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1.2【醉艺述·第十一期】晴雯:理想照不进现实的悲怆

  【醉艺述】第十一期·曹雪芹诞辰300周年纪念

  红楼梦曲品红楼(二)

晴雯:理想照不进现实的悲怆

  

  子曰师说 | 曹雅欣

  《晴雯歌》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毁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

  晴雯-鲁金林(绘),1961年生于江苏省东台,师从顾青蛟先生,其作品题材多样。工笔画作,清新脱俗,格调高雅,惟妙惟肖。写意作品,行神兼备,气韵生动,意境深邃。多次应邀海外举办展览。出版著作有中国画名家技法丛书《水禽》技法全解,中国画技法示范,白描,工笔,写意。《雁,鸭,鹅》等多种著作。现为民间职业画家。

  · 命运之最

  晴雯,几乎可算是曹雪芹前八十回的原作中,结局最悲惨的一个女子。

  我们可以拿她的命运与其他几位也是红颜薄命的女子做一番比较:

  与同样是华年早亡的秦可卿比,可卿的身后事,可谓是极尽哀荣,浩浩荡荡,体面风光,在达官显贵的围绕中隆重安葬,而晴雯在临终前饮食不继,受尽人间冷落,于贫病交加中孤苦而死;

  与同样是遭受欺凌而病体缠身的香菱比——香菱在前八十回中虽然还没有明确的死亡结局,但根据曹雪芹的伏笔,她的命运走向必将会香消玉殒,然而香菱毕竟还有名正言顺的身份归属、有舆论同情的精神安慰,她是薛家的一份子,又受着贾府上下的怜惜,而晴雯不仅是在病体缠身、最困顿窘迫的状况下被驱逐出府,而且还背负着狐媚惑主的罪名,这对于封建礼教社会里的女子不啻是千刀万剐,名誉的玷污比生命的夭折更加令人绝望;

  与同样是以奴仆之身而冤死的金钏相比,金钏的投井而亡让生命消失得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而晴雯的生命是拖拉了一段最生不如死的惨痛岁月才无声寂灭,她被赶回哥哥家,无人照料、无人安慰,身心煎熬的哀绝在度日如年中被日夜放大、日夜加倍。

  我们看到七十七回是怎样描写晴雯被遣回哥嫂家后的情景?是说,“当下晴雯又因着了风,又受了他哥嫂的歹话,病上加病,嗽了一日,才朦胧睡了。”作者笔法非凡,虽只寥寥一笔带过晴雯的境遇,却使那悲惨情景让人窥一斑而知全豹。当病中的晴雯看到宝玉来探望她时,哽咽半日,对宝玉的第一个要求竟然是说“你来的好,且把那茶倒半碗我喝.渴了这半日,叫半个人也叫不着”。可想而知,晴雯生命的最后阶段,是何等屈辱难捱。

  经过比较,令人唏嘘,虽然都是薄命红颜,却还有很大不同:可卿死得风光,晴雯死得惨淡;香菱死得名正,晴雯死得冤枉;金钏死得刚烈,晴雯死得窝囊。

  而这样一个命运结局最为悲惨的女子,生命过程却最为鲜亮活跃。晴雯的性格,敢爱敢恨、快人快语,喜怒分明、爱憎不饰,乐观热情、聪颖灵动,开朗明媚、率真天然。

《红楼梦人物之晴雯》 作者 鲁金林

  · 赤子之心

  当然,晴雯的性格里还有为人所不喜的那一面,比如:嘴里不饶人、手下不容情、任性里略带尖酸刻薄、锐利中隐含傲气凌人。

  这些缺点看起来仿佛和黛玉很像,就如同袭人那顾全大局、端庄正统、温柔和顺、绵里藏针的性情和宝钗也非常接近。所以红学家早就提出了 “晴为黛影”“袭为钗副”的说法。也就是,晴雯是黛玉的影子,袭人是宝钗的副本。

  可以说,宝钗和袭人的缺点一向很隐蔽,很不易知,而黛玉和晴雯的缺点始终很明显,很不高明。那么,为什么大家还依旧喜爱黛玉、热爱晴雯呢?

  因为,黛玉和晴雯所流露的都是真性情,她们一生都在以“真”面世,纵然有着种种令人恼火的小毛病,但“真”的强大力量,足以令她们的“善”与“美”接踵而至。无论是嗔是喜、是哭是笑,都能够让人看到黛玉和晴雯心底的真实风景,她们的心如水晶透明,冒着易碎的风险,却不改其质。

  因为真实,所以无论好坏的流露,都令人敬重。

  在社会生存当中,我们哪一个人敢完全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绪?我们哪一个人能够按照自己的真正心意过活?我们往往没有这样的勇气和条件,而黛玉和晴雯,她们无畏地活出了世人所不敢进行的生活方式。

  真性情的保有和护持,是一个人最为珍贵的赤子之心。

  而对比之中的宝钗和袭人,就习惯了总是用规矩和心思将自己包裹得圆润和睦,模范化的外表,叫人感觉似乎摸不清她们标准微笑下的真意、合度言谈后的实情。

  当然,并不能说这种性情就是虚伪庸俗、就是不可爱的。世上既然有黛玉、晴雯的直截了当、顺性而为,就必然要有宝钗、袭人的深沉含蓄、思虑周全。中国文化正是强调“ 一阴一阳谓之道”,没有这不同性情之间的冲突与包容、差异和补充、对抗和担待,就构不成社会的平衡,也就写不出各自的故事,形不成多彩的命运。

  只是,单从个体感受的角度而言,宝钗和袭人这一类被培养为教化范本型的人物,因为把真性藏得太深太久,乃至她们自己,也已经忘了。就像第四十二回宝钗规劝黛玉不要看戏曲杂书时说的:“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勾个人缠的。……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原本也有一份叛逆心和好奇心的宝钗,在社会的教化中,终于蜕变成了一位教育着黛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伦理规范维护者和传递者,忘了她也曾有过的自我性情。

  其实,宝钗与袭人反倒是活得不累,因为她们已经习惯了教条。而黛玉和晴雯却活得不轻松,真性的表达让她们屡屡受伤。

  宝钗和袭人是在努力活出别人,活在别人的规范和好评里;黛玉和晴雯是在努力活出自己,活在自己的个性和追求中。

  所以,纵然只是个丫鬟,晴雯却在大观园女性的万花丛中特别耀眼,因为她保留和绽放着属于自我的光彩。

  其他人,却选择归入大众的安全色里,继而湮于沉默。

  只是这样耀眼的个性,是会灼伤一些人的眼睛的,尤其是那些习惯了并且维护着黑暗的人。那些沉重到吃人的伦理道德、世俗观念就像是一张沉沉的黑幕,所有不合群的发光发亮在黑幕的笼罩下都是危险难存的。所以,在企图吞没一切另类光亮的黑暗里,晴雯的刺目光辉,注定只能是颗流星,注定陨殁。

 

《红楼梦人物之晴雯》 作者 鲁金林

  · 单纯之人

  晴雯所有的太过率直和无所顾忌、所有的不懂得收敛和自保,只是因为她还太单纯。单纯地以为,自己可以一直活在这份备受宝玉和姐妹们呵护欣赏的光亮温暖的小圈子里,殊不知周遭更大范围的黑暗力量随时可以把她弱小的火光吞没。单纯的代价是生命,而她却从未妥协。

  晴雯的单纯无机心,表现出来是她的敢爱敢恨和后知后觉:

  第三十一回中写了著名的情节“晴雯撕扇”,那一次晴雯是和她不喜欢的袭人斗气、和她喜欢的宝玉赌气,她的耍脾气也是直来直去;

  第五十二回晴雯病中为宝玉深夜缝补那件珍贵的、连专业绣匠都束手无策的雀金裘,病上加重也奋不顾身,只为避免宝玉着急;

  而到七十七回,在屈辱和病痛中即将告别人世的晴雯也终于流露出了对宝玉的向往之意,她说:“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另有个什么道理?当然是和宝玉超越主仆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道理。

  所以,人们就常常在探讨一个问题:晴雯是不是也爱上了宝玉?是不是也想嫁入贾府?

  其实,回答还是如同上述所言:晴雯还太单纯。

  太单纯,她在宝玉面前对袭人的冷嘲热讽、拈酸吃醋,都是出于她对袭人暗地里小动作的鄙视,和对于自己最亲近之人被他人争抢时、弗洛伊德所说的出于本能的嫉妒。 小心眼的晴雯,因为她还是个孩子。正是单纯如孩子,才不懂得遮掩。

  因为太单纯,所以第三十四回中,当她被宝玉派去给黛玉送旧手帕、私下传情时,黛玉收到手帕,已经是悲喜重重、情思涌动了,而晴雯呢?书中写她是“一路盘算,不解何意”,她又苦苦思索了一路还傻傻得不明所以。 憨憨的晴雯,因为她还不懂得爱情。

  晴雯的太过单纯,至少截止到她出府时,还从没想过要去了解爱情,更没想过要为自己的未来谋划一个位置。所以晴雯对宝玉的爱,是出于本性的爱,无关男女,无关风月。

  而当抄检大观园后,奴仆们对晴雯的嫉恨迫害、诬陷她作风狐媚,王夫人对晴雯狠心驱赶、认为她轻狂危险,等于是对晴雯单纯懵懂的生命给予了当头棒喝的重重一击,这一击,敲醒了她纯粹的心灵!——但是,虽然她被棒喝一声惊醒,惊醒自己居然有机会成为吸引住宝玉的最大潜在威胁、惊醒自己原来如此有能量去设计和获取令人艳羡的下半生,然而此时的她,已是命在垂危,一生已经要终止。

  晴雯的人生,一直只是在单纯地快乐着,不事机心,不思贵贱。“勇晴雯病补雀金裘”,就展现了她过人的灵气和逼人的勇气。然而命中注定的是,这样一个灵巧如纤云的女孩子,心地再如云般高洁,也不得不面对着“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人生悖论。

  雯,是指有花纹的云彩,可以想象,那必是朵美丽的云彩。但云上的花纹也让人感觉到,那又是隐隐带着阴霾的云彩。“晴雯”,就像她的名字一样,一生都在努力做一朵晴朗的云彩,却注定生来的地位与心愿已有云泥之别,逃不过命运阴沉的笼罩。就像第五回描写到的、晴雯命运判词上的那幅画所示:“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

  这就是,虽有光风霁月的理想,却是乌云压顶的现实。

 

《红楼梦人物之晴雯》 作者 鲁金林

  · 社会责任

  如果我们还原生活来看晴雯这个人物,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优点缺点都很明显的女孩子,正像是我们时常会遇见的一些人,在很多人的生命里,也肯定会有晴雯这样的一个朋友:她可能不拘小节、不图上进,总爱开开小差、说说笑话,嘴里不积德、脾气不算好,让老师不看好、让家长不省心。可是,一旦朋友有困难、有需要了,她二话不说冲在前面,两肋插刀肝胆相照,火气十足义气更十足。 晴雯,就像是我们身边那些容易得罪人、却心眼儿好心肠直的伙伴、发小。晴雯式的伙伴,可能从来不是个好学生,可她一直是个好朋友。

  然而在不够多元的社会、在不够包容的时代,晴雯式的人物,总是一份直脾气恼了别人、一副热心肠害了自己。她们远不如表面循规蹈矩而内里自有主张的袭人式的乖乖女走得好、走得远。

  这两类人各有各的苦,也各有各的获得。晴雯痛快了当下、潜藏了危机,而袭人式的乖乖女,虽赢了口碑,却苦了内心情绪的抒发,就像第三十回,袭人被宝玉一脚揣在肋骨上,被踢得夜里吐血,自己又痛又惊,可还是得佯装无事避免他人知晓,怕人笑话更怕惹出事端。而且,袭人在一定程度上的害人害己实在也很可怜。比如,当晴雯和四儿被王夫人粗暴地撵出府后,宝玉就疑心是袭人在背后中伤了晴雯,而袭人,确实在宝玉挨打之后,私下跟王夫人进行过此类暗示,从而更加博得了王夫人的信任,更加稳固了自己作为宝玉身边第一丫鬟的地位,甚至已经获得了日后将晋升为宝玉侍妾的暗示。然而根据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判词中所示,袭人最终也与她心心念念的公子无缘,落得的是并不如意的下场。

  因而,同是身为奴婢,虽然晴雯的不识时务、坚持自我叫人疼惜爱怜,但是袭人的屈服权贵、步步为营其实也无可厚非——对于袭人及其她所代表的一个阶层来讲,处于弱势地位的奴仆,想要保护自己的命运,就不得不苦心谋算;而对于宝钗及其她所影射的一个群体来讲,处于弱势群体的女性,想要掌握自己的命运,也不得不左右逢源。 所以,我们若是指责袭人或宝钗等人是否有机心有伪装都没有太多意义,我们该去指责和改变的,是那个无法给这些弱势人群以安全感的社会。

  一个成熟、安全的社会,社会各阶层都应该是相对稳定的,既很少有突然间大起大落的阶层,又能提供给下层民众、给卑微者一条既不伤人也不自伤、能够合理平稳上升的道路。

  晴雯的悲剧命运不单属于她个体,是她这个阶层所有人都可能遭遇的命运,比如被贾赦逼婚而誓不嫁人的鸳鸯、被王夫人辱骂而投井的金钏、因一杯枫露茶而被撵出府的茜雪、因与宝玉同天生日而被王夫人驱除出府的四儿……再有头脸的丫鬟也会被一朝改换命运,而无法掌控自己的幸福。《晴雯歌》,这是一首群体的悲歌。

  这就像张艺谋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里,府里那位老爷的角色自始至终就没有一个面部镜头。因为这位老爷代表的是一个掌握着府中他人命运的统治阶层,是一个高高在上而不受约束制衡的权力阶层。他的面貌具体是老是少、是美是丑都无关紧要,我们也不需要知道,因为他的阶级属性决定了他必将跋扈、残忍、畸形,这个阶层的老爷们,虽然形象各自模糊,但是性质高度统一。

  如同,晴雯看起来虽然结局最惨、形象最鲜明,其实也只是命运雷同的大群体中、那一个小符号。

  一个人不幸,只是个体问题;多数人都不幸,一定是社会问题。曹雪芹在书中用茶酒名称的谐音暗示了“千红一哭(千红一窟)”、“万艳同悲(万艳同杯)”,他是在控诉一个不合理的、给不了人安全感的社会。——比如,王熙凤的揽权揽财,终极原因就是她缺乏安全感,只有把权和掌财才能使她略感安心;再比如,袭人行使小动作,也是因为恐惧不安,她看到贾母和宝玉都喜欢晴雯,晴雯很有可能会替代她的位置,这使从小就被家里卖入贾府的她充满了不安全感;又比如,赵姨娘格外痛恨凤姐和宝玉,多次对这两人给予迫害,更是出于她生命里极度的不安全感,她的妾侍地位是如此卑微,连自己的亲身女儿都鄙视她,而唯一的儿子贾环因为是庶出,处处都不如宝玉受宠。

  曹雪芹真实写出了这些人物的可恨与可悲,并非是要抨击所谓的反面人物,他是在悲悯:一个 给不了人安全感的社会里,每个人都会变得可怕,每个人其实都是可怜。

  只有期待一个更为健康的、文明的社会,才能给所有群体以相对平等的生存机会,相对安全的生存空间。

  在那样一个社会,晴雯的单纯不再需要被迫改变,而袭人的慧心也不必走样变形。所以,她们的幸福,不只是自己的责任,更是一个文明社会应当替她们去着想和承担起的责任。

  作者介绍:

  曹雅欣,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副秘书长,“子曰师说”微信号、“学习经典”微信号创始人。

  青年文化学者。独立撰稿人、文化主持人、国艺解说者。

  光明网“醉中国”专栏作者。在光明网开设“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版面。其“国学与时政”系列文章,分别被全国上百家主流网站广为转载。

  策划并撰写了“琴梦中国”系列作品,包括《琴梦红楼》《琴颂诗经》等。

  “国艺解说”是曹雅欣首创的一种讲与演并重的、多种艺术形式结合的文化传播方式。在“琴梦红楼”、“琴颂诗经”琴歌艺术音乐会中,担任每场音乐会的文化主持。

  始终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播,把国学、国艺做时代性解读。

  

[责任编辑:张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黛玉敲门,晴雯为什么会抱怨宝钗?说出来你别不信!
浅谈《红楼梦》
袭人:最应该被道歉的女孩
除了黛玉,她是最无私的人
黛玉敲门,晴雯为何抱怨宝钗?
宝玉给黛玉送手帕,为何避开袭人让晴雯去,袭人已失去宝玉的信任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