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地理文献(九)——城市地理文献(二)


洛阳位于洛河(河南西部之洛河,黄河支流)之北,古代山南水北为阳,故有此名。西周始建,称为成周,但西周首都仍在宗周镐京。周平王躲避戎族入侵迁洛,为定都洛阳之始。历史上,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等王朝都曾定都洛阳或以洛阳为陪都。在两汉、隋唐时期,长安和洛阳并重,都是国家的政治中心。其中,东汉首都在洛阳,武则天时期曾长期以洛阳为首都。五代时,除后唐和后晋初期曾短暂以洛阳为首都外,洛阳都是陪都。北宋时,洛阳虽然只是陪都西京,却是当时学术的中心,如二程就住在洛阳。接下来我们就来看几种有关洛阳的文献:


《洛阳伽蓝记》

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北魏中期,由于社会普遍崇拜佛教,寺庙、造像数量大幅上升。伽(音qie二声)蓝指寺庙。作者杨衒之,生活在北魏末、东魏时,在东魏孝静帝武定五年(547)重访洛阳,见往日繁华的城市已成丘墟,回忆当年,感叹不已,作《洛阳伽蓝记》,分城内、城东、城南、城西、城北五卷,主要叙述北魏末洛阳城的佛寺。西晋时,洛阳还只有四十多座寺庙,可是到了北魏时已经激增到一千多所,这和北魏统治者崇信佛教有很大的关系。《洛阳伽蓝记》中以叙述佛寺为主,另叙述当时洛阳城的建筑、形制、风俗、社会生活等方面,还夹杂一些奇闻异事。比如说卷四中就有描述孝文帝族弟河间王元琛炫富的故事。


北魏的洛阳城最早的格局源于战国末吕不韦所修的“九六城”,因南北长九里,东西长六里而得名。东汉时定都洛阳,城中有南北二宫,十二座城门,城南有太学,还有白马寺。城在洛河之北,北靠北邙山。东汉之后,曹魏和西晋都以洛阳为首都,又在其西北修金墉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又修了更大的外郭城,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城内有322街坊,220宅里。北魏灭亡后,洛阳城因东西魏之间的战乱被毁。今汉魏洛阳故城在洛阳市东15公里。


北魏洛阳城平面图。图中外侧虚线表示的是北魏外郭城,中央的城市是自东汉以来的洛阳城,北魏只有一座宫城,此前东汉则有南北二宫。南侧的四夷里是各国商队使者的居住区,考古发现也证明北魏洛阳城是当时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


永乐大典本《河南志》

清代历史地理学家徐松(1781-1848)于嘉庆十四年(1809)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了其卷九五七八至卷九五七九的一部分,成书时间约在明永乐元年至六年间(1403-1408),徐松题为永乐大典《河南志》,实际是《永乐大典》中专述河南府(治今河南洛阳)的部分。他所辑出的这一部分,包括京城门坊街隅古迹、周城古迹、后汉城阙古迹、魏城阙古迹、晋城阙古迹、后魏城阙古迹、隋城阙古迹、唐城阙古迹、宋城阙古迹,共九目,叙述了西周以来洛阳城市的沿革情况。这部书因保留了已经佚失的宋代宋敏求《河南志》中的资料而极其重要,而后徐松的《唐两京城坊考》时也主要参考此书写成。


隋唐洛阳平面图。这座城市跨洛河两岸,宫殿区位于西北部。


《唐两京城坊考》

在古都西安的城市地理文献中我们已经介绍过这部书,此书由徐松所著,全书分五卷,其中第五卷为对唐代洛阳城的复原。这一卷先叙述宫城、皇城、东城、上阳宫、神都苑、外郭城,其次再叙述洛渠、通济渠、通津渠、运渠、漕渠、谷渠、瀍渠、泄城渠、寫口渠等洛阳周边运河。


按照研究,后来的河南洛阳老城的西半城相当于隋唐洛阳城的东城,可以想见当时洛阳的规模宏大。隋时有103里坊,3市,唐时则有113里坊,3市,外郭城有十座城门。隋炀帝时,在洛阳城西修了周二百里的西苑,其中宫苑更是穷尽奢华。武则天时,在洛阳修建明堂,被称为“万象神宫”,高二百九十四尺,周三百尺,凡三层。隋唐时洛阳作为大运河的中枢,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与当时的长安都是世界都会。


作者:卜庸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魏洛阳城真的有100平方千米吗?
这座低调的十三朝古都,凭啥又火了?
六大古都之洛阳
洛阳风水 “帝王之都,华夏龙脉”
试论古代城市与河流的关系——以古都洛阳为例
特别专题:古今辉映一千年,留在洛阳大地上的“北魏印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