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郑庄公:多行不义必自毙

  

朋友们好,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努力,《论语》中的成语俗语典故就写完了,只是由于这一段时间精力有限,很多地方写得不好,还请大家多多包涵。从今天起,我们开始讲述《左传》中的成语典故。

“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左传·隐公元年》,意思是:那些为非作歹的人最终是没有好结果的。也可以说是: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

郑庄公的名字叫“寤生”,他是郑国国君郑武公的长子,公元前473年,郑武公去世,郑庄公即位,成为郑国的第二任国君。

郑庄公在位期间重视商业,开疆拓土,建立新郑作为都城。郑国在郑武公手里成为强国。

  

话说郑武公在位的时候,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武姜为妻。不久之后,武姜生下了郑庄公。

一般人出生的时候是头先出来,但是,郑庄公出生的时候,却是脚先出来,用现代的话来说,是难产,所以武姜差点儿死掉,所以才给郑庄公取名叫“寤生”,就是“逆生”,“倒着生”的意思。因为这个原因,武姜从小就不喜欢郑庄公,反而特别喜欢小儿子“公子段”,多次劝说郑武公把郑庄公废掉,改立公子段为太子,结果被郑武公回绝了。

公元前473年,郑武公去世,郑庄公即位,成为郑国的第二任国君。这个时候,武姜还不死心,多次为公子段争取封地。

  

郑庄公即位后,武姜也不闲着,多次请求郑庄公封赏公子段。一开始武姜要求郑庄公把“制”(河南省荥(xíng)阳县西北)这个地方给公子段。但是制是战略要地,郑庄公实在没办法答应,于是武姜退而求其次,替公子段要来了“京”(今河南省荥阳县东南)这座城。

郑国大夫祭足听说公子段得到了京城,前来劝谏:“都城超过了三百丈,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按先王的规定,大的都城的面积不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都城的面积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城的大小不合法度,严重违反了先王的制度,这是对先王的大不敬呀”。

郑庄公何尝不知道呢!可是他回答祭足说:“我老娘软磨硬泡的,我也没办法啊!”

  

祭足说“这样下去,即使公子段是您的亲弟弟,也会成为祸患。”

郑庄公此时说出一句千古名言:“多行不义必自毙!”

公子段被封到京城之后,人称“京城大叔”。公子段在京城招兵买马,养精蓄锐,在没有得到国君允许的情况下,占领了京城附近的很多地方。公子段的势力越来越大,逐渐呈尾大不掉之势。

郑庄公的叔叔公子吕看到事情不妙,也来劝郑庄公。公子吕气呼呼地说,如果国君你想把郑国交给公子段,那我这就去给他当手下去。如果你不想的话,还不赶紧动手除掉他?可郑庄公还是不着急,说放心吧,他想搞事也得有老百姓支持才行,老百姓绝对不会支持他的。

  

随着公子段越来越过分,以祭足、公子吕为代表的郑国贵族,坚定地站在郑庄公这一边,形成对公子段的孤立。所以,在公子段作乱之前,形势其实就已经明朗了。

公元前722年,公子段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就举兵反叛,进攻新郑。武姜在新郑里应外合,准备打开城门放叛军进城。可郑庄公虽然表面上放纵公子段,暗地里却十分留意其动向。公子段还没出兵,郑庄公就得到消息,派公子吕率领平叛大军兵临京城。

咱们这位“公子段”和三国时的“曹爽”有得一拼,别看平时耀武扬威的,一见大军压境,顿时吓得丢盔弃甲,一个人逃到了“共国”,再也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抛开这个故事不论,“多行不义必自毙”也算是一条普遍真理,正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样。几乎可以说,古往今来,凡是作恶的人,搞阴谋诡计的人,违法乱纪的人,都没有好下场,最终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参考资料:左传·隐公元年》《中华成语大辞典》《全历史·郑庄公》

   明:本文纯属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不针对任何个人和团体。配图来源于网络,与本文无关,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秋历史上的第一件大事,更是兄弟反目的最佳案例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之郑国第一权臣——祭仲
春秋首霸:郑国的崛起和衰落
共叔段之乱:郑庄公导演了历史上第一起钓鱼执法
细读《郑伯克段于鄢》
丛治辰 |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故事——郑伯克段于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