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6、周王朝(春秋时期) 周庄王年间(一)

1、齐、鲁奚之战

鲁桓公十七年(公元前695年)。齐国和鲁国因边界争执发生战争,史称“奚之战”,鲁军败绩。

2、鲁、宋攻邾

周庄王二年(公元前695年),邾国内乱。宋国认为有机可乘,便联合鲁国攻打邾国。

3、齐灭纪之战

齐、鲁奚之战之后第二年公元前694年,鲁桓公和郑君子亹被齐襄公杀死。鲁郑两国顿时不及考虑保存纪国。形势急转直下。周庄王四年(公元前693年),齐国军队驱走纪国的郱、鄑、郚三邑居民,占有三邑土地。公元前691年,纪国分裂。纪侯之弟纪季以纪国的酅地投降齐国,做齐国的附庸。同年鲁庄公试图和郑君子婴商量保全纪国,郑君以国内部不安定为由拒绝。公元前690年,齐国军队攻破纪国都城。纪侯将剩下的国土交给纪季,出国逃亡一去不返。纪国灭亡。

4、楚攻随之战

周庄王七年(前690),随叛楚国,又以汉东之国为乱。楚武王率师伐随,结果死于伐随的路上。楚令尹斗祁、莫敖屈重将此事保密,继续推进,筑桥开路,修筑营垒,并以楚武王之命向随人进攻。随人惧,与楚订盟。

5、楚攻申、邓之战

周庄王九年(前688),楚国向南阳盆地扩张,攻打申国。楚如攻申,必经咽喉之地邓国。春秋初年,楚曾拉拢邓国,与邓国联姻。楚武王的夫人邓曼就是邓国女子,所以,邓国又是楚文王的母舅之国。楚文王伐申,过邓,向邓借道。当时,邓国大臣劝邓祁侯乘机杀掉楚文王,并忠告:“亡邓国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脐。”而邓侯却念楚文王是他外甥,不能自相残害,楚国又较强大,故不听大臣的意见。结果楚文王伐申以后,返邓时,向邓国进攻。又过了10年,楚终于灭邓。

6、齐、鲁围郕

鲁庄公八年(公元前686年),鲁、齐联合攻郕,郕向齐投降。鲁仲庆父不满,请求攻齐,庄公不允。

7、齐、鲁乾时之战

周庄王十二年(公元前685年),齐军在乾时(时水支流,经山东桓台西北注入古济水,旱则干涸)击败鲁军的作战。 十二年春,公孙无知被齐大夫雍廪所杀。随后,齐大夫高奚等暗中遣使赴莒迎公子小白。鲁庄公则亲自领兵护送公子纠归国,并命管仲率军把守住莒国通往齐国的道路,以阻止公子小白归国。当管仲军与护送公子小白归国的军队发生交战时,小白被管仲射中带钩,遂佯死,得以先入齐国继位,即齐桓公。秋,鲁庄公为助公子纠争位,再度领兵攻齐。齐、鲁两军在齐都临淄以西的乾时相遇。齐军以逸待劳,大败鲁军。鲁庄公丢弃所乘战车,改乘轻车逃回。其御手秦子及车右梁子持庄公的旗帜,在道旁诱骗齐军,被俘。不久,齐大夫鲍叔牙率军至鲁,对鲁施加压力,迫使其杀死公子纠,交出管仲。

7、齐、鲁长勺之战

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年),是继乾时之战后齐、鲁另一次重要战役。鲁国在此次战役取得胜利,间接促成数年后齐鲁息兵言和。

齐军仗着兵强马壮,侵入鲁境。鲁庄公暂时避开齐军锋芒,撤退到有利于反攻的地方——长勺(今莱芜苗山镇)。由于乾时之战的胜利,鲍叔牙以下将士都轻视鲁军,认为不堪一击,于是发起声势汹涌的攻击。

长勺之战最有名的便是曹刿论战。也是成语一鼓作气的由来。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军队的士气。敲第一遍鼓时,士气最旺;第二遍鼓时,士兵的勇气就已经减退了;第三遍敲鼓,勇气已经耗尽。这时我军趁机擂鼓而上,士气旺盛之军攻打松懈疲乏之军哪有不胜的道理?”《左传·庄公十年》记载:“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齐军声势浩大的第三次进攻,迅即出现于鲁军面前。曹刿看到这次齐军来势虽猛,但势头没有上两次大,认为出击时机已到,立即向庄公提出反击齐军的建议。庄公亲自擂起战鼓,发出攻击命令,随后鲁军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鲁军战胜,庄公传令追击。曹刿认为齐乃大国,兵力素强,不容易判定是否真正失败,很可能另有埋伏,阻止庄公下达追击令。他登轼而望,见齐军旗鼓杂乱,兵器倒曳,又下车观察到齐军战车的车辙十分混乱,判定齐军是真正溃败,才向庄公提出大胆追击的建议。庄公令下,鲁军猛打猛追,给齐军以沉重打击,俘获大量甲兵和辎重,把齐军赶出国境,并射杀齐桓公子公子雍,洗涤乾时之战所蒙受的耻辱,国势为之一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勺之战:3万鲁国大军,却击败了齐国30万大军!
长勺之战简介,长勺之战的故事
春秋霸主齐桓公的一次失败,不顾管仲劝阻执意出战,结果被秒
先秦史话丨54.春秋(19)周庄王时期(四)
齐鲁长勺之战:春秋时期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齐太公世家(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