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线 · 曾翔作品展在齐白石纪念馆盛大开幕


线·曾翔作品展 


曾翔,号一夫、曲堂、木木堂。1958年出生,湖北随州人,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任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秘书长、篆刻研究所所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曾翔书法工作室导师,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北书法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对外经贸大学客座教授,北京理工大学中国陶瓷印艺术研究中心艺术委员会主任。

“线·曾翔作品展”共分为字控、破局、绵延和生生四个单元,展出艺术家以不同材料创作的艺术作品,其中包括书法、水墨、篆刻(陶瓷印)、器物线刻与彩绘、装置等五大类别近300件新作。既有70米长卷的煌煌巨制,又有幅不盈尺的精微佳构,既遵古法制式,又多当代呈现。本次展览围绕“线”的主题,以架上为主要展示方式,试图在“文明和乡愁”两个思想体系下打开,关乎日常观看,关乎幼年记忆,通过展览尽可能全面梳理和展示艺术家近10年来的思考与艺术探索成果。

展览至2019年11月8日结束,为期20天。展览期间,曾翔先生将于2019年10月20日晚,在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进行题为《我从远古来:拾遗与想象的创作》的学术专题讲座。

湘潭市文旅广体局副局长、齐白石纪念馆馆长方新文先生主持开幕式
湘潭市文旅广体局局长张湘汉先生致辞




湖南省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胡紫桂先生致辞
中国书协顾问胡抗美先生致辞
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研究员曾来德先生致辞

展览作者 曾翔老师致答谢词

中共湘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铁桥先生致辞

齐白石纪念馆副馆长王奇志主持互动环节

前 言
中国书法,滥觞于殷,鼎盛于周秦魏晋,经唐宋元明清历代文化精英传承阐发,可谓浩浩汤汤,波澜壮阔,至今将四千年矣!
若论参与人数之多,交流之频繁,观念之多元,创意之迭显,则于斯为盛。
用“线”之概念,概括中国书法的核心与本质,并推衍至中国画、中国印,无疑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用“线”的形式对中国书法进行表达与演绎,且延伸至中国画、中国印,无疑亦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见有所异,识有不同,学问方能孳生。
曾翔,中国国家画院书画篆刻家,于书画印兀兀穷年,初心不改。既重“时时勤拂扫”的渐修,尤重“不是幡动,不是风动”的顿悟;长存赤子丹心,尤发豪吟雄举。成就斐然。
今,曾先生携书画印约200件,展于齐白石纪念馆。洵为曾先生近十年之心迹,洵为曾先生对当今书画印处境的曾翔式反思,洵为曾先生视书画印为“一道”的曾翔式求索。
忧悲愉怢,线知道,曾翔知道。籍此展览,若更多人知道,则生生不息矣!
       
      齐白石纪念馆/美术馆

展厅现场一览
向下拉巨多局部和高清作品一览


第一单元
 
字  控
提按顿挫
 
字控,文明之本源,艺术家从汉字的书写中认知世界,看清自我。
 
古人言点画,今人常说线条。线之于物质,于天地间复苏迹象。书之生命本源之力,有赖于身体自然灵动。或飘逸,或苍老,亦有篆籀一般浑圆饱满之势。
 
笔,毛发再生,线之聚合。用之书之,写天地草书,画百态生命。
 
又,古人论书,常言顿挫。顿挫在毛笔运转时,解方圆之变。试问,何以为之?积点成线,既提既按矣!
 
以线写形、以线写神是中国艺术笔墨语言的精髓。中国书法直接超越了形的描绘而进入线条的抽象世界,所以对这根线所要求承载的内容也必然更宽更厚也更直接,即如何通过一根线把书法家对世界的认知和他的个人本身全部反映进去。这根线是律动的,是情感的,是有生命的,这种个人认识与心性的融入才是这根线的核心属性,也是书家毕生的追求。
行书杜甫诗两首
350x182cm×2
吼书:发
300cm×300cm
虫书·王维诗
125x249cm
山光扑面因朝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349x40cmx2
草书齐己《题画鹭鸶兼简孙郎中》
93x357cm
草书赵孟钴题画诗《卧游渺万里》
100x330cm
行草书罗邺《费拾遗书堂》
100x363cm
篆书吴承恩《杨柳青》
145x362cm
行书张说《幽州新岁作》
124x248cm
课稿系列·以王羲之《圣教序》为例Ⅱ
278×50cm
课稿系列·以《散氏盘》为例
194x359cm
课稿系列·以王慈《柏酒帖》为例
106x234cm
行书《世说新语》选句
133cm×22cm
楷书刘禹锡《和乐天南园试小乐》
115cm×34cm
行书《世说新语》选句3
115cm×34cm
行书《世说新语》选句2
115cm×34cm
行书《世说新语》选句
68.5cm×87cm
临王羲之《初月帖》
53.5×152cm
楷书《世说新语》选句
70X66cm
小楷诸葛亮《出师表》
47X23cm
篆书对联“玉呜金鳌”
75x348cmx2
行书对联“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
74x350cmx2

第二单元 
破  局
线象之外 
空间之有无,一道天机。 
书之传统,秩序井然。然而,艺术史诉之于今人,创造乃艺术之本。不破不立,反道合常!线条作为一种超写实的、高度概括性和象征性的艺术语言,有效地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表现意识的先决条件,继而表现古拙、苍劲、坚硬,充分凸显艺术家的情感世界。
 
线条付之于不同材料,使得创作渠道多样化。艺术家在紫砂板或者陶瓷(罐)上刻划的线条是通过用软硬不同的材料,或者说是在被火煅烧前后的不同而形成多样的,充满着不确定性的线条形态。我们不难看到被刻划的线条与凹凸不同的表面形成独特的纹理效果,视乎暗示着一种活力。这种粗拙的造型方式,无意中传达出一种生涩,稚拙的情感体验。没有受制于字体形态的制约,而是重新开辟一条新的表现路线。另外,我们传统意义上认知的陶瓷印艺术,由于材料的特殊性,在此刻艺术家的眼里变成作为手工与物的、作为图像与文字的、作为雕塑的多维度想象性审美,这种想象的再创造与审美快感的多面性不仅给艺术家带来新的体验,更是从艺术的角度拓展了想象的多层次性对观者的再创造。
 
“你眼前的原野,就如同你自己生活中的视野一般大小”。我们强调线条构建的形态之外,更加关注艺术家所提供新的审美与观看样式。也许对展览作品的整体观察,可以帮助我们厘清有关线条艺术的问题。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10cm×10cm
丁是丁卯是卯
9.5cm×6.5cm
高兴万岁-木木堂
15.5cm×15cm
君子好玉
6.5cm×6cm
没有上不去的天没有过不去的坎
8cm×7.5cm
千秋万岁
10cm×8.5cm
生欢心
9cm×9cm
造像印
5.5cm×5.5cm
造像印
7cm×7cm
造像印
7cm×7cm
紫砂板线刻 
陶板绘画
陶罐线刻
瓷盘
瓷枕
彩绘陶罐
磁州窑白盘绘画 
陶盘绘画
景德镇瓷画



第三单元 
绵  延
重塑记忆 
书写是一种召唤! 

艺术要回归生命,重拾价值,就应先恢复我们的感知,重现真实,把握当下,艺术不可能现代,艺术永恒回归起源。“艺术不可能因技术和工业的发展而变得现代,艺术在原则上永恒,不服从于时间。艺术的重生意味着恢复感知,无论几千年前或是几百年后,艺术都只能一次次回到原点,因为艺术超越时间”。
 
那么,线条之于当代创作,水破墨,抑或墨破水,看是简单的一种技法行为,其实在气息的把握上需要对各种线条的实验、冥想才能重构另一种新的语言体系,才会在一定的空间场域内让观者体会到水墨留痕的幻化神秘之感。所谓“用水墨之法,水散而墨在,迹浮而棱敛,有若自然”。
 
为此,艺术家用传递乡愁的方式,通过转换孩童时的记忆让观者的观看成为一种感同身受,亦或者是直击灵魂深处的“共鸣”,比如展出的《儿童情景剧》《我等牛羊吃草归来》《去舅舅家的路》等等这些带有幼年与梦的主题性作品,我们认为是艺术家在试图创造一套视觉形式和语言机制,让观者用个人不同的生活经历来感知复杂的、矛盾的、多面的、带有神性的主体。也许我们可以想象,在展厅里的这些画面,似乎都是一种对自我观看记忆的重塑,一种精神性的联动。
残纸小品Ⅳ
21cm×33cm
阵系列Ⅱ
150x346cm×3
棉线太阳
150x348cm×3
游动的童年
102x149cm×3
东巴故事
148x342cm×3
儿童情景剧
100x147cm×4
异乡兄弟之歌
150x338cm
写生系列·稻谷之光
137x69cm
写生系列·将军崖岩画
150x346cm
逆风里
137x69cm
守望
137x69cm
抽烟的老人
150x348cm
去舅舅家的路
150x336cm
我等牛羊吃草归来
100x147cm
与树皮对谈
150x349cm
老坡
90x270cm



生  生
偶然发之

线条作为一种哲学尝试在此展开。

朱子言:“造化之运如磨,上面长转而不止。万物之生,似磨中撒出,有粗有细,自是不齐。”如此对照艺术作品,每一根线条都是在磨来磨去,生出种种不齐整的迹象来。每一根线条的存在都是处在由始到终的过程之中,只不过每一线条的存在都有其所处的阶段,要么处在起笔的阶段,要么则在成型的阶段,要么已经是有衰颓之势。这些不同阶段的线条的存在,其观看的根源在于肯定与否定的聚散之力下,彼此相互作用,从而生出种种千差万别的变化来。从整体上看,却充满了无法确定的偶然。
 
艺术作品不仅是基于视觉的自律形式,还是一种以社会为条件的世界观的表现。《曾侯乙家书》《与树皮对谈》《我们是大地的》等系列作品引入对话的“沟通”模式,以日常生活审美化为激发点,让我们思考艺术,审美与社会,自由之间到底关系如何。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不稳定的,是内隐的,但是他们的关系在彼此身上引生的变化又是可见的,突出的实质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为此,艺术家通过“线条”的连接沟通,通过可能的暗示最先促使观者的思维转向表象。艺术作品作为生命形态,并且它带有生命的活力被展示出来。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年度评选名家名作——著名画家吴辉忠
传承文心——吴悦石大写意绘画作品展
(现)齐白石《行书轴》
景行维贤·启功作品展
线上展馆|黄道周书法艺术作品展(二)
李可染艺术|他给齐白石研墨10年,掌握线条控制“积点成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