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晋斋 张璪《绘境》与我

此作泼墨后搁置近一年时间,今年三月初开始动笔,五月收工。
近几年在读古画上花了些许心力,古人内敛,今人看古画颇需要些功夫,元明清被解释的太多,再加上对山水史的宏观看待后,选择在五代与宋代中寻找讯息,亦不忘揣测唐人山水之境。
北宋山水对边缘线的处理较为确定,应是从自古以来骨法用笔的人物画法而来。此后遵循边缘线(结构线)而填充皴法以及渲染,这种主流画法朴素而古老,此般在李成《晴峦萧寺图》、范宽《溪山行旅图》与李唐《万壑松风》等名作中尤为明显。
此类碑式山水优点是气象雄浑博大,刚劲勇猛;容易导致的缺点是墨法缺失——乏淡墨致远。不过话说回来,优缺点本是一体两面,还是看画家的手段。
北宋后期郭熙山水善用墨而能阴阳晦明,但乏气象,因由在山石结构,卷云皴(鬼脸皴)宜平远之景而不宜高堂立轴,如《早春图》实像个局部,失了伟岸气象。从另外角度而言,郭熙的山水是政治图式的反应,但其自身又具备文人特质,所以属于折中主义,不同于隐士范宽对神性的敬畏。
范宽《雪景寒林图》对山石边缘线处理要活脱于《溪山行旅图》,这是笔者作为创作者而言的喜好与选择。
此类心得是为排除“己所不欲”的画法,正是当下常说的我不一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我清楚不要什么。这其实是对传统批判后继承的一种方法。
至于笔者所画有何新意?倒未必有,只是南水北山,云烟雾霭,在看了些许山水风景后不免对光、云、水有些不同古人的表现欲,但心知古人制式成熟,而我等不过是在“不成熟”中试着豁开口子,美其名曰“绘境”。


绘境一词来源于唐代张璪是绘画理论书名,可惜无传,传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来源于此,此句又有佛学意味,是故经典。传张璪松石举世无双,作画能尽兴写意,所谓双管齐下而能高格,今不能一睹风采,只好以徐渭之作遥想其风致。
但张璪是我心中的理想,倒不是因为同姓,但同姓确实增分。
所谓理想,是一种性情的风度,一种放浪形骸,但又能诉诸笔墨,在松石的图式流传过程中,荆浩、李成、郭熙、李唐以至于到了赵孟頫,他们都没有超越张璪,拿有作品传世与一位语言描述中的画家相比似乎不公平,但这是我的偏执,正是我之理想。
画者,文之极也。很多人引用邓椿此语,我倒作他解,所谓画家应该是极好文化修养后的喷薄,这是文人画的说词,事实上宋代之前画家上不得台面,甚至诗词文章都是政治之余的遣兴,绘画不及文学在宋之前的两千年皆如此,而文学涉及的语言与文字在佛道二家亦不提倡,所以好的文学与绘画都致力于“言外之意”与“象外之旨”,象外与言外是什么?正是此在当下,从这点上讲,范宽是笨拙的绘画者,因在一笔笔雨点般的刷写中此在是被塑造的,而非立地而得。直到南宋与元初,象外之意被迅速捕捉,此时的“写意”或许印证了些许张璪的绘境。

显然,张璪略带表演性的绘画是唐代风行的方式,吴道子画光环,裴闵舞剑,李白斗酒作诗,张旭脱帽草书等等,但这种在如今看来江湖的刻板印象却是大唐浪漫的风韵,张璪只能遥想,但董巨与宋代诸家却是可以拿来主义,好在山河依旧,按图索骥或师心,做一个笨拙的追寻者,绘境或写意。











无题

张军(晋斋)

纸本水墨

175x93c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同一片天空下
水墨洇诗 超凡脱俗——记著名画家杨晓旭
国画家郭公达写意山水作品
元耕中国画作品展
《林泉高致》原文及译文(五)
郭熙《窠石平远图》:山水里的永恒意象与时代气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