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作训练:写三篇不如写三遍(罗代国)

写作训练:写三篇不如写三遍

 

罗代国

 

 在我校举行的一次座谈会上,著名作家刘亮程说:“写三篇不如写三遍。”他认为,写作教学之所以“少费差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贪多求全,特别是在如何“多写”上出现了偏差。刘先生回忆并分享了自己中学时代的写作经历,“写三篇”往往应接不暇,疲于应付,以致言不由衷,言不及义,很难写出自己的真切感悟和见解;“写三遍”则每每激发灵感,文思泉涌,新见迭出,充分感受到“我手写我心”的快乐。后来刘先生依此指导子侄辈写作,也取得了不俗的成效。无独有偶,梁启超也提出了“篇数要少,功夫要细”的作文教学观点,讲质量,不讲数量,主张每学期少则两篇,多则三篇,每一篇要让学生充分预备,此外,梁启超喜欢让学生一次“做通一种文,下次再做另一种文”,不贪多,不激进。

 

 为什么“写三篇”不如“写三遍”呢?

 

 少则得,多则惑。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正确认识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际、再认识”的反复,而“写三遍”使写作过程更加完整,体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过程,从而加上国内加深对如何写好作文的认识。从古今写作大师的写作实践而言,许多大家的名作都经过了反复的修改,比如左思呕心沥血,精思傅会,10年写成《三都赋》;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老舍写话剧《春华秋实》,从头到尾重写过十次,手稿达50万字,相当于最后定稿字数的十倍;钱钟书写《围城》,多次修改,涉及内容变动达上千处。托尔斯泰创作《复活》,十年间两次大修改都是主题的改动;《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改了十次,才定为“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他的《战争与和平》也竟然重写了8 遍。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等把那些多卷本的长篇修改了多遍以至十数遍,难怪他们能够成为世界一流的大文豪。 

 深圳教科院程少堂教授《流派纷呈:作文教学改革30年》一文对作文教学流派进行了梳理,指出重视“模仿”的作文教学流派以“文体中心”为理论依据,创造了“文体中心,模仿为主”的作文训练体系,其基本程序是“模仿-改写-仿作-评析-借鉴-博采”,由易到难,效果明显。重视“思维”的作文教学流派对作文所需要的观察、思维等心理习惯和能力进行探索,侧重于学生认识能力的培养,以语言表达思维,以思维寻求语言,语言思维同步共进,从而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重视“过程”的作文教学流派以训练文体写作能力为基本目标,把训练方向转向写作过程,为新课程改革提出“淡化文体,重视过程”开了先声。重视“兴趣”的作文教学流派以增强作文兴趣、作文乐趣为宗旨,符合“趣味性”教学原则和“活动课程原理”。“新概念”作文提倡“二新一真”,强调表达真情性、真感受,自由写作,放飞心灵。笔者认为,以上诸派,都离不开“重复”——重复是学习之母!实际上,许多一线教师坚持二度作文、重复作文、反思作文等,让学生在训练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有效地提高了作文教学效率。 

 叶老说:既然写作是个技巧性的活儿,那就一定要讲训练。教学实际也证明,训练的强度和方式决定了学生掌握此项技能程度的高低。当前的课时安排明显对作文教学不利,一学期8篇的作文训练难以得到保证,往往以教师布置命题代替教学行为。假如我们每次训练时按梁氏观点“做通一种文”,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孩子能借助训练渐入写作佳境。 

  下面简要介绍本人在指导学生“写三遍”方面的基本做法。

 

  一、重建模,思维领先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他经常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目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同理,作文教学也无非是让学生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写出来。

 

  1. 形式建模,力求思路清晰。

 

 梁启超认为,作文的第一步功夫是重文法,“教人作文当以结构为主”,文章结构清楚,说明他的思路有条理。叶圣陶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路”指作者的思路,即作者写作的思维过程,“遵路”就是要弄清字词句段篇的各种关系,理清写作思路。中学生写作文,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思路混乱,究其根本,还在于思维凌乱,或者说,欠缺理清思路的思维方法。经过几千年的归纳总结,在文章的结构上,人们发现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或者叫做结构模式。刚开始写作时,按照名文名篇的结构来写,学习名家的结构、思维,能有效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形式建模训练,旨在让学生熟练掌握常见文体的基本结构和写法。 

 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五种。一是并列式,文章层次主要以横向形式展开,或以空间为序,或以材料性质的分类划分层次展开。二是递进式,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各层次主要以纵向形式展开,或以时间为序,或以作者情感发展脉络为序,或以逐层深入的论证为序。三是合式,即纵横式,指文章层次以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形式展开。四是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再总。五是对照式,将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 

 叶圣陶先生强调“语文教学要重在教思路”,作文教学更是如此。围绕文体特点,归纳出常见的行文思路,让学生反复训练、领悟,就能以简驭繁、举一反三。以记叙文为例,我们重点训练以下五种结构模式。①分解法。选取不同性质的某些内容,或将相关内容分解为几个侧面,组成横向、并列式结构。如朱自清《荷塘月色》,由月下荷塘到荷塘月色,再到荷塘四周,层次井然。②切换法。由眼前情境切换到过去或梦境,由“眼前、现实景(特写、近镜头)”切换到“回忆、想象景(全景、远镜头)”,反复交替、闪回,如黄河浪《故乡的榕树》,通过设置“榕树”这一切换物,巧妙地将眼前与回忆联系起来。③回旋法。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一波三折,古人称为“猫抓蝴蝶法”。如欧·亨利《警察和赞美诗》和“人生AB剧”。④伏应法。以一个物件、语句或镜头作为伏应物(线索),使其贯串全文,如鲁迅《药》,从买药到吃药再到谈药,结构紧凑;而鲁迅《祝福》则通过祥林嫂的四次肖像描写,展示其不幸遭遇。⑤时序法。按时间自然进程组合,由之前到之中再到之后,层层相连。如2008年福建高考优秀作文《给父亲的情书》,从“年幼的我,淘气而固执”,写到“上了初中的我,安静而淡泊”,再到“现在的我,终于在高考了”,通过历数父亲对自己的支持与厚爱,抒发对父爱的讴歌。这五种思路简单易行,从整体而言具有以下规律:一是选点,要明确展开的中心(起点);二是分解,要将中心(起点)分解为三个层次;三是扩展,将分解的三个层次加以充实、扩展,写好主体段;四是升华,将所写内容向“学习、做人”方面联想、升华,提升主题。 

 笔者结合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和考场作文的特殊要求,用“三大三小”作文的结构模式指导学生写作,成效显著。“三大”指全文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三大部分,“三小”指主体部分包括三个层次,每个层次论述一个分论点,而每个层次也由观点、材料、分析三个环节组成。就议论文基本式(对照式)而言,其行文结构可表述为:(一)开头部分:从所给材料或有关现象谈起,引出中心。本部分旨在提出中心,所以行文应力求简明,一段即可。(二)主体部分:正反对照,联系实际,具体论证中心论点。本部分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可安排三个论证层次。①正面论证:这样做的好处、作用与意义。重点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做。②反面论证:不这样做有什么危害与后果。重点分析为什么不能这样做。③联系论证:联系个人亲身经历、体会和社会现实,重点分析我们应当怎样做。(三)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引申发挥,强化中心。本部分是归结论述的部分,行文应干净利落,一段即可。笔者还采取“以问领写”的方法指导学生运思,按照类因法果四大范畴进行构思、布局,也深受学生欢迎。 

 段落建模训练也很重要。常式段的基本结构模式为“起-承-转-合”。就议论文主体段而言,可以用常见复句形式架构简单段落,组成“论点-复句的扩展或组合叠加-结句”的模式;也借句式引领思维,采用叠加(相似重复)、连接(不同关系的先后串联)、连接(不同关系的先后串联)、倒装(改变习惯,突出强调)等方式组成比较复杂的段落;还可按“观点(首句)-解说(引例)-材料(叙例)-分析(议例)-总结(尾句)”的模式组建完全段,让段落“动”起来。 

 除了篇章和段落结构的建模训练,写作方法的建模训练也很重要,可以循序渐进、反复操练,直到烂熟于心,一挥而就。

 

  2. 内容建模,力求见解独到。

 

 文章的结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特点属于形式要素。仅仅满足于“形式建模”是远远不够的,中学生作文,还应做到内容深刻,言之有物,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内容建模训练,旨在让学生熟练掌握审题立意、深化主题的基本方法。 

 一是“指向”建模训练,要求明确立意的方向,紧扣人生与成长立意。当前中学生的文章普遍“缺钙”,比如缺少阳刚之气,缺少社会责任感,不善于激浊扬清、劝世行善,不懂得对读者进行正面的启发和引导,往往满足于喊喊口号,说点空话,或者无病呻吟地谈点个人得失,趣味庸俗,境界不高。针对这种现状,笔者归纳了以下几种立意方向:①给读者在学习、做人和成长方面以积极的启发和诱导;②联系社会、生活现实,选择最有代表性、针对性的方面;③揣摩命题意图,思考命题人最可能针对什么社会问题。④此外,以下范畴也值得重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善美;理想、前途;人生目标、人生追求;精神境界、道德修养、思想品质;时代要求、国家需要、人生态度;思维方法;政治、哲学原理等。 

 指向建模训练有助于学生快速写出有一定质量的观点句。我们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会怎样对常见话题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了“类因法果”四大范畴的立意技巧,同时提醒学生积累、熟记具有现实意义的精彩观点,以备不时之需。我们指导学生用添加、直陈、提问、修辞、解说等方法拟写分论点句,强调分论点应当围绕并指向中心,表述要简明准确,要一事一议,不要出现双主题;三个分论点要尽量保持协调一致,正反对比要鲜明,讲好处要让人怦然心动,讲危害要促人猛醒;三个分论点应放在每个层次的领起处并独立成段;要善于使用积极性的词语,同时又要把握好分寸;在表述论点时要注意尽量使用具有积极性的词语,这也是增加文章亮色的好方法。 

 二是“联系”建模训练,要求针对现实,现身说法,比如联系个人的亲身经历和体会,从正面或反面分析入手,也可正反结合;也可联系身边现象、事例,可以分析最近发生的、耳闻目睹的典型例子,也可排比、铺陈一组现实生活现象并作分析;还可分条阐述自己的建议、计划和打算,或者具体描绘发展前景,预测发展趋势,进而发出号召、表明决心等。引导学生关注时代、思考生活,考查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与认识,已成为高考命题人的共识,也被很多语文专家、学者所认可,所接受。正是因为高考作文的指向性、针对性、指导性,所以学生要有联系现实的意识,要在宏大的社会背景中去关照,去透视,放在历史与现代的坐标中去分析、把握,从而找到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契合点,有的放矢,层层深入,展开论述。 

 三是的“角色”建模训练,要求明确自己写作的角色、角度及读者对象,进而明确写作的的措辞语气、思想内容、结构风格等。以考场作文为例,首先要明白文章的潜在读者是阅卷老师,因此要了解了阅卷老师的喜好,阅卷老师对题目熟悉和了解的程度以及该站在何种立场和位置来阐述自己的看法。其次要有对话意识,学会与题目和命题老师对话,使自己的观点限定在题目范围之内,避免跑题、离题、偏题。再次是说服意识,高考作文题目都包含着问题与冲突,潜藏着矛盾与对立,考生要有解决问题的意识,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要直面问题,不回避,不逃避,敢于接招,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论述的过程中要有节制,有限度,有针对性,注意语气与说理的对象,既可以正面阐释,剖析示例,强化己方观点,也可以预想对方意见与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辩驳。 

 四是“思辨”建模训练,学会利用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的思考现实、关注人生,有思想,会思考,能追根溯源,采用最佳的说理方法与角度,深入剖析,层层论证,揭示问题的根源,预测事物发展趋势,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审题时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从个别到一般,养成“去粗去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良好思维习惯。立意上可赞可弹可持中,但要避免极端、片面,要懂得回护与拓展,用联系的、发展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理性而不情绪化,激烈而不意气性。笔者训练学生在说理过程中养成宏观思考观点、材料、论证方法和语言等要素的搭配组合方式及其效果的习惯,以增强文章的思辨性与说服力:①反复说理,一是从同一角度引入不同的材料反复说理,二是从不同角度对文章的论点反复说理。三是采用比较、对比等方法反复说理。②联系说理,联系个人的亲身经历和体会,现身说法,寓情于理,让文章更为真挚感人。③形象说理,一是画面说理,通过描绘某种画面,让读者从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画面中去理解并接受文章的观点,得出正确的结论;二是故事说理,通过典型故事的叙述,然后针对这个故事加以评述,画龙点睛地揭示道理;三是设喻说理,揭示事物之间具有的同类性质或相同特点来进行分析,使人们对抽象事物获得具体形象的感受。此外还有辩证说理、拓展说理、集中说理、寓情于理、就例说理等,都能有效训练学生思辨能力。

 

 3. 训练建模,力求厚实底蕴。

 

 作文是综合性很强的强脑力劳动,必须具有高度责任意识和作文意识。责任意识指要敢于负责任地表达,坚持对读者进行正面启发和引导;作文意识则要求“作文生活化,生活作文化”。作文训练应以此基础,从以下几方面建模立规:①快乐摘抄。学生写作议论文的一大障碍是材料缺乏,为此应把材料积累纳入训练日程。我们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快乐摘抄本”,每周按规定的话题收集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若干条,日积月累,有效解决了“无米下锅”的问题。②专项训练。我们根据学生实际,先后就拟题、编纲、开头、结尾以及正面论证、反面论证、联系论证等方面进行专项训练,有分有合,每次训练都精心设计,力求突出重点,以点带面,趣重劳轻,讲求实效。③升格训练。主要方式是重作训练,要求学生在教师、同学批改和课堂讲评之后进行二度作文,旨在积小胜为大胜,通过取长补短来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同时通过限时仿真训练提高写作速度,熟悉写作套路。④互批反思。每班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组4-6人,开展组内、组间互批,重视自主领悟反思。

 

 二、重感悟,抑讲扬学

 

 北京师范大学刘锡庆教授有云:作文有可教处,如语修逻、知识、基本训练等;有半可教处,如观察、思考、想象、表达等各种能力,不能直接传授,只能反复训练;有不可教处,才气、灵气、生气等。能教的,多用不上;半能教的,重要但得之很难;不能教的,又恰恰非常重要。所以,认清规律,按规律办事,不做、少做无用之功,是成功的保证。 

 学习的核心部分是感悟,感悟与训练结合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写作训练必须强化“悟”,作前、作中、作后都应边悟边练,悟练互促。作文指导也必须与训练结合,力求抑讲扬学,讲习互动,着眼于学生的领悟与吸收。作前练思路,悟写法;作中练表达,悟情感;作后练升格,悟标准。每次作文之前,先由师生共同“定向”,明确训练的目标与重点,确定训练的话题或题目,然后自主立意、编钢,修改完善后再在组内或班内展示交流,通过“头脑风暴”,互相开启思维,教师相机点拨,铺桥搭路,调理思路和情感,为行文成篇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中根据情感表达需要挑选语言,有意识地调动积累,力求词语丰富,句式灵活,文笔生动。作后注意通过自评互评自主反思,取长补短,明确升格的方向和重点。我们坚持“写三篇不如写三遍”的训练策略,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进行重作训练,真正做到“在训练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确保每次训练都有所收获。 

 作文是综合性很强的强脑力劳动,我们在写作训练中特别重视激发情感、训练思维。首先要培养高度责任意识和作文意识,教育学生敢于负责任地表达,学会对读者进行正面启发和引导,坚持“作文生活化,生活作文化”,把作文作为生活的必需。其次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找到写作情感的发源地,激发写作情感,唤起写作欲望。学生认为作文难,往往在于没有激越的情感,内在动力不足,不善于把生活中的感情因素运用到写作中。为此我们注意指导学生置身情境,学会调动、酝酿情感,激发写作欲望;重视生命情感的引发,指导学生寻找、提取最动情的生活画面,学会对生命情感进行智性反思和表达;指导学生用“移情法”引发联想,用激情驾驭写作,尽情挥洒,一挥而就。再次是要理清思维路径,让他们感到作文并不难写。

 

三、重积累,读写互动

 

在南开大学文学院大一新生的一次座谈会上,同学们透露作文得高分的“三招儿”:一是“套”,考试前苦背数篇不同类型的“范文”,考场套用必有好处;二是“凑”,用名言警句来凑数子字;三是“编”,只要情节能打动人,不惜编造自己“家破人亡”、“四肢残疾”。如此一来,我们所见到的学生作文自然是千篇一律,言不及义了。 

 读写互动、读写互促是作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策略。这里的“读”,大而言之包括从社会、生活、学习中接收的所有信息,具体而言,一类是读范文与习作,一类是读课文与教材,一类是读课外有形无形的“大书”。我们在写作训练中主要采取三种形式的读写互促:①坚持写品读随笔,指用笔记的方式记录阅读过程中“一闪念”间产生的疑问或感悟,包括对文本语句的质疑或独立见解。实践证明,品读随笔有利于丰富积累、训练表达和培养习惯,有助于打通读写,引导学生品味和运用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②范文压缩与感悟,教师提供或指定相关范文,要求学生每周压缩一至两篇范文,鼓励学生摘抄、模仿范文中的精彩句段,然后写出阅读或仿写感悟。范文来自于各级各类考场作文和竞赛作文,也可以是班上学生的习作,这类作文属于学生的同龄人作品,学生会觉得比较亲切,尤其是班上同学的习作,在互评自评的过程中更容易豁然开朗。③课文作文与点评,阅读课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强调阅读指导与写作指导结合,课文中的精彩句段和实用写法,要引领学生活学活用,比如《拣麦穗》中借景抒情的写法,《绿》中首尾呼应的写法,《项链》中的突转手法,都应指导学生借鉴领悟。更多情况是进行课文作文,比如改写、续写、缩写乃至同题作文、变体作文等,这种训练既可让学生走进又走出课文,培养“悦读”课文的兴趣,又学会了一定的写作方法,可谓一举两得。④倡导生活作文和生命作文,引导学生写自己,比如开学之初写“开学这几天”,军训之后写“我的军营生活”,学了传记后写“我的自传”,做了家务后写“今天我当家”,考试之后写“我本来可以考得更好”,这类作文旨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生活,从身边习见习闻的小事中领悟生活真谛,学生读生活、写周记,这无疑也是一种更高形态的读写互动。⑤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课余看到好的文章,听到好的歌词、广告词,听到街上行人口中的一句歇后语,看到报纸杂志上的一句名言,甚至数理化教科书上的一个词语,立即引起警觉,惊叹之、品味之、记录之,然后随机应变(可以引用,可以仿照改写),适时放到自己的文章中,成为亮点。

 

四、重仿真,扎实高效

 

怎样进行写作指导更有效?一般而言,作文指导可以从训练写法、激发情感、指导思路等方面入手,加强仿真训练,力求高效。通过写作方法指导,让学生的写作入题、入体、入格,进而举一反三。通过激发情感和训练思维,让学生找到写作情感的发源地,激发写作情感,唤起写作欲望,把生活中的感情因素运用到写作中,进而调理写作思路,写出优秀的作文。同时要改革作文评价方式,强化学生成功体验,形成良性循环。评价标准方面,注意定性与定量结合,不能用固定不变的标准衡量所有学生的作文,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体验。每次训练尽量目标单一,只要较好达成训练目标,就要给予充分肯定。评价方式方面,要变单纯的教师评价为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同时要多为学生提供各种发表机会,激励学生进步。作文指导方式方面,要特别关注学生写作状态,尽量实现个别化辅导,倡导面批,强化当面个别指导,改进作文评语,使之更加个性化人性化,避免评语过于严肃呆板、缺少激情和针对性。 

 写作指导还应妥善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一是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的关系,每次训练重点解决一两个问题即可。二是分与合的关系,坚持片段、专项训练与整篇作文训练结合,灵活开展提纲作文、片段作文、口头作文、升格作文、限时作文等作文方式。三是课内与课外的关系,打通读写,读写互动,训练与感悟结合,限时训练与自由作文结合。以指导学生“巧妙设置运思标志”为例,笔者采取“去、补、说、练四环节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全程作文指导,学生普遍感觉趣重劳轻。作前先“定向”,明确训练目标,指导设置运思标志的基本方法。方法指导阶段,教师印发若干优秀高考作文,抽出文中体现行文思路的关键句段;然后让学生补写、仿写或改写;在比照原文、认真修改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展示,教师相机点拨,对补写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点评,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训练的关键点;实践训练阶段,让学生借鉴、模仿例文的写法,在训练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 

 笔者坚持在明确评分标准的前提下进行自主评改、互动评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精心编制写作评价量表,根据训练需要调整各项目的权重与赋分,让学生学会运用标准指导写作与评改。在指导学生进行互动评改方面,具体分为组内、组际、班际互评与反批,我们常用的方法是,教师先做批前指导、点拨,然后进行分组轮改,要求由轮到的小组评改全班作文,同桌的两人为一个小组,两人都要认真评改本小组分到的几篇作文,两人都要写旁批和总评,并各自给作文按100分制打分,同时要给出书写和卷面等级,还要求在自己给出的总评和评分下签上姓名,并注明日期,最后各小组要评出1篇优秀作文参加全班展示交流,优秀作文要有推荐理由。教师对轮改情况进行浏览、反馈,然后把作文发回给学生,再进行组内自评、互评与反批,教师进行面批与辅导。互动评改的目的是作文升格,可视训练情况进行1至3次重作训练。对于优秀作文及精彩片段,或张贴展示,或装订传阅,或推荐发表,或早读齐读,总之在表扬和赏识中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浓郁的写作兴趣。 

 总之,我们主张“写三篇不如写三遍”,坚持重建模,思维领先;重感悟,抑讲扬学;重积累,读写互动;重仿真,扎实高效,充分发挥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升格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不断提升写作能力和水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中段作文教学的有效指导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何上好高中作文课
新课标下要树立初中作文教学的课程意识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