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发现身边的中草药 | 提升阳气,把酒话“升麻”

发现身边的中草药 | 提升阳气,把酒话“升麻”

原创 2017-03-24 ? 佩兰 中医同城


其叶似麻,其性上升,故名升麻





一望如麻叶正繁,青丝细细喜轻翻。

气沉下部宜升举,经在阳明可引援。

泻痢崩淋应奏效,怔忡呕吐反成冤。

补中益气汤真妙,惟有东垣采本源。

“草药化诗词”是自古流传下来的一种比较有趣的中药文化。或许,每个在中医药相关行业兢兢业业着的同道中人,与本草的相逢都有着那么一种奇妙的缘分,随着中医药歌诀的独特韵律一步步地踏入杏林。


对于中医药人而言,诗词不只是具有艺术美感的,更是实用的,草药诗和方剂歌的韵律或许成就了中医药这个专业的独家记忆。自古医家多“儒医”,著书立说,数见不鲜。


古诗也有不少文人墨客化用中药名,他们以诗词歌赋这些常见的记录文体,将一味味中药适宜地嵌入其中,给死物以活力,赋草木以生机”,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药名诗、本草诗、养生诗……将中医药的博大精深与诗词的优美韵律完美结合,既便于记忆传颂,也体现了“儒医”的文化底蕴。


开篇的这首《本草诗》便为清代赵瑾叔所做,该诗写的便是一味重要的中药——升麻。将升麻的性味、炮制方法、功效主治写入诗,清晰明了,易于记诵流传,不失为中医药文化与知识传承的有效方式。其中“气沉下部宜升举,经在阳明可引援”一句便言明了中药升麻的第一大特点——升阳举陷!


而升麻的其他所有功效(比如:发散风热,解表透疹,治旧泻脱肛,子宫下垂等症)几乎都是由这精辟的四字衍化而来。所以,倘若要准确灵活地应用好升麻这味药,那么就不得不深刻地理解这升举的阳气究竟指的是什么。


接下来,诸位看官们,请屏息凝视,我们来好好地了解了解下“气和气机”。  


小白:“师父,这《灵柩》中说的‘气’是啥子哟?"

师父:“中医学中的气,指的是人体内活力很强的、运行不息、无形可见的极精微物质,是推动脏腑生理活动的动力。”



小白盯着是一脸懵逼中……



小白:“这……这么官方标配的回答,本宝宝觉得很玄的有木有?!师傅,你看图图要不要先去外面练个气功参透参透?”

一本黄页书飞了过来——“啪!”

师父一手扶额,犀利的眼神削了小白一眼:“唉,你呀!不好好学习,成天想着玩。”



小白:“呜……图图冤枉啊……图图是真的不理解嘛!”

师父:“那好,怪为师喽~今天,我就好好跟你说说。这‘气’嘛,听过有句话叫‘人活一口气’没?说的就是这个气了。我们活着靠的是这运动不息的气,呼吸难受的时候,说肺气不畅;胃口不好的时候,说脾气失调;伤心郁闷的时候,说肝气郁结……


当然,气在人体中是有变化的,也就是所谓的气机,它有四种基本形式,我们将通常将其归纳为——升降出入。人身气机,升降出入,谓之一周。当气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的时候,就叫气陷。而气机失调,脏腑功能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懂了?”

小白:“哦!原来如此,图图终于明白了! ”



通过上面大段对话,估计大家对“气和气机”有个简单的了解了吧!《素问》有云,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而本文介绍的升麻恰好秉承了天地清阳之气以生,性味又主辛,故而能升阳。升麻能从混浊散漫之中,拔其精微之妙,实乃升阳举陷枢机之剂。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要升发阳气,前提是必须要正气足哦!升麻归于发散风热的解表药,而非补气药,正是因为它虽有较强的提升阳气功效,但升阳并不等同于补阳,即升阳气不可与补元气混为一谈,欲升则真气尚在方可,恰似巧妇安能为无米之炊邪?所以,除紧急情况下用来透疹解肌的升麻汤外,升麻一般不单行。


升麻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升麻、兴安升麻和大三叶升麻的根状茎。别名“窟窿牙根”,啧啧,看看它的中药饮片图,是不是觉得这名儿取的相当有艺术感!话说,有时候我联系不起来药名和它的饮片或者原形态模样,就去记它的别名,发现其中特别形象的,记忆就深刻很多啦。



升麻饮片来自深圳九味堂


升麻的发表力弱,一般表症较少应用,因其透发作用,故多用于麻疹透发不畅,常与葛根配合应用。升麻的升举阳气作用与柴胡相似,故两药往往相须为用,并多配补气药党参、黄耆以升阳举陷。


升麻佐于葛根,则入阳明生津解肌有效,同柴胡升气,则柴胡能升少阳肝经之阳,升麻能升阳明胃经之阳,一左一右,相须而成。(《本草求真》)


《中国药典》明确记载,升麻味甘苦,性微寒无毒,入大肠脾胃肺四经。《雷公炮制论》也说升麻可以“引葱白散手阳明之风邪,引石膏止阳明之齿痛,引诸药游行四经,升阳气于至阴之下”。此处,升麻的提升阳气之效力强可见一斑。


有趣的是,升麻由凉血除热之功变更为升发之性,这转变可谓大的。能够把性寒的药做升发之品用,不得不赞叹古人用药的智慧之高深,经验之丰富。而这或许与宋金元的医家对麻黄升麻汤、升麻鳖甲汤之药后的“汗出则毒出”(“凡热不太甚,必不发斑,惟其内热之甚,故发出于外。”——《本草新编》)的理解有关吧。


以前,我在电视上看过一部电影叫《医者童心》不过,现在想重温却悲哀地发现没有会员。我依稀记得,其中有段情节是这样的:当时,皇帝的某个大臣的小女儿全身发热,似偶感风寒,但服用多剂御医的药都不见好转,急得他在民间遍寻名医。



那个时候,为后世誉为“儿科圣手”钱乙,还是名不见经传的郎中一个。他了解情况后,没有像其他医生一样立即开方治疗,而是等了三天,待麻疹一出,开了一方,那个小女孩的病就好了,而钱乙也因此声名鹊起。很奇葩的治法,等疹子完全透出来了才加以治疗。


电视是否杜撰或是移花接木,因未看过钱乙的生平传记,尚不得知,不过,我倒是知道他的徒弟阎孝忠有一个很著名的方剂——升麻葛根汤(《阎氏小儿方论》),解肌透疹,治伤寒,温疫,风热壮热,头痛,肢体痛,疮疹已发未发。


小儿麻疹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病,董汲论此方,说:“大率世俗医者,斑疹欲出,多以热药发之,遂使胃中热极。治疹未出,疑贰之间,身热与伤寒温疫相似,及疮子已出发热,并可服之方。”此方效力颇为显著,难怪乎宋代儿科将升麻葛根汤列为小儿斑疹第一方


一提《医者童心》,有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医道乃天底下最最清白的营生。”或许,这部电影感动我的不是钱乙高明精湛的医术,而是对比于现下紧张沉重的医患关系,它深深地撩拔了我心底最干净的那根心弦。讲真,这句话放到当今社会,你去问问病人的感想,可能十之八九都是呵呵地付诸一笑。


其实,说到底多半是由于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不信任所至。对此,个人觉得医者父母心,患者身心堪忧,有不良情绪正常,和颜悦色加以说明便是,更可况还有国家的医保在,更何况,有什么能比生命健康更重要呢!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阅读 422
9投诉
精选留言

写留言

  •  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老的抗癌解毒奇药,载自名著,至今广为应用
升 麻(《本经》)
清热解毒,升举阳气--升麻
中医思维原创,“升阳”到底是什么?从三味中药解读“升阳”玄机
柴葛根
升麻历代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