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历史概述(五十六)——唐朝(十)


唐朝后期,河北藩镇和宦官专权的问题不能解决,却又发生了数十年的文官党争,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最后爆发了一系列农民起义。尽管这些起义先后被镇压下去,但是矛盾仍在进一步发展。

牛李党争


宪宗之后,在唐王朝和藩镇势力大致平衡,边疆局势较为缓和,社会矛盾尚未激化的环境下,又发生了长达数十年的文官党争局面。


宪宗时期,唐朝宰相、仆射、尚书等高级官员已经多为进士科出身。此时,士族的含义已经不再是像魏晋南北朝那样的世家大族,而变为应试的布衣、或进士出身的家族、或官僚群体。


元和三年(808年)四月,考生牛僧孺(779-848年)、李宗闵(?-846年)等人因在制举对策中批评时政,得罪了宰相李吉甫(758-814年),于是久久不得授官,而考官杨於陵也被免官。到穆宗长庆元年(821年),李宗闵的女婿苏巢进士及第,翰林学士李德裕(李吉甫子,787-850年)仍怀怨恨,举报考官取士不公,李宗闵因此被贬为剑州刺史。牛李党争从此开始。


以牛僧孺和李宗闵为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都和宦官勾结,在文宗时宦官分两派而势均力敌。每到朝廷议政时,两党争吵不休。文宗曾说:“去河北贼非难,去此朋党实难。”开成五年(840年),武宗即位,枢密使杨钦义得势,与李德裕有私交,于是李德裕自淮南节度使入朝为相,牛党的主要人物被贬斥到岭南。武宗死后,与李党相勾结的一派宦官失败,而得胜一派拥立宣宗,宣宗平素厌恶李德裕的专横,于是李德裕被贬到崖州(今海南三亚)而死。党争至此基本结束。


值得注意的是,牛李两党都不是因为政见相同,而是因为各种关系组成的。李党为李德裕任翰林学士或宰相时的同僚;牛党则以科举作为壮大自己的门路。党争中主要是权力地位的消长和恩怨占了上风。两党都曾做过有利朝政之事,却无心顾及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


事实上,两党都重视进士科,而两党的主要人物构成并没有大的家世出身上的区别。这反映了唐代发展到中晚期,科举制度对文官政治的影响以及极其深刻,而隋唐以前以及唐初的门阀集团统治方式已经结束,代之以进士科举为主培养门生故吏而形成的文官集团。


1982年《中国历史地图集》唐时期全图三,元和十五年(820年)。作为唐中后期的顶峰时期,“元和中兴”也只不过是暂时的回光返照而已。唐朝被内忧外患所困扰,实际能够控制的地带还不及秦朝版图。

宪宗以后的总体政局


宪宗死后,第三子李恒即位,即穆宗。穆宗是个昏君,荒于朝政,宪宗时苦心经营的“元和中兴”在穆宗手中化为泡影。穆宗在位仅四年多就死去。他死后,由其长子李湛即位,是为敬宗。敬宗在位两年,被宦官杀死。宦官改立其二弟李昂为帝,即文宗。


文宗在位时间较长,本打算整顿政局,而为宦官挟持而无能为力。文宗死后,宦官又立其五弟李瀍为帝,即武宗。


唐朝的对外形势,在武宗时有了较大的变化。北方的回鹘被黠戛斯人攻灭;西南的吐蕃爆发内乱,陷于分裂。于是唐朝在安史之乱之后近百年又获得了相对安定的外部环境。


武宗时还进行了一次灭佛运动。当时,佛教寺院藏匿了大量百姓,铸造的佛像又消耗了铜的资源,经济上对唐王朝很不利。会昌五年(845年),武宗下令销毁佛像,勒令僧尼还俗,拆毁大量寺庙,销毁铜像、钟磬用来铸钱。但是这场运动没有几年就因武宗去世而中止。


p.s历史上将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灭佛合称“三武灭佛”,后来又有人将五代后周世宗灭佛也算进去,合称“三武一宗法难”。


武宗死后,宦官拥立宪宗子李忱为帝,即宣宗。宣宗一直怀疑宪宗是被穆宗杀死的,因此对穆、敬、文、武四位皇帝都很怨恨,长期装疯卖傻,以麻痹这几位皇帝。他即位后,一反以前之政,停止灭佛,并大力弘扬佛教;又使牛李党争形势发生巨大的扭转。但宣宗善于纳谏,时人称为“小太宗”,政局稍有好转,然而并无大的转机。


宣宗死后,长子懿宗李漼即位,是个昏君。唐朝的社会矛盾最终不断激化,爆发了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


央视纪录片《大明宫》中长安阴云密布的画面。唐朝晚期与此画面相同,政治黑暗,再不复盛世繁华之象。


唐晚期的农民起义


01 百姓的悲惨境遇

唐朝后期,两税法、徭役和差科成为农民身上沉重的负担。地主隐匿田亩、降低户等,以逃避两税。有的地主假托为僧,或在各州、军假职以逃避差役。地主希求得到一官半职,官满后移住其他州,称为衣冠户。没有得到一官半职的地主,就交纳一定财物给衣冠户,把自己的财产以典贴(本意为抵押自身为奴抵债)的方式系在衣冠户名下,以减轻两税,并全面差役。于是两税与差役都落到农民身上了。


唐朝后期,吏治愈加腐败。官僚机构不断膨胀,财政支出增加。节度使、观察使、刺史上任或调动的资送钱物,刺史上府、县令上州的费用,都向百姓所取。下级胥吏直接盘剥百姓。


又因唐后期以户口增减和赋税完成情况作为政绩考察的重要标准,因此刺史、县令招引逃户,到征派时,农民又逃散不已。税钱既已上报,就摊派到还见在的农户上。受灾田亩则不上报,将应缴的税额摊派给不受灾的农户。朝廷因经费不足,还要求地方预征两三年的租税。


这种情况下,地主开始用两种手段疯狂兼并土地:

  1. 地主以低价典入农民的土地,而不申报官府,在私下的契约里说明地主所纳的两税,在农民赎地时需要全部偿还。如果农民无力偿还,则他们可以长期占有土地。

  2. 地主趁农民危急时买进土地,逼迫农民与地主私定契约,不申报官府办理移户的手续,在私定契约里面规定两税、差役都由农民负担。


这样,农民就算完全失去土地,也不能逃脱赋税和征徭的枷锁。于是ta们只能逃亡到深山或海岛,要么铤而走险,反抗压迫。


唐朝自实行榷盐、榷茶之后,不断提高茶和盐的价格,于是贩卖私茶、私盐的人遍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唐朝设监院巡卒来搜检,并以严峻的刑法来压制。于是这些私贩就结成群体武装反抗。文宗、武宗时,这些群体已经遍及江淮地区。


02 此起彼伏的小规模起义

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剑南蓬州(治今四川仪陇大寅镇)、果州(治今四川南充)山区发生了起义;大中六年(852年),湖南衡州(治今湖南衡阳)发生了邓裴的起义。


到大中十三年(859年),浙东裘甫率起义军攻下象山县(治今浙江象山)。咸通元年正月,裘甫攻下剡县(今浙江嵊州)。二月,起义军大败唐军,裘甫自称天下都知兵马使,改元罗平,铸印称天平。当时,浙东地区是唐王朝的重要经济来源,而军队废弛,军事力量薄弱。起义军攻下上虞、余姚、慈溪、奉化、宁海等县,又进攻衢州(治今浙江衢州)和婺州(治今浙江金华)。唐王朝派王式前往镇压。王式分兵数路进攻,以当地的土团兵为向导;又开仓放粮赈济贫民。裘甫没有策略,很快转入劣势,六月裘甫被俘,七月剡县失陷,起义失败。


03 庞勋起义

懿宗时,南诏王世隆称帝,大举攻唐,唐朝西南边境形势严峻。于是唐王朝征发山东、河南、山南、江南戍兵前往岭南、西川、黔中等地。


咸通四年(863年),徐泗士兵八百人戍守桂州(治今广西桂林),约定三年一代,直到咸通九年(868年)徐泗观察使崔彦曾还不肯发兵更代。于是戍兵杀死都将王仲甫,推粮料判官庞勋为首领而北还。十月,戍兵到达徐州西南的任山,受到崔彦曾的截击,于是南取宿州(治今安徽宿州)。不久,唐军被起义军打败,庞勋率军攻徐州,徐州百姓帮助庞勋攻城,用柴草车烧城门。攻破徐州城后,大量百姓加入起义军。


由于江淮通往长安的交通被切断,唐王朝大为惊恐,派义成节度使等十藩镇兵以及沙陀、吐谷浑、达靼、契苾等部军队前往镇压。咸通十年(869年)九月,庞勋战死。十月濠州(治今安徽凤阳东北)陷落,起义失败。各地分散的余部转入兖州(治今山东济宁兖州区)、郓州(治今山东郓城)等地,继续反抗斗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盛世悲歌:唐朝覆亡真相 (组图)——————
中国通史 第四十六集 晚唐困局(2)
《CCTV中国通史纪录片》第46集 中晚唐的困局 音频(解说词)
中国朝代历史顺序表
二百八十九年的中原王朝,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缘何迅速没落
慎独的孤臣还是纷争的魁首:大唐名相李德裕波澜壮阔的一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