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话说壮丁(一)
userphoto

2022.12.29 北京

关注

(笔者自藏一份民国函件)

(电影《抓壮丁》海报)

最近打算在公众号分享一个新的系列,即为抗战时期与壮丁相关的题材,其实关于这个题材可以讲的东西太多了,反映民国时期征召壮丁的文艺作品也是汗牛充栋,大家比较耳熟能详的有比如1963年由陈戈导演自导自演的改编自话剧的电影《抓壮丁》,这部电影还是全方言四川话版本的,片中辛辣的讽刺了蒋政府时期的一些恶行恶政,也流传出许多经典台词:“修的房子归保长,生的儿子归老蒋”、“叫啥子蒋总裁,叫蒋发财还顺口点咯”、“啥龟人状,委任状!”,今时今日再看,仍然十分的诙谐有趣

不过在这部电影中,抓壮丁(征召壮丁)这种制度是受到批判的,是以一种非常负面的形象存在,而社会上包括网络上对于“壮丁”的看法或者说对于当年应召作为壮丁出征的这一行为的看法却莫衷一是,即便在影视作品中的呈现也是截然不同

(电视剧《壮丁也是兵》海报)

例如在2015年由演员王迅主演的电视剧血战到底之壮丁也是兵》中,剧中着重表现的奋勇抗争杀敌的川军将士们很多都是被征召的壮丁,他们都是来自于平民百姓家庭,被征召为壮丁后,参军上了战场,表现并不勇猛,也有懦弱无知的一面,但是国家大义面前,他们却没有退缩,依然抛头颅洒热血,最后主角团几乎都牺牲了,这也是当年壮丁出征的真实写照的一面

在这部剧中,关于拉壮丁的黑暗面并没有重点表现,而是表现了他们为了保家卫国牺牲奉献的一面

(书籍《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

(电视剧《王保长新传》海报)

其他的文艺作品表现壮丁题材的还有书籍类的,例如《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民国时期保甲制度研究》等都有涉及;还有李保田主演的电视剧《王保长新传》、四川本土电视剧《王保长歪传》等等都可以看作是表现“拉壮丁”题材的延申剧

(川剧《王保长歪传》海报)

介绍了这么多与壮丁相关的文艺影视作品,其实就是想要说明一点,那就是围绕“壮丁”和“拉壮丁(征召壮丁)”这样的历史本身就是充满争议的,比如1963年版的《拉壮丁》,一部诞生于特殊年代的影视作品,在制作过程中或许有当时的一些考量和改编,但是请记住,这本改编电影的原版话剧诞生于四川,抗战时期征召壮丁最多的省!而这本方言话剧得以流传的最初版本则诞生于1939年!这时正是征召壮丁时期,那么当时的人创作这样一部充满讽刺意味的文学作品一定是受现实环境的影响,而现在的很多材料也证明,抓壮丁制度确实具有非常残酷的一面

而像《壮丁也是兵》这样的作品中表现的壮丁出征的悲壮和牺牲也是事实,他们同样是卫国有功!所以想要下结论定义出“壮丁”和“拉壮丁(征召壮丁)”制度的好与坏似乎不是那么简单,或许现在还不是最好的时机,还是需要时间流逝,才能慢慢冲刷出真相!

也正是基于此,我在这个话说壮丁系列中将不会有明确的立场去定义壮丁和拉壮丁历史本身的好与坏,我将只会做一个最简单的呈现,将我手上的与壮丁相关的历史物件一一展示,并且简单的介绍相关的背景与物品的信息,至于观者阅后会有何感想,那就是一个老套的哈默雷特式的疑问了

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正题,开始分享第一件与壮丁有关的历史物品:

这份公函其实是一纸诉状,讲述了一位母亲伤心欲绝之下,为了自己的孩子,拼命抗争的故事,现将内容摘录如下:

事由:为子吴乃云移窧签号呈请察核庶免寡弱遭害由

拟办:查明办理

正文:竊氏不幸,夫君早丧,守寡养育二子,伶仃孤苦相依为食;至于成立,现长子乃云年二十四岁,次子乃相年甫十一岁;缘此次壮丁抽签,蒙钧所委派张队长附黄户籍员莅保,召集各户长开会抽签;氏子乃云由甲长吴礼德代抽空白签号,经张队附当场公布本年免召,举众咸知,氏心方慰;乃未审其间如何变相,最近惊报传来:将氏子乃云作第一期征送签号;闻讯之下肝肠裂碎,被人移窧李代桃僵,此系冤惨迷天,欺寡太甚!氏当不惜此身,与受贿者拼命至如何身死,亦不瞑目,九泉之下伏望!

仁明俯垂怜悯赐加镜察,究竟是谁签号则役,政重平免召,庶免寡弱遭害;氏则一家叩感不胜,迫切待命之至,所有陈词尚祈       察鉴!

谨呈 乡长黄

具呈人黄漈保第三甲住户吴黄氏                           中华民国三十年三月十四日

简单来说,上文的意思就是说寡妇吴黄氏独自带大两个儿子,大儿子成年了参加壮丁抽签但是抽中空白签,当年可以免役,但是过来一段时间噩耗传来,她大儿子在被征召之列,需要上战场,作为母亲的没有那么多家国大义,只知道辛苦养大儿子可能会牺牲在战场,于是肝肠碎裂,特地写此公文,希望能查明真相,让大儿子免于征召;对此,在公文拟办一栏填有上级批文:查明办理!看来吴黄氏还是有机会可以替儿子争取回原本属于他的权力的

这里面涉及到几个值得一提的点,首先是民国时期征召壮丁的制度,民国时期的户籍制度采用的是保甲制度,这个制度的历史要追溯到千年前的秦国,在商鞅变法之时,就创设了这个基层管理制度,就是为了辅助统治者更好的管理百姓;当时秦国以户为单位,将村中的百姓五户为一“伍”,十户为一“拾”,百家为一“里”;若有犯罪,则一伍的就同罪,其他单位也要分摊罪责;后又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直至清朝才走向成熟,是帮助封建帝王有效管理基层的制度工具

民国时期也采用了地方保甲制度,而保长一职呢一般选的都是当地最有威望的人,保长管理的范围也差不多就是一个村的范围,权责类似于一个村长,只不过是政府任命的而非民主选举的

战争时期保长还需要负责征兵,也就是征召壮丁,他们几乎是被赋予了地方的所有权利,既是民兵队长,又管地方教育,还能收税和征兵,权力极大

保长在负责征兵之时,一般采用的是国民政府1939年10月发布《国民兵役实行规则草案》,该草案制定了国民兵役各期役龄推算表,县以下各级地方各役期国民数概算表及户口与受训国民兵之比率表,作为推算国民兵概数的依据;各地区编组完成后,各单位要造具壮丁名册,年次编组完成后要造具国民兵名册,为义务兵役制的推行提供依据;但由于户籍制度不完善,国民政府实际将征兵任务摊派给各省、市、县、区、乡(镇),征兵工作主要依靠基层人员进行,地方上主要负责的就是各地保甲长了,正如公函中所写的那样,他们会召集众人抽签,抽中的自然就要上战场了,不过也因为地方基层是权力极大,所以徇私舞弊、贪污腐败的情况也会存在,有此遭遇的也并非每个人都像吴黄氏一样幸运,可以为自己的权益去争取

其二值得一说的点就是,根据本文的内容信息也可以印证当时的保甲制度,文中伤心欲绝的母亲为吴黄氏,他的长子叫吴乃云,那么就是说她的夫姓是吴,她本人姓黄,代为抽签的甲长叫吴礼德,说明她们是生活在丈夫的家族里,应该都是吴姓的一个家族,不过乡长姓黄,吴黄氏也姓黄,那么他们会不会来自同一个家族,也因此乡长愿意替吴黄氏主持公道呢,这显然也是有可能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国时期的保长是多大的官?有工资吗?
民国时期的保长到底是干什么的,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呢?
珍贵档案曝光 披露“抓壮丁”沧桑故事
拉丁惨剧
抓壮丁
民国时期,保长做什么的?有工资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