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RQE”问题导学型课堂学习模式解读
“RQE”问题导学型课堂学习模式解读

  ■钱洪涛

  我校从人的发展规律和人格的社会化规律出发,结合自身实际,确立了以“尊重人本,享受教育”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理念,提出了“尊重自己、学会自信;尊重他人、学会自省;尊重规则、学会自律;尊重规律、学会自能”,用“尊重”之桥,托起“人本”思想,希望师生在校园中享受和谐的愉悦,享受发展的精彩,享受成长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幸福。

  课堂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支点。课堂文化着眼于学校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赋予学校文化永久的生命力。构建一个师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通过恰当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激发的课堂,在师生共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以有生命力的激情、精要的语言、适时适度的评价,通过师生情感交流,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方法、经验、习惯、思维、情感等得以提升和发展,这是我们的课堂追求。近几年,经过探索,我校形成了“RQE”问题导学型课堂学习模式。

  “RQE”的内涵

  “RQE”是“尊重规律、问题导学、体验成功”英文字头的缩写,在这里,尊重规律是根本,问题导学是核心,体验成功是升华。

  尊重规律,一是要遵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客观规律,二是要遵从知识学习的基本规律,三是要遵从建构教育基本理论和原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性。

  问题导学,要求教师要善于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把教学内容转化成具有内在联系的循序渐进、环环相联的问题情境,使教学内容问题化、生活化、活动化、系统化。以高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习隐藏在问题背后潜在的隐性知识、思想和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课堂主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经验、基本思想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得以提升和发展。

  体验成功,紧密的师生关系学生能够积极适应学校生活,努力发展亲社会化行为,同伴交往倾向于同伴接纳。亲密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学业成绩都具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支持、关心、鼓励、期望都有助于学生“自尊”的发展。让学生通过每节课的学习,都能享受到收获的快乐。

  问题导学型的课堂特征

  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到能启发、实观察、善纠偏、真解惑。能启发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的想法或问题,适时适当地予以肯定、升华或拓展,把问题及时转化为一种课堂生成资源。实观察,一是观察教学设计与教学进程的适合度,依课堂实际进行针对性、灵活性的调整。二是观察学生的学习情绪、状态,及时通过和谐情境的创设、积极的评价等形式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的学习状态。三是观察学生的学习形式、方法的实效性并及时指导。四是观察学生实际参与度,适时调控,防止出现边缘小组或小组中的边缘人。五是观察学习效果,及时查漏补缺。善纠偏是指及时发现、引导、培育学生对知识的发现、理解、应用,知识网中存在的问题。真解惑是指要“指明”思考的方向和角度,“指向”学生的思维过程,“追问”不仅能够让学生“讲”出自己是怎样思考的,更要回归到题目中的信息点、条件、潜在因素,穿透文字表面的叙述,寻找延伸到知识点,帮助学生学会“检索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以达到对“问题”的破解。

  衡量这样的课堂,要看学生的自主程度、合作效度、探究深度、目标的达成度。多给学生自主合学时间,在学习内容、问题解决设置上学生完成的额度,问题解决的策略方法上学生的角色定位。合作效度要看生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程度,思维交锋深度和师生信息双向交流频度。探究深度要看有没有教师针对学生学习中问题的举例启发。目标的达成度上,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弄清楚每一个知识点,更要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联系,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本学科的思想与方法。学生通过借鉴别人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式,达到对自己思维品质的全面提升,对学习内容问题的彻悟,最大程度达到学习目标的要求。

  课型及其结构要素

  这种学习模式共有六种基本课型,即问题发现生成课、问题解决评价课、问题拓展训练课、问题综合解决课、单元回归评价课、情感发展体验课。在这种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抓节点、求细节、把质量、培方法、显评价。学生主要是激思维、强能力、重动笔、建模型、全拉动。前四种课型的课堂结构呈现五个模块,即课前知识储备、目标解读、问题引领、训练评价、总结学习。根据学科教学需要,模块相互组合最优化以达到最好学习效果,不一定每课都包括五个模块。

  课前知识储备,教师提前1-2天布置预习,要求学生按照“六字诀”把书读实、读厚、写满,落实自评。由学科组长组织对组员的预习完成情况进行组评,将个人问题提炼生成小组问题,并由学术助理筛选组合生成班级问题提交学科教师,学科教师二度备课。教师要关注潜能组和潜能生,做到一般潜能生小组帮,重点潜能生教师帮,要求教师每课抽查1/2组的数量。

  目标解读,首先要依据课程标准和单元目标确定本节课学习目标,目标定位到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描述目标时要强调关键词语,具体化,让学生一看即知。然后教师用自己的语言解读学习目标中的核心要素,年级不同,教师解读的语言也不同,达到让学生听懂、记住。教学活动要围绕着目标逐次有序展开,目标与教学活动的匹配适度,目标对所学知识具有可评价性、达到可测量的程度,最终实现目标的完成。

  问题引领,以问题为主线,问题发现方法和问题解决策略是新课型的关键要素。“问题发现”是指在教师备课和学生预习中,根据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问题分类去发现文本问题,学生将通过预习中发现的尚未解决的问题提交给学科教师,教师将学生未知问题作为重要课程资源融合到结构化备课中。“问题解决”要抓实两点,一是用问题引领学生自学或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即学生自学要求必须熟读课本,踏实看书,把信息抓出来,自学要扎实有效,为后续做好铺垫;对学要求同桌、前后桌成对,灵活搭配,对学要求要明确,不能简单对答案、念答案,要把信息变成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及时将生成的问题写出来;合学要求教师、组长、学科长、组员都应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学科长组织本组成员将各自的观点进行汇总,以达成小组共识,作为小组成果保存下来,不管谁展讲,都要按小组的共识来回答。二是学生展示交流学习成果。学生展讲要讲问题的信息点,讲应用了什么知识,讲过程与思路,讲注意事项,讲形成学科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一人展讲,组内、组间都可以进行补充。质疑的问题,必须让被质疑者真明白。教师要在学生疑难处适当点拨;在学生不求甚解的地方,教师要追问,杀“回马枪”;在学生出现多元见解时,教师要善于观察与倾听,在有价值的、能够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地方,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在学生出现偏差时,教师要引导他们与标准答案进行对比分析、修正完善;在学生百思不解时,教师要通过举例,引导学生互相启发,互相交锋;在学生落实不到位时,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检查督促。

  训练评价,教师根据知识点精选训练题型,不要试图一节课就想解决所有问题,而是要把最重要的问题解决透彻,“选题高于一切”,“做透重于一切”。每一组题型,设置要有梯度,形成题串;每一组题解决的是一类问题;每个小题体现一个知识点。学生学会标准就是:满分、建立模型、举一反三、熟练。建立必要的纠错反思机制,引导学生深入到知识的内核中去,真正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与知识的本质内涵。

  总学评价,总学时要有目标、重质量。总学主要关注本节知识点,知识的应用方向或类型,注意事项及与其他知识的网络构建。要求总学的时间不能过短,至少3—5分钟。

  单元回归评价课。“单元回归评价课”主要是回到原点的复习,当学完后面一个单元进行复习时,不仅要把本单元复习一次,而且要涵盖前面的单元内容再组织回到原点的涵盖式复习。让学生多重建构单元知识重点,教师要抓住单元关键问题,促使学生将知识和问题有效融合起来。

  实际操作中要做好知识点的提炼与串联。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单元知识归纳、整理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网,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口述、回忆的方法,以知识树或图表等方式呈现本组结果。展讲时,要用例子解释概念性原理知识、讲知识点、讲注意事项。

  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系统性问题,以题组形式呈现。

  情感发展体验课。“情感发展体验课”主要是通过“小组团队”体验创建合作团队学习机制,通过“营造氛围、体验过程、总结提升”的三段过程,实现“个体学习愿景化、同伴学习合作化、小组学习承包化”三化学习,以达到小组学习最优化的效果。

  总结提升阶段要注意: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参照自定目标,由小组长把评价结果跟学生以前的表现进行比较,核实本组成员发展情况。小组展示本组成员亮点,其他组针对展示优点作补充,或作友情提示。通过学生及时发现自己近期培养和发展了自我的哪些品质,找出自己需要加强的地方,再提出整改措施。

  学习模式中学生与教师的行为

  课堂学习主要是在问题引导下,运用学习策略,师生共同完成对知识的感知、理解和掌握。

  课前知识储备策略包括与新知相关的旧知识的回顾,与新知相关的生活经验和常识,新知的预习和必备资料的准备。

  学生预习行动策略包括读、导、作、问四点。读是走进文本策略:查、划、写、记、练、思。根据不同课型、不同科目、不同问题指导学生对六字诀灵活运用。如对于概念性问题,学生在结构化预习时要做到勾画核心内容,标记重点词语,写出自己的理解,归纳前后有联系的知识点;对于习题性问题,学生要做到对文本中的习题结合概念、原理进行理解,尝试写出解题步骤、要点及注意事项,若习题有多种解法,将写法写在习题旁。导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完成“问题导读—评价单”。作是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尝试着自主完成课后习题。问是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生成问题,并将未解决的问题整理到评价单上。

  导学与自学:学生在问题引领下,走进文本,全面阅读,抓出重要信息点,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通过眼看、口诵、心想、手动,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进行尝试、探索,形成自己的见解与思考,以及自己在解决问题中的困惑、疑惑,记录在学习工具单上以便提交小组解决。对于自学效果的评价一般采用多元评价、自评、同伴评、组长评,教师整体把握。

  对学与合学:组内对学,在自学解决问题后,同桌对讲,强弱联合,在说与做的过程中,理解巩固知识,提高单位时间利用率。小组合学时需解决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学生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解决思路,在交流中相互补充,不断完善;二是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发挥小组的力量,形成本组对问题的理解。组内解决不了的,注意记录好,以便在全班展示时交流。合学时,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组长组织,建立秩序,动口、动笔,人人有事做。

  展示学习:展讲要讲题目的信息,解决问题时所需知识点、解题过程与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讲清思维过程,意在引起其他同学的思考、质疑,进行思维的碰撞,生生互动起来。展讲时,其他同学注意倾听、记录,这是分享学习成果与质疑交流的基础,也是对展讲者的尊重。评价注重对过程方法的评价。

  拓展学习:以本节课的知识为立足点,针对知识的前后联系,学科间知识的联系,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方面拓学。

  总结性学习:总结本节获取的知识点及应用类型或方向,注意事项,构建知识网络、总结学习方法等,学生动笔写出来,在写的过程中巩固所学,提升能力。也可以概括为:重动笔,建模型。

  总之,学生通过导学自学初步弄懂力所能及的内容;通过合学展学弄清自学中发现的问题、教师的预设问题;通过拓学总学,拓展自己的思维,进一步获得比较完整的知识与技能。

  课堂中教师的行为,主要强调在问题引导下,依学科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在采用不同的学习模块时,教师主要把握学生知识、能力、经验、方法、思维培树和训练方面的核心点:问题引领、学习知识——问题解决、思维交融——形成思想、培树方法——多元思考、多元归一——扶正纠偏、情知并进——知识梳理、网络建构。

  学习工具的开发使用

  依据教学内容、解决的问题指向性的不同,把课堂教学设计按任务类型主要划分为三种类型:问题导学评价教学设计(单)、问题解决评价教学设计(单)、问题拓展教学设计(单)。学习工具单的开发,注重与教材的结合,反映出知识、方法、思想的探究与学习,又以丰富且有层次的问题、知识、方法、思想体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是使学生自主、高效的完成知识构建的重要媒介。开发遵循五项原则:目标性、导学性、问题性、评价性、指向性。做好五项研究:一是研究教材、课程标准,以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深入挖掘知识点的能力价值;二是研究学生的元认知和学习方法,以确定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方向和策略;三是研究知识规律,特别是知识点的衔接,以确定知识流通线、学法指导线和能力培养线;四是研究知识运用范围,特别是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以确定学生训练的方向与内容;五是研究近几年小、中考题。在五个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将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问题导学工具单主要呈现基础性问题,问题解决工具单主要呈现发展性问题,包括学生在预习时生成的疑难问题和教师预设的问题,问题拓展训练工具单主要呈现提高性问题,包括重难点、易错点设计的巩固性训练的问题和话题拓展、迁移阅读、语境拓展、能力提升性训练的知识热点问题。

  练习题的设计不在多而在精,学习工具单可结合学科的特点、课时的安排、不同课型的需要灵活设计与使用。可能配合某种课型一课时一单、两单或三单。导读单根据需要可提前下发,课前让学生独自完成一部分、再由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一部分,每组归纳疑难,组长告知学科教师。

  学习模式要达到的目标

  高限目标:一是“民主、互助、共荣、智慧”的教师团队建设。二是“倾听的意识、思考的习惯、质疑的素养、辩论的能力、包容的品质、创新的品格、合作的精神、学科的思想”八个目标培养为方向。使学生学习的快乐、素质得到发展、成绩达到优异,为学生的一生负责。

  低限目标:首先要学会,学会要做对,做对要做好,做好要做快,学生不但会学,而且会考、会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把好“学会”关,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技能,并熟练地运用于解决各种问题。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把好“做对”关,阅读要全,审题要细,分析要详,运算要准。培养学生书写能力,把好“做好”关,理科要步骤简洁规范,合乎逻辑,格式整齐清晰美观。文科对语言的组织与书写要求更高,组织简洁、通顺紧密的语言,能准确地表情达意,书写要规范,字词正确,能更好地保证做题质量。提高学生做题速度,把好“做快”关,练习即是考试,练习即是分析,练习即是过关。

  推进学习模式动力系统的构建

  为保障这一课堂学习模式的推进,我们着眼从学生、教师、家校几方面,构建起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系统。

  第一,构建学生团队系统。一是科学建立学习小组,在组建小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学生学科强弱上优势互补,根据学习水平担任不同学科的学科长,负责不同学科的学习组织活动。以4人为一大组,2人一为小组,合理安排座次,组员之间互相帮扶、监督。二是建立小组合作学习“公约”,引进激励机制,培养合作交往意识和小组合作学习技能。制定班级、小组、个人愿景,用看得见的目标激励每个成员天天有进步。制定组名、口号、组规、组歌,强化团队的共同追求。开展读书活动,以读书交流为平台,丰富学生的读书储备,提高综合知识素养。三是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创造出具有凝聚力和约束力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潜能。

  第二,构建科学评价制度。实行“互助+竞争”的小组捆绑式评价,各项评比均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成员的表现都代表着小组,重点从“课堂合学、课下作业、学业成绩、活动开展、遵规守纪、读书收获”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通过“建岗立责——体验竞争——评价提升”等环节过程评价,唤醒他们的责任感、任务意识、合作意识,在互助竞争中加快进步的节奏,全面健康地发展。

  健全“5+1”学习评价机制,全面落实学习责任。“5+1”评价是: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小组长评价、学术助理评价、教师评价+小组团队成绩评价。实现“5+1”学习评价,监督和保障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体现生生是“主体”、生生是“代表”、生生有“责任”的学习理念,使学生学习责任化、评价多元化,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八个能力目标维度,即倾听的意识、思考的习惯、质疑的素养、辩论的能力、包容的品质、合作的团队精神、学科的思想方法策略、创新的品格。周评、月评、学期评,让评价前后联系;个人评、小组评、班级评、年级评,让评价从点到面。

  第三,构建教师团队系统。打造“个体优秀,整体优化团队”,强调教师的精诚合作,团结向上是落实这一学习模式的重要动力。以目标引领教师发展,每个学期初,都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召开教师愿景构建会,以教研组为单位,构建教研组愿景。大力推进组本教研,每学期初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进行学期总备课,制定详细的计划、进度以及质量考核标准;每周针对每一单元进行单元备课,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每周两次就下周所指导的每节课内容进行集体备课,确定好目标、重难点、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教与学的策略等。开展主题角色体验观研课、常态课、质量评估等不同主题的观研课。以“德为前提,能为本位”的标准,建立多元化的教师个人工作评价机制,将教师个人的业绩与所在年级的整体业绩捆绑考核,同时教师之间的差距有一定的数值限制,差距不大则在同一评价范围内,让教师“在竞争中发展,在合作中成长”,使有真实才能的教师有机会施展其本领,使后进教师感到有生存的压力,以读书研修、教研推动等为支撑,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第四,构建师生携手共赢系统。学校建立了以班主任、主任助理、小组长、组员组成的行政体系,召开行政团会,主要关注“学不学”的问题,关注组员的思想意识和学习态度,关注团队管理和效果,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由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组成学科教学团队,由班主任主持,主要解决“会不会”的问题,关注学习方法、学习质量和潜能生的转化。

  第五,构建家校互动系统。学校每学期都有家长开放日,家长可以走进学校,参与管理;走进教室,体验学习;走近子女,倾听心声。通过参与活动,家长与教师及时沟通想法和看法,理解、认同学校教育的理念,并转化为行动的支持。搭建家校沟通的三个平台:校讯通平台使家校沟通无时限,面对面家访共同解决孩子成长中面临的问题,主题式家长班会,营造良好教育氛围。

  第六,开发校本课程开发。从人格培养的角度将校本课程主题化、系列化,开发了主题文化型校本课程和学科型拓展校本课程,丰富发展完善了课程体系,强调以人为本,进一步挖掘了学生的个性潜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健康发展。通过过程体验增强知识、提高技能,学会做事、学会创新、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作者为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银丰学校校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改,绕不过的十大问题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学习资料
我的生本课堂观
“FFS”教学模式
深化课改亟须培养学生十大学习能力
课改之课型探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