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二经病痛的配穴法

十二经病痛的配穴法

 

我们把人体看作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而经络联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十二经病痛配穴法是根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及,有病就有点,经络相通,脏腑别通,选经配穴的方法。治疗经络病与脏腑病,我门的辨证方法是,头面躯干四肢的病痛,定为经络病,以经络辨证为主,经络辨证,就是通过望,问,切等方法,辨别疾病是在哪条哪几条经络上,就是辨别清楚是什么经络病。每条经络选用两个穴点,十二经络共选用二十四个穴点。十二经病痛的配穴法,充分体验体现了中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例如;下病上治,左侧下肢足太阳膀胱经的病,1取右侧上肢[腕骨]2取左侧上肢[太渊] 3,取左侧下肢[大钟]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方法。1同病异治,例如头痛,前头痛为足阳明胃经所过,用足阳明胃经配穴。侧头痛为足少阳胆经所过,用足少阳胆经配穴。头顶痛为足厥阴肝经所过,用足厥阴肝经配穴。后头痛为足太阳膀胱经所过,用足太阳膀胱经配穴。2异病同治,如后头痛,颈椎病,背痛,腰椎病,坐骨神经痛,委中痛,都是足太阳膀胱经所过,均可用一组足太阳膀胱经配穴腕骨,太渊,大钟,治疗。治疗方法简便、实用、疗效快捷,一个格式化的诊治方案。

十二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对病人所反映的症状、体征进行分析综合,以判断病属何经、何脏、何腑,并进而确定发病原因、病变性质及其病机的一种辨证方法。

划分病变所在的经络病位,源于《内经》,后世多有发挥。《灵枢·经脉》载有十二经病证,奇经八脉病证则以《素问·骨空论》、《难经·二十九难》及李时珍奇经八脉考》论述甚详。

经络分布周身,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关节,沟通上下内外,使人体各部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当人体患病时,经络又是病邪传递的途径,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人体,首先导致经络之气失调,进而内传脏腑;反之,如果脏腑发生病变时,同样也可循经络反映于体表,在体表经络循行的部位,特别是经气聚集的腧穴之处,出现各种异常反应,如麻木、酸胀、疼痛,对冷热等刺激的敏感度异常,或皮肤色泽改变等。这样,便可辨别病变所在的经络、脏腑。

经络辨证是对脏腑辨证的补充和辅助,特别是在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中,更常运用经络辨证。

经络辨证的内容有十二经脉病证奇经八脉病证

十二经脉包括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

十二经病证有一定规律可循,可表现为本经经脉循行部位和所属脏腑的病变。掌握其规律和特点,便有助于推求病变所在的经络及脏腑。

一、经络循行部位的症状

经脉受邪,经气不利,所现病症多与其循行部位有关。如足太阳膀胱经受邪,可见项背、腰脊、窝、足跟等处疼痛;由于肝经循行于胁肋、少腹,故《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

二、经络及所属脏腑症状

经络受病可影响脏腑,脏腑病变可反映于经络,而常表现为脏腑病候与经脉所属部位的症状相兼。如手太阴肺经病证,可见咳喘气逆、胸满、臂内侧前缘疼痛等,并常在肺俞、中府等穴出现压痛感。

三、多经合病的症状

一经受邪,可影响其他经脉,表现为多经合病的症状。如脾经有病可见胃脘疼痛,食后作呕等胃经症状;足厥阴肝经受病可出现胸胁满痛,呕逆,飧泄,癃闭等症

1手太阳小肠

主要临床表现:耳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颈项转侧不利,肩似拔,似折,少腹胀痛,尿频,泄泻或便秘。

病机分析:手太阳小肠经之支脉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外眦入耳中,本经病则经气不利,故耳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颈项转侧不利;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循前臂外侧后缘上行,绕行肩胛交肩上,经气不利则肩似拔,似折;小肠气机郁滞则少腹胀痛;泌别清浊失职则尿频,泄泻或便秘。

2手少阴心经病证

本证是手少阴心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心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咽干,渴而欲饮,胁痛,手臂内侧疼痛,掌中热痛,心痛,心悸,失眠,神志失常。

病机分析:手少阴心经支脉从心系上夹于咽部,心经有热则咽干;阴液耗伤则渴而欲饮;心之经脉出于腋下,故胁痛;心经循臂内侧入掌内后廉,心经有邪,经气不利,故手臂内侧疼痛,掌中热痛。心脉痹阻则心痛;心失所养,心神不宁,则心悸,失眠;心主神明,心神被扰,则神志失常。

3足太阴牌经病证

本证是足大阴脾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脾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舌本强痛,食则呕,胃院痛,腹胀善噫,身重乏力,活动不利,股膝内肿胀厥冷,足大趾麻木,活动欠佳,食不下,烦心,大便溏薄,或泄泻,水肿,黄疸。

病机分析:脾经之脉连干舌本,病则舌本强痛;

脾病及胃,胃气上道则呕;气机阻滞,则胃脘痛;健运失职,,升降失司洲腹胀善噫;湿困脾土则身重乏力,活动不利;脾脉起于足(足母)趾上行膝股内廉,经气不利,则股膝内肿胀厥冷,足大趾麻木,活动欠佳;脾与胃相表里,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测食不下,烦心;脾虚水湿内停,传化失司,则大便溏薄或泄泻;水湿泛滥则水肿;脾虚水湿影响肝胆,肝失疏泄,胆汁横溢,则黄疸。

4足阳明胃经病证

本证是足阳明胃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胃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身前为甚,咽喉肿痛,鼻衄,齿痛,口眼歪斜,胸腹及下肢外侧疼痛,足背痛,足中趾麻木,活动不利,胃皖痛,呕吐,消谷善饥,腹胀满,水肿,惊惕,发狂。

病机分析:阳明之经行于身前,阳明气盛故发热身前为甚;阳明经脉起于耳之交钕中,循鼻外,还出挟口环唇,其支者循,,循喉咙,入缺盆,下隔,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冲中,由股下足入中趾,胃火循经上炎则咽喉肿痛,鼻衄,齿痛;风邪中于经脉则口眼歪斜冲h邪侵袭,经脉不利,则经脉循行部位胸腹及下肢外侧疼痛,足背痛,足中趾麻木,活动不利。外邪侵袭胃腑则胃院痛;气机郁滞,胃气上逆则呕吐;胃热亢盛则消谷善饥;胃与牌为表里,胃病及脾,健运失司,水气泛滥测腹胀满,水肿;胃热熏心,心神不宁,则惊惕,发狂。

5手阳明大肠经病证

本证是手阳明大肠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大肠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齿痛,咽喉肿痛,鼻衄,流清涕,颈肿,口干,肩前及上肢伸侧前缘疼痛,大指次指疼痛,麻木,屈伸不利,腹痛,肠鸣,大便泄泻或大便秘结。

病机分析:手阳明大肠经支脉从缺盆上颈贯颊入齿中,上夹鼻孔,大肠经受邪,经气不利测齿痛,咽喉肿痛,鼻衄,流清涕,颈肿及口干。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行,上肩出箅骨之前廉,大肠经受邪,经脉不利,则其循行部位肩前、上肢伸侧前缘疼痛,大指次指疼痛,麻木,屈伸不利。湿热下注大肠,气机不利,则腹痛,肠鸣;大肠传道失司则大便泄泻,热结大肠或肠道津液受损则大便秘结。

6手太阴肺经病证

本证是手太阴肺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肺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恶寒,或汗出中风,肩背痛寒,缺盆中痛,肺胀,咳喘,胸部胀满,心烦,小便数而少,少气不足以息,手足心热。

病机分析:风寒之邪侵袭体表,肺主皮毛,卫阳被遏,卫气抗邪,则发热恶寒;风性疏泄,营不内守,则汗出;寒邪侵袭,肺经经气不利测肩背痛寒,缺盆中痛。肺肺失宣肃,肺气不利,则肺胀,咳喘;肺气郁阻,则胸部胀满;外邪内扰则心烦;肺失宣肃,通调水道失职,则小便数而少;肺气虚则少气不足以息;肺阴不足,则手足心热

7足厥阴肝经

证是足厥阴肝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肝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腰痛不可以俯仰,胸胁胀满,少腹疼痛,疝气,巅顶痛,咽干,眩晕,口苦,情志抑郁或易怒。

病机分析:足厥阴肝经之支脉、别络,和太阳少阳之脉,同结于腰踝下中篌、下篌之间,经气不利则腰痛不可以俯仰;足厥阴肝脉过阴器,抵小腹,布胁肋,肝脉受邪,经气不利,则胸胁胀胀满,少腹疼痛,疝气;肝脉上行者循喉咙,连目系,上出额至巅顶,本经经气不利则巅顶痛,咽干,眩晕;肝主疏泄,肝气郁结,郁而化火则口苦,情志抑郁或易怒。

8足少阳胆经病证

本证是足少阳胆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胆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头痛,额痛,目眩,目外毗痛,缺盆部肿痛,腋下肿痛,胸胁、股及下肢外侧痛,足小趾、次趾不用,口苦,黄疽,胁肋疼痛,善太息,疟疾,恼怒,惊悸,虚怯,失眠。

病机分析: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毗,上达额。本经有病则头痛,额痛,目眩,目外毗痛;足少阳胆经其支者绕耳经颈部结喉旁下行缺盆,经腋窝循胁肋,沿股、下肢外侧中线下行至小趾、次趾之间。本经有病,经气运行不利,则缺盆部肿痛,腋下肿痛,胸胁、股及下肢外侧痛,足小趾、次趾不用。胆主藏和排泄胆汁,胆汁横溢则口苦、黄疽;胆气不畅郁滞则胁肋疼痛,善太息;胆为少阳,可表现为往来寒热,故辨疟疾为少阳;胆气郁结化火则恼怒;胆为中正之官,具有决断功能,胆病则决断功能失常,故惊悸,虚怯,失眠。

9手少阳三焦经病证

本证是手少阳三焦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三焦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耳聋,耳后疼痛,咽喉肿痛,目外眦痛,面颊肿痛,肩、臂、肘外侧疼痛,小指次指不用,腹胀,水肿,遗尿,小便不利。

病机分析:手少阳三焦经脉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出走耳前,交颊,至目外眦。本经有病,经气不利,故耳聋,耳后疼痛,咽喉肿痛,目外眦痛,面颊肿痛。手少阳三焦之经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外,上肩,经脉有病,则肩、臂、肘外侧疼痛,小指、次指不用。三焦主持诸气,疏通水道,输布水液,三焦气机不畅,则腹胀,气化不利冰液泛滥则水肿;膀胱气化失司则遗尿,小便不利。

10手厥阴心包经病证

本证是手厥阴心包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心包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手心热,臂肘挛急,腋下肿胀,甚则胸胁支满,心痛,心中檐檐大动,面赤,烦心,喜笑不休。

病机分析: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循胸出肋,上行至腋窝,沿上肢内侧中线至掌中,本经病变则手心热,臂肘挛急,腋下肿胀,甚则胸胁支满。包络受病,心脉瘀阻则心痛,心中憺憺大动;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心包有热则面赤;心主神明,心包受邪则烦心,喜笑不休。

 

11足少阴肾经病证

本证是足少阴肾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肾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脊股内侧后缘疼痛,足心热痛,舌干,咽喉肿痛,心烦疼痛,咳唾有血,气喘,面色黧黑,惊恐不安,遗尿,造精,月经不调。

病机分析:足少阴肾经之脉起自足小趾斜趋足心,上馁出奈,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本经病变则脊股内侧后缘疼痛,足心热痛;足少阴肾经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本经病则舌干,咽喉肿痛,心烦疼痛。肾精亏损,肾阴不足,虚火内动故咳唾有血;肾为气之根,肾虚则不能纳气故气喘;肾虚气血流行不畅则面色黧黑;肾在志为恐,肾气虚则惊恐不安;肾虚固摄作用减弱,膀胱失约则遗尿;肾气不因则遗精,肾虚冲任失调则月经不调。

12足太阳膀胱经病证

本证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膀胱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恶寒,发热,鼻塞,鼻衄,头痛,目痛,项背、腰、臀部及下肢后侧疼痛,足小趾麻木不用,少腹胀满,小便不利,遗尿。

病机分析: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外邪侵袭,本经受邪,则恶寒,发热,鼻塞,鼻衄;膀胱经之脉上额交巅络脑,邪气随经上逆则头痛;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下行项后,一支挟背抵腰,下行经股入奈窝,一支循背下行,至奈窝后又下行,至外踝折向前,至足小趾,经气不利,则目痛,项背、腰、臀部及下肢后侧疼痛,足小趾麻木不用。膀胱气化失司,则少腹胀满,小便不利,遗尿。

李逵推荐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水音
《百日学中医诊断》4.5.1. 经络辩证【十二经脉辩证三】
经络辨证十二经脉
中医诊断学:经络辨证之十二经脉病证及记忆歌诀
内经临床运用 (藏象经络)6.48.灵枢·经脉
手少阳三焦经病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