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镇嵩军大传:纵横捭阂,主政陕西
userphoto

2023.01.21 北京

关注

镇嵩军大传:纵横捭阂,主政陕西

民国风云——镇嵩军大传

目录

1第一章:初出茅庐,解救孟七

2第二章:攀龙附凤,追随宁官兴。

3第三章:桃院结义,杨山聚义

4第四章:各自为战,兵败嵩县城。

5第五章:事不机密,败走洛阳城

6第六章:大意轻敌,败走潼关。

7【中部】第一章:以毒攻毒,组建镇嵩军

8第二章:绥靖地方,豫西剿匪

9第三章:守株待兔,围剿白朗

10第四章:重利轻义,出卖张钫

11第五章:纷争迭起,关中大乱

12第六章:趁火打劫,出兵陕西

13第七章:兵戎相见,驱除张钫

14第八章:釜底抽薪,驱除陈树藩

15第九章:坐壁上观,气死阎相文

16第十章:投其所好,驱除冯玉祥

17第十一章:纵横捭阂,主政陕西

18第十二章:巩固统治,起用刘茂恩

19第十三章:胡憨大战,气死憨玉琨

20第十四章:陕(州)灵(宝)大战,东山再起

21第十五章:错失良机,梦断西安城

22【下部】第一章:分道扬镳,解散镇嵩军

23第二章:北伐战争,处死张得胜

24第三章: 中原大战,处死万选才

25第四章:豫南剿匪,处死马文德

26第五章:刀兵立威,主政安徽

27第六章:假痴不癫,明哲保身

28第七章:二龙戏珠,双雄煮酒

29第八章:秋风落叶,群雄归宿

30四,镇嵩军大事记

31五,刘镇华家谱

32六,参考书目

33七,编后记

【内容提要】

河洛汇流,群雄并起。

中原逐鹿,尽显本色。

沧海横流,世道更迭,镇嵩军顺势而动,全性命于乱世,求闻达于诸侯,书写一段河南刀客的奋争史。

清朝末年,以王天纵为首的杨山弟兄揭竿河南西部的伏牛山(伊洛)地区,从事反清斗争,湖北武昌起义后,他们接受河南同盟会的改编,下山组织洛阳起义,失败后,西进和张钫领导的陕西东征军汇合,出潼关和清军作战,民国成立,部队改编成以刘镇华为首的镇嵩军,回河南围剿土匪。

民国政坛,军阀混战,勾心斗角,变幻莫测,但刘镇华以其敏锐的眼光,远见的卓识,带领镇嵩军,从河南到陕西,发展壮大,成为北方为数不多的大军阀,但终因祸起萧墙,内部分裂,胡憨大战后,势力衰减,北伐时被冯玉祥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在以后的岁月里,刘镇华的部队始终作为一支独立的军事力量存在,成为他主政安徽和围剿红军的坚强后盾,抗战开始前,刘镇华激流勇退,把部队交给五弟刘茂恩,八年抗战,刘茂恩率领的十五军彰显了民族英雄的本色,三年解放战争,部队被人民解放军打败,镇嵩军群雄末路,都如秋风落叶一样,随风而去。

第十一章:纵横捭阂,主政陕西

马凌甫,陕西人,曾在奉军许兰州部参赞军机,曾是郭坚的参谋长,许兰州东出陕西后,他从到凤翔回到西安,郭坚决死后,他坚定地投奔刘镇华。

马凌甫奉命到凤翔的李夺处见到于右任总司令。

胡景翼走后,于右任的总司令部迁往武功杨虎城处,和凤翔的李夺、歧山的麻振武,重新树起靖国军的大旗。

由于阎治堂的进攻,于右任退到李夺处。

马凌甫说服李夺和麻振武归降,接受改编,却说不动于右任。

很有些古代文人骨傲和清高的于右任对陈树藩,对刘镇华怀有深深的敌意,去和自己的敌人谋事,只能是一相情愿,他没有答应刘镇华的邀请,而是月夜走凤翔,离开陕西。

杨虎城则北上陕北井岳秀处卧薪尝胆,集聚力量。

马凌甫不辱使命,回西安给刘镇华复命。

陕西统一,尽管是形式上的,但总算结束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统一陕西后,刘镇华政治上用河南人郭芳五、梁文渊,陕西人马凌甫、南岳竣职掌各种大权。

马凌甫被选为第三届省议会议长。

但第三届议会却通过了向省政府清算烟款案,刘镇华坐不住了——

刘镇华他找到马凌甫,说:我让你做议长,你却给我找事,陕西在陆建章时代,有个烟亩变价,政府鼓励老百姓种大烟,每年把土地充公一次,变价一次,成为财政的收入,现在,那有这种情况?清算烟款案又从何说起?

马凌甫不好明说,实际上,刘镇华是萧规曹随,沿袭下来了,供自己开支,他笑笑说:督军大人,你慌什么?不要说没有,就是有,他们又能如何你?陕西议会分两派,一是建西派,一是正谊派,清算烟款案,是他们捣的鬼,你坐以观变,见机行事,专打露头的蛇,他们自己会收回议案的。

刘镇华咬牙说:我听你的,我看他们能怎样?

不久,建西派的张三和师范学校的女学生杨彩琴结。

马凌甫代表刘镇华不但去送礼,还代为主持,轰动西安城。

而同样爱恋杨彩琴正谊派的李四,醋劲大发,眼热心急,寻衅滋事,把烟税案的事情给透漏出来,他给省长写封信把责任推给刘三,做好事代省长拟就一个答复议案的文稿,做坏事要求省长给他5000元。

刘镇华收到信,总算找到把柄,他二话没说,找来马凌甫说:我算见过当婊子立牌坊的人了,他要我收拾张三,我偏不,我要用他给我的石头砸他。

刘镇华说出自己的主意:把这封信拿到议会向全体议员公布,把李四拿到法院,要法院判他欺诈钱财。

马凌甫奉命在议会公布信件。

陕西省议员顿时一片哗然,大家异口同声要开除李四,洗雪耻辱,因为他背叛了大多数的共同利益,而张三表现的最积极,不但是两派有矛盾,更主要的是两人有矛盾,为杨彩琴,两人没有少发生冲突,虽说自己胜了,但因此而产生的芥蒂依然存在。

李四成了喊打的老鼠。

马凌甫顺水推舟,满足大家的心愿,散会后,出头说服李四辞去议员的职务,并点破说在议会上公布信件是张三的主意。

李四辞去议员的同时,也接到法院的传票,他到厅,法院判曾四欺诈钱财,并罚款5000元。

5000元没有得到,有损失5000元,真是陪了夫人又折兵。

李四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名利全丢,非常不甘心,他决定找张三寻仇。

想来想去,想到刘三家在农村,有妻子,就是感情不好,但没有离婚,于是就派人筹措一笔经费接他的原配妻子和岳父到西安,并以重婚罪,状告张三。

刘镇华知道后,对马凌甫说:按李四的意思立案开庭,宣判执行,也算送他个人情。

法院得命,二话没说,接到诉状即开庭,宣判张三重婚罪,即可解除和杨彩琴的婚约。

两人再度成为西安城的新闻人物。

张三好说,可以复原自己的家庭。

就是苦了杨彩琴,她受到大家的谴责,虽说是民国了,但封建的三从四德思想一样顽固在直根在人们心里,失节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意味着死亡,杨彩琴想不开,就从西安城墙上跳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两人三度成为西安城的新闻人物。

七天后,张三在西安城外乱坟岗上,含泪埋葬了杨彩琴。

张三从悲痛里解脱出来,正准备开始新的生活,马凌甫把他叫走了。

在议长办公室,马凌甫为难地说:老张,你帮忙,听我的话,把议员辞别了吧。

张三道:为什么?你不觉得我怪可怜的吗?

马凌甫道:你的事,我很同情,但我也很为难,有人煽动女子师范向省议会请愿,说样彩琴是被骗死的,你自己耻辱,也连累学校跟着耻辱。

张三知道那人肯定是李四,可他没有任何证据。

张三知道事情已经没有退路,就答应辞职。

刘三和曾四离开议会,大家知道幕后的主持是刘镇华,从此议会再没人敢向省政府提清理烟款的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张三去坟上看望自己的“妻子”杨彩琴,邂逅而遇李四。

李四的所为,都是因为太爱杨彩琴了,思念杨彩琴,清明时节,上坟,上香,是自己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自己无限的愧疚,毕竟是自己毁了一份美丽。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张三上去就和李四撕打起来。

杨彩琴坟前,风雨里,两人泥人一般。

激动的情绪过后,摸一把脸上的雨水,曾四问:你为什么要省长公布我的信件,逼我辞议员?你为什么要告我诈骗,要法院罚我5000元?

——天地良心,我没有说服省长公布你的信件,我也没有到法院里告你?

李四有所动心,开始回想事情的经过。

张三问:你问我呢,我问你,你为什么要告我重婚,为什么要煽动学生示威?

李四道:我没有,我没有。

张三道:你还狡辩,走我们去问问马议长?

李四道:马议长……,对就是马议长,我辞职的时候,他说是你陷害我的。

张三道:他有那胆量?

李四道:你是说省长刘镇华?

两人都明白过来,他们两人成了烟税案的牺牲品。

这时,陕西旅京学生联合会上书北京政府,列举刘镇华在陕西勒民种烟、勾结土匪、纵兵殃民、摧残教育、滥发纸币等五大罪行,要求罢免其本兼各职,饬令镇嵩军即速离陕,刘镇华走进北京的舆论中心——

刘镇华还是陕西省省长。

不但如此,刘镇华还被正式任命为陕西督军。

赵绸借口冯玉祥回河南是假途灭虢之计,反对吴大帅。

冯玉祥奉命赶走赵绸,枪毙军务帮办宝德全。

吴大帅一是生气,一是不满意,可他也没有法,只好保举冯玉祥为河南督军、刘镇华为陕西督军。

冯玉祥也就派人把陕西督军大印完好去损地送还陕西。

陕西督军刘镇华可以名正言顺的履行自己的职责了。

吴大帅带兵打败了张作霖,回到洛阳西工巡使礼堂过五十寿诞,刘镇华以陕西督军的身份荣幸参加。

洛阳归来,刘镇华对吴仓州和马凌甫说:你们不知道洛阳有多热闹,多气派,徐大总统亲自给写的寿字,可大了,悬挂在礼堂正中,各省督军,各国住北京武官,送来的祝寿诗文、书画、奇珍异宝,摆满礼堂,退位的满清宣统皇帝,派摄政王来祝贺,保皇党领袖,戊戌变法的首倡康有为也来祝贺,并即席写下一副对联:牧野鹰杨,百岁勋名才一半;洛阳虎视,八方风云会中州。和我们送的:花开洛阳春三月,人在蓬莱第一峰,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的督军冯玉祥就不行了,他写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好不扫玉帅的幸,走着瞧吧,他们终究要分手的,我看他们不是一路人。

吴仓州说:是呀,够风光的,俨然太上皇的做派,但我看要不了多久,他就将威风扫地,洛阳是他战长板坡的地方,也是他走麦城的地方。

刘镇华迷惑不解地问:古岳,你政治眼光独到,你说这是怎么回事?

吴仓州说:雪帅,冯玉祥可能是他的克星,你只要想想吴大帅做的事,你就会明白他多恨吴大帅,你和冯玉祥之间有矛盾,大帅把他调离,他赶走赵督军,就任河南督军,大帅却把赵督军的军务帮办宝德全任命为他的军务帮办,他刚就任督军,大帅就问他要钱80万,最后大帅无法,调他离开河南,还把他在河南组建的部队给遣散了,等着吧,只要时机成熟,我看他冯玉祥一准反正大帅,致他于死地。

刘镇华问:有那么严重吗?

马凌甫说:瞧好吧。

刘镇华说:行了,他们是他们,我们是我们,我们不管他们的事,我现在有个重要的事,就是康有为,康老夫子要来陕西讲学,是我邀请人家的,我们准备准备。

马凌甫说:我说雪帅,都什么年月了,你还信他那一套,维新的结果是戊戌六君子丧命,你又不是不知道,五、四后,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全国都在打倒孔家店,康有为,他的学术有他的历史地位,如今已经过时了,不宜提倡,他来和孔教会的人谈谈还可以,公开讲演,不好。

刘镇华说:我要他来,一来是顺应大帅的彩头,二来,我觉得,他宣扬的孔子学说,还是适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的。

马凌甫说:雪帅,没有想到,民国这么多年,你还是个复古主义者,是孔子的信徒。

刘镇华说;孔孟学说,仁义礼智信,三刚五常,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治国安帮之本。

马凌甫不好再说什么,就说:行,行,我让孔学会的人去接待,听听康老夫子坐而论道。

康有为是坐着带蓬的轻便马车,三匹枣红马拉着,车门上插个三角小红旗,上写'孔教会'来陕西的。

欢迎宴会后,刘镇华的象小学生一样请教康有为先生——

刘镇华私下请教康有为。

刘镇华先是夸赞一番。

康有为客气,答:老夫坚信并宣扬自己的学说,自己的主张,自己的治国之道,我生不被人理解,也只好和孔子一样,等来生被人理解了。

刘镇华说:晚生佩服先生为理想斗争的坚强意志,我将为你提供在陕西讲学的一切便利条件,传播孔孟思想。

康有为答:那老夫真是太感谢了。

刘镇华问:晚生有个问题,就是当年你们变法被袁世凯告密,导致变法失败,血洒菜市口,你是怎样看的?

康有为如实答:关于袁世凯叛变,我不怪他,他才练新军,力量有限,杀不了荣禄,为他的前途考虑去向老佛爷告密,现在想来是明智的,后来他逼清朝退位,建立共和,也是明智的,但他不该背叛民国,复辟帝制,他死有余辜。

刘镇华问:你怎样看待六君子?

康有为信心十足地答:我以我血荐轩辕,他们是被杀了,但他们的血没有白流,他们的血唤醒了国人的觉悟。

刘镇华问:那你和梁启超,逃亡日本,你当时是如何想的?

康有为答: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是逃亡成功了,要是失败,我还是我康有为,也许比现在更伟大,只是你我就不会在这三秦大地,古都西安回忆往事,中国还少了现代孔子周游列国。

刘镇华问:你们有皇帝支持,可你们却失败了,这是为什么?

康有为答:我们有光绪帝支持,他是个有为的皇帝,可惜他受制于慈禧,过不了老佛爷的门,大清国真正的权力在老佛爷那里,他只能是个傀儡,这可能就是中国政治的最大特点,老人政治,有句话说是嘴上无毛办事不老,老姜是最辣的。

刘镇华赞美道:康先生,你们是*的牺牲品,但你们是大清国的觉悟者,没有你们,也没有今天的民国,你们,尤其是您的人格魅力,精神力量,都是晚生雪亚终身受用的。

康有为谦虚地答:我只是一个先行者,和孙中山一样,只是比他早,也没有什么。

刘镇华对康有为有了新的认识,对孔孟之道更加感冒。

刘镇华极尽地主之意,陪康有为演讲,陪康有为到文庙祭祀孔子,但陕西人不买康有为的帐,他也觉得去无趣,就嘱咐康老夫子在西安四处走走,寻访些古迹,自己则准备寻机送神——

机会总是光顾勤人。

突然有一天,马凌甫兴冲冲来到省长办公室对刘镇华说:省长大人,你好福气,送神的机会来了。

刘镇华来了精神,赶紧让马凌甫说出机会是什么。

马凌甫道:你不是让我们的康老夫子自己在西安城游玩吗,你知道他到那里游玩?去卧龙寺了,他在那里看到稀罕,宋版藏经石碑,他要用他的正续藏经二部相换,主持定慧不愿意,可不好回绝,就借口说需要得到佛教会的同意才行,康老夫子不高兴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派人就把宋版藏经拉回自己的住的中州会馆,主持不愿意了,号召僧众纷纷行动,组织起来,到议会*示威,要求给个说法,你说这不是个机会?

刘镇华想想,说:当然是个机会,就看如何把握了,叫我说,你去法院,让他们发个传票,履行公事,到中州会馆捉拿康有为,只是做个样子就行,再组织些人去看热闹,老父子脸皮薄,自然挂不住,会来找我辞行的。

马凌甫光笑不说,什么事都让刘镇华想绝了。

马凌甫遵命行事,议会出头,以盗经罪起诉康有为。

法院发出传票,派法警去捉拿康有为。

法警履行公事,到中州会馆见到康有为,把传票给康有为看看,就走了。

看热闹的人开始起哄,嘲笑康老父子。

康老夫子难堪地关上门,回到屋里。

康有为难堪之余,便产生离开陕西之念头,人群散去,他去和刘镇华告别。

康有为怒气冲冲,见面也不寒暄,开口就说:督军大人,你的好意,老夫领了,我要走,离开陕西,我总算知道,孔子为什么不到三秦,这里也是不开化之地。

刘镇华安慰道:先生,你消消气,喝杯水,你说说是怎么回事,你这样走,我于心也不安呐。

康有为喝杯水,用广东话诉说自己的委屈。

刘镇华正为请神容易送神难发愁呢?便说:我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向您请教呢,你都要走,你一走,我那里请教你去,陕西地面偏僻,人不开化,你老何必给他们计较,再说了袁世凯告密你们,你都能宽容,我们陕西人跟你开个玩笑,你何必当真呢。

康有为说:我也该走了,打扰贵地时间长了不好,不过,他们是他们,你是你,你我还是能谈的来的,你说吧,你有何事?

刘镇华说:先生真走,我也拦不住,不过,请先生走前,就我今后的发展,指点迷津。

康有为说:陕西乃帝王之地,而非你久居之地,你当离开陕西,谋取中原,居住河南洛阳,统领豫陕,再图发展,为今之计,不宜急于出关东下,当全力消除异己,剿灭土匪,真正统一陕西,等待时机,一旦时机成熟,命憨玉昆取郑州,命张治公取洛阳,马水旺取南阳,钳形进攻河南,则河南可得。

刘镇华说:多谢先生指点迷津,我送先生出关。

康有为走了,还是坐着带蓬的轻便马车,三匹枣红马拉着,车门上插个三角小红旗,上写'孔教会'来离开陕西。

送走康有为,刘镇华接到五弟刘茂恩的电报:家父亡故,速归奔丧,他的心立即悬了起来——

【延伸阅读】他是镇嵩军的头子

曾为流寇后做官军,受北洋军阀指示祸乱陕西

清末民初的流寇土匪多如牛毛,而这些人中又有不少后来转身做了官军。而这些人做了官军之后狗改不了吃屎的,继续以杀人抢劫取乐。而这里,最让人恐怖的当属来自河南的混世魔王刘镇华。他统治下的陕西,如同人间炼狱一般恐怖。

刘镇华是河南巩义人。清末民初的河南没有任何王法可言,只要是拳头大的,就可以威震一方,为祸一时。刘镇华早年间认识了著名的“刀客”王天纵,他手上有一支土匪武装。依靠这支土匪武装,刘镇华走上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民国成立之前,刘镇华带领自己的武装也投机取巧地参加了辛亥革命,然后在袁世凯建立北洋政府之后,进驻豫西。由于这支军队靠嵩山一带很近,所以又被称为镇嵩军。

1917年,孙中山发动了二次革命。在陕西的靖国军进攻西安。当时的陕西督军陈树藩手上无兵可用,病急乱投医,竟然向刘镇华发出了求援信号。他此举就像刘璋邀刘备入川一样,这个引狼入室的举动引来了未来西安乃至整个陕西十余年的大乱。

刘镇华此时正在被当时的河南督军视为祸乱根源而排挤,听到陈树藩的邀请,不免喜出望外。很快,镇嵩军浩浩荡荡地开往陕西,其实,刘部人数一共不过三千多人,但是在陈树藩的指示下,他击退了靖国军,解了陈树藩的燃眉之急,荣升陕西省省长。

虽然刘镇华进入陕西之后一直被陈树藩所限制,但是刘镇华的镇嵩军却一直不停地壮大,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扩充到上万人。就在刘镇华大力发展的时候,陈树藩却又被一件事伤透了脑筋——由于他的倒行逆施,陕西人民发动了浩浩荡荡的驱陈运动。

远在北京的直系军阀见此机会,认为可以借此打垮皖系,所以也支持陕西人民的举动。本来和陈树藩穿同一条裤子的刘镇华见势不妙,立刻背叛了陈树藩。1921年,在吴佩孚的指示下,直军攻陕,而刘镇华作为内应,把陈树藩的皖系军阀打得一踏涂地。陈树藩下野。而直系为了感谢刘镇华的举措,封其为陕西督军。刘镇华凭借自己高超的站队技巧,从一介草寇翻身成为封疆大吏,从此开始自己作乱西北的生涯。

【延伸阅读】军阀刘镇华为什么善待鲁迅

刘镇华是河南巩县人,民国初年他投靠过孙中山、袁世凯、段祺瑞、冯玉祥,运用风来两面倒的办法,当上了陕西省省长和督军。后来又投靠了蒋介石。当上了安徽省的省长。l949年,跟弟弟刘茂恩(抗战时曾任河南省省长)到了台湾,1956年病故于台北家中。

刘镇华在陕西的时候,声名狼藉,陕西的史料里有很多这样的记载,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里,也有关于流氓军阀刘镇华的片段。

在鲁迅的日记里,也有关于陕西省省长兼督军刘镇华的记载,然而从鲁迅简单的笔触里,可以看到军阀刘镇华对于鲁迅还是不错的,甚至可以说是善待的。

在刘镇华主治陕西期间的1923年,陕西创办了后来很出名的西北大学,校长为傅铜。当时的校长一般都是本省知名的学者,知道如何让一所新创办的大学慢慢地变成一所全国闻名的大学。当时全国出名的学者一般都聚集在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傅铜就和陕西省教育厅协商,筹备设立了“暑期学校”,聘请学者名流在暑假期间到西北大学讲学。鲁迅就是被邀请的学者之一。

1924年6月28日,西北大学赴北京的办事人,在先农坛附近设宴,约鲁迅等人暑期到西北大学讲学,鲁迅慷慨赴约,在宴会上决定到西安讲学。那个时候,各省在北京也有办事机构,省长在北京都有自己的办事代表。陕西省长刘镇华的办事代表是王捷三,对鲁迅是十分的尊重和客气。l924年7月14日,王捷三来到鲁迅的住所,约定鲁迅等人到西安讲学的日期。7月7日晚上,陕西省长刘镇华的驻京代表王捷三在北京西车站招待鲁迅等人,晚餐之后,在西车站乘车,前往西安。和鲁迅同行的有王桐龄、蒋廷黻、李济之、陈定谟、夏元瑮、陈钟凡、胡小石、孙伏园、王小隐等,王捷三一路陪同,负责鲁迅一行路途上的一切事宜。

鲁迅到西安之后,受到了体面的款待。西安当时有个出名的剧社叫易俗社,“编演新戏曲,改造旧社会”是这个剧社的使命和目的。鲁迅到了西安,就受邀到易俗社观看演出。一有闲暇,易俗社就成了招待鲁迅一行的地方。在陕西讲学期间,鲁迅等人共看了5场演出。7月20日,西北大学为暑期讲学的学者们举办了隆重开学仪式,除了鲁迅等10人参加之外,省长代表郭涵、督军代表范滋泽、西北大学校长傅铜和二百多军政要人出席了开学仪式。当时西安城里照相是不多的,这个开学仪式还请了照相的来拍摄照片,鲁迅感到惊讶,在日记里专门留下了记载。

鲁迅在西北大学讲的是《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一共讲了ll次,都是这个题目。刘镇华在西安办了一个讲武堂,专门培养陆军军官。鲁迅应刘镇华之邀到讲武堂讲演,他对着陆军学生们依然讲的是小说历史。没有阿谀奉承之举,对于鲁迅,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刘镇华也没有需要阿谀奉承的举动,对于一个军阀,却是很不容易的。因为陆军军官们听小说历史,也是大可不必的,这一点鲁迅知道,刘镇华也知道。

1924年7月24日晚上,省长、督军刘镇华在省政府公署设宴,款待鲁迅等10个暑期讲课的学者们。鲁迅在宴会上饮了酒。那个时候,鲁迅是很牛的,有的人设宴,鲁迅是可以不去的,鲁迅是能够不去的。刘镇华的宴会鲁迅去了,并且记载在日记里,可见鲁迅还是给刘镇华面子的,鲁迅也是很会处理诸如此类问题的。

和鲁迅参加刘镇华的宴会不同,对于刘镇华的下级机构的宴会,鲁迅就会坚辞。1923年前后,刘镇华有一个储备候补文官的机构,叫储材馆,是为省政府储备文官人才的地方,只要进了储材馆,将来都会有个一官半职。而在储材馆里的人,都是做文字工作的,馆长也可能是当时西安文人中的人才。储材馆于1924年8月1日,准备了一次宴会,鲁迅就没有参加。在鲁迅的日记里,这样记载:“晚储材馆招宴,不赴。”

1924年8月3日,鲁迅、孙伏园和夏元瑮要先行回北京,午后暑期学校给鲁迅送来了讲课费200元。鲁迅一共讲了12个小时,当时物价和房价都不高,12个钟头讲课的报酬,是他西三条胡同购房款的四分之一。刘镇华知道鲁迅要先期离开西安,8月3日晚在易俗社设宴,给鲁迅饯行。一边饮酒,一边演戏,在当时是很高规格的礼仪。一个军阀用这样的礼仪款待鲁迅,让鲁迅很是受用。

宴会和演出结束,到了夜里,刘镇华又送来了鲁迅喜欢的《颜勤礼碑》十份和《李二曲集》一部,还有西安的特产杞果、葡萄、蒺藜、花生各两盒。鲁迅也是人,也是一个生活中的人,对于刘镇华的礼品,鲁迅同样是笑纳了。

在风雨如晦的年代,军阀刘镇华能够这样的善待鲁迅,对于鲁迅,可能觉得是应该的,是正常的,也是习以为常的。因为在中国的历史上,就有官员善待文人的习惯和礼仪。李白流放的时候,皇帝还给他颁发了一个腰牌,只要各地的衙门见到了腰牌,就是不认识李白,不知道李白,也会善待李白。因为皇帝的腰牌是一个通行证,每一个官员都认识皇帝的腰牌。民国初年,可能古代的遗风还一息尚存,刘镇华可能觉得这样对待鲁迅,也是应该的,也是正常的。

另外,在民国之初,文人的队伍里,不乏惊天动地的好汉,既敢于蔑视段祺瑞,也敢于蔑视黎元洪,更不说一个陕西的督军了,越是有这样的人物出现,督军们越是对于文人保持了一点内心的敬仰,或者说一点胆寒,让刘镇华这样的军阀不得不善待鲁迅这样的人物和学者。鲁迅的文章里抨击的官员,比刘镇华名字响亮的太多了,刘镇华也就出于无奈地善待鲁迅了。

历史没有假设,只有推研。军阀刘镇华善待鲁迅的原因,大概如此吧。

摘自《博文·第一辑》,漓江出版社2011年7月版

【延伸阅读】他的手下号称镇嵩军,曾经坏事做尽

后得了精神病了此残生

镇嵩军是民国时期一股势力不小的军阀武装,巅峰时期兵力达到了十万人。不过这支武装缺乏枪支,使用的武器大多都是冷兵器,而且人员也是鱼龙混杂,所以战斗力并不能和直系、奉系这样的大军阀相提并论。

但就是这样一支战斗力堪忧的武装,却生存了整整二十年。原因就在于这支军队的统帅刘镇华是一个左右逢源的人,他也被称为是第二个石友三。

刘镇华是秀才出身,但是在战乱年代秀才很难出头,他就考进了保定北洋优级师范学堂,也算是投笔从戎。而且刘镇华看出了清政府马上就要完蛋,所以他就加入了同盟会,并开始在豫西一带闹革命。就在辛亥革命的前夕,刘镇华拉起了一支武装,这支武装就是镇嵩军,也算是刘镇华起家的部队。

武昌起义之后,袁世凯成了实际意义上的掌权人,后来他也如愿当上了大总统。这时候刘镇华也得到了袁世凯的封赏,担任豫西观察使及豫西剿匪总司令,于是刘镇华也拥有了自己的地盘,开始了自己地方军阀的生涯。

因为刘镇华的镇嵩军里很多人都是土匪出身,所以军纪败坏,在当地干了不少坏事,百姓怨气很大。但是刘镇华对袁世凯十分忠心,比如在二次革命的时候,黄兴派人联系刘镇华反袁,结果信使遭到了刘镇华的扣押,直接交给了袁世凯。所以袁世凯对刘镇华管理地区的治安根本不在乎,反而奖励他10万大洋,并封他为陆军中将。

袁世凯死后刘镇华就没有了固定的靠山,他就看谁的实力最强就依附谁。刘镇华就用这样的方式一直让镇嵩军苟延残喘。一开始他依附于段祺瑞,直皖大战后他又归顺了直系,二次直奉大战后他又转投了冯玉祥,最后他又宣誓效忠于蒋介石。

不过归顺蒋介石也有一个坏处,那就是镇嵩军保不住了,他的部队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一路军,兵力也被压缩为两个师,而且交给阎锡山管理,镇嵩军的番号就这么取消了。

更悲催的是,1936年的时候刘镇华患上了精神病,就此退出了政治舞台。在抗战时他一直留在陕西城固养病。等到解放战争快结束的时候他去了台湾,并在那里了却了余生。

【刘镇华】

刘镇华(1883 -1956.11.18),原名茂业,字雪亚,河南巩义市人,原镇嵩军统领。曾授将军府阜威将军,辛亥革命后,他凭藉这支号称十万之众的地方武装,依违于各大军阀之间,先后投靠孙中山、袁世凯、段祺瑞、吴佩孚、冯玉祥、阎锡山,最后归附于国民党蒋介石。曾任陕西督军兼省长、安徽省主席等职。1949年逃往台湾。在台北家中病逝。

刘镇华

刘镇华(1883-1955)字雪亚,河南巩县人,1883116(清光绪九年十月初七)生。21岁,中秀才。翌年,入保定优级师範,加入中国同盟会,因事被学校开除。后与杨源懋等在开封创办中州公学,任监学,旋入北京法律学堂,毕业后返豫任视学。辛亥革命时,组豫陕联军与清军作战。民国成立后,任陜西陆军第一混成协协统。1912年,调任豫西观察使兼镇嵩军统领,并兼任道尹(未查到档案材料)19131月,北京政府任为陆军少将。19148月,升任陆军中将。1915年,获二等文虎章;12月,北京政府策封为一等轻车都尉。1917年,率部入陜进攻陕西靖国军。19183月,署陜西省省长。19223月,加陆军上将衔;5月,署陕西督军兼省长;7月,授阜威将军,10月,获一等大绶嘉禾章。19239月,授勛三位;11月,获颁七狮军刀一柄;12月,晋升陆军上将。1924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任陜西后方筹备总司令,并获颁九狮军刀一柄。19251月,任陜西军务督办;2月,任善后会议会员;3月,被国民军击败,退至山西;5月,免陕西军务督办、省长职;10月,吴佩孚委为讨贼联军陕甘军总司令。19274月,入冯玉祥国民军,任国民联军东路总司令;6月,兼任河南省政府委员。旋所部改称第二集团军第八方面军,任总指挥,并任援鲁总司令兼第二十五军军长。19281月,任河南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3月,兼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10月,免兼河南省政府建设厅厅长职。19291月,成立东北政务委员会,任委员;5月,任讨逆军第十一路军总指挥;7月,免兼河南省政府委员职。19301月,任赈务委员会常务委员,未几出国考察;11月,返国,任豫陕晋边区“绥靖”督办公署督办。1931年,获二等宝鼎章;2月,获一等宝鼎章;5月,出席国民会议;7月,任“剿赤军”南路集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12月,任北平政务委员会委员。19325月,任鄂豫陕边区“剿匪”督办。19335月,任豫鄂皖边区“剿匪”总司令;同月,兼任安徽省政府委员及主席。19349月,豫鄂皖边区“剿匪”总部撤销;11月,兼任安徽全省保安司令。19354月,任陆军二级上将;9月,任安徽省普通考试试务处处长;11月,当选国民党第五届中央监察委员。19367月,获国民革命军誓师十周年纪勛章。19374月,辞去安徽省政府委员及省主席职;5月,免兼安徽全省保安司令职,居家养病。1949年,去台湾。19551118日,病逝于台北。终年72岁。

刘镇华

刘镇华(1883-19561118日),原名茂业,字雪亚,河南巩义市人,原镇嵩军统领。曾授将军府阜威将军,辛亥革命后,他凭藉这支号称十万之众的地方武装,依违于各大军阀之间,先后投靠孙中山、袁世凯、段祺瑞、吴佩孚、冯玉祥、阎锡山,最后归附于国民党蒋介石。曾任陕西督军兼省长、安徽省主席等职。1949年逃往台湾。19561118日在台北家中病逝。

一、人物生平

(一)早期经历

刘镇华,本名茂业,河南巩义县河洛镇人,1883年生于一个小商家庭。刘镇华幼年时,家道中落,由父亲教授《四书》、《五经》,考中秀才。后入保定北洋优级师范学堂、保定法政专门学堂监狱科学习,毕业后在开封中州公学任庶务长。

1908年,刘镇华加入了同盟会,开始在豫西一带从事反清革命活动。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刘镇华到嵩县羊山,动员那里由王天纵率领的一支“刀客”武装参加反清斗争。这支武装后来成了他发迹的资本。

(二)势力壮大

191111月,王天纵率众随刘镇华下羊山打洛阳,但遭到挫折。12月,刘镇华动员王天纵转战陕西。于是,这支武装西出潼关,投入陕西军政府秦陇复汉军东路大都督张钫部,参与反清战争。张钫任王天纵为东征先锋官,张治公、柴云升、憨玉昆为标统,刘镇华被任为书记官,后提升参议。

民国成立后,陕西军政府实行裁军,张钫部亦要裁员四五千。河南都督张镇芳因豫西一带社会动荡不安,且鞭长莫及,经与陕西军政府张凤翙、张钫协商,王天纵这部分军队开回豫西,分驻河南府、陕州、汝州等二十二个县,帮助当地维持社会治安。因这一带靠近嵩山,故这支军队称为“镇嵩军”。由于王天纵被袁世凯调往北京,任京畿一带稽查长,经张钫举荐,袁世凯任命刘镇华为镇嵩军协统兼豫西观察使及豫西剿匪总司令,统领三标一营:第一标分统柴云升,第二标分统张治公,第三标分统憨玉昆,炮兵营长武衍周。就这样,刘镇华掌握了镇嵩军,又有豫西一块地盘,开始了他的军阀生涯。

镇嵩军官兵多为“刀客”出身,且与豫西土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镇嵩军备受豫督张镇芳以及其他派系将领的歧视和打击。为了改变这种处境,刘镇华决心整顿军纪,下狠心进行剿匪,张治公、憨玉昆、柴云升等都“大义灭亲”,很快把伊川、洛宁、嵩县、宜阳一带的匪患剿平,镇嵩军内部因株连也被杀二三千人。这样,镇嵩军总算得到张镇芳的赞赏,在豫西站住了脚跟。

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国民党首领黄兴派代表携密信由南京到豫陕,联络刘镇华、张凤翙、张钫反袁。刘镇华不但不敢反袁,反而趁机巴结奉承袁世凯。他先收到黄兴的信后,即派人在赴陕的路上将信使杀害,把黄兴给张凤翙、张钫的信密告袁世凯,从而获得袁世凯的信任。同一年,河南宝丰县农民白朗领导了规模颇大的农民起义,活跃在豫西,与袁军作战,刘镇华也奉命率镇嵩军前往镇压。19148月,白朗在宝丰鲁山作战阵亡。刘镇华得知白朗的埋葬处后,即派人割下白朗的头,并捏造“击毙白朗的经过”,向袁世凯“报捷”,得赏银十万元,被袁世凯授予陆军中将,获勋五位奖章。此后数年,刘镇华更加靠拢袁世凯,苦心经营镇嵩军,势力不断壮大。

19166月袁世凯死后,刘镇华很快投靠了皖系段祺瑞。

1917年冬,陕西革命党人郭坚、耿直、高峻等响应孙中山护法反皖号召,率靖国军围攻西安,讨伐投靠皖系的陕西督军兼省长陈树藩。陈树藩兵力单薄,急电刘镇华求援。刘镇华正苦于粮饷不足,有这个可以向陕西发展的机会,当然喜出望外,即率部赴陕。但是,刘镇华抵达潼关时,又停止行军,派人往见陈树藩,说明自己“在陕西没有什么名义,不便深入”。陈树藩知道他的心意,为解燃眉之急,便许以省长之职。这样,刘镇华才率军前进,击退靖国军,解西安之围。19183月,刘镇华由北京政府正式任命为陕西省省长。

刘镇华进入陕西以后,表面上和陈树藩合作,如开放烟禁区、贩卖鸦片等,但暗中,刘镇华也在发展自己的势力。他利用围剿靖国军之机,将郭坚部收编为省长的直属部队,还相机兼并了关中西部诸县。刘镇华初到陕西时,兵不过三路,枪不过两千,两年多时间便发展到几万人。

由于陕西人民掀起了持续不断的驱陈斗争,陈树藩的处境艰难,作为客居陕西的刘镇华,很明白自己与陈树藩同坐一条船,也不希望陈树藩倒台,但是,到了关键的时刻,他又不能不为自己打算。

19207月,直皖战争爆发,几天之内,皖系战败,段祺瑞下台,直、奉军阀控制了北京政权。这样,属于皖系的陈树藩、刘镇华失去了靠山,为了保住地位,他们又派亲信携重礼奔走张作霖、曹锟、吴佩孚、王占元等直奉将领门下,暂时还能维持住对陕西的统治。但是,陕西人民痛恨陈树藩,掀起了持续的驱陈运动,陕、京、沪等地遥相响应,陈树藩已经失尽民心,下台只是迟早的事。

19215月,直、奉军阀决定,以阎相文取代陈树藩出任陕西督军。

刘镇华知道,陈树藩倒台,自己也完蛋,为了保存自己,他玩弄两面手法,一方面,在陈树藩面前,他故作慷慨激昂,表示愿与陈树藩共进退,另一方面,他暗中指使心腹楚子襄、马莲樵与直系勾结,投靠曹锟、吴佩孚。

在刘镇华的煽动下,陈树藩拒不接受北洋政府的任免令,曹锟、吴佩孚以此为由,加上有刘镇华作内应,于是调阎相文、吴新田两师人马入陕驱逐陈树藩。

在此之前,陈树藩为消灭陕西靖国军,请北洋政府调来了张锡元第四混成旅和王锡三第十五混成旅,张旅驻华阴、华县,王旅驻宝鸡、凤翔。刘镇华向陈树藩“献策”说,直军进犯,张、王二旅必为内应,不可不除。陈树藩深以为然,派刘镇华去监视张锡元旅。刘镇华正中下怀,很快将部队调往临潼、渭南布防。这样,他的部队既脱离了陈树藩的控制,又与张锡元旅连成一线。刘镇华还把陈树藩的作战计划密电驻洛阳的吴佩孚。

19217月初,直军攻陕,刘镇华电令驻紫荆关的憨玉昆不作抵抗。憨玉昆十分气恼,连夜赶回西安,斥责刘镇华不应背叛陈树藩,但刘镇华并不听从。

直军到达潼关,刘镇华即伙同张锡元为内应,引导直军畅通无阻,直逼西安,企图活捉陈树藩。张治公不忍心,向陈树藩露了底,陈树藩才如梦初梧,连忙携带眷属逃离西安。192175日,直军进入西安。

由于刘镇华背叛陈树藩,投靠直系,取得吴佩孚的信任,不仅稳住了省长的宝座,而且兼并了陈树藩的残部,扩充了镇嵩军。阎相文任陕西督军后,刘镇华极力靠拢阎相文,并对其部属请客送礼,称兄道弟,很快与直军密切了关系。

823日,阎相文在督署内突然吞服鸦片烟自杀,直军第十一师师长冯玉祥接任陕西督军。冯玉祥本人士兵出身,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而且治军严谨。刘镇华根据冯玉祥的特点,投其所好,脱掉长袍马褂,换上灰布军装,扎上裹腿,与部队一起操练。每当冯玉祥举行讲演会或向部队训话时,刘镇华总是恭敬地跟随在侧。冯玉祥信仰基督教,故有“基督将军”之称,刘镇华也经常到教学去做礼拜,并把基督教牧师请到镇嵩军里来,布道传教。由于这些所为,刘镇华很快取得了冯玉祥的好感,与冯结拜为弟兄。

(三)第一次直奉战争

1922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奉命率部东进河南与赵倜作战,让刘镇华代理陕西督军。不久,冯玉祥出任河南督军,保荐刘镇华任陕西督军。7月,北京政府授刘镇华为将军府阜威将军。

刘镇华掌握陕西军政大权后,利用一切机会,大力扩充兵员,先后收编了绿林马河清、王振、万选才、孙殿英等部,使镇嵩军进入极盛时期,兵力扩充到十万之众,被吴佩孚视为“西北长城”。与此同时,刘镇华继承陈树藩的治陕政策,勒民种烟,横征暴敛,纵兵殃民,摧残教育,使陕西人民痛苦不堪。陕西人民发动驱陈运动,赶走陈树藩后,又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持续不断的驱刘运动。

1921年底,陕西旅京进步青年就在创办的《共进》半月刊连载文章,系统揭露刘氏祸陕罪行,指出,“挽救陕西人的唯一出路是驱逐刘镇华”。19223月,陕西教育界因刘镇华克扣教育经费,发起驱刘运动,派代表赴京控告,受到旅京学生的大力支持。6月,陕西旅京学生联合会起而反对刘镇华兼任陕西督军、省长两职,上书北京政府,列举刘镇在陕西勒民种烟、勾结土匪、纵兵殃民、摧残教育、滥发纸币等五大罪行,要求罢免其本兼各职,饬令镇嵩军即速离陕。8月,陕西各界团体在西安召开公民大会,推举代表五人赴京,联合旅京陕西议员、商民、学生向北京政府控告刘镇华,要求罢免其职。11月,陕西各界人士共3875人联名致电北京政府,陈述刘镇华祸陕罪行,再次要求罢免其职。19231月,镇安县人民不堪镇嵩军肆虐,聚众数千,解除了驻军武装,但很快遭到刘镇华的残酷镇压。2月,陕西旅京学生一百三十余人聚集宣外大街关中会馆,召开驱刘大会,抗议刘镇华包办会议会选举,向各地发出六道驱刘通电,并决定派代表向北京政府请愿,要求查办。11月,渭南东西塬和渭北固市一带数万农民,不堪忍受苛捐杂税,发起大规模“交农”运动(手持各种农具向反动当局示威抗议和一种激烈斗争方式),赶走地方武装,打死恶霸劣绅,包围县城,迫使当局豁免捐税。由于上述斗争都出于自发,且多取合法途径,而刘镇华掌握有强大的镇嵩军,又有直系军阀的支持,所以均未能动摇他的统治地位。

(四)第二次直奉战争

1924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刘镇华奉吴佩孚之命,派张治公师前往山海关助战。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直系政府垮台,段祺瑞被推为执政。冯玉祥与胡景翼、孙岳成立国民军。胡景翼原为陕军将领,出任国民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19251月,率国民二军进入河南,击败吴佩孚军,占据开封。

刘镇华看局势已变,亦急忙摇身一变,通电拥护段祺瑞,即命令驻守豫西的镇嵩军大将憨玉昆迅速向河南扩充地盘。憨玉昆自称国民豫军总司令,率部袭击洛阳,逼吴佩孚逃往郑州。

为争夺河南的军政大权,胡景翼与憨玉昆矛盾激化,只有付诸武力,19252月底,胡憨之战便爆发。

刘镇华认为这是一个夺了河南,使豫陕连成一片的好机会,决定孤注一掷,把军政职务交给吴新田,以出巡为名,率领陕境的镇嵩军赴豫援憨,在洛阳亲自督战。镇嵩军与国民二军在黑石关、虎牢关等地展开激战,结果,镇嵩军一败再败。憨玉昆逃回嵩县,羞愤交加,于192542日服毒自杀。

刘镇华兵败后,段祺瑞仍企图使刘继续督陕,但遭到陕西各地人民愤怒抗议,京、沪、汉各地陕西同乡会、学生会亦同声谴责。原胡景翼部将领冯子明、田玉洁等部在华阴、华县起义倒刘;陕北镇守使井岳秀派军袭击潼关断刘归路;杨虎城等部则把守韩城、朝邑一带黄河渡口阻刘入陕。刘镇华无奈,只得率残部逃往山西投靠阎锡山,结束了他在陕西长达八年的统治。

1925年秋,直奉军阀联合进攻国民军,刘镇华看到时机已到,即赶往天津会晤张作霖,后又往岳阳会见吴佩孚,重新投靠直奉军阀,被任为豫陕剿匪总司令。他召集镇嵩军旧部及民间武装,得数万人,沿陇海线西段东进,攻击国民二军岳维峻、李虎臣部。

1926年初,刘镇华在陕州、灵宝一带,联合直、奉、阎部,将国民二军击败。刘镇华乘胜率七万大军,迅速通过潼关,于415日进抵西安东郊,准备入城,重温旧梦。

守卫西安的陕西军务督办、国民二军第十师师长李虎臣和陕西陆军第四师师长卫定一等部,兵力不过三四千人,士气萎靡,处境危殆,西安城中一些士绅已准备迎刘入城。

1926416日,国民三军第三师师长杨虎城率所部主力驰援西安,击退刘军前锋,与李、卫等部共约一万人,守卫西安。

1926417日,刘镇华下令包围西安。到515日,刘军攻占城西三桥,完成四面包围,西安攻防战接连出现激战,尤其在东关地区,双方鏖战惨烈,常常短兵相接,白刃拼杀,反复搏斗。8月以后,城内弹缺粮尽,已陷危境,但陕军仍在坚守。8月下旬开始,刘镇华也指挥镇嵩军围攻渭北三原,亦遭陕军奋力抗击。

9月,冯玉祥响应广州国民政府北伐,在绥远之五原誓师,随即任命孙良诚为援陕总指挥,率部经宁、甘进军陕西。10月中旬,首解三原之围,冯军随即向咸阳和西安外围展开总攻。11月,冯军攻击西安以东的十里铺刘镇华大本营。西安城内守军也乘机出击。在内外夹攻之下,刘镇华仓惶逃到豫西陕州。19261128日,西安解围。一场经历了八个月,军民死伤近五万人的西安围城战遂告结束。

刘镇华西安败阵,重新统治陕西的美梦破灭,当时吴佩孚已垮台,阎锡山在摇摆之中,是投靠冯玉祥还是投靠张作霖,镇嵩军内争论不休。刘镇华认为,奉系势力遥远,而冯玉祥就在身边,不投冯就会被消灭,于是决定投冯。

1927年夏,刘镇华经张钫疏通,前往开封向冯玉祥请罪,取得冯的谅解。但是,其部属柴云升、王振等不愿投冯,与刘镇华脱离关系,率部往济南投张宗昌。张治公则率其部投靠奉系,盘踞洛阳。这样,建立了十五年之久的镇嵩军解体,刘镇华率余部归附冯玉祥,被改编为第八方面军,辖刘茂恩(刘镇华五弟)和万选才两个军。1928年二次北伐结束后,刘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一路军,所辖两军压缩为两师,归阎锡山节制。

民国17年(1928年)315日,北伐军刘镇华部到邱县,县知事贪官刘绥忠带民团避七方村,拟弃职潜逃,是日晨被追获,扭送驻邱城北伐军司令部惩处。

1929年,冯玉祥、阎锡山酝酿反蒋,刘镇华不想附和,苦劝阎锡山无效,于19304月蒋冯阎大战(中原大战)爆发后,以考察为名,前往日本、德国游历。

临走时,刘镇华把第十一路军指挥权交给刘茂恩,引起万选才的不满。万选才投靠冯阎,当上了河南省省长。刘茂恩对此极为不满,将万选才诱捕,率部投靠蒋介石,被委为第十五军军长,不久,万选才在南京被蒋介石枪毙。1930年秋,冯阎败局已定,刘镇华回国,即到南京谒拜蒋介石,被任为豫陕晋边区绥靖督办,驻新乡。1932年,调任豫鄂陕边区绥靖督办,移驻南阳。19335月,经南昌行营秘书长杨永泰推荐,刘镇华出任安徽省主席,其基本部队刘茂恩的第十五军也移调安徽,参与进攻江西红军。

(五)精神失常

193610月,杨永泰在武汉被刺身亡,刘镇华听到这消息异常惊骇,从此神经失常。19375月被免去省长之职,从此脱离政治舞台。

抗日战争时期,刘镇华居住陕西城固;抗战胜利后,移居开封。19487月,迁居上海。1949年,刘镇华去台湾,19561118日(一说19523月,另说19551118日)在台北家中病逝。

刘镇华之弟刘茂恩,1898年生,早年起随兄在镇嵩军任职,历任营长、团长、师长等。1927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军长、第十五军军长、第十三军团军团长、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河南省政府主席兼省保安总司令等。1949年底到台湾,曾作台湾当局领导人幕僚机构国策顾问等。19814月在台北病逝。

二、人物轶事

西安革命公园革命亭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土冢,四周花草婆娑,蜂蝶飞舞,苍松翠柏,浓阴幽郁,人们在亭前广场上跳舞唱歌,散步谈天,一派平和安详的气氛。其实,两座土冢下埋着数万西安人的尸骨。这与臭名昭著的军阀刘镇华有关。

刘镇华,字雪亚,清光绪九年(1883年)生于河南巩县。他毕业于直隶(河北省)保定府法政学堂,早年反清,对陕西的革命活动有过一臂之功。

(一)刘镇华之祸

1918年,他率镇嵩军入陕,见风使舵,投机钻营,先后窃取省长、督军宝座,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摇身成了陕西土皇帝。他乱杀无辜,曾在蓝田、镇安、山阳等地血屠数千人,连十来岁的幼童都难于幸免,达数百之多,有的孩子两腿被劈开,惨不忍睹。许多青年女子被掠往河南贩卖。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横征暴敛,还开放烟禁,强迫农民种植鸦片,增派烟款。当时陕西社会衰败,生活凋敝,民不聊生。

1924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次年初,刘镇华出陕去洛阳督战国民革命军,结果大败而逃。他往山西投靠阎锡山。不久,他以陕甘总司令的旗号,收罗镇嵩军残部和豫西土匪,号称十万兵马,进攻陕西,企图重温土皇帝旧梦。19264月,兵临西安。但在杨虎城、李虎臣殊死坚守之下,西安久攻不破。于是刘镇华分兵攻咸阳、三原、泾阳、高陵诸县,烧杀抢夺,奸淫掳掠,拉丁征夫,无恶不作,所到之处,十室九空,十数万民众流离失所。被困在西安城内的军民更是饥寒交迫,以麸糠、油渣、树皮,甚至将牛皮制品煮了充腹,前后长达八九个月之久。其间,饿、病、冻、战死的军民有五万多人。由于不得出城安葬,只好在皇城东北角空地上掘两个大坑,草草掩埋。几乎每天都有死尸抬来,有时成十上百,没有棺椁,坑小尸多,不得不层层叠压,其情状极为凄惨。

刘镇华的暴行,激起陕西民众极大愤慨。于右任以在陕国民二三军临时总司令的名义通电全国,怒斥刘镇华为“残忍暴酷惨无人道之人”。随后,冯玉祥率联军驰救西安。19261127日,刘镇华见大事不妙,慌忙从西安撤退,狼奔豕突一般逃出潼关。

刘镇华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他在河南也罪行累累,杀戮百姓两万多人,人们称其“刘屠夫”。

1936年,刘镇华一度精神失常,1949年逃往台湾,三年后病死。乡人找不到刘镇华报仇,挖其父母坟墓暴尸以泄愤恨。

(二)惨状

西安解围之后,古城内外破坏严重,昔日还算繁华的街道一片瓦砾,满目疮痍。而死亡的五万之众,几乎占当时城内人口的一半,可谓万户萧疏,人影零落。西安各界,人人背土,填平万人坑,堆起两个墓冢,名为“负土冢”。两冢之间,建“革命亭”一座,并将该处辟为公园。第二年春,西安市民在此举行大祭,追悼在此次守城之战中死难的军民。杨虎城将军含悲手书一联:生也千古,死也千古;功满三秦,怨满三秦。此联道出杨将军内心的痛苦与矛盾:庆幸守城成功,西安未遭屠城之灾;自责军力单薄,未将来犯之敌击溃,招致军民死伤惨重,城池毁坏,民怨满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民党二级上将——刘镇华
愿为冬日
1926年发生在西安的“反围城之战”
华山脚下,埋了四位大将军,太震惊了!
民国将领传奇—“二虎守长安”之战始末以及李虎臣将军的后半生
二虎守西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