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逝去的太极(十八):太极拳到底多少年才能练成?它练的到底是什么?
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天。

今天这个话题相信很多人都会感兴趣,当然这个话题也有点大!因为,就“成”这个字的内遂而言,可谓是没有止境的。正所谓,学无止境,艺无止境。所以说,话题有点大。

可我们是完全能从相对角度来看待这个“成”字的。那么,太极拳到底多少年才能练成是可以确定的。

其实只要练法对,刻苦练,加之是这块料,多说有个7、8年左右的光景就能练成。

也许有人会不解,有许有人会不信,甚至有人会因为“我慢心”的作祟而对我这么说感到不屑。咱都别急,我给你们拿出证据来证明。

练太极拳的人是都知道孙禄堂的,别说练太极拳的,就连练武术的也没有几个人不知道孙禄堂这个人的。他的各种传说我也就不说了,网络一搜都能看到。咱就说它创编的孙氏太极拳。

他这个太极拳是学自于武式太极拳的第三代传人郝为真。学习用了多久呢?月余的时光。之后他研究彻悟又用了三个年头,他的太极拳就这么练成了。

武式太极拳的创始人叫武禹襄。武禹襄去赵堡镇通过一场官司的打点让陈清平少了一个大麻烦,既而在赵堡镇学习了月余返回河北永年,之后和外甥李亦畲日夜揣摩也练成了。

杨禄躔的大弟子王兰亭向他学习太极拳没有超过五年也练成了。本门祖师李瑞东由王兰亭代师传艺也是没有超过五年练成了。

可以肯定的说,他们之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有所成就,决然不是因为得到了什么拳法套路。那他们到底得到的是什么呢?稍后会说。我们再往下看。

上幅图中这位叫杨班侯,是杨禄躔的二公子。太极拳之所以能名震天下和他的功劳极大。

杨班侯在世的时候有很多奇闻轶事。譬如平躺的时候,肚脐上放粒小米,他能给弹射到屋子的顶棚上;譬如他因痛闻爱女去世,愤而用双掌瞬间将八仙桌沾了起来等等。似这类功夫也是与练套路没有半点关系的。


咱们再说之前所讲到的大名鼎鼎的孙禄堂,他能做到“墙上挂画”,就是人能两脚离地贴在墙上。上幅截图乃民国时期杨明漪所著《拳勇见闻录》中有关本门祖师李瑞东的内功实录。这些功夫也都跟练拳没有关系。

也就是说,他们这些特殊的功夫全部来自于内功练法,而非拳法。因为有了这样的内功练法所练出来的功夫、功力,所以他们的拳术水平才高。可是现在很多人不清楚这个事,就会以为通过常年练拳就能练成呢!其实不然。


那么看到这里,想必大家已经豁然知晓他们为何在短时间内就能练有所成了。其关键就在于太极内功的练法和用法。而这也恰恰是太极拳现在练得人多,成就得人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因为,太多人不知道太极内功怎么练,怎么用了。

之前我在“逝去的太极”系列中对太极内功这一块已经有了一些说明,重复的部分就不赘述,大家感兴趣就翻阅过往的文章,静心慢读。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尾闾中正神贯顶”这个内功练法是怎么回事。

练太极拳的人都知道虚灵顶劲这个要求,在一开始学习的时候,很多教太极拳的人就对这一事项要求极严。我和大家说啊,虚灵顶劲没有错,可若是少了一道程序,少了一步功夫,这个虚灵顶劲就是错的。


什么程序,功夫呢?就是气沉丹田。

大家一定要记住,练太极拳一定要先做到气沉丹田,再做虚灵顶劲。做不到气沉丹田,虚灵顶劲也就没有了意义。

对此,“杨氏传抄老谱”之“八法秘诀”中的掤字诀就说过:“掤劲义何解,如水负行舟。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全体弹簧力,开合一定间。任有千斤重,飘浮亦不难。”

掤劲是太极拳的总劲,大家应该都是清楚的。这个总劲是怎样的一种感觉感受呢?歌诀里说了,“如水负行舟”。就是似水一般柔软而又磅礴的弹性力。那怎么练出这种劲呢?歌诀里也说了,“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


顶头悬说的就是虚灵顶劲。所以,学太极拳,练太极拳绝不可先把脑袋顶起来,这么操作的程序是错的。

正确的练法是先要把气能沉下去,要有明显的气沉丹田之感,且这种感觉感受在练拳的从始至终都要保持住。之后再做到虚灵顶劲才是正确的。因此,十三势歌诀里就讲了这么一句话“尾闾中正神贯顶

说到“尾闾中正神贯顶”就不能不说说背弓。练太极拳之所以要形成背弓的原因就在于,内气的上行非由背部而不能。背部主阳,阳主升。而气在内功练法中若想练成内劲就必须要依托形骸为导体,而不是意念想象或任其自发运行。

张三丰祖师对此曾曰:“蒙师指我一段功,先将九窍关门通。九窍原在尾闾穴,先从脚底涌泉冲。涌泉冲起渐至膝,膝下功夫须着力。释氏即此号芦芽,又如虫行又如刺。过膝徐徐至尾闾,有如硬物来相抵。方行最上一切功,三段功夫有口诀。从此三关一撞开,泥丸顶上转将来。”


其中所说的“先从脚底涌泉冲。涌泉冲起渐至膝,膝下功夫须着力。释氏即此号芦芽,又如虫行又如刺。”就是太极拳练习的要领“劲起于脚,发之于腿”的原始版表述。

三关指是尾闾、夹脊、玉枕。内气(内劲)上行到尾闾这一块的时候必须要尾闾内收那么一下,这个气劲就被形骸的变化引导至从后面上行了。

夹脊在后背处,胸口膻中穴正对着的那个区域。气劲从尾闾往上运行得需要它领起来,因此就要求含胸拔背。背不拔,这个气劲就上不来。现在很多人练太极拳怕含胸拔背不好看,那么好看是有了,内里的功却没了!

玉枕在脑后枕骨区域,用手摸着后脑勺下端有个棱凸的部位即是。这个地方只要用意一想,头就自然有那个顶劲,人瞬间就倍精神,感觉眼神都能杀人似的。这是过去练法的秘诀!

武禹襄的外甥李亦畲不是在拳谱里提到过“气贴脊背”,“力由脊发”吗?不在三关处让它形成形骸的背弓变化就做不到这些。所以,太极拳在过去不仅叫做“十三势”,还叫做“行功走架”。

说的就是内里的功夫要通过正确的功架才能练出来,这种练法不是站着不动,而是在行走当中来练的。

在这个注意背弓始终要保持住的练法过程中,内里的气劲的收放都是从脊背上来回运动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人的精神意识也是始终依附在骨架形骸的变化和劲路传导感觉上的。

所谓的“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的精神能提得起说的是这么一回事,而不是单独的拎着个脑袋,两眼多么有神,脑子多么专注的打拳。所以,现代人的练法大多都是没有继承基础上的发展,练得是太极拳的动作,失去的是太极拳的灵魂。

可为何如此还有一定的养生保健效果呢?好在松柔,安静,匀缓的要领还保留着。但是内劲是决然没法在这样的练习中能练出来的。因此,很多人练拳的年头确实不短,可是却体会不到真正的太极功夫。究其根由,是练法上出了问题。

最后我可以再一次肯定的说,练法对了,都能练成。


作者简介:薛文宇,珠海市文宇太极文化研究院院长;道家青城派南宗第36代传人,师承张德学;武当隐仙羽化犹龙嫡派第5代传人,师承陈庆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氏太极拳第5代传承人,师承郑昭明;国家级智库《世界太极拳蓝皮书》编委委员;中国老年健康委员会太极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运动处方专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劲怎么练?王宗岳《太极拳论》集解11
太极拳五探——梅墨生
解决松沉之痛:尾闾放正 两胯完全松开 内功上身
昔日,杨澄甫走遍大江南北,无逢敌手,其功夫一大半就来自站这个“桩”。
太极拳功夫之初层功夫:炼形
如何练成太极功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