。

  

  59.紫草:紫草咸寒,能通九窍,利水消膨,痘疹最要。

  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紫草味咸甘,性寒。能滑肠通大便和利水消水肿,即有通窍的作用。但更主要的作用是凉血解毒,最适用于血分有热的斑疹痘毒;并可用于预防麻疹。

  附:预防麻疹的用量:六个月至一岁一钱,二岁至三岁二钱,四岁至六岁三钱,七岁至十二岁四钱。水煎三次分服,连服三天。

  

  60.紫河车:紫河车甘,疗诸虚损,劳拆骨蒸,滋培根本。

  用量:五分至一钱。

  译注:紫河车味咸甘,性温。常用它治疗男女一切虚损劳伤病,如劳热骨蒸、盗汗、咳嗽气喘、吐血咯血等症。本品所以能治上述的病症,主要是因为它有补气血、益肾精等培本的作用。

  附:本品即胎盘。新鲜胎盘用清水漂净血水后,放火上烘干,研末用。

  

  61.紫石英:紫石英温,镇心养肝,惊悸怔忡,子宫虚寒。

  用量:三钱至四钱。

  译注:紫石英味甘,性温。有镇心定惊、养肝益血、温暖子宫的作用,适用于心神不安、肝血不足的心悸怔忡、惊痫眩晕,以及妇女冷不孕等症。

  

  62.皂角刺:皂角刺温,消肿排脓,疮癣搔痒,乳汁不通。

  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皂角刺味辛,性温。善能攻散,有消肿排脓的作用,用于痈肿疮毒,未成的可使消散,已成的能促使早溃。并可通乳,用乳痈、乳汁不通,疗效较好。此外,还可外用治麻风癣疮,有祛风杀虫的功效。

  

  63.棕榈子:棕榈子苦,禁泄涩痢,带下崩中,肠风堪治。

  用量:一钱五分至三钱。

  译注:棕榈子味辛苦涩,性平。有涩肠止泻痢和止血的作用,可治久泻久痢、白带或子宫出血不止,以及肠风下血和鼻出血等症。

  附:现在一般临床应用,均用棕榈皮,烧炭,称棕榈炭,治各种出血不止。用量与本品相同。

  

  64.泽兰:泽兰甘苦,痈肿能消,打扑伤损,肢体虚浮。

  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泽兰味甘苦,性微温。有行淤血的作用,可治月经不通或产后淤阻腹痛;并能消散痈肿和治跌打损伤、淤血作痛等症。此外,还能利小便,消浮肿病。

  

  65.泽漆:泽漆微寒,逐水捷效,退肿祛痰,兼消瘰疬。

  用量:内服一钱至三钱。外用适量。

  译注:泽漆味辛苦,性寒,有小毒。有比较强烈而见效快的逐水退肿和祛痰的作用,适用于水肿胀满、痰水咳喘实证。此外,本品熬膏外搽,用治瘰疬痰核有效。

  

  66.自然铜:自然铜辛,接骨续筋,即散淤血,又善止疼。

  用量:一钱至三钱。火锻醋淬,研细,水飞后用。

  译注:自然铜味辛,性平。有续筋接骨、散淤止痛的作用,为伤科的要药。可治跌扑筋骨折伤,淤血阻滞疼痛等症。

 

  67.紫苏:紫苏叶辛,风寒发表,梗下诸气,消除胀满。

  用量: 一钱至三钱。

  译注:紫苏味辛,性温。叶有发表散风寒的作用,可治风寒感冒,恶寒无汗、鼻寒咳嗽等症。梗有降气作用,可以消除气滞引起的胸腹胀满。

  苏梗兼有安胎作用,可治怀孕期气胀胸闷嗳气等症。又用大量(一两)紫苏煎汤服,可治食鱼蟹中毒、胸腹胀痛、呕吐泄泻。

  附:紫苏包括苏叶和苏梗,是风寒感冒兼气滞胀闷的常用药物。

  

  68.紫珠(起风紫、山指甲):紫珠治血,止而不淤,内服外敷,出血无虑。用量:内服,煎服三钱,鲜品五钱;冲服三分至七分;外用适量。

  译注:紫株为马鞭草科落叶灌木,用叶入药。味微涩,性平。功能散淤、止血,可治创伤出血(鲜紫珠叶适量,捣烂如泥,敷伤口;或干紫珠叶研细末,瓶装备用,用时取药末敷伤口,包扎),胃肠出血(紫珠叶研末,每次三分至五分,冷开水调服,四小时一次;或紫珠叶二钱,水煎当茶饮),鼻出血紫珠叶研末,每次三分至五分,蜂蜜调服,一日三次,饭后服;外用紫珠叶粉末一分至二分,用棉花球蘸药末填塞患侧鼻腔内),咯血、大便下血、血崩(鲜紫珠叶五钱,干品三钱,水煎汁,以药汁冲鸡蛋白二个服;或紫珠叶研末,每次用药末七分,鸡蛋白一个,同放碗内搅和,开水冲服,每日二次至三次)。

  69.紫葳(凌霄花):紫葳味酸,调经止痛,崩中带下,征瘕通用。

  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紫葳味酸,性微寒。有活血通经、行淤止痛的作用,可治妇女淤血不行,经闭腹痛。对于妇女子宫出血、淤血不尽、腹痛刺痛、带下,以及淤血结聚成块的征瘕都可应用。

  

  70.紫菀:紫菀苦辛,痰喘咳逆,肺痈吐脓,寒热并济。

  用量:一钱五分至三钱。

  译注:紫菀味苦辛,性温。有温肺下气、化痰止咳的作用。即能治肺部有寒、肺气壅塞的痰喘咳嗽;又能治肺部有热、咳吐脓血的肺痈。本品温而不热,润而不燥,所以对肺寒、肺热都适宜。

  

  71.桑寄生:桑上寄生,风湿腰痛,止漏安胎,疮疡亦用。

  用量:一钱五分至三钱。

  译注:本品是桑寄生属的寄生植物,味苦性平。有补肝肾、强筋骨、除风湿、安胎的作用,可治风湿性关节疼痛,特别是对因肝肾虚亏而引起的腰膝酸痛,疗效较好。又治孕妇胎动不安、漏胎(怀孕期子宫出血)。此外,还可用于刀伤、痈肿等外症。

  

  72.酸浆(锦灯笼、红姑娘):酸浆为茄科多年生草本,用带宿萼的成熟果实入药。味苦、酸,性寒。功能清热解毒、利咽化痰,可治肝炎、咽喉肿痛、肺热咳嗽。

  此外,本品鲜者捣烂外敷,或干者研末调油外敷,治天疱疮有效。

  

  73.松节:松节苦温,燥湿祛风,筋酸痛,用之有功。

  用量:三钱至五钱。

  译注:松节味苦,性温。有祛风燥湿的作用,适用于风湿痹痛、关节不利、筋骨酸痛等症。

  

  74.粟壳(罂粟壳):粟壳性涩,泄痢嗽却,病如神,杀人如剑。

  用量:一钱至二钱。

  译注:罂粟壳味酸涩,性微寒,有毒。有涩肠止泻和敛肺止咳的作用,可治久泻久痢和肺虚久咳。本品用于虚性病疗效是很好的,如果咳、痢初起,寒热未净,误用本品,会使外邪滞留不解,为害极大,甚至不治。所说“杀人如剑”,无非是引人注意而已。

  附:蜜灸或醋炒用。本品不宜久服。

  

  75.酸模(皱叶酸模、羊蹄草、金荞麦、土大黄):酸模苦寒,凉血通便,利水消肿,外治疮癣。

  用量:内服二钱至三钱;外用适量。

  译注:酸模为蓼科多年生草本,用全草入药。味酸、苦,性寒。功能凉血止血、利水通便,可治各种出血(本品配黄芩、小蓟、地榆、治吐血、便血;配地榆,可治子宫能性出血),紫癜,便秘,水肿。本品研末或鲜品加醋捣汁涂敷,治疥癣、疮疖、脂溢性皮炎。

  

  76.苏木:苏木甘咸,能行积血,产后血经,兼医扑跌。

  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苏木味甘咸,性平。能活血行淤,治产后淤血作痛、月经困难和淤血不行、少腹作痛等症,兼治跌打损伤,淤血作痛。

  附:孕妇不宜使用。

  

  77.桑螵蛸:桑螵蛸咸,淋浊精泄,除疝腰疼,虚损莫缺。

  用量:一钱五分至三钱。

  译注:桑螵蛸味咸甘,性平。有补肾助阳、固精缩尿的作用,可治肾虚引起的小便频数、遗尿、淋浊和白带经久不止、梦遗滑精等;并治疝气腰痛。是治疗肝肾虚损不可缺少的药物。

  

  78.桑皮:桑皮甘辛,止嗽定喘,泻肺火邪,其功不浅。

  用量:一钱五分至三钱。

  译注:桑白皮味甘辛,性寒。有止咳平喘,善泻肺部热邪的作用。因此,对肺热的咳嗽气喘,功效很好。

  此外,本品还有利小便、退水肿的作用,可用于小便不利的水肿。

  

  79.三七(参三七):三七性温,止血行淤,消肿定痛,内服外敷。

  用量:内服五分支二钱,研末冲服,也可入煎剂。外用适量。

  译注:三七味甘微苦,性温。有止血行淤、消肿定痛的作用;并有止血不留淤血、行淤不伤新血的优点,对于身体内外的各种出血症,如吐血、衄血、血痢、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以及跌扑损伤淤血作痛、痈肿疮疡等症,不论内服或外敷,均有良效。

  

  80.松脂(松香):松脂味甘,滋阴补阳,驱风安脏,膏可贴疮。

  译注:松脂味苦甘,性温。有滋阴补阳、燥湿祛风、安五脏的作用,内服可以强壮身体。熬膏外贴可治痈肿疮毒和疥癣等皮肤病,能起到生肌止痛、收湿止痒等作用。

  附:本品多熬膏外用,不作内服。

  

  81.桑枝:桑枝苦平,通络祛风,痹痛拘挛,脚气有功。

  用量:五钱至一两。

  译注:桑枝味苦,性平。有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的作用,适用于风湿痹痛、四肢拘挛、关节不利等症。用本品治湿热引起的脚气肿胀,也有功效。

  

  82.锁阳:锁阳甘温,壮阳补精,润燥通便,强骨养筋。

  用量:三钱至五钱。

  译注:锁阳味甘,性温,质滋润。有壮阳补精、阳筋健骨、润燥滑肠的作用,适用于肾虚的阳痿遗精、筋骨痿弱、腰膝无力及肠燥便秘等症。

  

  83.桑叶:桑叶性寒,着散风热,明目清肝,又兼凉血。

  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桑叶味甘苦,性寒。质轻,善能疏散风热;性寒,又能清肝明目。可治外感风热的发热咳嗽、头痛目赤以及肝阳上升的头晕目眩等症。此外,本品还兼有润肺凉血的作用,可治燥热伤肺、咳血咽痛等。

  

  84.酸枣仁:酸枣味酸,敛汗驱烦,多眠用炒。

  用量:一钱五分至三钱。

  译注:酸枣仁味酸,性平。有安神敛  汗除虚烦的作用,可以治心跳不安、虚汗不止、失眠等症。生用能清胆火,可以治多眠。虚烦不眠症宜炒熟用。

  附:酸枣,又名“山枣”、“五眼果”,树又名“酸醋树”。树皮味涩,性凉。熬成膏,可治烫火伤。制法和用法:(1)酸枣树皮84%,盘柱五味子(奶奶藤)根2%,水细叶麦冬块(小叶麦冬)根2%,凤尾草(真水草)2%,水竹(春花小竹)根2%,草兰(兰香花)根2%,野蔷薇(天竹根、七姐妹)根4%,黄茅根(禾本科)2%,水煎约七小时(煎水干时,随时加水)取浓汁(黑色),过滤;药渣加水再煎一次,过滤,二次药汁合并,浓缩至滴水成膏。烫伤面积小的,宜先用大黄水液(大黄三钱之五钱,加水250毫升,煮沸20分钟)洗患处,再将药膏用大黄水液稀释后涂敷;如烫伤面积较大,宜用黄连水液洗患处,然后涂敷药膏。树皮熬成膏,配乌贼骨粉外敷。但创面溃破时,涂敷用,有刺激性。

  

  85.苏子:苏子味辛,驱痰降气,止咳定喘,更润心肺。

  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苏子味辛,性温。有除痰降气、止咳嗽、平气喘的作用,适宜于治疗咳嗽痰喘,胸闷气逆的病症。此外,还能润肺滑肠,治痰多气逆而大便不通的病症。

  

  86.通草:通草味甘,善治膀胱,消痈散肿,能医乳房。

  用量:一钱至二钱。

  译注:通草味甘淡,性寒。甘淡能通利小便,性寒能清热。所以它能清除膀胱湿热,可治由湿热引起的小便不利和小便短涩痛的淋病、湿温病及水肿等。此外,尚有通乳汁的作用,可治因乳汁不通引起的乳房痈肿,能起消痈散肿的功效。

  

  87.土茯苓:土茯苓平,梅毒宜服,即能利湿,又可解毒。

  用量:一两至四两。

  译注: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即能淡渗利湿,又能清热解毒,为治梅毒的要药。对梅毒因服轻粉而引起的肢体关节拘挛,亦有疗效。

  附:服本品时忌饮茶。

  

  88.透骨草(细叶铁线莲):透骨草温,散风止疼,祛湿解毒,阴囊湿疹。

  用量:内服三钱至五钱;外用适量。

  译注:透骨草为透骨草科多年生草本,用全草入药。味辛,性温。功能散风区湿、解毒止痛,可治风湿痛(单用本品,煎汤内服或外洗)、无名肿毒(用本品适量,研末醋调,外敷)、阴囊湿疹(透骨草、花椒、防风、艾叶各三钱,甘草一钱五分,煎汤熏洗,日一次)。

  

  89.天花粉:天花粉寒,止渴祛烦,排脓消毒,善除热痰。

  用量:三钱至四钱。

  译注:天花粉味甘酸,性寒。甘酸能生津,寒能清热。所以有清热除烦、生津止渴的作用,可治热病津伤的烦热口渴;并能消肿解毒排脓,治疗痈肿疮毒。本品又善于化热痰,也可治肺部有热痰的咳嗽。

  附:本品即“瓜篓根”。

  

  90.田螺:田螺性冷,利大小便,消肿除热,醒酒立见。

  用量:内服四枚至十枚。外用不拘。

  译注:田螺味甘,性大寒。有清热、通利大小便的作用,适用于热结的小便不通和大便秘结。外用,取汁点眼,可治目赤肿痛;外敷治痔疮肿痛。此外,还可止渴,治酒醉不醒。

  

  91.葶苈:葶苈辛苦,利水消肿,痰咳症瘕①,治喘肺痈。

  用量:五分至三钱。

  译注:葶苈子味苦,性寒。有利小便、消水肿、降气祛痰、止咳喘的作用。并能散腹中的淤血停滞结块,可治痰水壅塞、肺气不降的气喘和痰热郁结在肺部的咳嗽、胸痛的肺痈。

  注①:徵瘕:音症霞。腹中积块,固定不移的为“徵”;或聚或散,不固定的为瘕”,都是气血凝聚而成的积块。

  

  92.天门冬:天门甘寒,肺痿肺痈,消痰止嗽,喘热有功。

  用量:一钱五分至三钱。

  译注:天冬味甘,性大寒。可以治疗阴虚咳嗽,咳吐浊沫的“肺痿”症,也可治疗咳嗽胸痛,咳吐脓血的“肺痈”症。它的主要功用是养阴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所以对肺热的喘咳也有疗效。

  

  93.天麻:天麻味甘,能驱头眩,小儿惊痫,拘挛瘫痪。

  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天麻味甘,性平。有平熄肝风、解除痉挛的作用,可治肝风引起的头目眩晕和小儿的惊风昏厥抽筋,以及四肢拘挛或麻木不能行动的瘫痪等症。

  

  94.桃仁:桃仁甘平,能润大肠,通经破淤,血瘕①堪尝。

  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桃仁味苦甘,性平。有润燥滑肠的作用,适用于大肠津液不足的便秘。又有破血行淤的功效,对月经停闭。腹中有淤血结块的病也可服用。

  注①血瘕:即腹内淤血成块的一种病。

  附:孕妇禁用。

  

  95.桃仁:桃仁甘平,能润大肠,通经破淤,血瘕①堪尝。

  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桃仁味苦甘,性平。有润燥滑肠的作用,适用于大肠津液不足的便秘。又有破血行淤的功效,对月经停闭。腹中有淤血结块的病也可服用。

  注①血瘕:即腹内淤血成块的一种病。

  附:孕妇禁用。

  

  96.天竺黄:天竺黄甘,急慢惊风,镇心解热,化痰有功。

  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天竺黄味甘,性寒。有镇心安神、清热化痰的作用,可治小儿发高热、神昏抽搐的急惊风;或病久而发四肢抽搐的慢惊风;或大人中风不语;或热病痰多,神昏说胡话等症。应用本品,均显功效。

  

  97.铁苋菜:铁苋菜凉,清热解毒,肠炎痢疾,止血最良。

  用量:内服五钱至一两,鲜品加倍;外用适量。

  译注:铁苋菜为大戟科一年生草本,用带根全草入药。味微苦,性凉,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可治肠炎、痢疾、吐血、便血。研末外敷,治刀伤出血。

酸浆(锦灯笼、红姑娘):酸浆为茄科多年生草本,用带宿萼的成熟果实入药。味苦、酸,性寒。功能清热解毒、利咽化痰,可治肝炎、咽喉肿痛、肺热咳嗽。此外,本品鲜者捣烂外敷,或干者研末调油外敷,治天疱疮有效。

  

  98.檀香:檀香味辛,升胃进食,霍乱腹痛,中恶秽气。

  用量:三分至一钱。

  译注:檀香味辛,性温。有理气止痛、开胃增进食欲的作用,可用于霍乱吐泻、胸腹胀痛等症。由于它的气香,所以又能解除秽恶不正之气。

  

  99.太子参:太子参凉,补而能清,益气养胃,又可生津。

  用量:二钱至五钱。

  译注:太子参味甘苦,性微寒。即能补气养胃,又可清热生津,可治病后虚虚弱,食少无力、汗多口干、失眠心悸等症。

  附:本品为石竹科植物,与人参不同科属,功效虽似人参,但药力薄弱,须大剂量持续服用,才能见效。

  

  100.朱砂:朱砂味甘,镇心养神,祛邪解毒,定魄安魂。

  用量:内服一分至三分。外用适量。

  译注:朱砂味甘,性微寒。有镇心安神定惊的作用,能治心神不宁、多梦惊悸不眠、癫痫神昏等症,可使精神恢复正常。此即所谓本品有“定魄安魂”的功效。

  本品外用又能解毒,可治疮疡肿毒和咽喉肿痛,还可治目赤翳障。

  附:本品是汞矿硫化物,药用须水飞,忌用火锻。火锻后有大毒。

  

  101.枳实:枳实味苦,消食除痞,破积化痰,冲墙倒壁。

  用量:一钱至二钱。

  译注:枳实味苦酸,性微寒,有消食化痰、行气破积的作用可以消除因食积痰滞、气行不畅引起的胸腹胀满、痞塞不通,或湿热积滞的痢疾。歌中“冲墙倒壁”的说法,主要是形容本品有较大的行气破积的作用。

  

  102.竹沥:竹沥味甘,阴虚痰火,汗热烦渴,效如开锁。

  用量:一两至三两。

  译注:竹沥味甘,性大寒。它主要有清热滑痰的作用,对阴虚肺有热痰的可以暂用。对热病有汗、烦热、口渴,亦有良好的疗效。

  本品又善治中风口噤,昏迷不语,及痰热蒙闭清窍的惊癫痫狂等症。

  附:本品与姜汁同用,能增加它的祛痰暂用。

  

  103.猪苓:猪苓味淡,利水通淋①,消肿除湿,多服损肾。

  用量:二钱至四钱。

  译注:猪苓味淡,性平。本品为利尿渗湿药,所以可治小便短少、尿道热痛的淋病和水湿停聚小便不利的水肿病,以及水湿引起的泄泻、白带等。但不宜多服,多服,恐消耗津液,损伤肾阴。

  注①:淋:是小便不爽,尿道疼痛的一种病。

  附:猪苓、茯苓都能利水渗湿,但茯苓能健脾,偏于渗湿;猪苓专能利水,且较茯苓为强,无补益的作用。

  

  104.猪毛菜(扎蓬棵):猪毛菜凉,降压专长,高血压病,痛晕俱忘。

  用量:五钱至一两。

  译注:猪毛菜为藜科一年生草本,用地上全草入药。味淡,性凉。功能降血压,用于高血压病,治头晕、头痛。

  

  105.苎麻根:苎麻根寒,胎动能安,凉血解毒,疱疹可啖。

  用量:能服一两至二两,鲜者加倍;外用适量。

  译注:苎麻根为荨麻科半灌木的地下根。味甘,性寒。功能利尿、安胎、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可治孕妇腹痛、胎动不安、阴道出血(鲜苎麻根皮二两至三两,水煎服,加黄酒、红糖,饭前服),并治痈疽初起(鲜苎麻根洗净,捣烂外敷),麻疹高热(鲜苎麻根二两,捣汁,加等量开水一次顿服)。

  

  106.知母:知母味苦,热渴能除,骨蒸有汗,痰咳皆舒。

  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知母味苦,性寒,有清热滋阴润燥的作用。能够解除温热病高热烦渴,以及骨蒸劳热,盗汗,咳嗽痰不易出等症。

  

  107.樟脑:樟脑辛热,开窍杀虫,理气辟浊,除痒止疼。

  用量:内服一分至三分。外用适量。

  译注:樟脑味辛,性热,有毒,气芳香。内服有开窍辟秽恶的作用,可治中恶突然昏倒或热病神志昏迷、说糊话等症;外用能除湿止痒、杀虫止痛,可用于疥癣、湿疮搔痒等皮肤病。

  

  108.枳壳:枳壳微寒,快气宽肠,胸中气结,胀满堪尝。

  用量: 一钱至二钱。

  译注:枳壳味苦酸,性微寒,有降气的作用。可以宽畅肠胃之气。凡胸腹胀满的病,都可以服用。

  附:枳实、枳壳性味相同,但枳实力强,多用于破积导滞,通利大便;枳壳力缓,多用于理气宽中,消胀除满。

  

  109.竹茹:竹茹止呕,能除寒热,胃热咳乐,不寐安歇。

  用量:二钱至三钱。

  译注:竹茹味甘,性微寒,为和胃止呕良药,又有清肺化痰的作用。常用于胃热的呕吐呃逆,及肺热的咳嗽;并治胃不和引起的失眠。

  附:本品用姜汁炒,能增强止呕化痰的作用。

  

  110.珍珠:珍珠气寒,镇惊除痫,开聋磨翳,止渴坠痰。

  用量:内服,二分至五分。外用适量。

  译注:珍珠味甘咸,性寒。有镇惊和明目的作用,治惊风癫痫、目赤翳障。并能去痰解渴,常用于热病痰厥。耳聋亦可应用。

  本品常外用于咽喉肿痛、牙疳、口疮及溃疡不易收口等症。能起防腐生肌的作用。

  

  111.蜇虫(地鳖虫):蜇虫咸寒,行淤通经,破征消瘕,接骨续筋。

  用量:一钱至二钱。

  译注:蜇虫味咸,性寒,有小毒,有小毒。咸入血能软坚,所以它有行淤通经、破征瘕积聚的作用,可用于血滞经闭和淤血积聚、腹中成块的征瘕,以及筋骨折伤、淤血作痛等症。本品治疗损伤功效较好,这是因为它除能性淤血外,又有续筋接骨的功用。

  附:药性猛烈,孕妇忌用。

  

  112.竹叶:竹叶味甘,退热安眠,化痰定喘,止渴消烦。

  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竹叶味辛甘淡,性寒。有清热、除烦、止渴的作用,适用于温热病心烦口渴、睡眠不安等症;并能化痰止喘,可治肺有热的咳嗽气喘。

  

  113.栀子: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痛,火降小便。

  用量: 一钱五分至三钱。

  译注:栀子味苦,性寒,有清热泻火的作用,能解除有郁热的心烦不安,并能凉血止血,治血热妄行的吐血、鼻血等出血症。此外,还可以治胃部热痛。本品能使热从小便排出。

  本品并治有郁热的目赤肿痛,全身发的黄疸病,小便不利,大小便出血,以及热毒痈肿等症。

  附:生用(生栀子)清热,炒黑(黑栀子)止血,姜汁炒治烦呕,表热或便溏用皮,内热用仁。

  

  114.陈仓米:陈仓谷米,调和脾胃,解渴除烦,能止泻痢。

  用量:三钱至六钱。

  译注:陈仓米味甘,性平。有补脾养胃、除烦止渴的作用,可治病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后胀满,烦渴或泄泻、痢疾等症。

  附:陈仓米即陈久的粳米。

  

  115.樗根白皮:樗①根味苦,泻痢带崩,肠风痔漏,燥湿涩精。

  用量:一钱五分至三钱。

  译注:樗根白皮味苦涩,性寒。能治久泻久痢、白带、子宫大出血、大便下血、痔漏出血等症,可以起到燥湿收敛个功效。并可涩精,治遗精滑精。

  注①樗:音初,即“臭椿树”。

  本品与“椿根白皮”功效相近。

  

  116.樗根白皮:樗①根味苦,泻痢带崩,肠风痔漏,燥湿涩精。

  用量:一钱五分至三钱。

  译注:樗根白皮味苦涩,性寒。能治久泻久痢、白带、子宫大出血、大便下血、痔漏出血等症,可以起到燥湿收敛个功效。并可涩精,治遗精滑精。

  注①樗:音初,即“臭椿树”。

  本品与“椿根白皮”功效相近。

  

  117.常山:常山苦寒,截疟除痰,解伤寒热,水胀能宽。

  用量:一钱五分至三钱。

  译注:常山味辛苦,性微寒,有小毒。它的功效是除痰、行水。古人有“无痰不成疟”的说法,所以本品能止疟。此外,还能催吐、清热,又可以解除伤寒的发热和痰水停留的胸中胀满。

  附:催吐宜生用,截疟宜酒制。

  

  118.楮实(楮实子):楮实味甘,壮筋明目,益气补虚,阳痿当服。

  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楮实味甘,性平。有补肾、壮筋骨、明目的作用,可治肾虚筋骨软弱,腰膝无力,以及两目昏暗,视物模糊不清等症。由于不本品有益气补虚的作用,肾虚阳痿,亦可服用。本品尚有利水作用,可治肾虚、气虚的水肿。

  

  119.穿山甲:穿山甲毒,痔癖恶疮,吹奶①肿痛,通络散风。

  用量:一钱五分至三钱。

  译注:穿山甲味咸,性微寒,有毒。有消肿、排脓、下乳汁的作用,可治痔疮肿痛和痈疽疮毒等外症;并治哺乳期因吹奶引起的乳汁不通,乳房肿痛生痈等。凡痈肿初起,可使消散;已成脓时,可以促使早溃。此外,还可治疗风寒湿痹的肢体拘挛或强直,疼痛不得屈伸的病症。

  注①吹奶;古人认为哺乳时小儿含乳头入睡,将气吹入乳房,因而引起乳房结块而成痈肿的,叫吹奶。实则多因乳汁淤滞,又复感染而引起。

  

  120.穿山龙(穿地龙、山姜):穿山龙苦,活血舒筋,祛风除湿,肢麻痛平。

  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穿山龙为薯蓣科多年生草本,用根茎入药。味苦,性平。功能祛风除湿、活血舒筋,可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穿山龙三两,白酒一斤,浸泡七日,每服一蛊,日三服);又治关节扭伤,闪腰岔气(穿山龙五钱,水煎,一日分三次服,可用白酒为引)。

  

  121.赤石脂:赤石脂温,保固肠胃,溃疡生肌,涩精泻痢。

  用量:内服三钱至八钱。外用适量。

  译注:赤石脂味甘酸,性温,有涩肠止泻、固虚脱的作用。对于泄泻痢疾经久不止、滑脱不禁的有良效。痈疽疮疡,穿破后久不收口的用它外敷,可起到生肌敛疮的功效。此外,还能涩精,可治遗精滑精。

  本品还有止血作用,可治子宫出血和白带等症。

  附:本品入药须火锻、醋淬,研末用,或研末水飞后用。

  

  122.赤芍:赤芍酸寒,能泻能散,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用量:一钱五分至三钱。

  译注:赤芍味酸苦,性微寒,功能散痈肿、泻肝火、破淤血、通经闭。适用于热毒痈肿和妇女淤血不行的月经停闭,以及因血行阻滞而引起的各种疼痛。但对产后气血虚弱的病人不宜用。

  

  123.川椒(附:椒目):川椒辛热,祛邪逐寒,明目杀虫,温而不猛。

  用量:五分至二钱。

  译注:川椒味辛,性热。有温肾暖脾、逐寒燥湿和杀虫的作用,适用于胸冷痛或泻痢腹痛,以及呕吐蛔虫等症。

  本品辛热燥烈,还能补火助阳,可治肾阳虚、肾不纳气的痰喘咳嗽,但阴虚火旺的人忌用。

  此外,煎汤外洗,能治湿疮作痒。至于“明目”的作用,古书虽有记载,现多不用。

  附:椒目:即川椒的种子,色黑,苦味,性寒,有下气行水的作用,能治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用量一钱五分至三钱。

  

  124.川楝子(金铃子):楝子苦寒,膀胱疝气,中湿伤寒,利水之剂。

  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川楝子味苦,性寒。能清肝火,除湿热,又可利水,除膀胱湿热。此外,还有理气止痛、杀虫的作用,为治湿热气滞引起的胸胁痛和疝气腹痛要药。寒湿郁久化热的亦有效。虫积腹痛亦可用。外涂还能治疥癣。

  

  125.柽柳(西河柳)柽柳甘咸,透疹解毒,熏洗最宜,亦可内服。

  用量:一钱至二钱。外用不拘。

  译注:柽柳味辛甘咸,性温。主要有发表透疹的作用,多用于麻疹初起,不易透发:或疹透时感受风寒。以致疹毒内郁,透发不出。可以煎汤外用熏洗,亦可内服。如麻疹已透即不宜用。

此外,煎汤洗浴,还可以治皮肤风疹,周身搔痒。

 

  126.菖蒲:菖蒲性温,开心利窍,去痹除风,出声至妙。

  用量:五分至二钱五分。

  译注:菖蒲味辛,性温。有祛痰湿、开心窍的作用,善治痰湿蒙蔽心窍的神识昏糊、癫痫发狂,以及湿浊不化的胸闷不食。并有散风湿的作用,可治关节疼痛。

  此外,菖蒲能开窍除痰,对风寒伤肺、肺气不宣、痰饮闭塞的声音不出,有较好疗效。

  

  127.陈皮:陈皮辛温,顺气宽膈,留白和胃,消痰去白。

  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陈皮味辛苦,性温,有理气健胃、燥湿化痰的作用。所以适用于中气不和而发生的胸闷腹胀、呕吐、嗳气、食欲不振及痰多的咳嗽等症。如去掉外面红色的而单用里面白色的称为“橘白”,则减低了燥性和散性,只有和胃化湿的作用;如去掉里面白色的而单用外面红色的称为“橘红”,则加强了消痰的功效。

  附:本品即橘皮,偏于健脾理气,作用较缓,临床上多用于疏利中、上二焦的气机;青皮偏于疏肝理气,作用较猛,临床上多用于疏利中、下二焦的气机若肝脾同病,或肝胃不和,二药可同用。

  

  128.车前子:车前子寒,溺涩①眼赤,小便能通,大便能实。

  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车前子味甘,性寒,有利尿清热明目的作用。治小便不利和小便短少涩痛的淋病,以及眼睛红肿作痛等症。由于能利小便,所以又能止大便泄泻。

  注①:尿涩尿同尿,即小便;尿涩就是小便不通畅。中国中医药论坛 -- 中国中

  附:“车前草”性味功效与车前子相同,兼有凉血止血的作用,可治吐血、鼻血、尿血等症;鲜车前草还能治热痢。

  

  129.蝉蜕:蝉蜕甘寒,消风定惊,杀疳除热,退翳侵睛。

  用量:五分至一钱五分。去头足。

  译注:蝉蜕味甘,性寒。有散风热、止惊风抽筋的作用,并可透渗。常用于风热感冒和温病初起的发热,小儿惊风或破伤风的抽筋,以及麻疹、风疹初起不易透发等。并治小儿形瘦肚大的疳积病和因风热而起的失音症。此外,还可消退目生翳障遮睛的眼病。

  

  130.蟾蜍(附:蟾稣):蟾蜍气凉,杀疳蚀癖,瘟疫能辟,疮毒可祛。

  用量:一钱至二钱。

  译注:蟾蜍味辛,性凉。内服有消积杀虫的作用,可治小儿形瘦腹大、消化不良的疳积虫积病。外用能消肿解毒,可治恶疮肿毒。又有辟秽恶疫毒的作用,可治瘟疫病。

  附:蟾稣,是蟾蜍皮肤腺体的分泌毒液经加工而成。味甘辛,性温,有毒。有拔毒散肿、止痛开窍的作用。内服半厘之一厘,治霍乱吐泻腹痛和中恶昏迷;外用适量,研末涂患处,治痈疽疔毒。

  

  131.臭梧桐:臭梧桐苦,降压有功,祛除风湿,截疟可用。

  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臭梧桐为马鞭草科落叶灌水或小乔木,用叶及根皮入药。味苦,性寒。功能降血压,去风湿、截疟,可治高血压(单用,水煎服),风湿痛(与郗莶草配合使用,如稀桐丸),疟疾(与柴胡、半夏、白芍同用)。本品制成片剂称“血压平”,每片.5克,每次1-2克,日三次,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效果好。对风湿性神经痛、内外痔痛、偏头痛等也可用。

  

  132.川乌:川乌大热,搜风入骨,湿痹寒疼,破积之物。

  用量:五分至一钱五分。

  译注:川乌味辛,性大热,有大毒。能散筋骨中的风寒,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或麻木。它是破寒冷积聚的药物,所以又能治脘腹冷痛和睾丸作痛连及少腹的寒疝。

附:本品有毒,多经炮制后用,并应久煎。孕妇慎用。

 

  133.赤小豆:赤小豆平,活血排脓,又能利水,退肿有功。

  用量:三钱至一两。

  译注:赤小豆味甘酸,性平。即有活血排脓、清热解毒的作用,又有利水退肿的功效。所以凡是热毒引起的痈肿疮毒、丹毒、皮肤红肿作痛,以及水肿胀满、脚气、黄疸等症,用本品均有效。

  附:本品紫红色,粒小形长,种脐为白色。另一种外形相似,半红半黑的红黑豆,即“相思子,别名“赤小豆”,它的作用与赤小豆完全不同,并且有毒,不宜内服,须辨别清楚,不可混用。

  

  134.川芎:川芎辛温,活血通经,除寒行气,散风止痛。

  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川芎味辛,性温。辛能散,温能通,所以它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血瘀气滞的月经困难、经闭腹痛、产后腹中结块作痛及难产、胞衣不下等症。此外,又善治风寒头痛、身痛和风湿关节痛,以及疮疡肿痛等症,这是因为它有祛风散寒止痛的功效所致。

  

  135.穿心莲(一见喜、榄核莲):穿心莲寒,热毒难痊,消肿止痛,炎症能安。

  用量:内服三钱至五钱;外用适量。

译注:穿心莲为嚼床科一年生草本,全草及叶入药。味苦,性寒。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可治急性菌痢、胃肠炎(用全草三钱至五钱,水煎服,日一剂),急性阑尾炎(用全草五钱,野菊花一两,水煎,日二剂,分服),扁桃体炎、咽喉炎、肺炎,以及疮疖肿毒,阴囊湿疹(全草研末30克,甘油加至100毫升,调匀涂患处,日二至三次)。

 

  136.沉香:沉香降气,暖胃追邪,通天彻地,气逆为佳。

  用量:三分至一钱。

译注:沉香味辛苦,性温。有降气温胃的作用,可治气逆不降的喘满呕吐和胃寒气滞的胸腹胀痛。歌中“通天彻地”的说法,是形容本品上能治肺气不降、下能治肾气虚寒。对于气逆不降所致的喘满,功效更好。

 

  137.茶:茶茗①性苦,热渴能济,上清头目,下消食气。

  用量:一钱至二钱。

  译注:茶叶味苦,性微寒。有清热降火、消食利尿的作用,并有兴奋的作用。适用于暑热烦渴、头目眩晕、食积不消、精神疲倦、嗜睡及小便不利等症。

  注①茗:音名,即茶叶的别称。

 

  138.王不留行:王不留行,调经催产,除风痹痛,乳痈当啖。

  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王不留行味甘苦,性平。有行血通经、催生下乳的作用,并可消肿止痛,可治妇女淤血不行的月经不通、难产、风湿痹痛、痈肿等症。对乳汁不通而成的乳痈,服之效果亦好。

  

  139.五倍子(附:百药煎):五倍子苦酸,疗齿疳溺①,痔痈疮脓,兼除风热。用量:五分至二钱。 ?中国中医药论坛 -- 中国中医药论坛

  译注:五倍子味苦酸,性平。外用有收敛、杀虫的作用,可以治疗牙龈方痒、溃烂出血的疳溺,以及痔疮、痈疽湿疮,溃烂流脓滋水,久不收口等。此外,还兼有除风热的作用。

  本品是收敛药,内服有涩肠止泻、敛肺止咳、止血、止汗等作用,适用于久泻痢、脱肛下血、肺虚久咳、虚汗等症。

  注①齿疳溺:是齿龈腐烂发痒的牙病。

  附:本品又名“文蛤”,但与海生文蛤不是一种,不可误混。

“百药煎”是本品的制剂,功效一般相同,多内服。

 

  140.蜈蚣:蜈蚣味辛,蛇虺恶毒,镇惊止痉,堕胎逐淤。

  用量:一条至三条。

  译注:蜈蚣味辛,性温,有毒有解疮毒、蛇毒的作用,能治毒蛇咬伤和恶疮肿毒。还有除风邪止痉挛的功效,可治小儿惊风和破伤风的痉挛抽筋、口不能张、项背强直等症。此外,又有去恶血堕胎的作用,孕妇忌用。

注虺:音悔。毒蛇。

 

  141.蔓荆子:蔓荆子苦,头疼能医,拘挛湿痹,泪眼堪除。

  用量:一钱五分至三钱。

译注:蔓荆子味苦辛,性微寒。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的作用,善治风热感冒头痛,并治风湿痹痛,四肢拘挛,不得屈伸。此外,还可治目痛多泪的眼病。

 

  142.牡蛎:牡蛎微寒,涩精止汗,崩带胁痛,老痰祛散。

  用量:三钱至一两。

  译注:牡蛎味咸,性微寒。有涩精、止汗的作用,可治遗精、自汗盗汗;并治子宫出血及带下等症。由于本品味咸,又能软坚化老痰,可治胁下坚满作痛和颈项生痰核、瘰疬等。

附:入药有生用(生牡蛎)或火锻(锻牡蛎)研细用。生牡蛎入汤剂须打碎先煎。

 

  143.麦门冬: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用量:一钱五分至三钱。

译注:麦冬味甘,性寒。有养阴清热的作用,所以能解除因热病伤阴引起的口渴和心胸烦热。对心阴不足,心阴不足,心火上炎,咽喉不利等症也有疗效;还能清肺热、润肺燥、止咳嗽,常用于肺热阴伤的咽干、咳嗽、吐血等症。总之,可使阴虚发热的病得到安康。

 

  144.密蒙花:密蒙花甘,主能明目,虚翳青盲,服之效速。

  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密蒙花味甘,性微寒,是眼科的专用药。它的主要作用是明目,并能养肝。肝开窍于目,因此对肝血虚引起的眼睛生翳膜和眼睛外观虽无变化但看不见东西的“青盲”症,用本品治疗,疗效较好。

  

  145.番木鳖(马钱子):番木鳖寒,消肿通络,喉痹痈疡,瘫痪麻木。

  用量:二厘至五厘。外用适量。

  译注:番木鳖味苦,性寒,有大毒。有消肿毒、通经络、止痛的作用,可用于咽喉肿痛、痈疽肿毒、瘰疬恶疮,以及风湿引起的筋脉拘挛、麻木瘫痪等症。

  附:本品有大毒,内服用极小量,并不可持续过久的服用,以免中毒。

  

  146.密陀僧:密陀僧咸,止痢医痔,能除白癜,诸疮可治。

  用量:一钱至一钱五分。外用不拘。

  译注:密陀僧味咸辛,性平,有小毒。有收敛的作用,内服可治久痢;外用可疗痔疮、白癜风,以及疥癣湿疮搔痒流水等症。

附:本品内服须经过加工炮制。现在临床极少用它内服。

 

  147.木通:木通性寒,小肠热闭,利窍通经,最能导滞。

  用量:一钱至二钱。

译注:木通为苦,性寒,有清热和利尿的作用。能利小便,善治小肠有热的小便淋沥、尿道作痛,以及小便不利的浮肿病。又能疏导血脉,通经行滞,可治妇女经闭及乳汁不通。

 

  148.马齿笕:马齿笕寒,青盲白翳,利便杀虫,征痈咸治。

  用量:内服三钱至五钱,鲜的一两至二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译注:马齿笕味酸,性寒。有清热解毒、杀虫散血的作用,可治热毒引起的视物不清或或生翳膜肿痛,以及热毒血痢。此外,由于本品能散血,所以对淤血不行的征瘕和痈肿都可以治疗。

  

  149.虻虫:虻虫微寒,逐淤散结,征瘕蓄血,药性猛烈。

  用量:五分至一钱五分。

  译注:虻虫味苦,性微寒,有毒。有破血逐淤和散结消征瘕的作用,适用于淤血凝结的经闭、征瘕、蓄血发狂及扑损淤血肿痛等症。本品药性猛烈,凡淤血积聚的不可用。

  附:孕妇忌用。

  

  150.马尾连(唐松草):马尾连苦,消炎解毒,皮炎外用,痢疾内服。

  用量:内服二钱至三钱;外用适量。

译注:马尾连为毛莨科多年草本,用根部入药。味苦,性寒。功能清热解毒,可治肠炎、痢疾。焙干研末撒布患处,治渗出性皮炎。

 

  151.木香:木香微温,散滞和胃,诸风能调,行肝泻肺。

  用量:五分至三钱。

  译注:木香味辛,性温。能行胃肠中的滞气,可治消化不良、胸腹胀痛和痢疾的里急后重等症。因善于调气,能治胸腹一切寒疑气滞作痛,并治妇女肝气郁结的月经痛及疝气痛。有行肝气、理肺气的功效。

附:行气滞宜用生木香,止泻宜用煨木香。至于“泻肺”的说法,古书虽有记载,临床极少使用。

 

  152.麻油:麻油性冷,善解诸毒,百病能治,功难悉述。

  用量:适量。

  译注:麻油味甘,性微寒。它善于解毒,对游风丹毒、疥癣湿疮肿毒,均能解除,并且功效是很好的。

内服有润肠通便的作用,能治燥结的便秘。

 

  153.没药:没药苦平,治疮止痛,跌打孙伤,破血通用。

  用量:一钱至二钱。外用适量。

  译注:没药味苦,性平,是外、伤科的要药,能治外科痈肿疮疡和伤科的跌打损伤,淤血作痛。由于本品有破血的功用,所以又治妇女淤血不行,月经停闭或淤血积聚成块的征瘕。

附:没药、乳香都有散淤止痛的作用,孕妇不宜。但乳香偏于调气,没药偏于散淤,临床常同用治疗气滞血瘀的疼痛。

 

  154.麦芽:麦芽甘温,能消宿食,心腹膨胀,行血散滞。

  用量:三钱至五钱。

  译注:麦芽味甘,性温。能消化停留在胃肠中的食物,适用于面食积滞和小儿乳积引起的胸腹胀满。还有行血和散淤血停滞的作用。又治产妇断乳、乳房胀痛等症。

附:生麦芽消食偏于胃中有热,兼能疏肝;炒麦芽消食偏于胃有寒湿,兼能回乳;焦麦芽消食积之力较大。

 

  155.木贼:木贼味甘,祛风退翳,能止月经,更消积聚。

  用量:一钱至二钱。

译注:木贼味甘苦,性平。它的功效主要是散风热、明目退翳,可治风热引起的目赤多泪和翳膜遮睛等目疾。此外,本品还有止血化淤的作用,即能止月经过多,又能消淤血积聚。

 

  156.南瓜子:南瓜子温,杀虫无毒,血吸绦蛔,大剂吞服。

  译注:南瓜子味甘,性温。功能杀虫,对绦虫、血吸虫、蛔虫、蛲虫等,可单味生用或大剂量吞服,均有疗效。

  用量:二两至半斤,连壳研细,开水调服或加蜜糖冲服。

  

  157.牛黄:牛黄味苦,大治风痰,定魄安魂,惊痫灵丹。

  用量:内服一分至五分,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译注:牛黄味苦,性凉。有清热、定惊、化痰、开窍的作用,并能安神,善治中风痰厥、神志昏迷和热病惊狂诸复。对小儿惊痫疗效更好。

本品还能治咽喉肿痛、口疮腐烂及痈疽疮毒等,不论内服或外用,都有较好疗效。

 

  158.硇砂:硇砂有毒,溃痈烂肉,除翳生肌,破征消毒。

  用量:内服一分至三分。外用适量。

  译注:硇砂味咸苦辛,性温,有毒。有穿破痈肿、腐蚀烂肉、行淤血、破征块、生肌解毒和消除眼中翳膜或胬肉的作用,可用于螅肉恶疮、痈肿疔毒,未化脓时可使消散,已成脓时可使早日穿溃。征瘕积块,外贴本品,也能消散。

附:本品主要外用,内服须经醋淬后水飞研末,多入丸散用。

 

  159.女贞子:女贞子苦,黑发乌须,强筋壮力,去风补虚。

  用量:一钱五分至三钱。

  译注:女贞子味甘苦,性微寒。有补益肝肾阴血和清虚热的作用,能黑发乌须、明目和强筋健骨,治须发早白和腰膝筋骨酸软无力,以及肾阴不足,肝风上升的头目眩晕等症。

  

  160.牛膝(怀牛膝、川牛膝)附:土牛膝:牛膝味苦,除湿痹痿,腰膝酸疼,小便淋沥。

  用量:二钱至三钱。

  译注:牛膝味苦酸,性平。有补肝肾、强筋骨和活血通经的作用,可治风湿关节痛和腰膝酸痛,或两足痿弱不能行走等症,以及妇女月经不通,淤血结块。此外,还有下行的功能,因此还可治疗小便淋沥不通。

  本品临床应用,尚有四川产的“川牛膝”和河南怀庆产的“怀牛膝”的分别。川牛膝偏于活血通经,用于淤血阻滞,经脉不通;怀牛膝偏于补肝肾、强筋骨,用于肝肾不足的腰膝软弱等症。

  附:“土牛膝”,它的作用主要是泻火解毒,可治咽喉肿痛和小便短少涩痛等症。

  

  161.南星:南星性热,能治风痰,破伤强直,风搐自安。

  用量:八分~至钱五分。

  译注:南星苦辛,性热,有毒。有散风化痰、解除痉挛的作用。治中风病的突然昏厥 、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痰涎上壅,又可治破伤风病,口不能张、肢体强直、抽搐等症。

  附:生南星有大毒,内服宜慎,一般均加生姜制后用。又有将南星研末加牛胆汁制,称为“胆星”,性味苦凉,有清化痰热、解除痉挛的功效,适用于小儿的惊风痰喘,以及中风、癫痫因痰热而引起痉厥、抽搐等症。

  

  162.藕附:(藕节):藕味甘寒,解酒清热,消烦逐淤,止吐衄血。

  用量:鲜藕打汁服,没有定量。

  译注:藕味甘,性微寒。有解除酒毒和清热除烦、凉血止血的作用,并能化淤血,可治烦热口渴和血热引起的吐血、鼻血。

  附:藕节味涩性平,为止血药,炒炭用,善止各种出血。用量五个至十个。

  

  163.胖大海:胖大海淡,清热开肺,咳嗽咽疼,音哑便秘。

  用量:二钱至三钱。沸水浸泡或煎服。

  译注:胖大海味甘淡,性微寒。有清肺热、开肺气的作用,能治肺热、肺气壅闭的咳嗽、咽痛、声哑等症。此外,还能治肠热便秘,有清肠通便的功效。

  

  164.破故纸(补骨脂):破故纸温,腰膝酸痛,兴阳固精,盐酒炒用。

  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破故纸味辛苦,性大温。有温补肾阳的的作用,可以兴阳固精,缩尿止泻,可治肾阳虚的阳痿遗精、腰膝酸痛、小便频数,以及脾肾虚寒的泄泻等症。先用酒浸,晒干后再用盐水炒,可以加强本品补肾温阳的作用。

  

  165.蒲公英:蒲公英苦,溃坚消肿,结核能除,食毒堪用。

  用量:内服一般三钱至五钱,大量可用至二两。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

  译注:蒲公英味苦甘,性寒。有清热解毒、消散痈肿的作用,能消除坚硬的肿块或结核,可治痈肿疔毒,尤其是乳房生痈。此外,食物中毒也可应用。

  

  166.蒲黄:蒲黄味甘,逐淤止崩,止血须炒,破血用生。

  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蒲黄味甘,性平。即能破淤血,治经闭不通和产后淤血腹痛;又能止血治子宫大出血,以及吐血、鼻血、便血等各种出血。但止血必须炒用(炒蒲黄),破血一定生用(生蒲黄)。

 

  167.砒霜(信石):砒霜大毒,风痰可吐,截疟除哮,能消沉瘤。

  用量:内服三厘至五厘。不能连续服用。外用随症而定。

  译注:砒霜味辛酸,性大热,有大毒。内服有祛除寒痰和截疟止喘的作用,可治疟疾和肺有寒邪的气喘。对喉中有痰声、呼吸急促、不能平卧、经久不愈的哮喘病,疗效较好。

  本品外用,能消除腐肉,用治痔疮、牙疳、瘰疬、痈疽、疔毒诸症,疗效均好。

  附:砒霜即砒石经过加工提炼而成。本品为剧毒药,须经过加工制炼,才能内服,用量要严格注意。

  

  168.硼砂:硼砂味辛,疗喉肿痛,膈上热痰,噙化立中。

  用量:内服二分至三分。外用适量。

  译注:硼砂味辛咸,性寒,是口腔病和喉科的主要药,有清热解毒化痰的作用,可治咽喉肿痛、齿龈腐烂、口舌生疮等症;并能清除胸膈以上的热痰,放口中含化,就能很快见效。

  

  169.佩兰(省头草):佩兰辛平,芳香辟秽,祛暑和中,化湿开胃。

  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佩兰味辛,性平,气清香。有芳香辟秽、祛暑化湿、醒脾开胃的作用,适用于暑热内蕴,寒热头痛、胸闷不舒,以及湿浊郁滞脾胃,口中甜腻、多涎作恶、不能进食等症。

附:本品即“兰草”,又名“省头草”,为菊科植物,与唇形科的泽兰不可混用。

 

  170.枇杷叶:枇杷叶苦,偏理肺脏,吐钺不止,解酒清上。

  用量:一钱五分至三钱。

  译注:枇杷叶味苦,性平。有清肺化痰、和胃止呕的作用,可治肺部有痰热的咳嗽和胃热的恶心呕吐。此外,还可以解酒毒,除口渴。

  附:刷去毛,生用或蜜灸用。

  

  171.芹菜:芹菜甘淡,打汁饮啖,枣糖合煎,降压可赞。

  用量:鲜品一两至三两。

译注:芹菜为伞形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用全草入药。味甘、淡,性平。功能降血压。用鲜芹菜一斤打汁,一日三次分服,每次10滴至15滴。鲜芹菜适量,红枣十枚,水煎加白糖调服,治高血压病有效。

 

  172.茜草(血见愁):茜草味苦,便衄吐血,经带崩漏,损伤虚热。

  用量:一钱五分至三钱。

译注:茜草味苦,性寒。炒炭用有止血作用,可治吐血、便血、鼻出血和月经过多、带下不止、崩漏等症;生用能行淤血,可治跌打损伤,淤血作痛及发热等。

 

  173.铅丹(黄丹):铅丹微寒,解毒生肌,疮疡溃烂;外敷颇宜。

  用量:内服一次量不宜超过五分,以防中毒。外用适量。

  译注:铅丹味辛,性微寒,有毒。外用有拔毒生肌的作用,并为制膏药的主要原料,能治疮疡溃烂;内服有坠痰截疟的作用,可治癫痫、疟疾等症。

附:本品为黑铅同火硝、硫磺、食盐、白矾等锻炼而成的铅化合物,呈黄涩粉末,故又名“黄丹”。

 

  174.青黛:青黛咸寒,能平肝木,惊痫疳痢,兼除热毒。

  用量:内服五分至一钱。外用适量。

译注:青黛味咸,性寒。有泻肝火的作用,可治小儿惊痫、疳热、痢疾等症。此外,本品还兼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热毒引起的痈肿、皮肤赤烂的丹毒、口疮、牙龈腐烂,以及虫蛇咬伤等症。

 

  175.轻粉:轻粉性燥,外科要药,杨梅诸疮,杀虫可托。

  用量:一厘至三厘,多合丸剂服。外用适量。

  译注:轻粉味辛,性寒而燥,有毒,是外科的要药。常用于疥癣湿疮、恶疮等症,可起到杀虫攻毒的作用。

  本品内服有下痰、逐水、通便的功效,可治痰涎积滞、实性水肿、膨胀、便秘尿闭等症。

  本品是用水银、胆矾、食盐等加工而成的片状结晶,毒性大,内服慎用,孕妇忌用。

  

  176.茄根:茄根甘平,散寒舒筋,风湿痹痛,冻伤亦灵。

  用量:内服三钱至五钱;外用适量。

译注:茄根味甘,性平。功能祛风散寒止痛,可治疗风湿痹痛,也可煎汤熏洗治一固冻伤。

 

  177.羌活:羌活微温,祛风除湿,身痛头疼,舒筋活络。

  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羌活味辛苦,性温,有发汗解表,散风寒,除湿的作用。治风寒感冒,身痛头痛和因风寒湿引起的关节筋骨疼痛。本品治上半身的风寒湿邪,功效较为显著,有舒筋活络的功能。

 

  178.青蒿:青蒿气寒,童便熬膏,虚热盗汗,除骨蒸劳。

  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青蒿味苦,性寒。用男孩的尿去首尾与青蒿同熬成膏,可治夜热早凉的阴虚发热、盗汗,以及骨蒸劳热等症,能起到清除阴分虚热的作用。

  此外,又有清解暑热的功效,常治伤暑的发热和热重寒轻的疟疾。

  

  179.前胡:前胡微寒,宁嗽化痰,寒热头痛,痞闷能安。

  用量: 一钱至三钱。

  译注:前胡辛苦,性微寒,有散邪下气、化痰止咳的作用。可以解除外感风邪引起的咳嗽痰多、恶寒发热、头痛和痰阻胸胁的痞满胀闷等症。

  

  180.荠菜:荠菜味甘,止血清热,降压利尿、出血肾炎。

  用量:五钱至二两。

译注:荠菜为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用全草入药。味甘、淡,性凉。功能凉血止血、清热利尿、降血压,可治各种出血(单用本品一两至二两,鲜品加倍,水煎服),月经过多(干荠菜一钱,小蓟三钱,水煎服),肾炎水肿(单用,水煎服),高血压病。

 

  181.芡实(鸡头米):芡实味甘,能益精气,腰膝酸疼,皆主湿痹。

  用量:二钱至五钱。

  译注:芡实味甘涩,性平。有补肾益精的作用,可治肾虚的腰膝酸痛;并能化湿,所以对湿痹关节痛也有效。

  本品更有固精和健脾止泻的功效,可止肾虚遗精和白带,以及脾虚的泄泻、久痢等。

  

  182.秦艽:秦艽微寒,除湿荣筋,肢节风痛,下血骨蒸。

  用量:一钱五分至三钱。

译注:秦艽味苦辛,性微寒。有除风湿、舒筋和血、退虚热的作用,可治风湿痹痛、四肢关节拘挛和大便下血,以及虚劳骨蒸的发热等症。

 

  183.青礞石:青礞石塞,硝锻金色,坠痰消食,疗效莫测。

  用量:三钱至四钱。

  译注:青礞石味甘咸,性微寒。应用时和硝石放在一起锻成金黄色,有下痰消食、平肝镇惊的作用,善治痰积不清引起的惊风、癫痫等症;也可治食积不消,疗效是不错的。

附:孕妇及体质虚弱的病人禁忌使用。锻礞石法:用礞石同火硝同等分量,放入小砂罐内盖好,铁丝缚住,外用盐泥封固,晒干后放炭火中锻红,候冷取出。

 

  184.瞿麦:瞿麦苦寒,专治淋病,且能堕胎,通经立应。

  译注:瞿麦味苦,性寒。有清热利小便、破血通经的要药;并且能堕胎。妇女瘀血停滞,月经不通,服之有通经的作用。

  用量:一钱至三钱。

附:孕妇禁用。

 

  185.千年健:千年健温,除湿祛风,强筋健骨,痹痛能攻。

  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千年健味苦辛,性温。有祛风湿、强筋骨的作用,适用于风寒湿痹、筋骨酸痛,以及四肢拘挛、麻木等症,有通痹止痛的功效。

  

  186.牵牛子:牵牛苦寒,利水消肿,蛊胀痃癖,散滞除壅。

  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牵牛子味苦,性寒,有毒。有通二便、消浮肿、杀虫等作用,能治腹部胀满的蛊胀病和腹部积滞不消隐伏在脐旁及胁下的痃癖病,以及虫积腹痛等,可以起到散积滞、除壅塞的功效。

  附:本品外表呈棕黑色的称黑丑,呈淡棕色的称白丑,功用基本相同。体质虚弱的病人和孕妇都禁用。

  

  187.秦皮:秦皮苦寒,明目涩肠,清火燥湿,热痢功良。

  用量:内服一钱至三钱。外用适量。

  译注:秦皮味苦涩,性寒。苦能燥湿,寒可清热,涩主收敛,所以它有清热燥湿、涩肠止泻的作用。用于湿热泻痢,功效良好。此外,又能清肝明目,煎汤洗眼,可治肝火上升引起的目赤肿痛、目生翳膜等症。

  

  188.青皮:青皮苦温,能功气滞,削坚平肝,安胃下食。

  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青皮味辛苦,性温它能疏肝破气,善治肝气郁结的胸胁或乳房胀痛、乳痈和疝气痛,可以起到平肝止痛的功效,并有健胃消 食的作用,对食积不消的脘腹胀痛均可治疗。

  

  189.青葙子:青葙子苦,肝脏热毒,暴发赤障,青盲可服。

  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青葙子味苦,性微寒。有清肝火明目的作用,是眼科常用药,善治肝火热毒引起的眼睛突然红肿作痛,或眼生翳障、视物模糊等症。对视物不见的“青盲”症,也可内服。

 

  190.全蝎:全蝎味辛,却风痰毒,口眼歪斜,风痫发搐。

  用量:煎服全用二枚至四枚,蝎尾二枚至五枚。散剂适应减少。

  译注:全蝎味甘辛,性平,有毒。有祛风痰、止痉挛抽筋的作用,善治中风引起的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以及小儿惊风、痫症等四肢抽筋。本品还有解疮毒的作用,可治痔疮或疮肿发痒诸症。

附:蝎尾功效较全蝎为大。

 

  191.蚯蚓(地龙):蚯蚓气寒,伤寒温病,大热狂言,投之立应。

  用量:一钱五分至三钱。

译注:蚯蚓味咸,性寒。有清热镇痉的作用,能治伤寒病或温热病发高热、惊狂乱语和小儿惊风抽搐等症,奏效很快。本品又能通经络、利小便,可治肢体屈伸不利和热结的小便不通。

 

  192.肉豆蔻:肉蔻辛温,脾胃虚冷,泻痢不休,功可立等。

  用量:一钱至二钱。

  译注:肉豆蔻味辛,性温。它有温中降气、涩肠止泻的作用,能治脾胃虚寒,食欲不振、脘腹作痛、久泻久利等症,功效是很快的。

附:本品又名“肉果”。多煨熟去油用,称“煨肉蔻”。

 

  193.人发(血余):人之头发,补阴甚捷,吐衄血晕,风惊痫热。

  用量:五分至一钱。

  译注:人发,味苦,性微温。补阴作用很快,更主要的是止血。可治吐血、鼻出血,及血出过多引起的昏厥(“血晕”);并治风热惊痫。

  附:本品又名“血余”。临床炒炭用,名血余炭。

  

  194.肉桂:肉桂辛热,善通血脉,腹痛虚寒,温补可得。

  用量:三分至一钱。

  译注:肉桂味辛甘,性大热。有补阳散寒止痛的作用,善于温通血脉,适用于肾阳不足,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妇女血寒经闭,以及虚寒性的脘腹冷痛、冷泻等症,均可起到温补的功效。

  

  195.人参: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

  用量:五分~三钱。

  译注:人参味甘微苦,性温,是补益元气力量最大的药。所谓元气,就是藏于肾脏,周流全身的元阳(气)、元阴(血、津液等)之气,能推动五脏六腑一切组织器官的功能,也是气血运行和营养全身的动力。所以,凡是五脏脏气不足,如心虚心悸不寐、脾虚泄泻肢冷、肺虚气喘息短、肝虚惊悸不宁、肾虚骨弱痿软等症,以及一切衰弱或大吐泻、大出血后的虚脱(面色苍白、肢冷脉伏等),都可应用,这就是大补元气的含义。本品因有生津的功效,所以又能够治疗消渴症以及热性病津液耗伤之症。总的来说,它既能调营(血),又能养卫(气),凡是气血不足之症,均可应用。

附:人参野身的称“野山参”,栽培的称“园参”。园参蒸熟后晒干为“红参”;煮半日再浸糖汁中一、二日,取出晒干后为“白参”;直接晒干的为“生晒参”。因为价钱贵,一般多用党参代替。

 

  196.蕤仁:蕤①仁味甘,风肿烂弦,热胀胬肉,眼泪立痊。

  用量:一钱五分至三钱。

  译注:蕤仁味甘,性寒。有除风热明目的作用,善治风热引起的目赤肿痛、眼睛边缘赤烂、眼球热胀、胬肉遮睛和多泪等眼病。

  注①蕤:音锐。

  

  197.乳香:乳香辛苦,疗诸恶疮,生肌止痛,心腹尤良。

  用量:一钱至二钱。外用适量。

译注:乳香味辛苦,性温。有活血理气、止痛生肌的作用,可治痈疽肿毒诸疮和跌扑损伤、淤血作痛等症。尤以气血阻滞所致的胸腹胀痛,用本品治疗,疗效较好。

 

  198.丝瓜络:丝瓜络甘,通络行经,解毒凉血,疮肿可平。

  用量:一钱至四钱。

  译注:丝瓜络味甘,性寒。有通行经络和凉血解毒的作用,可治气血阻滞、经络不通的胸胁疼痛、关节酸痛,以及热毒痈肿疮疡等症。

本品兼有利尿功效,可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炒黑又能止血,治便血有效。

 

  199.苏合香:苏合香甘,祛痰辟秽,蛊毒痫厕①,梦魇②能去。

  用量:一分至五分。

  译注:苏合香味甘,性温,气芳香,为开窍药。有醒脑、辟秽、祛痰的作用,可治突然昏倒,或痰厥癫痫等症;并能解除多种虫毒和恶梦惊怕等。

  注①厕:作强直解。

  ②梦魇:即梦惊。

  

  200.桑椹子:桑椹子甘,解金石燥,清除热渴,染须发皓。

  用量:三钱至五钱。

  译注:桑椹子味甘,性寒。有养阴润燥和补血的作用,并可解除矿物金石药的燥性和治疗阴虚有热的口渴。外用染发,可治头发早白。

附:本品可以熬膏常服。

 

  201.决明子:决明子甘,能祛肝热,目疼收泪,仍止鼻血。

  用量:一钱五分至三钱。

  译注:决明子味甘苦,性微寒。有清肝火、明目的作用,常用于目赤肿痛和多泪不收的眼睛病。又可止肝经有热的鼻出血。

本品还有润肠通便的作用,能治大便燥结不通。

 

  202.京墨:京墨味辛,吐衄下血,产后崩中,止血甚捷。

  用量:五分至一钱五分,磨汁服。外用适量。

  译注:京墨味辛,性温。有止血的作用,可治吐血、鼻血、便血和产后子宫大出血等。止血的功效很快。

  本品外涂,可止刀伤出血;同醋或胆汁磨涂患处,可以消肿。

附:京墨由松烟末和胶质作成。

 

  203.鸡内金:鸡内金寒,尿遗精泄,禁痢漏崩,更除烦热。

  用量:一钱五分至三钱。

  译注:鸡内金味甘,性寒。有止遗尿和遗精的作用,并止痢疾及子宫出血。又能解除烦热。

本品主要有消食积的作用,善治食积滞引起的脘腹饱闷、嗳气或腹胀泄泻,以及小儿疳积等。

 

  204.金钱草:金钱草咸,利尿软坚,通淋消肿,结石可痊。

  用量:一两至二两。鲜用五两至十两。

  译注:金钱草味微咸,性平。有利尿通淋、消肿软坚的作用,适用于淋病尿道涩痛,尤以小便急迫、尿道刺痛的石淋更为有效。近年来用治肾与膀胱结石及肝胆结石,都有一定的疗效。

本品外用捣敷,可用于疮疡肿毒。

 

  205.荆三棱:三棱味苦,利血消癖,气滞作痛,虚者当忌。

  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荆三棱味苦,性平。能破淤血、消腹中积聚,治妇女淤血不行,月经停闭。又能行气,治气血不得流通的疼痛。但由于本品药性攻散,能伤人的正气,所以体质虚弱的病人,应当禁忌使用。

附:孕妇忌用。

 

  206.鸡血藤:鸡血藤温,血虚宜用,月经不调,麻木酸痛。

  用量:三钱至五钱。

  译注:鸡血藤味苦微甘,性温。有补血活血、舒筋通络的作用,可治血虚的月经不调或血瘀的经闭腹痛,以及腰膝酸痛、筋骨麻木、风湿痹痛等症。

附:“鸡血藤膏”,是由新鲜的鸡血藤加工制成,主治与藤相同,但补血作用较强。用量三钱至五钱。

 

  207.九香虫:九香虫温,胃寒宜用,助阳温中,理气止痛。

  用量:一钱至二钱。

译注:九香虫味咸,性温。有温脾胃、助肾阳、理气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脾肾阳虚、胃寒气滞的胸脘胀痛。

 

  208.降香:降香性温,止血行淤,辟恶降气,胀痛皆除。

  用量:内服一钱至二钱。外用适量。

译注:降香味辛,性温。色紫入血,故能止血,并可行淤;气芳香,颤辟秽恶;质重又能降气。因此,凡是外伤所致的身体内外的各种出血,以及气滞血瘀的胸胁胀痛等症,内服外敷,皆可应用。

 

  209.金银花:金银花甘,疗痈无对①,未成则散已成则溃。

  用量:三钱至一两。

  译注:金银花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治疗痈肿疮毒有很好的疗效。痈肿疮毒初起,未化脓时可以消肿,已成脓时,可以托毒排脓,促使早日穿破。此外,本品又能治风热感冒;炒炭则入血分,凉血止痢,能治血痢。

  注①无对:对,这里作比较解。无对,即强调某一东西好,好到没有其他东西可以与它相比较了。

附:金银花,又名“忍冬花”。金银花的藤,即“忍冬藤”,功效与花相同,兼清经络风热,止经络疼痛,一般用量五钱之一两。

 

  210.金樱子(附:金樱花):金樱子涩,梦遗精滑,禁止遗尿,寸白虫杀。

  用量:一钱五分至三钱

  译注:金樱子味酸涩,性平。有补肾固精的作用,善治肾虚精关不固的梦遗滑精和肾虚遗尿或小便频数、白带等症。

附:“金樱花”,味酸涩,性平。有杀寸白虫和止痢的作用。

 

211.酒:酒通血脉,消愁遗兴,少饮壮神,过多孙命。

  用量:随量。

译注:酒味苦甘辛,性热。有通利血脉的作用,可用于关节酸痛、行动不利,并能引药上行而助药力。少饮可振奋精神,多饮或久饮,会伤害身体。

 

  212.鸡子黄:鸡子黄甘,善补阴虚,除烦止呕,疗疮熬涂。

  用量:一枚至二枚,生用调冲服。

  译注:鸡子黄味甘,性温。主要有滋补养阴的作用,能治阴虚的心烦不寐和胃逆呕吐,以及精神不安、虚烦心悸等症。

  附:本品即鸡蛋的蛋黄。熟蛋黄放锅内用小火焙,待出油,即得蛋黄油。外涂,治小儿头疮、热疮、湿疹和汤火伤等,疗效很好。

  韭(附:韭菜子):韭味辛温,祛除胃寒,汁清血淤,子医梦泄。

  用量:韭,适量。子,一钱至三钱。

译注:韭味辛,性温。有通胃气、散寒邪的作用,可治胃寒气滞、胀闷作痛。韭汁能活血散淤;韭子能温肾助阳,可治肾虚的阳痿、腰膝酸软和梦遗滑精、遗尿等症。

 

  213.昆布:昆布咸寒,软坚清热,瘿瘤征瘕,瘰疬痰核。

  用量:二钱至三钱。

译注:昆布味咸,性寒。有消痰结、散瘿瘤的作用,能治瘿瘤及瘰疬痰核等症。此外,还能消征瘕,治胁下肿块疼痛和睾丸肿痛,有软坚散结的功效。

 

  214.款冬花:款花甘温,理肺消痰,肺痈喘咳,补劳除烦。

  用量:一钱五分至三钱。

译注:款冬花味辛甘,性温。有理肺下气、消痰止咳的作用,可治咳嗽吐脓血的肺痈和肺部有寒的气喘咳嗽。并治虚劳烦热咳嗽。

 

  215.苦参:苦参味苦,痈肿疮疥,下血肠风,眉脱赤癞①。

  用量:一钱五分至三钱。外用(煎汤浸洗或研末外敷)视患处大小定量。

  于 译注:苦参为苦,性寒,有清热除湿、解毒杀虫的作用。治痈肿和湿疮疥癣等皮肤病,以及肠中有风邪湿热引起的大便下血、下痢等症。此外,还可治眉毛脱落、脸色发红的麻风病。

  本品还有利尿的作用。

  注①:癞音赖,是一种皮肤病。这里的“眉脱赤癞”,即指麻风。

附:本品反藜芦,不能与之同用。

 

  216.罗布麻:罗布麻凉,熄风润肠,血压上升,常服效强。

  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罗布麻为夹竹桃科多年生草本,用地上全草入药。味甘、苦,性凉,有小毒。功能清热降火、平肝熄风、润肠通便。临床主要治高血压(罗布麻三钱,开水浸泡代茶,或配玉竹三钱,煎汁兑服,日服三次)。据报导本品降压作用缓和,有远期疗效,经常用以代茶,才能巩固疗效。血压过高时,可配合降压灵或利血平等同用。量服较多可引起轻微腹泻。可作天麻、番泻叶的代用品。

 

  217.龙胆草:龙胆苦寒,疗眼赤疼,下焦湿肿,肝经热烦。

  用量:一钱至三钱。

译注:龙胆草味苦,性寒。能泻肝胆的火邪和下焦的湿热,治肝火上升引起的眼睛红肿作痛,胸胁刺痛,咽痛口苦和下焦有湿热,阴部湿痒肿痛,以及肝经热盛的烦热惊厥、抽搐等症。

 

  218.绿豆:绿豆气寒,能解百毒,止渴除烦,诸热可服。

  用量:三钱至五钱。

译注:绿豆味甘,性寒。能解除草木、金石药毒,及疮疡热毒。此外,还能清暑热、除烦止渴,善治暑热烦渴。其它的热性病也可服用。

 

  219.狼毒:狼毒味辛,破积瘕征,恶疮鼠瘘①,止心腹疼。

  用量:外用适量。内服二分至三分,需慎用。

  译注:狼毒味辛,性平,有大毒。有行血破积、消痰杀虫的作用,能消除腹中淤血积聚成块的征瘕和不易治愈的恶疮及鼠瘘。此外,本品又能治心腹作用和咳嗽气喘。

  注①鼠瘘:即瘰疬。

 

  220.虎耳草(石荷叶、金线吊芙蓉):虎耳苦辛,止血消肿,解毒止痛,只作外用。

  用量:外用适量。

  译注:虎耳草为虎耳草科多年生常绿草本,用全草入药。味微苦、辛,性寒,有小毒。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血止血。用鲜品加食盐少许捣汁,滴耳治急、慢性中耳炎;鲜品捣烂外敷治外伤出血、痈肿疮毒及蛇虫咬伤。煎汤熏洗患处,治痔疮肿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药性四百味歌诀及注解
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
细辛
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增订《常用中草药》)
药性歌括400味白话解(三)
药性歌括400味白话解(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