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歷代名畫記

書名:歷代名畫記

△《歷代名畫記》·十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唐張彥遠撰。自序謂家世藏法書名畫,收藏鑒識,自謂有一日之長。案《唐書》稱彥遠之祖宏靖,家聚書畫侔秘府。李綽《尚書故實》亦多記張氏書畫名跡。足證自序之不誣。故是書述所見聞,極為賅備。前三卷皆畫論,一敘畫之源流,二敘畫之興廢,三四敘古畫人姓名,五論畫六法,六論畫山水樹石,七論傳授南北時代,八論顧陸張吳用筆,九論畫體工用搨寫,十論名價品第,十一論鑒識收藏閱玩,十二敘自古跋尾押署,十三敘自古公私印記,十四論裝褙褾軸,十五記兩京外州寺觀畫壁,十六論古今之秘畫珍圖。自第四卷以下,皆畫家小傳。然即第一卷內所錄之三百七十人,既俱列其傳於後,則第一卷內所出姓名一篇,殊為繁複。疑其書初為三卷,但錄畫人姓名,後裒輯其事蹟評論續之於後,而未刪其前之姓名一篇,故重出也。書中徵引繁富,佚文舊事,往往而存。如顧愷之《論畫》一篇,魏晉勝流《名畫贊》一篇,《畫雲臺山記》一篇,皆他書之所不載。又古書畫中褚氏書印乃別一褚氏,非遂良之跡。可以釋石刻《靈飛經》前有褚氏一印之疑,亦他書之所未詳。即其論杜甫詩幹惟畫肉不畫骨句,亦從來注杜詩者所未引。則非但鑒別之精,其資考證者亦不少矣。晁公武《讀書志》別載彥遠《名畫獵精》六卷,記歷代畫工名姓,自始皇以降,至唐朝,及論畫法並裝褙裱軸之式,鑒別閱玩之方。毛晉刻是書跋,謂彥遠自序止雲《歷代名畫記》,不及此書,意其大略相似。考郭若虛《圖畫見聞志》敘諸家文字,列有是書,注曰,無名氏撰。其次序在張懷瓘《畫斷》之後,李嗣真《後畫品錄》之前,則必非張彥遠之作,晁氏誤也。


《歷代名畫記》

馬氏經籍誌云:《名盡獵精》六卷,唐張彥遠纂。記史皇以降至唐畫工名姓及論畫法,並裝背裭軸之式,鑒別閱玩之方。今此書罕傳,即彥遠自敘亦止雲《歷代名畫記》而不及其名矣。大略相似耳。既讀茲集,敘述畫之興廢,自董卓帷囊而外,侯景煨燃之餘,其裁入江陵者,又投後閣舍人之一炬,能無雲煙過眼之嘆然。然三百七十餘人,垂不朽於天壤間,即謂張氏千廂萬軸至今存可也。海雲毛晉識。



目錄

卷一
1.1 敘畫之源流
1.2 敘畫之興廢
1.3 敘自古畫人名
1.4 論畫六法
1.5 論畫山水樹石

卷二
2.1 敘師資傳授南北時代
2.2 論顧陸張吳用筆
2.3 論畫工用榻寫
2.4 論名價品第
2.5 論鑒識收藏購求閱玩


卷三
3.1 敘自古跋尾押署
3.2 敘古今公私印記
3.3 論裝背褾軸
3.4 記兩京外州寺觀畫壁
3.4.1 西京寺觀等畫壁
3.4.2 東都寺觀等畫壁
3.5 述古之秘畫珍圖


卷四
4.1 敘歷代能畫人名
4.2 軒轅時
4.3 周
4.4 齊
4.5 秦
4.6 漢
4.7 後漢
4.8 魏
4.9 吳
4.10 蜀

卷五
5.1 晉

卷六
6.1 宋

卷七
7.1 南齊
7.2 梁

卷八
8.1 陳
8.2 後魏
8.3 北齊
8.4 後周
8.5 隋

卷九
9.1 唐朝上

卷十
10.1 唐朝下

歷代名畫記卷一

敘畫之源流

夫畫者,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與六籍同功,四時並運,發於天然,非由述作。古聖先王受命應籙,則有龜字效靈、龍圖呈寶。自巢燧以來,皆有此瑞,跡映乎瑤牒,事傳乎金冊。庖犧氏發於榮河中,典籍、圖畫萌矣;軒轅氏得於溫洛中,史皇、蒼頡狀焉。奎有芒角,下主辭章;頡有四目,仰觀垂象。因儷烏龜之跡,遂定書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時也,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創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天地聖人之意也。按字學之部,其體有六:一古文,二奇字,三篆書,四佐書,五繆篆,六鳥書。在幡信上書端象鳥頭者,則畫之流也。(漢末大司空甄豐校字,體有六書。古文,即孔子壁中書。奇字,即古文之異者。篆書,即小篆也。佐書,秦隸書也。繆篆,所以摹印璽也。鳥書,即幡信上作蟲鳥形狀也)顏光祿云:「圖載之意有三:一曰圖理,卦象是也;二曰圖識,字學是也;三曰圖形,繪畫是也。」又周宮教國子以六書,其三曰象形,則畫之意也。是故知書畫異名而同體也。(周禮保章氏掌六書:指事、諧聲、象形、會意、轉註、假借。皆蒼頓之遺法也)洎乎有虞作繪畫明焉,既就彰施,仍深比象,於是禮樂大闡,教化由興,故能揖讓而天下治,煥乎而詞章備。《廣雅》云:「畫,類也。」《爾雅》云:「畫,形也。」《說文》云:「畫,畛也。象田畛畔所以畫也。」《釋名》云:「畫,掛也。以彩色掛物象也。」故鼎鍾刻,則識魑魅,而知神奸;旂章明,則昭軌度,而備國制。清廟肅而樽彜陳,廣輪度而強理辨。以忠以孝,盡在於雲臺;有烈有勛,皆登於麟閣。見善足以戒惡,見惡足以思賢。留乎形容,式昭盛德之事;具其成敗,以傳既往之蹤。記傳,所以敘其事,不能載其容;賦頌,有以詠其美,不能備其象。圖畫之制,所以兼之也。故陸士衡云:「丹青之興,比《雅》、《頌》之述作,美大業之馨香。宣物莫大於言,存形莫善於畫。」此之謂也,善哉。曹植有言曰:「觀畫者,見三皇五帝,莫不仰戴;見三季異主,莫不悲惋;見篡臣賊嗣,莫不切具;見高節妙士,莫不忘食;見忠臣死難,莫不抗節;見放臣逐子,莫不嘆息;見淫夫妒婦,莫不側目;見令妃順後,莫不嘉貴。是知存乎鑒戒者,圖畫也。昔夏之衰也,桀為暴亂,太史終抱畫以奔商;殷之亡也,紂為淫虐,內史摯載圖而歸周。燕丹請獻,秦皇不疑;蕭何先收,沛公乃王。圖畫者,有國之鴻寶,理亂之紀綱。是以漢明宮殿,贊茲粉繪之功;蜀郡學堂,義存勸戒之道。馬後女子,尚願戴君於唐堯;石勒羯胡,猶觀自古之忠孝。豈同博奕用心,自是名教樂事。」余嘗恨王充之不知言,云:「人觀圖畫上所畫,古人也。觀畫古人,如視死人,見其面而不若觀其言行。古賢之道,竹帛之所載燦然矣,豈徒墻壁之畫哉?」余以此等之論輿夫大笑,其道詬病,其儒以食,與耳討牛鼓簧又何異哉?


敘畫之興廢

圖畫之妙,爰自秦漢,可得而記。降於魏晉,代不乏賢。洎乎南北,哲匠間出。曹、衛、顧、陸,擅重價於前;董、展、孫、楊,垂妙跡於後。張、鄭兩家,高步於隋室;大安兄弟,首冠於皇朝。此蓋尤所烜赫也。世俗知尚者,其餘英妙,今亦殫論。漢武創置秘閣,以聚圖書;漢明雅好丹青,別開畫室。又創立鴻都學,以積奇藝,天下之藝雲集。及董卓之亂,山陽西遷,圖畫縑帛,軍人皆取為帷囊,所收而西七十餘乘。遇雨道艱,半皆遺棄。魏晉之代固多藏蓄,胡寇入洛,一時焚燒。宋、齊、梁、陳之君,雅有好尚。晉遭劉曜,多所毀散。重以桓玄,性貪好奇,天下法書名畫,必使歸已。及玄篡逆,晉府真跡,玄盡得之。何法盛《晉中興書》云:「劉牢之遣子敬宣詣玄請降。玄大喜,陳書畫共觀之。玄敗,宋高祖先使臧喜入宮載焉。」南齊高帝科其尤精者,錄古來名筆,不以遠近為次,但以優劣為差。自陸探微至範惟賢,四十二人為四十二等、二十七秩、三百四十八卷。聽政之餘,旦夕披玩。梁武帝尤加寶異,仍更搜葺。元帝雅有才藝,自善丹青。古之珍奇,充牣內府。侯景之亂,太子綱數夢秦皇更欲焚天下書。既而內府圖畫數百函,果為景所焚也。及景之平,所有畫皆載入江陵,為西魏將於謹所陷。元帝將降,乃聚名畫、法書及典籍二十四萬卷,遣後閤人高善寶焚之。帝欲投火俱焚,宮嬪牽衣得免。吳越寶劍並將斫柱令折,乃嘆曰:「蕭世誠遂至於此,儒雅之道今夜窮矣。」於謹等於煨燼之中,收其書畫四千餘軸,歸於長安。故顏之推《觀我生賦》云:「人民百萬而囚虜,書史千兩而煙揚,史籍已來,未之有也!溥天之下,斯文盡喪。」陳天嘉中,陳主肆意搜求,所得不少。及隋平陳,命元師記室參軍裴矩、高頻收之,得八百餘卷。隋帝於東京觀文殿後起二臺,東曰「妙楷臺」,藏自古法書;西曰「寶跡臺」,收自古名畫。煬帝東幸揚州,盡將隨駕;中道船覆,太半淪棄。煬帝崩,並歸宇文化及。至聊城,為竇建德所取。留東都者,為王世充所取。聖唐武德五年,克平僣逆,擒二偽主,兩都秘藏之跡、維楊扈從之珍,歸我國家焉。乃命司農少卿宋遵貴載之,以船沂河西上,將致京師,行經砥柱,忽遭漂沒,所存十亡一二(國初內庫只有三百卷,並隋朝以前相承禦府所寶)。太宗皇帝特所耽玩,更於人間購求。天後朝張易之奏召天下畫工,修內庫圖畫。因使工人各推所長,銳意模寫,仍舊裝楷,一毫不差。其真者多歸易之。易之誅後,為薛少保稷所得。薛沒後,為岐王範所得(玄宗弟,謚惠文太子)。王初不陳奏,後懼乃焚之。時薛少保與岐王範、石泉公王方慶家所蓄圖畫,皆歸於天府。祿山之亂,耗散頗多。肅宗不甚保持,頒之貴戚。貴戚不好,鬻於不肖之手。物有所歸,聚於好事之家。及德宗艱難之後,有經散失,甚可痛也。自古兵火亟焚,江波屢鬥,年代寢遠,失墜居多。儻時君之不尚,則闕其搜訪;非至人之賞玩,則未辯妍蚩。所以駿骨不來,死鼠為璞,嗟乎!今之人,眾藝鮮至,此道尤衰。未曾誤點為蠅,惟見亡成類狗。彥遠家代好尚,高祖河東公、曾祖魏國公相繼鳩集名跡。先是魏國公與司徒汧公(李勉)並佐霍國公關內三軍幕府(王思禮),霍公平定兩京,魏公之策也。魏公與汧公因其同寮,遂成久要,並列藩閫,齊居臺衡,雅會襟靈,琴書相得。汧公博古多藝,窮精蓄奇,魏晉名蹤,盈於篋笥。許詢、逸少經年共賞山泉,謝傅、戴逵終日惟論琴畫。(汧公任南海日,於羅浮山得片石。汧公子兵部員外郎約有於潤州海門山得雙峰石,並為好事所寶,悉見傳授。又汧公手斫雅琴,尤佳者曰「向泉」、曰:「韻磬。」汧公在滑州,魏公在西川,金玉之音,山川亡間。畫緘瑤匣,以表嘉貺。西川幕客司空曙賦曰:「白雪高吟際,青宵遠望中。誰言路遐曠,宮徵暗相通。」時汧公並寄重寶,琴解及琴薦成在焉。)大父高平公與愛弟主客員外郎(彥遠叔祖,名諗)及汧公愛子纘(祠部郎中)、纘弟約(兵部員外郎,字存博),更敘通舊,遂契忘言。遠同莊惠之交,近得荀陳之會。大父請纘為判官,約與主客皆高謝榮宦,琴尊自樂,終日陶然,士流企望莫及也。由是萬卷之書盡歸王粲,一廚之畫惟寄桓玄。李兵部又於江南得蕭子雲壁書飛白蕭字,匣之以歸洛陽,授余叔祖,致之修善裏,構一亭,號曰「蕭齋」。(王涯相倚權勢,負之而趨,太和末為亂兵所壞。其蕭字本末具余所撰《法書要錄》中)元和十三年,高平公鎮太原,不能承奉中貴,為監軍使內官魏弘簡所忌,無以指其瑕,且驟言於憲宗曰:「張氏富有書畫。」遂降宸翰,索其所珍。惶駭不敢緘藏,科簡登時進獻,乃以鐘、張、衛、索真跡各一卷,二王真跡各五卷,魏、晉、宋、齊、梁、陳、隋雜跡各一卷,顧、陸、張、鄭、田、楊、董、展洎國朝名手畫合三十卷,表上曰:「伏以前代帝王,多求遺逸,朝觀夕覽,取鑒於斯。陸下睿聖欽明,凝情好古。聽政之暇,將以怡神。前件書畫,歷代共寶,是稱珍絕。其陸探微、蕭史圖妙冠一時,名居上品。所希睿鑒,別賜省覽。」又別進《玄宗馬射真圖》(永五府同馬,陳閎畫),表曰:「玄宗天縱神武,藝冠前王。凡所遊畋,必存繪事。豈止雲夢殪兕,楚人美旌蓋之雄;潯陽射蛟,漢史稱舳艫之盛。前件圖,臣瞻奉先靈,素所寶惜。陛下傍求珍跡,以備石渠。祖宗之美,敢不獻呈。」(掌書記監察禦史李德裕制詞)手詔答曰:「卿慶傳臺鉉,業嗣弓裘,雄詞冠於一時,奧學窮乎千古。圖書兼蓄,精博兩全。別進《玄宗馬射真圖》,恭獲披捧,瞻拜感咽,聖靈如臨。其鐘、張等書,顧、陸等畫,古今共寶,有國所珍。朕以視朝之餘,得以寓目,因知丹青之妙,有合造化之功。欲觀象以省躬,豈好奇而玩物。況煩章奏,嘉嘆良深。」其書畫並收入內庫,世不復見。其餘者,長慶初大父為內貴魏弘簡門人宰相元禎所擠,出鎮幽州,遇朱克融之亂,皆失墜矣。非戎虜所愛,及事定,頗有好事購得之彥遠。時未齔歲,恨不見家內所寶,其進奉之外,失墜之餘,存者才二三軸而巳。雖有豪勢,莫能求旃。嗟爾後來,尤須靳固。宜抱漆書而興嘆,莫將榧柿以藩身,聊因暇日,編為此記,且撮諸評品,用明乎所業,亦深於史傳,以廣其所知(後漢孫暢之有《述畫記》,梁武帝、陳姚最、謝赫、隋沙門彥琮、唐禦史大夫李嗣真、秘書正宗劉整、著作郎顧況並兼有《畫評》,中書舍人裴孝源有《畫錄》,竇蒙有《畫拾遺錄》,率皆淺薄漏略,不越數紙。僧琮之評最為謬誤,傳寫又復脫錯,殊不足看也)如宋朝謝希逸、陳朝顧野王之流,當時能畫,評品不載,詳之近古,遺脫至多。蓋是世上未見其蹤,又述作之人,不廣求耳?嗚呼,自古忠孝義烈、湮沒不稱者,曷勝記哉,況書畫耶?聖唐至今二百三十年,奇藝者駢羅,耳目相接。開元、天寶,其人最多。何必六法俱全(六法解在下篇),但取一技可采(謂或人物、或屋木、或山水、或鞍馬、或鬼神、或花鳥,各有所長)。自史皇至今大唐會昌元年,凡三百七十餘人,編次無差,銓量頗定。此外旁求錯綜,心目所鑒,言之無隱。將來者有能撰述,其或繼之。時大中元年,歲在丁卯。


敘自古畫人名

自軒轅至唐會昌年間,凡三百七十一人。

軒轅時一人
史皇

周一人
封膜

齊一人
敬君

秦一人
烈裔

前漢六人
毛延壽、陳敞、劉白、龔寬、陽望、樊育。

後漢六人
趙岐、劉褒、蔡邕、張衡、劉旦、楊魯。

魏四人
曹髦、楊修、桓範、徐邈。

吳二人
曹不興、吳王趙夫人。

蜀二人
諸葛亮、亮子瞻。

晉二十三人
明帝、荀勖、張墨、衛協、王廙、王羲之(子獻之)、康昕、顧愷之、史道碩、謝稚、夏侯瞻、嵇康、溫嶠、謝巖、曹龍、丁遠、楊惠、江思遠、王濛、戴逵(逵子教勃、弟頤)

宋二十八人
陸探微(探微子綏、綏弟弘肅)、顧寶光、宗炳、王微、謝莊、袁倩(倩子質)、史敬文、史藝、劉斌、尹長生、顧駿之、康允之、顧景秀、吳暕、張則、劉胤祖(弟紹祖、子璞)、蔡斌、濮萬年(弟道興)、史粲、朱僧辯、褚靈石、範惟賢

南齊二十八人
宗測、劉系宗、姚曇度(子釋惠覺)、蘧道湣(甥沙門僧珍)、章繼伯、範懷珍、鐘宗之、王奴、王殿、戴蜀、陳公恩、陶景真、張季和、沈標、謝赫、沈粲、丁光、周曇斫、謝惠連、謝約、虞堅、丁寬、劉瑱、毛惠遠(弟惠秀、子棱)

梁二十人
元帝(子方等)、蕭太連、蕭賁、陸杲、陶弘景、張僧繇(子善果、善果,弟儒童)、袁昂、焦寶願、稽寶鈞、聶松、解倩、陸整、江僧寶、僧威公、僧古、底俱、僧摩羅菩提、僧迦佛佗

陳一人
顧野王

後魏九人
蔣少遊、郭善明、侯文和、柳儉、閔文和、郭道興、楊乞德、王由、祖班

北齊十人
高孝珩、蕭放、楊子華、田僧亮、劉殺鬼、曹仲達、殷英童、高尚士、徐德祖、曹仲璞。

後周一人
馮提伽

隋二十一人
閻毗、何稠、劉龍(龍弟袞)、展子虔、鄭法士(弟法輪、子德文)孫尚子、董伯仁、楊契丹、劉烏、陳善見、江誌、李雅、王仲舒、閻思光、解悰、程瓚、尉遲跋質那、僧曇摩拙乂。

唐二百六人
漢王元昌(弟韓王元嘉、滕王元嬰)、閻立德(弟立本)、張孝師、範長壽、何長壽、尉遲乙僧、劉孝思、靳智翼、王定、梁寬、吳智敏、康薩陀、王知慎、王韶應、檀智敏、楊須跋、趙武端、範龍樹、周烏孫、楊德紹、陳義、殷參攵、殷季友、許琨、僧法明、錢國養、左文通、王陀子、牛昭、吳道子、張慶兒、楊惠之、員明、程進、韓伯通、竇弘果、毛婆羅、孫仁貴、談皎、僧金剛三藏、張遵禮、王紹宗、宋令文、司馬承禎、盧鴻、釋翛然、鄭虔、鄭逾、曹霸、李果奴(果奴孫士昉)、韓幹、孔榮、陳閩、孟仲暉、杜景祥、王允之、王維、張諲、劉方平、王熊、王象、田琦、竇師綸、江都王緒、李逖、李平鈞、崔陽元、李靈、張維亙、李滔、張通、耿昌言(弟昌期)、周古言、嚴杲、楊德本、具俊、李韶、魏晉孫、蒯廉、白旻、韓嶷(子文肅)、陳庭、高江、車道政、滕王湛然、齊皎(皎弟映)、朱審、王宰、畢宏、楊炎、史瓚、裴諝、韋鑒(弟鑾、子鶠)、張璪、陳曇、顧況、沈寧、李生、金忠義、翟琰、劉商、張藏、楊庭光、盧棱伽、姚景仙、武靜藏、董萼、陳靜心(弟靜眼)、程雅、楊垣(垣子爽)、楊仙喬、解倩、馮紹正、姜皎、李思訓(弟恩誨,恩誨子林甫,林甫弟昭道,林甫侄湊)、薛稷、郎余令、曹元廓、劉行臣、暢(子明瑾)、楊寧、楊升、張萱、尹琳、李仲昌、李嗣真、韋無忝(弟無縱)、朱抱一、竺元標、蔡金剛、毛嵩、姚彥山、程遜、董好子、楊樹兒、耿純、任真亮、陸庭曜、暢整、李相國、陳愨、劉智敏、史晟、何君墨、京元成、崔霞、冷元琇、馬光業、李蠻子、馬樹鷹、祝丘、潘細衣、周子敬、段去惑、僧智瑰、殷令名、殷聞禮(子仲容)、劉整、劉之奇、邊鸞、於錫、強、梁廣、陳庶、陳恪(恪子積善)、戴重席、劉之章、周昉、趙博文(兄博宣)、王朏、鄭寓、韓滉、戴嵩(嵩弟嶧)、李漸(子仲和)、蕭悅、周太素、曲庭、蕭悅、張誌和、侯莫陳廈、僧道芬、鄭町、梁洽、項容、吳恬、王默。

論畫六法

 昔謝赫云:「畫有六法:一曰氣韻生動,二曰骨法用筆,三曰應物象形,四曰隨類賦彩,五曰經營位置,六曰傳模移寫。自古畫人,罕能兼之。」彥遠試論之曰:古之畫,或能移其形似,而尚其骨氣,以形似之外求其畫,此難可與俗人道也。今之畫,縱得形似而氣韻不生,以氣韻求其畫,則形似在其間矣。


上古之畫,跡簡意澹而雅正,顧、陸之流是也。中古之畫,細密精緻而臻麗,展、鄭之流是也。近代之畫,煥爛而求備,今人之畫,錯亂而無旨,眾工之跡是也。


夫象物必在於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於立意,而歸乎用筆。故工畫者多善書。然則古之嬪擘纖而胸束,古之馬喙尖而腹細,古之臺閣竦峙,古之服飾容曳。故古畫非獨變態有奇意也,抑亦物象殊也。


至於臺閣樹石,車輿器物,無生動之可擬,無氣韻之可侔,直要位置向背而已。顧愷之曰:「畫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其臺閣一定器耳,差易為也。」斯言得之。


至於鬼神人物,有生動之可狀,須神韻而後全。若氣韻不周,空陳形似,筆力未遒,空善賦彩,謂非妙也。故韓子曰:「狗馬難,鬼神易,狗馬乃凡俗所見,鬼神乃譎怪之狀。」斯言得之。


至於經管位置,則畫之總要。自顧、陸以降,畫跡鮮存,難以詳之。唯觀吳道玄之跡,可謂六法俱全,萬象必盡,神人假手,窮極造化也。所以氣韻雄狀,幾不容於縑素;筆跡磊落,遂恣意於牆壁。其細畫又甚稠密,此神異也。


至於傳模移寫,乃畫家末事。然今之畫人,粗善寫貌,得其形似,則無其氣韻,具其彩色,則失其筆法。豈曰畫也。


嗚呼!今之人,斯藝不至也。宋朝顧駿之常結構高樓,以為畫所,每登樓去梯,家人罕見。若時景融朗,然後含毫,天地陰慘,則不操筆。今之畫人,筆墨混於塵埃,丹青和其泥滓,徒汙絹素,豈曰繪畫。


自古善畫者,莫匪衣冠貴胄、逸士高人,振妙一時,傳芳千祀,非閭閻鄙賤之所能為也。


論畫山水樹石

魏晉以降,名跡在人間者,皆見之矣。其畫山水,則群峰之勢,若鈿飾犀櫛。或水不容泛,或人大於山,率皆附以樹石,映帶其地。列植之狀,則若伸臂布指。詳古人之意,專在顯其所長,而不守於俗變也。國初二閻擅美,匠學楊、展精意。宮觀漸變,所附尚猶。狀石則務於雕透,如冰澌斧刃;繪樹則刷脈鏤葉,多棲桔苑柳。功倍愈拙,不勝其色。吳道玄者,天付勁毫,幼抱神奧。往往於佛寺畫壁,縱以怪石崩灘,若可捫酌。又於蜀道寫貌山水。由是山水之 變,始於吳、成於二李(李將軍李中書)。樹石之狀,妙於韋鶠,窮於張通(張璪也)。通能用紫毫禿鋒,以掌摸色,中遺巧飾,外若混成。又若王右丞之重深、楊僕射之奇贍、朱審之濃秀、王宰之巧密、劉商之取象,其餘作者非一皆不過之。近代有侯莫陳廈、沙門道芬,精緻周沓,皆一時之秀也。吳興郡南堂有兩壁樹石,余觀之而嘆曰:「此畫位置石,道芬跡類。宗偃是何人哉?」吏對曰:「有徐表仁者,初為僧,號宗偃,師道芬則入室,今寓於郡側。年未衰而筆力奮。」疾召而來,徵他筆皆不類。遂指其單復西折之勢,耳剽心晤,成若宿構,使其凝意,且啟幽襟。迨乎構成,亦竊奇狀。向之兩壁,蓋得意深奇之作,觀其潛蓄嵐瀕,遮藏洞泉,蛟根束鱗,危幹淩碧,重質委地,青飈滿堂。吳興茶山,水石奔異,境與性會,乃召於山中,寫明月峽,因敘其所見,庶為知言。知之者解頤,不知者拊掌。


歷代名畫記卷二

敘師資傳授南北時代

自古論畫者,以顧生之跡天然絕倫,評者不敢一二。余見顧生評論魏晉畫人,深自推挹衛協(衛協、顧愷之並見第五卷),即知衛不下於顧矣。只如貍骨之方,右軍嘆重;龍頭之畫,謝赫推高。名賢許可,豈可容易?後之淺俗安能察之?詳觀謝赫,評量最為允愜。姚、李品藻,有所未安(姚最、李嗣真也)。李駁謝云:「衛不合在顧之上,全是不知根本,良可於悒?只如晉室過江,王廙書畫為第一,書為右軍之法,畫為明帝之師(晉平南將軍王廙,字世將)。今言書畫,一向吠聲,但推逸少明帝,而不重平南。如此之類至多,聊且舉其一二。若不知師資傳授,則未可議乎畫。今粗陳大略,雲至如晉明帝師於王廙,衛協師於曹不興、顧愷之、張墨,荀勖師於衛協(衛、張同時並有畫聖之名)、史道碩,王微師於荀勖,衛協,戴逵師於範宣(荀、衛之後,範宣第一),逵子、弟顒師於父(已上晉)。陸探微師於顧愷之,探微子綏、弘肅並師於父、顧寶光,袁倩師於陸,倩子質師於父,顧駿之師於張墨,張則師於吳暕,吳暕師於江僧寶,劉胤祖師於晉明帝,胤祖弟紹祖、子璞並師於胤祖(已上宋)。姚曇度子釋惠覺師於父,蘧道敏師於章繼伯(蘧後勝於章也),道敏甥僧珍師於道敏,沈標師於謝赫,周曇妍師於曹仲達,毛惠遠師於顧,惠遠弟惠秀、子棱並師於惠遠(皆不及惠遠。已上南齊)。袁昂師於謝張鄭(袁尤得綺羅之妙也),張僧繇子善果、儒童並師於父,解倩師於聶松、蘧道敏(道敏及解倩),焦寶願師於張謝,江僧寶師於袁陸及戴(江長於畫人。以上樑)。田僧亮師於董展(田、楊與董、展聲價相侔,田、楊、鄭三人同時也),曹仲達師於袁(袁勝曹。已上北齊)。鄭法士師於張(張芝高足),法士弟法輪、子德文並師於法士(不及法士也),孫尚子師於顧、陸、張、鄭(尚子鞍馬樹石幾勝於法士),陳善見師於楊鄭(善見寫榻楊鄭之跡不辨),李雅師於張僧繇,王仲舒師於孫尚子(已上隋)。二閻師於鄭、張、楊、展(兼師於父毗覽,在隋朝),範長壽、何長壽並師於張(何劣於範),尉遲乙僧師於父(尉遲跋質那,在隋朝),陳庭師於乙僧(乙僧外國陳庭次),靳智翼師於曹(曹創佛事,畫佛有曹家樣、張家樣及吳家樣),吳智敏師於梁寬(寬勝智敏),王智慎師於閻(極類閻之跡而少劣),檀智敏師於董,吳道玄師於張僧繇(又師於張孝師,又授筆法於張長史旭),盧棱伽、楊庭光、李生、張藏並師於吳(各有所長,棱伽、庭光為上足),劉行臣師於王韶應、韓幹,陳閎師於曹霸王,紹宗師於殷仲容(已上國朝畫人,近代皆不載也)。各有師資,遞相仿效,或自開戶牖,或未及門墻,或青出於藍,或冰寒於水,似類之間,精粗有別,只如田僧亮、楊子華、楊契丹、鄭法士、董伯仁、展子虔、孫尚子、閻立德、閻立本並祖述顧陸僧繇。田則郊野柴荊為勝,楊則鞍馬人物為勝,契丹則朝廷簪組為勝,法士則遊宴豪華為勝,董則臺閣為勝,展則車馬為勝,孫則美人魑魅為勝,閻則六法備該,萬象不失。所言勝者,以觸類皆能,而就中尤所偏勝者。俗所共推展善屋木,且不知董、展同時齊名,展之屋木不及於董。李嗣真云:「三休輪奐,董氏適其微;六轡沃若,展生居其駿。而董有展之車馬、展無董之臺閣。」此論為當。若論衣服車輿、土風人物,年代各異,南北有殊。觀畫之宜,在乎詳審。只如吳道子畫仲由,便戴木劍;閻令公畫昭君,已著幃帽。殊不知木劍創於晉代,幃帽興於國朝。舉此凡例,亦畫之一病也。且如幅巾傳於漢魏,冪離起自齊隋,襆頭始於周朝(拆上巾軍旅所服,即令襆頭也。用全帽皂向後襆發,俗謂之「襆頭」。自武帝建德中裁為四角也),巾子創於武德,胡服靴衫豈可輒施於古象,衣冠組綬不宜長用於今人。芒履非塞北所宜,牛車非嶺南所有。詳辯古今之物,商較土風之宜,指事、繪形可驗時代。其或長生南朝,不見北朝人物;習熟塞北,不識江南山川;遊處江東,不知京洛之盛。此則非繪畫之病也。故李嗣真評董展云:「地處平原,闕江南之勝;跡參戎馬,乏簪裾之儀。此是其所未習,非其所不至。」如此之論,便為知言。譬如鄭玄未辯櫨梨、蔡謨不識螃蟹、魏帝終削《典論》(初以其無火浣布,著《典論》言之,刊於太學。後有外國獻火浣布,遂削棄《典論》也),隱居有昧藥名(陶隱居,本朝多未曉,北地樂名也),吾之不知,蓋闕如電。雖有不知,豈可言其不博?精通者所宜詳辯南北之妙跡、古今之名蹤,然後可以議乎畫。


論顧陸張吳用筆

或問余以顧、陸、張吳用筆如何?對曰:「顧愷之之跡,緊勁聯綿,循環趨忽,調格逸易,風趨電疾,意存筆先,畫盡意在,所以全神氣也。昔張芝學崔瑗、杜度草書之法,因而變之,以成今草書之體勢。一筆而成,氣脈通連,隔行不斷,唯王子敬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繼其前行。世上謂之『一筆書』。其後陸探微亦作一筆畫,連綿不斷,故知書、畫用筆同法。陸探微精利潤媚,新奇妙絕,名高宋代,時無等倫。張僧繇點曳斫拂,依衛夫人筆陣圖,一點一畫,別是一巧。鉤戟利劍森森然,又知書畫用筆同矣。國朝吳道玄,古今獨步,前不見顧、陸,後無來者。授筆法於張旭,此又知書畫用筆同矣。張既號『書顛』,吳宜為『畫聖人』,假天造英靈不窮。眾皆密於盼際,我則離披;其點畫,眾皆謹於象似,我則脫落其凡俗。彎弧挺刃,植柱構梁,不假界筆直尺。虯須雲鬢,數尺飛動,毛根出肉,力健有餘,常有口訣,人莫得知。數仞之畫,或自背起,或從足先,巨壯詭怪,膚脈連結,過於僧繇矣。」或問余曰:「吳生何以不用界筆直尺而能彎孤挺刃,植柱構梁?」對曰:「守其神,專其一,合造化之功,假吳生之筆,向所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也。凡事之臻妙者,皆如是乎。豈止畫也?與乎庖丁發硎、郢匠運斤,效顰者徒勞捧心,代斫者必傷其手,意旨亂矣,外物役焉,豈能左手劃圓、右手劃方乎?夫用界筆直又是死畫也。守其神,專其一,是真畫也。死畫滿壁,曷如汙墁?真畫一劃,見其生氣。夫運思揮毫,自以為畫,則愈失於畫矣。運思揮毫,意不在於畫,故得於畫矣。不滯於手,不凝於心,不知然而然,雖彎弧挺刃、植柱構梁,則界筆直尺,豈得入於其間矣?」又問余曰:「夫運思精深者,筆跡周密,其有筆不周者,謂之如何?」余對曰:「顧、陸之神,不可見其盼際,所謂筆跡周密也。張、吳之妙,筆才一二,像已應焉,離披點畫,時見缺落,此雖筆不周而意周也。若知畫有疏密二體,方可議乎畫。」或者頷之而去。


論畫工用榻寫

夫陰陽陶蒸,萬象錯布,玄化亡言,神工獨運。草木敷榮,不待丹碌之采;雲雪飄揚,不待鉛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鳳不待五色而彩。是故運墨而五色具,謂之得意。意在五色,則物象乖矣。夫畫物特忌形貌采章歷歷具足,甚謹甚細,而外露巧密,所以不患不了,而患於了。既知其了,亦何必了。此非不了也,若不識其了,是真不了也。夫失於自然,而後神;失於神而後妙;失於妙而後精;精之為病也,而成謹細。自然者為上品之上,神者為上品之中,妙者為上品之下,精者為中品之上,謹而細者為中品之中。余今立此五等以包六法(六法已具第一卷),以貫眾妙。其間詮量,可有數百等,孰能周盡?非夫神邁識高、情超心惠者,豈可議乎知畫?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齊紈吳練,冰素霧綃,精潤密緻,機杼之妙也。武陵水井之丹、磨嵯之沙、越雋之空青、蔚之曾青、武昌之扁青(上品石綠)、蜀郡之鉛華(黃丹也,出《本草》)、始興之解錫(胡粉),斫煉澄汰,深淺輕重,精粗林邑。崑崙之黃(雌黃也,忌胡粉同用)、南海之蟻釒非(紫釒非也,造粉、燕脂、吳綠,謂之赤膠也)、雲中之鹿膠、吳中之鰾膠、東阿之牛膠(采章之用也)、漆姑汁煉煎,並為重采,郁而用之(古畫皆用漆姑汁。若煉煎,謂之郁色。於綠色上重用之)。古畫不用頭綠、大青(畫家呼粗綠為頭綠、粗青為大青),取其精華,接而用之。百年傳致之膠,千載不剝;絕仞食竹之毫,一劃如劍。有好手畫人,自言能畫雲氣。余謂門:古人畫雲,未為臻妙。若能沾濕綃素,點綴輕粉,縱口吹之,謂之吹雲。此得天理,雖曰妙解,不見筆蹤,故不謂之畫。如山水家有潑墨,亦不謂之畫,不堪仿效。江南地潤無塵,人多精藝。三吳之跡,八絕之名。逸少右軍、長康散騎,書畫之能,其來尚矣。《淮南子》云:「宋人善畫,吳人善冶。」(冶,賦色也)不亦然乎?好事家宜置宣紙百幅,用法蠟之,以備摹寫(顧愷之有摹榻妙法)。古時好榻畫十得七八,不失神彩筆蹤,亦有禦府榻本,謂之「官榻」。國朝內庫翰林集賢秘閣,榻寫不輟。承平之時,此道甚行。艱難之後,斯事漸廢。故有非常好本榻得之者,所宜寶之,既可希其真蹤,又得留為證驗。遍觀眾畫,唯顧生畫古賢得其妙理,對之令人終日不倦。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兩忘,離形去智。身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不亦臻於妙理哉?所謂畫之道也。顧生首創維摩詰像(見第四卷),有清羸示病之容,隱死忘言之狀。陸與張皆效之,終不及矣(張墨、陸探微、張僧繇並畫維摩詰居士,終不及顧之所創者也)。


論名價品第

或曰:「昔張懷瓘作《書估》,論其等級甚詳,君曷不銓定自古名畫,為畫估焉?」張子曰:「書畫道殊,不可渾詰。書即約字以言價,畫則無涯以定名。況漢魏三國名蹤已絕於代,今人貴耳賤目罕能詳鑒。若傳授不昧,其物猶存,則為有國有家之重寶。晉之顧、宋之陸、梁之張,首尾完全,為希代之珍,皆不可論價。如其偶獲方寸,便可椷持。比之書價,則顧陸可用鐘張,僧繇可同逸少。書則逡巡可成,畫非歲月可就。所以書多於畫,自古而然。今分為三古以定貴賤:以漢魏三國為上古,則趙岐、劉褒、蔡邑、張衡(以上四人後漢)、曹髦、楊修、桓範、徐邈,(已上四人魏)、曹不興(吳)、諸葛亮(蜀)之流是也。以晉宋為中古,則明帝、荀勖、衛協、王廙、顧愷之、謝稚、嵇康、戴逵(已上八人晉)、陸探微、顧寶光、袁倩、顧景秀之流是也(已上四人宋)。以齊、梁、北齊、後魏、陳、後周為下古,則姚曇度、謝赫、劉瑱、毛惠遠(已上四人齊)、元帝、袁昂、張僧繇、江僧寶(已上四人梁)、楊子華、田僧亮、劉殺鬼、曹仲達(已上四人北齊)、蔣少遊、楊乞德(已上二人後魏)、顧野王(陳)、馮提伽(後周)之流是也。隋及國初為近代之價,則董伯仁、展子虔、孫尚子、鄭法士、楊契丹、東善見(已上六人惰)、張孝思、範長壽、尉遲乙僧、王知慎、閻立本、閻立德(已上六人唐)之流是也。上古質略,徒有其名。畫之蹤跡,不可具見。中古妍質相參,世之所重,如顧、陸之跡,人間切要。下古評量科簡,稍易辨解,跡涉今時之人所悅。其間中古可齊上古,顧、陸是也;下古可齊中古,僧繇、子華是也;近代之價可齊下古,董、展、楊、鄭是也;國朝畫可齊中古,則尉遲乙僧、吳道玄、閻立本是也。若銓量次第,有數百等,今且舉俗之所知而言。凡人民藏蓄,必當有顧、陸、張、吳著名卷軸,方可言有圖畫。若言有書籍,豈可無九經、三史?顧、陸、張、吳為正經,楊、鄭、董、展為三史,其諸雜集為百家(吳雖近,可為正經)。必也手揣卷軸,口定貴賤,不惜泉代,要藏篋笥。則董伯仁、展子虔、鄭法士、楊子華、孫尚子、閻立本、吳道玄屏風一片,直金二萬,次者售一萬五千(自隋以前,多畫屏風。未知有畫樟,故以屏風為準也)。其楊契丹、田僧亮、鄭法輪、乙僧、閻立德一扇直金一萬。且舉俗間諳悉者,推此而言,可見流品。夫中品藝人有合作之時,可齊上品藝人;上品藝人當未遇之日,偶落中品。唯下品雖有合作,不得廁於上品。在通博之人,臨時鑒其妍醜,只如張顛以善草得名,楷隸未必為人所寶,余曾見小楷,樂毅、虞、褚之流。韋鶠以畫馬得名,人物未必為人所貴,余見畫人物,顧、陸可疇。夫大畫與細畫用筆有殊,臻其妙者,乃有數體。只如王右軍書,乃自有數體。及諸行草,各有臨時構思淺深耳。畫之臻妙,亦猶於書。此須廣見博論,不可匆匆一概而取。昔裴孝源都不知畫,妄定品第,大不足觀。但好之,則貴於金玉;不好,則賤於瓦礫。要之在人,豈可言價?


論鑒識收藏購求閱玩

夫識書人多識畫,自古蓄聚寶玩之家,固亦多矣(已具第一卷中)。則有收藏而未能鑒識、鑒識而不善閱玩者,閱玩而不能裝褫、裝褫而殊亡銓次者,此皆好事者之病也。貞觀、開元之代,自古盛時,天子神聖而多才,士人精博而好藝,購求至寶,歸之如雲,故內府圖書謂之大備。(國初左僕射蕭瑀及許善心、楊素、褚安福家並進圖畫,兼隋代所有,乃成林藪。貞觀六年虞世南、褚遂良等奉敕簡閱。開元十年十二月太子中允張悱充知按訪書畫使。天寶中,徐浩充采訪圖畫使。前後不可具載名氏也)或有進獻以獲官爵,或有搜訪以獲錫賫。(開元中有商胡穆聿,別識圖書,遂直集賢,告許按求。至德中,白身受金吾長史,改名許。時有潘淑善,以獻書畫拜官。遼東人王昌、括州葉豐、長安人田穎、洛陽人杜福、劉翌、河內人齊光,皆別識販賣。此輩雖憐業好事,而跡類藩身。又有侍禦史集賢直學士史維則充使,博訪圖書,懸以爵賞,所獲不少。建中四年徐浩侍郎自雲昏耄,奏男璹、前試國子司業兼太原縣令竇蒙、蒙弟檢校戶部員外郎汴宋節度參謀臮,並皆別識,敕並用之。貞元初有賣書畫人孫方顒,與余家買得真跡不少。今有男盈,在長安。頃年又有趙晏,皆為別識也)又有從來蓄聚之家,自號圖書之府。(開元中邠王府司馬竇瓚,潁川人也。右補闕席冀,安定人。監察禦史潘履慎,滎陽人也。全部郎中蔡希寂,濟陽人也。給事中竇紹、歙州婺源縣令滕升,吳郡人也。陸曜,東郡人。福先寺僧朏、同官尉高至,渤海人也。國子主簿晁溫,太原人也。雩縣尉崔曼倩、永王府長史陳閎,潁川人也。監察禦史薛邕,太原人。郭暉,並是別識收藏之人。近則張郎中從中、侍郎惟素,從申子也。蕭桂州祐、李方古、歸侍郎鄧道士、盧元卿、韓侍郎愈、裴侍郎璘、段相鄒平公、中書令晉公裴度、李太尉德裕)蓄聚既多,必有佳者。妍蚩渾雜,亦在銓量。是故非其人,雖近代亦朽蠹;得其地,則遠古亦完全。其有晉宋名跡,煥然如新,已歷數百年,紙素彩色未甚敗。何故開元、天寶間蹤或已耗散?良由寶之不得其地也。夫金出於山,珠產於泉,取之不已,為天下用。圖畫歲月既久,耗散將盡,名人藝士不復更生,可不惜哉?夫人不善寶玩者,動見勞辱、卷舒失所者,操揉便損、不解裝褫者,隨手棄損,遂使真跡漸少,不亦痛哉?非好事者不可妄傳書畫,近火燭不可觀書畫,向風日、正餐飲、唾涕不洗手並不可觀書畫。昔桓玄愛重圖書,每示賓客。客有非好事者,正餐寒具(按寒具即今之環餅,以酥油煮之,遂汙物也),以手捉書畫,大點汙。玄惋惜移時。自後每出法書,輒令洗手。人家要置一平安床褥,拂拭舒展觀之。大卷軸宜造一架,觀則懸之。凡書畫,時時舒展,即免蠹濕。余自弱年,鳩集遺失,鑒玩裝理,晝夜精勤,每獲一卷、遇一幅,必孜孜葺綴,竟日寶玩。可致者必貨弊衣、減糲食,妻子僮僕切切嗤笑,或曰:「終日為無益之事,竟何補哉?」既而嘆曰:「若復不為無益之事,則安能悅有涯之生?」是以愛好愈篤,近於成癖。每清晨間景,竹囪松軒,以千乘為輕,以一瓢為倦。身外之累,且無長物;唯書與畫,猶未忘情。既頹然以忘言,又怡然以觀閱。常恨不得竊觀禦府之名跡,以資書畫之廣博。又好事家難以假借,況少真本。書則不得筆法,不能結字,已墜家聲,為終身之痛。畫又跡不逮意,但以自娛,與夫熬熬汲汲名利交戰於胸中,不亦猶賢乎?昔陶隱居,啟梁武帝曰:「愚固博涉,患未能精。苦恨無書,願作主書令史;晚愛楷隸,又羨典掌之人。人生數紀之內,識解不能周流天壤,區區惟恣五欲,實可愧恥。每以得作才鬼,猶勝頑仙。此陶隱居之誌也。」由是書畫皆為精妙。況余凡鄙於二道,能無癖好哉?(今彥遠又別撰集《法書要錄》等,共為二十卷。好事者得餘二耆,則書畫之事畢矣)


歷代名畫記卷三

敘自古跋尾押署

前代禦府,自晉宋至周隋,收聚圖畫,皆未行印記,但備列當時鑒識藝人押署。

● 宋

張則、袁倩、陸綏。

● 齊

劉瑱、毛惠遠。

● 梁

沈熾文、唐懷允、徐僧權、孫子真、庾於陵、法象、徐湯、孫達、姚懷珍、範胤祖、江僧寶、滿騫、陳延祖、顧操。

● 陳

杜僧譚、黃高。

● 北齊

丁道矜

● 隋

江總、姚察、朱異、何妥。

大業年月日。〈奉敕裝〉

開皇年月日。〈內史薛道衡署名跋尾〉

亦有開皇年月日。〈參軍事學士諸葛穎、諮議參軍開府學士柳顧言、釋智果〉

唐朝武德初,秦王府跋尾。〈主薄上開府薛收,文學褚亮亦有。褚亮下更署虞世南姓名。〉

貞觀中褚河南等監掌裝背,並有當時鑒識人押署跋尾官爵姓名,貞觀十一年月日。(兵曹史樊行整裝合若干紙,宣義郎行參軍李德穎、數功曹參軍金川縣開國男平儼、典司馬行相州都督府司馬蘇勖監、銀青光祿大夫行黃門侍郎扶風縣開國男韋挺監。)

十二年月日。(題署同十一年)

十三年月日。(將仕郎直弘文館臣王行直裝,起居郎臣褚遂良監,司空許州都督趙國公臣無忌,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左僕射太子少師梁國公臣玄齡,特進尚書右僕射申國公臣士廉,特進鄭國公臣徵吏部尚書臣君集,犯法後亦有楷卻處,中書駙開馬都尉安德郡開國公臣楊師道,左衛欠將軍武陽縣開國公臣李大亮,光祿大夫民部尚書莒國公臣唐儉,光祿大夫禮部尚書河間郡王臣孝恭,刑部尚書彭城縣開國公臣劉德威,兼太常卿扶風縣開國男臣韋挺,少府監安昌縣開國男臣馮長命,銀青光祿大夫行尚書左丞濟陽縣開國男臣唐皎,亦有不署馮長命、唐皎二人官爵姓名者)

十四年月日。(將仕郎直弘文館臣張龍樹裝,某官士廉,某官徵,某官楊師道,起居郎臣褚遂良,亦有蔡臣捴裝。其玄齡、士廉、魏徵、師道、君集,官爵姓名並同。師道後有左屯衛大將軍上柱國通川縣開國男臣姜行本)

十五年十六年月日。(文林郎臣張龍樹裝,行起居郎臣褚遂良、楊師道、魏徵、房玄齡,官爵並同上。房玄齡後無已下人姓名)

十七年十八年月日。(守黃門侍郎褚遂良監,亡他人官爵姓名,是開元中割卻)

十九年月日。(褚遂良監,亡他人官爵姓名,是開元中割卻)

開元中玄宗購求天下圖書,亦命當時鑒識人押署跋尾,劉懷信等亦或割去前代名氏,以已等名氏代之。開元五年月日。(陪戎副尉王思忠裝,亦有張龍樹裝,王行真裝,史林郎直秘書省臣王知逸監。宣義郎行左司禦率府錄事參軍臣劉懷信監,十年賜名匪矜宣義郎行左驍衛率府倉曹參軍臣陸元悌監,後至十一年為給事中賜名堅直集賢承讓郎行左金吾樹長史臣魏哲監,左散騎常侍崇文館學士上柱國舒國公臣褚無量,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梁國公臣姚崇,秘書監侍讀昭文館學士上柱國常山縣開國公臣馬懷素,銀青光祿大夫行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修國史上柱國許國公臣蘇頲,銀青光祿大夫守吏部尚書兼侍中監修國史上柱國廣平郡開國公臣宋璟)

十年月日。(王思忠裝,同上。使承議郎守殿中丞知中尚書作事安昌縣開國男臣馮紹正,使朝議大夫校檢少府監臣陳義)

十五年月日。(王府大農李仙舟裝背,內使尹奉祥監,是集賢書院書畫)

建中十年月日。(臣賀遂奇、劉逸山等,檢校副使掖庭令如蘭芳,副使內寺伯臣宋遊環)

已上跋尾押署,書畫多同此例。今略舉大例言之,余不具載。


敘古今公私印記

太宗皇帝自書貞觀二小字,作二小印。[貞觀]

玄宗皇帝自書開元二小字,成一印。[開元]

又有集賢印、秘閣印、翰林印。(各以判司所收掌圖畫定印)[翰林之印]

又有弘文之印,恐是東宮舊印。印書者,其印至小。[弘文之印]

更有元和之印,恐是官印,多印拓本書畫。[元和之印]

諸好事家印,有東晉僕射周覬印,古小雌字。[周覬]

又有梁朝徐僧權印。[徐]

唐朝魏王泰印。[龜益]

太平公主駙馬武延秀玉印胡書四字,梵音雲三藐母馱。[三藐母馱]

故潤州刺史贈左散騎常侍徐嶠之印。[東海]

嶠之子吏部侍郎會稽郡公徐浩浩子璹印。[會稽]

議郎竇蒙印。蒙弟範陽公曹竇臮印。[竇臮]

延王友竇永二小字印。[軌飛][出出]

金部郎中劉繹印。[彭城侯書畫記]

起居舍人李造印。[陶安]

鄂州司馬張懷瓘弟盛玉府司馬懷環印。[張氏永保]

劍州司馬劉知章印。[劉氏書印]

光祿大夫中書令、上柱國趙國公鐘紹京印。[書印]

彥遠高祖中書令河東公印。[河東張氏]

曾祖相國魏國公印。[鳥石侯印]

祖相國高平公二字小印。[鵲瑞]

又有鵲瑞二字同為一印。[鵲瑞]

故相國司徒汧國公李勉印。[李兵印]

汧國公之子兵部員外郎李約印。[約]

又故相趙國公李吉甫印。[贊皇]

故禦史大夫黎幹印。[黎氏]

故桂州觀察使蕭祐印。[蕭]

故相國晉公韓滉印。[滉]

故相國鄴侯李泌印。[鄴侯圖書刻章]

故犯法人宰相王渥印。[永信珍秘]

僕射馬總。[馬氏圖書]

宣州長史周昉印。[周昉]

劍州刺史王朏印。[王朏]

張敦簡印。[齊臣][常出之印]

已上諸印記千百年可為龜鏡。

又別有[單侯司馬][安陽事侯][益][萬古][田氏古事][綺與劉鄭][歸坐甘來][軍司司馬]已上並未尋討去處,皆是鑒賞寶玩之家印記,並可為驗證。[蕭公書印][溫氏之印][榻模印信)又有褚氏印,非褚河南之印也。[褚氏書印][文經][袁書][永福印信]此外更有諸家印。署,皆非鑒識,但偶獲圖書,便即印之,不足為證驗,故不具錄。若不識圖畫,不煩審驗印記。雖然,自古及近代,禦府購求之家藏蓄傳授閱玩,其人至多是以要明跋尾,印記乃是書畫之本業耳。


論裝背褾軸

自昔代已前,裝背皆不佳。宋時範曄始能裝背。宋武帝時徐爰,明帝時虞龢、巢尚之、徐希秀、孫奉自編次圖書,裝背為妙。梁武帝命宋異、徐僧權、唐懷充、姚懷珍、沈熾文等又加裝護。國朝太宗皇帝使典儀王行真等裝褫,起居郎褚遂良、校書郎王知敬等監領,凡圖書本是首尾完全著名之物,不在輒議割截移改之限。若要錯綜次第,或三紙五紙、三扇五扇,又上中下等相揉雜、本亡銓次者,必宜與好處為首,下者次之,中者最後。何以然?凡人觀畫,必銳於開卷,懈怠將半,次遇中品,不覺留連以至卷終。此虞龢論裝書畫之例,於理甚暢。凡煮糊必去筋,稀緩得所,攪之不停,自然調熟。余往往入少細研薰陸香末,出自拙意,永去蠹而牢固,古人未之思也。汧國公家背書畫,入少蠟,要在密潤,此法得宜。(趙國公李吉甫雲背書要黃硬,余家有數帖黃硬,書都不堪也)候陰陽之氣,以調適,秋為上時,春為中時,夏為下時,暑濕之時不可用。勿以熟紙,背必皺起,宜用白滑漫薄大幅生紙。紙縫先避人面及要節處,若縫縫相當,則緩急卷舒。有損要令參差其縫,則氣力均平,太硬則強急;太薄則失力。絹素彩色,不可搗理,紙上白畫,可以砧石妥帖之。宜造一大平案,漆板木界,制其曲直。古畫必有積年塵埃,須用皂莢清水數宿漬之,平案扡去其塵垢,畫復鮮明,色亦不落。補綴擡策,油絹襯之,直其邊際,密其隙縫,端其經緯,就其形制,拾其遺脫,厚薄均調,潤潔平穩,然後乃以鏤沈檀為軸首,或裹<火束>金為飾。白檀身為上,香潔去蟲。小軸白玉為上,水精為次;琥珀為下。大軸杉木漆頭,輕圓最妙,前代多用雜寶為飾,易為剝壞。故貞觀、開元中,內府圖書一例用白檀身、紫檀首、紫羅褾、織成帶,以為宮畫之褾。或者雲書畫以褾軸賈害,不宜盡飾。余曰裝之珍華,裛之藻繡,緘滕蘊藉,方為宜稱。(其古之異錦,具李章武所集《錦譜》)必若大盜至焉,亦何計寶惜?梁朝大聚圖書,自古為盛。湘東之敗,煙焰漲天,此其運也。況乎私室寶持,子孫不肖,大則胠篋以遺勢家,小則舉軸以易朝饌,此又時也,亦可嗟乎。


記兩京外州寺觀畫壁

會昌中多毀折,今亦具載,亦有好事收得畫壁在人家者。


西京寺觀等畫壁

太清宮(殿內絹上寫玄元真,是吳)。

薦福寺(天後飛白書額)。凈土院門外兩邊,吳畫神鬼,南邊神頭上龍為妙。西廊菩提院,吳畫維摩詰行變。律院北廊張璪畢宏畫。西南院佛殿內東壁及廊下行僧並吳畫不了。

興善寺殿內壁畫至妙,失人姓名(按裴《錄》云:「此寺有劉焉畫。」恐是)。

西南舍利塔內曹畫,西面尹琳畫。東廊從南第三院小殿柱間,吳畫神,工人裝損。三藏院閣畫至妙,失人名。

慈恩寺,塔內面東西間,尹琳畫,西面菩薩騎獅子,東面騎象。塔下南門,尉遲畫。西壁千缽文殊,尉遲畫。南北兩間及兩門,吳畫並自題。塔北殿前窗間,吳畫菩薩。殿內楊庭光畫經變,色損。大殿車軒廊北壁,吳畫未了,舊傳是吳,細看不是。大殿東廊從北第一院,鄭虔、畢宏、王維等畫。入院北壁,二神甚妙,失人名。兩廊壁間,閻令畫。中間及西廊,李杲奴畫行僧。塔之東南,中門外偏,張孝師畫地獄變,已剝落。院內東廊,從北第一房間南壁,常鑾畫松樹。大佛殿內東壁好,失畫人名。中三門裏兩面,尹琳畫神。

龍興觀,大門內吳畫神,已摧剝。殿內東壁吳畫明真經變。北面從西第二門,董諤白畫。

唐安寺塔下,尹琳、李真畫。北堂內西壁,朱審畫山水。

光宅寺,東菩薩院內,北壁東西偏,尉遲畫降魔等變。殿內吳生、楊廷光畫,又尹琳畫西方變。

玄真觀,殿內玄元及侍真座上,陳靜心畫樂天及神。殿內外,程雅、陳靜心畫。

資聖寺(殷仲容題額)。檀章畫中三門東窗間。南北面吳畫高僧。大三門東南壁,姚景畫經變。寺西門直西院外神及院內經變,楊廷光畫。北圓塔下,李真、尹琳絹畫菩薩。

寶剎寺佛殿南,楊契丹畫涅槃等變相。(與裴《錄》同,據裴《錄》,亦有鄭畫,今不見也)西廊陳靜眼畫地獄變。又有楊廷光畫。興唐寺三門樓下,吳畫神。東殿般若院,楊廷光畫山水等。西院韓幹畫一行大師真,徐浩書贊。又有吳生、周防絹畫。中三間內東西偏兩壁,尉遲畫。殿軒廊東西南壁,吳畫。

凈上院,董諤、尹琳、楊垣、楊橋畫。院內次北廊向東塔院內西壁,吳畫金剛變,工人成色損。次南廊吳畫金剛經變及郗後等,並自題。小殿內吳畫神菩薩帝釋,西壁西方變,亦吳畫。東南角吳弟子李生畫金光明經變。講堂內,楊廷光畫。

菩提寺,佛殿內東西壁,吳畫神鬼。西壁,工人布色損。佛殿壁帶間亦有楊廷光白畫。殿內東西北壁並吳畫。其東壁,有菩薩,轉目視人。法師文淑無何,令工人布色損矣。東壁董諤畫本行經變。佛殿上構欄,耿昌言畫水族。佛殿內東壁楊廷光畫。(據《西京記》合有鄭畫,今亡)

萬安觀公主影堂東北小院,南行屋門外北壁,李昭道畫山水。

凈域寺。(據裴《畫錄》,此寺有孫尚子畫,今不見)

三階院東壁,張孝師畫地獄,杜懷亮書榜子。院門內外神鬼,王韶應畫。王什書榜子。(王什、杜懷亮書,人罕知。有書跡甚高,似鐘書)

景公寺,東廊南間東門南壁,畫行僧,轉目視人。中門之東,吳畫地獄,並題。西門內西壁,吳畫帝釋,並題次。南廊吳畫。三門內東西畫,至妙,失人名。

青龍寺,中三門外東西,王韶應畫。殿上東西相向二神,吳生畫。

安國寺東車門直北東壁北院門外畫神。兩壁及梁武帝、郗後等,並吳畫並題。經院小堂內外並吳畫。西廊南頭院西面堂內南北壁,並中三門外東西壁,梵王帝釋並楊廷光畫。三門東西兩壁釋天等,吳畫,工人成色損。東廊大法師院塔內,尉遲畫及吳畫。大佛殿東西二神,吳畫,工人成色損。殿內維摩變,吳畫。東北涅槃變,楊廷光畫。西壁西方,吳畫,工人成色損。殿內正南佛,吳畫,輕成色。

開元觀,西廊院天尊殿前,龍虎君明真經變及西壁並楊廷光畫。門西窗上下,楊仙喬畫。

雲花寺小佛殿,有趙武端畫凈土變。西廊北院門上北面,王知慎畫。

寶應寺,多韓幹白畫,亦有輕成色者。佛殿東西二菩薩,亦幹畫,工人成色損。西南院小堂北壁,張璪畫山水。院南門外,韓幹畫側坐毗沙門天王。北下方西塔院下,邊鸞畫牡丹。

鹹宜觀,三門兩壁及東西廊,並吳畫。殿上窗間真人,吳畫。殿前東西二神,解倩畫。殿外東頭東西二神、西頭東西壁,吳生並楊廷光畫。窗間寫真及明皇帝、上佛公主等圖,陳閎畫。

永壽寺三門裏,吳畫神。

千福寺,(在安定坊。會昌中,毀寺後卻置,不改舊額)寺額,上官昭容書。(毀寺後有僧收得,再置卻懸之)中三門外東行南,太宗皇帝撰《聖教序》(弘福寺沙門懷仁集王右軍書)。西行,楚金和尚法華感應碑(顏魯公書,徐浩題額),碑陰(沙門飛錫撰,吳通微書)。

東塔院(額高力士書)。涅槃鬼神(楊惠之書)。門屋下內外面,楊廷光白畫鬼神,並門屋下兩面四五門。

西塔院,玄宗皇帝題額。北廊堂內,南嶽智顗思大禪師、法華七祖及弟子影。(弟子壽王主薄韓幹筆貌遺法,弟子沙門飛錫撰頌,並書)繞塔板上,傳法二十四弟子。(盧棱伽、韓幹畫,裏面吳生畫,時菩薩現,吳生貌)塔北普賢菩薩、鬼神,似是尹琳畫(相傳雲是楊廷光畫。畫時筆端舍利從空而落)。塔院門兩面內外及東西向裏各四間,吳畫鬼神帝釋,極妙。塔院西廊(沙門懷素手書)天師真,韓幹畫。此東塔,玄宗感夢置之。楚金真吳畫彌勒下生變(韓幹正畫,細小稠鬧)。院門北邊碑(顏魯公書,岑勛撰)。南邊碑(張芬書)。向裏面壁上碑(吳通微書,僧道秀撰)。造塔人(木匠李伏橫)。石作(張愛兒)。石井欄篆書(李陽冰書,石作張愛兒)。東閣肅宗置(面東碑韓釋木八分書,王據撰)。天臺智者大師碑(張芬書)。佛殿東院西行南院(殿內有李綸畫普賢菩薩,田琳畫文殊師利菩薩)。

崇福寺(武後題額)。西庫牛昭、王陀子畫山水。東山亭,劉整畫山水。西庫門外西壁神,吳畫、自題。

化度寺(殷仲容題額)。楊廷光、楊仙喬畫本行經變。盧棱伽畫地獄變,今殘,兩頭少許耳。

溫國寺,凈王院,尹琳畫。三門內,吳畫鬼神。南北窗門,畫神,失人名。

定水寺(王羲之題額,從荊州移來)。殿內東壁北二神、西壁三帝釋,並張僧繇畫(從上元縣移來)。餘七神及下小神,並解倩畫。殿內東壁,孫尚子畫維摩詰。其後屏風,臨古跡帖,亦妙。中間,亦孫尚子畫。東間不是孫,亦妙,失人名。內東西壁及前面門上,並似展畫,甚妙。前面有三圓光,皆突生壁窗間。菩薩亦妙。

奉恩寺,中三門外西院北,尉遲畫本國王及諸親族。次塔下小畫,亦尉遲畫。此是尉遲乙僧宅。

龍興寺佛殿,鄭法輪畫。

懿德寺,三門下兩壁神、中三門東西華嚴變,並妙。三門西廊,陳靜眼山水。大殿內畫極妙,失人名。

勝光寺,西北院小殿南面東西偏門上,王定畫行僧及間間菩薩圓光。三門外神及帝釋,楊仙喬畫。三門北南廊,尹琳畫。塔東南院,周昉畫水月觀自在菩薩、掩障菩薩、圓光及竹,並是劉整成色。

西明寺(玄宗朝南薰殿學士劉子臯書額)。入西門南壁,楊廷光畫神,兩鋪成色損。東廊東面第一間,傳法者圖贊,褚遂良書。第三間,利防等。第四間,曇柯迦羅並歐陽通書。寺東崇福寺壁,陳積善畫山水。三階院,蔡金剛、範長壽畫。

凈法寺殿後,張孝師畫地獄變。東壁,範長壽畫(與裴孝源《錄》同)西壁,亦妙,失人名。

空觀寺,本周時村。佛堂繞壁,當時名手畫。佛堂在寺東廊,南院佛殿南面東西門上,袁子昂畫。又有三絕,是佛殿門扇孔雀及二龍。

崇聖寺西殿,董伯仁畫。東殿,展子虔畫(展畫,與裴《錄》同)。西北,鄭德文畫。

凈景寺(殷仲容題額)。

濟度寺(殷仲容題額)。

玄都觀殿內,範長壽畫。

海覺寺(歐陽詢題額)。三門內,王韶應畫。小殿前面,董畫像。雙林塔西面,展畫後面,雲是鄭畫,尤妙。西南院門北壁,畫神,失名,甚妙。或雲鄭法士。

壽果寺殿內,畫甚妙,失人名。

紀國寺,西禪院小堂,鄭法輪畫,甚粹。

褒義寺,殿後東西畫,似是王定。佛殿西壁涅槃變,盧棱伽畫、自題。西禪院殿內,杜景祥、王允之畫。

大雲寺,東浮圖北有塔,俗呼為七寶塔,隋文帝造。馮提伽畫車馬並帳幕人物,已剝落。又東壁、北壁,鄭法輪畫。西壁田僧亮畫。外邊四面楊契丹畫本行經。(據裴《錄》此寺亦有展畫,其田、楊、鄭並同)塔東義手下畫辟邪,雙目隨人物轉盼。三階院西下,曠野雜獸似是張孝師。西南凈土院繞殿僧,至妙,失人名。

永泰寺,殿及西廊,李雅畫聖像。東廊懸門,楊契丹畫。東精舍,鄭法士畫滅度變相。

總持寺,門外東西,吳畫,成色損。佛殿內西面,孫尚子畫。三藏院小佛殿內四壁,尹琳、李昌畫。堂內李重昌畫恩大師影。

莊嚴寺(兩寺並殷令名題額)。南門外白番神,尹琳畫。中門外東西,盧棱伽畫,兩壁甚大。秘書省薛稷畫鶴,賀知章題詩,在東秘書廳廊。余令畫鳳,在書閣柱上,都不成畫,不堪觀。先亦有小山水在書閣上,今已無。禦史臺殿中廳,吳畫山水。據其畫跡,不是吳。又蕭桂州祐畫山水,將作監劉整畫山水。太常寺太卿後廳,梁洽畫山水。

禪定寺。(裴孝源《畫錄》云:「有陳善見畫。」)

西禪寺。(裴孝源云:「有孫尚子畫。」)

開業寺。(裴《錄》云:「有曹仲達、李雅、楊契丹、鄭法士畫。」)

清禪寺。(裴《錄》云:「有鄭法士畫。」)

延興寺。(裴《錄》云:「有鄭法士、李雅畫。」)

已上上都


東都寺觀等畫壁

福先寺,三階院,吳畫地獄變,有病龍最妙。寺三門兩頭,亦似吳畫(系本寺三階院)

天宮寺,三門,吳畫除災患變。板上二菩薩,張僧繇畫(從江南移來)。

長壽寺,門裏東西兩壁鬼神,吳畫。佛殿兩軒行僧,亦吳畫。菜園精舍內,王韶應畫。

敬愛寺,(據裴孝源《畫錄》云:「有孫尚子畫。」彥遠按:敬愛寺是中宗皇帝為高宗武後置。孫尚子是隋朝畫手,裴君所說為謬矣)佛殿內菩薩樹下彌勒菩薩塑像,麟德二年,自內出,王玄策取到西域,所圖菩薩像為樣(巧兒張壽、宋朝塑。王玄策指揮,李安貼金)。東閣彌勒像(張智藏塑,即張壽之弟也。陳永承成),西間彌勒像(竇弘果塑,已上三處像光及化生等,並是劉爽刻),殿中門西神(竇弘果塑),殿中門東神(趙雲質塑,今謂水聖神也)此一殿功德,並妙。選巧工,各騁奇思,莊嚴華麗,天下共推。西禪院殿內佛寺並山(並竇弘果塑),東禪院般若臺內佛,事中門兩神,大門內外四金剛,並獅子、崑崙各二,並迎送金剛神王及四大獅子,兩食堂、講堂、兩聖僧(已上並是竇弘果塑)。大殿內東西面壁畫(劉行臣描)。維摩詰盧舍那(並劉行臣描,趙龕成。自余並聖歷以後劉茂德、皇甫節恭成)。法華太子變(劉茂德成帥行臣子)。西壁西方佛會(趙武端描)。十六觀及閻羅王變(劉阿祖描)。西禪院北壁,華嚴變(張法受描)。北壁門西,一間佛會及山水(何長壽描)人物等(張法受描,趙龕成)。東西兩壁西方彌勒變,並禪院門外道西行道僧(並神龍後王韶應描,董忠成)。禪院內西廊壁畫(開元十年吳道子描)。日藏月藏經變及報業差別變(吳道子描,翟琰成。罪福報應是維手成,所以色損也)。東禪院殿內十輪變(武凈藏描)。東壁西方變(蘇思忠描,陳慶予成)。殿間菩薩及內廊下壁(武凈藏描,陳慶子成)。講堂內大寶帳(開元三年史小凈起樣,隨隱等是張阿軌。生銅作並蠟樣,是李正、王兼亮、郭兼子),天後大香爐(高五尺五寸,闊四尺,重二千斤),又大金銅香爐(毛婆羅樣,後更加木座及須彌山浮跌等。高一丈二尺,張阿乾蠟樣),金銅幡十三口(長一丈二尺,張李八寫,並成),畫絹幡十三口(金銅腳長一丈二尺,張李八寫,並成。又四口,亦長一丈二尺,雜手成。),大院紗廊壁,行僧。中門內巳西(並趙武端描。惟唐三藏,是劉行臣描,亦成)。中門內已東,五僧(師奴描)。第六僧已東至東行南頭第二門已南(並劉行臣描。已北並趙武端描。或雲劉行臣描)。中門西邊,紗廊外面(並聖歷已後劉茂德描,陳庶子成)。中門內立神,大門內坐神(並劉行臣描)。中門東立神及神之東西兩鬼(聖歷後有神英法師令何長壽描,卻欲重描。神英京兆黨,何生洛下眾僧黨。劉行臣,時人以何生雖善山水,至於畫神,不知劉為關東獨步,與西京長壽齊名。洛下之意,抑何進劉?不許神英之請,還遣行臣之子茂德,續其父畫,今中門東神及兩鬼腰已上新接者,亦不迨其父矣)。其日藏月藏經變有病龍,又妙於福先寺者。殿內則天真山亭院十論經變、華嚴經,並武靜藏畫。龍王面上蜥蜴、及懷中所抱雞,尤妙。山亭院北及門樓內兩廂,震亶、支提二神,並劉行臣畫,今暗。第二門東神亦行臣畫,今暗。(彥遠遊西京寺觀不得遍,惟敬愛寺得細探討,故為詳備)

龍興寺,西禪院殿東頭,展畫八國王分舍利。

大雲寺,門東兩壁鬼神、佛殿上菩薩六軀凈土、經閣上婆叟仙,並尉遲畫。黃犬及鷹最妙。

弘聖寺,陳靜眼、張誌畫。

昭成寺,西廊《障日西域記圖》,楊廷光畫。三門下護法二神,張尊禮畫。香爐兩頭凈土變、藥師變,程遜畫。

聖慈寺,西北禪院,程遜畫本行經變。維摩詰拜諸功德,楊廷光畫。

弘道觀,東封圖是吳畫,《兩京記》乃雲非名手畫,誤也。

城北老君廟,吳畫。杜甫詩云:「五聖聯龍袞,千官列雁行。畫手看前輩,吳生獨擅場。」

光嚴寺。(裴孝源云:「有董伯仁畫)

天女寺。(裴雲有展畫,今不見)

已上東都

會昌五年,武宗毀天下寺塔。兩京各留三兩所,故名畫在寺壁者唯存一二。當時有好事,或揭取陷於壁。已前所記者,存之蓋寡。先是宰相李德裕鎮浙西,創立甘露寺。唯甘露不毀,取管內諸寺畫壁,置於寺內。大約有:

顧愷之畫維摩詰,在大殿外西壁。

戴安道文殊,在大殿外西壁。

陸探微菩薩,在殿後面。

謝靈運菩薩六壁,在天王堂外壁。

張僧繇神,在禪院三聖堂外壁。

張僧繇菩薩十壁,在大殿兩頭。

張僧繇菩薩並神,在文殊堂外壁。

展子虔菩薩兩壁,在大殿外。

韓幹行道僧四壁,在文殊堂內。

陸曜行道僧四壁,在文殊堂內前面。

唐湊十善十惡,在三門外兩頭。

吳道子僧二軀,在釋迦道場外壁。

吳道子鬼神,在僧伽和尚南外壁。

王陀子須彌山海水,在僧伽和尚外壁。

(顧畫維摩詰,初置甘露寺中,後為盧尚書簡辭所取,寶於家以匣之。大中七年,今上因訪宰臣此畫,遂詔。壽州刺史盧簡辭求以進,賜之金帛,以畫示百寮,後收入內。)


述古之秘畫珍圖

古之秘畫珍圖,固多散逸人間,不得見之。今粗舉領袖則有:

《龍魚河圖》、《六甲隱形圖》、《五帝鉤命決圖》、《孝經秘圖》、《孝經左契圖》、《孝經雌雄圖》、《遁甲開山圖》、《甘泉宮圖》(漢武)、《漢麟閣圖》二(武帝一,宣帝一)、《鴻都門圖》(孔聖七十子)、《西王母益地圖》(舜)、《南都賦圖》(戴安道)、《雲漢圖》(劉褒)、《黃帝明堂圖》(漢武)、《五嶽真形圖》(漢武)、《韓詩圖》(十四)、《論語圖》(二)、《蚩尤王子兵法營陣圖》、《魯班攻戰器械圖》、《黃帝攻法圖》、《伍胥水戰圖》、《吳孫子兵法雲氣圖》、《五星八卦二十八宿圖》、《十二星宮圖》(三)、《日月交會九道圖》、《分野璇璣圖》(八)、《望氣圖》(一)、《河圖》(十二又八卷)、《詩緯圖》(一)、《春秋圖》(一)、《孝經讖圖》(十二)、《浸潭泥圖》(七)、《八卦八風十二時二十八宿音律圖》(十一)、《周公成壞吉兇圖》(一)、《妖怪圖》(四)、《相宅園地圖》(一)、《黃帝樊薛許氏相圖》(一)、《陰陽宅相圖》(一)、《馬像圖》(一)、《三王相鷹圖》(一)、《療馬百病圖》(四)、《老子黃庭經圖》(一)、《大蒐神芝圖》(十二)

《黃帝升龍圖》(一)、《山海經圖》(六,又鈔圖一)、《太史公漢書圖》(八,又《漢記圖》三,太史公畫二十八人)、《大荒經圖》(二十六)、《河圖括地象圖》(十一)、《天地郊社圖》、《諸鹵簿圖》(不備錄,篇目至多)、《古聖賢帝王圖》(二又六)、《古瑞應圖》(二)、《魏帝所撰雜畫圖》(一)、《魏順應圖》(四十)、《大駕鹵簿圖》(三)、《明帝太學圖》(三)、《列仙傳圖》(一)、《搜神記圖》(四,荀)、《百國人圖》(一)、《地形圖》(一,張衡)、《地形方丈圖》(一,裴秀)、《孫子八陣圖》(一)、《太一三宮用兵成圖》(二)、《渾天宣夜圖》(各一)、《日月交會圖》(一,鄭玄註)、《章賢十二時雲雨氣圖》、《十二屬神圖》(一)、《神農本草例圖》(一)、《周禮圖》(十四)、《周室王城明堂宗廟圖》、《江圖》(三劉氏,又一張氏)、《吳孫牝牡八變陣圖》(二)、《黃石公五星圖》(一)、《占日雲氣圖》(京兆夏氏、魏氏等並有)、《二十八宿分野圖》(一)、《風角五音圖》、《三禮圖》(十卷,阮諶等撰。又十二卷,隋文帝開皇二十年敕有司撰,左武侯執旗侍官夏侯朗畫)、《忠孝圖》(二十卷,唐故涼州都督李襲譽貞觀三年撰,奏上嘉之,並傳贊)、《爾雅圖》(上下兩卷,陳尚書令江灌,字德源,至武德中為隋州司馬,並著《爾雅贊》二卷,《音》六卷)、《漢明帝畫宮圖》(五十卷,第一起庖犧五十雜畫贊,漢明帝雅好畫圖,別立畫官,詔傳洽之士班固、賈逵輩,取諸經史事,命上方畫工圖畫,謂之畫贊。至陳思王曹植為贊傳)、《益州學堂圖》(十,畫古聖帝賢臣七十子,後代又增漢晉帝王名臣,蜀之賢相牧守,似東晉時人所撰)、《魯廟孔子弟子圖》(五,是魯國廟堂東西廂畫圖)、《傳國璽圖》(一,姚察撰,並記。)《洛陽圖》(一名《陽宮圖狀》,楊佺期撰)、《區宇圖》(一百二十八卷,每卷首有圖,虞茂氏撰)、《職貢圖》(一,外國酋渠,諸番土俗本末,仍各圖其來貢者之狀,金樓子言之梁元帝畫)、《中天竺國圖》(有行記千卷,圖二卷,明慶三年王玄策撰)、《祥瑞圖》(十卷,起天,有黃道,失撰者)、《符瑞圖》(上卷,行日月,楊光並集刊、氏、熊氏圖)、《白澤圖》(一卷,三百二十事,出《抱樸子》黃帝巡東海而遇之)、《古今藝術圖》(五十卷,既畫其形,又說其事。隋煬帝撰)、《靈秀本草圖》(六,起赤箭,終蜻蜓,源平仲撰)、《本草圖》(二十五,其形狀蘇敬撰,明慶中事)、《易狀圖》(一)、《靈命本圖》(一)、《辯靈命圖》(二)、右略舉其大綱,凡九十有七,尚未盡載。


歷代名畫記卷四

敘歷代能畫人名

自軒轅至會昌,凡三百七十二人。

● 軒轅時

史皇,黃帝之臣也。始善圖畫,創制垂法,體象天地,功侔造化,首冠群工。不亦宜哉。見《世本》,與倉頡同時。

● 周

封膜,周時人。善畫,見《穆天子傳》。郭璞云:「姓封,名膜。」

● 齊

敬君者,善畫。齊王起九重臺,召敬君畫之。敬君久不得歸,思其妻,乃畫妻對之。齊王知其妻美,與錢百萬,納其妻。(劉向《說苑》具載)

● 秦

列裔謇涓國人。秦皇二年,本國獻之。口含丹墨,噴壁成龍獸。以指歷地,如繩界之。轉手方圓皆如規矩度,方寸內,五嶽四瀆列土備焉。善畫鸞鳳,軒軒然惟恐飛去。(見王子年《拾遺錄》)

● 漢

毛延壽(杜陵人)陳敞(安陵人)劉白(新豐人)龔寬(洛陽人)陽望(下杜人)樊育(長安人)

已上六人,並永光建昭中畫手。時元帝後宮既多,使圖其狀,每披圖召見。諸宮人競賂畫工錢帛,獨王嬙貌麗,意不茍求,工人遂為醜狀。及匈奴求漢美女,上按圖召昭君行。帝見昭君貌第一,甚悔之,而籍已定,乃窮其事。畫工皆棄市籍,其家資皆巨萬。毛延壽畫人,老少美惡皆得其真。陳敞、劉白、龔寬並工牛馬,但人物不及延壽。陽望、樊育亦善畫,尤善布色。(見葛洪《西京雜記》)

● 後漢

趙岐,字邠卿,京兆長陵人。多才藝,善畫。自為壽藏於郢城,畫季劄、子產、晏嬰、叔向四人居賓位,自居主位,各為贊頌,獻帝建安六年,官至太常卿。(見範曄《東漢書》)

劉褒,漢桓帝時人。曾畫《雲漢圖》,人見之覺熱。又畫《山風圖》,人見之覺涼。官至蜀郡太守。(見孫暢之《述畫記》及張華《博物誌》雲)蔡邕,字伯喈(裴孝源所定品第六,伯喈在下品),陳留人。工書畫,善鼓琴。建寧中為郎中。校書東觀,刊正六經文字,書於太學石壁,天下模學。又創八分書體,為左中郎將,封高陽鄉侯。年六十一。靈帝召邕畫赤泉侯五代將相於省,(喜震叔節服彪)兼命為贊及書。邕書畫與贊,皆擅名於代,時稱三美。(見《東觀漢記》,並孫暢之《述畫》。有《講學圖》、《小列女圖》傳於代)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高才過人,性巧,明天象,善畫。累拜侍中,出為河間王相,年六十二。昔建州浦城縣山有獸,名駭神,豕耳人首,狀貌醜惡,百鬼惡之,好出水邊石上。平子往寫之,獸入潭中不出,或雲此獸畏人畫,故不出也,可去紙筆。獸果出,平子拱手不動。潛以足指畫獸,今號為巴獸潭。(見郭氏《異物誌》。彥遠按:《三齊記》雲昔秦始皇見海神,使左右巧者以足畫之。又按:應邵《風俗通》雲公輸班見水上{豕蟲}形,以足畫之。巧者非止於手,運思時亦應乎心也。)

劉旦、楊魯並光和中畫手,待詔尚方,畫於洪都學。(二人並見謝承《後漢書》)

● 魏

少帝曹髦,字士彥(中品),東海定王霦之子。幼好學,善書畫。初封高貴鄉公,後即帝位。甘露三年卒,年二十(《魏誌》有傳)。曹髦之跡,獨高魏代、謝赫等雖著《畫品》,皆闕而不載。彥遠今著此書,不必備見其蹤跡,但自古善畫者即載之。(有《祖二疏圖》、《盜跖圖》、《黃河流勢》、《新豐放雞犬圖》傳於代,又有於陵子《黔婁夫妻圖》)

楊修,字德祖(中品下),華陰人也。有俊才,為丞相主簿,與陳思王友善。武帝以知有餘,又袁氏之甥也,且密於植,遂惡之。(《魏誌》有傳。《西京圖》《嚴君平像》《吳李劄像》並晉明帝題字,傳於代)

桓範,字元則,沛國龍穴人。少以才學稱,時號智囊,善丹青。在漢為羽林左監,入魏拜大司農。(《魏誌》有傳)

徐邈,字景山,燕國薊人。性嗜酒、善畫,為侍中司空都鄉侯。年七十六,謚曰「穆」。(《魏誌》有傳)顏光祿云:「魏元陽之射,徐侍中之畫是也。魏明帝遊洛水,見白獺,愛之不可得。邈曰:『獺嗜鰿魚,乃不避死。』遂畫板作鱝魚懸岸,群獺競來,一時執得。帝嘉嘆曰:『卿畫何其神也!』答曰:『臣未嘗執筆,人所作者,自可庶幾。』」(見《續齊諧記》)

● 吳

曹不興(中品上),吳興人也。孫權使畫屏風,誤落筆點素,因此成蠅狀。權疑其真,以手彈之。時稱吳有八絕。(張勃《吳錄》云:「八絕者,菇城。鄭嫗善相,劉敦善星象,吳範善渙風氣,趙達善算,嚴武善棋,宋壽善占夢,皇象善書,曹不興善畫,是八絕也。」)魏赤烏中不興之青溪,見赤龍出水,上寫獻孫皓,皓送秘府。至宋朝,陸探微見畫嘆其妙,因取不興龍置水上,應時蓄水成霧,累日雱霈。謝赫云:「不興之跡,代不復見。秘閣內一龍頭而已。觀其風骨,擅名不虛。在第一品陸之下,衛之上。」李嗣真云:「不興以一蠅輒擅重價,列於上品恐為未當。況拂蠅之事,一說是楊修。謝赫黜衛進曹,是涉貴耳之論。」彥遠按:楊修與魏太祖畫扇誤點成蠅,遂有二事。孫暢之述,《畫記》亦雲。而李大夫之論,不亦迂闊?況不興畫名冠絕當時,非止於拂蠅得名。但今代無其跡,若以品第,在衛之上,則未敢知。(一人白畫,雜紙畫龍虎圖,紙畫青溪龍、赤盤龍、南海監收十種馬,夷子蠻並獸龍頭四,並傳於前代)

吳王趙夫人,丞相趙遠之妹。善書畫,巧妙無雙。能於指間以彩絲織為龍鳳之錦,宮中號為「機絕」。孫權嘗嘆魏蜀未平,思得善畫者,圖山川地形。夫人乃進所寫江湖九州山嶽之勢。夫人又於方帛之上,繡作五嶽列國地形,時人號為「針絕」。又以膠續絲發作輕幔號為「絲絕」。(見王子年《拾遺錄》)

● 蜀

諸葛亮,字孔明。彥遠按:常璩《華陽國誌》云:「亮以南夷之俗難化,乃畫夷圖以賜夷,夷甚重之。」

亮子瞻,字思遠,善書畫,為侍中僕射軍師將軍。(見《蜀誌》)


歷代名畫記卷五

● 晉

明帝司馬紹,字道幾(下品上),元帝長子。幼異,有對日之奇。及長,善書畫,有識鑒,最善畫佛像。蔡謨集云:「帝畫佛於樂賢堂,經歷寇亂而堂獨存。顯宗效著,作為頌。」大寧中,年二十七,謚曰「明」。帝廟號肅祖。(見《晉書》)謝雲雖略於形色,頗得神氣,筆跡超越。(彥遠曾見晉帝《豳詩圖》,舊目雲羊欣題字,驗其跡乃子敬也。《豳詩七月圖》,《毛詩圖》二,《列女》二,《史記列女圖》二,雜鳥獸五,《遊清池圖》二,《息徒蘭圃圖》,《雜異鳥圖》,《洛神賦圖》,《遊獵圖》、《雜禽獸圖》、《東王公西王母圖》、《洛中貴戚圖》、《穆王宴瑤池圖》,《漢武回中圖》,《瀛州神圖》、《人物風土圖》,傳於代。又畫《列女》、《禹會塗山》、《殷湯伐桀圖》)

荀勖字公曾(中品下),潁川人,多才藝,善書畫。在魏為大將軍,掾入晉為侍中中書監、濟北侯、光祿大夫、尚書令。太康十年,贈司徒,謚曰「成」。鐘會嘗詐作勖書,就勖母取寶劍。會於時方造宅,勖潛畫會祖父,形於壁。會兄弟入門見之感動,乃廢宅。勖畫亦會之比也。(見《魏誌》及劉義慶《世說》,有《大列女圖》、《小列女圖》)謝雲荀與張墨同品,在第一品衛協下、顧駿之上。

張墨(下品),謝赫雲與荀勖並風範,氣韻極妙,參神但取精靈,遺其骨法。若拘以體物,則未睹精奧;若取其意外,則方厭膏腴。可與知音說,難與俗人道。(屏風一,雜摩詰像、雜白畫一,《搗練圖》傳於代)

衛協(上品下),《抱樸子》雲衛協、張墨並為畫聖。孫暢之《述畫》云:《上林苑圖》,協之跡最妙。」又《七佛圖》人物不敢點眼睛。顧愷之〈論畫〉云:「《七佛》與《大列女》,皆協之跡。偉而有情勢。《毛詩北風圖》亦協手,巧密於情思。」此畫短卷八分,題元和初。宗人張惟素將來,余大父答以名馬並絹二百疋,惟素後卻索將貨與韓侍郎愈之子昶,借與故相國鄒平段公家,以模本歸於昶。彥遠會昌元年見段家本,後又於襄州從事見韓家本。謝赫云:「古畫皆略,至協始精。六法頗為兼善,雖不備該形似,而妙有氣韻,淩跨群雄,曠代絕筆,在第一品曹不興下,張墨、荀勖上。」李嗣真云:「衛之跡雖有神氣,觀其骨節,元累多矣。顧生天才傑出,何區區荀、衛敢居其上?」彥遠以衛協品第在顧生之上,初恐未安。及覽顧生集有《論畫》一篇,嘆服衛畫《北風列女圖》,自以為不及。則不妨顧在衛之下,荀又居顧之上,則未敢知。(《詩北風圖》、《史記伍子胥圖》、《醉客圖》、《神仙畫》、《張儀像》、《鹿圖》、《詩黍稷圖》、《史記列女圖》、白畫《上林苑圖》、《卞莊子刺虎圖》、《吳王舟師圖》並傳於代,又有《小列女》、《楞嚴七佛》)

王廙,字世將(上品上),瑯邪臨沂人。善屬詞,工書畫,過江後為晉代書畫第一,音律眾妙畢蹤。元帝時為左衛將軍,封武康侯,時鎮軍謝尚於武昌昌樂寺造東塔,戴若思造西塔,並請廙畫。王敦用廙為平南將軍、荊州刺史、護南蠻校尉,贈侍中,年四十七。(見《晉書》及何法盛《晉中興書》)廙畫為晉明帝師,書為右軍法。時右軍亦學畫於廙。廙畫孔子十弟子,贊云:「余兄子羲之幼而岐嶷,必將隆余堂構。今始年十六,學藝之外,書畫過目便能。就余請書畫法,余畫《孔子十弟子圖》以勵之。嗟爾,義之可不勖哉!畫乃吾自畫,書乃吾自書,吾餘事雖不足法,而書畫固可法。欲汝學書,則知積學可以致遠,學畫,可以知師弟子行已之道。」又各為法贊之。(見廙本集,有《異獸圖》、《列女仁智圖》、《獅子擊象圖》、《吳楚放牧圖》、《魚龍戲水絹圖》、行社齊屏風、《犀兒圖》並傳於代)王羲之,字逸少(中品下)廙從子也。風格爽舉,不顧常流。書既為古今之冠冕,丹青亦妙。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昇平五年卒,年五十九,贈金紫光祿大夫。(見《晉書》。《雜獸圖》、《臨鏡自寫真圖》、扇上畫小人物,傳於前代)

羲之子獻之,字子敬(中品下),少有盛名,風流高邁,草隸繼父之美,丹青亦工。桓溫嘗請畫扇,誤落筆,因就成烏駮牸牛,極妙絕。又書《牸牛賦》於扇上,此扇義熙中猶在。官至中書令。太元十一年卒,年四十三。贈侍中,特進光祿大夫太宰。謚曰「憲」。(見孫暢之《述畫記》。彥遠按:俗稱逸少為大令,子敬為小令,非也。子敬為中書令,年四十三,族弟瑉代居之。瑉年三十八,子敬大令也。李琰乃小令也。逸少官不至中書令,不可呼為大令也)

康昕,字君明(下品),外國胡人,或雲義興人。書類子敬,亦比羊欣。曾潛易子敬題方山亭壁,子敬初不疑之。畫又為妙絕,官至臨沂令。(孫暢之雲勝楊惠,《五獸圖》傳於代)

顧愷之,字長康,小字虎頭(上品上),晉陵無錫人。多才藝,尤工丹青。傳寫形勢,莫不妙絕。劉義慶《世說》云:「謝安謂長康曰:『卿畫自生人以來未有也。』」(又雲「卿畫蒼頡古來未有也」)曾以一廚畫暫寄桓玄,皆其妙跡所珍秘者,封題之。玄開其後,取之。誑言不開。愷之不疑。是竊去,直雲畫妙通神,變化飛去,猶人之登仙也。故人稱愷之「三絕」:畫絕、才絕、癡絕。又常悅一鄰女,乃畫女於壁,當心釘之。女患心痛,告於長康,拔去釘乃愈。(此一節事,亦見劉義慶與《幽明錄》,而小不同。雲思江陵美女,畫像簪之於壁玩之,亦出《搜神記》也)嘗欲寫殷仲堪真,仲堪素有目疾,固辭。長康曰明府當緣隱眼也。若明點瞳子,飛白拂上,使如輕雲蔽月,畫人嘗數年不點目睛。人問其故,答曰四體妍蚩,本亡關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之中。又畫裴楷真,頰上加三毛,雲楷俊朗有識,具此正是其識。其觀者詳之,定覺神明殊勝重。嵇康四言詩《畫為圖常》云:「手揮五弦易,目送歸鴻難。」又畫謝幼輿於一巖裏,人問所以,顧云:「一丘一壑,自謂過之,此子宜置巖壑中。」又常畫中興帝相列像,妙極一時。著《魏晉名臣畫贊》,評量甚多。又有《論畫》一篇,皆模寫要法。義熙初,為散騎常侍。(見《晉史》、《中興書》檀通鸞《續晉陽秋》、劉義慶《世說》及顧集)《建康實錄》云:「謝赫論江左畫人,吳曹不興、晉顧長康、宋陸探微皆為上品,余皆中下品。連五十尺綃畫一像。心敏手運,須臾立成,頭面、手足、胸臆、肩背亡遺失尺度,此其難也。曹不興能之。長康又曾於瓦棺寺北小殿,畫維摩詰。畫訖,光彩耀目數日。《京師寺記》云:「興寧中,瓦棺寺初置。僧眾設會,請朝賢鳴剎註疏。其時,士大夫莫有過十萬者。既至,長康直打剎註百萬。長康素貧,眾以為大言。

後寺眾請勾疏,長康曰宜備一壁,遂閉戶往來一月余。日所畫維摩詰一軀工畢,將欲點眸子,乃謂寺僧曰:『第一日觀者請施十萬,第二日可五萬第三日可任例責施。』及開戶光照,一寺施者填咽,俄而得百萬錢。」劉義慶《世說》云:「桓大司馬每請長康與羊欣論書畫,竟夕忘疲。」孫暢之《述畫記》云:「畫冠冕而亡面貌,勝於戴逵。」謝赫云:「深體精微,筆亡妄下,但跡不迨意,聲過其實。在第三品姚曇度下、毛惠遠上。」李嗣真云:「顧生天才傑出。獨立亡偶,何區區荀、衛而可濫居篇首、不興又處顧上?謝評甚不當也。顧生思侔造化得妙,物於神會,足使陸生失步、荀侯絕倒。以顧之才流,豈合甄於品匯?列於下品,尤所未安。今顧陸請同居上品。」(彥遠以本評繪畫,豈問才流?李大夫之言失矣)姚最云:「顧公之美,獨擅往策。荀、衛、曹、張方之蔑然,如負日月,似得神明。慨抱玉之徒勤,悲曲高而絕唱。分庭抗禮,未見其人。謝雲聲過其實,可為於邑。」張懷瓘云:「顧公運思精微,襟靈莫測,雖奇跡翰墨,其神氣飄然,在煙霄之上,不可以圖畫間求。象人之美,張得其肉,陸得其骨,顧得其神。神妙亡方,以顧為最。喻之書,則顧陸比之鐘張,僧繇比之逸少,俱為古今之獨絕。豈可以品第拘?謝氏黜顧,未為定鑒。」(《梁書·外域傳》:獅子國晉義熙初獻一玉像,高四尺二寸,玉色特異,製作非人工力。歷晉、宋朝,在瓦棺寺。寺內有戴安道手制佛五軀及長康所畫維摩詰,時稱三絕。齊東昏侯取玉像為寵妃釵釧,俄爾而東昏侯暴卒。顧畫有《異獸古人圖》、《桓溫像》、《桓玄像》、《蘇門先生像》、《中朝名士圖》、《謝安像》、《阿谷處女》、扇畫《招隱》、《蔦鵠圖》、《荀圖》、《王安期像》、《列女仙》、白麻紙《三獅子》、《晉帝相列像》、《阮修像》、《阮鹹像》、《十一頭獅子》,白麻紙《司馬宣王像》、一一素紙,《劉牢之像》、《虎射雜鷙鳥圖》、《廬山會圖》、《水府圖》、《司馬宣王並魏二太子像》,《鳧雁水鳥圖》、列仙畫,《水雁圖》、《三天女圖》、《三龍圖》絹六幅圖,山水古賢、榮啟期、夫子、阮湘並水鳥屏風,《桂陽王美人圖》、《蕩舟圖》、《七賢》、陳思王詩,並傳於後代)顧愷之論畫曰:(凡畫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臺榭一定器耳。難成而易好,不待遷想妙得也。此以巧歷,不能差其品也)小列女(面如銀,刻削為容儀,不畫生氣。又插置丈夫支體,不似自然。然服章與眾物既甚奇,作女子尤麗。衣髻俯仰中,一點一畫皆相與成。其艷姿且尊卑貴賤之形,覺然易了,難可遠過之也)、《周本記》(重疊爾綸,有骨法,然人形不如小列女也)、伏羲神農(雖不似今世人,有奇骨而兼美好,神屬冥芒,居然有得一之想)、漢本記(李王首也。有天骨而少細美,至於龍顏一像超豁高雄,覽之若面也)、孫武(大荀首也。骨趣甚奇,二婕以憐美之體,有驚據之則,著以臨見妙裁,尋其置陳布勢,是達畫之變也)、醉客(作人形,骨成而制衣服慢之。亦以助神醉耳。多有骨俱然。藺生變趣佳作者矣)、穰苴(類孫武而不如)、壯士(有奔騰大勢,恨不盡激揚之態)、列士(有骨俱然。藺生恨意列不似英賢之慨,以求古人未之見也。然秦王之對荊卿,及覆大蘭,凡此類雖美而不盡善也)、三馬(雋骨天奇,其騰罩如躡虛空,於馬勢盡善也)、東王公(如小吳神靈,居然為神靈之器,不似世中生人也)、七佛及夏殷與大列女(二皆衛協手傳而有情勢)、北風詩(亦衛手。恐密於精思名作,然未離南中。南中像,與即形布施之象轉不可同年而語矣。美麗之形,尺寸之制,陰陽之數,纖妙之跡,世所並貴。

神儀在心面手稱其目者,玄賞則不待喻。不然真絕。夫人心之達,不可惑以眾論,執偏見以擬過者,亦必貴觀於明識。末學詳此,思過半矣)、清遊池(不見京鎬,作山形勢者見。龍虎雜獸,雖不極體,以為舉勢,變動多方)、七賢(唯嵇生一像,欲佳。其餘雖不妙合,以比前諸竹林之畫,莫能及者)、嵇輕車詩(作嘯人,似人嘯,然容悴不似中散,處置意事既佳,又林木雍容調暢,亦有天趣)、陳太丘二方(太丘夷素似古賢,二方為兩耳)、嵇興(如其人)、臨深履薄(兢戰之形,異佳有裁,自七賢以來並戴手也)。又愷之《魏晉勝流畫贊》曰:凡將摹者,皆當先尋此要,而後次以即事。凡吾所造諸畫,素幅皆廣二尺三寸,其素絲邪者不可用。久而還正,則儀容失。以素摹素,當正掩二素,任其自正而下鎮,使莫動其正。筆在前運,而眼向前視者,則新畫近我矣。可常使眼臨,筆止隔紙素一重,則所摹之本遠我耳。則一摹蹉積蹉彌小矣。可令新跡掩本跡,而防其近內。防內若輕物,宜利其筆重,宜陳其跡,各以全其想。譬如畫山跡利,則想敷傷。其所以嶷用筆或好婉,則於折楞不雋。或多曲取,則於婉者增折。不兼之累,難以言悉,輪扁而已矣。寫自頸以上,寧遲而不雋,不使遠而有失。其於諸像,則像各異跡,皆令新跡彌舊本。若長短、剛軟、深淺、廣狹與點睛之節上下、大小、醲薄有一毫小失,則神氣與之俱變矣。竹木土,可令墨彩色輕而松竹葉醲也。凡膠清及彩色,不可進素之上下也。若良畫黃滿素者,寧當開際耳。猶於幅之兩邊,各不至三分。人有長短,今既定遠近以矚其對,則不可改易闊促、錯置高下也。凡生人亡有手揖眼視而前亡所對者,以形寫神,而空其實。對荃生之用,乖傳神之趨,失矣。空其實對,則大失;對而不正,則小失,不可不察也。一像之明昧,不若悟對之通神也。又《畫雲臺山記》曰:「山有面,則背向有影。可令慶雲西而吐於東方。清天中,凡天及水色,盡用空青,竟素上下以暎日。西去山別詳其遠近發跡。東基轉上未半,作紫石如堅雲者,五六丈夾岡。乘其間而上,使勢蜿蟺如龍,因抱峰直頓,而上下作積岡,使望之蓬蓬然。凝而上,次復一峰,是石東鄰向者。峙峭峰西,連西向之丹崖,下據絕磵,畫丹崖臨澗上。當使赫巘隆崇,畫險絕之赫。天師坐其上,合所坐石及蔭宜,磵中桃傍生石間,畫天師瘦形而神氣,遠據磵,指挑回面謂弟子。弟子中有二人臨下,到身大怖,流汗失色。作王良穆然,坐答問而超升,神爽精詣,俯盼桃樹。又別作王趙趨一人,隱西壁傾巖,余見衣裾。一人全見室中,使輕妙冷然。凡畫人坐時,可七分衣服,彩色殊鮮。微此正蓋山高而人遠耳。中段東面,丹砂絕萼及蔭。當使嵃<山戈>高驪,孤松植其上,對天師所壁以成磵,磵可甚相近。相近者,欲令雙壁之內,淒愴澄清,神明之居,必有與立馬。可於次峰頭作一紫石亭。丘以象左闕之,夾高驪絕萼,西通雲臺以表路。路左闕峰,似巖為根。根下空絕,並諸石重勢,巖相承以合。臨東磵其西,石泉又見。乃因絕際作通岡,伏流潛降,小復東出,下磵為石瀨,淪沒於淵。所以一西一東而下者,俗使自欲為圖。雲臺西北二面可一圖岡,繞之上為雙碣石。象左右闕,石上作孤遊生鳳,當婆娑體儀,羽秀而詳軒,尾翼以眺絕。澗後一段赤聽當使釋弁如裂電。對雲臺西,鳳所臨壁以成磵,磵下有流清。其側壁外面作一白虎,匍石飲水,後為降勢而絕。凡三段山,畫之雖長,當使畫甚促,不爾不稱。鳥獸中時有用之者,可定其儀而用之。下為磵物,景皆倒作。清氣帶山下三分,倨一以上,使耿然成二重。(已上並長康所著,因載於篇,自古柱傳脫錯,未得妙本勘校)

史道碩(上品下),孫暢之云:「道碩兄弟四人並善畫。道碩工人馬及鵝」。謝云:「碩與王微並師荀衛。王得其意,史傳其似。」(《古賢圖》、《金谷圖》、《鵝圖》、《牛圖》、《七賢圖》、《士命圖》、《蜀都賦圖》、《三馬圖》、《八駿圖》、《服乘箴圖》、《酒德頌圖》、《琴賦圖》、《嵇中散圖》、《田家十月圖》、《馬圖》、《王駿戈船圖》、《梵僧圖》、《燕人送荊軻圖》,並傳於代)

謝稚(下品),陳郡陽夏人,初為晉司徒主簿,入宋為寧朔將軍、西陽太守。(宋鄧琬傳有《稚子》、《列女》、《康侯像》、《列女形儀圖》、《列女貞節圖》、《列女賢明圖》、《列女仁智圖》、《列女傳一遊仙翡翠篇》、《列女辯通圖》、《三馬伯樂圖》、《鸂鶒圖》、《孝子圖》、《十弟子圖》、《三牛圖》、《濠梁圖》、《輕車迅邁圖》、《列女畫》、《秋興圖》、《孝經圖》、《列女圖》、《大列女圖》、《康侯圖》、《晉宣王及魏名臣像》、雜畫一、《楚令尹泣岐蛇圖》、《孟母圖》、《遊仙圖》、《秦王遊海圖》、《洛陽門翻車餅水圖》、《汾陰醮鼎圖》、《符河陽圖》,並傳於代)

夏侯瞻(下品),謝雲氣韻不足,精密有餘。擅名當代,事非虛美。在第三品毛惠遠下、戴逵上。(《郢匠圖》、《高士圖》、《倕山圖》、《楚人祠鬼神圖》,傳於代)

嵇康字叔夜,譙國銍人。能屬詞,善鼓琴,工書畫,美風儀。在魏拜中散大夫,入晉不仕。自以高潔,難期所與。神交者唯王戎、山濤等,為竹林七賢而已。性巧絕,與向秀共鍛於柳樹下。鐘會,貴公子也,往訪之。康不禮焉。會構禍康於文帝,時年四十。(見《晉書》。《獅子擊象圖》、《巢由圖》傳於代)

溫嶠,字太真,太原祁人。秀朗有才鑒,善畫。明帝時官至平南將軍,江州刺史。年四十二。贈侍中大將軍,追封始安公。謚曰武。(見孫暢之《述畫記》、《晉史》)

謝巖、曹龍、丁遠、楊惠、江思遠,已上五人,兼見孫暢之《畫記》。思遠,陳留圉人。有孝行高節,征西將軍庾亮請為儒林參軍。其他辟召,皆不就。年四十九。

王濛,字仲祖,晉陽人。放誕不羈,書比庾翼,丹青甚妙。頗希高達,常往驢肆家畫轜車,自云:「我嗜酒好肉善畫,但人有飲食、美酒、精絹,我何不往也?」特善清言,為時所重。卒時年三十九。官至司徒左長史。(《晉書》有傳,事見《中興書》)

戴逵,字安道,譙郡銍人。幼有巧慧,聰悟博學。善鼓琴,工書畫。為童兒時,以白瓦屑、雞卵汁和溲作小碑子,為鄭玄碑,時稱詞美書精,器度巧絕。其畫古人山水極妙。十餘歲時,於瓦棺寺中畫。王長史見之云:「此兒非獨能畫,終享大名。吾恨不得見其盛時。」逵嘗就範宣學,範見逵畫,以為亡用之事,不宜虛勞心思。逵乃與宣畫《南都賦》。範觀畢,嗟嘆甚,以為有益,乃亦學畫。逵既巧思,又善鑄佛像及雕刻。曾造無量壽木像,高丈六,並菩薩。逵以古制樸拙,至於開敬,不足動心。乃潛坐帷中,密聽眾論。所聽褒貶,輒加詳研,積思三年,刻像乃成。迎至山陰靈寶寺郤超觀而禮之,撮香暫曰雲雲既而手中香勃然煙上,極目雲際,前後徵拜,終不起,太元二十一年也(見《晉書》及《宋書》及逵別傳、徐廣《晉記》、《會稽記》、郭子、劉義慶《世說》宋朝臨川王《冥驗記》,此像今在越州嘉祥寺,今亦有逵手鑄銅佛並二菩薩,在故洛陽城白馬寺。隋文帝自荊南興皇寺取來)。謝云:「情韻綿密,風趣巧拔。善圖賢聖,百工所範。荀衛之後,實稱領袖。」劉義慶云:「戴公從東出,謝太傅往見之。謝本輕戴,見之但論琴書而已。戴亡咎色,而說琴畫愈妙。謝知其量。」又戴安道中年畫行像甚精妙,庾道秀看之,語戴云:「神猶太俗,蓋卿世情未盡耳!」戴云:「惟務光當免卿此語耳。」(務光者,夏時人也。耳長七寸,好鼓琴、服蒲薤根,湯將伐桀,謀於光,光曰:「非吾事也。」湯曰:「伊尹何如?」光曰:「強力忍詬,不知其他。」湯克桀,以天下讓於光,光曰:「吾聞亡道之世,不踐其上。況讓我乎?」負石自沈於瀘水。見《列仙傳》。戴逵畫有《阿谷處女圖》、《孫綽高士像》、《胡人弄猿圖》、《濠梁圖》、《董威輂詩圖》、《孔子弟子圖》、《金人銘》、《三馬伯樂圖》、《三牛圖》、《尚子平》、《白畫嵇阮像》、《稽阮十九首詩圖》、《五大羅漢圖》、《名馬圖》、《漁父圖》、《鄰子圖》、《吳中溪山邑居圖》、《杜征南人物圖》,並傳前代)逵子勃(下品),有父風。孫暢之云:「山水勝顧」。晉義熙初以散騎郎征不至。(見《宋書》。有《曹長孺像》、《三馬圖》、《九州名山圖》、《秦皇東遊圖》、《朝陽穀神圖》、《風雲水月圖》,已上並傳於前代)

勃弟顒,字仲若,巧思亦逵之流。一門隱遁,高風振於晉宋,傳父之琴書丹青,凡所徵辟,並不起,宋太子鑄丈六金像於瓦棺寺,像成而恨面瘦。工人不能理,乃迎顒問之。曰:「非面瘦,乃臂胛肥。」既鋁(音慮)減臂胛,像乃相稱。時人服其精思。年六十四。(見《宋書·隱逸傳》及王智深《末記》)

彥遠曰:漢明帝夢金人長大,頂有光明。以問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長丈六,黃金色。帝乃使蔡愔取天竺國優瑱玉畫釋迦像,仍命工人圖於南宮清涼臺及顯節陵上。以形制古樸,未足瞻敬,阿育王像至今亦有存者可見矣。後晉明帝衛協皆善畫像,未盡其妙。洎戴氏父子,皆善丹青,又崇釋氏,範金賦采,動有楷模。至如安道潛思於帳內,仲若憑知其臂胛,何天機神巧也。其後北齊曹仲達、梁朝張僧繇、唐朝吳道玄、周昉,各有損益。聖賢盼響,有足動人。瓔珞天衣,創意各異。至今刻畫之家,列其模範,曰曹、曰張、曰吳、曰周,斯萬古不易矣。


歷代名畫記卷六

● 宋

陸探微(上品上),吳人也。宋明帝時常在侍從,丹青之妙,最推有名。(《宋書》有名)謝赫評云:「畫有六法,自古作者鮮能備之。唯陸探微及衛協備之矣。窮理盡性,事絕言象,包前孕後,古今獨立,非激揚可至銓量之極乎。上品之上,亡地寄言,故居標第一。」(第一品第一人)李嗣真云:「『亡地寄言,居標第一』。此言過當,但顧長康之跡,可使陸君上品第一。」張懷瓘言:「顧陸及張僧繇評者,各重其一,皆為當矣。陸公參靈酌妙,動與神會,筆跡勁利,如錐刀焉。秀骨清像,似覺生動,令人懍懍若對神明,雖妙極象中,而思不融乎墨外,夫象人風骨,張亞於顧、陸也。張得其肉,陸得其骨,顧得其神,神妙亡方,以顧為最。比之書,則顧、陸、鐘、張也,僧繇逸少也,俱為古今獨絕,豈可以品第拘?」彥遠以論為當。(有《宋孝武像》、《宋明像》、《孝武功臣竹林像》、《豫章王像》、《嚴龍像》、《宋元徽像》、《羊玄寶像》、《宋景和像》、《蟬雀圖》、《建安山陽王像》、《巴陵王像》、《江陵王像》、《江夏王像》、《建平王像》、《江智淵王悅像》、《王粹像》、《王嗣像》、《阮佃夫像》、《勛臣像》、《孫高麗像》、《一人像》、《勛賢像》、《沈慶之像》、《顧慶之像》、《柳元景像》、《王道隆像》、《王翼之像》、《沈曇慶醉像》、《範惠景母子像》、《高麗赬白馬像》、《阿難維摩圖》、《鸂鶒圖》、《王管像》、《朱升像》、《麻超之、徐僧寶像》、《十一人圖》、《五白馬圖》、《劉亮鍋馬圖》、《獮猴圖》、《齊高帝像》、《孔子像》、《十弟子像》、《宋元微像》、《鐘期圖》、《榮啟期》、《孔顏圖》、《竟陵王像》、《殷洪像》、《任侯伯像》、《釋僧虔像》、《徐爰、李獻、王凱像》、《孫覆著高麗衣》、《劉碩、錢靈度像》、《徐爰、周師之像》、《謝超宗像》、《宋桂陽王寵姬像》、《劉宰之板像》、《王獻之板像》、《天安寺惠明板像》、《搗衣圖》、《施修林搖錫像》、《江智淵、劉季之像》、《太宰像》、《靈基寺瑾統像》、《蔡姬蕩舟圖》、《詩新臺圖》、《鬥鴨圖》、《蕭史圖》、《敘夢賦服乘圖》,並傳於代者也)

子綏(中品),謝云:「體運遒舉,風力頓挫,一點一拂,動筆新奇。簡於繪事,傳世蓋寡。在第二品顧駿之下、袁倩上。」(《朝臣像》、《王晏簫寅像》、《周盤龍》,麻紙畫《立釋迦像》,傳於世)

綏弟弘肅(中品上),姚最云:「最藉庭訓,雖所得不多,亦有家法。在張僧繇、毛棱上。」

顧寶光(中品上),吳郡人。善書畫。大明中為尚書、水部郎。(見《宋書·陸探微傳》雲,司徒左曹椽)謝云:「全法陸家,師事宗炳,方之綏倩。則優在第四品蘧道湣下、王維、史道碩上。」(《射雉圖》、《豫章王像》、《秦始名臣圖》、《宋竟陵王像》、《瑾公像》、《鸂鶒圖》、《張輿像》、《秦始勛臣像》、《王翼之像》、《勛賢像》、《褚□衣架圖》、《天竺僧》、麻紙畫洛中卓馬、《聞雞圖》、《越中風俗圖》,並傳於世)

宗炳字少文(中品上),南陽沮陽人。善書畫。江夏王義恭嘗薦炳於宰相前,後辟召,竟不就。善琴書,好山水。西陟荊巫,南登衡嶽,因結宇衡山,懷尚平之誌,以疾還江陵。嘆曰:「噫!老病俱至,名山恐難遍遊。唯當澄懷觀道,臥以遊之。」凡所遊歷,皆圖於壁,坐臥向之,其高情如此。年六十九。嘗自為畫山水序曰:「聖人含道應物,賢者澄懷味像。至於山水,質有而趣靈,是以軒轅、堯孔、廣成、大塊、許由、孤竹之流,必有崆峒、具茨、藐姑、箕首、大蒙之遊焉。又稱仁智之樂焉。夫聖人,以神法道,而賢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樂不亦幾乎。余眷戀廬衡,契闊荊巫,不知老之將至。愧不能凝氣怡身,傷跕石門之流。於是畫象布色,構茲雲嶺。夫理絕於中古之上者,可意求於千載之下。旨微於言象之外者,可心取於書策之內。況乎身所盤桓、目所綢繆,以形寫形,以色貌色也。且夫崑崙山之大、曠子之小,迫目以寸,則其形莫睹。迥以數裏,則可圍於寸眸。誠由去之稍闊,則其見彌小。今張綃素以遠映,則昆閬之形可圍於方寸之內,堅劃三寸,當千仞之高;橫墨數尺,體百裏之向。是以觀畫圖者,徒患類之不巧,不以制小而累其似,此自然之勢。如是,則蒿筆之秀,玄牝之靈,皆可得之於一圖矣。夫以應目會心為理者,類之成巧,則目亦同應,心亦俱會。應會感神,神超理得,雖復虛求幽巖,何以加焉?又神本亡端,棲形感類,理入影跡,誠能妙寫,亦誠盡矣。於是閑居理氣,拂觴鳴琴,披圖幽對,坐究四荒。不違天勵之叢,獨應無人之野。峰岫嶢嶷,雲林森渺,聖賢映於絕代,萬趣融其神思,余復何為哉?暢神而已。神之所暢,孰有先焉?」(見沈約《宋書隱逸傳》及炳別傳)謝赫云:「炳於六法,亡所遺善。然含毫命素,必有損益。跡非準的,意可師效。在第六品劉紹祖下、毛惠遠上。」彥遠曰:「既雲必有損益,又雲非準的,既雲六法亡遺善,又雲可師效。謝赫之評,固不足采也。且宗公高士也,飄然物外,不可以俗畫傳其意旨。」(《嵇中散》,《白畫孔子弟子像》、《獅子擊象圖》、《潁川先賢圖》、《永嘉邑屋圖》、《周禮圖》、《惠持師像》,並傳於代也。凡六本)

王微字景賢(下品),瑯琊臨沂人。善書畫。嘗居一屋,讀書玩古不出十餘年。《與友人何偃書》曰:「吾性知畫,蓋鳴鵠識夜之機,盤紆糾紛,鹹紀心目。故山水之好,一往跡求,皆得彷彿。」竟不就辟。世祖以貞棲絕俗,贈秘書監。微作《敘畫》一篇,其略曰:「辱顏光祿書:以圖畫非止藝行,誠當與易象同體。而工篆隸者,自以書巧為高,欲其並辯藻繪,核其攸同。夫言繪畫者,竟求容勢而已。且古人之作畫也,非以案城域,辯方州,摽鎮阜,劃浸流,本乎形者融,靈而動者變。心止靈亡見,故所託不動;目有所極,故所見不周。於是乎以一管之筆擬太虛之體,以判軀之狀畫寸眸之明。曲以為嵩高,趣以為方丈。以叐之畫,齊乎太華,枉之點表。夫隆準眉額頰輔,若晏笑兮,孤巖郁秀,若吐雲兮。橫變縱化,故動生焉。前矩後方,□□出焉,然後宮觀舟車,器以類聚;犬馬禽魚,物以狀分。此畫之致也。望秋雲,神飛揚,臨春風,思浩蕩。雖有金石之樂,圭璋之琛,豈能彷彿之哉?披圖按牒,效異山海,綠林揚風,白水激澗。嗚呼!豈獨運諸指掌,亦以明神降之,此畫之情也。」(《宋書》有傳,及王智深《宋紀》,序在別傳)謝赫云:「微與史道碩並師荀、衛。王得其意,史傳其似。在頤寶光下。」彥遠論曰:「圖畫者,所以鑒戒賢愚、怡悅情性。若非窮玄妙於意表,安能合神變乎天機?宗炳、王微皆擬跡巢由,放情林壑,與琴酒而俱適,縱煙霞而獨往。各有畫序,意遠跡高,不知畫者難可與論,因著於篇,以俟知者。」

謝莊,字希逸,陳郡陽夏人。幼有才學,初為始興王濬後軍參軍。性多巧思,善畫。制木方丈圖。天下山川土地,各有分理。離之則州郡殊,合之則宇內為一。作《畫琴帖序》,自序其畫雲。泰始二年卒,官至光祿大夫、散騎常侍,兼中書令。年四十六,贈右光祿大夫,謚憲子。(見《宋書》又莊集)

袁倩(中品上),謝云:「北面陸氏,最為高足。象人之妙,亞美前修。但守師法,不出新意,其於婦人,特為古拙,在第二品陸綏下、姚曇度上。」(《徐令麻紙像》,《章王像》、《張暢等像》、《王抗棋圖》、《會獻圖》、《正聲伎圖》、《禦臨軒圖》、《朝臣十二人圖》、《吳楚夜踏歌圖》、《豫章王宴賓圖》、天女白畫,東晉高僧白畫,《一龍圖》、貌三人像,不題名字,並冠武弁,有太清年月,並行於世。又《維摩詰變》一卷,百有餘事,運思高妙,六法備呈,置位無差,若神靈感會,精光指顧,得瞻仰威容。前使顧、陸知慚,後得張、閻駭嘆。又有《蒼梧圖》,傳於前代也)

倩子質,姚最云:「風力爽俊,不墜家聲。始逾誌學之年,便嬰顛癰之疾。曾見《莊周木雁圖》、《卞和抱璞圖》,筆勢勁健,繼父之美。若方之體物,則伯仁龍馬之詞;比之書翰,則長胤貍骨之方。雖語跡異途,而妙理同歸一致。」

史敬文(中品上。《黃常升仙圖》、《樂人馬畫》、《張平子西京賦圖》並傳於代)

史藝(下品。《屈原漁父圖》、《王羲之像》、《孫綽像》,並傳於代)

劉斌(下品。《詩黍離圖》傳於代。)

尹長生(下品。或《作尹扈生像》、《南朝責戚圖》)

顧駿之(中品。嚴公等像,並傳於代)

康允之(中品)

顧景秀(中品上),宋武帝時畫手也。在陸探微之先,居武帝左右。武帝嘗賜何戢《蟬雀扇》,是景秀畫。後戢為吳興太守,齊高帝求好畫扇,戢持獻之。陸探微、顧寶光見之,皆嘆其巧絕。(《宋文帝像》、《宋謝琨兄弟四人像》、《晉中興帝相像》、《王獻之竹圖》、《劉牢之蔔見圖》、《鸂鶒圖》、《王僧綽像》、《蟬雀麻紙圖》、《鸚鵡畫扇》、《樹相雜竹懷香圖》、《孫公命將圖》、《名臣圖》、《刺虎圖》、《小兒戲鵝圖》,或雲是畫《昭明太子王謝諸賢圖》、《陸機詩圖》,並傳於代)謝云:「神韻氣力,不足前修。筆精謹細,則逾往烈。始變古體,創為今範。賦彩制形,皆有新意。」扇畫蟬雀,自景秀始也。宋大明中,莫敢與竟。在第二品陸綏上。(彥遠按:大明中有顧寶光,景秀豈得獨擅也)

吳暕(下品),謝云:「體法雅媚,制置才巧。擅美當年,有聲京洛。在第二品江僧寶下。」

張則(下品),謝云:「意態宏逸,動筆新奇,在吳軶下。」

劉胤祖(下品),官至尚書、吏部郎。謝云:「蟬雀特盡微妙。筆跡超越,爽俊不凡。在第三品晉明帝下。」

胤祖弟紹祖(下品),官至晉太康太守。謝云:「善於傳寫。不間構思,鳩斂卷秩。近將兼兩,宜有草創。綜於眾本,筆跡調快。勁滑有餘,然傷於師工,乏其士體。其於模寫,特為精密。」

胤祖子璞,姚最云:「體運精研,亞於胤祖。在梁元帝下。」

蔡斌(下品下。《遊仙圖》、《蘇武像》,並傳於代)

濮萬年(下品。《蘇門先生名臣像》,傳於代)

萬年弟道興(下品。《列女辯通圖》傳於代)

史粲(中品下。馬勢白畫,《八駿圖》傳於代)

宋僧辯(下品)

範惟賢(諸家並不載品第,唯南齊高帝集名畫曰:「十二人自陸至範,惟賢亦未見其跡。」)


歷代名畫記卷七

● 南齊

宗測,字敬,微炳之孫也(炳已具第六卷)。代居江陵,不應辟召。驃騎將軍豫章王嶷請為參軍,測答曰:「何得謬傷海鳥,橫斤山木?」性善書畫,傳其祖業。誌欲遊名山,乃寫祖炳所畫《尚子平圖》於壁,隱廬山,居炳舊宅。畫阮籍遇孫登於行障上,坐臥對之。又畫永業寺佛影臺,皆稱臻絕。(見《南齊記》)

劉系宗,丹陽人。少便書畫,在宋為景陵王子景粹侍書,入齊為東宮侍書,官至驃騎將軍、宣城太守。(《南齊書》見載)

姚曇度(中品上),謝云:「畫有逸才,巧變鋒出。魑魅鬼神,皆為妙絕。雅鄭兼善,英奇俊拔。天挺生知,出人意表。雖然,洪纖循矩,往往有失。在第三品袁倩下、顧生上。」

曇度子,不知名,出家,法號惠覺(下品)。姚最云:「丹青之用,繼父之美。定其優劣,嵇聶之流。」(有殷洪像、白馬寺寶臺樣行於代)

蘧道湣(下品),謝云:「與章繼伯並善寺壁,兼能畫扇。人馬數分,毫釐不失。別體之妙,可謂入神。」蘧始師章,冰寒於水。

道湣外甥,沙門僧珍,師道湣之畫(中品上)。姚最云:「嵇、聶之流,與惠覺同品。」(《有姜嫄等像》、《豫章王像》、康居人馬,傳於代)

章繼伯(下品),謝云:「與蘧同品。」「藉田圖》絹長三丈,傳於代)

範懷珍(中品。或作懷粲,或作懷堅,《涯註馬圖》、孝子屏風,行於代)

鐘宗之(下品。《王攸之等像》、《王柳等像》、《王獻之像》,行於代)

王奴(下品。《肅賦圖》行於代)

王殿(下品。《曹長孺真》、《列女傳舟儀圖》、《三馬圖》、《敗春圖》傳於代)

戴蜀(中品下。《孝子圖》、《息媯圖》傳於代)

陳公思(下品。《列女貞節圖》、《列女仁智圖》、《朱買臣圖》傳於代)

陶景真(中品下。《孔雀鸚鵡圖》、《虎豹圖》傳於代)

張秀和(下品。《遊清池圖》傳於代)

沈標(下品),姚最云:「亡所偏善,觸類涉習。留意鉛華,亦有可觀。」

謝赫(中品下),姚最云:「點刷精研,意存形似。寫貌人物,不俟對看,所須一覽,便歸操筆。目想毫發,皆亡遺失。麗服靚妝,隨時變改。直眉曲幰,與時竟新。別體細微,多從赫始。遂使委巷逐末,皆類效顰。至於氣運精靈,未窮生動之致。筆路纖弱,不副雅壯之懷。然中興以來,象人為最。在沈標下、毛惠秀上。」(《安期先生圖》傳於代)

沈粲(下品),姚最云:「筆跡調媚,專工綺羅屏障。所圖頗有情趣,在張僧繇上。」(彥遠云:「專工綺羅,亡所他善。不合在僧繇上。」)

丁光,謝云:「雖擅名蟬雀,筆跡輕嬴,非不精謹,乏其生氣。」(彥遠云:「若以蟬雀微藝,況又輕嬴,則猥廁畫流固有慚色。」)

周曇研,沙門彥悰云:「師塞壯勒,授曹仲達。比曹不足,方塞有餘。」(塞壯勒未詳)

謝惠連(中品中),陳郡陽夏人。幼有詞學,族兄靈運嘆服之。官至司徒府參軍,以疏放,久不從官。年二十,書畫並妙。(《南齊書》具載)

謝約(下品),孫暢之云:「綜弟也。為衛尉參軍。範曄為傳。善山水。」(《火山圖》並《聲妓樂器圖》傳於代)

虞堅(下品)

丁寬(下品)

劉琪,字士溫(下品),彭城人。少聰慧,多才藝,工書畫,飲酒至數鬥。畫嬪嬙,當代第一。官至吏部郎。(見《南齊書》)謝云:「用意綿密,畫體簡細。筆力困弱,制置單省。婦人最佳,但纖削過差,翻為失真。然玩之詳熟,甚有姿態。」(《搗衣圖》、《劉長史圖》、《少年行樂圖》、《朝臣圖》、《吳中行舟圖》並傳於代)

毛惠遠(中品上),滎陽陽武人。善畫馬,時劉琪善畫婦人,並當代第一。官至少府卿。市青碧一千二百斤,供禦畫用,錢六十五萬。有言惠遠納利者,世祖敕尚書評價,貴二十八萬。殺之,後家徒壁立,上悔痛之。(見蕭子顯《齊書》)謝云:「畫體周贍無適不諧,出意無窮,縱橫絡繹,位置經略尤難比儔。筆力遒媚,超邁絕倫,其於倏忽揮霍,必也極妙。至於定質磈然,翻未盡善。鬼神及馬,泥滯於時。」(彥遠按:《南齊史》稱惠遠畫馬第一,謝乃云:「泥滯於時。」曾見《酒客圖》,是宮卷。後有題記,筆跡之外,頗有風格。意匠師於顧,《酒客圖》、《刀戟圖》、《中朝呂士圖》、《刀戟戲圖》、《七賢藤紙圖》、《赭白馬圖》、《騎馬變勢圖》、《葉公好龍圖》並傳於代)

惠遠弟惠秀(下品下),永明中待詔秘閣。世祖將北伐,命惠秀《畫漢武北伐圖》,中書郎王融監掌其事。融好功名,秀又善圖。畫成,帝極珍貴,置瑯琊臺上,每披玩焉。(見《南齊書》)姚最云:「繪事詳悉,太自矜持,翻成羸鈍。遒勁不及於惠遠,精思有過於棱矣。」(《除圖》、《剡中溪谷邨墟圖》、《胡僧圖》、《釋迦十弟子圖》、《二疏圖》傳於代)

惠遠子棱,姚最云:「便速有餘,真巧不足。善於布置,比之叔父,則床下安床。」


● 梁

元帝蕭繹,字世誠(中品),武帝第七子。初生便眇一目,聰慧俊朗,博涉技藝,天生善書畫。初封湘東王,後乃即位,年四十七。追號元帝,廟號世祖。嘗畫聖僧,武帝親為贊之。任荊州刺史日畫《蕃客入朝圖》,帝極稱善。(《梁書》具載)又畫《職貢圖》並序。善畫外國來獻之事(序具本集)。姚最云:「湘東天挺生知,學窮性表,心師造化,象人特盡神妙。心敏手運,不加點理。聽訟之暇,眾藝之餘,時遇揮毫,造化驚絕,足使荀、衛閣筆,袁、陸韜翰。」(《遊春苑白麻紙圖》、《鹿圖》、《師利像》、《鶼鶴陂澤圖》、《芙蓉蘸鼎圖》,並有題印,傳於後)

元帝長子方等,字實相,尤能寫真。坐上賓客,隨意點染,即成數人。問童兒,皆識之。後因戰歿,年二十二。贈侍中、中軍將軍、揚州刺史。謚「忠莊太子」。(見《梁書》及《三國典略》,《龍馬出渥窪圖》)

蕭大連,字仁靖,簡文帝第五子。少俊爽風流,有巧思。洞達音律,工丹青。初封臨海縣公,官至東揚州刺史、輕車將軍。大寶元年,封南郡王,年二十五。(見《梁書》)

蕭賁,字文奐(下品),蘭陵人。多詞學,工書畫,曾於扇上畫山水,咫尺內萬裏可知。仕梁,為河東太守。(見《梁書》)姚最云:「雅性精密,後來難比。含毫命素,動必依真。學不為人,自娛而已。人間罕見其跡。」

陸杲,字明霞(中品上),吳郡人也。好詞學,信佛理,工書畫,與舅張融齊名。初仕齊,後入梁,官至特進揚州大中正。(見《梁書》)謝云:「體致不凡,誇邁流俗。時有合作,往往出人。點畫之間,動雜灰琯,傳於代者蓋寡。」

陶弘景,字道明,丹陽秣陵人。幼有異操,年十歲得葛洪《神仙傳》,便有長生之誌。善琴棋,工草隸,徵為諸王侍讀。永明十年,辭祿,止於句曲山,自號華陽隱居。好著述,明眾藝,善書畫。大同二年卒,年八十五,贈中散大夫,謚曰《貞白先生》。(見《梁書·處士傳》)武帝嘗欲徵用,隱居畫二牛,一以金籠頭牽之,一則逶迤就水草。梁武知其意,不以官爵逼之。朝廷有事,多詢之,號山中宰相。

張僧繇(上品中),吳中人也。天監中,為武陵王國侍郎、直秘閣知畫事,歷右軍將軍、吳興太守。武帝崇飾佛寺,多命僧繇畫之。時諸王在外,武帝思之,遣僧繇乘傳寫貌,對之如面也。江陵天皇寺,明帝置。內有柏堂,僧繇畫盧舍那佛像及仲尼十哲。帝怪問釋門內如何畫孔聖,僧繇曰:「後當賴此耳。」及後周滅佛法,焚天下寺塔,獨以此殿有宣尼像,乃不令毀拆。又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初吳曹不興圖青溪龍,僧繇見而鄙之,乃廣其像於武帝龍泉亭。其畫草留在秘閣,時未之重,至太清中震龍泉亭,遂失其壁,方知神妙。又畫天竺二胡僧,因侯景亂散坼為二,後一僧為唐右常侍陸堅所寶。堅疾篤,夢一胡僧告云:「我有同侶,離坼多時,今在洛陽李家。若求合之,當以法力助君。」陸以錢帛果於其後購得,疾乃愈。劉長卿為記述其事。張畫所有靈感,不可具記。(彥遠家有僧繇定光如來像,元和中進入內,曾見維摩詰並二菩薩,妙極者也)姚最云:「善圖寺壁,超越群公。價等曇度,朝衣野服,古今不失,奇形異貌,殊方夷夏,皆參其妙。唯公及私,手不釋筆,俾畫作夜,未嘗倦怠。數紀之內,無須臾之閑。然聖賢曬曞,猶乏神氣。豈可求備於一人?雖雲晚出,殆亞前哲。在沈粲下。」(彥遠以此評最謬)李嗣真云:「顧陸已往,郁為冠冕。盛稱後葉,獨有僧繇。今之學者,望其塵躅,如周、孔焉。何寺塔之雲乎?且顧、陸人物衣冠,信稱絕作,未睹其餘。至於張公骨氣奇偉,師模宏遠,豈唯六法精備?實亦萬類皆妙。千變萬化,詭狀殊形,經諸目,運諸掌,得之心,應之手。意者,天降聖人為後生,則何以製作之妙擬於陰陽者乎?請與顧陸同居上品。張懷梐云:「姚最稱:『雖雲後生,殆亞前品』。未為知音之言。且張公思若湧泉,取資天造,筆紙一二而像已應焉。周材取之,今古獨立。象人之妙,張得其肉,陸得其骨,顧得其神。」(《清溪官水怪圖》、《吳王格虎圖》、《維摩詰像》、《橫泉聞龍圖》、《昆明二龍圖》、《行道天王圖》、《漢代射蛟圖》、《雜人馬兵刀圖》、《朱異像》、《羊仁躍馬圖》、《摩衲仙人圖》、《梁北郊圖》、《梁武帝像》、《梁宮人射雉圖》、《定光佛像》、《醉僧圖》、《田舍舞圖》、《詠梅圖》並傳於代者也)

僧繇子善果(中品。或作張果),李嗣真云:「既漸過庭之訓,猶是名家之駒。摽置點拂,殊多佳致。時有合作,亂真於父。若長轡遠途,亦不迨意。一篇之中,自有玉石在田。楊之下、鄭法輪之上。」(《悉達太子納妃圖》、靈嘉寺塔樣,傳於代)

善果弟儒童(中品上。《釋迦會圖《寶積經變》,傳於代)

袁昂字千裏(中品上),陳郡陽夏人。仕齊,為秘監黃門侍郎。幼以孝稱,頗善畫。入梁,官至中書監。年八十。贈侍中特進,謚曰「穆正」。(見《梁書》)僧悰云:「稟則鄭公,亡所失墜。綺羅一施,超彼常倫。」

焦寶願(下品),姚最云:「早遊張謝,靳固不傳。傍求造請,事均盜道。衣制樹色,皆自新意。點黛施朱,輕重不失。在毛棱上、嵇寶鈞下。」

嵇寶鈞(下品),姚最云:「雖亡師範,而意兼真俗。賦彩鮮麗,觀之悅情。」(彥遠以畫性所貴上,然何必師範)

聶松(下品),梁帝云:「與嵇同品,言其優劣,僧繇之亞。在解倩上。」(《支道林像》傳於代)

解倩(中品下),姚最云:「全法蘧章,筆力不及。通變巧捷,寺壁最長。」(《丁貴人彈曲項琵琶圖》、《五夫人像》、《九子魔圖》傳於代)

陸整(中品上。禦像傳於代)

江僧寶(中品下),謝赫云:「斟酌袁陸,親漸朱藍。用筆骨鯁,甚有師法。象人外,亡所長。在第三品戴逵下、吳暕上。」(《臨軒圖》、《銜像》、《職貢圖》、《小見戲鵝圖》並有陳朝年號傳於代)

光宅寺僧威公(中品),姚最云:「下筆為京洛所知。」

僧吉底俱,外國人。(中品)

僧摩羅菩提,亦外國人。(中品)

僧迦佛陀(中品),禪師天竺人。學行精愨,靈感極多。初在魏,魏帝重之。至隋,隋帝於嵩山起少林寺。至今房門上有畫神,即是迦佛陀之跡。(見《續高僧傳》,有《{艹佛}菻國人物圖》、器物樣、《外國獸圖》、鬼神畫並傳於代)姚最云:「已上三僧,既華夷殊體,亡以知其優劣。」(彥遠按:《梁書·外國傳》云:「於陀利國王瞿曇備跋陀羅者,亦工畫。其國在南海洲上。天監元年四月八日,瞿曇夢一僧相告,雲中國今有聖主,十年內佛法大興。汝可朝貢,不然則汝國不安。夢中與僧同到中國,見梁天子。見而異之,記得梁主形貌,命筆寫之,遂遣使並本國畫工請寫高祖真。上許之,遂還本國。陀羅以高祖真類已畫者,盛之實函,日嘉禮敬,以外國能畫,故附此記雲。」)


歷代名畫記卷八

● 陳

顧野王,字希馮,吳郡人。七歲通五經,善屬詞,能書畫。長為鴻儒,天象地理無不畢習。在梁為中領軍。時宣城王為揚州,野王善畫,王褒善書,俱為賓友,時號二絕。入陳,官至黃門侍郎,年六十三。贈右衛將軍。(見《陳書》)


● 後魏

蔣少遊,樂安博昌人。敏彗機巧,工書畫,善畫人物及雕刻。雖有才學,常在剞劂繩墨之間,園湖城殿之側。識者嘆息,少遊坦然。以為已任,不告疲勞。官至將作大匠、太常少卿、前將軍、都水,兼此四官,贈龍驤將軍、青州刺史。溢曰「質」。(見《後魏書》。時有郭善明、侯文和、柳儉、閔文和、郭道興,並以巧思稱)彥遠以德成而上、藝成而下,鄙亡德而有藝也。君子依仁遊藝,周公多才多藝,貴德藝兼也。茍亡德而有藝,雖執廝役之勞,又何興嘆乎!

楊乞德,封新鄉侯。歸心釋門,施身入寺。善畫佛像,價陵曇度。

王由,字茂道,善書畫。摹畫佛像,為時所服。官至東萊太守。(見《後魏書》)

祖班者,東魏人,善畫。(見《三國典略》)


● 北齊

高孝珩,世宗第二子,封廣寧郡王、尚書令、大司徒、司州牧。博涉多才藝,嘗於廳事壁上畫蒼鷹,睹者疑其真,鳩雀不敢近。又畫《朝士圖》,當時絕妙,為周師所虜。授開封縣侯。孝珩亦善音律,周武宴齊君臣,自彈琵琶,命孝珩吹笛。(見《北齊書》)

蕭放,字希逸,梁武帝猶子也。為本朝著作郎,入齊待詔詞林館,善丹青,因於宮中監諸畫工。帝令采古來麗美詩及賢哲充畫圖。帝甚善之,與楊休之同撰《禦覽》,加鎮東大將軍、散騎常侍。(見《北齊書》)

楊子華(中品上),世祖時任直閣將軍員外、散騎常侍。嘗畫馬於壁,夜聽蹄嚙長鳴,如索水草。圖龍於素,舒捲輒雲氣縈集。世祖重之,使居禁中。天下號為畫聖。非有詔不得與外人畫。時有王子沖善棋通神,號為二絕。(見《北齊史》)閻立本云:「自像人已來,曲盡其妙,簡易摽美,多不可滅,少不可逾。其唯子華乎!」僧琮云:「在孫下田上。李六在上品,張下鄭上。」(《斛律金像》、《北齊貴戚遊苑圖》、官苑人物屏風、《鄴中百戲》、《獅猛圖》並傳於代)

田僧亮(下品)官至三公、中郎將。入周,為常侍。當時之名高於董、展。僧琮云:「挺特生知,不由師授。田家一種,古今獨絕。在楊子華下。」(竇蒙云:「非獨田家,眾藝皆妙。楊、孫之次,董、展上流。彥遠以僧亮畫意類於展而不如展之精密也)李云:「田、楊聲實與董、展相侔,備道形似。田氏野服柴車,名為絕筆,與楊契丹同在上品。董展之下。」

劉殺鬼(下品),與楊子華同時,世祖俱重之。畫鬥雀於壁間,帝見之為生,拂之方覺。常在禁中錫賫鉅萬,任梁州刺史。(見《北齊書·詞苑傳》)

曹仲達,本曹國人也。北齊最稱公能畫梵像,官至朝散大夫。(國朝宣律師撰《三寶感通記》具載仲達畫佛之妙,頗有靈感)僧琮云:「曹師於袁,冰寒於水。外國佛像,亡兢於時。」(盧思道、斛律明月、慕容紹宗等像,《弋獵圖》、《齊武臨軒對武騎名馬圖》傳於代)

殷英童,善畫兼楷隸。

高尚士(中品),徐德祖(下品),曹仲璞,已上三人並是當時名手。


● 後周

馮提伽,北平人也。官至散騎常侍,兼禮部侍郎。誌尚清遠,後避周末之亂,傭畫並汾之間。竇蒙云:「寺壁皆有合作,風格精密,動若神契。」彥遠按:提伽之跡,未甚精密。山川草樹宛然,塞北車馬為得意。人物非所長。


● 隋

閻毗,榆林盛樂人,工篆隸,善丹青。當時號為臻絕。周武帝時拜儀同三司,隋帝愛其才藝,令侍東宮。數以雕麗之物,取悅於皇太子。拜車騎將軍。煬帝令毗修輦輅,多所損益。與宇文愷參詳故實,並推巧思。官至朝散大夫、將作少監。(見《隋書》。時有何稠、宇桂林、劉龍、龍弟袞,並有巧思,絕世過人)

展子虔(中品下),歷北齊、周、隋。在隋為朝散大夫、帳內都督。僧琮云:「觸物留情,備皆妙絕。尤善臺閣、人馬、山川,咫尺千裏。」李云:「董展同品,董有展之車馬,展亡董之臺閣。」(法華變、白麻紙《長安車馬人物圖》、《弋獵圖》、雜宮苑南郊、白畫《王世充像》、《北齊後主幸晉陽圖》、《朱賣臣覆水圖》並傳於代)

鄭法士(中品上),在周為大都督、左員外侍郎、建中將軍,封長社縣子。入隋,授中散大夫。僧琮云:「取法張公,備該萬物。後來冠冕,獲擅名家。在孫尚子上。」李云:「伏道張門,謂之高足,鄰幾睹奧,具體而微。氣韻摽舉,風格遒俊。麗組長纓,得威儀之樽節;柔姿綽態,盡幽閑之雅容。至乃百年時景,南鄰北裏之娛,十月車徒,流水浮雲之勢,則金張意氣,玉石豪華,飛觀層樓,間以喬林。嘉樹碧潭,素瀨糅以;雜英芳草,必暖暖然,有春臺之思。此其絕倫也。江左自僧繇已降,鄭君是稱獨步。在上品楊子華下、孫尚子上。」(按:鄭法輪、鄭德文、袁昂、陳善見、劉烏、閻立本皆師鄭公,各有形似,識者方辯之。《禽盧明月像》、《阿育王像》、《陳玄英像》、《責戚屏風》、《洛中人物車馬》、《隋文帝入佛堂像》、《北齊畋遊像》、《楊素賀若弼像》、並《遊春苑圖》並傳於代)彥遠以李大夫所許鄭在楊下,此非允當,鄭合在楊土。

法士弟法輪(中品上),李云:「屬意溫雅,用筆調潤,精密有餘,高奇未足。輿馬之際,難與比肩,比其兄為劣。及其辟臺苑,恣登臨,羅綺如春,芳菲似雪,亦為絕塵也。」僧琮云:「法輪精密有餘,不近師匠,全範士體,先圖寺壁。本效張公,為步不成,諒非高雅。前賢品第,以此失之。」法士子德文(中品),李云:「筆跡纖懦,英靈銷歇。與法輪、劉烏同。」

孫尚子(上品中),睦州建德縣尉。僧琮云:「師模顧陸,骨氣有餘。鬼神特所偏善,婦人亦有風態。在法士下、子華上。」竇蒙云:「鞍馬樹石,法士不如,與顧、陸異跡,豈獨鬼神而已?」李云:「孫、鄭共師於張,鄭則人物樓臺,當霸雄伯;孫則魑魅魍魎,參靈酌妙。善為戰筆之體,甚有氣力。衣服手足,木葉川流,莫不戰動。唯須發獨爾調利。他人效之,終莫能得,此其異態也。在上品鄭下、董展上。」(《美人圖》、屋宇鬼神,傳於代)

董伯仁(中品上),汝南人也。多才藝,鄉裏號為「智海」。官至光祿大夫、殿中將軍。僧琮云:「綜敘多端,尤精位置。屏障一種,亡愧前賢。在陳善見下。」竇蒙云:「樓臺人物,曠絕今古。雜畫巧瞻,高視孫、田,乃變化萬殊,何止屏風一種?」李云:「董與展,皆天生縱任,亡所祖述。動筆形似,畫外有情,足使先輩名流動容變色。但地處平原,闕江山之助;跡參戎馬,少簪裾之儀。此是所未習,非其所不至。若較其優劣,則欣戚笑言,皆窮生動之意;馳騁弋獵,各有奔飛之狀。必也三昧輪奐,董氏造其微;六轡沃若,展生居其駿,董有展之車馬,展亡董之臺閣。」汝南今多畫跡,是其絕思。石泉公王方慶觀之而嘆曰:「向使展、董二人與江東諸子易地而處,張侯已降,鹹應病足。」鑒者以為知言。初董與展同召入隋室,一自河北,一自江南。初則見輕,後乃頗采其意。古來詞人亦有此累。(《周明帝畋遊圖》、雜畫臺閣樣、彌勒變、《弘農田家圖》、《隋文帝上廄名馬圖》,傳於代)

楊契丹(上品中),宮至上儀同。僧琮云:「六法備該,甚有骨氣。山東體制,允屬伊人。在閻立本下。」(竇云:「契丹之跡,非不推富,比之董展則乏精微。」)李云:「田楊聲侔董展。昔田楊與鄭法士同於京師光明寺畫小塔,鄭圖東壁、北壁,田圖西壁、南壁,楊畫外邊四面,是稱三絕。楊以簟蔽畫處,鄭竊觀之,謂楊曰:『卿畫終不可學,何勞鄣蔽?』楊特托以婚姻,有討門之好。又求楊畫本,楊引鄭至朝堂,指宮闕衣冠車馬曰:『此是吾畫本也』。由是鄭深嘆服。」(光明寺後為大雲寺,今長安懷遠裏也)又寶剎寺一壁佛涅槃變、維摩詰等,亦為妙作,與田同品。(《隋朝正會圖》、《幸洛陽圖》、《豆盧寧像》、《貴戚遊宴圖》雜佛變,傳於代)

劉烏(下品),僧琮云:「師於鄭屏、鄣有功。其於綿密獨越倫輩。」李云:「學於鄭,不少風格,但未遒耳。」

陳善見(下品),僧琮云:「準的於鄭遒媚,溫潤則不及之。」裴孝源云:「二閻、袁、陸、張之外,學者陳善見、王知慎之流,萬得其一。固未及於風格,尚汲汲於形似。今之所蓄,皆善見寫榻,都非楊、鄭之真矣。」

江誌(中品),僧琮云:「筆力勁健,風韻頓挫。模山擬石,妙得其真。」

李雅(下品),為滕王庫直(或雲秦王)。僧琮云:「神氣抑楊,獨越倫伍。聖僧形制,是所尤工。」竇云:「佛像鬼神,法士以下,僧繇之亞,契丹善見未可比之。」

王仲舒(下品),僧琮云:「北面孫公,風骨不逮,精熟潤媚,推於名輩。」

閻思光(下品),解悰(下品),程瓚(下品),已上三人並隋朝名手。

尉遲跋質那,西國人。善畫外國及佛像,當時擅名,今謂之大尉遲。(《六番圖》、《外國寶樹圖》,又有《婆羅門圖》傳於代)

天竺僧曇摩拙義,亦善畫。隋文帝時自本國來,遍禮中夏阿育王塔。至成都雒縣大石寺,空中見十二神形,便一一貌之,乃刻木為十二神形於寺塔下,至今在焉。(具《三寶感通記》)


歷代名畫記卷九

● 唐朝上

唐高祖神堯皇帝、太宗皇帝、中宗皇帝、玄宗皇帝並神武聖哲,藝亡不周,書畫備能,非臣下所敢陳述。

漢王元昌,高祖神堯皇帝第七子、太宗皇帝之弟,少博學,能書畫。武德三年封魯王,十年封漢王,為梁州都督,坐太子承乾事廢。(《漢畫賢王圖),鞍馬鷹鶻,傳於代)李嗣真云:「天人之姿,博綜伎藝,頗得風韻。自然超舉,碣館深崇,遺跡罕見。在上品二閻之上。」(裴孝源云:「六法俱全,萬類不失。」)

漢王弟韓王元嘉,亦善書畫。天後授之太尉。善畫龍馬虎豹。

滕王元嬰,亦善畫。

閻立德(上品下。閻讓字立德,以字行於代),父毗在隋以丹青知名。(已上第八卷中具載)與弟立本俱傳家業。武德中為尚衣,奉禦造袞冕大喪等六服,腰輿傘扇,鹹得妙制。貞觀初為將作大匠,造翠微玉華宮,稱旨,官至工部尚書,封大安縣公。顯慶元年,贈吏部尚書、並州都督。謚曰:「康。」(《文成公主降番圖》、《玉華宮圖》、《鬥雞圖》並傳於代)

立德弟立本(上品下),顯慶初代立德為工部尚書。總章元年拜右相,封博陵縣公。有應務之才,兼能書畫,朝廷號為丹青,神化初為太宗秦王庫直。武德九年,命寫秦府十八學士,褚亮為贊。(《秦府十八學士駕真圖》序曰:「武德四年,太宗皇帝為太尉尚書令,雍州牧、左右衛大將軍,新命為天策上將軍,位在三公上,乃銳意經籍,怡神藝學,開學館以待四方之士。乃降教曰:『昔楚國尊賢重道,先於申穆;梁園接士,比德至於鄒枝。鹹以著範前修,垂光後烈,顧惟菲薄,多謝古人。高山仰止,能亡景慕。於是芳蘭始被,深冠蓋之遊;丹桂初叢,廣旄俊之士。既而場苗蓋寡,空留皎皎之姿;喬木徒遷,終愧嚶嚶之友。所異過人正訓,匡其闕如。側席亡倦於齊庭,開筵有慚於燕館。屬大行臺司勛郎中杜如晦,記室考功郎中房玄齡及於誌寧,軍諮祭酒蘇世長,天策府記室薛收,文學褚亮、姚察,太學博士陸德明、孔穎達,主簿李玄道,天策倉曹李守素,秦王記室虞世南,參軍蔡允恭、顏相時,著作郎記室許敬宗、薛元敬,太學助教蓋文達,典簽蘇勖等。或背淮而致千裏,或通趙以欣三見。鹹能垂裾邸第,委質藩維,或弘禮度而成典則,暢詞學而銘風雅,優遊幕府,是用嘉焉。宜可以守本官兼詞學館學士。』及薛收卒,征東虞州錄事參軍劉孝孫入館,尋遷庫直。閻立本圖形貌,具題名字爵裏,仍教文學諸亮為之像贊。勒成一卷,號十八學士。並給珍膳,分為三番,更直宿於閣。每軍國務靜,參謁歸休,即引見。論討墳典,商略前載,考其得失,或夜分而寢,又降以溫顏,禮數甚厚。由是天下歸心,奇傑之士感思自效於時,預入館者時所傾慕,謂之登瀛州雲。)貞觀十七年,又詔畫淩煙閣功臣二十四人圖,上自為贊。(貞觀十七年詔曰:「自古皇王,褒崇勛德,既勒名於鐘鼎,又圖形於丹青。是以甘露良佐,麟閣著其美;建武功臣,雲臺紀其跡。司徒趙國公無忌,故司空楊州都督河間元王孝恭,故司空蔡國公如晦,故司空相州都督鄭國文貞公徵,司徒梁國公玄齡,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左仆謝申國公士廉,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敬德,特進衛國公靖,特進宋國公瑀,故輔國大將軍楊州都督褒國忠壯公誌玄,輔國大將軍夔國公弘基,故尚書左僕射忠國公通,故陜東道大行臺尚書右僕射鄖節公開山,故荊州都督譙國公紹,故荊州都督邳襄公順德,洛州都督鄖國公張亮,光祿大夫吏部尚書陳國公侯君集,故左驍衛大將軍郯襄公張公謹,左領軍大將軍盧國公程知節,故禮部尚書永興文懿公虞世南,故盧部尚書渝襄公劉政會,光祿大夫戶部尚書莒國公唐儉,光祿大夫兵部尚書英國公李勣,故徐州都督胡莊公秦叔寶等,或材準棟梁,謀猷經遠,綢繆帷幄,經綸霜圖;或學綜經籍,德範光茂,隱犯同致,忠讜日開;或竭力義旗,委質藩邸,一心表節,百占摽奇;或授命廟堂,聞士方面,重氛再朗,王略遐宣,契闊中後,劬勞師旅,贊景業於草昧,翼鴻化於隆平,茂績嘉庸,冠冕列辟,昌言直道,模範縉紳。固以瞻伊呂而連衡,邁方名而長鶩者矣。宜酌故實,弘茲盛典,可並圖畫於淩煙閣,庶念功臣之懷,亡謝於前載;旌賢之義,永貽於後昆。)時天下初定,異國來朝,詔立本畫外國圖。又鄂杜間有蒼虎為患,天皇引驍勇千騎取之。虢王元鳳,太宗之弟也,彎弓三十鈞,一矢斃之,召立本寫貌,以旌雄勇。《國史》云:「太宗與侍臣泛遊春苑,池中有奇鳥,隨波容與。上愛玩不已,召侍從之臣歌詠之,急召立本寫貌。閣內傳呼畫師閻立本,立本時已為主爵郎中,奔走流汗,俯伏池側,手揮丹素,目瞻坐賓,不勝愧赧。退戒其子曰:『吾少好讀書屬詞,今獨以丹青見知,躬廝役之務,辱莫大焉。爾宜深戒,勿習此藝。』」然性之所好,終不能舍。及為右相,與左相姜恪對掌樞務。恪曾立邊功,立本唯善丹青,時人謂千字文,語曰:「左相宜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言並非宰相器。鹹亨元年,復為中書令。四年薨,謚曰:「文貞。」僧琮云:「閻師於鄭,奇態不窮,像生變故,天下取則。」(竇蒙云:「直自師心,意存功外,與夫張鄭了不相幹。」)裴云:「閻師張,青出於藍。人物衣冠、車馬臺閣,並得其妙。歷觀古今,法則巧思。唯二閻、楊、陸,迥出常表;張家父子,稍居其次。」(彥遠云:「二閻、楊、陸,雖則畫美,張家父子,品第居最。裴云:『張在閻下。』此論未當。」)李嗣真云:「博陵大安難兄難弟,自江左陸、謝雲亡,北朝子華長逝,象人之妙,號為中興。至若萬國來庭,奉塗山之玉帛;百蠻朝貢,接應門之位序。折旋矩度,端簪奉笏之儀;魁詭譎怪,鼻飲頭飛之俗。盡該毫末,備得人情。二閻同在上品。」(田舍屏風十二扇,位置經略,冠絕古今。元和十三年,彥遠大父相國鎮太原,詔取之。《西域圖》,王知慎亦榻之。《永徽朝臣圖》、《昭陵列像圖》傳於代)彥遠論曰:「前史稱魏明帝起淩雲閣,敕韋誕題榜。工人誤先釘榜,以籠盛誕釣上,去地二十五丈。及下,須發盡白,才余氣息,遂戒子孫絕此楷法。謝安嘗論其事,子敬正色答曰:『仲將魏之大臣,豈有此事!若如所說,知魏德之不長』。彥遠嘗以子敬為有識之言。閻令雖藝兼繪事,時已位列星郎,況太宗皇帝洽近侍有援貂之恩,接下臣亡撞郎之急,豈得直呼畫師、不通官籍?至於馳名丹表,才非輔佐,以閻之才識,亦謂厚誣。淺薄之俗,輕藝嫉能,一至於此。良可於悒也?」

張孝師(下品),為驃騎尉,尤善畫地獄,氣侯幽默。孝師曾死復蘇,具見冥中事,故備得之。吳道玄見其畫,因號為「地獄變。」(竇云:「跡簡而粗,物情皆備。除謝、顧、陸、張、揚、田、董、展外,難可比儔也。」)

範長壽(下品),師法於張僧繇,官至司徒校尉。(《風俗圖》、《醉道士圖》傳於代)僧琮云:「博贍繁多,有所雅尚。至於位置,不煩經略。」(竇云:「制打提筆,落紙如飛,雖乏窈窕,終是好手。」)

何長壽與範同師法,但微劣於範。範、何並有《醉道士圖》傳於代,人雲是僧繇所作,非也。(劉竦《博記》云:「張僧繇為《醉僧圖》,僧斂錢輿立本,添冠子改為道士,殊不近理矣。」)

尉遲乙僧,於闐國人,父跋質那(具第八卷)。乙僧國初授宿衛官襲封郡公,善畫外國及佛像,時人以跋質那為大尉遲、乙僧為小尉遲。畫外國及菩薩,小則用筆緊勁,如屈鐵盤絲,大則灑落有氣概。僧琮云:「外國鬼神,奇形異貌,中華罕繼。」(竇云:「澄思用筆,雖與中華道殊,然氣正跡高,可與顧、陸為友。」)

劉孝師,僧琮云:「點畫不多,皆為樞要。鳥雀奇變,甚為酷似。」彥遠云:「不止鳥雀,曾見畫他物,皆好。」

靳智異,僧琮云:「祖述仲達,改張琴瑟。變夷為夏,肇自斯人。在範長壽上。」

王定,官至中散大夫、尚方令。貞觀初得名,筆跡甚快。(《本草訓戒圖》傳於代。)僧琮云:「骨氣不足,遒媚有餘。菩薩聖僧,往往驚絕。在張孝師上。」(彥遠按:定畫骨氣不甚長,既亡骨氣,何故驚絕?」)

梁寬、吳智敏,僧琮云:「智敏師於寬,神襟更為俊逸。」

康薩陀(中品。或雲菩陀),為振威校尉。僧琮云:「亡所服膺,虛心自悟。初花晚葉,變態多端。異獸奇禽,千形萬狀。在尉遲下。」(竇云:「曾見畫人馬,措意非高,琮公之語過當也。」)

王知慎(中品下),終少府監。工書畫,與兄知敬齊名。僧琮云:「師於閻,寫貌及之。筆力爽利,風采不凡。在張孝師下。」

王韶應(或作沼象),畫鬼神,深有氣韻。(竇云:「善山水人馬。」)

檀智敏(中品),為振武校尉。竇云:「師於董伯仁。」僧琮云:「棟宇樓臺,陰陽向背,歷觀前古,獨見斯人。」(《遊春戲藝圖》傳於世)

楊須跋(中品),趙武端(下品),範龍樹(下品),周烏孫(下品),楊德紹(下品),已上五人國初擅名。

陳義,國初丞相,叔達之孫,尤工寫貌,玄宗少與之善。特承恩遇,為武德南薰中尚等使、銀青光祿大夫、少府監。

殷<參支>,殷季友,許琨,同州僧法明,已上四人,並開元中善寫貌,常在內庭畫人物,海內知名,時錢國養未出。(《唐朝七聖圖》、《高祖及諸王圖》、《太宗自定輦上圖》、《開元十八學士圖》並殷<參支>、韋無忝為之,傳於代)法明,開元十一年敕令寫貌麗正殿諸學士,欲畫像書贊於含象亭,以車駕東幸,遂停。初詔殷<參支>、季友、無忝等分貌之。粉本既成,遲回未上絹。張燕公以畫人手雜,圖不甚精,乃奉追法明,令獨貌諸學士。法明尤工寫貌,圖成進之,上稱善,藏其本於畫院。後數年,上更索此圖,不知所由,賴康子元先寫得一本以進,上令卻送畫院,子元復自收之。子元卒,其子貨之,莫知所在,今傳榻本。(張說、徐堅、賀知章、趙冬曦、康子元、侯行果、韋述、敬會真、趙玄默、東方顥、李子劍、呂回、毋煚、陸去泰、鹹廙業、余欽、孫季良,都十七人,其官爵具韋述《集賢記》下卷)

錢國養,開元中善寫貌、海內推服。竇云:「衣裳凡鄙,未離賤工。格律自高,足為出眾。」彥遠云:「既言凡鄙賤工,安得格律出眾?竇君兩句之評,自相矛盾。」

左文通,善寫貌。

王陁子,善山水,幽致,峰巒極佳。世人言山水者,稱陁子頭、道子腳。(竇云:「山水獨運,別是一家。絕跡幽居,古今無比。」時有牛詔,亦善山水)

吳道玄,陽翟人。好酒使氣,每欲揮毫,必須酣飲。學書於張長史旭、賀監知章。學書不成,因工畫,曾事逍遙公韋嗣立為小吏。因寫蜀道山水,始創山水之體,自為一家。其書跡似薛少保,亦甚便利。初任兗州瑕丘縣尉。初名道子,玄宗召入禁中,改名道玄。因授內教博士,非有詔不得畫。張懷瓘云:「吳生之畫,下筆有神,是張僧繇後身也。」可謂知言。官至寧王友。開元中將軍裴旻善舞劍,道玄觀旻舞劍,見出沒神怪,既畢,揮毫益進。時又有公孫大娘,亦善舞劍器。張旭見之,因為草書,杜甫歌行述其事,是知書畫之藝,皆須意氣而成,亦非懦夫所能作也。(時有張愛兒,學其畫不成,便為捏塑。玄宗禦筆,改名仙喬。雜畫蟲像亦妙。時又有楊惠之,亦善塑像,員名程進,雕刻石像,隨韓伯通,善塑像。天後時尚方丞竇弘果、毛婆羅,苑東監孫仁貴,德宗朝將軍全忠義,皆巧絕過人。此輩並李畫跡皆精妙,格不甚高,吳畫《明皇受籙圖》、《十指鐘旭》,傳於代)彥遠云:親叔祖主客員外郎諗有《吳畫說》一篇。(在本集)

翟琰者,吳生弟子也。吳生每畫,落筆便去,多使琰與張藏布色,濃淡無不得所。

李生,失名,亦吳弟子。善畫地獄佛像,有類於吳而稍劣。

張藏,亦吳弟子也。裁度粗快,思若湧泉。寺壁十間,不旬而畢。然六法不及師之門墻,亦好細畫。

楊庭光,與吳同時。佛像經變、雜畫山水極妙。頗有似吳生處,但下筆稍細耳。

盧棱伽,吳弟子也。畫跡似吳,但才力有限。頗能細畫,咫尺間山水寥廓,物像精細。經變佛事,是其所長。吳生嘗於京師畫總持寺三門,大獲泉貨。棱伽乃竊畫莊嚴寺三門,銳意開張,頗臻其妙。一日吳生忽見之,驚嘆曰:「此子筆力常時不及我,今乃類我。是子也,精爽盡於此矣。」居一月,棱伽果卒。(《釋教畫源》傳於代,時有姚景仙,能畫寺壁)

武靜藏,善畫鬼神,有氣韻。(東都敬愛寺果山亭院地獄變,畫甚妙)

董萼,字重照。開元中多在尚方,善雜畫車牛,最推其妙。(《盤車圖》,余亦曾模之)

陳靜心,善寺壁。弟靜眼,善地獄、山水。

程維,善雜畫。

楊垣、楊仙喬並長安人,好圖佛寺鬼神,垣子爽亦善之。

解倩,善鬼神。

馮昭正,開元中任少府監,八年為戶部侍郎。尤善鷹鶻雞雉,盡其形態,觜眼腳爪,毛彩俱妙。曾於禁中畫五龍堂,亦稱其善,有降雲蓄雨之感。

姜皎,上邽人。善鷹鳥。玄宗在藩時為尚衣奉禦,有先識之明。玄宗即位,累官至太常卿,封定國公。開元五年,以事廢,復拜銀青光祿大夫、秘書監。十年復流欽州。

李思訓,宗室也,即林甫之伯父。早以藝稱於當時,一家五人,並善丹青。(思訓弟思誨,思誨子林甫,林甫弟昭道,林甫侄湊)世鹹重之,書畫稱一時之妙。官至左武衛大將軍,封彭城公。開元六年,贈秦州都督。其畫山水樹石,筆格遒勁,湍瀨潺湲,雲霞縹緲,時睹神仙之事,窅然巖嶺之幽。時人謂之「大李將軍」其人也。

思訓弟思誨,即林甫之父也。善丹青,任朝散大夫、揚州參軍,贈禮部尚書。

李林甫,亦善丹青。高詹事與林甫詩曰:「中興唯白雲,身外即丹青。」余曾見其畫跡甚佳,山水小類李中舍。思訓子昭道,林甫從弟也。變父之勢,妙又過人。官至太子中舍,創海圖之妙。世上言山水者,「稱大李將軍、小李將軍」,昭道雖不至將軍,俗因其父呼之。

李湊,林甫之侄也。初為廣陵倉曹,天寶中貶明州象山縣尉,年二十八。尤工綺羅人物,為時驚絕。本師閻令,但筆跡疏散,言其媚態,則盡美矣。

薛稷,字嗣通,河東汾陰人。道衡之曾孫,元超之從子,詞學名家,軒冕繼代。景龍末為諫議大夫、昭文館學士。多才藻,工書畫。薛稷外祖魏文貞公富有書畫,多虞、褚手寫表疏,稷銳意橫學,窮年忘倦。睿宗在藩特見引遇,拜黃門中書侍郎、禮工二部尚書。先天二年,官至銀青光祿大夫。太子少保,封晉國公。竇懷貞累之,年六十九。尤善花鳥、人物、雜畫。畫鶴知名,屏風六扇鶴樣,自稷始也。

郎余令,有才名,工山水。古賢為著作佐郎,撰《自古帝王圖》。按據《史傳》想像風采,時稱精妙。

曹元廓,天後朝為朝散大夫、左尚方令。師於閻,工騎獵,人馬山水,善於布置。天後鑄九鼎於東都,備九州山川物產,詔命元廓畫樣、鐘紹京書,時稱絕妙。(《後周、北齊、梁、陳、隋、武德、貞觀、永徽等朝臣圖》、《高祖太宗諸子圖》、《秦府學士圖》、《淩煙圖》皆傳於代,徐嶠之題)

劉行臣,善畫鬼神,精采灑落,類王韶應。(東都敬愛寺山亭院西壁有鬼神抱野雞,實為妙手)

暢,善山水,似李將軍。(子明瑾,妙過於父)

楊寧、楊升、(《望賢宮圖》,《安祿山真》)張萱,以上三人並善畫人物。寧以開元十一年為史館畫直,萱好畫婦女嬰兒。(有《妓女圖》、《乳母將嬰兒圖》、《按羯鼓圖》、《鞦韆圖》、《號國婦人出遊圖》傳於代)

尹麻,善佛事、神鬼、寺壁。高宗時得名,筆跡快利。今京師慈恩寺塔下南面師利普賢極妙。李仲昌、李嗣真並琳弟子,並善佛道鬼神。

韋無忝,官至左武衛將軍,善鞍馬、鶻象、鷹圖,雜獸皆妙。

韋無蹤,乃無忝弟,善寫貌。

朱抱一,開元二十二年直集賢,善寫貌。寫張果先生真,為好事所傳。

竺元標、蔡金剛、毛嵩、姚彥山。

程遜善寺壁、禽獸。董好子善人物。

楊樹兒、耿純。

任直亮,開元中直集賢,時有畫直邵齋欽,書手吉曠,皆解畫。

陸庭曜善人物鬼神,有氣韻。

暢整、李相國、陳愨、劉誌敏、史晟、何君墨、京元成、崔霞、冷元繡、馬光業、李蠻子、馬樹鷹、祝丘、潘細衣、周子敬、段去惑。

僧智瑰,善山水、鬼神,氣韻灑落。

已上皆唐朝以來名手畫工,有同蘭菊叢芳,競秀蹤跡,布在人間,姓名不可遺棄。

殷令名,陳郡人。父不害,累代工書畫。

殷聞禮,字大端,書畫妙過於父。武德初為中書舍人、趙王友兼侍讀、弘文館學士。

聞禮子仲容,天後任太僕秘書丞、工部郎中、申州刺史。善書畫,工寫貌及花鳥,妙得其真。或用墨色,如兼五采。

談皎,善畫人物,有態度。衣裳潤媚,但格律不高。大髻寬衣,亦時當所尚。與李湊小相類。(《武惠妃舞圖》、《佳麗寒食圖》、《佳麗妓樂圖》並傳於代)

僧金剛三藏,獅子國人。善西域佛像。運筆持重,非常畫可擬。東京廣福寺木塔下素像,皆三藏起樣。

張遵禮,善畫鬥將鞍馬、戈矛器械。用筆塹差,小畫尤佳。

王紹宗,瑯琊人。父修禮畫跡與殷仲容相類,亦善書。官至秘書少監。

宋令文,亦書畫皆善。

司馬承禎,字子微,自梁陶隱居至先生四世傳授仙法。開元中自天臺徵至,天子師之。十五年至王屋山,敕造陽臺觀居之,嘗畫於屋壁。又工篆隸詞采,眾藝皆類於隱居焉。制雅琴鎮名,美石為之,詞刻精絕。開元中彥遠高王父河東公獲受教於先生,玄宗皇帝制碑具述其妙。二十三年屍解白雲,從堂戶出雙鶴,繞壇而上,年八十一,謚「貞一先生」。

盧鴻,一名浩然,高士也。工八分書,善畫山水樹石,隱於嵩山。開元初,徵拜諫議大夫,不受。

釋修然,俗姓裴氏,楚州刺史思訓之子。為人恢誕強學,不成一名。好朋從詩酒,善丹青,工山水,曉解絲竹。卒年三十九。(開元中,嘗夜醉臥街,犯禁乃為詩曰:「遮莫鼕鼕鼓,須傾滿滿杯。金吾如借問,報道玉山頹。」官不罪之,或雲道士)

鄭虔,高士也。蘇許公為宰相,申以忘年之契,薦為著作郎。開元二十五年,為廣文館學士,饑窮坎坷。好琴酒篇詠,工山水、進獻詩篇及書畫。玄宗禦筆題曰:「鄭虔三絕。」與杜甫、李白為詩酒友。祿山受以為水部員外郎。國家收復,貶臺州司戶。

鄭逾,善山水。天寶中得名於梁宋間。逾即遷之弟。遷有書名。

李果奴,筆跡調潤。天寶中寫貌人物及僧佛為妙。元和初有李士昉,即果奴之孫,筆跡及其祖,寫貌極妙。在翰林即賢院。

曹霸,魏曹髦之後。髦畫稱於魏代,霸在開元中已得名。天寶末,每詔畫禦馬及功臣。官至左武衛將軍。

韓幹,大梁人。王右丞維見其畫,遂推獎之,官至太府寺丞。善寫貌人物,(《龍朔功臣圖》、《姚崇及安祿山圖》、《玄宗試馬圖》、《寧王調馬打述圖》,傳於代)尤工鞍馬。初師曹霸,後自獨擅。杜甫贈霸《畫馬歌》曰:「弟子韓幹早入室,亦能畫馬窮殊相。幹唯畫肉不畫骨,忍使驊騮氣雕喪。」彥遠以杜甫豈知畫者,徒以幹馬肥大遂有畫肉之誚。古人畫馬有《八駿圖》,或雲史道碩之跡,或雲史秉之跡,皆螭頸龍體,矢激電馳,非馬之狀也。晉宋間顧陸之輩已稱改步,周齊間董展之流亦雲變態,雖權奇滅沒,乃屈產蜀<馬冉>,尚翹舉之姿,乏安徐之體。至於毛色多騧騮騅駁,無他奇異。玄宗好大馬,禦廄至四十萬,遂有沛艾大馬。命王毛仲為監牧使,燕公張說作《駉牧頌》。天下一通,西域大宛,歲有來獻。詔於北地,置群牧,筋骨行步,久而方全,謂習之能,逸異並至,骨力追風,毛彩照地,不可名狀,號木槽馬。聖人舒身安神,如據床榻,是知異於古馬也。時主好藝,韓君間生,遂命悉圖其駿,則有玉花駿、照夜白等。時岐、薛、寧、申王廄中皆有善馬,幹並圖之,遂為古今獨步。祿山之亂,沛艾馬種遂絕。韓君端居亡事,忽有人詣焉。稱鬼使請馬一匹,韓君畫馬焚之。他日見鬼使乘馬來謝,其感神如此。弟子孔榮為上足,陳閎為永王府長史,善畫寫貌,工鞍馬,與韓同時,家蓄圖畫絕多。(寫《安祿山圖》、《玄宗馬射圖》、《上黨十九宗圖》)

孟仲暉,善寫貌,筆跡類陳閎,又似閻令,時有杜景祥、王允之並畫,跡與仲暉相近也。


歷代名畫記卷十

● 唐朝下

王維,字摩詰,太原人。年十九,進士擢第,與弟縉並以詞學知名。官至尚書、右丞,有高致,信佛理。藍田南置別業,以水木琴書自娛。工畫山水,體涉今古。人家所蓄,多是右丞指揮工人布色原野,簇成遠樹,過於樸拙,復務細巧,翻更失真。清源寺壁上畫輞川,筆力雄壯,常自製詩曰:「當世謬詞客,前身應畫師。不能舍余習,偶被時人知。」誠哉是言也。余曾見破墨山水,筆跡勁爽。

張諲,官至刑部員外郎,明易象,善草隸,工丹青,與王維、李頎等為詩酒、丹青之友。尤善畫山水。王維答詩曰:「屏風誤點惑孫郎,團扇草書輕內史。」李頎詩曰:「小王破體閑文策,落日黎花照空壁。書堪記室妒風流,畫與將軍作勍敵。」(畫,一作書)

劉方平,工山水、樹石,汧國公李勉甚重之。

王熊,官至潭州都督,嘗與張燕公唱和詩句,善湘中山水,似李將軍。(意緒不卑,但筆跡輕細)

王象有,畫《鹵簿圖》,傳於代。或雲是熊兄弟。

田琦,雁門人。武德功臣兵部尚書德平之子,善寫貌人物,官至汝南太守。尤善八分小篆,寫《洪崖子橘術圖》,傳於代。(本一作僮)

竇師綸,字希言、納言,陳國公抗之子。初為太宗秦王府恣議、相國錄事參軍,封陵陽公。性巧絕,草創之際,乘輿皆闕。敕兼益州大行臺檢校。修造凡創瑞錦宮綾,章彩奇麗,蜀人至今謂之陵陽公樣。官至太府卿,銀、方、邛三州刺史。高祖、太宗時內庫瑞錦對雉、鬥羊、翔鳳、遊麟之狀,創本師綸,至今傳之。

江都王緒,霍王元軌之子,太宗皇帝猶子也。多才藝,善書畫。鞍馬擅名,垂拱中官至金州刺史。

時有李逖者,工畫蠅蝶蜂蟬之類。

李平鈞,宗室也。淮安王神通之曾孫,為江陵府法曹參軍、汴州陳留令。平鈞工山水、小篆。平鈞之叔李權工八分,叔樞工小篆。

崔陽元、李炅、張惟亙、李滔、張通、耿昌言、弟昌期,已上七人並工山水雜畫。通尤精贍。

周古言,中宗時善寫貌及婦女。(有《宮禁寒食圖》、《秋思圖》傳於代)

時有嚴杲、楊德本,並吳人,善雜畫。

貝俊(一作具俊)、李韶、魏晉孫、蒯廉,已上四人並工花鳥。俊尤工鷹鶻,蒯廉最為妙。

白旻,官至同州澄城令。工花鳥鷹鶻,觜爪鮮利,甚得其趣。旻善歌,常醉酣歌闋,便畫自娛。

韓嶷,工婦女雜畫,善布色。

時有宇文肅,善小畫、金玉鐫刻之樣、禽獸葩葉之能。高江、車道政二人並善寫貌。道政兼善佛事,跡簡而筆健。

嗣滕王湛然,貞元四年為殿中監兼禮部尚書,回鶻使。善畫花鳥蜂蝶,官至檢校兵部尚書、太子詹事,年八十四。

齊皎,高陽人。父玘,檢校兵部郎中。皎善外番人馬,工山水,學小楷、古篆,善射,曉音律。建中四年,官至澤州刺史,年五十五。彥遠大父高平公有重沒,皎每以書畫及篇章求知焉。至今予家篋笥中猶有齊君少年時書畫。觀其意趣雖高,筆力未勁,後見其功用至者,則雄壯矣。(一本雲名皎)

皎弟映,性雅正,好學,善山水。貞元元年,為中書舍人。二年拜中書侍郎平章事、河間縣男。三年貶官夔州,七年為桂府觀察使,轉江西觀察使。十一年贈禮部尚書,謚曰「忠」,年四十八。初映於東都舉進士,應宏詞。彥遠曾祖魏國公為河南尹兼留守,愛其藝,每加獎焉。奏為河南府參軍。及魏公罷相為左僕射,映已拜相矣。魏公再入中樞,映已貶官夔州。(一本名映)

朱審,吳興人。工畫山水,深沈環壯,險黑磊落,湍瀨激人,平遠極目。建中年頗知名。

王宰,蜀中人,多畫蜀山,玲瓏窳窆,巉差巧峭。

畢宏,大歷二年為給事中。畫松石於左省廳壁,好事者皆許之。改京兆少尹,為左庶子。樹石擅名於代,樹木改步變古,自宏始也。

楊公南,名炎,華陰人。孝著三代,門樹六闕。風骨俊秀,神情爽邁。善山水,高奇雅贍。大歷四年為中書門下侍郎,建中元年遷左僕射流貶,年五十五。余觀楊公山水圖,想見其為人,魁岸灑落也。

史瓚,官至省郎,善畫鞍馬人物。

裴諝,字士明,河東人。以明經進。畫山水極有思。貞元中為吏部侍郎兼禦史大夫。四年為太子賓客、左散騎常侍。五年為兵部侍郎、河南尹。貞元元年,年七十五,贈兵部尚書。

韋鑒,工龍馬,妙得精氣。

鑒弟鑾,工山水松石,雖有其名,未免古拙。

鑒子鷗,工山水,高僧、奇士、老松、異石,筆力勁健,風格高舉。善小馬、牛羊、山原。俗人空知鷗善馬,不知松石更佳也。咫尺千尋,駢柯攢影,煙霞翳薄,風雨颼颼,輪囷盡揠。蓋之形宛轉,極盤龍之狀。(《天竺胡僧圖》、《渡水僧圖》、《小馬放牧圖》並傳於代)

張璪,字文通,吳郡人。初相國劉晏知之,相國王縉奏檢校祠部員外郎、鹽鐵判官。坐事,貶衡州司馬,移忠州司馬。尤工樹石、山水,自撰《繪境》一篇,言畫之要訣,詞多不載。初畢庶子宏擅名於代,一見驚嘆之,異其唯用禿毫,或以手摸絹素,因問璪所受。璪曰:「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畢宏於是閣筆。彥遠每聆長者說璪以宗黨常在予家,故予家多璪畫。曾令畫八幅山水障,在長安平原裏。破墨未了,值朱泚亂京城騷擾,璪亦登時逃去。家人見畫在幀,蒼忙掣落,此障最見張用思處。又有士人家有張松石幛,士人雲亡兵部李員外約好畫成癖,知而購之,其家弱妻已練為衣裏矣,唯得兩幅雙松一石在焉。嗟惋久之,作《繪練紀》,述張畫意極盡,此不具載。(見《李約員外集》)

陳曇,字玄成,國初丞相叔達之後。明經出身。河南尹嚴武薦為參軍,昭義軍節度使李抱真辟為從事。貞元十四年官至衡州刺史、邕管經略使兼禦史中丞。工山水,有情趣,但峰巒少奇,往往繁碎。

顧況,字逋翁,吳興人。不修撿操,頗好詩詠,善畫山水。初為韓晉公江南判官,又為著作佐郎。久次不遷,乃嘲誚宰相,為憲司所劾。貞元五年貶饒州司戶,居茅山以壽終。有《畫評》一篇,未為精當也。

鄭審,事具彥遠所撰《彩箋詩集》。

沈寧,亦善樹石山水,有格律。師張璪而少劣。

劉商,官至檢校禮部郎中、汴州觀察判官。少年有篇,詠高情工,畫山水樹石。初師於張璪,後自造真為意。自張貶竄後,嘗惆悵賦詩曰:「苔石蒼蒼臨澗水,溪風裊裊動松枝。世間惟有張通會,流向衡陽那得知?」或雲商後得道。

劉整,任秘書省正字,善山水,有氣象。時有劉之奇,亦能山水。

邊鸞,善畫花鳥,精妙之極。至於山花園蔬,亡不遍寫。為右衛長史。花鳥冠於代,而有筆跡。

於錫,善畫花鳥及雞。

強穎,善水鳥。

梁廣,工花鳥,善賦彩,筆跡不及邊鸞。

陳庶,揚州人。師邊鸞花鳥,尤善布色。

陳恪,工山水,師張鄭,有氣韻。人物、鞍馬、蟲禽並精於積,善山水,妙過於父。(一雲陳格)

戴重席,工子女,極精細。

周昉,字景玄,官至宣州長史。初效張萱畫,後則小異,頗極風姿。全法衣冠,不近閭裏。衣裳勁簡,彩色柔麗。菩薩端嚴,妙創水月之體。(《蜂蝶圖》、《按箏圖》、《楊真人陸真人圖》、《五星圖》傳於代)

趙博文,尚書左丞涓之子也。畫子母犬兔,善寫貌。應進士不第。兄博宣亦解畫。

太原王朏,終劍南刺史。師昉畫子女、菩薩,但不及昉之精密。余大父高平公首末提獎之。

鄭寓,善果之後也。學昉畫天王菩薩,有思。

韓滉,字太沖,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浙東西兩道節度使、左僕射同平章事,封晉國公。貞元三年,年六十五,贈太傅,謚「忠肅」。工隸書、章草、雜畫,頗得形似。牛羊最佳。

戴嵩,韓晉公之鎮浙右署為巡官。師晉公之畫,不善他物,唯善水牛而已。田家川原亦有意。

嵩弟嶧,亦善水牛。

李漸,官至沂州刺史。善番人、番馬、騎射、射鵰、放牧。川原之妙,筆跡氣調,古今亡儔。

子仲和,能繼其藝而筆力不及其父。今相國令狐公奕代為相,家富圖畫,即沂州外孫家有小畫,人馬幛是尤得意者。憲宗曾取置禁中,後卻賜還,嘗以示余。

蕭祐,畫山水甚有意思。為桂州觀察使。

周太素,終尚書郎。善畫花鳥、佛像。

曲庭,善山水。格不甚高,但細巧耳。

蕭悅,協律郎。工竹一色有雅趣。

張誌和,字子同,會稽人。性高邁不拘檢,自稱煙波釣徒,著《玄真子》十卷。書跡狂逸,自為漁歌,便畫之甚,有逸思。蕭宗朝官至左金吾衛錄事參軍。本名龜齡,詔改之。顏魯公與之善,陸羽等嘗為食客。

侯莫陳廈,字重構,工山水,用意極精。

會稽僧道芬、鄭町處士(滎陽人)、梁洽處士、天臺項容處士、青州吳恬處士(一名玢,字建康),已上並畫山水。道芬格高,鄭町淡雅,梁洽美秀,項容頑澀,吳恬險巧。恬有《畫山水錄》,記平生所畫,在絹素者,凡百餘面傳之。好事自云:「初夢寐有神人,指授畫法。」恬好為頑石,氣象深險,能為雲而氣象蓊裕。

王默師項容,風顛酒狂,畫松石山水,雖乏高奇,流俗亦好。醉後以頭髻取墨抵於絹畫。王默早年授筆法於臺州鄭廣文處。貞元末於潤州歿,舉柩若空,時人皆雲化去。平生大有奇事。顧著作知新亭監時,默請為海中都巡。問其意,雲要見海中山水耳。為職半年解去,爾後落筆有奇趣。顧生乃其弟子耳。彥遠從兄監察禦史厚與余具道此事,然余不甚覺默畫有奇。


全集字數:56.574

關閉視窗

書名:歷代名畫記


△《歷代名畫記》·十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唐張彥遠撰。自序謂家世藏法書名畫,收藏鑒識,自謂有一日之長。案《唐書》稱彥遠之祖宏靖,家聚書畫侔秘府。李綽《尚書故實》亦多記張氏書畫名跡。足證自序之不誣。故是書述所見聞,極為賅備。前三卷皆畫論,一敘畫之源流,二敘畫之興廢,三四敘古畫人姓名,五論畫六法,六論畫山水樹石,七論傳授南北時代,八論顧陸張吳用筆,九論畫體工用搨寫,十論名價品第,十一論鑒識收藏閱玩,十二敘自古跋尾押署,十三敘自古公私印記,十四論裝褙褾軸,十五記兩京外州寺觀畫壁,十六論古今之秘畫珍圖。自第四卷以下,皆畫家小傳。然即第一卷內所錄之三百七十人,既俱列其傳於後,則第一卷內所出姓名一篇,殊為繁複。疑其書初為三卷,但錄畫人姓名,後裒輯其事蹟評論續之於後,而未刪其前之姓名一篇,故重出也。書中徵引繁富,佚文舊事,往往而存。如顧愷之《論畫》一篇,魏晉勝流《名畫贊》一篇,《畫雲臺山記》一篇,皆他書之所不載。又古書畫中褚氏書印乃別一褚氏,非遂良之跡。可以釋石刻《靈飛經》前有褚氏一印之疑,亦他書之所未詳。即其論杜甫詩幹惟畫肉不畫骨句,亦從來注杜詩者所未引。則非但鑒別之精,其資考證者亦不少矣。晁公武《讀書志》別載彥遠《名畫獵精》六卷,記歷代畫工名姓,自始皇以降,至唐朝,及論畫法並裝褙裱軸之式,鑒別閱玩之方。毛晉刻是書跋,謂彥遠自序止雲《歷代名畫記》,不及此書,意其大略相似。考郭若虛《圖畫見聞志》敘諸家文字,列有是書,注曰,無名氏撰。其次序在張懷瓘《畫斷》之後,李嗣真《後畫品錄》之前,則必非張彥遠之作,晁氏誤也。


《歷代名畫記》

馬氏經籍誌云:《名盡獵精》六卷,唐張彥遠纂。記史皇以降至唐畫工名姓及論畫法,並裝背裭軸之式,鑒別閱玩之方。今此書罕傳,即彥遠自敘亦止雲《歷代名畫記》而不及其名矣。大略相似耳。既讀茲集,敘述畫之興廢,自董卓帷囊而外,侯景煨燃之餘,其裁入江陵者,又投後閣舍人之一炬,能無雲煙過眼之嘆然。然三百七十餘人,垂不朽於天壤間,即謂張氏千廂萬軸至今存可也。海雲毛晉識。



目錄

卷一
1.1 敘畫之源流
1.2 敘畫之興廢
1.3 敘自古畫人名
1.4 論畫六法
1.5 論畫山水樹石

卷二
2.1 敘師資傳授南北時代
2.2 論顧陸張吳用筆
2.3 論畫工用榻寫
2.4 論名價品第
2.5 論鑒識收藏購求閱玩


卷三
3.1 敘自古跋尾押署
3.2 敘古今公私印記
3.3 論裝背褾軸
3.4 記兩京外州寺觀畫壁
3.4.1 西京寺觀等畫壁
3.4.2 東都寺觀等畫壁
3.5 述古之秘畫珍圖


卷四
4.1 敘歷代能畫人名
4.2 軒轅時
4.3 周
4.4 齊
4.5 秦
4.6 漢
4.7 後漢
4.8 魏
4.9 吳
4.10 蜀

卷五
5.1 晉

卷六
6.1 宋

卷七
7.1 南齊
7.2 梁

卷八
8.1 陳
8.2 後魏
8.3 北齊
8.4 後周
8.5 隋

卷九
9.1 唐朝上

卷十
10.1 唐朝下

歷代名畫記卷一

敘畫之源流

夫畫者,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與六籍同功,四時並運,發於天然,非由述作。古聖先王受命應籙,則有龜字效靈、龍圖呈寶。自巢燧以來,皆有此瑞,跡映乎瑤牒,事傳乎金冊。庖犧氏發於榮河中,典籍、圖畫萌矣;軒轅氏得於溫洛中,史皇、蒼頡狀焉。奎有芒角,下主辭章;頡有四目,仰觀垂象。因儷烏龜之跡,遂定書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時也,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創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天地聖人之意也。按字學之部,其體有六:一古文,二奇字,三篆書,四佐書,五繆篆,六鳥書。在幡信上書端象鳥頭者,則畫之流也。(漢末大司空甄豐校字,體有六書。古文,即孔子壁中書。奇字,即古文之異者。篆書,即小篆也。佐書,秦隸書也。繆篆,所以摹印璽也。鳥書,即幡信上作蟲鳥形狀也)顏光祿云:「圖載之意有三:一曰圖理,卦象是也;二曰圖識,字學是也;三曰圖形,繪畫是也。」又周宮教國子以六書,其三曰象形,則畫之意也。是故知書畫異名而同體也。(周禮保章氏掌六書:指事、諧聲、象形、會意、轉註、假借。皆蒼頓之遺法也)洎乎有虞作繪畫明焉,既就彰施,仍深比象,於是禮樂大闡,教化由興,故能揖讓而天下治,煥乎而詞章備。《廣雅》云:「畫,類也。」《爾雅》云:「畫,形也。」《說文》云:「畫,畛也。象田畛畔所以畫也。」《釋名》云:「畫,掛也。以彩色掛物象也。」故鼎鍾刻,則識魑魅,而知神奸;旂章明,則昭軌度,而備國制。清廟肅而樽彜陳,廣輪度而強理辨。以忠以孝,盡在於雲臺;有烈有勛,皆登於麟閣。見善足以戒惡,見惡足以思賢。留乎形容,式昭盛德之事;具其成敗,以傳既往之蹤。記傳,所以敘其事,不能載其容;賦頌,有以詠其美,不能備其象。圖畫之制,所以兼之也。故陸士衡云:「丹青之興,比《雅》、《頌》之述作,美大業之馨香。宣物莫大於言,存形莫善於畫。」此之謂也,善哉。曹植有言曰:「觀畫者,見三皇五帝,莫不仰戴;見三季異主,莫不悲惋;見篡臣賊嗣,莫不切具;見高節妙士,莫不忘食;見忠臣死難,莫不抗節;見放臣逐子,莫不嘆息;見淫夫妒婦,莫不側目;見令妃順後,莫不嘉貴。是知存乎鑒戒者,圖畫也。昔夏之衰也,桀為暴亂,太史終抱畫以奔商;殷之亡也,紂為淫虐,內史摯載圖而歸周。燕丹請獻,秦皇不疑;蕭何先收,沛公乃王。圖畫者,有國之鴻寶,理亂之紀綱。是以漢明宮殿,贊茲粉繪之功;蜀郡學堂,義存勸戒之道。馬後女子,尚願戴君於唐堯;石勒羯胡,猶觀自古之忠孝。豈同博奕用心,自是名教樂事。」余嘗恨王充之不知言,云:「人觀圖畫上所畫,古人也。觀畫古人,如視死人,見其面而不若觀其言行。古賢之道,竹帛之所載燦然矣,豈徒墻壁之畫哉?」余以此等之論輿夫大笑,其道詬病,其儒以食,與耳討牛鼓簧又何異哉?


敘畫之興廢

圖畫之妙,爰自秦漢,可得而記。降於魏晉,代不乏賢。洎乎南北,哲匠間出。曹、衛、顧、陸,擅重價於前;董、展、孫、楊,垂妙跡於後。張、鄭兩家,高步於隋室;大安兄弟,首冠於皇朝。此蓋尤所烜赫也。世俗知尚者,其餘英妙,今亦殫論。漢武創置秘閣,以聚圖書;漢明雅好丹青,別開畫室。又創立鴻都學,以積奇藝,天下之藝雲集。及董卓之亂,山陽西遷,圖畫縑帛,軍人皆取為帷囊,所收而西七十餘乘。遇雨道艱,半皆遺棄。魏晉之代固多藏蓄,胡寇入洛,一時焚燒。宋、齊、梁、陳之君,雅有好尚。晉遭劉曜,多所毀散。重以桓玄,性貪好奇,天下法書名畫,必使歸已。及玄篡逆,晉府真跡,玄盡得之。何法盛《晉中興書》云:「劉牢之遣子敬宣詣玄請降。玄大喜,陳書畫共觀之。玄敗,宋高祖先使臧喜入宮載焉。」南齊高帝科其尤精者,錄古來名筆,不以遠近為次,但以優劣為差。自陸探微至範惟賢,四十二人為四十二等、二十七秩、三百四十八卷。聽政之餘,旦夕披玩。梁武帝尤加寶異,仍更搜葺。元帝雅有才藝,自善丹青。古之珍奇,充牣內府。侯景之亂,太子綱數夢秦皇更欲焚天下書。既而內府圖畫數百函,果為景所焚也。及景之平,所有畫皆載入江陵,為西魏將於謹所陷。元帝將降,乃聚名畫、法書及典籍二十四萬卷,遣後閤人高善寶焚之。帝欲投火俱焚,宮嬪牽衣得免。吳越寶劍並將斫柱令折,乃嘆曰:「蕭世誠遂至於此,儒雅之道今夜窮矣。」於謹等於煨燼之中,收其書畫四千餘軸,歸於長安。故顏之推《觀我生賦》云:「人民百萬而囚虜,書史千兩而煙揚,史籍已來,未之有也!溥天之下,斯文盡喪。」陳天嘉中,陳主肆意搜求,所得不少。及隋平陳,命元師記室參軍裴矩、高頻收之,得八百餘卷。隋帝於東京觀文殿後起二臺,東曰「妙楷臺」,藏自古法書;西曰「寶跡臺」,收自古名畫。煬帝東幸揚州,盡將隨駕;中道船覆,太半淪棄。煬帝崩,並歸宇文化及。至聊城,為竇建德所取。留東都者,為王世充所取。聖唐武德五年,克平僣逆,擒二偽主,兩都秘藏之跡、維楊扈從之珍,歸我國家焉。乃命司農少卿宋遵貴載之,以船沂河西上,將致京師,行經砥柱,忽遭漂沒,所存十亡一二(國初內庫只有三百卷,並隋朝以前相承禦府所寶)。太宗皇帝特所耽玩,更於人間購求。天後朝張易之奏召天下畫工,修內庫圖畫。因使工人各推所長,銳意模寫,仍舊裝楷,一毫不差。其真者多歸易之。易之誅後,為薛少保稷所得。薛沒後,為岐王範所得(玄宗弟,謚惠文太子)。王初不陳奏,後懼乃焚之。時薛少保與岐王範、石泉公王方慶家所蓄圖畫,皆歸於天府。祿山之亂,耗散頗多。肅宗不甚保持,頒之貴戚。貴戚不好,鬻於不肖之手。物有所歸,聚於好事之家。及德宗艱難之後,有經散失,甚可痛也。自古兵火亟焚,江波屢鬥,年代寢遠,失墜居多。儻時君之不尚,則闕其搜訪;非至人之賞玩,則未辯妍蚩。所以駿骨不來,死鼠為璞,嗟乎!今之人,眾藝鮮至,此道尤衰。未曾誤點為蠅,惟見亡成類狗。彥遠家代好尚,高祖河東公、曾祖魏國公相繼鳩集名跡。先是魏國公與司徒汧公(李勉)並佐霍國公關內三軍幕府(王思禮),霍公平定兩京,魏公之策也。魏公與汧公因其同寮,遂成久要,並列藩閫,齊居臺衡,雅會襟靈,琴書相得。汧公博古多藝,窮精蓄奇,魏晉名蹤,盈於篋笥。許詢、逸少經年共賞山泉,謝傅、戴逵終日惟論琴畫。(汧公任南海日,於羅浮山得片石。汧公子兵部員外郎約有於潤州海門山得雙峰石,並為好事所寶,悉見傳授。又汧公手斫雅琴,尤佳者曰「向泉」、曰:「韻磬。」汧公在滑州,魏公在西川,金玉之音,山川亡間。畫緘瑤匣,以表嘉貺。西川幕客司空曙賦曰:「白雪高吟際,青宵遠望中。誰言路遐曠,宮徵暗相通。」時汧公並寄重寶,琴解及琴薦成在焉。)大父高平公與愛弟主客員外郎(彥遠叔祖,名諗)及汧公愛子纘(祠部郎中)、纘弟約(兵部員外郎,字存博),更敘通舊,遂契忘言。遠同莊惠之交,近得荀陳之會。大父請纘為判官,約與主客皆高謝榮宦,琴尊自樂,終日陶然,士流企望莫及也。由是萬卷之書盡歸王粲,一廚之畫惟寄桓玄。李兵部又於江南得蕭子雲壁書飛白蕭字,匣之以歸洛陽,授余叔祖,致之修善裏,構一亭,號曰「蕭齋」。(王涯相倚權勢,負之而趨,太和末為亂兵所壞。其蕭字本末具余所撰《法書要錄》中)元和十三年,高平公鎮太原,不能承奉中貴,為監軍使內官魏弘簡所忌,無以指其瑕,且驟言於憲宗曰:「張氏富有書畫。」遂降宸翰,索其所珍。惶駭不敢緘藏,科簡登時進獻,乃以鐘、張、衛、索真跡各一卷,二王真跡各五卷,魏、晉、宋、齊、梁、陳、隋雜跡各一卷,顧、陸、張、鄭、田、楊、董、展洎國朝名手畫合三十卷,表上曰:「伏以前代帝王,多求遺逸,朝觀夕覽,取鑒於斯。陸下睿聖欽明,凝情好古。聽政之暇,將以怡神。前件書畫,歷代共寶,是稱珍絕。其陸探微、蕭史圖妙冠一時,名居上品。所希睿鑒,別賜省覽。」又別進《玄宗馬射真圖》(永五府同馬,陳閎畫),表曰:「玄宗天縱神武,藝冠前王。凡所遊畋,必存繪事。豈止雲夢殪兕,楚人美旌蓋之雄;潯陽射蛟,漢史稱舳艫之盛。前件圖,臣瞻奉先靈,素所寶惜。陛下傍求珍跡,以備石渠。祖宗之美,敢不獻呈。」(掌書記監察禦史李德裕制詞)手詔答曰:「卿慶傳臺鉉,業嗣弓裘,雄詞冠於一時,奧學窮乎千古。圖書兼蓄,精博兩全。別進《玄宗馬射真圖》,恭獲披捧,瞻拜感咽,聖靈如臨。其鐘、張等書,顧、陸等畫,古今共寶,有國所珍。朕以視朝之餘,得以寓目,因知丹青之妙,有合造化之功。欲觀象以省躬,豈好奇而玩物。況煩章奏,嘉嘆良深。」其書畫並收入內庫,世不復見。其餘者,長慶初大父為內貴魏弘簡門人宰相元禎所擠,出鎮幽州,遇朱克融之亂,皆失墜矣。非戎虜所愛,及事定,頗有好事購得之彥遠。時未齔歲,恨不見家內所寶,其進奉之外,失墜之餘,存者才二三軸而巳。雖有豪勢,莫能求旃。嗟爾後來,尤須靳固。宜抱漆書而興嘆,莫將榧柿以藩身,聊因暇日,編為此記,且撮諸評品,用明乎所業,亦深於史傳,以廣其所知(後漢孫暢之有《述畫記》,梁武帝、陳姚最、謝赫、隋沙門彥琮、唐禦史大夫李嗣真、秘書正宗劉整、著作郎顧況並兼有《畫評》,中書舍人裴孝源有《畫錄》,竇蒙有《畫拾遺錄》,率皆淺薄漏略,不越數紙。僧琮之評最為謬誤,傳寫又復脫錯,殊不足看也)如宋朝謝希逸、陳朝顧野王之流,當時能畫,評品不載,詳之近古,遺脫至多。蓋是世上未見其蹤,又述作之人,不廣求耳?嗚呼,自古忠孝義烈、湮沒不稱者,曷勝記哉,況書畫耶?聖唐至今二百三十年,奇藝者駢羅,耳目相接。開元、天寶,其人最多。何必六法俱全(六法解在下篇),但取一技可采(謂或人物、或屋木、或山水、或鞍馬、或鬼神、或花鳥,各有所長)。自史皇至今大唐會昌元年,凡三百七十餘人,編次無差,銓量頗定。此外旁求錯綜,心目所鑒,言之無隱。將來者有能撰述,其或繼之。時大中元年,歲在丁卯。


敘自古畫人名

自軒轅至唐會昌年間,凡三百七十一人。

軒轅時一人
史皇

周一人
封膜

齊一人
敬君

秦一人
烈裔

前漢六人
毛延壽、陳敞、劉白、龔寬、陽望、樊育。

後漢六人
趙岐、劉褒、蔡邕、張衡、劉旦、楊魯。

魏四人
曹髦、楊修、桓範、徐邈。

吳二人
曹不興、吳王趙夫人。

蜀二人
諸葛亮、亮子瞻。

晉二十三人
明帝、荀勖、張墨、衛協、王廙、王羲之(子獻之)、康昕、顧愷之、史道碩、謝稚、夏侯瞻、嵇康、溫嶠、謝巖、曹龍、丁遠、楊惠、江思遠、王濛、戴逵(逵子教勃、弟頤)

宋二十八人
陸探微(探微子綏、綏弟弘肅)、顧寶光、宗炳、王微、謝莊、袁倩(倩子質)、史敬文、史藝、劉斌、尹長生、顧駿之、康允之、顧景秀、吳暕、張則、劉胤祖(弟紹祖、子璞)、蔡斌、濮萬年(弟道興)、史粲、朱僧辯、褚靈石、範惟賢

南齊二十八人
宗測、劉系宗、姚曇度(子釋惠覺)、蘧道湣(甥沙門僧珍)、章繼伯、範懷珍、鐘宗之、王奴、王殿、戴蜀、陳公恩、陶景真、張季和、沈標、謝赫、沈粲、丁光、周曇斫、謝惠連、謝約、虞堅、丁寬、劉瑱、毛惠遠(弟惠秀、子棱)

梁二十人
元帝(子方等)、蕭太連、蕭賁、陸杲、陶弘景、張僧繇(子善果、善果,弟儒童)、袁昂、焦寶願、稽寶鈞、聶松、解倩、陸整、江僧寶、僧威公、僧古、底俱、僧摩羅菩提、僧迦佛佗

陳一人
顧野王

後魏九人
蔣少遊、郭善明、侯文和、柳儉、閔文和、郭道興、楊乞德、王由、祖班

北齊十人
高孝珩、蕭放、楊子華、田僧亮、劉殺鬼、曹仲達、殷英童、高尚士、徐德祖、曹仲璞。

後周一人
馮提伽

隋二十一人
閻毗、何稠、劉龍(龍弟袞)、展子虔、鄭法士(弟法輪、子德文)孫尚子、董伯仁、楊契丹、劉烏、陳善見、江誌、李雅、王仲舒、閻思光、解悰、程瓚、尉遲跋質那、僧曇摩拙乂。

唐二百六人
漢王元昌(弟韓王元嘉、滕王元嬰)、閻立德(弟立本)、張孝師、範長壽、何長壽、尉遲乙僧、劉孝思、靳智翼、王定、梁寬、吳智敏、康薩陀、王知慎、王韶應、檀智敏、楊須跋、趙武端、範龍樹、周烏孫、楊德紹、陳義、殷參攵、殷季友、許琨、僧法明、錢國養、左文通、王陀子、牛昭、吳道子、張慶兒、楊惠之、員明、程進、韓伯通、竇弘果、毛婆羅、孫仁貴、談皎、僧金剛三藏、張遵禮、王紹宗、宋令文、司馬承禎、盧鴻、釋翛然、鄭虔、鄭逾、曹霸、李果奴(果奴孫士昉)、韓幹、孔榮、陳閩、孟仲暉、杜景祥、王允之、王維、張諲、劉方平、王熊、王象、田琦、竇師綸、江都王緒、李逖、李平鈞、崔陽元、李靈、張維亙、李滔、張通、耿昌言(弟昌期)、周古言、嚴杲、楊德本、具俊、李韶、魏晉孫、蒯廉、白旻、韓嶷(子文肅)、陳庭、高江、車道政、滕王湛然、齊皎(皎弟映)、朱審、王宰、畢宏、楊炎、史瓚、裴諝、韋鑒(弟鑾、子鶠)、張璪、陳曇、顧況、沈寧、李生、金忠義、翟琰、劉商、張藏、楊庭光、盧棱伽、姚景仙、武靜藏、董萼、陳靜心(弟靜眼)、程雅、楊垣(垣子爽)、楊仙喬、解倩、馮紹正、姜皎、李思訓(弟恩誨,恩誨子林甫,林甫弟昭道,林甫侄湊)、薛稷、郎余令、曹元廓、劉行臣、暢(子明瑾)、楊寧、楊升、張萱、尹琳、李仲昌、李嗣真、韋無忝(弟無縱)、朱抱一、竺元標、蔡金剛、毛嵩、姚彥山、程遜、董好子、楊樹兒、耿純、任真亮、陸庭曜、暢整、李相國、陳愨、劉智敏、史晟、何君墨、京元成、崔霞、冷元琇、馬光業、李蠻子、馬樹鷹、祝丘、潘細衣、周子敬、段去惑、僧智瑰、殷令名、殷聞禮(子仲容)、劉整、劉之奇、邊鸞、於錫、強、梁廣、陳庶、陳恪(恪子積善)、戴重席、劉之章、周昉、趙博文(兄博宣)、王朏、鄭寓、韓滉、戴嵩(嵩弟嶧)、李漸(子仲和)、蕭悅、周太素、曲庭、蕭悅、張誌和、侯莫陳廈、僧道芬、鄭町、梁洽、項容、吳恬、王默。

論畫六法

 昔謝赫云:「畫有六法:一曰氣韻生動,二曰骨法用筆,三曰應物象形,四曰隨類賦彩,五曰經營位置,六曰傳模移寫。自古畫人,罕能兼之。」彥遠試論之曰:古之畫,或能移其形似,而尚其骨氣,以形似之外求其畫,此難可與俗人道也。今之畫,縱得形似而氣韻不生,以氣韻求其畫,則形似在其間矣。


上古之畫,跡簡意澹而雅正,顧、陸之流是也。中古之畫,細密精緻而臻麗,展、鄭之流是也。近代之畫,煥爛而求備,今人之畫,錯亂而無旨,眾工之跡是也。


夫象物必在於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於立意,而歸乎用筆。故工畫者多善書。然則古之嬪擘纖而胸束,古之馬喙尖而腹細,古之臺閣竦峙,古之服飾容曳。故古畫非獨變態有奇意也,抑亦物象殊也。


至於臺閣樹石,車輿器物,無生動之可擬,無氣韻之可侔,直要位置向背而已。顧愷之曰:「畫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其臺閣一定器耳,差易為也。」斯言得之。


至於鬼神人物,有生動之可狀,須神韻而後全。若氣韻不周,空陳形似,筆力未遒,空善賦彩,謂非妙也。故韓子曰:「狗馬難,鬼神易,狗馬乃凡俗所見,鬼神乃譎怪之狀。」斯言得之。


至於經管位置,則畫之總要。自顧、陸以降,畫跡鮮存,難以詳之。唯觀吳道玄之跡,可謂六法俱全,萬象必盡,神人假手,窮極造化也。所以氣韻雄狀,幾不容於縑素;筆跡磊落,遂恣意於牆壁。其細畫又甚稠密,此神異也。


至於傳模移寫,乃畫家末事。然今之畫人,粗善寫貌,得其形似,則無其氣韻,具其彩色,則失其筆法。豈曰畫也。


嗚呼!今之人,斯藝不至也。宋朝顧駿之常結構高樓,以為畫所,每登樓去梯,家人罕見。若時景融朗,然後含毫,天地陰慘,則不操筆。今之畫人,筆墨混於塵埃,丹青和其泥滓,徒汙絹素,豈曰繪畫。


自古善畫者,莫匪衣冠貴胄、逸士高人,振妙一時,傳芳千祀,非閭閻鄙賤之所能為也。


論畫山水樹石

魏晉以降,名跡在人間者,皆見之矣。其畫山水,則群峰之勢,若鈿飾犀櫛。或水不容泛,或人大於山,率皆附以樹石,映帶其地。列植之狀,則若伸臂布指。詳古人之意,專在顯其所長,而不守於俗變也。國初二閻擅美,匠學楊、展精意。宮觀漸變,所附尚猶。狀石則務於雕透,如冰澌斧刃;繪樹則刷脈鏤葉,多棲桔苑柳。功倍愈拙,不勝其色。吳道玄者,天付勁毫,幼抱神奧。往往於佛寺畫壁,縱以怪石崩灘,若可捫酌。又於蜀道寫貌山水。由是山水之 變,始於吳、成於二李(李將軍李中書)。樹石之狀,妙於韋鶠,窮於張通(張璪也)。通能用紫毫禿鋒,以掌摸色,中遺巧飾,外若混成。又若王右丞之重深、楊僕射之奇贍、朱審之濃秀、王宰之巧密、劉商之取象,其餘作者非一皆不過之。近代有侯莫陳廈、沙門道芬,精緻周沓,皆一時之秀也。吳興郡南堂有兩壁樹石,余觀之而嘆曰:「此畫位置石,道芬跡類。宗偃是何人哉?」吏對曰:「有徐表仁者,初為僧,號宗偃,師道芬則入室,今寓於郡側。年未衰而筆力奮。」疾召而來,徵他筆皆不類。遂指其單復西折之勢,耳剽心晤,成若宿構,使其凝意,且啟幽襟。迨乎構成,亦竊奇狀。向之兩壁,蓋得意深奇之作,觀其潛蓄嵐瀕,遮藏洞泉,蛟根束鱗,危幹淩碧,重質委地,青飈滿堂。吳興茶山,水石奔異,境與性會,乃召於山中,寫明月峽,因敘其所見,庶為知言。知之者解頤,不知者拊掌。


歷代名畫記卷二

敘師資傳授南北時代

自古論畫者,以顧生之跡天然絕倫,評者不敢一二。余見顧生評論魏晉畫人,深自推挹衛協(衛協、顧愷之並見第五卷),即知衛不下於顧矣。只如貍骨之方,右軍嘆重;龍頭之畫,謝赫推高。名賢許可,豈可容易?後之淺俗安能察之?詳觀謝赫,評量最為允愜。姚、李品藻,有所未安(姚最、李嗣真也)。李駁謝云:「衛不合在顧之上,全是不知根本,良可於悒?只如晉室過江,王廙書畫為第一,書為右軍之法,畫為明帝之師(晉平南將軍王廙,字世將)。今言書畫,一向吠聲,但推逸少明帝,而不重平南。如此之類至多,聊且舉其一二。若不知師資傳授,則未可議乎畫。今粗陳大略,雲至如晉明帝師於王廙,衛協師於曹不興、顧愷之、張墨,荀勖師於衛協(衛、張同時並有畫聖之名)、史道碩,王微師於荀勖,衛協,戴逵師於範宣(荀、衛之後,範宣第一),逵子、弟顒師於父(已上晉)。陸探微師於顧愷之,探微子綏、弘肅並師於父、顧寶光,袁倩師於陸,倩子質師於父,顧駿之師於張墨,張則師於吳暕,吳暕師於江僧寶,劉胤祖師於晉明帝,胤祖弟紹祖、子璞並師於胤祖(已上宋)。姚曇度子釋惠覺師於父,蘧道敏師於章繼伯(蘧後勝於章也),道敏甥僧珍師於道敏,沈標師於謝赫,周曇妍師於曹仲達,毛惠遠師於顧,惠遠弟惠秀、子棱並師於惠遠(皆不及惠遠。已上南齊)。袁昂師於謝張鄭(袁尤得綺羅之妙也),張僧繇子善果、儒童並師於父,解倩師於聶松、蘧道敏(道敏及解倩),焦寶願師於張謝,江僧寶師於袁陸及戴(江長於畫人。以上樑)。田僧亮師於董展(田、楊與董、展聲價相侔,田、楊、鄭三人同時也),曹仲達師於袁(袁勝曹。已上北齊)。鄭法士師於張(張芝高足),法士弟法輪、子德文並師於法士(不及法士也),孫尚子師於顧、陸、張、鄭(尚子鞍馬樹石幾勝於法士),陳善見師於楊鄭(善見寫榻楊鄭之跡不辨),李雅師於張僧繇,王仲舒師於孫尚子(已上隋)。二閻師於鄭、張、楊、展(兼師於父毗覽,在隋朝),範長壽、何長壽並師於張(何劣於範),尉遲乙僧師於父(尉遲跋質那,在隋朝),陳庭師於乙僧(乙僧外國陳庭次),靳智翼師於曹(曹創佛事,畫佛有曹家樣、張家樣及吳家樣),吳智敏師於梁寬(寬勝智敏),王智慎師於閻(極類閻之跡而少劣),檀智敏師於董,吳道玄師於張僧繇(又師於張孝師,又授筆法於張長史旭),盧棱伽、楊庭光、李生、張藏並師於吳(各有所長,棱伽、庭光為上足),劉行臣師於王韶應、韓幹,陳閎師於曹霸王,紹宗師於殷仲容(已上國朝畫人,近代皆不載也)。各有師資,遞相仿效,或自開戶牖,或未及門墻,或青出於藍,或冰寒於水,似類之間,精粗有別,只如田僧亮、楊子華、楊契丹、鄭法士、董伯仁、展子虔、孫尚子、閻立德、閻立本並祖述顧陸僧繇。田則郊野柴荊為勝,楊則鞍馬人物為勝,契丹則朝廷簪組為勝,法士則遊宴豪華為勝,董則臺閣為勝,展則車馬為勝,孫則美人魑魅為勝,閻則六法備該,萬象不失。所言勝者,以觸類皆能,而就中尤所偏勝者。俗所共推展善屋木,且不知董、展同時齊名,展之屋木不及於董。李嗣真云:「三休輪奐,董氏適其微;六轡沃若,展生居其駿。而董有展之車馬、展無董之臺閣。」此論為當。若論衣服車輿、土風人物,年代各異,南北有殊。觀畫之宜,在乎詳審。只如吳道子畫仲由,便戴木劍;閻令公畫昭君,已著幃帽。殊不知木劍創於晉代,幃帽興於國朝。舉此凡例,亦畫之一病也。且如幅巾傳於漢魏,冪離起自齊隋,襆頭始於周朝(拆上巾軍旅所服,即令襆頭也。用全帽皂向後襆發,俗謂之「襆頭」。自武帝建德中裁為四角也),巾子創於武德,胡服靴衫豈可輒施於古象,衣冠組綬不宜長用於今人。芒履非塞北所宜,牛車非嶺南所有。詳辯古今之物,商較土風之宜,指事、繪形可驗時代。其或長生南朝,不見北朝人物;習熟塞北,不識江南山川;遊處江東,不知京洛之盛。此則非繪畫之病也。故李嗣真評董展云:「地處平原,闕江南之勝;跡參戎馬,乏簪裾之儀。此是其所未習,非其所不至。」如此之論,便為知言。譬如鄭玄未辯櫨梨、蔡謨不識螃蟹、魏帝終削《典論》(初以其無火浣布,著《典論》言之,刊於太學。後有外國獻火浣布,遂削棄《典論》也),隱居有昧藥名(陶隱居,本朝多未曉,北地樂名也),吾之不知,蓋闕如電。雖有不知,豈可言其不博?精通者所宜詳辯南北之妙跡、古今之名蹤,然後可以議乎畫。


論顧陸張吳用筆

或問余以顧、陸、張吳用筆如何?對曰:「顧愷之之跡,緊勁聯綿,循環趨忽,調格逸易,風趨電疾,意存筆先,畫盡意在,所以全神氣也。昔張芝學崔瑗、杜度草書之法,因而變之,以成今草書之體勢。一筆而成,氣脈通連,隔行不斷,唯王子敬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繼其前行。世上謂之『一筆書』。其後陸探微亦作一筆畫,連綿不斷,故知書、畫用筆同法。陸探微精利潤媚,新奇妙絕,名高宋代,時無等倫。張僧繇點曳斫拂,依衛夫人筆陣圖,一點一畫,別是一巧。鉤戟利劍森森然,又知書畫用筆同矣。國朝吳道玄,古今獨步,前不見顧、陸,後無來者。授筆法於張旭,此又知書畫用筆同矣。張既號『書顛』,吳宜為『畫聖人』,假天造英靈不窮。眾皆密於盼際,我則離披;其點畫,眾皆謹於象似,我則脫落其凡俗。彎弧挺刃,植柱構梁,不假界筆直尺。虯須雲鬢,數尺飛動,毛根出肉,力健有餘,常有口訣,人莫得知。數仞之畫,或自背起,或從足先,巨壯詭怪,膚脈連結,過於僧繇矣。」或問余曰:「吳生何以不用界筆直尺而能彎孤挺刃,植柱構梁?」對曰:「守其神,專其一,合造化之功,假吳生之筆,向所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也。凡事之臻妙者,皆如是乎。豈止畫也?與乎庖丁發硎、郢匠運斤,效顰者徒勞捧心,代斫者必傷其手,意旨亂矣,外物役焉,豈能左手劃圓、右手劃方乎?夫用界筆直又是死畫也。守其神,專其一,是真畫也。死畫滿壁,曷如汙墁?真畫一劃,見其生氣。夫運思揮毫,自以為畫,則愈失於畫矣。運思揮毫,意不在於畫,故得於畫矣。不滯於手,不凝於心,不知然而然,雖彎弧挺刃、植柱構梁,則界筆直尺,豈得入於其間矣?」又問余曰:「夫運思精深者,筆跡周密,其有筆不周者,謂之如何?」余對曰:「顧、陸之神,不可見其盼際,所謂筆跡周密也。張、吳之妙,筆才一二,像已應焉,離披點畫,時見缺落,此雖筆不周而意周也。若知畫有疏密二體,方可議乎畫。」或者頷之而去。


論畫工用榻寫

夫陰陽陶蒸,萬象錯布,玄化亡言,神工獨運。草木敷榮,不待丹碌之采;雲雪飄揚,不待鉛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鳳不待五色而彩。是故運墨而五色具,謂之得意。意在五色,則物象乖矣。夫畫物特忌形貌采章歷歷具足,甚謹甚細,而外露巧密,所以不患不了,而患於了。既知其了,亦何必了。此非不了也,若不識其了,是真不了也。夫失於自然,而後神;失於神而後妙;失於妙而後精;精之為病也,而成謹細。自然者為上品之上,神者為上品之中,妙者為上品之下,精者為中品之上,謹而細者為中品之中。余今立此五等以包六法(六法已具第一卷),以貫眾妙。其間詮量,可有數百等,孰能周盡?非夫神邁識高、情超心惠者,豈可議乎知畫?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齊紈吳練,冰素霧綃,精潤密緻,機杼之妙也。武陵水井之丹、磨嵯之沙、越雋之空青、蔚之曾青、武昌之扁青(上品石綠)、蜀郡之鉛華(黃丹也,出《本草》)、始興之解錫(胡粉),斫煉澄汰,深淺輕重,精粗林邑。崑崙之黃(雌黃也,忌胡粉同用)、南海之蟻釒非(紫釒非也,造粉、燕脂、吳綠,謂之赤膠也)、雲中之鹿膠、吳中之鰾膠、東阿之牛膠(采章之用也)、漆姑汁煉煎,並為重采,郁而用之(古畫皆用漆姑汁。若煉煎,謂之郁色。於綠色上重用之)。古畫不用頭綠、大青(畫家呼粗綠為頭綠、粗青為大青),取其精華,接而用之。百年傳致之膠,千載不剝;絕仞食竹之毫,一劃如劍。有好手畫人,自言能畫雲氣。余謂門:古人畫雲,未為臻妙。若能沾濕綃素,點綴輕粉,縱口吹之,謂之吹雲。此得天理,雖曰妙解,不見筆蹤,故不謂之畫。如山水家有潑墨,亦不謂之畫,不堪仿效。江南地潤無塵,人多精藝。三吳之跡,八絕之名。逸少右軍、長康散騎,書畫之能,其來尚矣。《淮南子》云:「宋人善畫,吳人善冶。」(冶,賦色也)不亦然乎?好事家宜置宣紙百幅,用法蠟之,以備摹寫(顧愷之有摹榻妙法)。古時好榻畫十得七八,不失神彩筆蹤,亦有禦府榻本,謂之「官榻」。國朝內庫翰林集賢秘閣,榻寫不輟。承平之時,此道甚行。艱難之後,斯事漸廢。故有非常好本榻得之者,所宜寶之,既可希其真蹤,又得留為證驗。遍觀眾畫,唯顧生畫古賢得其妙理,對之令人終日不倦。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兩忘,離形去智。身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不亦臻於妙理哉?所謂畫之道也。顧生首創維摩詰像(見第四卷),有清羸示病之容,隱死忘言之狀。陸與張皆效之,終不及矣(張墨、陸探微、張僧繇並畫維摩詰居士,終不及顧之所創者也)。


論名價品第

或曰:「昔張懷瓘作《書估》,論其等級甚詳,君曷不銓定自古名畫,為畫估焉?」張子曰:「書畫道殊,不可渾詰。書即約字以言價,畫則無涯以定名。況漢魏三國名蹤已絕於代,今人貴耳賤目罕能詳鑒。若傳授不昧,其物猶存,則為有國有家之重寶。晉之顧、宋之陸、梁之張,首尾完全,為希代之珍,皆不可論價。如其偶獲方寸,便可椷持。比之書價,則顧陸可用鐘張,僧繇可同逸少。書則逡巡可成,畫非歲月可就。所以書多於畫,自古而然。今分為三古以定貴賤:以漢魏三國為上古,則趙岐、劉褒、蔡邑、張衡(以上四人後漢)、曹髦、楊修、桓範、徐邈,(已上四人魏)、曹不興(吳)、諸葛亮(蜀)之流是也。以晉宋為中古,則明帝、荀勖、衛協、王廙、顧愷之、謝稚、嵇康、戴逵(已上八人晉)、陸探微、顧寶光、袁倩、顧景秀之流是也(已上四人宋)。以齊、梁、北齊、後魏、陳、後周為下古,則姚曇度、謝赫、劉瑱、毛惠遠(已上四人齊)、元帝、袁昂、張僧繇、江僧寶(已上四人梁)、楊子華、田僧亮、劉殺鬼、曹仲達(已上四人北齊)、蔣少遊、楊乞德(已上二人後魏)、顧野王(陳)、馮提伽(後周)之流是也。隋及國初為近代之價,則董伯仁、展子虔、孫尚子、鄭法士、楊契丹、東善見(已上六人惰)、張孝思、範長壽、尉遲乙僧、王知慎、閻立本、閻立德(已上六人唐)之流是也。上古質略,徒有其名。畫之蹤跡,不可具見。中古妍質相參,世之所重,如顧、陸之跡,人間切要。下古評量科簡,稍易辨解,跡涉今時之人所悅。其間中古可齊上古,顧、陸是也;下古可齊中古,僧繇、子華是也;近代之價可齊下古,董、展、楊、鄭是也;國朝畫可齊中古,則尉遲乙僧、吳道玄、閻立本是也。若銓量次第,有數百等,今且舉俗之所知而言。凡人民藏蓄,必當有顧、陸、張、吳著名卷軸,方可言有圖畫。若言有書籍,豈可無九經、三史?顧、陸、張、吳為正經,楊、鄭、董、展為三史,其諸雜集為百家(吳雖近,可為正經)。必也手揣卷軸,口定貴賤,不惜泉代,要藏篋笥。則董伯仁、展子虔、鄭法士、楊子華、孫尚子、閻立本、吳道玄屏風一片,直金二萬,次者售一萬五千(自隋以前,多畫屏風。未知有畫樟,故以屏風為準也)。其楊契丹、田僧亮、鄭法輪、乙僧、閻立德一扇直金一萬。且舉俗間諳悉者,推此而言,可見流品。夫中品藝人有合作之時,可齊上品藝人;上品藝人當未遇之日,偶落中品。唯下品雖有合作,不得廁於上品。在通博之人,臨時鑒其妍醜,只如張顛以善草得名,楷隸未必為人所寶,余曾見小楷,樂毅、虞、褚之流。韋鶠以畫馬得名,人物未必為人所貴,余見畫人物,顧、陸可疇。夫大畫與細畫用筆有殊,臻其妙者,乃有數體。只如王右軍書,乃自有數體。及諸行草,各有臨時構思淺深耳。畫之臻妙,亦猶於書。此須廣見博論,不可匆匆一概而取。昔裴孝源都不知畫,妄定品第,大不足觀。但好之,則貴於金玉;不好,則賤於瓦礫。要之在人,豈可言價?


論鑒識收藏購求閱玩

夫識書人多識畫,自古蓄聚寶玩之家,固亦多矣(已具第一卷中)。則有收藏而未能鑒識、鑒識而不善閱玩者,閱玩而不能裝褫、裝褫而殊亡銓次者,此皆好事者之病也。貞觀、開元之代,自古盛時,天子神聖而多才,士人精博而好藝,購求至寶,歸之如雲,故內府圖書謂之大備。(國初左僕射蕭瑀及許善心、楊素、褚安福家並進圖畫,兼隋代所有,乃成林藪。貞觀六年虞世南、褚遂良等奉敕簡閱。開元十年十二月太子中允張悱充知按訪書畫使。天寶中,徐浩充采訪圖畫使。前後不可具載名氏也)或有進獻以獲官爵,或有搜訪以獲錫賫。(開元中有商胡穆聿,別識圖書,遂直集賢,告許按求。至德中,白身受金吾長史,改名許。時有潘淑善,以獻書畫拜官。遼東人王昌、括州葉豐、長安人田穎、洛陽人杜福、劉翌、河內人齊光,皆別識販賣。此輩雖憐業好事,而跡類藩身。又有侍禦史集賢直學士史維則充使,博訪圖書,懸以爵賞,所獲不少。建中四年徐浩侍郎自雲昏耄,奏男璹、前試國子司業兼太原縣令竇蒙、蒙弟檢校戶部員外郎汴宋節度參謀臮,並皆別識,敕並用之。貞元初有賣書畫人孫方顒,與余家買得真跡不少。今有男盈,在長安。頃年又有趙晏,皆為別識也)又有從來蓄聚之家,自號圖書之府。(開元中邠王府司馬竇瓚,潁川人也。右補闕席冀,安定人。監察禦史潘履慎,滎陽人也。全部郎中蔡希寂,濟陽人也。給事中竇紹、歙州婺源縣令滕升,吳郡人也。陸曜,東郡人。福先寺僧朏、同官尉高至,渤海人也。國子主簿晁溫,太原人也。雩縣尉崔曼倩、永王府長史陳閎,潁川人也。監察禦史薛邕,太原人。郭暉,並是別識收藏之人。近則張郎中從中、侍郎惟素,從申子也。蕭桂州祐、李方古、歸侍郎鄧道士、盧元卿、韓侍郎愈、裴侍郎璘、段相鄒平公、中書令晉公裴度、李太尉德裕)蓄聚既多,必有佳者。妍蚩渾雜,亦在銓量。是故非其人,雖近代亦朽蠹;得其地,則遠古亦完全。其有晉宋名跡,煥然如新,已歷數百年,紙素彩色未甚敗。何故開元、天寶間蹤或已耗散?良由寶之不得其地也。夫金出於山,珠產於泉,取之不已,為天下用。圖畫歲月既久,耗散將盡,名人藝士不復更生,可不惜哉?夫人不善寶玩者,動見勞辱、卷舒失所者,操揉便損、不解裝褫者,隨手棄損,遂使真跡漸少,不亦痛哉?非好事者不可妄傳書畫,近火燭不可觀書畫,向風日、正餐飲、唾涕不洗手並不可觀書畫。昔桓玄愛重圖書,每示賓客。客有非好事者,正餐寒具(按寒具即今之環餅,以酥油煮之,遂汙物也),以手捉書畫,大點汙。玄惋惜移時。自後每出法書,輒令洗手。人家要置一平安床褥,拂拭舒展觀之。大卷軸宜造一架,觀則懸之。凡書畫,時時舒展,即免蠹濕。余自弱年,鳩集遺失,鑒玩裝理,晝夜精勤,每獲一卷、遇一幅,必孜孜葺綴,竟日寶玩。可致者必貨弊衣、減糲食,妻子僮僕切切嗤笑,或曰:「終日為無益之事,竟何補哉?」既而嘆曰:「若復不為無益之事,則安能悅有涯之生?」是以愛好愈篤,近於成癖。每清晨間景,竹囪松軒,以千乘為輕,以一瓢為倦。身外之累,且無長物;唯書與畫,猶未忘情。既頹然以忘言,又怡然以觀閱。常恨不得竊觀禦府之名跡,以資書畫之廣博。又好事家難以假借,況少真本。書則不得筆法,不能結字,已墜家聲,為終身之痛。畫又跡不逮意,但以自娛,與夫熬熬汲汲名利交戰於胸中,不亦猶賢乎?昔陶隱居,啟梁武帝曰:「愚固博涉,患未能精。苦恨無書,願作主書令史;晚愛楷隸,又羨典掌之人。人生數紀之內,識解不能周流天壤,區區惟恣五欲,實可愧恥。每以得作才鬼,猶勝頑仙。此陶隱居之誌也。」由是書畫皆為精妙。況余凡鄙於二道,能無癖好哉?(今彥遠又別撰集《法書要錄》等,共為二十卷。好事者得餘二耆,則書畫之事畢矣)


歷代名畫記卷三

敘自古跋尾押署

前代禦府,自晉宋至周隋,收聚圖畫,皆未行印記,但備列當時鑒識藝人押署。

● 宋

張則、袁倩、陸綏。

● 齊

劉瑱、毛惠遠。

● 梁

沈熾文、唐懷允、徐僧權、孫子真、庾於陵、法象、徐湯、孫達、姚懷珍、範胤祖、江僧寶、滿騫、陳延祖、顧操。

● 陳

杜僧譚、黃高。

● 北齊

丁道矜

● 隋

江總、姚察、朱異、何妥。

大業年月日。〈奉敕裝〉

開皇年月日。〈內史薛道衡署名跋尾〉

亦有開皇年月日。〈參軍事學士諸葛穎、諮議參軍開府學士柳顧言、釋智果〉

唐朝武德初,秦王府跋尾。〈主薄上開府薛收,文學褚亮亦有。褚亮下更署虞世南姓名。〉

貞觀中褚河南等監掌裝背,並有當時鑒識人押署跋尾官爵姓名,貞觀十一年月日。(兵曹史樊行整裝合若干紙,宣義郎行參軍李德穎、數功曹參軍金川縣開國男平儼、典司馬行相州都督府司馬蘇勖監、銀青光祿大夫行黃門侍郎扶風縣開國男韋挺監。)

十二年月日。(題署同十一年)

十三年月日。(將仕郎直弘文館臣王行直裝,起居郎臣褚遂良監,司空許州都督趙國公臣無忌,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左僕射太子少師梁國公臣玄齡,特進尚書右僕射申國公臣士廉,特進鄭國公臣徵吏部尚書臣君集,犯法後亦有楷卻處,中書駙開馬都尉安德郡開國公臣楊師道,左衛欠將軍武陽縣開國公臣李大亮,光祿大夫民部尚書莒國公臣唐儉,光祿大夫禮部尚書河間郡王臣孝恭,刑部尚書彭城縣開國公臣劉德威,兼太常卿扶風縣開國男臣韋挺,少府監安昌縣開國男臣馮長命,銀青光祿大夫行尚書左丞濟陽縣開國男臣唐皎,亦有不署馮長命、唐皎二人官爵姓名者)

十四年月日。(將仕郎直弘文館臣張龍樹裝,某官士廉,某官徵,某官楊師道,起居郎臣褚遂良,亦有蔡臣捴裝。其玄齡、士廉、魏徵、師道、君集,官爵姓名並同。師道後有左屯衛大將軍上柱國通川縣開國男臣姜行本)

十五年十六年月日。(文林郎臣張龍樹裝,行起居郎臣褚遂良、楊師道、魏徵、房玄齡,官爵並同上。房玄齡後無已下人姓名)

十七年十八年月日。(守黃門侍郎褚遂良監,亡他人官爵姓名,是開元中割卻)

十九年月日。(褚遂良監,亡他人官爵姓名,是開元中割卻)

開元中玄宗購求天下圖書,亦命當時鑒識人押署跋尾,劉懷信等亦或割去前代名氏,以已等名氏代之。開元五年月日。(陪戎副尉王思忠裝,亦有張龍樹裝,王行真裝,史林郎直秘書省臣王知逸監。宣義郎行左司禦率府錄事參軍臣劉懷信監,十年賜名匪矜宣義郎行左驍衛率府倉曹參軍臣陸元悌監,後至十一年為給事中賜名堅直集賢承讓郎行左金吾樹長史臣魏哲監,左散騎常侍崇文館學士上柱國舒國公臣褚無量,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梁國公臣姚崇,秘書監侍讀昭文館學士上柱國常山縣開國公臣馬懷素,銀青光祿大夫行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監修國史上柱國許國公臣蘇頲,銀青光祿大夫守吏部尚書兼侍中監修國史上柱國廣平郡開國公臣宋璟)

十年月日。(王思忠裝,同上。使承議郎守殿中丞知中尚書作事安昌縣開國男臣馮紹正,使朝議大夫校檢少府監臣陳義)

十五年月日。(王府大農李仙舟裝背,內使尹奉祥監,是集賢書院書畫)

建中十年月日。(臣賀遂奇、劉逸山等,檢校副使掖庭令如蘭芳,副使內寺伯臣宋遊環)

已上跋尾押署,書畫多同此例。今略舉大例言之,余不具載。


敘古今公私印記

太宗皇帝自書貞觀二小字,作二小印。[貞觀]

玄宗皇帝自書開元二小字,成一印。[開元]

又有集賢印、秘閣印、翰林印。(各以判司所收掌圖畫定印)[翰林之印]

又有弘文之印,恐是東宮舊印。印書者,其印至小。[弘文之印]

更有元和之印,恐是官印,多印拓本書畫。[元和之印]

諸好事家印,有東晉僕射周覬印,古小雌字。[周覬]

又有梁朝徐僧權印。[徐]

唐朝魏王泰印。[龜益]

太平公主駙馬武延秀玉印胡書四字,梵音雲三藐母馱。[三藐母馱]

故潤州刺史贈左散騎常侍徐嶠之印。[東海]

嶠之子吏部侍郎會稽郡公徐浩浩子璹印。[會稽]

議郎竇蒙印。蒙弟範陽公曹竇臮印。[竇臮]

延王友竇永二小字印。[軌飛][出出]

金部郎中劉繹印。[彭城侯書畫記]

起居舍人李造印。[陶安]

鄂州司馬張懷瓘弟盛玉府司馬懷環印。[張氏永保]

劍州司馬劉知章印。[劉氏書印]

光祿大夫中書令、上柱國趙國公鐘紹京印。[書印]

彥遠高祖中書令河東公印。[河東張氏]

曾祖相國魏國公印。[鳥石侯印]

祖相國高平公二字小印。[鵲瑞]

又有鵲瑞二字同為一印。[鵲瑞]

故相國司徒汧國公李勉印。[李兵印]

汧國公之子兵部員外郎李約印。[約]

又故相趙國公李吉甫印。[贊皇]

故禦史大夫黎幹印。[黎氏]

故桂州觀察使蕭祐印。[蕭]

故相國晉公韓滉印。[滉]

故相國鄴侯李泌印。[鄴侯圖書刻章]

故犯法人宰相王渥印。[永信珍秘]

僕射馬總。[馬氏圖書]

宣州長史周昉印。[周昉]

劍州刺史王朏印。[王朏]

張敦簡印。[齊臣][常出之印]

已上諸印記千百年可為龜鏡。

又別有[單侯司馬][安陽事侯][益][萬古][田氏古事][綺與劉鄭][歸坐甘來][軍司司馬]已上並未尋討去處,皆是鑒賞寶玩之家印記,並可為驗證。[蕭公書印][溫氏之印][榻模印信)又有褚氏印,非褚河南之印也。[褚氏書印][文經][袁書][永福印信]此外更有諸家印。署,皆非鑒識,但偶獲圖書,便即印之,不足為證驗,故不具錄。若不識圖畫,不煩審驗印記。雖然,自古及近代,禦府購求之家藏蓄傳授閱玩,其人至多是以要明跋尾,印記乃是書畫之本業耳。


論裝背褾軸

自昔代已前,裝背皆不佳。宋時範曄始能裝背。宋武帝時徐爰,明帝時虞龢、巢尚之、徐希秀、孫奉自編次圖書,裝背為妙。梁武帝命宋異、徐僧權、唐懷充、姚懷珍、沈熾文等又加裝護。國朝太宗皇帝使典儀王行真等裝褫,起居郎褚遂良、校書郎王知敬等監領,凡圖書本是首尾完全著名之物,不在輒議割截移改之限。若要錯綜次第,或三紙五紙、三扇五扇,又上中下等相揉雜、本亡銓次者,必宜與好處為首,下者次之,中者最後。何以然?凡人觀畫,必銳於開卷,懈怠將半,次遇中品,不覺留連以至卷終。此虞龢論裝書畫之例,於理甚暢。凡煮糊必去筋,稀緩得所,攪之不停,自然調熟。余往往入少細研薰陸香末,出自拙意,永去蠹而牢固,古人未之思也。汧國公家背書畫,入少蠟,要在密潤,此法得宜。(趙國公李吉甫雲背書要黃硬,余家有數帖黃硬,書都不堪也)候陰陽之氣,以調適,秋為上時,春為中時,夏為下時,暑濕之時不可用。勿以熟紙,背必皺起,宜用白滑漫薄大幅生紙。紙縫先避人面及要節處,若縫縫相當,則緩急卷舒。有損要令參差其縫,則氣力均平,太硬則強急;太薄則失力。絹素彩色,不可搗理,紙上白畫,可以砧石妥帖之。宜造一大平案,漆板木界,制其曲直。古畫必有積年塵埃,須用皂莢清水數宿漬之,平案扡去其塵垢,畫復鮮明,色亦不落。補綴擡策,油絹襯之,直其邊際,密其隙縫,端其經緯,就其形制,拾其遺脫,厚薄均調,潤潔平穩,然後乃以鏤沈檀為軸首,或裹<火束>金為飾。白檀身為上,香潔去蟲。小軸白玉為上,水精為次;琥珀為下。大軸杉木漆頭,輕圓最妙,前代多用雜寶為飾,易為剝壞。故貞觀、開元中,內府圖書一例用白檀身、紫檀首、紫羅褾、織成帶,以為宮畫之褾。或者雲書畫以褾軸賈害,不宜盡飾。余曰裝之珍華,裛之藻繡,緘滕蘊藉,方為宜稱。(其古之異錦,具李章武所集《錦譜》)必若大盜至焉,亦何計寶惜?梁朝大聚圖書,自古為盛。湘東之敗,煙焰漲天,此其運也。況乎私室寶持,子孫不肖,大則胠篋以遺勢家,小則舉軸以易朝饌,此又時也,亦可嗟乎。


記兩京外州寺觀畫壁

會昌中多毀折,今亦具載,亦有好事收得畫壁在人家者。


西京寺觀等畫壁

太清宮(殿內絹上寫玄元真,是吳)。

薦福寺(天後飛白書額)。凈土院門外兩邊,吳畫神鬼,南邊神頭上龍為妙。西廊菩提院,吳畫維摩詰行變。律院北廊張璪畢宏畫。西南院佛殿內東壁及廊下行僧並吳畫不了。

興善寺殿內壁畫至妙,失人姓名(按裴《錄》云:「此寺有劉焉畫。」恐是)。

西南舍利塔內曹畫,西面尹琳畫。東廊從南第三院小殿柱間,吳畫神,工人裝損。三藏院閣畫至妙,失人名。

慈恩寺,塔內面東西間,尹琳畫,西面菩薩騎獅子,東面騎象。塔下南門,尉遲畫。西壁千缽文殊,尉遲畫。南北兩間及兩門,吳畫並自題。塔北殿前窗間,吳畫菩薩。殿內楊庭光畫經變,色損。大殿車軒廊北壁,吳畫未了,舊傳是吳,細看不是。大殿東廊從北第一院,鄭虔、畢宏、王維等畫。入院北壁,二神甚妙,失人名。兩廊壁間,閻令畫。中間及西廊,李杲奴畫行僧。塔之東南,中門外偏,張孝師畫地獄變,已剝落。院內東廊,從北第一房間南壁,常鑾畫松樹。大佛殿內東壁好,失畫人名。中三門裏兩面,尹琳畫神。

龍興觀,大門內吳畫神,已摧剝。殿內東壁吳畫明真經變。北面從西第二門,董諤白畫。

唐安寺塔下,尹琳、李真畫。北堂內西壁,朱審畫山水。

光宅寺,東菩薩院內,北壁東西偏,尉遲畫降魔等變。殿內吳生、楊廷光畫,又尹琳畫西方變。

玄真觀,殿內玄元及侍真座上,陳靜心畫樂天及神。殿內外,程雅、陳靜心畫。

資聖寺(殷仲容題額)。檀章畫中三門東窗間。南北面吳畫高僧。大三門東南壁,姚景畫經變。寺西門直西院外神及院內經變,楊廷光畫。北圓塔下,李真、尹琳絹畫菩薩。

寶剎寺佛殿南,楊契丹畫涅槃等變相。(與裴《錄》同,據裴《錄》,亦有鄭畫,今不見也)西廊陳靜眼畫地獄變。又有楊廷光畫。興唐寺三門樓下,吳畫神。東殿般若院,楊廷光畫山水等。西院韓幹畫一行大師真,徐浩書贊。又有吳生、周防絹畫。中三間內東西偏兩壁,尉遲畫。殿軒廊東西南壁,吳畫。

凈上院,董諤、尹琳、楊垣、楊橋畫。院內次北廊向東塔院內西壁,吳畫金剛變,工人成色損。次南廊吳畫金剛經變及郗後等,並自題。小殿內吳畫神菩薩帝釋,西壁西方變,亦吳畫。東南角吳弟子李生畫金光明經變。講堂內,楊廷光畫。

菩提寺,佛殿內東西壁,吳畫神鬼。西壁,工人布色損。佛殿壁帶間亦有楊廷光白畫。殿內東西北壁並吳畫。其東壁,有菩薩,轉目視人。法師文淑無何,令工人布色損矣。東壁董諤畫本行經變。佛殿上構欄,耿昌言畫水族。佛殿內東壁楊廷光畫。(據《西京記》合有鄭畫,今亡)

萬安觀公主影堂東北小院,南行屋門外北壁,李昭道畫山水。

凈域寺。(據裴《畫錄》,此寺有孫尚子畫,今不見)

三階院東壁,張孝師畫地獄,杜懷亮書榜子。院門內外神鬼,王韶應畫。王什書榜子。(王什、杜懷亮書,人罕知。有書跡甚高,似鐘書)

景公寺,東廊南間東門南壁,畫行僧,轉目視人。中門之東,吳畫地獄,並題。西門內西壁,吳畫帝釋,並題次。南廊吳畫。三門內東西畫,至妙,失人名。

青龍寺,中三門外東西,王韶應畫。殿上東西相向二神,吳生畫。

安國寺東車門直北東壁北院門外畫神。兩壁及梁武帝、郗後等,並吳畫並題。經院小堂內外並吳畫。西廊南頭院西面堂內南北壁,並中三門外東西壁,梵王帝釋並楊廷光畫。三門東西兩壁釋天等,吳畫,工人成色損。東廊大法師院塔內,尉遲畫及吳畫。大佛殿東西二神,吳畫,工人成色損。殿內維摩變,吳畫。東北涅槃變,楊廷光畫。西壁西方,吳畫,工人成色損。殿內正南佛,吳畫,輕成色。

開元觀,西廊院天尊殿前,龍虎君明真經變及西壁並楊廷光畫。門西窗上下,楊仙喬畫。

雲花寺小佛殿,有趙武端畫凈土變。西廊北院門上北面,王知慎畫。

寶應寺,多韓幹白畫,亦有輕成色者。佛殿東西二菩薩,亦幹畫,工人成色損。西南院小堂北壁,張璪畫山水。院南門外,韓幹畫側坐毗沙門天王。北下方西塔院下,邊鸞畫牡丹。

鹹宜觀,三門兩壁及東西廊,並吳畫。殿上窗間真人,吳畫。殿前東西二神,解倩畫。殿外東頭東西二神、西頭東西壁,吳生並楊廷光畫。窗間寫真及明皇帝、上佛公主等圖,陳閎畫。

永壽寺三門裏,吳畫神。

千福寺,(在安定坊。會昌中,毀寺後卻置,不改舊額)寺額,上官昭容書。(毀寺後有僧收得,再置卻懸之)中三門外東行南,太宗皇帝撰《聖教序》(弘福寺沙門懷仁集王右軍書)。西行,楚金和尚法華感應碑(顏魯公書,徐浩題額),碑陰(沙門飛錫撰,吳通微書)。

東塔院(額高力士書)。涅槃鬼神(楊惠之書)。門屋下內外面,楊廷光白畫鬼神,並門屋下兩面四五門。

西塔院,玄宗皇帝題額。北廊堂內,南嶽智顗思大禪師、法華七祖及弟子影。(弟子壽王主薄韓幹筆貌遺法,弟子沙門飛錫撰頌,並書)繞塔板上,傳法二十四弟子。(盧棱伽、韓幹畫,裏面吳生畫,時菩薩現,吳生貌)塔北普賢菩薩、鬼神,似是尹琳畫(相傳雲是楊廷光畫。畫時筆端舍利從空而落)。塔院門兩面內外及東西向裏各四間,吳畫鬼神帝釋,極妙。塔院西廊(沙門懷素手書)天師真,韓幹畫。此東塔,玄宗感夢置之。楚金真吳畫彌勒下生變(韓幹正畫,細小稠鬧)。院門北邊碑(顏魯公書,岑勛撰)。南邊碑(張芬書)。向裏面壁上碑(吳通微書,僧道秀撰)。造塔人(木匠李伏橫)。石作(張愛兒)。石井欄篆書(李陽冰書,石作張愛兒)。東閣肅宗置(面東碑韓釋木八分書,王據撰)。天臺智者大師碑(張芬書)。佛殿東院西行南院(殿內有李綸畫普賢菩薩,田琳畫文殊師利菩薩)。

崇福寺(武後題額)。西庫牛昭、王陀子畫山水。東山亭,劉整畫山水。西庫門外西壁神,吳畫、自題。

化度寺(殷仲容題額)。楊廷光、楊仙喬畫本行經變。盧棱伽畫地獄變,今殘,兩頭少許耳。

溫國寺,凈王院,尹琳畫。三門內,吳畫鬼神。南北窗門,畫神,失人名。

定水寺(王羲之題額,從荊州移來)。殿內東壁北二神、西壁三帝釋,並張僧繇畫(從上元縣移來)。餘七神及下小神,並解倩畫。殿內東壁,孫尚子畫維摩詰。其後屏風,臨古跡帖,亦妙。中間,亦孫尚子畫。東間不是孫,亦妙,失人名。內東西壁及前面門上,並似展畫,甚妙。前面有三圓光,皆突生壁窗間。菩薩亦妙。

奉恩寺,中三門外西院北,尉遲畫本國王及諸親族。次塔下小畫,亦尉遲畫。此是尉遲乙僧宅。

龍興寺佛殿,鄭法輪畫。

懿德寺,三門下兩壁神、中三門東西華嚴變,並妙。三門西廊,陳靜眼山水。大殿內畫極妙,失人名。

勝光寺,西北院小殿南面東西偏門上,王定畫行僧及間間菩薩圓光。三門外神及帝釋,楊仙喬畫。三門北南廊,尹琳畫。塔東南院,周昉畫水月觀自在菩薩、掩障菩薩、圓光及竹,並是劉整成色。

西明寺(玄宗朝南薰殿學士劉子臯書額)。入西門南壁,楊廷光畫神,兩鋪成色損。東廊東面第一間,傳法者圖贊,褚遂良書。第三間,利防等。第四間,曇柯迦羅並歐陽通書。寺東崇福寺壁,陳積善畫山水。三階院,蔡金剛、範長壽畫。

凈法寺殿後,張孝師畫地獄變。東壁,範長壽畫(與裴孝源《錄》同)西壁,亦妙,失人名。

空觀寺,本周時村。佛堂繞壁,當時名手畫。佛堂在寺東廊,南院佛殿南面東西門上,袁子昂畫。又有三絕,是佛殿門扇孔雀及二龍。

崇聖寺西殿,董伯仁畫。東殿,展子虔畫(展畫,與裴《錄》同)。西北,鄭德文畫。

凈景寺(殷仲容題額)。

濟度寺(殷仲容題額)。

玄都觀殿內,範長壽畫。

海覺寺(歐陽詢題額)。三門內,王韶應畫。小殿前面,董畫像。雙林塔西面,展畫後面,雲是鄭畫,尤妙。西南院門北壁,畫神,失名,甚妙。或雲鄭法士。

壽果寺殿內,畫甚妙,失人名。

紀國寺,西禪院小堂,鄭法輪畫,甚粹。

褒義寺,殿後東西畫,似是王定。佛殿西壁涅槃變,盧棱伽畫、自題。西禪院殿內,杜景祥、王允之畫。

大雲寺,東浮圖北有塔,俗呼為七寶塔,隋文帝造。馮提伽畫車馬並帳幕人物,已剝落。又東壁、北壁,鄭法輪畫。西壁田僧亮畫。外邊四面楊契丹畫本行經。(據裴《錄》此寺亦有展畫,其田、楊、鄭並同)塔東義手下畫辟邪,雙目隨人物轉盼。三階院西下,曠野雜獸似是張孝師。西南凈土院繞殿僧,至妙,失人名。

永泰寺,殿及西廊,李雅畫聖像。東廊懸門,楊契丹畫。東精舍,鄭法士畫滅度變相。

總持寺,門外東西,吳畫,成色損。佛殿內西面,孫尚子畫。三藏院小佛殿內四壁,尹琳、李昌畫。堂內李重昌畫恩大師影。

莊嚴寺(兩寺並殷令名題額)。南門外白番神,尹琳畫。中門外東西,盧棱伽畫,兩壁甚大。秘書省薛稷畫鶴,賀知章題詩,在東秘書廳廊。余令畫鳳,在書閣柱上,都不成畫,不堪觀。先亦有小山水在書閣上,今已無。禦史臺殿中廳,吳畫山水。據其畫跡,不是吳。又蕭桂州祐畫山水,將作監劉整畫山水。太常寺太卿後廳,梁洽畫山水。

禪定寺。(裴孝源《畫錄》云:「有陳善見畫。」)

西禪寺。(裴孝源云:「有孫尚子畫。」)

開業寺。(裴《錄》云:「有曹仲達、李雅、楊契丹、鄭法士畫。」)

清禪寺。(裴《錄》云:「有鄭法士畫。」)

延興寺。(裴《錄》云:「有鄭法士、李雅畫。」)

已上上都


東都寺觀等畫壁

福先寺,三階院,吳畫地獄變,有病龍最妙。寺三門兩頭,亦似吳畫(系本寺三階院)

天宮寺,三門,吳畫除災患變。板上二菩薩,張僧繇畫(從江南移來)。

長壽寺,門裏東西兩壁鬼神,吳畫。佛殿兩軒行僧,亦吳畫。菜園精舍內,王韶應畫。

敬愛寺,(據裴孝源《畫錄》云:「有孫尚子畫。」彥遠按:敬愛寺是中宗皇帝為高宗武後置。孫尚子是隋朝畫手,裴君所說為謬矣)佛殿內菩薩樹下彌勒菩薩塑像,麟德二年,自內出,王玄策取到西域,所圖菩薩像為樣(巧兒張壽、宋朝塑。王玄策指揮,李安貼金)。東閣彌勒像(張智藏塑,即張壽之弟也。陳永承成),西間彌勒像(竇弘果塑,已上三處像光及化生等,並是劉爽刻),殿中門西神(竇弘果塑),殿中門東神(趙雲質塑,今謂水聖神也)此一殿功德,並妙。選巧工,各騁奇思,莊嚴華麗,天下共推。西禪院殿內佛寺並山(並竇弘果塑),東禪院般若臺內佛,事中門兩神,大門內外四金剛,並獅子、崑崙各二,並迎送金剛神王及四大獅子,兩食堂、講堂、兩聖僧(已上並是竇弘果塑)。大殿內東西面壁畫(劉行臣描)。維摩詰盧舍那(並劉行臣描,趙龕成。自余並聖歷以後劉茂德、皇甫節恭成)。法華太子變(劉茂德成帥行臣子)。西壁西方佛會(趙武端描)。十六觀及閻羅王變(劉阿祖描)。西禪院北壁,華嚴變(張法受描)。北壁門西,一間佛會及山水(何長壽描)人物等(張法受描,趙龕成)。東西兩壁西方彌勒變,並禪院門外道西行道僧(並神龍後王韶應描,董忠成)。禪院內西廊壁畫(開元十年吳道子描)。日藏月藏經變及報業差別變(吳道子描,翟琰成。罪福報應是維手成,所以色損也)。東禪院殿內十輪變(武凈藏描)。東壁西方變(蘇思忠描,陳慶予成)。殿間菩薩及內廊下壁(武凈藏描,陳慶子成)。講堂內大寶帳(開元三年史小凈起樣,隨隱等是張阿軌。生銅作並蠟樣,是李正、王兼亮、郭兼子),天後大香爐(高五尺五寸,闊四尺,重二千斤),又大金銅香爐(毛婆羅樣,後更加木座及須彌山浮跌等。高一丈二尺,張阿乾蠟樣),金銅幡十三口(長一丈二尺,張李八寫,並成),畫絹幡十三口(金銅腳長一丈二尺,張李八寫,並成。又四口,亦長一丈二尺,雜手成。),大院紗廊壁,行僧。中門內巳西(並趙武端描。惟唐三藏,是劉行臣描,亦成)。中門內已東,五僧(師奴描)。第六僧已東至東行南頭第二門已南(並劉行臣描。已北並趙武端描。或雲劉行臣描)。中門西邊,紗廊外面(並聖歷已後劉茂德描,陳庶子成)。中門內立神,大門內坐神(並劉行臣描)。中門東立神及神之東西兩鬼(聖歷後有神英法師令何長壽描,卻欲重描。神英京兆黨,何生洛下眾僧黨。劉行臣,時人以何生雖善山水,至於畫神,不知劉為關東獨步,與西京長壽齊名。洛下之意,抑何進劉?不許神英之請,還遣行臣之子茂德,續其父畫,今中門東神及兩鬼腰已上新接者,亦不迨其父矣)。其日藏月藏經變有病龍,又妙於福先寺者。殿內則天真山亭院十論經變、華嚴經,並武靜藏畫。龍王面上蜥蜴、及懷中所抱雞,尤妙。山亭院北及門樓內兩廂,震亶、支提二神,並劉行臣畫,今暗。第二門東神亦行臣畫,今暗。(彥遠遊西京寺觀不得遍,惟敬愛寺得細探討,故為詳備)

龍興寺,西禪院殿東頭,展畫八國王分舍利。

大雲寺,門東兩壁鬼神、佛殿上菩薩六軀凈土、經閣上婆叟仙,並尉遲畫。黃犬及鷹最妙。

弘聖寺,陳靜眼、張誌畫。

昭成寺,西廊《障日西域記圖》,楊廷光畫。三門下護法二神,張尊禮畫。香爐兩頭凈土變、藥師變,程遜畫。

聖慈寺,西北禪院,程遜畫本行經變。維摩詰拜諸功德,楊廷光畫。

弘道觀,東封圖是吳畫,《兩京記》乃雲非名手畫,誤也。

城北老君廟,吳畫。杜甫詩云:「五聖聯龍袞,千官列雁行。畫手看前輩,吳生獨擅場。」

光嚴寺。(裴孝源云:「有董伯仁畫)

天女寺。(裴雲有展畫,今不見)

已上東都

會昌五年,武宗毀天下寺塔。兩京各留三兩所,故名畫在寺壁者唯存一二。當時有好事,或揭取陷於壁。已前所記者,存之蓋寡。先是宰相李德裕鎮浙西,創立甘露寺。唯甘露不毀,取管內諸寺畫壁,置於寺內。大約有:

顧愷之畫維摩詰,在大殿外西壁。

戴安道文殊,在大殿外西壁。

陸探微菩薩,在殿後面。

謝靈運菩薩六壁,在天王堂外壁。

張僧繇神,在禪院三聖堂外壁。

張僧繇菩薩十壁,在大殿兩頭。

張僧繇菩薩並神,在文殊堂外壁。

展子虔菩薩兩壁,在大殿外。

韓幹行道僧四壁,在文殊堂內。

陸曜行道僧四壁,在文殊堂內前面。

唐湊十善十惡,在三門外兩頭。

吳道子僧二軀,在釋迦道場外壁。

吳道子鬼神,在僧伽和尚南外壁。

王陀子須彌山海水,在僧伽和尚外壁。

(顧畫維摩詰,初置甘露寺中,後為盧尚書簡辭所取,寶於家以匣之。大中七年,今上因訪宰臣此畫,遂詔。壽州刺史盧簡辭求以進,賜之金帛,以畫示百寮,後收入內。)


述古之秘畫珍圖

古之秘畫珍圖,固多散逸人間,不得見之。今粗舉領袖則有:

《龍魚河圖》、《六甲隱形圖》、《五帝鉤命決圖》、《孝經秘圖》、《孝經左契圖》、《孝經雌雄圖》、《遁甲開山圖》、《甘泉宮圖》(漢武)、《漢麟閣圖》二(武帝一,宣帝一)、《鴻都門圖》(孔聖七十子)、《西王母益地圖》(舜)、《南都賦圖》(戴安道)、《雲漢圖》(劉褒)、《黃帝明堂圖》(漢武)、《五嶽真形圖》(漢武)、《韓詩圖》(十四)、《論語圖》(二)、《蚩尤王子兵法營陣圖》、《魯班攻戰器械圖》、《黃帝攻法圖》、《伍胥水戰圖》、《吳孫子兵法雲氣圖》、《五星八卦二十八宿圖》、《十二星宮圖》(三)、《日月交會九道圖》、《分野璇璣圖》(八)、《望氣圖》(一)、《河圖》(十二又八卷)、《詩緯圖》(一)、《春秋圖》(一)、《孝經讖圖》(十二)、《浸潭泥圖》(七)、《八卦八風十二時二十八宿音律圖》(十一)、《周公成壞吉兇圖》(一)、《妖怪圖》(四)、《相宅園地圖》(一)、《黃帝樊薛許氏相圖》(一)、《陰陽宅相圖》(一)、《馬像圖》(一)、《三王相鷹圖》(一)、《療馬百病圖》(四)、《老子黃庭經圖》(一)、《大蒐神芝圖》(十二)

《黃帝升龍圖》(一)、《山海經圖》(六,又鈔圖一)、《太史公漢書圖》(八,又《漢記圖》三,太史公畫二十八人)、《大荒經圖》(二十六)、《河圖括地象圖》(十一)、《天地郊社圖》、《諸鹵簿圖》(不備錄,篇目至多)、《古聖賢帝王圖》(二又六)、《古瑞應圖》(二)、《魏帝所撰雜畫圖》(一)、《魏順應圖》(四十)、《大駕鹵簿圖》(三)、《明帝太學圖》(三)、《列仙傳圖》(一)、《搜神記圖》(四,荀)、《百國人圖》(一)、《地形圖》(一,張衡)、《地形方丈圖》(一,裴秀)、《孫子八陣圖》(一)、《太一三宮用兵成圖》(二)、《渾天宣夜圖》(各一)、《日月交會圖》(一,鄭玄註)、《章賢十二時雲雨氣圖》、《十二屬神圖》(一)、《神農本草例圖》(一)、《周禮圖》(十四)、《周室王城明堂宗廟圖》、《江圖》(三劉氏,又一張氏)、《吳孫牝牡八變陣圖》(二)、《黃石公五星圖》(一)、《占日雲氣圖》(京兆夏氏、魏氏等並有)、《二十八宿分野圖》(一)、《風角五音圖》、《三禮圖》(十卷,阮諶等撰。又十二卷,隋文帝開皇二十年敕有司撰,左武侯執旗侍官夏侯朗畫)、《忠孝圖》(二十卷,唐故涼州都督李襲譽貞觀三年撰,奏上嘉之,並傳贊)、《爾雅圖》(上下兩卷,陳尚書令江灌,字德源,至武德中為隋州司馬,並著《爾雅贊》二卷,《音》六卷)、《漢明帝畫宮圖》(五十卷,第一起庖犧五十雜畫贊,漢明帝雅好畫圖,別立畫官,詔傳洽之士班固、賈逵輩,取諸經史事,命上方畫工圖畫,謂之畫贊。至陳思王曹植為贊傳)、《益州學堂圖》(十,畫古聖帝賢臣七十子,後代又增漢晉帝王名臣,蜀之賢相牧守,似東晉時人所撰)、《魯廟孔子弟子圖》(五,是魯國廟堂東西廂畫圖)、《傳國璽圖》(一,姚察撰,並記。)《洛陽圖》(一名《陽宮圖狀》,楊佺期撰)、《區宇圖》(一百二十八卷,每卷首有圖,虞茂氏撰)、《職貢圖》(一,外國酋渠,諸番土俗本末,仍各圖其來貢者之狀,金樓子言之梁元帝畫)、《中天竺國圖》(有行記千卷,圖二卷,明慶三年王玄策撰)、《祥瑞圖》(十卷,起天,有黃道,失撰者)、《符瑞圖》(上卷,行日月,楊光並集刊、氏、熊氏圖)、《白澤圖》(一卷,三百二十事,出《抱樸子》黃帝巡東海而遇之)、《古今藝術圖》(五十卷,既畫其形,又說其事。隋煬帝撰)、《靈秀本草圖》(六,起赤箭,終蜻蜓,源平仲撰)、《本草圖》(二十五,其形狀蘇敬撰,明慶中事)、《易狀圖》(一)、《靈命本圖》(一)、《辯靈命圖》(二)、右略舉其大綱,凡九十有七,尚未盡載。


歷代名畫記卷四

敘歷代能畫人名

自軒轅至會昌,凡三百七十二人。

● 軒轅時

史皇,黃帝之臣也。始善圖畫,創制垂法,體象天地,功侔造化,首冠群工。不亦宜哉。見《世本》,與倉頡同時。

● 周

封膜,周時人。善畫,見《穆天子傳》。郭璞云:「姓封,名膜。」

● 齊

敬君者,善畫。齊王起九重臺,召敬君畫之。敬君久不得歸,思其妻,乃畫妻對之。齊王知其妻美,與錢百萬,納其妻。(劉向《說苑》具載)

● 秦

列裔謇涓國人。秦皇二年,本國獻之。口含丹墨,噴壁成龍獸。以指歷地,如繩界之。轉手方圓皆如規矩度,方寸內,五嶽四瀆列土備焉。善畫鸞鳳,軒軒然惟恐飛去。(見王子年《拾遺錄》)

● 漢

毛延壽(杜陵人)陳敞(安陵人)劉白(新豐人)龔寬(洛陽人)陽望(下杜人)樊育(長安人)

已上六人,並永光建昭中畫手。時元帝後宮既多,使圖其狀,每披圖召見。諸宮人競賂畫工錢帛,獨王嬙貌麗,意不茍求,工人遂為醜狀。及匈奴求漢美女,上按圖召昭君行。帝見昭君貌第一,甚悔之,而籍已定,乃窮其事。畫工皆棄市籍,其家資皆巨萬。毛延壽畫人,老少美惡皆得其真。陳敞、劉白、龔寬並工牛馬,但人物不及延壽。陽望、樊育亦善畫,尤善布色。(見葛洪《西京雜記》)

● 後漢

趙岐,字邠卿,京兆長陵人。多才藝,善畫。自為壽藏於郢城,畫季劄、子產、晏嬰、叔向四人居賓位,自居主位,各為贊頌,獻帝建安六年,官至太常卿。(見範曄《東漢書》)

劉褒,漢桓帝時人。曾畫《雲漢圖》,人見之覺熱。又畫《山風圖》,人見之覺涼。官至蜀郡太守。(見孫暢之《述畫記》及張華《博物誌》雲)蔡邕,字伯喈(裴孝源所定品第六,伯喈在下品),陳留人。工書畫,善鼓琴。建寧中為郎中。校書東觀,刊正六經文字,書於太學石壁,天下模學。又創八分書體,為左中郎將,封高陽鄉侯。年六十一。靈帝召邕畫赤泉侯五代將相於省,(喜震叔節服彪)兼命為贊及書。邕書畫與贊,皆擅名於代,時稱三美。(見《東觀漢記》,並孫暢之《述畫》。有《講學圖》、《小列女圖》傳於代)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高才過人,性巧,明天象,善畫。累拜侍中,出為河間王相,年六十二。昔建州浦城縣山有獸,名駭神,豕耳人首,狀貌醜惡,百鬼惡之,好出水邊石上。平子往寫之,獸入潭中不出,或雲此獸畏人畫,故不出也,可去紙筆。獸果出,平子拱手不動。潛以足指畫獸,今號為巴獸潭。(見郭氏《異物誌》。彥遠按:《三齊記》雲昔秦始皇見海神,使左右巧者以足畫之。又按:應邵《風俗通》雲公輸班見水上{豕蟲}形,以足畫之。巧者非止於手,運思時亦應乎心也。)

劉旦、楊魯並光和中畫手,待詔尚方,畫於洪都學。(二人並見謝承《後漢書》)

● 魏

少帝曹髦,字士彥(中品),東海定王霦之子。幼好學,善書畫。初封高貴鄉公,後即帝位。甘露三年卒,年二十(《魏誌》有傳)。曹髦之跡,獨高魏代、謝赫等雖著《畫品》,皆闕而不載。彥遠今著此書,不必備見其蹤跡,但自古善畫者即載之。(有《祖二疏圖》、《盜跖圖》、《黃河流勢》、《新豐放雞犬圖》傳於代,又有於陵子《黔婁夫妻圖》)

楊修,字德祖(中品下),華陰人也。有俊才,為丞相主簿,與陳思王友善。武帝以知有餘,又袁氏之甥也,且密於植,遂惡之。(《魏誌》有傳。《西京圖》《嚴君平像》《吳李劄像》並晉明帝題字,傳於代)

桓範,字元則,沛國龍穴人。少以才學稱,時號智囊,善丹青。在漢為羽林左監,入魏拜大司農。(《魏誌》有傳)

徐邈,字景山,燕國薊人。性嗜酒、善畫,為侍中司空都鄉侯。年七十六,謚曰「穆」。(《魏誌》有傳)顏光祿云:「魏元陽之射,徐侍中之畫是也。魏明帝遊洛水,見白獺,愛之不可得。邈曰:『獺嗜鰿魚,乃不避死。』遂畫板作鱝魚懸岸,群獺競來,一時執得。帝嘉嘆曰:『卿畫何其神也!』答曰:『臣未嘗執筆,人所作者,自可庶幾。』」(見《續齊諧記》)

● 吳

曹不興(中品上),吳興人也。孫權使畫屏風,誤落筆點素,因此成蠅狀。權疑其真,以手彈之。時稱吳有八絕。(張勃《吳錄》云:「八絕者,菇城。鄭嫗善相,劉敦善星象,吳範善渙風氣,趙達善算,嚴武善棋,宋壽善占夢,皇象善書,曹不興善畫,是八絕也。」)魏赤烏中不興之青溪,見赤龍出水,上寫獻孫皓,皓送秘府。至宋朝,陸探微見畫嘆其妙,因取不興龍置水上,應時蓄水成霧,累日雱霈。謝赫云:「不興之跡,代不復見。秘閣內一龍頭而已。觀其風骨,擅名不虛。在第一品陸之下,衛之上。」李嗣真云:「不興以一蠅輒擅重價,列於上品恐為未當。況拂蠅之事,一說是楊修。謝赫黜衛進曹,是涉貴耳之論。」彥遠按:楊修與魏太祖畫扇誤點成蠅,遂有二事。孫暢之述,《畫記》亦雲。而李大夫之論,不亦迂闊?況不興畫名冠絕當時,非止於拂蠅得名。但今代無其跡,若以品第,在衛之上,則未敢知。(一人白畫,雜紙畫龍虎圖,紙畫青溪龍、赤盤龍、南海監收十種馬,夷子蠻並獸龍頭四,並傳於前代)

吳王趙夫人,丞相趙遠之妹。善書畫,巧妙無雙。能於指間以彩絲織為龍鳳之錦,宮中號為「機絕」。孫權嘗嘆魏蜀未平,思得善畫者,圖山川地形。夫人乃進所寫江湖九州山嶽之勢。夫人又於方帛之上,繡作五嶽列國地形,時人號為「針絕」。又以膠續絲發作輕幔號為「絲絕」。(見王子年《拾遺錄》)

● 蜀

諸葛亮,字孔明。彥遠按:常璩《華陽國誌》云:「亮以南夷之俗難化,乃畫夷圖以賜夷,夷甚重之。」

亮子瞻,字思遠,善書畫,為侍中僕射軍師將軍。(見《蜀誌》)


歷代名畫記卷五

● 晉

明帝司馬紹,字道幾(下品上),元帝長子。幼異,有對日之奇。及長,善書畫,有識鑒,最善畫佛像。蔡謨集云:「帝畫佛於樂賢堂,經歷寇亂而堂獨存。顯宗效著,作為頌。」大寧中,年二十七,謚曰「明」。帝廟號肅祖。(見《晉書》)謝雲雖略於形色,頗得神氣,筆跡超越。(彥遠曾見晉帝《豳詩圖》,舊目雲羊欣題字,驗其跡乃子敬也。《豳詩七月圖》,《毛詩圖》二,《列女》二,《史記列女圖》二,雜鳥獸五,《遊清池圖》二,《息徒蘭圃圖》,《雜異鳥圖》,《洛神賦圖》,《遊獵圖》、《雜禽獸圖》、《東王公西王母圖》、《洛中貴戚圖》、《穆王宴瑤池圖》,《漢武回中圖》,《瀛州神圖》、《人物風土圖》,傳於代。又畫《列女》、《禹會塗山》、《殷湯伐桀圖》)

荀勖字公曾(中品下),潁川人,多才藝,善書畫。在魏為大將軍,掾入晉為侍中中書監、濟北侯、光祿大夫、尚書令。太康十年,贈司徒,謚曰「成」。鐘會嘗詐作勖書,就勖母取寶劍。會於時方造宅,勖潛畫會祖父,形於壁。會兄弟入門見之感動,乃廢宅。勖畫亦會之比也。(見《魏誌》及劉義慶《世說》,有《大列女圖》、《小列女圖》)謝雲荀與張墨同品,在第一品衛協下、顧駿之上。

張墨(下品),謝赫雲與荀勖並風範,氣韻極妙,參神但取精靈,遺其骨法。若拘以體物,則未睹精奧;若取其意外,則方厭膏腴。可與知音說,難與俗人道。(屏風一,雜摩詰像、雜白畫一,《搗練圖》傳於代)

衛協(上品下),《抱樸子》雲衛協、張墨並為畫聖。孫暢之《述畫》云:《上林苑圖》,協之跡最妙。」又《七佛圖》人物不敢點眼睛。顧愷之〈論畫〉云:「《七佛》與《大列女》,皆協之跡。偉而有情勢。《毛詩北風圖》亦協手,巧密於情思。」此畫短卷八分,題元和初。宗人張惟素將來,余大父答以名馬並絹二百疋,惟素後卻索將貨與韓侍郎愈之子昶,借與故相國鄒平段公家,以模本歸於昶。彥遠會昌元年見段家本,後又於襄州從事見韓家本。謝赫云:「古畫皆略,至協始精。六法頗為兼善,雖不備該形似,而妙有氣韻,淩跨群雄,曠代絕筆,在第一品曹不興下,張墨、荀勖上。」李嗣真云:「衛之跡雖有神氣,觀其骨節,元累多矣。顧生天才傑出,何區區荀、衛敢居其上?」彥遠以衛協品第在顧生之上,初恐未安。及覽顧生集有《論畫》一篇,嘆服衛畫《北風列女圖》,自以為不及。則不妨顧在衛之下,荀又居顧之上,則未敢知。(《詩北風圖》、《史記伍子胥圖》、《醉客圖》、《神仙畫》、《張儀像》、《鹿圖》、《詩黍稷圖》、《史記列女圖》、白畫《上林苑圖》、《卞莊子刺虎圖》、《吳王舟師圖》並傳於代,又有《小列女》、《楞嚴七佛》)

王廙,字世將(上品上),瑯邪臨沂人。善屬詞,工書畫,過江後為晉代書畫第一,音律眾妙畢蹤。元帝時為左衛將軍,封武康侯,時鎮軍謝尚於武昌昌樂寺造東塔,戴若思造西塔,並請廙畫。王敦用廙為平南將軍、荊州刺史、護南蠻校尉,贈侍中,年四十七。(見《晉書》及何法盛《晉中興書》)廙畫為晉明帝師,書為右軍法。時右軍亦學畫於廙。廙畫孔子十弟子,贊云:「余兄子羲之幼而岐嶷,必將隆余堂構。今始年十六,學藝之外,書畫過目便能。就余請書畫法,余畫《孔子十弟子圖》以勵之。嗟爾,義之可不勖哉!畫乃吾自畫,書乃吾自書,吾餘事雖不足法,而書畫固可法。欲汝學書,則知積學可以致遠,學畫,可以知師弟子行已之道。」又各為法贊之。(見廙本集,有《異獸圖》、《列女仁智圖》、《獅子擊象圖》、《吳楚放牧圖》、《魚龍戲水絹圖》、行社齊屏風、《犀兒圖》並傳於代)王羲之,字逸少(中品下)廙從子也。風格爽舉,不顧常流。書既為古今之冠冕,丹青亦妙。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昇平五年卒,年五十九,贈金紫光祿大夫。(見《晉書》。《雜獸圖》、《臨鏡自寫真圖》、扇上畫小人物,傳於前代)

羲之子獻之,字子敬(中品下),少有盛名,風流高邁,草隸繼父之美,丹青亦工。桓溫嘗請畫扇,誤落筆,因就成烏駮牸牛,極妙絕。又書《牸牛賦》於扇上,此扇義熙中猶在。官至中書令。太元十一年卒,年四十三。贈侍中,特進光祿大夫太宰。謚曰「憲」。(見孫暢之《述畫記》。彥遠按:俗稱逸少為大令,子敬為小令,非也。子敬為中書令,年四十三,族弟瑉代居之。瑉年三十八,子敬大令也。李琰乃小令也。逸少官不至中書令,不可呼為大令也)

康昕,字君明(下品),外國胡人,或雲義興人。書類子敬,亦比羊欣。曾潛易子敬題方山亭壁,子敬初不疑之。畫又為妙絕,官至臨沂令。(孫暢之雲勝楊惠,《五獸圖》傳於代)

顧愷之,字長康,小字虎頭(上品上),晉陵無錫人。多才藝,尤工丹青。傳寫形勢,莫不妙絕。劉義慶《世說》云:「謝安謂長康曰:『卿畫自生人以來未有也。』」(又雲「卿畫蒼頡古來未有也」)曾以一廚畫暫寄桓玄,皆其妙跡所珍秘者,封題之。玄開其後,取之。誑言不開。愷之不疑。是竊去,直雲畫妙通神,變化飛去,猶人之登仙也。故人稱愷之「三絕」:畫絕、才絕、癡絕。又常悅一鄰女,乃畫女於壁,當心釘之。女患心痛,告於長康,拔去釘乃愈。(此一節事,亦見劉義慶與《幽明錄》,而小不同。雲思江陵美女,畫像簪之於壁玩之,亦出《搜神記》也)嘗欲寫殷仲堪真,仲堪素有目疾,固辭。長康曰明府當緣隱眼也。若明點瞳子,飛白拂上,使如輕雲蔽月,畫人嘗數年不點目睛。人問其故,答曰四體妍蚩,本亡關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之中。又畫裴楷真,頰上加三毛,雲楷俊朗有識,具此正是其識。其觀者詳之,定覺神明殊勝重。嵇康四言詩《畫為圖常》云:「手揮五弦易,目送歸鴻難。」又畫謝幼輿於一巖裏,人問所以,顧云:「一丘一壑,自謂過之,此子宜置巖壑中。」又常畫中興帝相列像,妙極一時。著《魏晉名臣畫贊》,評量甚多。又有《論畫》一篇,皆模寫要法。義熙初,為散騎常侍。(見《晉史》、《中興書》檀通鸞《續晉陽秋》、劉義慶《世說》及顧集)《建康實錄》云:「謝赫論江左畫人,吳曹不興、晉顧長康、宋陸探微皆為上品,余皆中下品。連五十尺綃畫一像。心敏手運,須臾立成,頭面、手足、胸臆、肩背亡遺失尺度,此其難也。曹不興能之。長康又曾於瓦棺寺北小殿,畫維摩詰。畫訖,光彩耀目數日。《京師寺記》云:「興寧中,瓦棺寺初置。僧眾設會,請朝賢鳴剎註疏。其時,士大夫莫有過十萬者。既至,長康直打剎註百萬。長康素貧,眾以為大言。

後寺眾請勾疏,長康曰宜備一壁,遂閉戶往來一月余。日所畫維摩詰一軀工畢,將欲點眸子,乃謂寺僧曰:『第一日觀者請施十萬,第二日可五萬第三日可任例責施。』及開戶光照,一寺施者填咽,俄而得百萬錢。」劉義慶《世說》云:「桓大司馬每請長康與羊欣論書畫,竟夕忘疲。」孫暢之《述畫記》云:「畫冠冕而亡面貌,勝於戴逵。」謝赫云:「深體精微,筆亡妄下,但跡不迨意,聲過其實。在第三品姚曇度下、毛惠遠上。」李嗣真云:「顧生天才傑出。獨立亡偶,何區區荀、衛而可濫居篇首、不興又處顧上?謝評甚不當也。顧生思侔造化得妙,物於神會,足使陸生失步、荀侯絕倒。以顧之才流,豈合甄於品匯?列於下品,尤所未安。今顧陸請同居上品。」(彥遠以本評繪畫,豈問才流?李大夫之言失矣)姚最云:「顧公之美,獨擅往策。荀、衛、曹、張方之蔑然,如負日月,似得神明。慨抱玉之徒勤,悲曲高而絕唱。分庭抗禮,未見其人。謝雲聲過其實,可為於邑。」張懷瓘云:「顧公運思精微,襟靈莫測,雖奇跡翰墨,其神氣飄然,在煙霄之上,不可以圖畫間求。象人之美,張得其肉,陸得其骨,顧得其神。神妙亡方,以顧為最。喻之書,則顧陸比之鐘張,僧繇比之逸少,俱為古今之獨絕。豈可以品第拘?謝氏黜顧,未為定鑒。」(《梁書·外域傳》:獅子國晉義熙初獻一玉像,高四尺二寸,玉色特異,製作非人工力。歷晉、宋朝,在瓦棺寺。寺內有戴安道手制佛五軀及長康所畫維摩詰,時稱三絕。齊東昏侯取玉像為寵妃釵釧,俄爾而東昏侯暴卒。顧畫有《異獸古人圖》、《桓溫像》、《桓玄像》、《蘇門先生像》、《中朝名士圖》、《謝安像》、《阿谷處女》、扇畫《招隱》、《蔦鵠圖》、《荀圖》、《王安期像》、《列女仙》、白麻紙《三獅子》、《晉帝相列像》、《阮修像》、《阮鹹像》、《十一頭獅子》,白麻紙《司馬宣王像》、一一素紙,《劉牢之像》、《虎射雜鷙鳥圖》、《廬山會圖》、《水府圖》、《司馬宣王並魏二太子像》,《鳧雁水鳥圖》、列仙畫,《水雁圖》、《三天女圖》、《三龍圖》絹六幅圖,山水古賢、榮啟期、夫子、阮湘並水鳥屏風,《桂陽王美人圖》、《蕩舟圖》、《七賢》、陳思王詩,並傳於後代)顧愷之論畫曰:(凡畫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臺榭一定器耳。難成而易好,不待遷想妙得也。此以巧歷,不能差其品也)小列女(面如銀,刻削為容儀,不畫生氣。又插置丈夫支體,不似自然。然服章與眾物既甚奇,作女子尤麗。衣髻俯仰中,一點一畫皆相與成。其艷姿且尊卑貴賤之形,覺然易了,難可遠過之也)、《周本記》(重疊爾綸,有骨法,然人形不如小列女也)、伏羲神農(雖不似今世人,有奇骨而兼美好,神屬冥芒,居然有得一之想)、漢本記(李王首也。有天骨而少細美,至於龍顏一像超豁高雄,覽之若面也)、孫武(大荀首也。骨趣甚奇,二婕以憐美之體,有驚據之則,著以臨見妙裁,尋其置陳布勢,是達畫之變也)、醉客(作人形,骨成而制衣服慢之。亦以助神醉耳。多有骨俱然。藺生變趣佳作者矣)、穰苴(類孫武而不如)、壯士(有奔騰大勢,恨不盡激揚之態)、列士(有骨俱然。藺生恨意列不似英賢之慨,以求古人未之見也。然秦王之對荊卿,及覆大蘭,凡此類雖美而不盡善也)、三馬(雋骨天奇,其騰罩如躡虛空,於馬勢盡善也)、東王公(如小吳神靈,居然為神靈之器,不似世中生人也)、七佛及夏殷與大列女(二皆衛協手傳而有情勢)、北風詩(亦衛手。恐密於精思名作,然未離南中。南中像,與即形布施之象轉不可同年而語矣。美麗之形,尺寸之制,陰陽之數,纖妙之跡,世所並貴。

神儀在心面手稱其目者,玄賞則不待喻。不然真絕。夫人心之達,不可惑以眾論,執偏見以擬過者,亦必貴觀於明識。末學詳此,思過半矣)、清遊池(不見京鎬,作山形勢者見。龍虎雜獸,雖不極體,以為舉勢,變動多方)、七賢(唯嵇生一像,欲佳。其餘雖不妙合,以比前諸竹林之畫,莫能及者)、嵇輕車詩(作嘯人,似人嘯,然容悴不似中散,處置意事既佳,又林木雍容調暢,亦有天趣)、陳太丘二方(太丘夷素似古賢,二方為兩耳)、嵇興(如其人)、臨深履薄(兢戰之形,異佳有裁,自七賢以來並戴手也)。又愷之《魏晉勝流畫贊》曰:凡將摹者,皆當先尋此要,而後次以即事。凡吾所造諸畫,素幅皆廣二尺三寸,其素絲邪者不可用。久而還正,則儀容失。以素摹素,當正掩二素,任其自正而下鎮,使莫動其正。筆在前運,而眼向前視者,則新畫近我矣。可常使眼臨,筆止隔紙素一重,則所摹之本遠我耳。則一摹蹉積蹉彌小矣。可令新跡掩本跡,而防其近內。防內若輕物,宜利其筆重,宜陳其跡,各以全其想。譬如畫山跡利,則想敷傷。其所以嶷用筆或好婉,則於折楞不雋。或多曲取,則於婉者增折。不兼之累,難以言悉,輪扁而已矣。寫自頸以上,寧遲而不雋,不使遠而有失。其於諸像,則像各異跡,皆令新跡彌舊本。若長短、剛軟、深淺、廣狹與點睛之節上下、大小、醲薄有一毫小失,則神氣與之俱變矣。竹木土,可令墨彩色輕而松竹葉醲也。凡膠清及彩色,不可進素之上下也。若良畫黃滿素者,寧當開際耳。猶於幅之兩邊,各不至三分。人有長短,今既定遠近以矚其對,則不可改易闊促、錯置高下也。凡生人亡有手揖眼視而前亡所對者,以形寫神,而空其實。對荃生之用,乖傳神之趨,失矣。空其實對,則大失;對而不正,則小失,不可不察也。一像之明昧,不若悟對之通神也。又《畫雲臺山記》曰:「山有面,則背向有影。可令慶雲西而吐於東方。清天中,凡天及水色,盡用空青,竟素上下以暎日。西去山別詳其遠近發跡。東基轉上未半,作紫石如堅雲者,五六丈夾岡。乘其間而上,使勢蜿蟺如龍,因抱峰直頓,而上下作積岡,使望之蓬蓬然。凝而上,次復一峰,是石東鄰向者。峙峭峰西,連西向之丹崖,下據絕磵,畫丹崖臨澗上。當使赫巘隆崇,畫險絕之赫。天師坐其上,合所坐石及蔭宜,磵中桃傍生石間,畫天師瘦形而神氣,遠據磵,指挑回面謂弟子。弟子中有二人臨下,到身大怖,流汗失色。作王良穆然,坐答問而超升,神爽精詣,俯盼桃樹。又別作王趙趨一人,隱西壁傾巖,余見衣裾。一人全見室中,使輕妙冷然。凡畫人坐時,可七分衣服,彩色殊鮮。微此正蓋山高而人遠耳。中段東面,丹砂絕萼及蔭。當使嵃<山戈>高驪,孤松植其上,對天師所壁以成磵,磵可甚相近。相近者,欲令雙壁之內,淒愴澄清,神明之居,必有與立馬。可於次峰頭作一紫石亭。丘以象左闕之,夾高驪絕萼,西通雲臺以表路。路左闕峰,似巖為根。根下空絕,並諸石重勢,巖相承以合。臨東磵其西,石泉又見。乃因絕際作通岡,伏流潛降,小復東出,下磵為石瀨,淪沒於淵。所以一西一東而下者,俗使自欲為圖。雲臺西北二面可一圖岡,繞之上為雙碣石。象左右闕,石上作孤遊生鳳,當婆娑體儀,羽秀而詳軒,尾翼以眺絕。澗後一段赤聽當使釋弁如裂電。對雲臺西,鳳所臨壁以成磵,磵下有流清。其側壁外面作一白虎,匍石飲水,後為降勢而絕。凡三段山,畫之雖長,當使畫甚促,不爾不稱。鳥獸中時有用之者,可定其儀而用之。下為磵物,景皆倒作。清氣帶山下三分,倨一以上,使耿然成二重。(已上並長康所著,因載於篇,自古柱傳脫錯,未得妙本勘校)

史道碩(上品下),孫暢之云:「道碩兄弟四人並善畫。道碩工人馬及鵝」。謝云:「碩與王微並師荀衛。王得其意,史傳其似。」(《古賢圖》、《金谷圖》、《鵝圖》、《牛圖》、《七賢圖》、《士命圖》、《蜀都賦圖》、《三馬圖》、《八駿圖》、《服乘箴圖》、《酒德頌圖》、《琴賦圖》、《嵇中散圖》、《田家十月圖》、《馬圖》、《王駿戈船圖》、《梵僧圖》、《燕人送荊軻圖》,並傳於代)

謝稚(下品),陳郡陽夏人,初為晉司徒主簿,入宋為寧朔將軍、西陽太守。(宋鄧琬傳有《稚子》、《列女》、《康侯像》、《列女形儀圖》、《列女貞節圖》、《列女賢明圖》、《列女仁智圖》、《列女傳一遊仙翡翠篇》、《列女辯通圖》、《三馬伯樂圖》、《鸂鶒圖》、《孝子圖》、《十弟子圖》、《三牛圖》、《濠梁圖》、《輕車迅邁圖》、《列女畫》、《秋興圖》、《孝經圖》、《列女圖》、《大列女圖》、《康侯圖》、《晉宣王及魏名臣像》、雜畫一、《楚令尹泣岐蛇圖》、《孟母圖》、《遊仙圖》、《秦王遊海圖》、《洛陽門翻車餅水圖》、《汾陰醮鼎圖》、《符河陽圖》,並傳於代)

夏侯瞻(下品),謝雲氣韻不足,精密有餘。擅名當代,事非虛美。在第三品毛惠遠下、戴逵上。(《郢匠圖》、《高士圖》、《倕山圖》、《楚人祠鬼神圖》,傳於代)

嵇康字叔夜,譙國銍人。能屬詞,善鼓琴,工書畫,美風儀。在魏拜中散大夫,入晉不仕。自以高潔,難期所與。神交者唯王戎、山濤等,為竹林七賢而已。性巧絕,與向秀共鍛於柳樹下。鐘會,貴公子也,往訪之。康不禮焉。會構禍康於文帝,時年四十。(見《晉書》。《獅子擊象圖》、《巢由圖》傳於代)

溫嶠,字太真,太原祁人。秀朗有才鑒,善畫。明帝時官至平南將軍,江州刺史。年四十二。贈侍中大將軍,追封始安公。謚曰武。(見孫暢之《述畫記》、《晉史》)

謝巖、曹龍、丁遠、楊惠、江思遠,已上五人,兼見孫暢之《畫記》。思遠,陳留圉人。有孝行高節,征西將軍庾亮請為儒林參軍。其他辟召,皆不就。年四十九。

王濛,字仲祖,晉陽人。放誕不羈,書比庾翼,丹青甚妙。頗希高達,常往驢肆家畫轜車,自云:「我嗜酒好肉善畫,但人有飲食、美酒、精絹,我何不往也?」特善清言,為時所重。卒時年三十九。官至司徒左長史。(《晉書》有傳,事見《中興書》)

戴逵,字安道,譙郡銍人。幼有巧慧,聰悟博學。善鼓琴,工書畫。為童兒時,以白瓦屑、雞卵汁和溲作小碑子,為鄭玄碑,時稱詞美書精,器度巧絕。其畫古人山水極妙。十餘歲時,於瓦棺寺中畫。王長史見之云:「此兒非獨能畫,終享大名。吾恨不得見其盛時。」逵嘗就範宣學,範見逵畫,以為亡用之事,不宜虛勞心思。逵乃與宣畫《南都賦》。範觀畢,嗟嘆甚,以為有益,乃亦學畫。逵既巧思,又善鑄佛像及雕刻。曾造無量壽木像,高丈六,並菩薩。逵以古制樸拙,至於開敬,不足動心。乃潛坐帷中,密聽眾論。所聽褒貶,輒加詳研,積思三年,刻像乃成。迎至山陰靈寶寺郤超觀而禮之,撮香暫曰雲雲既而手中香勃然煙上,極目雲際,前後徵拜,終不起,太元二十一年也(見《晉書》及《宋書》及逵別傳、徐廣《晉記》、《會稽記》、郭子、劉義慶《世說》宋朝臨川王《冥驗記》,此像今在越州嘉祥寺,今亦有逵手鑄銅佛並二菩薩,在故洛陽城白馬寺。隋文帝自荊南興皇寺取來)。謝云:「情韻綿密,風趣巧拔。善圖賢聖,百工所範。荀衛之後,實稱領袖。」劉義慶云:「戴公從東出,謝太傅往見之。謝本輕戴,見之但論琴書而已。戴亡咎色,而說琴畫愈妙。謝知其量。」又戴安道中年畫行像甚精妙,庾道秀看之,語戴云:「神猶太俗,蓋卿世情未盡耳!」戴云:「惟務光當免卿此語耳。」(務光者,夏時人也。耳長七寸,好鼓琴、服蒲薤根,湯將伐桀,謀於光,光曰:「非吾事也。」湯曰:「伊尹何如?」光曰:「強力忍詬,不知其他。」湯克桀,以天下讓於光,光曰:「吾聞亡道之世,不踐其上。況讓我乎?」負石自沈於瀘水。見《列仙傳》。戴逵畫有《阿谷處女圖》、《孫綽高士像》、《胡人弄猿圖》、《濠梁圖》、《董威輂詩圖》、《孔子弟子圖》、《金人銘》、《三馬伯樂圖》、《三牛圖》、《尚子平》、《白畫嵇阮像》、《稽阮十九首詩圖》、《五大羅漢圖》、《名馬圖》、《漁父圖》、《鄰子圖》、《吳中溪山邑居圖》、《杜征南人物圖》,並傳前代)逵子勃(下品),有父風。孫暢之云:「山水勝顧」。晉義熙初以散騎郎征不至。(見《宋書》。有《曹長孺像》、《三馬圖》、《九州名山圖》、《秦皇東遊圖》、《朝陽穀神圖》、《風雲水月圖》,已上並傳於前代)

勃弟顒,字仲若,巧思亦逵之流。一門隱遁,高風振於晉宋,傳父之琴書丹青,凡所徵辟,並不起,宋太子鑄丈六金像於瓦棺寺,像成而恨面瘦。工人不能理,乃迎顒問之。曰:「非面瘦,乃臂胛肥。」既鋁(音慮)減臂胛,像乃相稱。時人服其精思。年六十四。(見《宋書·隱逸傳》及王智深《末記》)

彥遠曰:漢明帝夢金人長大,頂有光明。以問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長丈六,黃金色。帝乃使蔡愔取天竺國優瑱玉畫釋迦像,仍命工人圖於南宮清涼臺及顯節陵上。以形制古樸,未足瞻敬,阿育王像至今亦有存者可見矣。後晉明帝衛協皆善畫像,未盡其妙。洎戴氏父子,皆善丹青,又崇釋氏,範金賦采,動有楷模。至如安道潛思於帳內,仲若憑知其臂胛,何天機神巧也。其後北齊曹仲達、梁朝張僧繇、唐朝吳道玄、周昉,各有損益。聖賢盼響,有足動人。瓔珞天衣,創意各異。至今刻畫之家,列其模範,曰曹、曰張、曰吳、曰周,斯萬古不易矣。


歷代名畫記卷六

● 宋

陸探微(上品上),吳人也。宋明帝時常在侍從,丹青之妙,最推有名。(《宋書》有名)謝赫評云:「畫有六法,自古作者鮮能備之。唯陸探微及衛協備之矣。窮理盡性,事絕言象,包前孕後,古今獨立,非激揚可至銓量之極乎。上品之上,亡地寄言,故居標第一。」(第一品第一人)李嗣真云:「『亡地寄言,居標第一』。此言過當,但顧長康之跡,可使陸君上品第一。」張懷瓘言:「顧陸及張僧繇評者,各重其一,皆為當矣。陸公參靈酌妙,動與神會,筆跡勁利,如錐刀焉。秀骨清像,似覺生動,令人懍懍若對神明,雖妙極象中,而思不融乎墨外,夫象人風骨,張亞於顧、陸也。張得其肉,陸得其骨,顧得其神,神妙亡方,以顧為最。比之書,則顧、陸、鐘、張也,僧繇逸少也,俱為古今獨絕,豈可以品第拘?」彥遠以論為當。(有《宋孝武像》、《宋明像》、《孝武功臣竹林像》、《豫章王像》、《嚴龍像》、《宋元徽像》、《羊玄寶像》、《宋景和像》、《蟬雀圖》、《建安山陽王像》、《巴陵王像》、《江陵王像》、《江夏王像》、《建平王像》、《江智淵王悅像》、《王粹像》、《王嗣像》、《阮佃夫像》、《勛臣像》、《孫高麗像》、《一人像》、《勛賢像》、《沈慶之像》、《顧慶之像》、《柳元景像》、《王道隆像》、《王翼之像》、《沈曇慶醉像》、《範惠景母子像》、《高麗赬白馬像》、《阿難維摩圖》、《鸂鶒圖》、《王管像》、《朱升像》、《麻超之、徐僧寶像》、《十一人圖》、《五白馬圖》、《劉亮鍋馬圖》、《獮猴圖》、《齊高帝像》、《孔子像》、《十弟子像》、《宋元微像》、《鐘期圖》、《榮啟期》、《孔顏圖》、《竟陵王像》、《殷洪像》、《任侯伯像》、《釋僧虔像》、《徐爰、李獻、王凱像》、《孫覆著高麗衣》、《劉碩、錢靈度像》、《徐爰、周師之像》、《謝超宗像》、《宋桂陽王寵姬像》、《劉宰之板像》、《王獻之板像》、《天安寺惠明板像》、《搗衣圖》、《施修林搖錫像》、《江智淵、劉季之像》、《太宰像》、《靈基寺瑾統像》、《蔡姬蕩舟圖》、《詩新臺圖》、《鬥鴨圖》、《蕭史圖》、《敘夢賦服乘圖》,並傳於代者也)

子綏(中品),謝云:「體運遒舉,風力頓挫,一點一拂,動筆新奇。簡於繪事,傳世蓋寡。在第二品顧駿之下、袁倩上。」(《朝臣像》、《王晏簫寅像》、《周盤龍》,麻紙畫《立釋迦像》,傳於世)

綏弟弘肅(中品上),姚最云:「最藉庭訓,雖所得不多,亦有家法。在張僧繇、毛棱上。」

顧寶光(中品上),吳郡人。善書畫。大明中為尚書、水部郎。(見《宋書·陸探微傳》雲,司徒左曹椽)謝云:「全法陸家,師事宗炳,方之綏倩。則優在第四品蘧道湣下、王維、史道碩上。」(《射雉圖》、《豫章王像》、《秦始名臣圖》、《宋竟陵王像》、《瑾公像》、《鸂鶒圖》、《張輿像》、《秦始勛臣像》、《王翼之像》、《勛賢像》、《褚□衣架圖》、《天竺僧》、麻紙畫洛中卓馬、《聞雞圖》、《越中風俗圖》,並傳於世)

宗炳字少文(中品上),南陽沮陽人。善書畫。江夏王義恭嘗薦炳於宰相前,後辟召,竟不就。善琴書,好山水。西陟荊巫,南登衡嶽,因結宇衡山,懷尚平之誌,以疾還江陵。嘆曰:「噫!老病俱至,名山恐難遍遊。唯當澄懷觀道,臥以遊之。」凡所遊歷,皆圖於壁,坐臥向之,其高情如此。年六十九。嘗自為畫山水序曰:「聖人含道應物,賢者澄懷味像。至於山水,質有而趣靈,是以軒轅、堯孔、廣成、大塊、許由、孤竹之流,必有崆峒、具茨、藐姑、箕首、大蒙之遊焉。又稱仁智之樂焉。夫聖人,以神法道,而賢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樂不亦幾乎。余眷戀廬衡,契闊荊巫,不知老之將至。愧不能凝氣怡身,傷跕石門之流。於是畫象布色,構茲雲嶺。夫理絕於中古之上者,可意求於千載之下。旨微於言象之外者,可心取於書策之內。況乎身所盤桓、目所綢繆,以形寫形,以色貌色也。且夫崑崙山之大、曠子之小,迫目以寸,則其形莫睹。迥以數裏,則可圍於寸眸。誠由去之稍闊,則其見彌小。今張綃素以遠映,則昆閬之形可圍於方寸之內,堅劃三寸,當千仞之高;橫墨數尺,體百裏之向。是以觀畫圖者,徒患類之不巧,不以制小而累其似,此自然之勢。如是,則蒿筆之秀,玄牝之靈,皆可得之於一圖矣。夫以應目會心為理者,類之成巧,則目亦同應,心亦俱會。應會感神,神超理得,雖復虛求幽巖,何以加焉?又神本亡端,棲形感類,理入影跡,誠能妙寫,亦誠盡矣。於是閑居理氣,拂觴鳴琴,披圖幽對,坐究四荒。不違天勵之叢,獨應無人之野。峰岫嶢嶷,雲林森渺,聖賢映於絕代,萬趣融其神思,余復何為哉?暢神而已。神之所暢,孰有先焉?」(見沈約《宋書隱逸傳》及炳別傳)謝赫云:「炳於六法,亡所遺善。然含毫命素,必有損益。跡非準的,意可師效。在第六品劉紹祖下、毛惠遠上。」彥遠曰:「既雲必有損益,又雲非準的,既雲六法亡遺善,又雲可師效。謝赫之評,固不足采也。且宗公高士也,飄然物外,不可以俗畫傳其意旨。」(《嵇中散》,《白畫孔子弟子像》、《獅子擊象圖》、《潁川先賢圖》、《永嘉邑屋圖》、《周禮圖》、《惠持師像》,並傳於代也。凡六本)

王微字景賢(下品),瑯琊臨沂人。善書畫。嘗居一屋,讀書玩古不出十餘年。《與友人何偃書》曰:「吾性知畫,蓋鳴鵠識夜之機,盤紆糾紛,鹹紀心目。故山水之好,一往跡求,皆得彷彿。」竟不就辟。世祖以貞棲絕俗,贈秘書監。微作《敘畫》一篇,其略曰:「辱顏光祿書:以圖畫非止藝行,誠當與易象同體。而工篆隸者,自以書巧為高,欲其並辯藻繪,核其攸同。夫言繪畫者,竟求容勢而已。且古人之作畫也,非以案城域,辯方州,摽鎮阜,劃浸流,本乎形者融,靈而動者變。心止靈亡見,故所託不動;目有所極,故所見不周。於是乎以一管之筆擬太虛之體,以判軀之狀畫寸眸之明。曲以為嵩高,趣以為方丈。以叐之畫,齊乎太華,枉之點表。夫隆準眉額頰輔,若晏笑兮,孤巖郁秀,若吐雲兮。橫變縱化,故動生焉。前矩後方,□□出焉,然後宮觀舟車,器以類聚;犬馬禽魚,物以狀分。此畫之致也。望秋雲,神飛揚,臨春風,思浩蕩。雖有金石之樂,圭璋之琛,豈能彷彿之哉?披圖按牒,效異山海,綠林揚風,白水激澗。嗚呼!豈獨運諸指掌,亦以明神降之,此畫之情也。」(《宋書》有傳,及王智深《宋紀》,序在別傳)謝赫云:「微與史道碩並師荀、衛。王得其意,史傳其似。在頤寶光下。」彥遠論曰:「圖畫者,所以鑒戒賢愚、怡悅情性。若非窮玄妙於意表,安能合神變乎天機?宗炳、王微皆擬跡巢由,放情林壑,與琴酒而俱適,縱煙霞而獨往。各有畫序,意遠跡高,不知畫者難可與論,因著於篇,以俟知者。」

謝莊,字希逸,陳郡陽夏人。幼有才學,初為始興王濬後軍參軍。性多巧思,善畫。制木方丈圖。天下山川土地,各有分理。離之則州郡殊,合之則宇內為一。作《畫琴帖序》,自序其畫雲。泰始二年卒,官至光祿大夫、散騎常侍,兼中書令。年四十六,贈右光祿大夫,謚憲子。(見《宋書》又莊集)

袁倩(中品上),謝云:「北面陸氏,最為高足。象人之妙,亞美前修。但守師法,不出新意,其於婦人,特為古拙,在第二品陸綏下、姚曇度上。」(《徐令麻紙像》,《章王像》、《張暢等像》、《王抗棋圖》、《會獻圖》、《正聲伎圖》、《禦臨軒圖》、《朝臣十二人圖》、《吳楚夜踏歌圖》、《豫章王宴賓圖》、天女白畫,東晉高僧白畫,《一龍圖》、貌三人像,不題名字,並冠武弁,有太清年月,並行於世。又《維摩詰變》一卷,百有餘事,運思高妙,六法備呈,置位無差,若神靈感會,精光指顧,得瞻仰威容。前使顧、陸知慚,後得張、閻駭嘆。又有《蒼梧圖》,傳於前代也)

倩子質,姚最云:「風力爽俊,不墜家聲。始逾誌學之年,便嬰顛癰之疾。曾見《莊周木雁圖》、《卞和抱璞圖》,筆勢勁健,繼父之美。若方之體物,則伯仁龍馬之詞;比之書翰,則長胤貍骨之方。雖語跡異途,而妙理同歸一致。」

史敬文(中品上。《黃常升仙圖》、《樂人馬畫》、《張平子西京賦圖》並傳於代)

史藝(下品。《屈原漁父圖》、《王羲之像》、《孫綽像》,並傳於代)

劉斌(下品。《詩黍離圖》傳於代。)

尹長生(下品。或《作尹扈生像》、《南朝責戚圖》)

顧駿之(中品。嚴公等像,並傳於代)

康允之(中品)

顧景秀(中品上),宋武帝時畫手也。在陸探微之先,居武帝左右。武帝嘗賜何戢《蟬雀扇》,是景秀畫。後戢為吳興太守,齊高帝求好畫扇,戢持獻之。陸探微、顧寶光見之,皆嘆其巧絕。(《宋文帝像》、《宋謝琨兄弟四人像》、《晉中興帝相像》、《王獻之竹圖》、《劉牢之蔔見圖》、《鸂鶒圖》、《王僧綽像》、《蟬雀麻紙圖》、《鸚鵡畫扇》、《樹相雜竹懷香圖》、《孫公命將圖》、《名臣圖》、《刺虎圖》、《小兒戲鵝圖》,或雲是畫《昭明太子王謝諸賢圖》、《陸機詩圖》,並傳於代)謝云:「神韻氣力,不足前修。筆精謹細,則逾往烈。始變古體,創為今範。賦彩制形,皆有新意。」扇畫蟬雀,自景秀始也。宋大明中,莫敢與竟。在第二品陸綏上。(彥遠按:大明中有顧寶光,景秀豈得獨擅也)

吳暕(下品),謝云:「體法雅媚,制置才巧。擅美當年,有聲京洛。在第二品江僧寶下。」

張則(下品),謝云:「意態宏逸,動筆新奇,在吳軶下。」

劉胤祖(下品),官至尚書、吏部郎。謝云:「蟬雀特盡微妙。筆跡超越,爽俊不凡。在第三品晉明帝下。」

胤祖弟紹祖(下品),官至晉太康太守。謝云:「善於傳寫。不間構思,鳩斂卷秩。近將兼兩,宜有草創。綜於眾本,筆跡調快。勁滑有餘,然傷於師工,乏其士體。其於模寫,特為精密。」

胤祖子璞,姚最云:「體運精研,亞於胤祖。在梁元帝下。」

蔡斌(下品下。《遊仙圖》、《蘇武像》,並傳於代)

濮萬年(下品。《蘇門先生名臣像》,傳於代)

萬年弟道興(下品。《列女辯通圖》傳於代)

史粲(中品下。馬勢白畫,《八駿圖》傳於代)

宋僧辯(下品)

範惟賢(諸家並不載品第,唯南齊高帝集名畫曰:「十二人自陸至範,惟賢亦未見其跡。」)


歷代名畫記卷七

● 南齊

宗測,字敬,微炳之孫也(炳已具第六卷)。代居江陵,不應辟召。驃騎將軍豫章王嶷請為參軍,測答曰:「何得謬傷海鳥,橫斤山木?」性善書畫,傳其祖業。誌欲遊名山,乃寫祖炳所畫《尚子平圖》於壁,隱廬山,居炳舊宅。畫阮籍遇孫登於行障上,坐臥對之。又畫永業寺佛影臺,皆稱臻絕。(見《南齊記》)

劉系宗,丹陽人。少便書畫,在宋為景陵王子景粹侍書,入齊為東宮侍書,官至驃騎將軍、宣城太守。(《南齊書》見載)

姚曇度(中品上),謝云:「畫有逸才,巧變鋒出。魑魅鬼神,皆為妙絕。雅鄭兼善,英奇俊拔。天挺生知,出人意表。雖然,洪纖循矩,往往有失。在第三品袁倩下、顧生上。」

曇度子,不知名,出家,法號惠覺(下品)。姚最云:「丹青之用,繼父之美。定其優劣,嵇聶之流。」(有殷洪像、白馬寺寶臺樣行於代)

蘧道湣(下品),謝云:「與章繼伯並善寺壁,兼能畫扇。人馬數分,毫釐不失。別體之妙,可謂入神。」蘧始師章,冰寒於水。

道湣外甥,沙門僧珍,師道湣之畫(中品上)。姚最云:「嵇、聶之流,與惠覺同品。」(《有姜嫄等像》、《豫章王像》、康居人馬,傳於代)

章繼伯(下品),謝云:「與蘧同品。」「藉田圖》絹長三丈,傳於代)

範懷珍(中品。或作懷粲,或作懷堅,《涯註馬圖》、孝子屏風,行於代)

鐘宗之(下品。《王攸之等像》、《王柳等像》、《王獻之像》,行於代)

王奴(下品。《肅賦圖》行於代)

王殿(下品。《曹長孺真》、《列女傳舟儀圖》、《三馬圖》、《敗春圖》傳於代)

戴蜀(中品下。《孝子圖》、《息媯圖》傳於代)

陳公思(下品。《列女貞節圖》、《列女仁智圖》、《朱買臣圖》傳於代)

陶景真(中品下。《孔雀鸚鵡圖》、《虎豹圖》傳於代)

張秀和(下品。《遊清池圖》傳於代)

沈標(下品),姚最云:「亡所偏善,觸類涉習。留意鉛華,亦有可觀。」

謝赫(中品下),姚最云:「點刷精研,意存形似。寫貌人物,不俟對看,所須一覽,便歸操筆。目想毫發,皆亡遺失。麗服靚妝,隨時變改。直眉曲幰,與時竟新。別體細微,多從赫始。遂使委巷逐末,皆類效顰。至於氣運精靈,未窮生動之致。筆路纖弱,不副雅壯之懷。然中興以來,象人為最。在沈標下、毛惠秀上。」(《安期先生圖》傳於代)

沈粲(下品),姚最云:「筆跡調媚,專工綺羅屏障。所圖頗有情趣,在張僧繇上。」(彥遠云:「專工綺羅,亡所他善。不合在僧繇上。」)

丁光,謝云:「雖擅名蟬雀,筆跡輕嬴,非不精謹,乏其生氣。」(彥遠云:「若以蟬雀微藝,況又輕嬴,則猥廁畫流固有慚色。」)

周曇研,沙門彥悰云:「師塞壯勒,授曹仲達。比曹不足,方塞有餘。」(塞壯勒未詳)

謝惠連(中品中),陳郡陽夏人。幼有詞學,族兄靈運嘆服之。官至司徒府參軍,以疏放,久不從官。年二十,書畫並妙。(《南齊書》具載)

謝約(下品),孫暢之云:「綜弟也。為衛尉參軍。範曄為傳。善山水。」(《火山圖》並《聲妓樂器圖》傳於代)

虞堅(下品)

丁寬(下品)

劉琪,字士溫(下品),彭城人。少聰慧,多才藝,工書畫,飲酒至數鬥。畫嬪嬙,當代第一。官至吏部郎。(見《南齊書》)謝云:「用意綿密,畫體簡細。筆力困弱,制置單省。婦人最佳,但纖削過差,翻為失真。然玩之詳熟,甚有姿態。」(《搗衣圖》、《劉長史圖》、《少年行樂圖》、《朝臣圖》、《吳中行舟圖》並傳於代)

毛惠遠(中品上),滎陽陽武人。善畫馬,時劉琪善畫婦人,並當代第一。官至少府卿。市青碧一千二百斤,供禦畫用,錢六十五萬。有言惠遠納利者,世祖敕尚書評價,貴二十八萬。殺之,後家徒壁立,上悔痛之。(見蕭子顯《齊書》)謝云:「畫體周贍無適不諧,出意無窮,縱橫絡繹,位置經略尤難比儔。筆力遒媚,超邁絕倫,其於倏忽揮霍,必也極妙。至於定質磈然,翻未盡善。鬼神及馬,泥滯於時。」(彥遠按:《南齊史》稱惠遠畫馬第一,謝乃云:「泥滯於時。」曾見《酒客圖》,是宮卷。後有題記,筆跡之外,頗有風格。意匠師於顧,《酒客圖》、《刀戟圖》、《中朝呂士圖》、《刀戟戲圖》、《七賢藤紙圖》、《赭白馬圖》、《騎馬變勢圖》、《葉公好龍圖》並傳於代)

惠遠弟惠秀(下品下),永明中待詔秘閣。世祖將北伐,命惠秀《畫漢武北伐圖》,中書郎王融監掌其事。融好功名,秀又善圖。畫成,帝極珍貴,置瑯琊臺上,每披玩焉。(見《南齊書》)姚最云:「繪事詳悉,太自矜持,翻成羸鈍。遒勁不及於惠遠,精思有過於棱矣。」(《除圖》、《剡中溪谷邨墟圖》、《胡僧圖》、《釋迦十弟子圖》、《二疏圖》傳於代)

惠遠子棱,姚最云:「便速有餘,真巧不足。善於布置,比之叔父,則床下安床。」


● 梁

元帝蕭繹,字世誠(中品),武帝第七子。初生便眇一目,聰慧俊朗,博涉技藝,天生善書畫。初封湘東王,後乃即位,年四十七。追號元帝,廟號世祖。嘗畫聖僧,武帝親為贊之。任荊州刺史日畫《蕃客入朝圖》,帝極稱善。(《梁書》具載)又畫《職貢圖》並序。善畫外國來獻之事(序具本集)。姚最云:「湘東天挺生知,學窮性表,心師造化,象人特盡神妙。心敏手運,不加點理。聽訟之暇,眾藝之餘,時遇揮毫,造化驚絕,足使荀、衛閣筆,袁、陸韜翰。」(《遊春苑白麻紙圖》、《鹿圖》、《師利像》、《鶼鶴陂澤圖》、《芙蓉蘸鼎圖》,並有題印,傳於後)

元帝長子方等,字實相,尤能寫真。坐上賓客,隨意點染,即成數人。問童兒,皆識之。後因戰歿,年二十二。贈侍中、中軍將軍、揚州刺史。謚「忠莊太子」。(見《梁書》及《三國典略》,《龍馬出渥窪圖》)

蕭大連,字仁靖,簡文帝第五子。少俊爽風流,有巧思。洞達音律,工丹青。初封臨海縣公,官至東揚州刺史、輕車將軍。大寶元年,封南郡王,年二十五。(見《梁書》)

蕭賁,字文奐(下品),蘭陵人。多詞學,工書畫,曾於扇上畫山水,咫尺內萬裏可知。仕梁,為河東太守。(見《梁書》)姚最云:「雅性精密,後來難比。含毫命素,動必依真。學不為人,自娛而已。人間罕見其跡。」

陸杲,字明霞(中品上),吳郡人也。好詞學,信佛理,工書畫,與舅張融齊名。初仕齊,後入梁,官至特進揚州大中正。(見《梁書》)謝云:「體致不凡,誇邁流俗。時有合作,往往出人。點畫之間,動雜灰琯,傳於代者蓋寡。」

陶弘景,字道明,丹陽秣陵人。幼有異操,年十歲得葛洪《神仙傳》,便有長生之誌。善琴棋,工草隸,徵為諸王侍讀。永明十年,辭祿,止於句曲山,自號華陽隱居。好著述,明眾藝,善書畫。大同二年卒,年八十五,贈中散大夫,謚曰《貞白先生》。(見《梁書·處士傳》)武帝嘗欲徵用,隱居畫二牛,一以金籠頭牽之,一則逶迤就水草。梁武知其意,不以官爵逼之。朝廷有事,多詢之,號山中宰相。

張僧繇(上品中),吳中人也。天監中,為武陵王國侍郎、直秘閣知畫事,歷右軍將軍、吳興太守。武帝崇飾佛寺,多命僧繇畫之。時諸王在外,武帝思之,遣僧繇乘傳寫貌,對之如面也。江陵天皇寺,明帝置。內有柏堂,僧繇畫盧舍那佛像及仲尼十哲。帝怪問釋門內如何畫孔聖,僧繇曰:「後當賴此耳。」及後周滅佛法,焚天下寺塔,獨以此殿有宣尼像,乃不令毀拆。又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初吳曹不興圖青溪龍,僧繇見而鄙之,乃廣其像於武帝龍泉亭。其畫草留在秘閣,時未之重,至太清中震龍泉亭,遂失其壁,方知神妙。又畫天竺二胡僧,因侯景亂散坼為二,後一僧為唐右常侍陸堅所寶。堅疾篤,夢一胡僧告云:「我有同侶,離坼多時,今在洛陽李家。若求合之,當以法力助君。」陸以錢帛果於其後購得,疾乃愈。劉長卿為記述其事。張畫所有靈感,不可具記。(彥遠家有僧繇定光如來像,元和中進入內,曾見維摩詰並二菩薩,妙極者也)姚最云:「善圖寺壁,超越群公。價等曇度,朝衣野服,古今不失,奇形異貌,殊方夷夏,皆參其妙。唯公及私,手不釋筆,俾畫作夜,未嘗倦怠。數紀之內,無須臾之閑。然聖賢曬曞,猶乏神氣。豈可求備於一人?雖雲晚出,殆亞前哲。在沈粲下。」(彥遠以此評最謬)李嗣真云:「顧陸已往,郁為冠冕。盛稱後葉,獨有僧繇。今之學者,望其塵躅,如周、孔焉。何寺塔之雲乎?且顧、陸人物衣冠,信稱絕作,未睹其餘。至於張公骨氣奇偉,師模宏遠,豈唯六法精備?實亦萬類皆妙。千變萬化,詭狀殊形,經諸目,運諸掌,得之心,應之手。意者,天降聖人為後生,則何以製作之妙擬於陰陽者乎?請與顧陸同居上品。張懷梐云:「姚最稱:『雖雲後生,殆亞前品』。未為知音之言。且張公思若湧泉,取資天造,筆紙一二而像已應焉。周材取之,今古獨立。象人之妙,張得其肉,陸得其骨,顧得其神。」(《清溪官水怪圖》、《吳王格虎圖》、《維摩詰像》、《橫泉聞龍圖》、《昆明二龍圖》、《行道天王圖》、《漢代射蛟圖》、《雜人馬兵刀圖》、《朱異像》、《羊仁躍馬圖》、《摩衲仙人圖》、《梁北郊圖》、《梁武帝像》、《梁宮人射雉圖》、《定光佛像》、《醉僧圖》、《田舍舞圖》、《詠梅圖》並傳於代者也)

僧繇子善果(中品。或作張果),李嗣真云:「既漸過庭之訓,猶是名家之駒。摽置點拂,殊多佳致。時有合作,亂真於父。若長轡遠途,亦不迨意。一篇之中,自有玉石在田。楊之下、鄭法輪之上。」(《悉達太子納妃圖》、靈嘉寺塔樣,傳於代)

善果弟儒童(中品上。《釋迦會圖《寶積經變》,傳於代)

袁昂字千裏(中品上),陳郡陽夏人。仕齊,為秘監黃門侍郎。幼以孝稱,頗善畫。入梁,官至中書監。年八十。贈侍中特進,謚曰「穆正」。(見《梁書》)僧悰云:「稟則鄭公,亡所失墜。綺羅一施,超彼常倫。」

焦寶願(下品),姚最云:「早遊張謝,靳固不傳。傍求造請,事均盜道。衣制樹色,皆自新意。點黛施朱,輕重不失。在毛棱上、嵇寶鈞下。」

嵇寶鈞(下品),姚最云:「雖亡師範,而意兼真俗。賦彩鮮麗,觀之悅情。」(彥遠以畫性所貴上,然何必師範)

聶松(下品),梁帝云:「與嵇同品,言其優劣,僧繇之亞。在解倩上。」(《支道林像》傳於代)

解倩(中品下),姚最云:「全法蘧章,筆力不及。通變巧捷,寺壁最長。」(《丁貴人彈曲項琵琶圖》、《五夫人像》、《九子魔圖》傳於代)

陸整(中品上。禦像傳於代)

江僧寶(中品下),謝赫云:「斟酌袁陸,親漸朱藍。用筆骨鯁,甚有師法。象人外,亡所長。在第三品戴逵下、吳暕上。」(《臨軒圖》、《銜像》、《職貢圖》、《小見戲鵝圖》並有陳朝年號傳於代)

光宅寺僧威公(中品),姚最云:「下筆為京洛所知。」

僧吉底俱,外國人。(中品)

僧摩羅菩提,亦外國人。(中品)

僧迦佛陀(中品),禪師天竺人。學行精愨,靈感極多。初在魏,魏帝重之。至隋,隋帝於嵩山起少林寺。至今房門上有畫神,即是迦佛陀之跡。(見《續高僧傳》,有《{艹佛}菻國人物圖》、器物樣、《外國獸圖》、鬼神畫並傳於代)姚最云:「已上三僧,既華夷殊體,亡以知其優劣。」(彥遠按:《梁書·外國傳》云:「於陀利國王瞿曇備跋陀羅者,亦工畫。其國在南海洲上。天監元年四月八日,瞿曇夢一僧相告,雲中國今有聖主,十年內佛法大興。汝可朝貢,不然則汝國不安。夢中與僧同到中國,見梁天子。見而異之,記得梁主形貌,命筆寫之,遂遣使並本國畫工請寫高祖真。上許之,遂還本國。陀羅以高祖真類已畫者,盛之實函,日嘉禮敬,以外國能畫,故附此記雲。」)


歷代名畫記卷八

● 陳

顧野王,字希馮,吳郡人。七歲通五經,善屬詞,能書畫。長為鴻儒,天象地理無不畢習。在梁為中領軍。時宣城王為揚州,野王善畫,王褒善書,俱為賓友,時號二絕。入陳,官至黃門侍郎,年六十三。贈右衛將軍。(見《陳書》)


● 後魏

蔣少遊,樂安博昌人。敏彗機巧,工書畫,善畫人物及雕刻。雖有才學,常在剞劂繩墨之間,園湖城殿之側。識者嘆息,少遊坦然。以為已任,不告疲勞。官至將作大匠、太常少卿、前將軍、都水,兼此四官,贈龍驤將軍、青州刺史。溢曰「質」。(見《後魏書》。時有郭善明、侯文和、柳儉、閔文和、郭道興,並以巧思稱)彥遠以德成而上、藝成而下,鄙亡德而有藝也。君子依仁遊藝,周公多才多藝,貴德藝兼也。茍亡德而有藝,雖執廝役之勞,又何興嘆乎!

楊乞德,封新鄉侯。歸心釋門,施身入寺。善畫佛像,價陵曇度。

王由,字茂道,善書畫。摹畫佛像,為時所服。官至東萊太守。(見《後魏書》)

祖班者,東魏人,善畫。(見《三國典略》)


● 北齊

高孝珩,世宗第二子,封廣寧郡王、尚書令、大司徒、司州牧。博涉多才藝,嘗於廳事壁上畫蒼鷹,睹者疑其真,鳩雀不敢近。又畫《朝士圖》,當時絕妙,為周師所虜。授開封縣侯。孝珩亦善音律,周武宴齊君臣,自彈琵琶,命孝珩吹笛。(見《北齊書》)

蕭放,字希逸,梁武帝猶子也。為本朝著作郎,入齊待詔詞林館,善丹青,因於宮中監諸畫工。帝令采古來麗美詩及賢哲充畫圖。帝甚善之,與楊休之同撰《禦覽》,加鎮東大將軍、散騎常侍。(見《北齊書》)

楊子華(中品上),世祖時任直閣將軍員外、散騎常侍。嘗畫馬於壁,夜聽蹄嚙長鳴,如索水草。圖龍於素,舒捲輒雲氣縈集。世祖重之,使居禁中。天下號為畫聖。非有詔不得與外人畫。時有王子沖善棋通神,號為二絕。(見《北齊史》)閻立本云:「自像人已來,曲盡其妙,簡易摽美,多不可滅,少不可逾。其唯子華乎!」僧琮云:「在孫下田上。李六在上品,張下鄭上。」(《斛律金像》、《北齊貴戚遊苑圖》、官苑人物屏風、《鄴中百戲》、《獅猛圖》並傳於代)

田僧亮(下品)官至三公、中郎將。入周,為常侍。當時之名高於董、展。僧琮云:「挺特生知,不由師授。田家一種,古今獨絕。在楊子華下。」(竇蒙云:「非獨田家,眾藝皆妙。楊、孫之次,董、展上流。彥遠以僧亮畫意類於展而不如展之精密也)李云:「田、楊聲實與董、展相侔,備道形似。田氏野服柴車,名為絕筆,與楊契丹同在上品。董展之下。」

劉殺鬼(下品),與楊子華同時,世祖俱重之。畫鬥雀於壁間,帝見之為生,拂之方覺。常在禁中錫賫鉅萬,任梁州刺史。(見《北齊書·詞苑傳》)

曹仲達,本曹國人也。北齊最稱公能畫梵像,官至朝散大夫。(國朝宣律師撰《三寶感通記》具載仲達畫佛之妙,頗有靈感)僧琮云:「曹師於袁,冰寒於水。外國佛像,亡兢於時。」(盧思道、斛律明月、慕容紹宗等像,《弋獵圖》、《齊武臨軒對武騎名馬圖》傳於代)

殷英童,善畫兼楷隸。

高尚士(中品),徐德祖(下品),曹仲璞,已上三人並是當時名手。


● 後周

馮提伽,北平人也。官至散騎常侍,兼禮部侍郎。誌尚清遠,後避周末之亂,傭畫並汾之間。竇蒙云:「寺壁皆有合作,風格精密,動若神契。」彥遠按:提伽之跡,未甚精密。山川草樹宛然,塞北車馬為得意。人物非所長。


● 隋

閻毗,榆林盛樂人,工篆隸,善丹青。當時號為臻絕。周武帝時拜儀同三司,隋帝愛其才藝,令侍東宮。數以雕麗之物,取悅於皇太子。拜車騎將軍。煬帝令毗修輦輅,多所損益。與宇文愷參詳故實,並推巧思。官至朝散大夫、將作少監。(見《隋書》。時有何稠、宇桂林、劉龍、龍弟袞,並有巧思,絕世過人)

展子虔(中品下),歷北齊、周、隋。在隋為朝散大夫、帳內都督。僧琮云:「觸物留情,備皆妙絕。尤善臺閣、人馬、山川,咫尺千裏。」李云:「董展同品,董有展之車馬,展亡董之臺閣。」(法華變、白麻紙《長安車馬人物圖》、《弋獵圖》、雜宮苑南郊、白畫《王世充像》、《北齊後主幸晉陽圖》、《朱賣臣覆水圖》並傳於代)

鄭法士(中品上),在周為大都督、左員外侍郎、建中將軍,封長社縣子。入隋,授中散大夫。僧琮云:「取法張公,備該萬物。後來冠冕,獲擅名家。在孫尚子上。」李云:「伏道張門,謂之高足,鄰幾睹奧,具體而微。氣韻摽舉,風格遒俊。麗組長纓,得威儀之樽節;柔姿綽態,盡幽閑之雅容。至乃百年時景,南鄰北裏之娛,十月車徒,流水浮雲之勢,則金張意氣,玉石豪華,飛觀層樓,間以喬林。嘉樹碧潭,素瀨糅以;雜英芳草,必暖暖然,有春臺之思。此其絕倫也。江左自僧繇已降,鄭君是稱獨步。在上品楊子華下、孫尚子上。」(按:鄭法輪、鄭德文、袁昂、陳善見、劉烏、閻立本皆師鄭公,各有形似,識者方辯之。《禽盧明月像》、《阿育王像》、《陳玄英像》、《責戚屏風》、《洛中人物車馬》、《隋文帝入佛堂像》、《北齊畋遊像》、《楊素賀若弼像》、並《遊春苑圖》並傳於代)彥遠以李大夫所許鄭在楊下,此非允當,鄭合在楊土。

法士弟法輪(中品上),李云:「屬意溫雅,用筆調潤,精密有餘,高奇未足。輿馬之際,難與比肩,比其兄為劣。及其辟臺苑,恣登臨,羅綺如春,芳菲似雪,亦為絕塵也。」僧琮云:「法輪精密有餘,不近師匠,全範士體,先圖寺壁。本效張公,為步不成,諒非高雅。前賢品第,以此失之。」法士子德文(中品),李云:「筆跡纖懦,英靈銷歇。與法輪、劉烏同。」

孫尚子(上品中),睦州建德縣尉。僧琮云:「師模顧陸,骨氣有餘。鬼神特所偏善,婦人亦有風態。在法士下、子華上。」竇蒙云:「鞍馬樹石,法士不如,與顧、陸異跡,豈獨鬼神而已?」李云:「孫、鄭共師於張,鄭則人物樓臺,當霸雄伯;孫則魑魅魍魎,參靈酌妙。善為戰筆之體,甚有氣力。衣服手足,木葉川流,莫不戰動。唯須發獨爾調利。他人效之,終莫能得,此其異態也。在上品鄭下、董展上。」(《美人圖》、屋宇鬼神,傳於代)

董伯仁(中品上),汝南人也。多才藝,鄉裏號為「智海」。官至光祿大夫、殿中將軍。僧琮云:「綜敘多端,尤精位置。屏障一種,亡愧前賢。在陳善見下。」竇蒙云:「樓臺人物,曠絕今古。雜畫巧瞻,高視孫、田,乃變化萬殊,何止屏風一種?」李云:「董與展,皆天生縱任,亡所祖述。動筆形似,畫外有情,足使先輩名流動容變色。但地處平原,闕江山之助;跡參戎馬,少簪裾之儀。此是所未習,非其所不至。若較其優劣,則欣戚笑言,皆窮生動之意;馳騁弋獵,各有奔飛之狀。必也三昧輪奐,董氏造其微;六轡沃若,展生居其駿,董有展之車馬,展亡董之臺閣。」汝南今多畫跡,是其絕思。石泉公王方慶觀之而嘆曰:「向使展、董二人與江東諸子易地而處,張侯已降,鹹應病足。」鑒者以為知言。初董與展同召入隋室,一自河北,一自江南。初則見輕,後乃頗采其意。古來詞人亦有此累。(《周明帝畋遊圖》、雜畫臺閣樣、彌勒變、《弘農田家圖》、《隋文帝上廄名馬圖》,傳於代)

楊契丹(上品中),宮至上儀同。僧琮云:「六法備該,甚有骨氣。山東體制,允屬伊人。在閻立本下。」(竇云:「契丹之跡,非不推富,比之董展則乏精微。」)李云:「田楊聲侔董展。昔田楊與鄭法士同於京師光明寺畫小塔,鄭圖東壁、北壁,田圖西壁、南壁,楊畫外邊四面,是稱三絕。楊以簟蔽畫處,鄭竊觀之,謂楊曰:『卿畫終不可學,何勞鄣蔽?』楊特托以婚姻,有討門之好。又求楊畫本,楊引鄭至朝堂,指宮闕衣冠車馬曰:『此是吾畫本也』。由是鄭深嘆服。」(光明寺後為大雲寺,今長安懷遠裏也)又寶剎寺一壁佛涅槃變、維摩詰等,亦為妙作,與田同品。(《隋朝正會圖》、《幸洛陽圖》、《豆盧寧像》、《貴戚遊宴圖》雜佛變,傳於代)

劉烏(下品),僧琮云:「師於鄭屏、鄣有功。其於綿密獨越倫輩。」李云:「學於鄭,不少風格,但未遒耳。」

陳善見(下品),僧琮云:「準的於鄭遒媚,溫潤則不及之。」裴孝源云:「二閻、袁、陸、張之外,學者陳善見、王知慎之流,萬得其一。固未及於風格,尚汲汲於形似。今之所蓄,皆善見寫榻,都非楊、鄭之真矣。」

江誌(中品),僧琮云:「筆力勁健,風韻頓挫。模山擬石,妙得其真。」

李雅(下品),為滕王庫直(或雲秦王)。僧琮云:「神氣抑楊,獨越倫伍。聖僧形制,是所尤工。」竇云:「佛像鬼神,法士以下,僧繇之亞,契丹善見未可比之。」

王仲舒(下品),僧琮云:「北面孫公,風骨不逮,精熟潤媚,推於名輩。」

閻思光(下品),解悰(下品),程瓚(下品),已上三人並隋朝名手。

尉遲跋質那,西國人。善畫外國及佛像,當時擅名,今謂之大尉遲。(《六番圖》、《外國寶樹圖》,又有《婆羅門圖》傳於代)

天竺僧曇摩拙義,亦善畫。隋文帝時自本國來,遍禮中夏阿育王塔。至成都雒縣大石寺,空中見十二神形,便一一貌之,乃刻木為十二神形於寺塔下,至今在焉。(具《三寶感通記》)


歷代名畫記卷九

● 唐朝上

唐高祖神堯皇帝、太宗皇帝、中宗皇帝、玄宗皇帝並神武聖哲,藝亡不周,書畫備能,非臣下所敢陳述。

漢王元昌,高祖神堯皇帝第七子、太宗皇帝之弟,少博學,能書畫。武德三年封魯王,十年封漢王,為梁州都督,坐太子承乾事廢。(《漢畫賢王圖),鞍馬鷹鶻,傳於代)李嗣真云:「天人之姿,博綜伎藝,頗得風韻。自然超舉,碣館深崇,遺跡罕見。在上品二閻之上。」(裴孝源云:「六法俱全,萬類不失。」)

漢王弟韓王元嘉,亦善書畫。天後授之太尉。善畫龍馬虎豹。

滕王元嬰,亦善畫。

閻立德(上品下。閻讓字立德,以字行於代),父毗在隋以丹青知名。(已上第八卷中具載)與弟立本俱傳家業。武德中為尚衣,奉禦造袞冕大喪等六服,腰輿傘扇,鹹得妙制。貞觀初為將作大匠,造翠微玉華宮,稱旨,官至工部尚書,封大安縣公。顯慶元年,贈吏部尚書、並州都督。謚曰:「康。」(《文成公主降番圖》、《玉華宮圖》、《鬥雞圖》並傳於代)

立德弟立本(上品下),顯慶初代立德為工部尚書。總章元年拜右相,封博陵縣公。有應務之才,兼能書畫,朝廷號為丹青,神化初為太宗秦王庫直。武德九年,命寫秦府十八學士,褚亮為贊。(《秦府十八學士駕真圖》序曰:「武德四年,太宗皇帝為太尉尚書令,雍州牧、左右衛大將軍,新命為天策上將軍,位在三公上,乃銳意經籍,怡神藝學,開學館以待四方之士。乃降教曰:『昔楚國尊賢重道,先於申穆;梁園接士,比德至於鄒枝。鹹以著範前修,垂光後烈,顧惟菲薄,多謝古人。高山仰止,能亡景慕。於是芳蘭始被,深冠蓋之遊;丹桂初叢,廣旄俊之士。既而場苗蓋寡,空留皎皎之姿;喬木徒遷,終愧嚶嚶之友。所異過人正訓,匡其闕如。側席亡倦於齊庭,開筵有慚於燕館。屬大行臺司勛郎中杜如晦,記室考功郎中房玄齡及於誌寧,軍諮祭酒蘇世長,天策府記室薛收,文學褚亮、姚察,太學博士陸德明、孔穎達,主簿李玄道,天策倉曹李守素,秦王記室虞世南,參軍蔡允恭、顏相時,著作郎記室許敬宗、薛元敬,太學助教蓋文達,典簽蘇勖等。或背淮而致千裏,或通趙以欣三見。鹹能垂裾邸第,委質藩維,或弘禮度而成典則,暢詞學而銘風雅,優遊幕府,是用嘉焉。宜可以守本官兼詞學館學士。』及薛收卒,征東虞州錄事參軍劉孝孫入館,尋遷庫直。閻立本圖形貌,具題名字爵裏,仍教文學諸亮為之像贊。勒成一卷,號十八學士。並給珍膳,分為三番,更直宿於閣。每軍國務靜,參謁歸休,即引見。論討墳典,商略前載,考其得失,或夜分而寢,又降以溫顏,禮數甚厚。由是天下歸心,奇傑之士感思自效於時,預入館者時所傾慕,謂之登瀛州雲。)貞觀十七年,又詔畫淩煙閣功臣二十四人圖,上自為贊。(貞觀十七年詔曰:「自古皇王,褒崇勛德,既勒名於鐘鼎,又圖形於丹青。是以甘露良佐,麟閣著其美;建武功臣,雲臺紀其跡。司徒趙國公無忌,故司空楊州都督河間元王孝恭,故司空蔡國公如晦,故司空相州都督鄭國文貞公徵,司徒梁國公玄齡,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左仆謝申國公士廉,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敬德,特進衛國公靖,特進宋國公瑀,故輔國大將軍楊州都督褒國忠壯公誌玄,輔國大將軍夔國公弘基,故尚書左僕射忠國公通,故陜東道大行臺尚書右僕射鄖節公開山,故荊州都督譙國公紹,故荊州都督邳襄公順德,洛州都督鄖國公張亮,光祿大夫吏部尚書陳國公侯君集,故左驍衛大將軍郯襄公張公謹,左領軍大將軍盧國公程知節,故禮部尚書永興文懿公虞世南,故盧部尚書渝襄公劉政會,光祿大夫戶部尚書莒國公唐儉,光祿大夫兵部尚書英國公李勣,故徐州都督胡莊公秦叔寶等,或材準棟梁,謀猷經遠,綢繆帷幄,經綸霜圖;或學綜經籍,德範光茂,隱犯同致,忠讜日開;或竭力義旗,委質藩邸,一心表節,百占摽奇;或授命廟堂,聞士方面,重氛再朗,王略遐宣,契闊中後,劬勞師旅,贊景業於草昧,翼鴻化於隆平,茂績嘉庸,冠冕列辟,昌言直道,模範縉紳。固以瞻伊呂而連衡,邁方名而長鶩者矣。宜酌故實,弘茲盛典,可並圖畫於淩煙閣,庶念功臣之懷,亡謝於前載;旌賢之義,永貽於後昆。)時天下初定,異國來朝,詔立本畫外國圖。又鄂杜間有蒼虎為患,天皇引驍勇千騎取之。虢王元鳳,太宗之弟也,彎弓三十鈞,一矢斃之,召立本寫貌,以旌雄勇。《國史》云:「太宗與侍臣泛遊春苑,池中有奇鳥,隨波容與。上愛玩不已,召侍從之臣歌詠之,急召立本寫貌。閣內傳呼畫師閻立本,立本時已為主爵郎中,奔走流汗,俯伏池側,手揮丹素,目瞻坐賓,不勝愧赧。退戒其子曰:『吾少好讀書屬詞,今獨以丹青見知,躬廝役之務,辱莫大焉。爾宜深戒,勿習此藝。』」然性之所好,終不能舍。及為右相,與左相姜恪對掌樞務。恪曾立邊功,立本唯善丹青,時人謂千字文,語曰:「左相宜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言並非宰相器。鹹亨元年,復為中書令。四年薨,謚曰:「文貞。」僧琮云:「閻師於鄭,奇態不窮,像生變故,天下取則。」(竇蒙云:「直自師心,意存功外,與夫張鄭了不相幹。」)裴云:「閻師張,青出於藍。人物衣冠、車馬臺閣,並得其妙。歷觀古今,法則巧思。唯二閻、楊、陸,迥出常表;張家父子,稍居其次。」(彥遠云:「二閻、楊、陸,雖則畫美,張家父子,品第居最。裴云:『張在閻下。』此論未當。」)李嗣真云:「博陵大安難兄難弟,自江左陸、謝雲亡,北朝子華長逝,象人之妙,號為中興。至若萬國來庭,奉塗山之玉帛;百蠻朝貢,接應門之位序。折旋矩度,端簪奉笏之儀;魁詭譎怪,鼻飲頭飛之俗。盡該毫末,備得人情。二閻同在上品。」(田舍屏風十二扇,位置經略,冠絕古今。元和十三年,彥遠大父相國鎮太原,詔取之。《西域圖》,王知慎亦榻之。《永徽朝臣圖》、《昭陵列像圖》傳於代)彥遠論曰:「前史稱魏明帝起淩雲閣,敕韋誕題榜。工人誤先釘榜,以籠盛誕釣上,去地二十五丈。及下,須發盡白,才余氣息,遂戒子孫絕此楷法。謝安嘗論其事,子敬正色答曰:『仲將魏之大臣,豈有此事!若如所說,知魏德之不長』。彥遠嘗以子敬為有識之言。閻令雖藝兼繪事,時已位列星郎,況太宗皇帝洽近侍有援貂之恩,接下臣亡撞郎之急,豈得直呼畫師、不通官籍?至於馳名丹表,才非輔佐,以閻之才識,亦謂厚誣。淺薄之俗,輕藝嫉能,一至於此。良可於悒也?」

張孝師(下品),為驃騎尉,尤善畫地獄,氣侯幽默。孝師曾死復蘇,具見冥中事,故備得之。吳道玄見其畫,因號為「地獄變。」(竇云:「跡簡而粗,物情皆備。除謝、顧、陸、張、揚、田、董、展外,難可比儔也。」)

範長壽(下品),師法於張僧繇,官至司徒校尉。(《風俗圖》、《醉道士圖》傳於代)僧琮云:「博贍繁多,有所雅尚。至於位置,不煩經略。」(竇云:「制打提筆,落紙如飛,雖乏窈窕,終是好手。」)

何長壽與範同師法,但微劣於範。範、何並有《醉道士圖》傳於代,人雲是僧繇所作,非也。(劉竦《博記》云:「張僧繇為《醉僧圖》,僧斂錢輿立本,添冠子改為道士,殊不近理矣。」)

尉遲乙僧,於闐國人,父跋質那(具第八卷)。乙僧國初授宿衛官襲封郡公,善畫外國及佛像,時人以跋質那為大尉遲、乙僧為小尉遲。畫外國及菩薩,小則用筆緊勁,如屈鐵盤絲,大則灑落有氣概。僧琮云:「外國鬼神,奇形異貌,中華罕繼。」(竇云:「澄思用筆,雖與中華道殊,然氣正跡高,可與顧、陸為友。」)

劉孝師,僧琮云:「點畫不多,皆為樞要。鳥雀奇變,甚為酷似。」彥遠云:「不止鳥雀,曾見畫他物,皆好。」

靳智異,僧琮云:「祖述仲達,改張琴瑟。變夷為夏,肇自斯人。在範長壽上。」

王定,官至中散大夫、尚方令。貞觀初得名,筆跡甚快。(《本草訓戒圖》傳於代。)僧琮云:「骨氣不足,遒媚有餘。菩薩聖僧,往往驚絕。在張孝師上。」(彥遠按:定畫骨氣不甚長,既亡骨氣,何故驚絕?」)

梁寬、吳智敏,僧琮云:「智敏師於寬,神襟更為俊逸。」

康薩陀(中品。或雲菩陀),為振威校尉。僧琮云:「亡所服膺,虛心自悟。初花晚葉,變態多端。異獸奇禽,千形萬狀。在尉遲下。」(竇云:「曾見畫人馬,措意非高,琮公之語過當也。」)

王知慎(中品下),終少府監。工書畫,與兄知敬齊名。僧琮云:「師於閻,寫貌及之。筆力爽利,風采不凡。在張孝師下。」

王韶應(或作沼象),畫鬼神,深有氣韻。(竇云:「善山水人馬。」)

檀智敏(中品),為振武校尉。竇云:「師於董伯仁。」僧琮云:「棟宇樓臺,陰陽向背,歷觀前古,獨見斯人。」(《遊春戲藝圖》傳於世)

楊須跋(中品),趙武端(下品),範龍樹(下品),周烏孫(下品),楊德紹(下品),已上五人國初擅名。

陳義,國初丞相,叔達之孫,尤工寫貌,玄宗少與之善。特承恩遇,為武德南薰中尚等使、銀青光祿大夫、少府監。

殷<參支>,殷季友,許琨,同州僧法明,已上四人,並開元中善寫貌,常在內庭畫人物,海內知名,時錢國養未出。(《唐朝七聖圖》、《高祖及諸王圖》、《太宗自定輦上圖》、《開元十八學士圖》並殷<參支>、韋無忝為之,傳於代)法明,開元十一年敕令寫貌麗正殿諸學士,欲畫像書贊於含象亭,以車駕東幸,遂停。初詔殷<參支>、季友、無忝等分貌之。粉本既成,遲回未上絹。張燕公以畫人手雜,圖不甚精,乃奉追法明,令獨貌諸學士。法明尤工寫貌,圖成進之,上稱善,藏其本於畫院。後數年,上更索此圖,不知所由,賴康子元先寫得一本以進,上令卻送畫院,子元復自收之。子元卒,其子貨之,莫知所在,今傳榻本。(張說、徐堅、賀知章、趙冬曦、康子元、侯行果、韋述、敬會真、趙玄默、東方顥、李子劍、呂回、毋煚、陸去泰、鹹廙業、余欽、孫季良,都十七人,其官爵具韋述《集賢記》下卷)

錢國養,開元中善寫貌、海內推服。竇云:「衣裳凡鄙,未離賤工。格律自高,足為出眾。」彥遠云:「既言凡鄙賤工,安得格律出眾?竇君兩句之評,自相矛盾。」

左文通,善寫貌。

王陁子,善山水,幽致,峰巒極佳。世人言山水者,稱陁子頭、道子腳。(竇云:「山水獨運,別是一家。絕跡幽居,古今無比。」時有牛詔,亦善山水)

吳道玄,陽翟人。好酒使氣,每欲揮毫,必須酣飲。學書於張長史旭、賀監知章。學書不成,因工畫,曾事逍遙公韋嗣立為小吏。因寫蜀道山水,始創山水之體,自為一家。其書跡似薛少保,亦甚便利。初任兗州瑕丘縣尉。初名道子,玄宗召入禁中,改名道玄。因授內教博士,非有詔不得畫。張懷瓘云:「吳生之畫,下筆有神,是張僧繇後身也。」可謂知言。官至寧王友。開元中將軍裴旻善舞劍,道玄觀旻舞劍,見出沒神怪,既畢,揮毫益進。時又有公孫大娘,亦善舞劍器。張旭見之,因為草書,杜甫歌行述其事,是知書畫之藝,皆須意氣而成,亦非懦夫所能作也。(時有張愛兒,學其畫不成,便為捏塑。玄宗禦筆,改名仙喬。雜畫蟲像亦妙。時又有楊惠之,亦善塑像,員名程進,雕刻石像,隨韓伯通,善塑像。天後時尚方丞竇弘果、毛婆羅,苑東監孫仁貴,德宗朝將軍全忠義,皆巧絕過人。此輩並李畫跡皆精妙,格不甚高,吳畫《明皇受籙圖》、《十指鐘旭》,傳於代)彥遠云:親叔祖主客員外郎諗有《吳畫說》一篇。(在本集)

翟琰者,吳生弟子也。吳生每畫,落筆便去,多使琰與張藏布色,濃淡無不得所。

李生,失名,亦吳弟子。善畫地獄佛像,有類於吳而稍劣。

張藏,亦吳弟子也。裁度粗快,思若湧泉。寺壁十間,不旬而畢。然六法不及師之門墻,亦好細畫。

楊庭光,與吳同時。佛像經變、雜畫山水極妙。頗有似吳生處,但下筆稍細耳。

盧棱伽,吳弟子也。畫跡似吳,但才力有限。頗能細畫,咫尺間山水寥廓,物像精細。經變佛事,是其所長。吳生嘗於京師畫總持寺三門,大獲泉貨。棱伽乃竊畫莊嚴寺三門,銳意開張,頗臻其妙。一日吳生忽見之,驚嘆曰:「此子筆力常時不及我,今乃類我。是子也,精爽盡於此矣。」居一月,棱伽果卒。(《釋教畫源》傳於代,時有姚景仙,能畫寺壁)

武靜藏,善畫鬼神,有氣韻。(東都敬愛寺果山亭院地獄變,畫甚妙)

董萼,字重照。開元中多在尚方,善雜畫車牛,最推其妙。(《盤車圖》,余亦曾模之)

陳靜心,善寺壁。弟靜眼,善地獄、山水。

程維,善雜畫。

楊垣、楊仙喬並長安人,好圖佛寺鬼神,垣子爽亦善之。

解倩,善鬼神。

馮昭正,開元中任少府監,八年為戶部侍郎。尤善鷹鶻雞雉,盡其形態,觜眼腳爪,毛彩俱妙。曾於禁中畫五龍堂,亦稱其善,有降雲蓄雨之感。

姜皎,上邽人。善鷹鳥。玄宗在藩時為尚衣奉禦,有先識之明。玄宗即位,累官至太常卿,封定國公。開元五年,以事廢,復拜銀青光祿大夫、秘書監。十年復流欽州。

李思訓,宗室也,即林甫之伯父。早以藝稱於當時,一家五人,並善丹青。(思訓弟思誨,思誨子林甫,林甫弟昭道,林甫侄湊)世鹹重之,書畫稱一時之妙。官至左武衛大將軍,封彭城公。開元六年,贈秦州都督。其畫山水樹石,筆格遒勁,湍瀨潺湲,雲霞縹緲,時睹神仙之事,窅然巖嶺之幽。時人謂之「大李將軍」其人也。

思訓弟思誨,即林甫之父也。善丹青,任朝散大夫、揚州參軍,贈禮部尚書。

李林甫,亦善丹青。高詹事與林甫詩曰:「中興唯白雲,身外即丹青。」余曾見其畫跡甚佳,山水小類李中舍。思訓子昭道,林甫從弟也。變父之勢,妙又過人。官至太子中舍,創海圖之妙。世上言山水者,「稱大李將軍、小李將軍」,昭道雖不至將軍,俗因其父呼之。

李湊,林甫之侄也。初為廣陵倉曹,天寶中貶明州象山縣尉,年二十八。尤工綺羅人物,為時驚絕。本師閻令,但筆跡疏散,言其媚態,則盡美矣。

薛稷,字嗣通,河東汾陰人。道衡之曾孫,元超之從子,詞學名家,軒冕繼代。景龍末為諫議大夫、昭文館學士。多才藻,工書畫。薛稷外祖魏文貞公富有書畫,多虞、褚手寫表疏,稷銳意橫學,窮年忘倦。睿宗在藩特見引遇,拜黃門中書侍郎、禮工二部尚書。先天二年,官至銀青光祿大夫。太子少保,封晉國公。竇懷貞累之,年六十九。尤善花鳥、人物、雜畫。畫鶴知名,屏風六扇鶴樣,自稷始也。

郎余令,有才名,工山水。古賢為著作佐郎,撰《自古帝王圖》。按據《史傳》想像風采,時稱精妙。

曹元廓,天後朝為朝散大夫、左尚方令。師於閻,工騎獵,人馬山水,善於布置。天後鑄九鼎於東都,備九州山川物產,詔命元廓畫樣、鐘紹京書,時稱絕妙。(《後周、北齊、梁、陳、隋、武德、貞觀、永徽等朝臣圖》、《高祖太宗諸子圖》、《秦府學士圖》、《淩煙圖》皆傳於代,徐嶠之題)

劉行臣,善畫鬼神,精采灑落,類王韶應。(東都敬愛寺山亭院西壁有鬼神抱野雞,實為妙手)

暢,善山水,似李將軍。(子明瑾,妙過於父)

楊寧、楊升、(《望賢宮圖》,《安祿山真》)張萱,以上三人並善畫人物。寧以開元十一年為史館畫直,萱好畫婦女嬰兒。(有《妓女圖》、《乳母將嬰兒圖》、《按羯鼓圖》、《鞦韆圖》、《號國婦人出遊圖》傳於代)

尹麻,善佛事、神鬼、寺壁。高宗時得名,筆跡快利。今京師慈恩寺塔下南面師利普賢極妙。李仲昌、李嗣真並琳弟子,並善佛道鬼神。

韋無忝,官至左武衛將軍,善鞍馬、鶻象、鷹圖,雜獸皆妙。

韋無蹤,乃無忝弟,善寫貌。

朱抱一,開元二十二年直集賢,善寫貌。寫張果先生真,為好事所傳。

竺元標、蔡金剛、毛嵩、姚彥山。

程遜善寺壁、禽獸。董好子善人物。

楊樹兒、耿純。

任直亮,開元中直集賢,時有畫直邵齋欽,書手吉曠,皆解畫。

陸庭曜善人物鬼神,有氣韻。

暢整、李相國、陳愨、劉誌敏、史晟、何君墨、京元成、崔霞、冷元繡、馬光業、李蠻子、馬樹鷹、祝丘、潘細衣、周子敬、段去惑。

僧智瑰,善山水、鬼神,氣韻灑落。

已上皆唐朝以來名手畫工,有同蘭菊叢芳,競秀蹤跡,布在人間,姓名不可遺棄。

殷令名,陳郡人。父不害,累代工書畫。

殷聞禮,字大端,書畫妙過於父。武德初為中書舍人、趙王友兼侍讀、弘文館學士。

聞禮子仲容,天後任太僕秘書丞、工部郎中、申州刺史。善書畫,工寫貌及花鳥,妙得其真。或用墨色,如兼五采。

談皎,善畫人物,有態度。衣裳潤媚,但格律不高。大髻寬衣,亦時當所尚。與李湊小相類。(《武惠妃舞圖》、《佳麗寒食圖》、《佳麗妓樂圖》並傳於代)

僧金剛三藏,獅子國人。善西域佛像。運筆持重,非常畫可擬。東京廣福寺木塔下素像,皆三藏起樣。

張遵禮,善畫鬥將鞍馬、戈矛器械。用筆塹差,小畫尤佳。

王紹宗,瑯琊人。父修禮畫跡與殷仲容相類,亦善書。官至秘書少監。

宋令文,亦書畫皆善。

司馬承禎,字子微,自梁陶隱居至先生四世傳授仙法。開元中自天臺徵至,天子師之。十五年至王屋山,敕造陽臺觀居之,嘗畫於屋壁。又工篆隸詞采,眾藝皆類於隱居焉。制雅琴鎮名,美石為之,詞刻精絕。開元中彥遠高王父河東公獲受教於先生,玄宗皇帝制碑具述其妙。二十三年屍解白雲,從堂戶出雙鶴,繞壇而上,年八十一,謚「貞一先生」。

盧鴻,一名浩然,高士也。工八分書,善畫山水樹石,隱於嵩山。開元初,徵拜諫議大夫,不受。

釋修然,俗姓裴氏,楚州刺史思訓之子。為人恢誕強學,不成一名。好朋從詩酒,善丹青,工山水,曉解絲竹。卒年三十九。(開元中,嘗夜醉臥街,犯禁乃為詩曰:「遮莫鼕鼕鼓,須傾滿滿杯。金吾如借問,報道玉山頹。」官不罪之,或雲道士)

鄭虔,高士也。蘇許公為宰相,申以忘年之契,薦為著作郎。開元二十五年,為廣文館學士,饑窮坎坷。好琴酒篇詠,工山水、進獻詩篇及書畫。玄宗禦筆題曰:「鄭虔三絕。」與杜甫、李白為詩酒友。祿山受以為水部員外郎。國家收復,貶臺州司戶。

鄭逾,善山水。天寶中得名於梁宋間。逾即遷之弟。遷有書名。

李果奴,筆跡調潤。天寶中寫貌人物及僧佛為妙。元和初有李士昉,即果奴之孫,筆跡及其祖,寫貌極妙。在翰林即賢院。

曹霸,魏曹髦之後。髦畫稱於魏代,霸在開元中已得名。天寶末,每詔畫禦馬及功臣。官至左武衛將軍。

韓幹,大梁人。王右丞維見其畫,遂推獎之,官至太府寺丞。善寫貌人物,(《龍朔功臣圖》、《姚崇及安祿山圖》、《玄宗試馬圖》、《寧王調馬打述圖》,傳於代)尤工鞍馬。初師曹霸,後自獨擅。杜甫贈霸《畫馬歌》曰:「弟子韓幹早入室,亦能畫馬窮殊相。幹唯畫肉不畫骨,忍使驊騮氣雕喪。」彥遠以杜甫豈知畫者,徒以幹馬肥大遂有畫肉之誚。古人畫馬有《八駿圖》,或雲史道碩之跡,或雲史秉之跡,皆螭頸龍體,矢激電馳,非馬之狀也。晉宋間顧陸之輩已稱改步,周齊間董展之流亦雲變態,雖權奇滅沒,乃屈產蜀<馬冉>,尚翹舉之姿,乏安徐之體。至於毛色多騧騮騅駁,無他奇異。玄宗好大馬,禦廄至四十萬,遂有沛艾大馬。命王毛仲為監牧使,燕公張說作《駉牧頌》。天下一通,西域大宛,歲有來獻。詔於北地,置群牧,筋骨行步,久而方全,謂習之能,逸異並至,骨力追風,毛彩照地,不可名狀,號木槽馬。聖人舒身安神,如據床榻,是知異於古馬也。時主好藝,韓君間生,遂命悉圖其駿,則有玉花駿、照夜白等。時岐、薛、寧、申王廄中皆有善馬,幹並圖之,遂為古今獨步。祿山之亂,沛艾馬種遂絕。韓君端居亡事,忽有人詣焉。稱鬼使請馬一匹,韓君畫馬焚之。他日見鬼使乘馬來謝,其感神如此。弟子孔榮為上足,陳閎為永王府長史,善畫寫貌,工鞍馬,與韓同時,家蓄圖畫絕多。(寫《安祿山圖》、《玄宗馬射圖》、《上黨十九宗圖》)

孟仲暉,善寫貌,筆跡類陳閎,又似閻令,時有杜景祥、王允之並畫,跡與仲暉相近也。


歷代名畫記卷十

● 唐朝下

王維,字摩詰,太原人。年十九,進士擢第,與弟縉並以詞學知名。官至尚書、右丞,有高致,信佛理。藍田南置別業,以水木琴書自娛。工畫山水,體涉今古。人家所蓄,多是右丞指揮工人布色原野,簇成遠樹,過於樸拙,復務細巧,翻更失真。清源寺壁上畫輞川,筆力雄壯,常自製詩曰:「當世謬詞客,前身應畫師。不能舍余習,偶被時人知。」誠哉是言也。余曾見破墨山水,筆跡勁爽。

張諲,官至刑部員外郎,明易象,善草隸,工丹青,與王維、李頎等為詩酒、丹青之友。尤善畫山水。王維答詩曰:「屏風誤點惑孫郎,團扇草書輕內史。」李頎詩曰:「小王破體閑文策,落日黎花照空壁。書堪記室妒風流,畫與將軍作勍敵。」(畫,一作書)

劉方平,工山水、樹石,汧國公李勉甚重之。

王熊,官至潭州都督,嘗與張燕公唱和詩句,善湘中山水,似李將軍。(意緒不卑,但筆跡輕細)

王象有,畫《鹵簿圖》,傳於代。或雲是熊兄弟。

田琦,雁門人。武德功臣兵部尚書德平之子,善寫貌人物,官至汝南太守。尤善八分小篆,寫《洪崖子橘術圖》,傳於代。(本一作僮)

竇師綸,字希言、納言,陳國公抗之子。初為太宗秦王府恣議、相國錄事參軍,封陵陽公。性巧絕,草創之際,乘輿皆闕。敕兼益州大行臺檢校。修造凡創瑞錦宮綾,章彩奇麗,蜀人至今謂之陵陽公樣。官至太府卿,銀、方、邛三州刺史。高祖、太宗時內庫瑞錦對雉、鬥羊、翔鳳、遊麟之狀,創本師綸,至今傳之。

江都王緒,霍王元軌之子,太宗皇帝猶子也。多才藝,善書畫。鞍馬擅名,垂拱中官至金州刺史。

時有李逖者,工畫蠅蝶蜂蟬之類。

李平鈞,宗室也。淮安王神通之曾孫,為江陵府法曹參軍、汴州陳留令。平鈞工山水、小篆。平鈞之叔李權工八分,叔樞工小篆。

崔陽元、李炅、張惟亙、李滔、張通、耿昌言、弟昌期,已上七人並工山水雜畫。通尤精贍。

周古言,中宗時善寫貌及婦女。(有《宮禁寒食圖》、《秋思圖》傳於代)

時有嚴杲、楊德本,並吳人,善雜畫。

貝俊(一作具俊)、李韶、魏晉孫、蒯廉,已上四人並工花鳥。俊尤工鷹鶻,蒯廉最為妙。

白旻,官至同州澄城令。工花鳥鷹鶻,觜爪鮮利,甚得其趣。旻善歌,常醉酣歌闋,便畫自娛。

韓嶷,工婦女雜畫,善布色。

時有宇文肅,善小畫、金玉鐫刻之樣、禽獸葩葉之能。高江、車道政二人並善寫貌。道政兼善佛事,跡簡而筆健。

嗣滕王湛然,貞元四年為殿中監兼禮部尚書,回鶻使。善畫花鳥蜂蝶,官至檢校兵部尚書、太子詹事,年八十四。

齊皎,高陽人。父玘,檢校兵部郎中。皎善外番人馬,工山水,學小楷、古篆,善射,曉音律。建中四年,官至澤州刺史,年五十五。彥遠大父高平公有重沒,皎每以書畫及篇章求知焉。至今予家篋笥中猶有齊君少年時書畫。觀其意趣雖高,筆力未勁,後見其功用至者,則雄壯矣。(一本雲名皎)

皎弟映,性雅正,好學,善山水。貞元元年,為中書舍人。二年拜中書侍郎平章事、河間縣男。三年貶官夔州,七年為桂府觀察使,轉江西觀察使。十一年贈禮部尚書,謚曰「忠」,年四十八。初映於東都舉進士,應宏詞。彥遠曾祖魏國公為河南尹兼留守,愛其藝,每加獎焉。奏為河南府參軍。及魏公罷相為左僕射,映已拜相矣。魏公再入中樞,映已貶官夔州。(一本名映)

朱審,吳興人。工畫山水,深沈環壯,險黑磊落,湍瀨激人,平遠極目。建中年頗知名。

王宰,蜀中人,多畫蜀山,玲瓏窳窆,巉差巧峭。

畢宏,大歷二年為給事中。畫松石於左省廳壁,好事者皆許之。改京兆少尹,為左庶子。樹石擅名於代,樹木改步變古,自宏始也。

楊公南,名炎,華陰人。孝著三代,門樹六闕。風骨俊秀,神情爽邁。善山水,高奇雅贍。大歷四年為中書門下侍郎,建中元年遷左僕射流貶,年五十五。余觀楊公山水圖,想見其為人,魁岸灑落也。

史瓚,官至省郎,善畫鞍馬人物。

裴諝,字士明,河東人。以明經進。畫山水極有思。貞元中為吏部侍郎兼禦史大夫。四年為太子賓客、左散騎常侍。五年為兵部侍郎、河南尹。貞元元年,年七十五,贈兵部尚書。

韋鑒,工龍馬,妙得精氣。

鑒弟鑾,工山水松石,雖有其名,未免古拙。

鑒子鷗,工山水,高僧、奇士、老松、異石,筆力勁健,風格高舉。善小馬、牛羊、山原。俗人空知鷗善馬,不知松石更佳也。咫尺千尋,駢柯攢影,煙霞翳薄,風雨颼颼,輪囷盡揠。蓋之形宛轉,極盤龍之狀。(《天竺胡僧圖》、《渡水僧圖》、《小馬放牧圖》並傳於代)

張璪,字文通,吳郡人。初相國劉晏知之,相國王縉奏檢校祠部員外郎、鹽鐵判官。坐事,貶衡州司馬,移忠州司馬。尤工樹石、山水,自撰《繪境》一篇,言畫之要訣,詞多不載。初畢庶子宏擅名於代,一見驚嘆之,異其唯用禿毫,或以手摸絹素,因問璪所受。璪曰:「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畢宏於是閣筆。彥遠每聆長者說璪以宗黨常在予家,故予家多璪畫。曾令畫八幅山水障,在長安平原裏。破墨未了,值朱泚亂京城騷擾,璪亦登時逃去。家人見畫在幀,蒼忙掣落,此障最見張用思處。又有士人家有張松石幛,士人雲亡兵部李員外約好畫成癖,知而購之,其家弱妻已練為衣裏矣,唯得兩幅雙松一石在焉。嗟惋久之,作《繪練紀》,述張畫意極盡,此不具載。(見《李約員外集》)

陳曇,字玄成,國初丞相叔達之後。明經出身。河南尹嚴武薦為參軍,昭義軍節度使李抱真辟為從事。貞元十四年官至衡州刺史、邕管經略使兼禦史中丞。工山水,有情趣,但峰巒少奇,往往繁碎。

顧況,字逋翁,吳興人。不修撿操,頗好詩詠,善畫山水。初為韓晉公江南判官,又為著作佐郎。久次不遷,乃嘲誚宰相,為憲司所劾。貞元五年貶饒州司戶,居茅山以壽終。有《畫評》一篇,未為精當也。

鄭審,事具彥遠所撰《彩箋詩集》。

沈寧,亦善樹石山水,有格律。師張璪而少劣。

劉商,官至檢校禮部郎中、汴州觀察判官。少年有篇,詠高情工,畫山水樹石。初師於張璪,後自造真為意。自張貶竄後,嘗惆悵賦詩曰:「苔石蒼蒼臨澗水,溪風裊裊動松枝。世間惟有張通會,流向衡陽那得知?」或雲商後得道。

劉整,任秘書省正字,善山水,有氣象。時有劉之奇,亦能山水。

邊鸞,善畫花鳥,精妙之極。至於山花園蔬,亡不遍寫。為右衛長史。花鳥冠於代,而有筆跡。

於錫,善畫花鳥及雞。

強穎,善水鳥。

梁廣,工花鳥,善賦彩,筆跡不及邊鸞。

陳庶,揚州人。師邊鸞花鳥,尤善布色。

陳恪,工山水,師張鄭,有氣韻。人物、鞍馬、蟲禽並精於積,善山水,妙過於父。(一雲陳格)

戴重席,工子女,極精細。

周昉,字景玄,官至宣州長史。初效張萱畫,後則小異,頗極風姿。全法衣冠,不近閭裏。衣裳勁簡,彩色柔麗。菩薩端嚴,妙創水月之體。(《蜂蝶圖》、《按箏圖》、《楊真人陸真人圖》、《五星圖》傳於代)

趙博文,尚書左丞涓之子也。畫子母犬兔,善寫貌。應進士不第。兄博宣亦解畫。

太原王朏,終劍南刺史。師昉畫子女、菩薩,但不及昉之精密。余大父高平公首末提獎之。

鄭寓,善果之後也。學昉畫天王菩薩,有思。

韓滉,字太沖,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浙東西兩道節度使、左僕射同平章事,封晉國公。貞元三年,年六十五,贈太傅,謚「忠肅」。工隸書、章草、雜畫,頗得形似。牛羊最佳。

戴嵩,韓晉公之鎮浙右署為巡官。師晉公之畫,不善他物,唯善水牛而已。田家川原亦有意。

嵩弟嶧,亦善水牛。

李漸,官至沂州刺史。善番人、番馬、騎射、射鵰、放牧。川原之妙,筆跡氣調,古今亡儔。

子仲和,能繼其藝而筆力不及其父。今相國令狐公奕代為相,家富圖畫,即沂州外孫家有小畫,人馬幛是尤得意者。憲宗曾取置禁中,後卻賜還,嘗以示余。

蕭祐,畫山水甚有意思。為桂州觀察使。

周太素,終尚書郎。善畫花鳥、佛像。

曲庭,善山水。格不甚高,但細巧耳。

蕭悅,協律郎。工竹一色有雅趣。

張誌和,字子同,會稽人。性高邁不拘檢,自稱煙波釣徒,著《玄真子》十卷。書跡狂逸,自為漁歌,便畫之甚,有逸思。蕭宗朝官至左金吾衛錄事參軍。本名龜齡,詔改之。顏魯公與之善,陸羽等嘗為食客。

侯莫陳廈,字重構,工山水,用意極精。

會稽僧道芬、鄭町處士(滎陽人)、梁洽處士、天臺項容處士、青州吳恬處士(一名玢,字建康),已上並畫山水。道芬格高,鄭町淡雅,梁洽美秀,項容頑澀,吳恬險巧。恬有《畫山水錄》,記平生所畫,在絹素者,凡百餘面傳之。好事自云:「初夢寐有神人,指授畫法。」恬好為頑石,氣象深險,能為雲而氣象蓊裕。

王默師項容,風顛酒狂,畫松石山水,雖乏高奇,流俗亦好。醉後以頭髻取墨抵於絹畫。王默早年授筆法於臺州鄭廣文處。貞元末於潤州歿,舉柩若空,時人皆雲化去。平生大有奇事。顧著作知新亭監時,默請為海中都巡。問其意,雲要見海中山水耳。為職半年解去,爾後落筆有奇趣。顧生乃其弟子耳。彥遠從兄監察禦史厚與余具道此事,然余不甚覺默畫有奇。


全集字數:56.574

關閉視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薛龍春:王鐸與戴明說(上)
一生心曲許君知——王鐸致戴明説書札冊
空厂:《書畫鴛鴦譜》(將出版)一一沈覲恒、王芝青兩家族多出名人
全宋文(第四册)【清·严可均 辑】
宋書卷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三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