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敏:从挥泪斩马谡说起
刘敏:从挥泪斩马谡说起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故事家喻户晓,尤其在人才使用、谋略攻守等方面值得研究。从95回到96回的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这三段故事更是引人入胜,给人以启迪和教训。
话说失街亭之前,马谡在诸葛丞相面前自告奋勇地请求领兵守卫街亭,街亭是“吾咽喉之路”,并当众和诸葛亮签订了军令状,如果守不住街亭,接受军法处置,并株连家族;可是到了杀敌战场,司马懿非等闲之辈,马谡并没有遵照诸葛亮的嘱托:“要依山傍水”,才能以少胜多,而是自作聪明的根据自己的错误判断在山顶安营扎寨,一意孤行,以迎接司马大军。其间,不顾天时、地利、人和,多次拒绝了副手王平的正确劝谏,而将两万军队驻扎在山上,最后遭到敌人的围攻,导致惨败,街亭失守。
马谡既然失了街亭,司马大军乘胜追击,直奔西域,蜀政危在旦夕,怎么办?平生从不冒险的诸葛亮,面对形势危急,不能坐以待毙。作为统帅的诸葛亮不得不“玩”,一出空城之计,可谓是和司马懿斗智斗勇。当时城中空无一人,赵云、魏延的兵力又在几十里开外,一时赶不上救援,诸葛亮和敌人智斗心机,在城楼上摇着扇儿,喝着美酒,弹着琴弦,一副优哉游哉气定神闲的样子。城门大开,还有一对老兵在扫地,好像是故意引诱司马懿冲进城池,可是从司马懿对诸葛亮的了解,他从不打没把握的仗,一定是作了充分准备,有大批守军埋伏于城中,认为诸葛亮玩的是诡计,不能轻举妄动,以免中其奸计,这就是展现谋略。殊不知诸葛亮内心十分紧张,担心随时会被敌人擒住,这时,司马懿心神不定,犹豫再三,非但没有攻城,反而令大军倒退四十里。他认为不管空城也好,实城也罢,我司马绝不会中诸葛亮的圈套。不久,探子来报,诸葛亮的西域确实是一座空城时,司马懿懊悔不已,后悔万分,想再回头攻城,那时赵云的兵马早已赶到。司马懿也是一代名将,智者;但是诸葛亮显现出了更超凡的智慧、气魄和胸襟。
城池是守住了,但是诸葛亮冒多大的风险啊!如果街亭不失,就没有空城计,就没有这场惊心动魄的风险。街亭为什么会失守?必需总结和追究;当初,马谡和诸葛亮当众签下生死军令状,又不得不执行。回顾观之,马谡虽然由于自己的浮躁性格和判断失误而痛失街亭,但另一方面的原因是,马谡要以2万兵力抵挡20万大军,并且是名将司马懿挂帅张作为先锋的这20万大军,也确实有些力不从心。虽然他英勇无比,竭尽全力。可是,军令状已签,他自知罪责难逃,在败退以后主动到诸葛军师面前请罪,说明他已悔痛万分,也表现出马谡对蜀汉的赤胆忠心。在蜀汉的文武大臣中,马谡也算个难得的人才,所以蒋琬有谏:“昔楚杀得臣而文公喜,今天下未定,而戮智谋之臣,岂不可惜乎”?主张不杀,其他十万将士也为之垂泪,诸葛亮不是不爱惜人才,他心中也有千万个不忍,在斩与不斩之间进行激烈的斗争;可是军令如山,如果马谡不斩,以后如何执行军纪法令,古代军中无戏言,最终诸葛亮还是挥泪斩了马谡。
从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的故事和人物分析,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吸取教益。
首先,领导如何用人,在《三国演义》中描述用人的事例很多,就失街亭而言,是一个错误的用人典范,从马谡个人说,,应该说马谡对自己的认识不够,虽然他是名猛将,“熟读兵书,深通谋略”,但不是帅才,很难独当一面;作为统帅全军的诸葛亮来说,他有责任,那就是用人之失。要用人,首先要了解人,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先主刘备临终时在说到马谡是,对他的评价就是:马谡有忠心,也是猛将,可以谋事,但是这个人心浮气躁,爱说大话,不踏实,不可作为领兵帅才,即“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从这点来说,诸葛亮没有遵循刘备的嘱托,没有慎重用人,故而,诸葛亮要担当用人不当的责任。那么,我们今天,无论在单位用人方面或是提拔干部方面也应通过考察,全面了解一个人。每个人各有长短,而上级在提拔干部之时,应取其长、补其短,不能片面地看某一方面,当然,有个好文凭,也是自身价值的体现,因为没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很难做得好事情。但是,光看文凭,没有真正的学识,没有智慧的头脑,没有工作能力也是不行的。
其次,严格执法,开始蜀帅升帐,谁去保卫街亭?文成武将各有性格和才干,马谡忠于蜀主,自告奋勇,愿挑重担,领兵前往,诸葛亮欣然同意,当下立下了军令状,派王平为副将,并嘱如何靠山傍水你,坚守街亭。实战中,马谡刚愎自用,既不遵循丞相叮嘱,也不听王平劝说,造成痛失街亭。街亭失守以后,形势严峻后果严重,最终要不要执行军令状?即要不要执法?是一个大问题。众将官同情马谡,诸葛亮也不忍心斩爱将,可是军法无情,考虑再三,最后,诸葛亮还是咬牙一声令下:“斩”。为什么称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挥泪”二字,反映了人物的复杂心情和无可奈何的悲惨结局。这里说明蜀相执法严格。此例,对我们今天的执法机关是很好的借鉴,如今不能否定大多数执法机关、执法人员是严格执法的;但也不能回避现在社会上存在一些官位、权利大于法的现象,特别是一些高级官员或高干子女,犯法后想到的不是自首、自律,请求法律的宽大处理,而是想办法徇私舞弊,找关系、走后门,进行贿赂,钻法律的空子,去逃避法律的惩罚。以古鉴今,值得我们今天的执法机关细细深思。
再说,严于律己,在《失空斩》中的诸葛亮这个人物身上也有显明的体现,马谡被斩以后,诸葛亮觉得这件事还没完,自己有用人不当之过,他忘记了刘备临终前的嘱托,于是,诸葛亮当着全军将士的面前,将自己的官位连降三级,以示军威和公正,当时的将领们无不为之折服,这样的胸襟,这样的大义凛然,古今中外能有几人耶?所以千百年来,诸葛亮被视为智慧和忠诚的化身也就不足为奇了。而我们今天有些领导干部不管是自己或是下属犯了错,先把责任往别人头上推,找出对别人不利的,怪你怪他,减小或开脱自己的罪责,他们的肩膀就这么没有担当吗?
还有,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来看,诸葛亮执法非常严明,但别忘了,他很人性化。在斩马谡之时,由于他不忍不舍,曾犹豫再三,其中有一次马谡被拉回军营,马谡以为诸葛亮不杀他了,于是便跪地拜倒,“多谢丞相不杀之恩”,但诸葛亮说:非也,接着,问马谡临终还有什么心愿,即身后之虑,我是想帮你完成未了心愿;马谡言道:“家有高堂老母需侍奉”。诸葛亮当即答应,为马谡的老母养老送终,以尽儿孝,这时,两人抱头痛哭,如此深刻的上、下级情谊,在军法面前既表现出法不容情,又看出诸葛亮执法之时,在不触犯军法的同时表现出浓浓的人情味,非但没有诛连家族,还让马谡死后无后顾之忧。人们看到这里,怎能不受感动呢!我感觉,颇有悲烈、凄婉之美。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历次政治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人犯“罪”,诛连家族,比比皆是。不过,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当今社会,我们的工作单位或行政机构,执法或行政审批机关,也能体会到人性化的管理,而我们生活在这个暖暖的大家庭里也是一种幸福。
《三国演义》这部名著的人物塑造,个性鲜明,形象生动。除《失、空、斩》所谈的诸葛亮、马谡、司马懿以外,还有曹操、刘备、孙权、关羽、张飞、周瑜等这些家喻户晓的人物,被人们广为传颂。从《失、空、斩》这片段故事,结构非常严谨,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能称得上是《三国演义》的精髓,多年以来,被搬上戏曲舞台或荧幕,也成了观众们的经典。
作者简介:刘敏 镇江市《三国演义》学会会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国演义》中的军令状,为何只对马谡有用?
诸葛亮为何放过关羽而斩杀马谡?史书用五个字给出了答案:军令状,那就是一张废纸
马谡如果按照诸葛亮的安排行事,街亭依然丢失,马谡还会被杀吗?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仅仅是为失街亭吗
京剧 《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于魁智 尚长荣
《失街亭》教案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