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艺谋的坎坷人生:北电破格录取,68岁依然自律!

关于张艺谋,或许已经讨论太多次了。

他是八、九十年代墙里开花墙外香的第五代,是中国电影商业化的先驱,也是最早代表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的代表人物。

今年,张艺谋为观众带来一部新作品——《影》,再一次在海外内都收揽了一片好评。

大家在感叹张艺谋功力不减的同时,都表示:张艺谋真是从来没让人失望过。

这是一张纪念“张艺谋导演从影四十年”的海报,从《红高粱》、《活着》到《英雄》、《十面埋伏》,再到《金陵十三钗》、《归来》和刚刚上映的《影》,张艺谋导演的代表作品几乎都被囊括其中。

是啊,从1978年“破格”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到如今的2018年,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职业生涯,已经四十年了。

和出身艺术世家的陈凯歌和田壮壮相比,张艺谋走上电影之路要意外的多。

1950年出生在西安的张艺谋在成长过程中赶上了那个纷乱的年代,初中毕业就到农村插队,后来又在一家棉纺织厂做了工人。

从20岁到28岁,张艺谋在工厂一干就是八年。

直到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北京电影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对摄影抱有一腔热情的张艺谋决定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当时的主考老师看了他的摄影作品,颇为惊叹,觉得是一个不错的人才。但因为当时张艺谋超过了报考年龄,不符合报考条件,所以并没有录取他。

面对打击,张艺谋骨子里的韧性显现了出来,他没有轻易放弃,而是决定主动出击,为自己争取机会。

他干了一件非常大胆的事情:将自己拍摄的三十多张照片装订成册,并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一同寄给了当时文化部部长黄镇。

黄部长十分重视人才,收到张艺谋这样一个“无名之辈”的信件,并没有视而不见。碰巧著名的漫画大师华君武找黄镇部长汇报工作,看到了张艺谋的摄影作品,并大加赞赏。黄部长由此批示张艺谋的入学问题,被北京电影学院“破格录取”。

从那一年开始,他的人生和电影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而中国电影也将和张艺谋这个名字紧紧地联结在一起。

28岁被北电破格录取的张艺谋,当时不被大多数人看好,一个年近30才读大学的导演能有多天才呢?

但无论是天才还是地才,他都证明了自己。

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34岁张艺谋在电影《一个和八个》中首次担任摄影师,第一次担任摄影师,便获得中国电影优秀摄影师奖。

这部电影也被列为“第五代”电影人的第一部作品。从形式到内容以及在导、摄、美等方面都较以往各代的片子有大的突破。也正是在这部电影里的摄影工作,让张艺谋开始受到电影界的注意。

之后,张艺谋又在陈凯歌导演的《黄土地》和《大阅兵》里担任了摄影师。凭借着在《黄土地》里表现出来的黄土的浑朴和壮美,令张艺谋收获了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等殊荣。

仅用三部电影作品,张艺谋就跨入了一线摄影师的行列。

之后,在1987年吴天明导演的《老井》中,张艺谋扮演了质朴能干的农民孙旺泉。

凭借着极具张力的表演,他一举拿下金鸡、百花、以及东京国际电影节三个影帝奖杯,第一次做演员,他就做到了极致。

自此,张艺谋的才华被世人所初见。

1987年,张艺谋执导了电影《红高粱》,正式开启了他的导演生涯。

这部由姜文和巩俐主演的电影,以一种极具烈性的方式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悲壮故事。该片无论从叙事还是表现风格方面,都令人眼前一亮,极富水准。

这是张艺谋导演生涯的处女作,这第一箭,就命中了红心。

影片上映后,不仅获得了国内观众的喜爱,也获得了多个重要奖项的认可: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第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第1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等等。

这部电影为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在往后三十年的职业生涯里,作为导演的张艺谋先后拍摄了《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一个都不能少》、《英雄》、《金陵十三钗》等国内外高度认可的经典作品。

1988年,张艺谋已经38岁,此时距离他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正好十年。

和他同一级的有陈凯歌、田壮壮、何群、黄建新、顾长卫等一大批后来在中国影坛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有个共同的称谓:“第五代”

在那个娱乐生活还略显贫瘠的时代,张艺谋几位“第五代导演”逐渐崭露头角,年轻的他们开启了一场对中国电影的伟大革新,他们走过的路,几乎就是中国电影的发展之路。

张艺谋经常笑称自己是国内最具争议的导演。

继《红高粱》得奖后,他相继拍摄了多部优秀作品,逐渐变成人们口中的电影大师

千禧年前后,张艺谋筹划拍一部武侠情怀的文艺片,一圆自己的江湖梦。但还没能落实,就被李安先一步拍出了《卧虎藏龙》。

张艺谋心想:“完了,这肯定得撞”,无奈之下,他只好另做打算。

那时候的电影市场是好莱坞商业大片大行其道,国产电影被逼得几乎看不见出路,国外都在嘲讽中国电影赚不了钱。

张艺谋这时开始“不安分”,他萌生了拍商业片的念头。此前,张艺谋的作品都是带有纯粹艺术色彩的文艺片,他认为这也许是个转型的机会。

可“张艺谋要拍商业片”的消息一经传出,便立刻遭到国内外的讽刺。

国内的人不以为然:“这老谋子又要拍什么乡村故事了!”国外的人不屑一顾:“中国电影反正也就那么回事,能有什么新意?

但张艺谋照样开始为自己的电影着墨,他找了不少著名影星当主演,制作上耗资巨大,仿佛外界的风评与自己毫无瓜葛。

当时的国内电影业市场,几乎没人敢尝试。一阵阵不看好的声音下,《英雄》登上了大银幕。

电影上映期间,在国内创造了2.5亿票房,全球票房更高达1.77亿美元。直接创下中国电影全球票房最高纪录。

就是如此,依旧有人挑他的刺,认为他放弃了艺术,变得商业而庸俗。

回想起所遭受过的舆论压力,张艺谋说:“我不太爱惜羽毛,不太精心打造自己的品牌,在预料之下仍愿意尝试。拍的类型多了,受众才会广。

每一次的突破犹如豪赌,“羽毛”是筹码,赢了是辉煌,输了成笑柄。

但对于创作者而言,尝试比名声重要。

在张艺谋心里,他从来不是什么电影大师,他只是一个“笨鸟先飞”的电影人。倘若不如别人有天赋,就将勤补拙,做好当下,做好自己,这就够了。

2008年8月8日,相信在很多国人的心中都有着特殊的记忆。

如果说前20年,张艺谋是和电影互相联结,那么十年前的8月8号,这个名字将从此和“中国”紧紧连在一起。

那一年,全世界超过40亿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鸟巢体育场。所有人都在等待着一场万众瞩目的盛大典礼,在西方媒体的评论中:这是现代中国最重要的一个晚上

近三个小时的晚会,数万名演员工作人员参与演出,面向全世界公开直播,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

这一切的压力,都落在了整个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的身上。

为了这一晚,张艺谋准备了四年。

当时有人采访问他,作为一个电影导演,第一次接下这么大的活儿,你不怕吗?

他怕。

虽然早已是影坛老司机,还在4年前执导了雅典奥运会的北京8分钟。但组建新团队,开幕式的首次策划,还是让他们一度迷失了方向,数次崩溃。

上百个创意方案交上去又被否决,他总是挑剔,还差一点,总是在坚持,某种坚持。

好在,一切的努力终于收获了回报。

2008年夏天,那场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近三个小时爆炸式的绽放,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完美呈现,也让世界也对中国刮目相看。

这一场华丽盛大的开幕式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在外媒评价里出现最多的词就是:奇迹。

张艺谋也从此被奉为“国师”,但聚光灯下的老谋子只说了一句话:

你一生可以拍很多电影,你一生只有一次奥运会。

从2008年为了准备北奥息影一年,如今又过去十年。不管张艺谋愿不愿意,他都成了这个时代的文化符号,一个承载讨论的容器。

张艺谋对电影的爱是真切的,是热烈的,甚至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别人拍电影,需要沉静,可以等一个月、一年、十年。但张艺谋却不一样,他一直在忙碌,在跟时间赛跑。

他曾说: “我不能说我是中国最好的导演,但我可以说自己是中国最勤奋的导演。”这话一点不夸张。

张艺谋拍《活着》的时候,跟王斌和芦苇合作,俩人对于他热衷开会的习惯深感恐惧。

他常常在一天内开几个不同的会议。为了在戏开拍前,把各个方面分析透,会议往往一开就是几小时。会议之间,他几乎不休息,常常喝一口咖啡,又开始下一个。

在最新的记录片《张艺谋和他的“影”》里,大家也能发现,他几乎就没有休息的时候。要么在独自琢磨剧本,要么在和工作人员开会,要么在拍摄场地认真导戏。

没在拍戏的时候,他就安安静静地坐在某个角落,回归沉默。

和张艺谋一同工作过的人对他有一个评价相当统一:导演是个工作狂!曾任张艺谋文学策划的周晓枫曾感慨:合作数年期间,我从没见过张艺谋打过一个哈欠,他好像天生就没有那个功能!

如今,张艺谋还在坚持拍电影,他依旧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不眠不休,与时间赛跑。

他说:“当我当上导演,这是终生的。忙碌使我更充实,就是呆不住,就是喜欢。因为热爱,所以不停忙碌,不停创作。能坚持多少是多少。

无论是早期电影的经典,还是后期作品的争议,张艺谋以将近每两年一部电影的产量。

不断地为华语电影输出或具有现实意义、或具备探索价值的作品。

这些作品要么关注当下社会最切中现实的问题,要么聚焦人性里的欲望与尊严,要么尝试新鲜电影类型与技术,要么探索创新的拍摄模式与合作模式。在经典与平庸之间,张艺谋以一种似乎从不满足的姿态,持续地创作着。

在他四十年的电影生涯里,他不断变化的是对新事物的尝试与探索,始终不变的则是对电影极其浓烈的热爱与执着。

他也不会把太多精力放在与人社交、与人纠缠甚至与人“撕X”上。

他的时间都用在电影上,他的精力也都用在电影上,似乎只有电影,才能让他的生活变得有价值、有意义。

回顾张艺谋导演的人生历程,无论是“工作狂”也好,“沉默者”也好,其实都可以看到他这个人本身的性格特征:倔强、隐忍、温和;也可以看到他的处世态度:勤奋、务实、认真、低调。

这些性格和态度决定了张艺谋整个人的气质,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他创作的表达。

可以说,从1978年到2017年过去的这40年,张艺谋导演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个人生活,都发生了极大变化,而且也对整个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

挨了这么多年的骂,他从来不回嘴,像一头老牛一般耕耘自己的电影,年年有作品上映,每一部都影响着中国电影的脚步。

转眼间,张艺谋真的变成了“老谋子”,横跨电影、歌舞剧、晚会、京剧、宣传片、音乐作品、出版书籍,甚至是设计邮票的他,老了。

但当发生任何大事需要一个导演的时候,大家总是第一时间想到他,不是别的导演一定做不了,而是张艺谋这三个字,就能给人一种信任感。

这个世界上,有少数人,天分特别高还特别努力。

即便已经被称为“国师”,即便已经到了很多人一辈子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峰,张艺谋对“电影”二字,依旧充满敬畏。

在关于《影》的一次采访中,张艺谋对记者说道:“自己还要学习,还要提高。”

今年68岁张艺谋,早已不是四十年前天才少年,人们感慨他英雄迟暮,他却在聚光灯下沉默转身,继续探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芬享时刻-电视传记:张艺谋(二)
从张艺谋到冯小刚,错的是谁?
G20晚会再次惊艳世界,果然还是张艺谋牛!
张艺谋揭秘奥运开幕式:也许会有一些功夫
【旧闻】为北京奥运祈福的日本刀
过了整整8年,我才想起来感谢张艺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