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中成药,脾和肾一起补,让这个冬天元气十足

我们过去在讲到脾和肾的时候,往往是围绕着阳虚来展开,脾肾阳虚常用的中成药是桂附理中丸。如果是阴虚,既阴虚,又气虚,也有一个中成药叫脾肾双补丸

它的创始人是明朝著名的中医学家缪希雍,这位前辈生平最关注的是脾,尤其是脾阴。从大的方面讲,脾是后天之本,肾是先天之本,脾阴肾阴都兼顾,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这就更加体现了中医的整体性。

脾肾双补丸:熟地、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山药、党参、黄芪、炙甘草、当归、川芎、白芍、莲子、枸杞子、白术、肉桂、麦冬、薏苡仁、芡实、牛膝、陈皮、白扁豆、五味子

在这个配伍当中,我们看到了六味地黄丸的身影,熟地、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山药,合在一起就是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一边滋阴一边泻湿。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又加了枸杞,加强滋阴的力度。

这里还要提一下山药,山药虽然归在了肾,但其实它还可以入脾,能补脾阴。

麦冬补肺胃之阴,麦冬这味药特别擅长润肺,这就使得它滋润的效果特别好。中医里的阴实际上也就是津液,肺对津液的布散就像下雨一样,天上下雨,土地也好,江河也好,都跟着受益。言外之意,通过补肺阴,可以达到补脾阴和肾阴的目的。

白扁豆、莲子、芡实、薏苡仁健脾胃,祛脾湿,加上前面的山药、麦冬,也是一边补一边泻的思路。我们说补阴其实也就是给身体补充津液,从本质上讲,湿气也是从津液转化来的,但津液是有价值的,湿气却没有。除此之外,它们还会千方百计伪装自己,以为神不知鬼不觉,但最终都会被识别出来。

不过,中医向来不主张盲目进补,为了提高效率,防止津液进到体内以后,被湿气拦截,在最开始的时候就要做好打算,用一些祛湿药,把湿气清理出去,让其他中药的药性更好地吸收。

既然是气阴两虚,那就是阴也虚,气也虚,为了补气,又加了党参、白术、黄芪、炙甘草,使脾胃气足,陈皮让气动起来。气虚导致的各种问题由这几味药来解决。同时因为有了气的推动,津液也能够在体内顺畅地流动起来,整个过程环环相扣。

五味子有很强的收涩之力,对气和阴起到一个收敛固涩的作用,说白了也就是把药性更好地收在体内,当身体吸收利用的越多,补益的效果也就越好。

肉桂温补肾阳,阴阳是一体的,在偏阴虚的时候以滋阴为主,偏阳虚的时候以补阳为主。

当归、川芎、白芍补肝血,这几味药一进去,肝就得到滋养,我们知道肾水可以生肝木,实际上肝和肾是相互促进的,肝血足,肾精也能得到补充。最后又加了一味药牛膝,牛膝引血下行,使一部分肝血下注于肾,转化为肾精,再由肾精化生阴阳。以一种巧妙的方式加强肝肾之间的联系。

这个中成药适合气阴两虚之人,既有阴虚的症状,又有气虚的症状。具体表现为:乏力气短、腰膝酸软、腿脚无力、大便干燥,舌质偏红,苔薄白而干,甚至有裂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脾肾都虚,用这个中成药,轻松滋养起来在过去,我们关于脾和肾的探讨
脾肾滋养的够了,身体自然就好了,有了这个中成药,不愁身体不够好!
一个中成药,大补津液
一个扶正的妙方,善补津液
国医大师何任治消渴验案二则
肝不足多泪,心不足多汗,脾不足多涎,肺不足多涕、肾不足多口水,送您5个中成药,补足五脏,解决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