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画故事 30 | 安特卫普画派,尼德兰人的烧脑反转剧

名画故事|30

一个人的贡献不应当用他的名气去衡量,因为有些人的存在就像地基,我们虽然看不到他,却能感受到他所举起的重量。

对于北方文艺复兴的大多数地区而言,16世纪都是艺术觉醒与天才诞生的起点,他们在亚平宁半岛的人文主义感召下,开始向着意大利人的身影奋起直追。然而只有一个地方看起来有些不同,16世纪对他们的艺术而言,意味着巅峰已过、星光黯淡,他们曾经是时代的引领者,现如今却再难迈出前进的步伐。这个地方,就是尼德兰。

15世纪的尼德兰曾经是一个奇迹,那里有一面飘扬在整个欧洲上空的旗帜——佛兰德斯绘画艺术。那里是“油画宗师”凡·艾克、“逆袭剑客”罗吉尔、“双城奇兵”梅姆林和雨果的故乡。他们将先进的油画技法与写实理念送往意大利半岛,让人类艺术复兴的曙光一时绚烂无比。

这一切的转折点发生在1477年,勃艮第公爵“大胆的查理”在“南锡之战”中兵败身亡,就此结束了对尼德兰地区的统治。勃艮第公国的覆灭,使长久以来佛兰德斯获得的艺术支持告一段落,各个地区暴乱丛生,人心思变。

政治上发生危机之后,经济上也出现了变数。昔日佛兰德斯的商业重镇布鲁日由于河道淤积而迅速没落,为了寻找一个新的贸易枢纽,人们不断向东而行,终于在斯海尔德河边找到了一座新的港口,并且迅速地将它发展起来。这座港口城市,叫作安特卫普。

于是,身怀才技的尼德兰人不断从四面八方涌来,共同建设这座未来的希望之城。经历过大起大落之后,尼德兰人早已变得淡定而从容,“只不过往事随风,大不了从头再来”。

1491年,一个新面孔来到了安特卫普,并加入了当地的画家行会。这位25岁的年轻人名叫昆廷·马西斯,来自文化名城勒芬,那里拥有尼德兰地区最古老的大学——天主教勒芬大学,城市里的学习氛围浓厚,补习班小广告铺天盖地。作为一个勒芬人,马西斯也继承了学习能力超强的优良传统,但他并不是一个学霸,而是一个“学痞”。他本来报的“第一志愿”是铁匠,后来发现干这行每天要抡大锤、砸铁坯,总搞得灰头土脸、腰酸背痛,特别不利于泡妞儿。于是在“刚需”面前,他毅然决定转到绘画专业,把自己包装成了具有浪漫情怀的雅痞。

马西斯来到安特卫普的时候,这里还没有什么太像样的画家,因此他可以算作是绘画圈儿的第一代“安漂儿”。再加上本来自己就是跨专业学的画画,在勒芬时期也没拜过什么像样的老师,所以他的绘画风格非常大胆,痞子气很重。

1513年前后,马西斯完成了自己最具“痞气”的一幅作品——《丑公爵夫人》。这幅画因为丑得令人发指而成为了他知名度最高的作品,也基本可以鉴定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吓人的肖像画。

马西斯,丑公爵夫人(木板油画)约公元1513年

伦敦国家美术馆

画中的这位女士满脸褶皱、乳房干瘪,看上去就像一只进化失败的大猩猩。她头上戴着有些过时的角状头饰,身穿一件低开领的长袍,手里拿着一朵玫瑰花苞,眼神充满企盼,仿佛在努力吸引“小鲜肉”的注意。画中的女子被一些人认为是提洛尔伯爵夫人玛格丽特,因为当年她的政敌一直骂她“长得丑还非要出来吓唬人”。后来经过医学鉴定,不管画中的女士是谁,她肯定是患有一种罕见的“佩吉特氏病”,这种病会导致骨骼变形、貌似怪物。

这幅画很有可能是受到了我们所提过的伊拉斯谟那本《愚人颂》的启发,那本书里作者描绘过年老色衰却又衣着风骚的妇女形象,嘲讽之余,也肯定了“再丑的人,也有权力向往爱情”的真理。马西斯仔细搜集了关于画中女子的形象资料,把写实主义笔法和幽默讽刺的文学内涵相结合,创造出带有魔幻性的戏剧效果,增强了绘画的视觉冲击力。后来,马西斯的这幅作品广为流传,甚至在达·芬奇的手稿中也发现了同样的习作。

当然,想要复兴尼德兰艺术昔日的辉煌,绝不可能只靠这种“浮夸式”的作品,马西斯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事实上,早在勒芬学画时期,他就很注意搜集佛兰德斯绘画先师们的伟大作品,尤其是凡·艾克和罗吉尔这两大泰斗人物的画作,他都仔细研究,深入领会。在1514年,马西斯创作了著名的《钱商和他的妻子》,这幅作品不仅成为了那个时代尼德兰人面貌的缩影,也使安特卫普人深深领略了佛兰德斯艺术昔日的辉煌。

马西斯,钱商和他的妻子(木板油画)约公元1514年

巴黎卢浮宫

画面描绘了尼德兰中产家庭的生活场景,一位兑换钱币的商人正在用磅秤称量金币,她的妻子在一旁投来好奇的目光,手中还在翻着一本祈祷书。夫妻二人衣着朴素,看上去谦逊而内敛。他们身后的架子上摆放着书本、水果、玻璃瓶和熄灭的蜡烛,这些静物象征着纯洁与原罪之间的矛盾。右侧的窗外隐约有两个人在交谈,象征着生活中的流言蜚语。而桌面上那个凸面镜中的反射细节,则让人们联想到凡·艾克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钱商和他的妻子 局部

由于安特卫普商业的迅猛发展,携带各种外币的国外商人频繁造访这里,使得画面中的货币兑换业务变得繁荣起来。马西斯的作品反映了重商主义与金钱社会的时代特色,同时也用虔诚的精神信仰抵消了太过物质化的世俗追求。对静物与细节的描绘、对人物精神内涵的刻画,以及对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再现,完整地融合了15世纪佛兰德斯的艺术成就,为尼德兰绘画的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西斯的作品,让世界隐隐感觉到了佛兰德斯艺术复苏的气息,他本人也成为了那个时期尼德兰画家的代言人,顺利打入了北方艺术家的顶级圈层,江湖地位十分了得。据说“肖像鬼手”荷尔拜因每次从伦敦回巴塞尔的时候,都要在安特卫普“中转”,然后去马西斯那切磋一下肖像画心得。甚至连“北境之王”丢勒也在1520年去安特卫普的时候专程去了马西斯家做客,令一众好基友们艳羡不已。

作为安特卫普绘画的奠基人,第一代“安漂儿”马西斯的贡献主要还是停留在弘扬老前辈们的优良传统。真正做到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的,还要数第二代和第三代“安漂儿”中的两位佼佼者。

第二代“安漂儿”中的佼佼者名叫约阿希姆·帕提尼尔,他来自在尼德兰南部的瓦隆地区,出生地大概是默兹河畔风景如画的小镇迪南或者布维涅。帕提尼尔早年曾经和布鲁日的一位名叫杰拉德·大卫的画家学习,并且掌握了丰富的用色技巧。然而为了实现描绘故乡美景的深重情怀,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对风景画的研究中。1515年当他来到安特卫普绘画行会报道的时候,已经是一位超凡脱俗的风景画高手。

作为一名风景画高手,帕提尼尔对于画人物特别无感,因为在他的画里人物基本上都跟蚂蚁一样袖珍,偶尔有几个块头大一点儿的也是找别人帮忙画的。老大哥马西斯就经常被他拖去往各种小树林儿里“填人”,时间长了,俩人的关系也就变得很铁,帕提尼尔的孩子看见马西斯都喊“干爹”。

当然,在帕提尼尔心情特别好的时候,也会自己动手来“填”风景画中的人物。1516年前后,他创作的那幅《有圣杰罗姆的风景》就是完全由自己完成的一幅标志性的作品。

帕提尼尔,有圣杰罗姆的风景(木板油画)约公元1515-1519年

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

这部作品体现了帕提尼尔最常用的“反转构图”手法——以高处的视点来俯瞰开阔的全景,并以缩小化的人物来体现故事和主题。前景中那块奇异而壮观的巨石吸引了观众的视线,这种巨石在画家的故乡迪南一带是很常见的自然风光。巨石下的山洞里是修行中的基督教圣人杰罗姆,他正在为一头狮子拔去爪子上的尖刺,后来这头狮子成为了他忠实的小伙伴儿。在中景里,画家补充了有关这位圣人的其他传奇故事,以及一些随意安排的日常人物活动。随着风景向远方退去,前景的棕色调渐渐转变为蓝绿色,并在远景中变为淡蓝色。层次分明的景致突显了视野的开阔壮美,也体现了“空气透视法”的基本思想。

有圣杰罗姆的风景 局部

帕提尼尔的风景画并不是对实地景色的描绘,而是带有幻想性的虚构场景。开阔的景观与缩小的人物组合在一起,逆转了传统绘画的构图思想,从而产生了一种新颖的艺术效果。他和“多瑙河画派”的“二阿哥”阿尔特多费尔差不多同时掀起了风景画的历史潮流,并打造出色彩更丰富、精神内涵更深远的自然风光。后来,人们将帕提尼尔的这一创造性手法称为“世界风景”。

对大自然与精神世界的关注,使得帕提尼尔成为了物欲时代里的一股清流,在尼德兰画家中显得清雅脱俗。这一回连丢勒也不得不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一位“杰出的风景画大师”。1521年,丢勒赶来参加了帕提尼尔的婚礼,并且亲手为他绘制了一幅肖像画。相比之下,仅仅把丢勒带回家唠嗑的马西斯就显得弱爆了。

只可惜这位“世界风景”的开创者职业生涯略显短暂,他44岁就病故在安特卫普。而作为他孩子们的“干爹”,马西斯义不容辞地成为了“接盘侠”。

在这之后不久,第三代“安漂儿”中的佼佼者已经准备登场了,他的名字叫彼得·阿尔岑,由于人高马大,他经常被大家称作“大高个彼得”。虽然个头很高,但是阿尔岑画画却比较“low”,他最爱画的就是物欲横流的世俗生活场景,尤其擅长描绘各种用来吃的东西,这种绘画主题在英文里就叫作“low subject”。

之所以总画这么“low”的主题,多少跟他的故乡有些关系。阿尔岑的故乡放在今天是绝对的国际繁华大都会,但在当时却还是个不起眼儿的“烂泥塘”,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阿姆斯特丹这座城市兴建的时间很晚,在14世纪之前一直是个小渔村,后来通过和德意志北边的“汉萨同盟”城市进行贸易才渐渐有了点儿人气,开始成为了有一定知名度的港口城市。然而跟已经繁荣了几百年的佛兰德斯一比,这座荷兰之都的文化底蕴之浅瞬间就暴露无遗。

阿尔岑曾经和一个叫莱顿的荷兰画师学了几年画,接着就南下来到安特卫普,在1542年的时候办好了“户口”,然后迫不及待地娶了老婆,一口气生下八个孩子,过上了“柴米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刀叉筷”的温馨小日子。

和帕提尼尔一样,阿尔岑也是一个“反转型”画家,但两个人的“反转”方式大为不同。帕提尼尔是把主题人物藏在“荒山野岭”里面,通过突出风景来寄托自己对美丽家乡的怀念;而阿尔岑则是把主题人物扔在“大鱼大肉”后面,通过突出食物来表达自己对吃货梦想的执着。如果把阿尔岑的所有绘画作品连起来看,绝对是一部“舌尖上的尼德兰”。

1551年,阿尔岑画下了他“舌尖系列”中最令人垂涎的一集——《肉铺与圣家族行施舍》。

阿尔岑,肉铺与圣家族行施舍(木板油画)约公元1551年

罗利北卡罗莱纳艺术博物馆

画面前景中是一间堆满食材的肉铺,琳琅满目的食物在极其写实的描绘中显得诱惑十足,新鲜的猪排、火腿、香肠、牛肉、熏鱼、黄油、芝士以及椒盐饼被悬挂或摆放在桌面上,占满了画面的主要部分。而在背景中,则隐藏着一个叫“逃亡埃及”的宗教主题,表现的是耶稣一家为了逃避犹太人统治者希律王的迫害而逃往埃及的故事。圣母的丈夫约瑟牵着一头毛驴,圣母则伸手将一个面包施舍给路边的穷人。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画面右边的一间酒馆中大吃大喝的人群,酒馆门口堆满了吃剩的生蚝壳,这象征着人类无节制的性欲。右上角一块木板上有一句弗兰芒语告示,大概意思是“前方800米土地待售,无限购政策”。这体现了当时尼德兰经济的繁荣,也暗示了人类精神世界的堕落。

肉铺与圣家族行施舍 局部

阿尔岑将尼德兰绘画中传统的静物元素突出表现在前景中,成为了作品的主体,以一种最直观的形式展现了尼德兰人物质生活的富足。画家用“反转式”的构图将主题人物放置在了背景中,为世俗场面提供了隐秘的精神支撑。而这种“反转”也使人们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人类精神追求与物质追求的平衡开始被打破,拜金逐利、放纵享受的潮流已然不可阻挡。后来,人们将阿尔岑称作“最早的静物画家”。

1555年,阿尔岑离开安特卫普,返回了自己的故乡阿姆斯特丹,继续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创作。在他的默默耕耘之下,昔日文化贫瘠的小渔村不断汲取着宝贵的新知,一步步走向着百年后那个光芒四射、天才辈出的黄金时代。在那个时代最伟大的艺术作品中,人们依稀还能看到阿尔岑那高大的身影。

然而百年之后,恐怕没有多少人会记起阿尔岑的名字,正如没有多少人还会记起马西斯的复兴旧梦,帕提尼尔的美丽乡愁。他们是艺术世界里的匆匆路人,大千世界中的过眼云烟。没有惊艳的创意,逆天的才华,他们命中注定不能像英雄一般千古扬名、万世瞻仰。但,路人也曾有过小小的梦想,云烟也曾飞过静静的山峦,第一代安特卫普人的努力,只为变成那厚重的基石,让后来者能够一步步向上攀登。

从此,艺术世界的版图上又增添了一股不断在壮大的新势力——安特卫普画派。

尽管“安特卫普画派”最传奇的大师要到巴洛克时代才会耀世登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文艺复兴时代只能甘于落寞。在三位奠基者的感召下,一位有如当年博斯般鬼魅的妖星已经冉冉升起,他是新一代的无解之谜,尼德兰的中流砥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方绘画大师 -54 昆丁·马西斯 Quentin Massys 1465/66-1530 尼德兰佛兰德斯画家
昆丁·马西斯 Quentin Massys
邮票上的千年千人(60)昆汀•马西斯(1466—1530)比利时画家
勃鲁盖尔(Pieter Bruegel )——比利时的骄傲2[西方伟大艺术家系列]
16世纪尼德兰地区最伟大的画家 彼得 勃鲁盖尔
比利时特别秘史欧洲小国的帝国梦(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