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点评 我们最不应忘记的八位外国人

点评 我们最不应忘记的八位外国人  

2007-12-13 00:09:10|  分类: 历史 |  标签: |字号 订阅

                                              ——纪念南京大屠杀暨中国抗战七十周年

                           七十年前,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七十年前,为了

          摧毁中国全民御敌的信心,日军以堪称人类历史暴虐之最的兽行,制造了

          令人类文明历史蒙垢的“南京大屠杀”。

              虽然,那已逝去七十年的画卷,迄今仍令我们不堪回首,疼痛彻骨;

          虽然,七十年后的今天,靖国神社中的“阴魂”依旧在鬼魅般地游荡,阴

          气煞人。我却并不想在此激昂声讨或控诉当年日军对中华国人犯下的滔天

          罪行;也无意于再费笔墨去指斥现今日本政客之执迷不悟。而是列出了我

          们最应记忆的八位外国民间人士。他们依循着各自的价值观念与人生视角,

          围绕着中国抗战之历史舞台,践行着正义的使命,支持着中华民族精神的

          重建、诠释并光扬着人类崇高的“善”与“爱”。

              毕竟,历史是抹杀不去的。我们之所以追忆过去,还原历史,并非为

          着以暴易暴,以怨还怨;而是为着正视历史,迈向未来;为着让人类始终

          循着本真的“善”与“爱”光辉地前行。

              这,对于施暴者的后人至为关键对于受害者的后辈同样不或缺。

 

             第一位 中国版辛德勒 约翰·拉贝(John H.D.Rabe)(德  国)1882~1950

                  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与明妮·魏特琳、约翰·马吉、威尔逊医生、

             乔治·菲奇等,从日军的铁蹄下,拯救了约250000名中国无辜平民的生命。所

             著《拉贝日记》成为揭露侵华日军暴行的、弥足珍贵的铁证。

                  点评英雄莫问出处

                 对中国人来说,拉贝是中国的辛德勒,他保全了数十万中国人的生命;对日

             本人而言,拉贝是一个令人费解和生厌的混合体——他不仅是当时日本的盟国—

             —德国的公民,更是当时德国纳粹驻南京负责人。

                 对于德国纳粹党而言,拉贝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蠢货,但对于中国及

             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而言,拉贝却是那个黑暗而血腥的时代中至为亮丽的希

             望之光。没有人清楚地了解,拉贝是如何逾越了“纳粹”这道坎的;但我们都清

             楚:拉贝辉煌的人生源于其个人的信仰与境界,而与其所在的组织无关。

 

 

             第二位 中国人的观世音 明妮·魏特琳(Minnie Vantrin)(美  国)1886~1941

                 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教务主任、教育系主任,

             南京大屠杀期间,保护数以万计的中国妇女和儿童免遭日军凌辱、屠戮。著有

            《魏特琳日记》,成为见证日军南京大屠杀兽行的珍贵史料

                点评】“金陵永生”——信念的力量

                “我有两个生命,仍愿为华人服务”。这是明妮·魏特琳的临终遗言,平白

             无华,却掷地有声,透射着强烈的、信念的力量。凭借这种力量,柔弱的魏特琳

             再三回绝了美国政府的撤侨指令,在漫天的血腥中竭尽全力拯救无辜的中国妇孺。

                 依如其墓志铭上镌刻的“金陵永生”字迹,魏特琳虽然早已逝去,但却精神

             永存,铭记在后人的心里,激励着我们执著前行。“永生”!魏特琳!

 

 

             第三位 约翰·马吉(John Gillespie Maggee) (美  国)1884~1953

                 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以及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参与救助

             中国南京大屠杀难民,并拍摄了4盘放映长度达105分钟的日本军人屠杀中国人

             的纪录片。1946年,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为日军南京大屠杀作证。

                点评提着脑袋干活,与金钱无关

                 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马吉牧师身

             上的这两个头衔却非官授,也不具备实际的官方管理职能,更谈不上有谁会给

             他发薪水。事实上,马吉是在提着脑袋干活——在当时的情境下,除了随时可

             能出现的不测与以外,马吉得不到任何物质的回报。

                 上苍是公平的,在金钱上颗粒无收的马吉,却在人类的价值与精神的升华

             方面“赚”得了完美的成果。在这方面,马吉不是第一个,但他却绝对是那个

             年代中,划破黑暗之夜的夺目明星。

 

 

            第四位 张纯如(IrisChang) (美  国)1968.3.28——2004.11.9

                美国俄亥俄州伍斯特学院荣誉博士,华裔美国妇女联合会的年度国家女性。

            发现《拉贝日记》和《威特琳日记》,著《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

            对二战中最令人发指的黑幕作了勇敢的追朔,改变了所有英语国家都没有南京

            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详细记载的状况,也在很大程度上更新了西方公众对日本

            侵华战争的认知。

               点评她使我们无法忘记,我们是谁,来自哪里

               “对于纯如的父母和孩子,他们失去的是女儿和母亲;对于中国人,他们

            失去的是一个正直的同胞和朋友;而对于整个世界,他们失去的则是一个勇于

            说真话并努力让别人相信事实的人。”(注:朱成山语)

                她不是资深而专业的学者,却做出了学者们难以做出的贡献;她不是我们

            这个娱乐时代的耀眼明星,却使得众多的娱乐明星们花容失色。惟因,在这个

            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她使我们无法忘记,我们是谁,来自哪里!

 

 

            第五位 陈纳德(Claire Lee Chennault) (美  国)1893~1958

                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指挥官。1937年至1945年期间与中国人民共同抵抗

            日本入侵。仅1942年7月以后,就指挥美第14航空队摧毁了2600架敌机,击沉

            和击伤敌大量商船和44艘军舰,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有生力量。

                点评无论有无坚实的后盾,只要你持续努力,并行进在正确的道路上

                 他是中国抗战中的一个传奇,也是一位兼具悲壮与幸运色彩的空战英雄。

            他的前半生,在自己的祖国,鲜见华丽的人生乐章;他的后半生,在战火绵绵

            的中国,却挥就出堪称完美的人生画卷。

                也许,陈纳德的传奇同美国人探索与冒险的天性有着剥离不去的因果关系,

            但,不可否认,缔造这一传奇的关键是:虽无坚实的后盾,却始终戮力,并行

            进在正确的道路上!

 

 

            第六位 白求恩(Bethune,Henry Norman)(加拿大)1890~1939

                加拿大胸外科医师,英国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美国胸外科学会会员、理事。

            1938 年3月,率医疗队来到中国,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悉心致力于改

            进军队的医疗体系和战地救治,降低伤员的死亡率和残废率。1939 年11月12日因

            抢救伤员时感染,逝世。

               点评一个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精神符号

                对于80′前的中国人而言,白求恩已经不再是凡人的名字,而是鞠躬尽瘁、

            无私奉献的代名词——一个至善至美的精神符号与象征。

                我们无需对这个象征妄加评判。毕竟,那是时人对白求恩的人生所作的恰切

            的总结与概括;毕竟,白求恩在中国的所作所为的确等值于无私奉献,而且没有

            丝毫的功利与杂念。此外,这种颇具理想主义色彩的、纯粹的行为所铸就的精神

            符号,在今天的社会里,依然显现出其稀缺性。

 

 

            第七位 柯棣华(印  度)1910~1942

                1938年9月,作为印度援华医疗队成员到达中国,先后在汉口、宜昌、重庆

            等地工作。1939年11月开始,柯棣华和印度医疗队,走遍了晋东南、冀西、冀南、

            冀中、平西和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诊治了2000余名伤病员。1941年1月,被任

            命为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任院长,兼白求恩卫生学校教员。

                1942年12月9日因病去世于任上。

                点评印度版的“白求恩”

 

 

            第八位 库里申科(苏  联)1903~1939

                抗战时期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队轰炸机大队大队长。1939年5月赴中国参战,

            1939年10月,在完成对日军占领的汉口机场的轰炸任务后殉难。

                点评跻身于英雄行列,必有英雄的行为

                相对而言,库里申科在中国的知名度比较低,概因库氏没有拉贝、魏特琳

            抑或陈纳德那样的功勋,没有令我们后人瞩目的光环。但,我们却不能因此而

            将他排除于英雄的行列。毕竟,当一个人置生命于度外,倾其所有投身于异国

            的正义事业,并为之血洒疆场时,他就是我们心中的英雄。库里申科正是这样

            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上的今天:南京大屠杀
抗战中救助伤员、保护难民,永远铭记的10位国际友人
他曾参与救援20多万中国人,记录下日军犯下的暴行,遗嘱令人感动
南京大屠杀时一位外国人,冒死救下25万人,用日记披露了日军暴行
南京大屠杀中有哪些值得铭记的国际友人?
《金陵十三钗》历史上确有其事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