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胸腹部不适之症的处理

快80岁的刘阿婆是个典型的农村老人,她第一次来是看腰腿颈肩痛,施针结束,问她还有哪里不舒服,她说平常胸口闷得慌。现在还闷?我问。闷的。


我就在她厥阴经内关穴上加了一针,没等我开口,老人就说,不闷了,那东西掉下去了。老人的话很朴素,也很直观。


厥阴经内关穴这一针,为何有这么大力量?心胸内关谋。手厥阴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尤其是内关穴“系于心包,络心系”,无论是心痛、心悸,还是胸痛、胸闷,都可在内关上谋一谋。


对治胸部不适之症,厥阴经能派大用场,但循行胸部的经络还有不少。


胸部正中间是任脉,往两边平开约两寸,循行而过的是少阴经。少阴经再向两边平开约两寸,循行而过的是阳明经。少阴经、阳明经也可以这样来辨认,行经乳头的就是阳明经,阳明经和任脉中间就是少阴经。


从阳明经再往两侧,也是两寸左右,循行而过的就是太阴经;太阴经再向两边,基本就接近身侧,这里分别是厥阴经和少阳经,其中少阳经几乎是在胁下穿行而过。


这样就很清楚了,从中间依次向两边是任脉、少阴经、阳明经、太阴经、厥阴经、少阳经,而且基本是均匀间隔、平行分布。除了太阳经,三阴三阳几个兄弟姐妹都齐了。


今年春节期间,大家你来我往聚得正欢,感冒咳嗽也前来扎堆取闹。


我有两次也差点中招,发现嗓子发毛或者不适,先给自己用上几针再说,早早就拉起了警戒线。老婆大人有回中招了,没吃药,没挂水,我鞍前马后内针侍候,虽然也是几天才完全恢复,但不适症状相对较轻,基本没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有个朋友的爱人就没那么幸运。每年春节一次的例行聚会,本来她是今年做东的女主,无奈被病毒性感冒带进了沟,前前后后低烧了二十多天,浑身无力,闷咳,咽喉痛。期间吃药、挂水,一直不见好。聚会这天是她发作最严重的时候,中间还撑着赶来跟大伙儿打招呼。


有朋友知道我会黄帝内针,建议用针一试。她不忍拂大家好意,大方应允。留针结束,她感觉舒服不少。


不过第二天,她还是不放心,去医院拍片做检查,结果确诊为肺炎,医生一定要安排其住院。这样挂了三天水,低烧、咳嗽症状没好转多少,整个人却越来越没有力气,越来越难受。


本来就有点喜欢中医的她,想起了那天针灸时的舒适感受,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在第三天晚上下定决心,跑到我家来扎针。


那天是大年初二,看到她的那一刻,其实我心里十分感动。在感冒铺天盖地来袭的风口浪尖,那种被人信任的感觉,不亚于是这个冬天最温情的暖阳。如果你不是一个中医爱好者,很难真切体会这个中滋味。


其实我心里清楚,那天第一次扎针,她并不是完全相信针灸。


她的症状,依然是低烧,下午和晚上尤甚,咳嗽,喉咙痛,浑身无力。识证是上焦,经络为任脉、少阴经、阳明经、太阴经、厥阴经。


按上病下治、男左女右取穴,在她右手腕部任脉列缺穴、少阴经通里穴、阳明经偏历穴、太阴经经渠穴、厥阴经内关穴各刺一针。


同时,针刺太阳经支正穴、督脉交会穴后溪穴,这两针,既与与少阴经、任脉形成阴阳倒换,而且也是前病后治、阴(胸)病治阳(背)法则的应用。再加上少阳经外关穴一针,与厥阴经内关穴形成表里倒换。


针对其喉咙痛的症状,又取腕部上焦同气,在阳明经阳溪穴、少阴经神门穴各刺一针,这样与前面所刺的列缺穴联手,正好对治其颈项不适。


这一轮扎好,她的咳嗽症状明显减轻,还连续打了好几个嗝,一个人顿时感觉轻松不少。看她反应不错,我又上下倒换到肘部,在阳明经曲池穴、太阴经尺泽穴、少阴经少海穴、厥阴经曲泽穴再下一针。


留针结束,久违的食欲回来啦,想吃东西了。当天下午还有点低烧和咳嗽迹象,但是整个人的状态明显改观。她当机立断,停止挂水,出院回家,只遵医嘱服点消炎药。


后来又用针三次,这期间除了有点零星咳嗽,其他症状均未再出现。到年初六,她又开始大摇大摆走亲访友,跟没事的人一样了。


成人感冒咳嗽引起的胸部不适可以用黄帝内针,小孩的感冒咳嗽其实也可一试,效果还不错。


菲菲是我亲戚的女儿,今年6岁,在流行性感冒风起云涌的那段日子也未能躲过。咳嗽三天,高烧一天半,菲菲的妈妈不愿让孩子去挂水吃药,就跑来试试扎针。


对小孩用针的难度,在于不能让小孩过分抵触和抗拒。扎针时也不能跟成人一样处理,进针后稍作停留就要拔出。当然,如果小孩实在不愿意扎针,也可以用手指按压,道理还是一样,这叫指针,效果也很好。


识证是上焦,按男左女右取小孩右手,先在任脉列缺穴、少阴经通里穴、阳明经偏历穴、太阴经经渠穴各刺一下;然后跟任脉倒换一下,前病后治,又在后溪穴刺一下。


每刺一下,我都变着法儿跟菲菲互动一下,既要保持“和善可亲”的良好形象,又要“稳准快狠”地扎好每一针。这活挺考验人,好在她们母女之前已经达成“协议”,现场场面不是太难看。


看看配合挺好,又在阳明经曲池穴、合谷穴和太阴经尺泽穴、鱼际穴快速来了四下。最后鱼际穴那一下“露馅”了,有点痛,菲菲哇的一下哭出来了。


当天晚上,菲菲出了很多汗,体温也降了下来,第三天就不发烧了,但是咳嗽好转不明显,而且开始流鼻涕。晚上过来二诊,继续随证治之,当天夜里菲菲咳嗽加剧,几乎到凌晨才睡安稳。但是第四天早上醒来后,咳嗽大大缓解,到第五天恢复正常,不再咳嗽。


前后五天时间,针灸两次,菲菲没挂水、没吃药。期间她妈妈也按照我的建议适当做了一些按摩。感谢这个勇敢的妈妈对中医、对针灸的信任!


秦女士大概在五六年前开始出现咳嗽症状,几个月后被确诊为哮喘。此后就开始按照医嘱吃药、喷药,好好停婷、断断续续,碰到感冒症状尤其严重。今年前前后后又反复了几次,正准备换药的档口,忽然想到试试针灸。


坐在面前的秦女士,眼下症状是咳嗽、胸闷、有痰,呼吸时有哮鸣音。


识证是上焦,涉及的经络主要是任脉、少阴经、阳明经、太阴经、厥阴经,按上病下治、男左女右取穴,在其右手任脉列缺穴、少阴经通里穴、阳明经偏历穴、太阴经经渠穴、厥阴经内关穴各刺一针。


针入后,我马上问她有何感受?她有点将信将疑,深呼吸了几下,好像好多了嘛!胸不闷了。又用力醒了几下嗓子,说,好像咳嗽的感觉也小多了。


效果出现,她的信心也上来了。继续在肘部上下倒换少阴经少海穴、阳明经曲池穴、太阴经尺泽穴、厥阴经曲泽穴各刺一针。这几针一气呵成,再问她感受如何?她说整个人更加舒适了。话说完,不由得又轻轻咳了一声。


这一声咳嗽提醒了我,马上在督脉后溪穴加上一针,不仅与任脉列缺穴形成阴阳倒换,还充分考虑了背部的经络循行区域;同时在太阳经支正穴跟进一针,与后溪穴形成上下倒换。


留针结束,秦女士说了一句让我现在还记得的话:你颠覆了我这样一个“理工女”对身体的理解。回去当晚,呼吸还是有点堵塞,但咳嗽症状明显减轻。


二诊后,胸闷、咳嗽现象依然还有,哮鸣音现象消失。


三诊时,秦女士发现胸闷症状右边相对严重一些,随证治之,右病左治,改为左手取穴。回去当晚咳嗽、胸闷现象加重,睡眠较差。


四诊,继续按既定方针用针。我叮嘱其不要担心,症状有变化、有反复不一定是坏事。隔天上午情况较好,下午症状又相对加重。


五诊后,终于风吹云散,阳光明媚,秦女士的呼吸得到较大改善,睡眠质量明显提高,痰量明显减少。


六诊后,她自我感觉不适症状改善达八成以上,除了下午和晚上呼吸还有些闷,其他不适症状基本消失。


七诊、八诊开始,秦女士的症状已能连续几天保持稳定。


前前后后不到二十天时间,秦女士的不适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和改善。扎针期间,秦女士没有喷用或者服用过任何药物。


我嘱咐其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今后一周左右巩固一次,过阵子再根据身体状况视情调整。同时关照她注意保暖,在空调场所尽量着长袖长衣,晚上睡觉穿上袜子,诸如此类,平时一些养生细节不可小觑。


胸部不适症状的处理(下)

原创: 针道学人张三针 张三针笔记 2018-09-12


有一次,一个朋友问我,胸口出“虚汗”能不能扎针?出汗就是症啊。我问他,胸口出汗范围多大?一般是啥时候出汗?他说整个胸口都有,一般半夜醒来都是湿的。他用手在鸠尾穴上方比划了一下。腋下有没有?后背没有?我又问。他说那两个地方都没有。


这样识证就很清晰了,三焦定位是上焦,经络为任脉、少阴经、阳明经、太阴经,上病下治、男左女右,在其左手列缺穴、通里穴、偏历穴、经渠穴各刺一针,然后不忘“心胸内关谋”,厥阴经内关穴再入一针。扎完针,就让他在一边静静感受自己身体,关照他不要看手机、不要聊天。


第二天朋友跟我说,当天晚上一个好觉,“虚汗”没来。


如果后背也有症状怎么办?一样随证治之。后背循行经络是太阳经和督脉,加上焦太阳经支正穴及督脉交会穴后溪穴就行。


中焦也有症状咋办?加对应的中焦同气太阳经小海穴。


不加可不可以?也可以。为何?后溪穴这一针,以掌部来划分三焦,也正好是中焦同气。


下焦同时有症状呢?也好办,肘膝以上禁针,正好倒换到上焦太阳经支正穴。


这样想明白了,有没有发现,如果背部上、中、下都有症状,是不是只要太阳经支正穴、后溪穴两针就够了?是的,可以不用再去考虑上、中、下焦的问题,因为下焦倒换到上焦,还在太阳经支正穴附近。


那加不加针的区别在哪里呢?在心。你心中要明白,支正穴这个同气点,那一刻同时对应了上焦和下焦。黄帝内针强调用针少,就是建立在明理的基础之上。


如果用针效果不好,这时可以开始考虑倒换,上下、表里、前后、左右,法无定法,一切随心。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始终在阴阳上做文章。对阴阳的理解有多深,对法则的领会有多深,用针的功夫就有多深。

    


     林姐也是因为腰痛过来扎针的,看见一个朋友针治甲状腺结节问题,就问乳房小叶增生是不是可以扎针。


林姐一时说不清具体位置,只是说双乳周围胀得难受,右侧相对严重一些。我说你现在胀吗?她隔着衣服按压了一阵,说有胀痛感,右边乳房外侧尤其明显。


循行乳房的经络,由中间到两边,涉及的主要有少阴经、阳明经、太阴经以及厥阴经。林姐说乳房周围胀得难受,那么这几条经络都在考虑范围之内。右侧相对严重,就将其作为主症。


识证上焦,右病左治、上病下治,取其左手下针,由最严重的外侧开始,在相对应的厥阴经内关穴、太阴经经渠穴、阳明经偏历穴、少阴经通里穴各刺一针,然后让林姐再按压有何变化。


林姐仔细按压了一阵,有点难以置信,右侧乳房周围居然找不到刚才还胀痛的点位。


左边呢?我问。左边还有一点不适。有不适就继续,在肘部曲泽穴、尺泽穴、曲池穴、少海穴上下倒换各一针,再让她感受患处时,两边已基本没有不适症状。


小叶增生、乳腺结节等不适之症,识证相对比较容易,根据经络循行区域在阿是穴或直接找对应同气点下针。识证时可以乳头中间为纵轴线,这条线就是阳明经;阳明经向内与胸正中任脉之间就是少阴经,向外侧两寸左右就是太阴经,再向外侧就是厥阴经了。


有的症状会有反复,这不用急,谨守法则连续扎几次,同时引导患者注意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大多有良好的效果。我们不要老想着一次就把人家扎好,啥事都有个过程。当然,如果有些症状一次就好,那也正常,顺其自然,不要刻意追求。


我至今难忘的是一例女孩的假性早熟案例。


朋友的女儿今年9岁,洗澡时发现左胸有一指甲大小不明肿块,去医院检查,诊断为假性早熟。回来服用了一个多月的药,肿块不见明显缩小。朋友忧心忡忡,忽然想到找我扎针。


小姑娘长得黑黑瘦瘦,皮肤有些干燥,看上去还缺少光泽。五岁时开始有鼻炎,平时不是眨眼睛,就是吸鼻子,无锡、上海去了一圈,打针、吃药、艾灸、推拿,中西医都试过,但是见效甚微。还经常便秘,往往3至4天排便一次。最近额上还开始出现痘痘。


小姑娘的主症是胸部肿块,识证为上焦,经络为阳明经、太阴经、厥阴经。症在左胸,取其右手,在腕部阳明经偏历穴、太阴经经渠穴、厥阴经内关穴各刺一针。


再在肘部阳明经曲池穴、手三里穴以及太阴经尺泽穴各刺一针,与先前阳明经、太阴经形成上下倒换。这几针,同时对治小姑娘的便秘之症。


然后,在掌部阳明经合谷穴刺入一针,同时阴阳倒换太阴经鱼际穴,制其额上痘痘之余,再次与之前用针上下倒换。


长期的就医经历让小姑娘练就了一身“本事”,不怕针,这是我遇到的最乖巧的孩子,省却了好多“忽悠”的套路。然而我心里却是一阵怅然和难过。小姑娘的这身本事,是经历了多少南征北战才换来的?


扎完针,我问小姑娘,胸部的肿块有没有变化?小姑娘点点头,说变小了不少。晚上她妈妈反馈信息,肿块小了近一半左右。


二诊是隔天,因为扎针不怎么痛,小姑娘更加放松,也更加信任我。思路不变,还是以阳明经、太阴经为主,同时加强阴阳倒换。留针结束,小姑娘说肿块又变小了。


第三天,朋友说胸口的肿块已经基本触摸不到,但是忘了跟我说,最近鼻炎又开始发作,鼻子有点堵,这几天还出现耳塞症状。


用针时,我在二诊基础上,增加了大骨空穴、中渚穴两针,前者对其鼻子堵塞,后者应其耳塞不适。针入不久,鼻堵耳塞症状就没了。


三诊后,小姑娘肿块散去,鼻堵耳塞等不适全部消失,痘痘也拜拜而去,困扰多年的便便问题,由原本三四天一次,变成有规律的隔日一次。一个多月后,朋友发现女儿皮肤也变白亮了,便便也更加好了。有时就逗女儿,你现在怎么不揉眼睛、不弄鼻子啦?女儿开心地回答,人家不痒了嘛!


小姑娘用针后就未再服药,也没有用过其他中西医方法,到现在已将近一年时间,身体状况一切正常。


每每想起这个案例,我都十分感慨。鼻炎、痘痘、便秘、皮肤干燥、假性早熟等貌似不同的病症,从通常的就医经验来看,可能要看好几个专科。但在黄帝内针的体系里,因为有症这个路标,全部指向了阳明经、太阴经这两个经络体系。


胸部肿块、耳塞虽然在用针时涉及到厥阴经内关穴、少阳经中渚穴,其实也是阳明经、太阴经之症的延伸,或者是用针时的方便所需。


这么多年来,小姑娘被爸妈领着四处求医,吃了多少药?受了多少苦?心里又承受了多少压力?每每念及,心中总有一种说不出的疼惜。


稍稍留意,周围有类似这些症状和现象的孩子还不少。除了一些确实是因为体质原因,细细想来,跟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是不是有一定关系呢?

 

小贴士:胸部不适之症,识证为上焦,经络主要为任脉、少阴经、阳明经、太阴经、厥阴经、少阳经。一般按上病下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法则取穴。取穴可以《黄帝内针》“三焦经络(同气)”之“上焦经络(同气)”章节所给出的穴位为据。具体取穴可以阿是穴为准。如用针效果不佳,可采取阴阳倒换办法强化。


腹部不适症状的处理(上)

原创: 针道学人张三针 张三针笔记 2018-09-14


有个朋友来小坐,偶然说到自己右侧肋下时有滞胀不适之感。我随口就问,以前扎过针没?没有。再问,怕针不?怕针。我笑笑又问,今天试两针怎么样?我以为他会连连摇手,没想到他一口答应,行,试试看。


很多朋友怕针,跟我学黄帝内针之前一样,对针灸的印象停留在想象的恐惧中,听说针灸大多会笑着摇头。其实黄帝内针相对比较安全,一般都在肘膝以下用针,进针时不讲得气与否,留针期间也不用提插捻转,只要保持自然放松状态,些许痛感几乎微不足道。


朋友的信任让我心下释然,迅即把注意力放到当下的症上来。肋下不适,识证是中焦,经络是少阳经。


为何选少阳经,而不是附近的厥阴经、太阴经?少阳经像条官道,到肋下这个地方就拐进来设了个驿站,这个驿站就是日月穴。肋下或肋间疼痛,一般可以先考虑用少阳经的同气。


我在这个朋友的少阳经外关穴刺入一针,同时上下倒换中渚穴一针。针刚刚进去,朋友就说肋下松了,像有股气一下子放掉了。


除了少阳经,中焦腹部的经络循行分布,基本上跟胸部一致。居中的还是任脉,向两边旁开各0.5寸是少阴经,少阴经向外旁开2寸是阳明经,阳明经再过去2寸是太阴经,接近躯干两侧是厥阴经、少阳经交错分布。


胃部不适是腹部比较常见的不适症状。范阿姨最近一段时间经常感到胃部堵胀,总是觉得饥饿难耐,非要吃点东西才缓解;每天早上起来感觉下腹不适、小便不畅;前后失眠一年多,入睡困难,多梦,每晚只能睡2个多小时。


识证是上焦、中焦、下焦都有症,经络有任脉、少阴经、阳明经、太阴经、厥阴经,男左女右取其右手。我拉过范阿姨的手,准备用酒精棉球简单消毒,忽然发现她的手有点紧,肌肉也不是那种很放松的状态。


我问,你扎过针没?她说,扎过。怕针吗?有点怕,不过没事,你扎吧。范阿姨很实在。我说你别紧张,就扎手臂,不怎么疼。说着,我用力握了握她的手。


很多患者嘴上不说,心里其实还是挺怕的。像这样的情况,我一般都在进针前做些简单交流,尽量让医患之间保持一份信任和通达。这是医患沟通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如果患者的心不能打开,双方不能形成同气,往往是好事多磨、事倍功半。


范阿姨上、中、下三焦均有症,先从哪个部位着手呢?眼下最要紧的是胃部不适,我决定把这个作为主症。这样还有一个好处,胃部不适之症,很大可能当场见效,这有利于增强范阿姨的信心,消除她对针的恐惧心理。


范阿姨胃部不适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胃脘,正好是在腹部中间,涉及的经络主要是任脉、少阴经、阳明经。我先在她右手任脉列缺穴、少阴经少海穴穴、阳明经曲池穴各刺一针,同时阳明经曲池穴表里倒换太阴经尺泽穴一针。


阳明经、太阴经这两针,既是表里倒换,又是调中,不仅可以针对当下胃部不适之症,而且其调中之能,也为调治下腹及失眠等症打下了基础。


这几针下去,我问她有何变化。她说胃部比刚才舒服多了。胃部不适有改善,识证对路。接下来用针,正好可以与之形成阴阳倒换,效果可能还会更好一些。现在先放一放,看看失眠及下腹不适怎么对治。


失眠的问题通常是阳不入阴,我一般选择在上焦部位对治,经络主要是少阴经和厥阴经。


下腹不适是下焦同气,因为肘膝以上禁针,将其倒换到上焦进针,经络主要是任脉、少阴经、阳明经、厥阴经、太阴经。


任脉刚才已经施针,继续在腕部少阴经通里穴、阳明经偏历穴、太阴经经渠穴、厥阴经内关穴以及督脉后溪穴各刺一针。除了内关穴以外,这几针,恰好与刚才针治胃部不适的四针形成上下、前后倒换。


留针结束,范阿姨胃部的堵胀感基本消失。当晚回家一夜酣睡,晨起时小腹及排尿不适较以前改善良多,次日胃部饥饿感也明显好转。


如此针治三次,范阿姨的这些不适症状就基本不见了。有时候工作辛苦了,稍有些复发的迹象,范阿姨就跑来扎几针。


按照胃部不适症状这样的对治思路,其他一些不适症状,同样可以见招拆招、随证治之。


前阵子老同事尹姐电话我,说肋间神经痛发了三天,用了几种办法还不见好,想来针灸试试。

尹姐坐下来,摸着心窝,跟我诉说种种不适和医院的检查、诊断。尹姐是医生出身,说起来特别专业。我静静的听着,只是静静的听着,耳朵重点关注的是与症有关的信息。

   

      尹姐不适区域在鸠尾穴下面心窝附近,识证是中焦,经络有任脉、少阴经、阳明经。


症在中间,就按男左女右取穴,在她右手肘部少阴经少海穴、阳明经曲池穴以及任脉交会穴列缺穴各刺一针。


同时,少阴经上下倒换通里穴,阳明经与太阴经表里倒换尺泽穴,任脉前后倒换督脉后溪穴,继续刺入三针。


扎好针,我问,怎样了?外面不痛了,深呼吸时里面还痛。她说。


我继续倒换,又在掌部阳明经合谷穴、太阴经鱼际穴、少阴经少府穴各刺一针,这几针与先前阳明、太阴、少阴几针形成上下倒换。


然后又加上厥阴经劳宫穴,尹姐刚才说深呼吸还痛,足厥阴经“上贯膈,布胁肋”。


留针结束,尹姐说好了大约八九成,就里面还隐隐有点不舒服。


第二天尹姐微信我,说早上起来不痛了。我说,你不要大意,晚上再来巩固一下。尹姐后来又扎过一次,之后就没再联系。


腹部跟胸部一样,识证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但是也不能大意,否则一个简单病症随时可能把人难住。


我的一个好朋友贪图痛快,一下子喝了不少冰镇啤酒,结果麻烦来了,不停打嗝。两天下来,撑不住了,电话我扎针。


识证是中焦,经络依然是任脉、少阴经、阳明经,如果效果不明显,那就阴阳倒换,任脉可以前后倒换督脉,少阴经可以表里倒换太阳经,阳明经可以表里倒换太阴经,实在不行还可以上下倒换。这么一个思路可以说已成为套路,简单听完朋友的描述就开始下针。


实事求是讲,我对这个症状有点轻视,上来就把肘部一圈用针完毕。结果是打嗝依旧不停。这没有引起我的重视,第二轮倒换到腕部上焦用针,结果仍然改善不大。我还是按照套路出牌,在掌部又倒换一圈,症状有所减轻,但是不时还会来几下。


这下让我十分纳闷,为何一个并不严重的症状,下了这么多针还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杨真海师父曾经说过,用针不灵,一般都是用针的人出了问题。我心头一凛。我这次最大的问题是过于自负,被套路绊住了腿脚,还有呢?


上来不问青红皂白就用针、就倒换,以为几针就能解决朋友的不适之症,我忽然意识到,是导引环节出了问题。我马上让朋友深呼吸几下。朋友依言而做,两三次深呼吸结束,打嗝现象就没了。当天回家以后,打嗝始终没有再来过。


朋友好了,我却有点内疚。因为自己的轻率,白白让朋友多扎了那么些针,这不是一个合格的内针人所为



腹部不适症状的处理(下)

原创: 针道学人张三针 张三针笔记 2018-09-17


有次从外地驾车回家,突然腹痛难忍,好不容易拐进服务区,在厕所蹲了老半天直不起身。一个人软软地刚回到车上,阵阵腹痛又开始袭来。


我赶紧取出随身带的针具,迅即在左手肘部阳明经曲池穴、手三里穴以及太阴经尺泽穴各刺一针。不到两分钟,小腹里面阵阵翻滚的波浪渐渐平息。这么一个折腾,人有点累,便在车上小睡了一刻钟。等醒来时,人已恢复如常。


那一刻,心里十分感慨,如果自己不会黄帝内针,一路回去不知要受多少罪,更别说再开车回家了。不会针、没有针咋办?用手指,手指就是最方便的针。


老盛本来已约好医生,下周就去动手术。痔疮反复发作,严重时鲜血直流,有时不得不悄悄用上护垫,实在是痛苦不堪。一个朋友就介绍他先来针灸试试。


识证是下焦,经络是督脉、任脉、阳明经、太阴经。


为何痔疮考虑的经络首先是督脉、任脉?看一下经络循行路线:任脉,“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督脉,“起于下极之腧,并于脊里”。这两条经络,都与肛门区域直接相关。


患者是男性,症在中间,按男左女右取穴,先在督脉后溪穴、任脉列缺穴各刺一针,同时在阳明经合谷穴、太阴经鱼际穴各刺一针。阳明经“下循腹里”,太阴经“入腹”,而且还有调中之用。


我嘱其感受一下患处,然后继续倒换施针。督脉、任脉分别选唇口的人中穴、承浆穴各刺一针,阳明经、太阴经选肘部的曲池穴、尺泽穴各倒换一针。扎完以后,就让他在一边静静休息。


当天晚上,老盛就感觉患处明显舒适。如此用针三次,老盛感觉越来越好,原来一些不适症状渐渐消失,约好的手术也取消了。几个月过去,老盛的情况一直保持稳定。


痔疮这样处理有效,其他肛门不适也可如此效仿。



花女士今年50多岁,肛门时有坠胀感,老想大便却又便不出,好不容易便出来又常伴有出血。


识证是下焦,用针思路也差不多。所不同的是下手没那么重,人中穴、承浆穴没用。也就是这几针下去,华女士就感觉坠胀感忽然收上去了。


前后用针三次,如今近半年过去,一直未见复发。


肛门区域的问题,除了直用任督二脉,还可用下病上治办法来解决。上述两个例子,如果不取这几个穴位,直接在头顶百会穴、四神聪穴来用针,也多会见效。


康女士本来是下腹部发冷来扎针,后来说子宫肌瘤很严重。我跟她说,子宫肌瘤也可以扎针试试。这不大可能吧,扎针能治子宫肌瘤?她有点不信。


康女士大概7年前发现患有子宫肌瘤,后来动过一次手术。术后这几年,子宫肌瘤还是比较严重,不仅个数多,而且越来越大,前天体检时发现,最大的直径已近6公分左右。


下腹部冷和子宫肌瘤,三焦定位都是下焦同气,涉及的经络差别不是很大,用针时可把子宫肌瘤作为主症考虑。


下病上治、男左女右,取其右手,先在任脉列缺穴、少阴经通里穴、阳明经偏历穴、太阴经经渠穴、厥阴经内关穴各刺一针,同时前病后治,在太阳经支正穴刺入一针,任脉列缺穴前后倒换督脉后溪穴一针。


如果只是对治下腹冷这样一个症状,一般只要任脉、少阴经、阳明经、太阴经这几条经络,适当考虑阴阳倒换就行。但是对于康女士这样一个子宫肌瘤症状相对比较严重的情形,发挥阴阳倒换的作用十分重要。


任督二脉以及前后倒换已经考虑,我继续在肘部少阴经少海穴、阳明经曲池穴、太阴经尺泽穴、厥阴经曲泽穴进行上下倒换。


针入约十多分钟后,康女士感到脚下和下腹变暖,人也变得轻松舒适。之后几次用针,康女士身体里外发热的现象愈加明显;三五次以后,康女士在留针时甚至还微微出汗。


这期间,有时候用针倒换肘部,有时候用针倒换在腕部,有时候肘部、腕部上下同时倒换,一般根据患者当时的身体状况来决定。


前后半个多月时间,康女士用针12次,没有服用任何药物。然后又去那家医院做了一次B超,并让医生进行前后对比。结果医生忙着跟她解释,说B超检查有时候会有误差。原来康女士最大的一颗子宫肌瘤,较半个月前检查时的影像,小了0.6公分左右。


康女士很兴奋,第一时间把这一结果告诉了我。我说,你有信心就好,我们继续。


腹部下焦的经络分布,大致与胸腹上焦、中焦相同,要注意的是足厥阴经跑到阳明经和太阴经中间来了,而且下腹的好多不适症状,跟厥阴经有很大关系。


老李多年的腰腿痛扎好以后,有天问,前列腺的问题是不是也可以针灸试试?老李平时感到小便不畅,体检说前列腺有点问题,但症状还不是很严重。


识证是下焦,经络是任脉、少阴经、厥阴经、阳明经、太阴经。下病上治、男左女右,在老李左手列缺穴、神门穴、大陵穴各刺一针;同时阳明经偏历穴一针,表里倒换太阴经经渠穴,旨在调中之用;然后列缺穴倒换督脉后后溪穴,神门穴、大陵穴分别上下倒换通里穴、内关穴。


老李当晚回去就感觉不畅感几近消失。用针三次后,老李就没再来扎针。


像男性前列腺、尿频尿急,包括男女阴部等一些问题,对治的思路,重点是抓住任脉、少阴经和厥阴经这三条经络。这几条经络跟这些部位密切相关,在经刺经、在络刺络,这个原则始终不会变。在此基础上运用阳明经、太阴经调中,再通过上下、前后、表里阴阳倒换,一般都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小贴士:腹部适之症,识证为中焦、下焦,经络主要为任脉、少阴经、阳明经、太阴经、厥阴经、少阳经。一般按上病下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法则取穴。取穴可以《黄帝内针》“三焦经络(同气)”之“中焦经络(同气)”“下焦经络(同气)”章节所给出的穴位为据。具体取穴可以阿是穴为准。如用针效果不佳,可采取阴阳倒换办法强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腹部不适症状的处理(上)
用针散记:肩部不适症状的处理
黄帝内针讲义 笔记 (七)腰手足
临症微记:胸闷、肩颈不适怎么办
黄帝内针系列五:肩部经络同气、腰部经络同气、三焦经络同气、任脉和督脉同气
部分问题答疑(用文字)2020.11.2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