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地理文献(廿一)——水利文献(四)


《宋史·河渠志》里的南方诸水,载于《宋史》卷九十五至九十七,志第四十八至五十,河渠志第五至第七。卷九十五末尾叙述岷江及巴蜀水利,卷九十六叙述北宋东南水利,卷九十七叙述南宋时水利情况。


《宋史·河渠志》南方诸水

岷江。在宋代,岷江仍被认为是长江的上源。与前面所述的黄河不同,元人并未认识到金沙江远比岷江长得多,所以也承认了这一说法。

    

  岷江水發源處古導江,今爲永康軍,漢史所謂秦蜀守李冰始鑿離堆,辟沫水之害,是也。
  沫水出蜀西徼外,今陽山江、大皂江皆爲沫水,入于西川。始,嘉、眉、蜀、益閒,夏潦洋溢,必有潰暴衡決可畏之患。自鑿離堆以分其勢,一派南流于成都以合岷江,一派由永康至瀘州以合大江,一派入東川,而後西川沫水之害減,而耕桑之利博矣。


   

   皂江支流迤北曰都江口,置大堰,疏北流爲三:曰外應,漑永康之導江、成都之新繁,而達于懷安之金堂;東北曰三石洞,漑導江與彭之九隴、崇寧、濛陽,而達于漢之雒;東南曰馬騎,漑導江與彭之崇寧、成都之郫温江新都新繁成都華陽。三流而下,派別支分,不可悉紀,其大者十有四:自外應而分,曰保堂,曰倉門;自三石洞曰將軍橋,曰灌田,曰雒源;自馬騎曰石址,曰豉彘,曰道溪,曰東穴,曰投龍,曰北,曰樽下,曰玉徙。而石渠之水,則自離堆別而東,與上下馬騎、乾溪合。凡爲堰九:曰李光,曰膺村,曰百丈,曰石門,曰廣濟,曰顏上,曰弱水,曰濟,曰導,皆以隄攝北流,注之東而防其決。離堆之南,實支流故道,以竹籠石爲大隄,凡七壘,如象鼻狀以捍之。離堆之趾,舊鑱石爲水則,則盈一尺,至十而止。水及六則,流始足用,過則從侍郞堰減水河泄而歸于江。歲作侍郞堰,必以竹爲繩,自北引而南,準水則第四以爲高下之度。江道旣分,水復湍暴,沙石塡委,多成灘磧。歲暮水落,築隄壅水上流,春正月則役工濬治,謂之“穿淘”。

 

此处叙述战国晚期李冰开离堆,修都江堰,得以灌溉成都平原。文中的沫水、大皂江、皂江等名都是岷江某段的别称。


(资料来源:中华书局1985年版《宋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称成都为“天府之国”原因竟是因为这一工程。
都 江 堰
读《宋史》卷九十二《河渠志》
彭邦本 | 古代都江堰岁修制度——从《秦蜀守李冰湔堋堰官碑》说起
蔡蕃|集水利古籍大成的《中国水利史典》
都江堰千年不倒背后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