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朝开国功臣爵位为何不设郡公郡侯郡伯,又为何要革除子男爵位

前言

洪武三年六月癸亥,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正式定立明朝开国功臣爵位。

爵分五等:正一品国公、郡公爵位,从一品郡侯爵位,正从二品郡伯爵位,正从三品县伯爵位,正从四品县子爵位,正从五品县男爵位。

但明洪武三年十一月大封功臣时,只有国公(六位)、侯(二十八位)、伯(两位)这三个等级爵位。

并没有出现郡公、郡侯、郡伯、县子、县男爵位的实授功臣,这些爵位为什么没有被授予开国功臣,《明史》和《明会典》中的简略的一句“国初爵位五等,而子男后革”,使得这个问题一直成为人们争论明初爵位制度的话题。

元朝爵位制度对明初的影响

《明史》记载“洪武之三年始进公侯,位一品上而罢子男”。

“国初因前代之制、列爵五等。非有社稷軍功者不封,子男后革。

其中最重要的一句是“国初因前代之制”,前代之制是指元代之制,尤其是明朝初年的爵位制度和军制基本参照于元制,而后再不断的变化与调整。

元代的军制于品级:

明朝建立前后,军制与称谓基本与元制有大部分相同。由于元代军制比较复杂和混乱。大体可分为:

枢密院

元代最高军事机构

(后改大都督府,洪武十三年废中书省后分化为五军都督府)

各等处行中书省平章(行省)

各行省设置平章两员,兼管军事,总督本省军马。

各道、府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从二品,辖区小的为元帅府,正三品)

上承行省平章,辖各路万户,掌行省内务军队的镇戍和屯田(来去是梦),如遇征战或调发需要枢密院传旨。

路万户府(万户府设镇抚司 虎符万户)

上万户府,管军七千之上。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俱正三品,虎符;副万户一员,从三品,虎符。

中万户府,管军五千之上。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俱从三品,虎符;副万户一员,正四品,金牌。

下万户府,管军三千之上。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俱从三品,虎符;副万户一员,从四品,金牌。其官皆世袭,有功则升之。

每府设经历一员,从七品;知事一员,从八品;提控案牍一员。

万户府设镇抚司,镇抚二员,蒙古、汉人参用。上万户府镇抚正五品,中万户府镇抚从五品,俱金牌;下万户府镇抚正六品,银牌。

千户所(金牌千户):

上千户所,管军七百之上。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俱从四品,金牌;副千户一员,正五品,金牌。

中千户所,管军五百之上。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俱正五品,金牌;副千户一员,从五品,金牌。

下千户所,管军三百之上。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俱从五品,金牌;副千户一员,正六品,银牌。

设弹压二员,蒙古、汉人参用。上千户所弹压从八品,中千户所弹压正九品,下千户所弹压从九品。

百户所(银牌百户)

上百户所,百户二员,蒙古一员,汉人一员,俱从六品,银牌。

下百户所,百户一员,从七品,银牌。

元代品级与爵位对比

根据《元史.卷九十一·志第四十一上·百官七》中记载,元代爵位分八等:

王(正一品)、郡王(从一品)、国公(正二品)、郡公(从二品)、郡侯(正三品、从三品)、郡伯(正四品、从四品)、县子(正五品)、县男(从五品)。

元代勋位为一十阶:

上柱国(正一品)、柱国(从一品)、上护军(正二品)、护军(从二品)、上轻车都尉(正三品)、轻车都尉(从三品)、上骑都尉(正四品)、骑都尉(从四品)、骁骑尉(正五品,明改正六品武勋,改正五品为云骑尉)、飞骑尉(明改从六品武勋,改从五品为武骑尉。)。

“右勋爵,若上柱国、郡王、国公,时有除拜者,余则止于封赠用”。

明初在元制的基础上,最初期的爵位变化

明朝建立后,在元朝爵位的基础上,将亲王、郡王爵位改为宗室爵位,不再作为功臣爵位。

仿唐宋(四嗣王)之制,在亲王和郡王爵位下设立嗣王,即亲王世子和郡王长子,再与镇辅奉三将军和镇辅奉三中尉一起组成明宗室爵位的十个等级(成败皆空)。公侯伯子男不再用于宗室,而是作为功臣(外戚)爵位 。

通过参考上述元朝的爵位制度,我们大胆地推测朱元璋最初(承袭元制)的想法可能是将功臣爵位与宗室爵位一一作对应。

首先,由于朱元璋将王爵改为宗室爵位,皇帝的儿孙被提升为“下天子一等”的超品。所以在原来元代爵位的基础上国公替代亲王,郡公替代郡王,公爵爵位被提升到正一品阶。

其次,因为元朝的行政区域等级和明朝不同,假如将郡侯爵位递进上升到从一品阶,郡伯爵位上升到为二品阶,县子爵位上升到三品阶,县男爵位上升到四品阶,这样就在府(郡)和邑(县)间少了一个连接,需要在郡伯和县子两个爵位之间再安排一个类似宋制对应的邑(县)伯级爵位作为过渡。设立县伯这一爵位,既完成宗室爵位和功臣爵位的对应,也增加了郡县爵位之间的过渡。

完成后即:

国公(正一品)对应原亲王,封号谥号都是一字。

郡公(正一品)对应原郡王,封号谥号都是两字。

郡侯(从一品)对应镇国将军。

郡伯(二品)对应辅国将军。

县伯(三品)对应奉国将军。

县子(四品)对应镇国中尉

县男(五品)对应辅国中尉

这样郡(府)一级的爵位三等,邑(县)一级的爵位三等。

最后,宗室爵位的最低一等是奉国中尉(六品),宗室爵位递降到奉国中尉后,就不再递降,所以奉国中尉理论上是一种无限繁衍的宗室爵位,无法对应因战功授封的功臣爵位,六品品级也无法对应爵位要求的品级。

这一点结合《明史.舆服制》关于宗室夫人服饰的,记载中可以看出:

郡王长子妻同夫人冠服。

镇国将军妻同夫人冠服,对应郡侯。

辅国将军妻同夫人冠服(一品二品称夫人)。对应郡伯

奉国将军妻同淑人(三品)冠服。对应县伯。

镇国中尉妻同恭人(四品)冠服。对应县子

辅国中尉妻同宜人(五品)冠服。对应县男

奉国中尉妻同安人(六品)冠服。对应世袭军职。

洪武二十六年定,功臣一旦授封爵位,待遇就脱离相应的品级,“公侯伯子男者、公侯夫人、各从其爵。伯子男夫人、止封夫人、不许用爵”。授爵功臣的妻子皆可用夫人称谓,功追三代。

而亲王(皇子),亲王世子、郡王(皇孙)为超品,妻妾称妃,不称夫人。郡王长子之下皆按品级,妻按诰命等级。

授封和赠封两套爵位系统

上文提到,洪武三年十一月大封功臣时,实际授封的六公、二十八侯和两伯,其中只有国公、侯和伯三个等级,并没有郡公、郡侯、郡伯,也没有县子和县男的授爵。

可见洪武三年十一月实际授封的功臣爵位,与洪武三年六月朱元璋自己设定的功臣爵位,是以时间为单位划分的两个不同的爵位(来去是梦)系统,这个时间节点是洪武四年,代表事件是追赠大将戴德为谯郡伯。

一套是建国后针对活着的功臣的品阶,制定三个级别的爵位,即公(国)、侯(郡)、伯(邑)三级。

一套是按照元旧制,保留了五个级别的爵位,也是郡公、郡侯、郡伯、县子和县男,只作为追赠,不再实际授封。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元制“右勋爵,若上柱国、郡王、国公,时有除拜者,余则止于封赠用”。(除了上柱国勋号、郡王、国公爵位外,都是赠爵)

另外,由于朱元璋的叔伯、兄弟、子侄皆被追封为郡王,所以在国公爵位的基础上增加了“生封公死赠王”的制度,赠王者被称为功王或者民王,如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等,以功王(民王)来对应宗室追封的郡王。

郡公、郡侯、郡伯、县子、县男追封列表(功臣,不含恩推封诰)

这些明朝建立前的郡公、郡侯、郡伯、子爵、男爵等功臣主要牺牲在鄱阳湖战役和南昌(洪都)战役。朱元璋分别在余干康(郎)山和南昌(洪都)建立功臣庙祭祀。

追赠郡公六位

高阳郡公耿再成,公元1362年战死于处州。洪武十年(1377年),加赠泗国公,谥武庄。

济阳郡公丁普郎,公元1362年战死于鄱阳湖。祀康山忠臣庙。

河间郡公俞廷玉,公元1358年战死于安庆。两子,俞通海为虢国公,谥忠烈,封俞通源为南安侯。

东海郡公茅成,公元1367年,在攻打苏州娄门时候,与张士诚部队短兵相接,力战而死。

天水郡公严德,公元1367年,跟随朱亮祖征讨方国珍时,战死于台州。

姑苏郡公陶安,公元1368年(洪武元年),文人领袖,翰苑文章第一家。朱元璋命其制诰兼修国事。九月卒于任上,也是唯一一位明朝建国后授封郡公爵位者。

追赠郡侯二十位

东丘郡侯花云,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公元1360年陈友谅军围攻太平(今当涂)。花云被俘,不降被杀。

高阳郡侯王鼎,公元1360年陈友谅军围攻太平,不降被杀

太原郡侯许瑗,公元1360年,同样死于太平之战。

太原郡侯王道同,公元1362年在处州被叛将贺仁德抓获,不屈死。

南阳郡侯叶琛,公元1362年祝宗、康泰叛变,攻陷洪都。叶琛与行省都事万思诚出兵迎战,被俘后被杀害。

高阳郡侯韩成,公元1363年,鄱阳湖大战中为了解围,代替朱元璋穿蟒袍,带冠冕,投水而死。

颍上郡侯陈兆先,公元1363年,鄱阳湖之战中战死。

下邳郡侯余昶,公元1363年,鄱阳湖之战中战死。

颍川郡侯陈弼,公元1363年,鄱阳湖之战中战死。

东海郡侯徐公辅,公元1363年,鄱阳湖之战中战死。

京兆郡侯宋贵,公元1363年,鄱阳湖之战中战死。

汝南郡侯昌文贵,公元1363年,鄱阳湖之战中战死。

陇西郡侯李信,公元1363年,鄱阳湖之战中战死。

太原郡侯王胜,公元1363年,鄱阳湖之战中战死。

清河郡侯李志高,公元1363年,鄱阳湖之战中战死。

陇西郡侯李继先,公元1363年,洪都之战中战死。

彭城郡侯刘齐,公元1363年,洪都之战中战死。

天水郡侯赵国旺,公元1363年,洪都之战中战死。

不以郡名而取忠义名为侯者

忠节侯张子明,公元1363年,南昌之战(洪都)为了给被围困的城中送信,诈降陈友谅,到城下大呼众将士坚守城池,被杀。

永义侯桑世杰,大战张士诚时,攻打石牌,力战而死。

追赠郡伯七位

天水郡伯赵天麟,公元1363年,死于临江死事,系临江府同知。

陇西郡伯牛海龙,公元1363年,死于洪都之战,系元帅副使。

安定郡伯程国胜,公元1363年,死于鄱阳湖之战。系帐前万户。

太原郡伯王咬住,公元1363年,死于鄱阳湖之战,系元帅副使。

缙云郡伯胡深,公元1367年,死于年取闽之战。系行省左右司郎中总制、处州府军民事、王府参军。

康安郡伯孙虎,公元1363年,死于落马河之战。系海宁卫指挥副使。

谯郡伯戴德,公元1371年,系湖广行省参知政事,病死追封。

追赠子爵十三名(全部于公元1363年鄱阳湖战役阵亡,祀康(朗)山忠臣庙

赠子邑名十:盱眙 罗山 定远(三人)梁县 怀远 合肥(二人)巢县 庐江 含山 汝阳

盱眙县子汪清,从起义阵亡,再赠驸马都尉。

罗山县子王凤显,系千户

定远县子姜润,系千户

梁县子石明,系千户

怀远县子常徳胜,系镇抚

合肥县子王徳胜,系千户

合肥县子宋鼎,系千户

巢县子陈冲,系千户

定远县子王喜仙,系千户

庐江县子汪泽,系千户

含山县子丁宇,系千户

汝阳县子逯德山,系千户

定远县子裴轸,系千户(西伯利亚人),很有名,有传。

追赠男爵十名:

当涂县男王恺为行省郎中,公元1362年死金华乱兵,赠奉直大夫飞骑尉。

丹阳县男孙炎直隶句容人,行省都事处置处州军事,公元1362年死金华乱兵,赠奉直大夫飞骑尉。

合肥县男徐明,系管军百户,公元1363年,死洪都难。赠封子为指挥。

万春县男常德胜,系千户。公元1363年,死于鄱阳湖之战。

虹县男郑兴,都尉。公元1363年,死于鄱阳湖之战。

随县男罗世荣,都尉。公元1363年,死于鄱阳湖之战。

定远县男史德胜,系千户。公元1363年,死于鄱阳湖之战。

五河县男王理,系千户。公元1363年,死于鄱阳湖之战。

舒城县男王仁,系千户。公元1363年,死于鄱阳湖之战。

含山县男曹信,系千户。公元1363年,死于鄱阳湖之战。

为什么要革除子男爵位

从以上赠封的子爵和男爵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功臣官职是千户。明初随元制,也分上中下千户,官阶品级为四品、五品之间,对应子爵、男爵。

《明经世文编》(叶春及)和《谭襄敏公奏议》(谭纶)记载皆称:“国初置卫四百九十一,所三百一十余,以军计之,约三百一十余万。”

这样算的话明初的千户、镇抚、都尉几乎是数以千计。

这么多千户、镇抚,都尉,为明朝创建立战功者不可计数,功劳也在伯仲之间。

如果授封子男爵位,那么明初的子爵和男爵将多不可计,而且授爵也无法做到公平公正,甚至会引起基层部队的稳定。这种情况如同在建国五五年授封军衔时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甚至有的认为军衔平定不公而闹意见。

所以朱元璋索性将子爵和男爵作为基层指挥官战死后的功臣荣誉爵位,简单地说就将子爵功臣和男爵功臣树立为开国战争中牺牲中下层军官的英雄典型,而不是实际爵位。

虽说中下层指挥官失去了被封爵的可能,但明制规定卫、所武职可以世袭。这样即避免了子、男爵位的滥封,也解决了众多中下层军官的顾虑(成败皆空),更可以为朝廷节约大量的俸禄。所谓要封都封,要不封都不封,一碗水端平。

所以“洪武之三年始进公侯位一品上,而罢子男”。

最终明初(仅限明初)针对功臣,依照品级和战功,形成了实际授封和逝者追封两套爵位系统。

即:

公爵级:国公(实授)对应郡公(追赠)

侯爵级:侯(实授)对应郡侯(追赠)

驸马都尉(实授)对应郡伯(追赠)

伯(实授)对应县伯(追赠)

卫所世袭无爵位 对应 子男(追赠)

郡王(宗室封赠)对应 功王或民王(封赠)

所以这种观点,也可以作为前文刘伯温正二品御史中丞被授封县伯而不是郡伯的原因,因为郡伯是给开国前战争牺牲的功臣准备的,刘伯温的诚意伯只能是县伯。

而洪武,建文,永乐三朝超越品级授封公侯伯爵位者,被称为超封。永乐初,驸马都尉,伯爵位更上一层楼,位列超品。

来去是梦成败皆空

感谢您的阅读

欢迎您的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经常见到被封侯爵,为什么很少有被封伯爵子爵男爵?2
知否:北宋的爵位到底是怎样的?月薪多少?
公、侯、伯、子、男到底是中国爵位还是西方爵位?
仅宗室爵位就有21级,清朝爵位到底有多复杂?
古代爵位不是只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那韦爵爷到底是几品官?
宋朝的爵位制度是怎样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