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叩开历史的虎门
叩开历史的虎门

 

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四周大理石浮雕生动地再现了中国近代以来重大历史事件的史实。作为这组浮雕启始的第一幅,就是“虎门销烟”的历史画面:一个雄健的汉子正俯身去销毁装在箱里的鸦片。他双目嫉恶如仇,双手血脉贲张,头顶上的长辫在颈脖盘绕两圈,辫子的末梢在嘴里切齿地咬着。整个形象就是一腔除恶务尽的义愤,一把奋起抗争的火焰。中国近代史气壮山河的“虎门销烟”伟大场面铭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浮雕上,作为划时代的标记被载入史册。

从十八世纪末叶开始,英国殖民者以武装走私等卑劣手段,疯狂向中国倾销鸦片,国内外鸦片贩子相互勾结,肆无忌惮地越发猖獗。鸦片的输入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当兵的吸食鸦片,丧失战斗力;当官的吸食鸦片,吏治更加腐败。

然而,林则徐拔山雨欲来的溪云,尖锐地提出“鸦片长期禁而不止,形同虚设的秘密所在——衙门中包庇走私、贪污行为有关的吸食者”的真知灼见。

18381229,林则徐奉旨从湖广总督任上来到北京。道光皇帝召见林则徐,听取他对禁烟的意见和措施,并授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加兵部尚书衔,节制广东水师。18393月,林则徐被派到广东禁烟。

虎门位于珠江口东岸,其得名是因为珠江从广州黄浦流至出海口处,江面突然收窄,有如瓶颈,且有两山峙立,名为“大虎”、“小虎”,形成十分险要之势,故曰虎门。183963日,雨后天晴的虎门海滩笼罩着庄严而欢愉的氛围。而林则徐手执号令销烟的杏黄旗一挥,倾刻间,销烟池浓烟滚滚,爆响轰轰,收缴的237万多斤鸦片在虎门销毁。虎门揭开了历史划时代的一页,珠江口曾经发生激烈炮战的苍茫水面,成了中国近代史开篇之地。

1978年的夏天,我第一次到虎门。那时的所谓虎门镇,只不过是一个只有两条成丁字形街道的稍大一点的村庄。街道破烂不堪,居民衣裳不整。虎门的贫穷与其振聋发聩的知名度极不和谐。

二十多年后我再次造访虎门,如今的虎门,已演绎成美丽与时尚代名词。虎门人弘扬先辈雄风,锐意发展,将浓墨重彩尽情地泼洒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它俨然是一个发达的中等城市。2006年,一个虎门镇的GDP、税收和本级财政不仅超越中西部省份的一个地级市,甚至可以直逼一个不发达的省,虎门这一历史之门,又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神奇之门。

粤海虎门,南疆要塞,山雄水壮,大气吞天。纵目远望:碧海茫茫,涛声如鼓,白帆点点,鸥击云浪。我像一个虔诚的教徒,默默地凭吊一百五十多年来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鸦片战争的古战场,默默地缅怀我们中华民族在这里谱写的英雄诗篇。

远去了的刀光剑影,散去了的弥泛硝烟。站在威远炮台之上,看虎门大桥横空出世,飞天而去。拨开历史的轻纱,虎门大桥旁边的虎门要塞和海战博物馆诉说着中国人民抗敌御侮的故事。对于历史的解读,我们一直习惯提炼一些宏大的主题。穿过时间的迷雾,穿过冰凉数字,其实只有一些真实的细节,才能刻上激荡的年轮。在更多的时候,这些细节的叙述,让我们触摸到了历史的真实和残酷。

虎门要塞历史悠久。早在康熙年间,这里就修筑炮台,拱卫海疆,守护国门。道光年间虎门要塞建有六处炮台,共安装新旧炮212门,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都优于当时国内其他各海防要塞。18412月,英国侵略军发动对虎门炮台的突然袭击,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率部英勇抵抗,但炮台仍然陷落,关天培及守军官兵,全部壮烈牺牲。进一步考查历史,我们发现深层次的原因。虎门要塞的火炮与当时侵华英军军舰所配备的舰炮相比较,落后一大截。关天培所著《筹海初集》史料记载:沙角的珠江入海口宽约1113丈(约3350米),而炮台的火炮,炮弹的射程还不到1200米,根本无法阻止入侵的英军军舰。虎门炮台的炮口喷发出绝境求生的愤怒和残烈的呼号;一个号称“天朝”的封建帝国就此颓然衰败,大厦将倾,黄泉路近。

当年沙角炮台守将陈连升率领600多将士,浴血战斗,抗击2000多名侵略军;陈连升和将士们用大刀与敌人肉搏血战,全部以身殉国,就连他那匹被俘的战马,望北流泪,绝食而死。关天培、陈连升和守军官兵悲壮的英魂,如光华灼灼的火炬,照着南天,照着碧海,照着后人前进的脚印;一代一代的中国人记住了记住了炮台的陷落,香港的割让……“落后就要挨打”,残酷的历史又一次印证了这一严峻的教训。

一个有五千年文明、数万里山河的泱泱大国,败北于从遥远国度而来的万余兵勇,其原因和教训何在?难道仅仅是因为敌人“炮火器械无不猛烈精巧,为中国所不能及”么?而我方则是“船炮不坚,兵心不固”么?

无疑,这些都是战争失败的原因。然而,仔细探寻这些原因的原因,竟与那“金锁铜关”的“锁”字有关。由于长期闭关锁国,当侵略者打破中国的国门,道光皇帝还不知道英吉利在哪里。闭关锁国,必然眼光狭窄,眼光狭窄必然故步自封,故步自封必然处处挨打。

海天万里,虎啸龙吟。珠江口外的伶仃洋上一声汽笛的长鸣,让我想起了文天祥。诗人当时被囚船上,当船行至珠江口外的伶仃洋,诗人想起自己从赣州起兵抗元时的惶恐滩,感慨万端,挥笔写下了“惶恐滩头说惶恐,伶仃洋里叹伶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辉映着这片英雄的土地。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无数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刚直不阿,他们堪称中国的脊梁。

清代林则徐,福建闽候人,26岁中进士,做了几年京官,后来在江浙两省做了几任道台。晚清的官场盛行一句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当时社会环境,已可谓“无官不贪”。林则徐历任大小十余官职,始终是两袖清风。廉洁是官场道德力量的精髓,在这方面,林则徐没有把官员最宝贵的东西遗失,他愈背负愈沉重,愈走愈光荣,同有形无形的邪恶、低贱的领域搏击终生。虎门人民为林则徐塑像立碑表达千万老百姓的尊敬之心。

林则徐以“虎门销烟”而闻名于世。而也正因为“虎门销烟”,得罪了在侵略者面前屈膝投降的清廷,以致被流放新疆。但这并不能磨灭他的意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林则徐的心声,表明了他为国家和民族利益奋斗不止的坚强决心。虎门是林则徐生命旅程中一个最闪亮的驿站。

我们认真读一读鸦片战争的历史,就会发现中国经过了三四百年的闭关自守,固步自封,腐败颟顸之后,是谁第一次放开慧眼看世界呢?是谁从“光宅四海,统御万邦”的玫瑰色古老梦幻中走出来呢?是林则徐。他秉持“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提出“凡以海洋事进者,无不纳之;所得夷书,就地翻译”的方针,放眼世界,上下求索,尝试新物,开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解放思想的闸门,对日后悲风腥雨冲刷后的大地蒸腾希望生机,起了不可言谕的作用。

在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和林则徐纪念馆,我特别关注当年叱咤风云、禁毒抗侮“民族脊梁”邓廷桢的史料文献记载,最初的动因是一点地缘关系,因为我们是南京同乡。邓廷桢是江苏江宁人(今南京)。出身宦绅之家,世居秦淮河畔万竹园。17岁中秀才,27岁中进士,可谓是少年得志,平步青云。

邓廷桢是在鸦片战争爆发前四年任两广总督的。当时,鸦片已在广州一带泛滥,大量白银外流。面对“银荒”、“兵弱”的危急形势,邓廷桢提出严禁鸦片并且在广东领导了颇有成效的禁烟活动。18393月初,林则徐以钦差大臣的身份赴广州查禁烟毒,途中就收到邓廷桢关于“合力同心”坚决禁烟的文书。从18393月到18402月,邓廷桢以两广总督的身份,协助钦差大臣林则徐开展查禁鸦片斗争。

但是,鸦片战争最终以清廷失利而告终。林则徐、邓廷桢谪戍伊犁。1843年底,邓廷桢重新被清廷启用,先后任陕西巡抚、陕甘总督等职。18464月,邓廷桢积劳成疾,卒于西安任上,家人将其遗体归葬南京东郊仙鹤门外邓家山。

在鸦片战争中,担任领军人物的三位英雄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其中两位是江苏人,另一位关天培是江苏淮安人。他们是我们民族和国家的脊梁,值得我们江苏人引以为自豪。

虎门,是创痛之门,是抗争之门!它的江岸海边,鼓动着林则徐下令销烟令旗的雄风;它的山林草木曾呼啸着撕心裂肺的不平,回荡着无力回天的叹息!隐没在层峦叠嶂中的历史痛楚,那是一种怎样的无言的可悲的苦,那一份历史的厚重,为中国的文明增添的是一种黑色的回忆。漫步虎门要塞,我伫立鸦片战争古战场,面向当年群炮轰击英国侵略军的前沿阵地——辽阔的大海,对着湮没百年的英魂,深情地鞠躬,以示告慰与凭吊。

“品望重当朝,犹忆追陪瞻雅范;褒荣垂史乘,徒殷景仰吊遗徽。”这是追悼中华民族大英雄林则徐的挽联。那个离我们一个多世纪的多难年代,风雨沧桑社会动荡,我们忘记了很多,但是我们永远不能忘却不甘民族灭亡、不甘被欺凌、勇于抗争的中国人,他们是悲壮的一代人,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就是林则徐。他是一面旗帜,诠释着思想、责任、勇气、“举世皆醉我独醒”的忧患意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9. 鸦片战争博物馆
前车之鉴:乌涌之战,清军败落 | 长洲要塞④
中国近现代爱国诗词选(一)
历史的余韵——玉虚古庙
珠江从这里入海,200年前林则徐在此销烟,来虎门缅怀英烈
清末著名民族英雄关天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