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如何写看图作文《老黄牛吃草》(一)

 整理者:佛山-罗罗、浙江-贝妈、北京-虎妈、江苏-劳碌马

今天讲一篇一升二孩子的看图作文——《老黄牛吃草》。先来看妈妈的感言:

孩子的写作一直是当妈的最头疼的一件大事了,今天来这里学习了一会,真是受益匪浅!上午马上订购老师的书,晚上又来这里学习。

晚上我尝试了老师的指导方法,效果还挺好的。我把今晚辅导的内容贴在这里,不知我指导的对不对?对作文我也很差,惭愧哦(*^__^*)希望有机会能得到老师的讲评!谢谢!这是二年级的看图写话,妈妈辅导后写的。

---------------------------------------------

再来看看孩子作文的原文:

一个晴朗的早晨,又大又肥的一头老黄牛来到山上,看到地上嫩嫩的青草,不知不觉地把尾巴垂落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吃起草来。瞧!它吃得多香啊!

---------------------------------------------

再来看妈妈的辅导心得。

孩子写的:一个晴朗的早晨,一头老黄牛在山上吃草呢。(孩子观察的直接写上去了,这里我跟孩子讲了,我们可以加一个形容词来把老黄牛说得更加生动一点,于是孩子在老黄牛前面加了一个形容词)老黄牛的尾巴垂落在地上,把草吃得光光。(让孩子把图片观察得更仔细一点,我问了,老黄牛为什么把尾巴垂落在地上?引导孩子说出看到绿色的青草,就迫不及待地想吃草的情景,我告诉孩子加“不知不觉”这个词,还让孩子描写看了嫩嫩的青草老黄牛是怎样吃的呢?我做了动作,孩子说出“大口大口”的形容词)一口一口地吃得真香!(最后,总结一下,老黄牛吃得很香,用感叹的语句来结束写话)

-----------------------------------------------

以上是孩子的作文及妈妈的辅导过程。为什么要讲这篇作文?理由有几点:一、不少妈妈提出要求,讲评看图作文;二、我们一直强调“小作文大道理,大文章小道理”这个观点,我想通过这篇作文再次说明“小作文大道理”的意思。

-----------------------

我们来看一下:

一个晴朗的早晨,又大又肥的一头老黄牛来到山上——这算是头;  

身——看到地上嫩嫩的青草,不知不觉地把尾巴垂落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吃起草来。

脚——瞧!它吃得多香啊!

--------------------------------------------

我们前期讲过,作文最重要的基本功、入门点就是结构。在《作文,多大点事儿》这本书中,也是把结构对称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关于结构、对称讲了很多,今天再换个说法。什么是结构?结构其实主要的包括两方面:一个方面是各部分的各自特点,也是平时讲的全文“头身脚”,段落“帽衣鞋”。这些都要有自己的特点,不能四脚朝天去代替“头”;同样的,在段落里也不能把“袜子、鞋子”当“帽子”戴,更不能用“衣服”裹着脚当“鞋子”穿。这也就是我们前期讲的“竖向结构”——“井”字型结构中的那个竖着的。

------------------------------------------------

另一个方面是作文架构还需讲各个方面、各个部分的彼此联系,突出体现在“横”向的关系,体现在对称的表现上。比如:人的样子,头、身、脚这是竖向的;横向的是什么?就是两个耳朵、两个鼻孔、两个脸颊、两个肩膀、两个胸部、两个背部、两手臂、两手掌、两大腿、两小腿、两个足爪,还有两只眼睛。这都是以对称的形式出现的,因此它又成了横向的一个关系,这就是字形结构中横着的那个“二”。这样,我们就可从理论上讲,作文的“头身脚”前后呼应、首尾呼应,字服务于句子、句子服务于块、块服务于段、段落服务于中心了。这样横的是“二”,竖的也是“二”,构成了横竖都是“二”的结构。这个横竖都是“二”的结构,也就满足了文章中所谓的各个部分有各自的特点,而每一个部分又相互联系的关系。

-------------------------------------------------

以上是从理论上讲的,先要明白这个理,才可以在实践中去体会。古今名文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在孩子语文书中的课文是不是也是这样的?这是可以体会的。这样才可以去发现文章的架构,发现房子原来是这样建出来的,发现作文原来是这样写出来的。

------------------------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篇作文,集中一点是要讲。有的妈妈讲自己的孩子写东西太虚、太空,反过来讲就是不实。怎样写得实?用一个办法来说明这个问题。

-------------------------------------------------

我们还是从经典中去体会、感受吧,先来看一首大家熟悉的诗。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里也是有“头、身、脚”的,我们先简单地说一下诗的大意。  

岱宗夫如何?——泰山是怎么样的呢?

齐鲁青未了——在齐鲁大地上一片无限的青绿。造化钟神秀——泰山在这片无限青绿的大地上耸起,集大自然的神奇与秀丽于一身。

阴阳割昏晓——山南因为有太阳的光照称为阳(面),山北因为太阳光没有照着也就有了阴暗(阴)。这就跟我们住楼房所谓的阳面阴面是一个意思,既是冲阳、冲阴的阴阳,也是太极中的阴与阳。因为有了这个作用,所以山的阳面就像是拂晓——阳光充足,山的阴面就像是黄昏——阳光不充足。“割”就是分割,就是界线分明。同一座山就有了两种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景致。

荡胸生层云——山里云层翻滚,有生有灭,让人心情激荡;决眦入归鸟。——“眦”即是眼框,“决”即决裂,意思是瞪大眼睛能看到飞鸟入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即必须,“凌”即登临,“绝”即最高,意思是登泰山必须登临最高峰,这样去看别的山就是众山小了。

这是诗的一个大意,于是我们就可以看出“岱宗夫”如何了?——这是头;“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这是“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脚”。

-------------------------------------------------

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要内容可不是来看“头身脚”的,要讲的是怎样来写实?怎样写文章才写得充实,从而来为今天要讲的孩子的作文进行一个铺垫。第一句是问话,泰山是怎么样的呢?第二句回答是:齐鲁青;但这样的还有些虚,怎么样更实呢?——“未了”,什么是未了?就是这个“青”是绵绵不断,是无限无涯的青。这样就把这个“青”写得更加充实了。刚才讲了,如果只是写一个青还不够充实,用了“未了”来充实。

-------------------------

我们再看下文,泰山有多美呢?——是“神秀”。但这个神秀还不充实,而是“造化钟”;什么是造化?“造化”即天地自然,“钟”即是聚集。这个“神秀”是集天地自然于一身的神秀。这样就写实了。

-------------------------

再往下看,“阴阳割昏晓”。如果我们问孩子,泰山是什么样子的呢?孩子如果说:山南(阴)山北(阳)不一样。这样还是没有写实。我们可以接着问孩子,怎么不一样呢?孩子就可以回答:山的南面与山的北面就好像黄昏与拂晓。这样就写实了。

--------------------------

荡胸生层云,假使我们问孩子看到什么了?他说看到的“是云”(这还不算实)。“是一团团、一层层的云”(这个是半实、半虚,进了一步)。我们可以问孩子“看到这个云生云起、云散云灭是什么样的感受呢?”就可以接而回答:“感受是‘荡胸’,让人心生激动。”(这样写就更写实了)

-------------------------

决眦入归鸟”。问:“看到鸟了吗?”孩子说:“看到了。”(这还是不够实);又问:“这鸟在干嘛?”孩子回答:“是归巢。”;再问:“怎么看到的呢?”孩子回答:“是瞪大眼睛看到的。”(这样就写实了),也就是说描写得更具体、更丰富了。顺带说一句的是这首诗里面,以云为大、鸟为小,大小结合、大小对比写的。这就是我们在作文八法里提到的明暗、大小、黑白、收合、疏密的对比。再往下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一个结论:情、景、意的统一。

-------------------------------------------------

我们现在来看孩子的作文:

一个晴朗的早晨,又大又肥的一头老黄牛来到山上,看到地上嫩嫩的青草,不知不觉地把尾巴垂落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吃起草来。瞧!它吃得多香啊!

从一年级的看图作文来讲,孩子的这篇作文写得非常棒,“头身脚”也有,并且最精彩的一句是“不知不觉地把尾巴垂落在地上”,写出了牛专注吃草,悠闲自在的样子。

----------------------------------------------

现在我们结合前面讲的道理,即如何服务于“中心”,把一些东西写得充实一些呢?比如:第一句“一个晴朗的早晨”,我们可以问孩子这个“晴朗”是什么样子的呢?就跟刚才我们设问的一样——泰山所处不能只是一个“青”字了得,还要接着问:青到什么程度?青到了“未了”的程度,这不就是围绕着一个关键的东西再详细地说明吗?于是我们可以帮孩子来充实一下:

-------------------------

一个晴朗的早晨,太阳暖和地把云团晒干,把田野晒绿。“太阳暖和地把云团晒干,把田野晒绿”更加充分地说明“晴朗”,这样就把一个“晴朗”的文字意,变成了一个说明意,变成了更加具体的细化,这就叫写实。能体会这个“实”与《望岳》的写实是一样的手法了吗?能体会到如何去引导孩子了吗?也就是说当孩子只是用文字表达的时候,就要学会把这个文字变成更具体、更形象的画面。

----------------------------------------------------

讲评时间:20111114日上午

欢迎朋友们加入免费公益QQ150347011学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日一成语 | 对牛弹琴
实拍:《不过人间》姐妹俩来跳舞,还有一旁吃草的老黄牛
造化钟神秀——泰山之美
第457篇!“造化钟神秀”
壁纸 | 造化喵神秀,阴阳割昏晓!
父亲与老黄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