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失去辽沈,他第二次出任辽东经略,提出的目标却令人伤叹

(之十二):辽阳陷落,他用大炮轰死家眷,自己佩带剑印,刎颈而死

熊廷弼(之十三)

辽阳是辽东都司的所在地,所以一直是辽东镇最大的城市,城防最为坚固。辽阳的失守,让整个辽东陷入巨大的惶恐之中,百姓奔逃,“自塔山至闾阳二百余里,烟火断绝”。

丢失了辽阳,也就失去了三岔河以东的整个辽东,从陆路上彻底把中国与盟友朝鲜隔绝开来。比丧失土地和盟友更坏的恶果在于,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的天津和整个山东半岛一下子变成了前线,面临着海上可能的威胁,而这里原本是中华的腹地,安享太平。明军要想在这样一条漫长的海岸线上布置防御,需要花费的人力与财力大到难以想象。

远在关内的北京也感受到失败的震动。决策者们又想起离去不久的熊廷弼,想起他的种种好处,回顾他的稳定之功,才知道那一切多么难能可贵。如果由他一直统领辽东,虽然没有收复之功,但总还不至于失城失地,溃败如此。可惜一切悔之晚矣。

于是当初大力排挤、批评熊廷弼的一些大臣受到处分,姚宗文被除名,冯三元、张修德等人降三级。

天启元年七月,熊廷弼匆匆赶回到北京,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经略辽东军务,赐尚方剑,副总兵以下可以先斩后奏。同时任命王化贞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广宁。

晚明时,辽东镇的重要城市有辽阳、开原、广宁、沈阳等处,广宁城处在山坳之中,附近有三条河做为天然屏障,形势险要。辽阳、沈阳、开原等城市先后失守,广宁硕果仅存,地位因此变得更为重要。

熊廷弼在北京提出了自己恢复辽东的方略,名字叫做“三方布置之策”。所谓的三方,核心便是广宁城,另外两方分别是海上的天津方向和登州、莱州方向。

广宁方向,熊廷弼认为应该固守,牵制八旗主力。海上设置天津巡抚和登州、莱州巡抚,建立水师,以便挥师渡海,插入南卫。但整个策略的目标并不高,仅仅是要迫使努尔哈赤不敢妄动,并且争取收复辽阳。

(明末辽东地图)

两年之前的万历四十七年六月,熊廷弼第一次出任辽东经略时,也曾提出过一份方略,强调开原和北关对于整个辽东的重要性:“辽左为京师肩背,欲保京师而辽镇必不可弃;河东为辽镇腹心,欲保辽镇而河东必不可弃;开原为河东根底,欲保河东而开原必不可弃。”

短短两年时间,言尤在耳,如今不但开原,就连辽、沈都已经丧失。两相对照,形势变化之大令人痛心。

问题是,熊廷弼的“三方布置之策”的规划过于庞大,牵扯的范围太广泛,人力与财力的耗费都是一个天文数字。显然,熊廷弼过分夸大了努尔哈赤的威胁,起码在当时来看,努尔哈赤根本没有想过要搞什么渡海作战,八旗军擅长骑射,乘船过海的作战方式对他们来说难度太大,他们更愿意在陆地上发挥自己的长处,哪怕前面有坚堡,有关隘,有长城。

对照后来袁崇焕的防守规划,在广宁已经失守的情况下,袁崇焕面对的形势要比熊廷弼恶劣得多,但袁崇焕也只是坚守宁远和山海关一线,整个山东半岛和天津一线并没有出什么问题。可见在这一点上,熊廷弼对形势的判断是有问题的。

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钱。三方布置的策略如果要完全实施,需要多达一千二百万两白银,这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所以户部尚书汪应蛟坚决反对这个计划。

●未完待续

于左 撰 人物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代军事家熊廷弼手迹
明亡清兴六十年13传首九边
三次经略辽东的熊廷弼为何被处死?崇祯知其冤为何不予平反
血色辽东
明朝与后金之间第二次大决战:女真夺取辽阳和沈阳
看似辉煌的“镇江大捷”,却是让大明王朝深受其累的“镇江大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