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60doc个人图书馆
一点用药心得  13-12-07  胡言佛语
把解表药列在首位。药也有寒凉温热,寒证用热药。有治胃痛、支气管炎、疗疮肿毒、跌打损伤的功效民间用于散疾止痛和跌扑昏迷之急救,故有“拐子药”、“救命王”之称。杜鹃花科这是一味常用的一种风湿强身良药.湖南江华瑶族特别是妇女常用民间草药,《老虎尿》.又叫瑶婆风.洗澡叶.苗药叫苗婆风.广西大瑶山叫下山虎,云南贵州叫透骨香.泡澡.泡酒.去风湿寒皮肤病很好.慢性气管炎,风寒感冒,寒气胃痛,跌打,这味药瑶族几呼人人晓的.
朱步先先生之《寒热并用药对串解》已进入编辑流程  14-02-11  事不宜急缓则圆
麻黄之用途甚广,不仅为风寒表证、咳喘、水肿、黄疸之常用药,并为外科医家所尝用,以其能“破癥坚积聚”(《本经》)之故。麻黄之用于痈疽,殆取发汗排毒、“破癥坚积聚”二义。此方用麻黄,并非用作发散表药,而在于通阳解凝,与方中诸药同用,温阳化毒、消肿散结之力甚强。思阳和汤用麻黄伍熟地、鹿角胶等治阴疽,乳痈属阳证,故反其意而用之,取麻黄与牡蛎相伍,名“麻牡散结汤”。麻牡相伍,牡蛎收敛之性,可监麻黄之发汗;
我的用药心得一  10-05-08  修和天下
用药体会
[转]数年精华:中医用药心得3  12-02-23  清茶清清
四一,功血(崩漏)1,黄芪,本病多本虚标实,虚在肾虚乏源,脾虚不统,冲任不固等,实在血热妄行,瘀血阻滞等,黄芪则补脾益气,升举清阳,从而达到止血。2,阿胶,当归,阿胶善于补血养阴止血,当归善于补血活血,此2药为我治疗此病的常用药,女子属阴,以血为用,当归,阿胶在黄芪等补气。4,柴胡,元胡,肝以血为本,气为用,藏血养其体,疏泄遂其用,若情志郁闷导致肝失疏泄,势必导致气血瘀滞冲任,发生痛经,疏肝理气,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2)  12-05-12  lc1231
治疗水肿时常比一般用量较大,可由三钱渐加至五钱,个别的还有时用到七、八钱,这时要配用生石膏八钱至一两半左右(生石膏与麻黄之比约为 3:1 ),以减少麻黄的发汗作用而达到宣肺利尿的作用。桂枝性味辛温,有散寒解表的作用。防风袪风解表治全身疼痛的效果比荆芥好,荆芥袪风解表发汗的作用比防风明显,    临床上常常是荆芥、防风同用。细辛气味辛温,有发散风寒的作用,可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痛、恶寒、发热、全身骨节疼痛。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介绍方解现代运用中医中医古代名方方剂药品  13-04-19  神医图书馆318
小柴胡汤。如《济阴纲目》曰:“小柴胡汤治瘟疫、内虚发热,胸胁痞闷,及在半表半里,非汗非下之证。”《得效方》谓:“小柴胡汤治挟岚嶂溪源蒸毒之气。”《苏沈良方》则曰:“此药极解暑毒。”类此之论述,诸书散见极多。小柴胡汤之主证,医书每将《伤寒论》中“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称为小柴胡汤之“四大主证”。余临证间,以小柴胡汤治愈感冒发热者不知凡几,其中不乏小柴胡汤正证。
用药心得  13-05-22  shanlieng
补元气伍熟地,山茱萸等药以补肾气填肾精;当归解当归,性味甘、辛、温,补血要药,调经圣药,生血活血主药,因其味辛,又能宣通气分,行则有余,补则不足。气虚血瘀,同黄芪、当归等药同用以益气活血;血热妄行所致便血、崩漏、吐衄血,同丹皮、赤芍等药同用,以清热凉血;根据炮制不同,清半夏偏于燥湿化痰,法半夏偏于燥湿和胃,姜半夏偏于止呕,半夏曲偏于消食和胃,生半夏偏于消痞散结,竹沥半夏偏于化痰止呕。
消化系统临床 治疗用药全方  14-02-28  神医图书馆318
中成药:护肝片、东宝肝泰片、复肝能胶囊、复肝宁片、甘利欣胶囊、肝达片、肝肾康口服液、鸡骨草肝炎冲剂、鸡骨草胶囊(鸡骨草丸)、健肝乐、健肝乐颗粒、健肝灵胶囊、解郁肝舒胶囊、晶珠肝泰舒胶囊、龙胆泻肝口服液、龙胆泻肝丸、慢肝养阴胶囊、舒肝丸、双虎清肝颗粒、乙肝宁冲剂、乙肝散、益气舒肝片。[治疗用药] 胆石通胶囊、旭华肝胆结石片、消炎利胆片、胆通、榕消利胆排石、结石消胶囊、排石颗粒。
炙甘草汤方解之我见 - 中医基础讨论版 - 中国绿色健康网 "2010年执业医师考试|20...  11-03-09  yangyongming
炙甘草汤是治疗阴阳两虚、脉气不相顺接而致心悸、脉结代的效方。我认为本证的焦点是心阳不通,脉气不续,方中主要药物是炙甘草和桂枝,辛甘通阳,畅通脉气,而且甘桂用药比例应该为3.5:2为宜。甘草桂枝比例为1:3为辛甘发散,比例为1:2为温阳化气。临床验证亦是如此,本方治疗心律失常时,补气和养阴药可以做多种选择,而惟独甘草和桂枝则必选,并且比例不能乱来,否则无效。
用药心得  10-09-20  7048419
中医学术、中医中药、医案、医书下载等内容,是中国第一中医中药论坛。"黄芪,气能行血,病人久立,因气虚不能推血上行,故淤于下肢,形成瘀血,阻于脉络,脉络受损,变得曲张迂回,黄芪即可以补气让行血有力,又可以升提助血上行,故气充足推血上行全赖黄芪也。"" d8 Q( n# a: ]! T原岐黄中医论坛,包含养生保健、中医学术、中医中药、医案、医书下载等内容,是中国第一中医中药论坛。此观点个人觉得很正确,是与动脉疾病不同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109中医小药方六十九(一百首)
中药用量笔记
中医十大名方
梁冬 | 我居然用风寒感冒颗粒,治疗晚上惊悸后的失眠
逍遥散 散郁调经
医门凿眼 (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