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个人要有较深的造诣,必须用自学的方法达到。这样,他的学问就扎实,积累就深厚,运用起来就左右逢源、得心应手。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也主张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主动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道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知识机械地传授给学生,不如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实验、分析,自己探索知识,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形成一定的数学技能,从而达到“不教”的目的。陶行知先生有句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这个意思。就数学学科自身而言,它有自身的逻辑严密性。知识的系统性、抽象性、逻辑性、科学性都比较强。数学知识必须在学生的头脑中经过学生周密细致的思考,与已有的数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转化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学生才能较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即使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也离不开学生的自学。离开了学生的自学、思考,教师传授的知识是死板的,零星的。学生不会应用,与没学没什么两样。

  通俗地说,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通过学生自己学习,独立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的能力。而数学自学能力则是以数学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多方面、多因素的一种综合能力。它主要包括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系统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科学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领域,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是广大教师议论的中心,研究的课题。这里所说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其中自学能力,可以说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因为一个人博学广闻,知识丰富,大量的是靠自学得来的。谈到培养自学能力,不仅国内引起关注,在世界中许多国家也很重视,已成为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因此,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是具有很高的自学能力的人。如果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加强,远非注入式教学所能相比。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长大参加了工作,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显得十分必要。

  一、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长期以来,在教学中我们只强调教师领会教学大纲、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而忽视了研究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致使教与学严重脱节,教学效果欠佳,甚至造成了一些学生害怕数学,厌恶数学,适应不了数学的学习。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主题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会学”,使其终身受益。

  1 阅读方法指导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基本知识的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均来自教材,教学中引导、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这样使得学生逐步形成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风气,能充分调动他们听课的积极性。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及知识结构,学会粗读和精读有关内容。对于教材新内容的章节预习,由于只要求在阅读时掌握所学知识的概貌,将教材内容在脑海中串联成线,了解知识的条理特点,故只需粗读。而对于教材中的概念、公式、性质、定理等的结构特点、性质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则需反复阅读、体会、思考、记忆。对于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则需在阅读中加以对比,体会特点,增强记忆。对于有疑难的地方,则要做出标记,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这就需要精读。学生通过有目的的预习,能促使他们听课时注意力集中,在疑点、难点获得突破之后,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兴奋之情,从而在大脑中产生深刻的刺激,留下较深的印象。这样日积月累,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 听课方法指导

  教师在听课方面要指导学生处理好听课、观察、思维和笔记之间的关系。听课和观察均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在听课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听清楚每节课的学习要求。听知识的导入及形成,听懂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听方法和知识的总结。

  3 整理、归纳方法指导

  当一个人掌握了大量的知识之后,如果不整理,则不利于记忆储存,相近的知识概念还很容易混淆,不利于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因此,在进行完一个单元、一个章节、一个月、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应该让学生自己总结、梳理知识,归纳方法。数学中有不少概念、性质、公式很相似,极易混淆,把几个相似或相关的知识有机地联系归纳,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可以温故知新,相互弥补,加深理解,有助于学生主题思维意识的培养。

  二、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采取新的教学方法

  对于“满堂灌”,各类学生的认识各说不一。学习差的学生最反感,他们谈到这个问题总是叫苦,“听不懂”、“跟不上”,“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陪坐”等。中等生觉得虽然课堂上能获得一些知识,但更多的时间自己没有得到很好利用。思维相对活跃的学生则认为“老师讲的我都懂,我不懂的地方老师又没有讲”。老师的上课对这部分学生没有给他们提供拓展空间,反而禁锢他们思想,使学生变成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背离现代教学的宗旨,从而扩大厌学面。鉴于“满堂灌”大于利,结合B层班的特点,我经过反复研究确定了“提问、讨论、答凝、小结”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让学生探索、讨论、答凝、小结后让学生自己应用定理证明题目,并找出解决这类题目的具体方法,让学生对解决这类题型形成具体的思维模式。同时教师可在第一时间获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补救,强化。

三、为学生提供探索与思考的空间

  数学的学习不只是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过程,更应该成为探索和思考的过程。要鼓励学生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从具体的实例中体会数学,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对同一问题的解答可以有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给学生留下用武之地。正如《教育学》提出的那样:“要谨慎地留下一点故意不讲的东西。”因为只有留下一点东西,学生才有探索与思考的材料、探索与思考的愿望和空间,他们的智能在这个空间上才能得到有效的开发。

  四、为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

  知识经济呼唤人的合作与相容。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成了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发展。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合作学习成了本次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变换传统的教学方式,经常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每个学生都有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的机会,都能在合作交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体验自身的价值。学生在朝夕相处的共同学习与交往中,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活动,用自己手中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拼摆来探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们有的剪,有的拼,互相讨论,几分钟后,都拿出了自己小组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方法。接着我组织他们交流,台上学生讲,台下其他学生不时地加以补充、提问。同学们在交流中学到了知识,在交流中看到了可以用许多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当然许多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靠一个人的力量完成,必须靠大家的力量。使他们深切地感受到集体合作的重要性。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过程。教学观念必然会引起教学过程与教学方式的转变。当然影响教学的因素还有很多,教学观念只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所体现的一些理念都是为教学服务的,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对新课程的认识,不断在实践中调整和更新自己的观念,让学生轻松地学习数学,让学生真正地享受“快乐数学”,才是新课程的最终价值取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小学数学教学方面//一年级数学学困生辅导总结
初中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初探(2)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中考指导:数学复习“六原则”
《新课程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系列电视教材——小学数学指导自学教学法(兆麟小学校 虞忠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