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印自卫反击战,他是深入敌后侦察的传奇人物

总第

354-2期

欢迎战友回家!

人物小传

余传武:中印自卫反击战老兵。1958年入伍,随即参加西藏平叛,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战前为岗巴情报站参谋。战争开始之前,与战友一起深入敌后刺探敌情,为对印自卫反击作战提供了大量的一手情报。战后荣立二等功。

余传武:深入敌后侦察的传奇人物

茂戈

已经82岁的余传武老兵向我讲起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的往事儿,那张被岁月洗刷后的沧桑的脸上容光焕发,像当年的激情被重新唤醒……这让余老的讲述显得很零乱,我不得不多次打断他的话,从而寻找当年他参战时的更多细节。

“一寸河山一寸血,一抔热血一抔魂。”1958年,余老就是怀着保家卫国的愿望到西藏当兵的。一进入军营,他的军旅之路似乎就充满了传奇色彩:刚当上兵就真枪实弹地参加了西藏平叛的战斗,他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到中印自卫反击战开战前,他已经成长为岗巴情报站的参谋了。

余传武军装照

1962年,战争的阴云笼罩在中印边境,空气中似乎也透着硝烟味。10月3日,情报站蔡站长将余传武和洛桑两位参谋叫到办公室,说,军区来电,有一项秘密任务需要你俩参加。

余传武和洛桑当天下午就按照军区通知来到江孜集训。一起参加集训的还有其他情报站的同志,一共二十人。直到第二天开训前,军区王副司令作动员讲话,他们才明白这次的“秘密任务”,是组建一支侦察小分队,深入敌后执行侦察任务。

在中印自卫反击战还没开始之前,深入敌后侦察!这样的行动,注定了要赋予余传武在中印自卫反击战中传奇的人生经历。

时间紧,任务重。经过五天的包括军事强化训练、情报侦察等一系列紧急培训,10月10日下午,军区王副司令和侦察处姜处长向余传武一行,下达了出境侦察的命令。

当晚八时,侦察小分队乘车离开江孜,并于第二天早晨到达中国与不丹交界的洛扎县洞嘎乡,与先期到达并为他们出境做准备的同志接上了头。

11日晚9时,趁着茫茫夜色,余传武一行化装成盐商进入不丹,于13日下午到达不丹的塔希冈,第二天通过与当地群众贩卖盐巴的机会,掌握印度占领区德让宗与印度东北边境城市堤斯蒲尔(印军第4军军部)外围的一些情况。

余传武当兵时的照片

为更深入地刺探敌情,14日深夜,余传武一行化装成印度人,沿着中、不边境,直插中、不、印三国交界的一处高地——这是一处理想的刺探印军军情的好地方。余传武一行在这里偷偷“驻扎”下来,他们利用高倍望远镜观察印军,并架好电台监听印军的电台讯号。同时,侦察处吴参谋带领余传武和另外两名通讯人员,趁夜悄悄潜入堤斯蒲尔以北15公里的地方,将窃听器安装在一个高高的电线杆上……

处于堤斯蒲尔到邦迪拉一线的印军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这支侦察小分队源源不断地传送到西藏军区的指挥所里,为我指挥员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了第一手情报。

这就是侦察员深入敌后侦察的故事,一切都显得很是刺激,很是传奇!而更传奇的是接下来的经历:

16日和17日,侦察小分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印军前线突然戒备深严,,从监听到的信息分析,印度边境一线来了一个大人物视察战备工作,侦察小分队敏感地意识到,印军这个大人物可不一般!那么,他是谁?在战争笼罩的中印边境,他为什么偏偏这个时候到?

侦察小分队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上级,上级领导经过认真思量,命令侦察小分队去抓一个“舌头”,了解印军当前战势以及下一步情况。'

现在看来,这是对印反击作战开始前,西藏军区指挥部赋予这支敌后侦察小分队最特别的任务了。就是这一次任务,让西藏军区指挥部更加确切地了解到印军边境的态势,从而做出正确决策,使得对印自卫反击作战一开始便掌握了先机,打得印军一路溃败!

而对于余传武一行来说,抓“舌头”的活儿,需要的是艺高人胆大的侦察兵。不难想象,本身就身处敌后,还要到印军驻地去抓“舌头”,这对本来环境不是很熟悉的侦察小分队来说,如何不被发现,捕捉俘虏时如何不暴露目标,如何第一时间制服敌人,如何安全回撤,回撤过程中遇到敌人怎么办等等问题,都需要认真考虑。如果其中一环稍有差错,不仅会出人命,连他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侦察点也会暴露,甚至会出现全军覆灭的危险。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17日深夜,在朦胧的夜色中,四个黑影悄无声息地直扑印军驻地而去。这四个黑影中,有余传武的身影。

经过化妆后的余传武

近60年的时光过去了,余传武仍能清晰地记得那天晚上的情景。他说,那晚的夜很是紧张呀——是中印边境战争一触即发的紧张,连天上的几颗星星也不安地眨着眼睛。余传说,他当时的心情是无比激动的,他们经过精挑细选执行这项任务,艰巨而光荣。

余传武四人进入的,是印军驻德让宗的一个据点。他们悄悄地剪开印军据点前的铁丝网,向印军的前哨摸了过去。

一个哨兵抱着枪正在岗位上打瞌睡。“舌头”就是他了!

就在余传武四人摸到离哨兵两米的距离时,哨兵像感受到了什么,浑身一个激灵,猛地抬起头来……但一切都太迟了,余传武四人猛虎一般扑了上去,哨兵还没来得及叫出一个字就被扑倒在地,捂嘴的扣嘴,按手的按手,摁脚的摁脚,捆绑的捆绑,一下子就将哨兵制服了。

余传武摁哨兵的脚。按倒在地的哨兵反抗挣扎时脚的劲儿是最大的,余传武狠狠地被哨兵踹了一脚,正好踹在余传武的胸口,余传武差点憋过气去,但此刻的他已顾不上这些了,立即又扑上前去死死地摁住哨兵的双脚。

“舌头”直到被带回侦察点仍惊魂未定。他明显感觉到,除了被俘时自己本能挣扎地蹬了一脚,基本上是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俘了,带他回返的过程中这四人扛着牛高马大的他,却一个个行动迅速、连大气都没喘过,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的侦察兵。

会印度语的侦察员对“舌头”进行了审讯。他是个孬种,很快就招供了。他说,印度边境最高军事指挥官考尔中将已经到达邦迪拉前沿。他还交待说,大家都在传,最近就将向中国边境发起军事打击……

余传武一行虽然心里有些不愿相信,但战争确实已经迫在眉睫了。侦察小分队第一时间将这一重大情报上报。上级得到情报后,要求他们仍旧坚守侦察点,伺机行动。

退休后的余传武

哪里知道,中印反击战还没有开始,余传武一行人却率先开始了战斗。

19日晚,侦察点被印军发现。印军一个加强班的兵力,包围了侦察点。战斗随即打响。

这支侦察小分队,别看大多参军入伍的时间不长,但个个都是在战火中锤炼过来的。就拿余传武来说,他58年当兵,到现在还不足四年的兵龄。但是,余传武一当兵,就参加了在山南泽当等地的平叛战斗,并随部队翻越唐古拉山,转战沱沱河。在平叛战斗中,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对于这场小规模的战斗,余老的述说显得有些漫不经心,他甚至想一带而过。而我想更多地打听这次战斗的细节。余老认真地想了想,最后说:“印军这个加强班的兵力,也就二十分钟左右吧,我们就将他们全部消灭了!而我们全部突围,一个'破皮’的都没有!”

余老补充说,是“全部消灭”——全部击毙!

我很是惊诧,二十人的侦察小分队对付印军一个十多人的加强班,虽然人数上多出那么几个,却以压倒性的速度消灭了他们,而我方却一个伤的都没有。这也太传奇了吧!

余老见我露出这么惊诧的表情,憨厚地笑了笑,接着又说出了一句更加“传奇”的话来:“印军也就那么回事儿!”

我盯着余老:“也许是你们太厉害了!”

余老轻轻地摇了摇头,说:“这场小规模的战斗,我们都测试出来了,这帮印度鬼子比我们59年打的叛军的战斗力还不如!我们都说,只要印军胆敢来犯,一定会打得他们屁滚尿流——后来对印自卫反击战的事实,不就证明了吗?!”


作者茂戈采访余传武后的合影


作者简介:

茂  戈:本名陈茂兴,曾在军旅22年,转业前为西藏军区文学创作员,作品四百余篇(首)曾刊发于《人民文学》《解放军文艺》《文艺报》《军报解放》《芳草》《青年作家》等军内外报刊,著有诗集《雪域兵谣》《西藏在上》,长篇小说《陷入精神病院的诗人》《雪葬》等。获全国全军奖三十余项。“雪域老兵吧”平台负责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90年,乃堆拉哨所来了位蓝裤子将军
1962年对印反击,新兵一刀捅入印军胸膛,不料对方死活不松手!
军史上一次奇特行动:八名战士异想天开,竟全歼敌人一个营!
远征军老兵忆往事:战争很残酷,巨蟒把哨兵都吃了
老兵称印军“怂得很” 王牌师差得太多
衡阳会战日军深夜偷袭八尺岭,守军一个连仅幸存15人,事后一查营长无地自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