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4式简化太极拳练习笔记

 

     24式简化太极拳练习笔记

                古草

 

24式简化太极拳编订推广已逾66年,其推广之功与存在之缺陷,所谓“功劳不小,问题多多”,已被广泛认定。

随着太极拳的普及推广,24式本身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亟须改变,然以当前局面,重新修订已无必要,另起炉灶也无可能。而数十年形成的影响又具有极大的运动惯性,使得大多数新学者仍要从24式入门,更多的练习大众则虔诚的坚持每天将24式打了一遍又一遍。24式,一面普及着太极拳,一面又在伤害、误导着练习者。

 

换又换不了,停又停不下来,对于其有违太极拳理、不合大众生理特点和运动规律,引起习练者腰膝关节损伤的问题,只能在有志有识者教学时,及时加以引导救正。

 

近月来,受朋友之邀,与一帮同仁共练24式,得以认真琢磨其一招一式,遂有以下片段思考,记录下来,以供拳友参考指正。

 

 

 

基本思想

 

(一)纠正24式中拳界公认的动作偏差,保护习练者膝盖与腰部不受伤害:

1、弓步横向间距 2、跪膝 3、弓步后腿蹬直 单鞭后臂伸直 4、抱球、穿梭架肩 5、蹬脚、仆步膝盖绷直 

 

(二)克服套路设计中体操化、舞蹈化、表演化因素,坚持太极拳本质特征:

1、直来直去 2、蹬脚过高过直 3、动作过于开放

 

(三)适当向传统杨式太极拳靠拢,强化胸腰带动原则,初步引进推手与技击理念,打好继续学习传统套路进入门派系统的基础:

1、胸腰带动 2、缠绕折叠 3、掤劲与圆意 4、技击含义  

 

 

野马分鬃的胸腰带动与弓步架:

野马分鬃为太极拳最重要的基本动作之一,涉及多个基础的太极观念。而24式之练习难点与问题也比较集中。

举其大者有三:

 

1太极猫步的重要动作形态----转腰摆腿:

 

方向:腰膝足尖上下相随同步转动  开裆圆胯的基本功架

    次序:股胫踝趾由上至下三截劲    节节贯串动如九曲之珠的太极运动次序

线路:转踝上步胯膝踝立圆三圈    圆活轻柔的太极形态

 

胸腰带动是24式要领中被大大忽略的重要原理,众多习练者只会始终甩着胳膊做太极操,其主要原因即在于此.

坐步摆脚的度数,各派差异很大,即使杨式也因人而异,24式设计为外摆65-90度,因此最后需后蹬脚跟成45度以完成弓步。设计外摆45度,是最简洁、也为较多杨式练家使用的拳架。

上步时脚跟由内向外弧线下落,应保持横向一个自然裆的距离,不可小于25厘米,以保证弓步拳架的稳定。24式所定的10厘米过小,使得大量练习者走成一条直线,两腿拧麻花,失去平衡。

 

2、抱球:

抱球作为一个24式重要分动名称,完全出于当时之杜撰。甚违太极“沉肩坠肘”之理。

上臂平举于胸前,两掌上下相对,成抱球状,一则犯了架肘之病,二则毫无攻防意义,此名目的出现在太极拳界影响极坏。

应为斜向合臂:

腰先左转接右转,右掌内旋后外旋翻转,经身体右侧走上弧线屈臂斜抱于胸前,左臂内旋翻转,掌心向右上, 走下弧线斜插于右小臂下,两掌心斜相对。

杨式两掌在交叉时上下相对只是一闪而过,且距离很近,丝毫不具备抱球之感。

 

3、24式弓步后腿强调蹬直,有违太极“蓄曲而有余”的拳理,应保持向足尖方向适度前曲,使拳势稳定浑厚,撑意十足。

 

4、猫步的训练方法论述颇丰,不再赘述。


 

倒卷肱两脚跟横向间距

这个步法是太极拳猫步的后退式,是虚步退,与野马分鬃弓步进动作原理相同,方向相反。

以右虚步为例:左腿屈膝提起,左脚尖自然下垂,经右踝内侧向后略偏左方点地,脚跟保持提起,此时脚尖、膝盖、大腿的方向相同,为左前45度。而在上述提脚、退步、落脚掌的过程中,体重仍由右腿支撑。然后落脚跟推右掌,将重心移至左脚,同时右腿以前脚掌为轴,蹍转右脚至正前方。蹍脚后两脚跟横向间距15厘米左右,不可太窄。

 

24式的问题仍是横向间距过窄,因此后撤时应先合后开向外后方落脚。

此式后撤步距与横向间距加大,即可变为后偏马步。

 

 

揽雀尾

此式为太极拳掤捋挤按四正劲充分体现了松柔圆活、饱满连贯的太极拳基本特点。要在练习中以体验全身之球体感为目标,进行身法、手法、步法的综合训练,达到中正圆活、一身备五弓。重点强调“肘部定位”的概念,保持“掤”劲不丢。 

 

    揽雀尾包括了太极拳中最基本的四种攻防手法。

 

 “掤”由下向上。接住来力;

 “捋”由外向内。引进落空;

 “挤”由内向外。弧形前发;

 “按”由上向下。劲力沉下。

 

做此四式时两肘作为劲力的中转站,要始终保持下沉与外掤状态下的支撑点——肘尖位置稳定,所有收放运动的部分基本是前小臂。即拳谱所言“收手不收肘”与“肘部定位”的原则。做到不夹、不架、不耸、不卸。“肘不离肋、肘不贴肋”,上臂掤劲完整饱满。

 

前后重心移动时,前脚尖可自然随身体提起、下落,但脚腕要始终保持松弛,不要有意上翘脚尖。转腰、前弓、后坐、与两小臂的运行协调一致。

 

此式为太极拳四种核心动作的组合运用,要圆活连贯,“无缺陷处,无凸凹处,无断续处”。两臂始终掤意饱满,与胸腰的转动和腿部前后重心转换协调一致。体现出太极拳运动的浑圆劲与整体的球体感。


 

单鞭

单鞭一式,要注意勾手上引的角度、高度与肘的位置。略大于90度、高于平、肘部下垂。不可偏高、偏后、伸直。

此问题纠正难度较大,因为从一开始即在一些太极大师级前辈身上存在,至今更是触目皆是。

这种勾手向后上方伸直的拳架,一是失去了后臂向外的掤劲,二是引起了肩部的僵硬与耸架,三是破坏了全身的浑圆与沉着。因此,不管是什么人如此练法,也应坚持正确的拳理,不受影响。

保持后勾手臂沉肩坠肘,高与额平,位于体侧稍后,即前手正、后手横,则可免去此病。

 

看一些老拳师演练此式,沉肩坠肘,神意内敛,内撑外抱,浑圆庄重,不觉心向往之。

 

 

云手

    云手的步法是马步横向开合侧行,要注意动作过程中重心的转换——虚实

 

“点起点落、轻起轻落,缓起缓落” 。

要以腰为轴,转腰带手,身手合一,上下相随。在旋臂翻掌时,异侧脚尖或开或合。转腰、翻掌、开/合步、眼神必须协调一致。

最重要的节奏点,一在右上角右掌的转臂翻掌与左脚尖外开落地,一在左上角左掌的转臂翻掌与右脚掌内合点地,这两个对角线上的节奏点必须合住。

另外,两脚跟在开合过程中瞬间此起彼落,不可同时落地,做到点起点落,也是做好此式的关键。

 

 

蹬脚 

 

蹬脚过高、过直,停留时间过长,过分用力勾、绷脚尖24式体操化、表演化的最明显标志,完全违背了传统太极拳理。是太极拳界长期以来最为诟病的问题。

 

拳论云:起腿半边空。低的起腿也影响自身稳定,何况抬至头顶?此时自己的两条腿同时变为对方攻击的目标,加之膝盖蹬直,简直是让对方随便打击,实在危险至极。此种做法完全出自一批年轻的太极拳冠军的示范,具有明显的炫技因素,传统太极拳师从不如此。

合理的做法是:

左腿微下蹲,右腿蹬出时右膝保持向上曲度,不可蹬直。同时前蹬后略停即悬空收回,至独立式的脚尖自然下垂状态。

蹬脚时,要通过提膝抬小腿,使脚掌自然垂直于地面,向前蹬出,且蹬出即收,以免被对方抱摔。

收脚时,小腿自然下垂,前脚掌略向下,两式都不要有意上勾与下绷脚尖,以坚持“用意不用力”的太极原则。

蹬脚过腰,即可攻击对方多处要害,蓄曲有余,则发力迅猛,蹬出即收回,一则避免对方抱腿进击,二则蹬出即收,稳稳独立,又为第二次打击做好了准备,这才是太极应有之义。

 

太极拳的标准,应该是太极内家拳的通则,这些通则,存在于大量太极拳谱与太极各派代表人物的拳架之中,而不在目前的一批年轻太极拳冠军身上。存在于着眼于技击、实战的太极拳本质之中,而不是表演、比赛的舞台之上。而太极拳套路的创编,尤其是普及套路,则更应该从大众的体质条件出发,而不应该掺进炫耀专业体操舞蹈技巧的无意义动作,偏离太极拳的锻炼方向。

大家注意一下那些由所谓权威机构制定的国家竞赛套路里增加的技巧动作,与比赛场上绣花披纱的太极舞蹈表演,就可以理解它们为什么不受太极拳界待见与理睬了。

 


下势独立

此式为低架式下的重心移动   应注意保持立身中正与斜中

此式要求腿部较强的的支撑力与平衡力,是本套拳唯一的难度动作。练习时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开始阶段应将功架提高,以掌握动作要领为目的,待锻炼一个时期,再逐步放低。

 

仆步的仆出腿过于绷直,是极易受到对方攻击与扭伤自己膝关节的动作。杨式及其他各门派皆不如此。应采取传统方法,体现“蓄曲而有余”、“五弓不失”的太极拳理。

 

常见问题是:

四直:前仆腿直、后勾臂直、上挑掌直、独立腿直,乃此式经常出现的问题。违背了“五弓不失”的原则。

三歪:仆步时,上体前俯、以肩带身、臀部后凸,乃身形上的问题。违背了立身中正的原则。

一拙:后腿用力将仆下的身体蹬起,又违背了“用意不用力”的原则。

以上问题皆需下大力气用心改正。

 

具体做法是:

蹲身开步:

腰微右转,右脚尖外摆向西南,右腿屈膝下蹲,左脚前掌内侧贴地向左侧铲出,脚尖里扣,随即全脚掌踏实,力点保持在外侧,左膝微掤,方向与左脚尖一致,不要蹬成直线。眼看右勾手,胸部向南。

 

弓步穿掌:

腰先右转接左转,左脚尖随势外摆至正东,重心慢慢前移向左腿,左腿屈膝前弓,右脚尖内扣,成弓步;左掌随重心前移沿左腿内侧向左穿出,掌心向外,指尖向左,眼看左手。右手变勾手走下弧外旋提至身后,沉肩坠肘,指尖转向上。

 

独立挑掌:

胸腰继续左转,重心缓缓前移至左腿;右勾手下落变掌,经体侧向前坐腕挑起,掌心向左,指尖向前上,高于眼平,小臂斜前伸,肘尖下垂微外掤。同时,右腿随右掌屈膝前提起至腹前,膝高于髋,与右肘尖上下相对,脚尖自然下垂;左腿微屈独立;左手下落按于左胯旁;眼看右手。

 


右左穿梭

 

弓步架推掌。架掌之小臂应保持沉肩坠肘,斜向架于额前,避免架肘之病。

 

此两式弓步架掌的方向为西北/西南45度。上体面向与掌推出的方向则为西稍偏北/西稍偏南,形成一个向正西扭转的拳架,拳界俗称“斜上步,正推手”。

 

本式是拗弓步,两脚横向距离大于30厘米。

 

海底针、闪通背

海底针、闪通背二式中的斜中求正、曲中求直的要点不难理解。稍加注意即可。

 

 

十字手

脚下随上体转动的左扣、右摆、右扣、左合的细节不可忽视。

 

 

 

 

整体练习要领:

 

松静圆柔

用意不用力

 

胸腰带动,中正圆活连贯 

脚下阴阳变化清晰,猫步移动轻松自然

沉肩坠肘,肘尖相对稳定

上下相随,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

 

坚持规范,一丝不苟。

放慢速度,体会要领,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不要养成对口令和音乐的依赖。

 

 

 

入门者:

拳架要高 速度要慢 姿态要正 着眼于一招一式逐个熟悉动作 逐渐了解套路 不出大错

 

进阶者:

纠正拳架缺陷 适当放低拳架 加大难度 着眼于腰 追求松静圆柔、连绵不断的太极韵味

 

提高者:

领悟拳理 结合技击 体会用意不用力的太极内涵 做好向门派练习过渡的准备 

 

 

            2014.6.2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雄聊太极拳 36】杨式太极拳的步型和手型
傅清泉 文字教学 传统85式 杨式太极拳 套路分解动作详解
四十八式太极拳分解动作详解
浅析24式、42式太极拳部分动作要领之缺憾
太极“腿”
杨式太极拳的基本手型、手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