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如里伤科摸法浅谈
摸法,即是医生用手指仔细地摸按受损伤的部位,依靠手指的感觉,以辨别损伤的部位与性质。历代医学文献中关于摸法的重要性,均有许多较为详尽的记载,如清代吴谦等所编著的《医宗金鉴》手法总论中说:“以手扪(摸)之,自悉其情。”在该书手法释义中又说:“摸者,用手细细摸其所伤之处,或骨断、骨碎、骨歪、骨整、骨软、骨硬、筋强、筋柔、筋歪、筋正、筋断、筋走”等。
伤科疾病不外乎为伤筋、脱位或骨折等三大类。临床上摸诊检査时,主要是摸肿胀、摸压痛、摸畸形、摸骨异常活动等。从摸诊所得到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是伤筋,是脱位或是骨折。
如系伤筋,临床上主要是摸肿胀和摸压痛情况。摸肿胀的大小、形状与软硬度;摸压痛的程度和范围等,以辨别是否伤筋与伤势的轻重。轻度伤筋者,一般伤部有轻度肿胀或无明显肿胀,局部压痛较轻。有些患者在摸查时,伤部无明显疼痛感,但当肢体向某一方向活动时,伤部筋肉受到牵拉而产生疼痛,这一类患者大多为扭伤或挤压所致。如腰扭伤和一些近关节部位的筋肉发生扭伤以及胸部轻度挤压伤,常可见到上述类似情况。较严重的伤筋,伤部肿胀明显,可出现较大的血肿块,压痛亦较明显。新伤肿块摸时多较柔软,如按棉被样感,有少数患者因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恰当,致使伤部瘀结不散,形成条状或硬结状的硬块,可经久不愈。严重伤筋时,肿胀更为严重,同时范围也更加广泛,压痛亦较剧烈。
如系关节脱位时,除摸肿胀,摸压痛之外,还应仔细摸查关节有无凹凸或塌陷等畸形。摸查时并应注意关节脱出的方向和位置,通过手的摸查,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关节脱位的类型。
如肘关节后上脱位时,外部呈靴样畸形,肱骨下端向前下方凸,尺骨鹰嘴向后上方凸岀;肩关节前脱位时,肩部塌陷成方形,三角肌下有空虚感,在腋下或肩部前方锁骨下,可摸到脱出的肱骨头。关节脱位时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筋肉损伤,其肿胀和压痛一般均比单纯伤筋更为明显和严重。临床中还有一部分患者,因暴力作用较小,使关节发生轻度错位,如儿童中的小儿桡骨半脱位和成人骶髂关节错位等,其伤筋症状多较轻,摸诊时,一般无明显肿胀或伤部仅有轻微肿胀或隆起。但其错位的关节处压痛常较明显,关节功能活动亦明显受限,这一点可与关节部位或附近筋肉的单纯伤筋相鉴别。
如系骨折时,除应摸肿胀、摸压痛、摸畸形之外,还应摸骨有无异常活动。骨异常活动是骨折的特有症状,摸诊时发现有骨异常活动,即表示有完全性骨折。但完全性骨折后,两断端相互发生嵌插以及不完全性骨折均无骨异常活动。骨折时,骨折部及其附近的筋肉往往损伤比较严重,骨折处可有明显而较严重的肿胀,甚至可引起伤处远侧肢体肿胀。如肱骨干骨折时,其肿胀可上至肩部,下至前臂及手部。新鲜骨折的肿胀,摸摸较软,局部多有灼热感,其压痛多为一线或一点,疼痛尖锐,压痛点固定不移,斜形骨折压痛比横形骨折压痛范围较大。如四肢长骨骨干发生横形骨折,斜形骨折或螺旋形骨折移位时,手指在摸查时感到骨折部的骨体增厚变粗,横形骨折其骨折部凹凸较明显,上下两骨折端凸出部相近,在同一水平线上;斜形骨折移位时,上下两骨折端凸出不在一水平线上,其上下凸出部相隔距离较远。如骨折后发生分离移位时,上下两骨折端之间,可摸到明显的沟隙感,如髌骨横形骨折发生分离移位时,一般均可摸到明显的沟隙。青枝骨折和裂纹骨折以及撕裂性骨折,仅为部分骨皮质受到破坏,均属于不完全性骨折,故在摸查时均无骨异常活动感,而且肿胀和压痛亦比完全性骨折为轻。青枝骨折在摸查时,可看到骨体有弯曲或向一侧凸出成角畸形;裂纹骨折或撕裂骨折在摸查时,压痛大多局限在一点上。
摸诊检查时,手法应由轻至重,由远至近,手法宜轻柔,切忌粗暴行事,以免增加患者的痛苦和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学习摸法,要懂解剖知识,掌握人体骨骼与关节的正常形态与结构等。然后在自己身上或别人身上认真摸比,细心体会。对于人体正常的形态要心中有数,指下明了,然后再到患者身上细心摸查,才能真正做到知其正而鉴其异。通过比较才能进行鉴别,方可达到对伤病进行正确诊断的目的。
现就我临床实践中常用的几种检查手法,介绍如下。
(一)指腹按压法
此法是检查手法之中的首要一法。即医者用一手握住伤部的远端,用另一手拇指的指腹部或拇、食、中三指的指腹部置于伤处,然后轻轻用力向下按压。仔细体察指下的感觉,注意伤部有无肿胀,压痛和凹凸不平等,即如古人所说:“手摸心会”之意。按压时应先由伤部远处开始,逐渐移向伤处,用力大小应根据病情和损伤部位而定。如筋肉半厚部位发生损伤时,检查时手指按压力应适当加大,并应仔细观察病人对按压的反应,有利于正确判断病情。
此法是临床上检查病人时最先施用的方法,一般在此基础上,再根据病情选用其它的检查方法。
(二)指压捋摸法
此法由医者一手握住伤肢的远端部分,用另一手拇指的指腹部与食指第二节和末节指骨的桡侧面,相对构成钳形,置于骨体前后或内外两侧的骨髓处,由上向下顺骨髓进行捋摸。细心体察指下的骨体有无凹凸不平和剔手之感,或骨干有无发生弯曲变形,以此判断是否有骨折或为单纯伤筋。
在摸骨干时,如摸到骨体有凹凸不平,即证明有骨折存在。如指下感觉上下两凸出部相距离近,则多为横形骨折或短斜形骨折;如上下两突出部相隔距离较远,则多为斜形骨折或螺旋形骨折;如骨干弯曲变形向某一方向凸出或成角,则为青枝性骨折(多见于小儿);如骨体光滑未摸到凹凸和弯曲变形,则大多为伤筋或为不完全性骨折,在运用本法时,两手指用力要均匀,不能时轻时重,或则可因指下感觉不一,而发生误诊。
此法还用于骨折患者在整复之后,以检查骨折是否达到良好对位。整复后如伤部骨体四周边缘整齐,无剔手之感,即表示骨折端已达到良好的对位。
(三)指压摇摆法
此法由医者用一手的拇指与食指相对按压于伤部,另一手握住伤部骨体的远端部分,并轻轻上下摇动。如指压摇摆时,指下感觉骨体有骨异常活动或骨摩擦音,即表示有完全性骨折;如指下无上述感觉,但伤部骨体某一部位压痛却很敏感,则多为不完全性骨折;如指压摇摆时,骨体无异常活动,但伤部压痛范围较广泛,压痛不似骨折那样尖锐,则多为伤筋。
此法主要用于检查四肢部位的骨折,应用时,手法应注意轻柔,摇摆幅度不要太大,切不可单纯为追求骨异常活动和骨摩擦音,而用力摇摆肢体,以免加重骨折端的移位和骨折部周围筋肉组织的损伤。
本法还可用于骨折后期,以判断骨折是否愈合,如骨折患者骨折部的骨异常活动消失,即表示骨折已愈合。
(四)双拇指压按法
此法主要用于检查肋骨骨折。检查时医者两手的手指自然张开,两拇指的指端相对,分别置于肋骨受伤处的两侧,然后一侧的拇指先轻轻用力向里按压肋骨。当指下感到肋骨被压动向里时,然后慢慢放松使之复原,在放松的同时另一侧的拇指轻轻用力将肋骨向里按压,如此反复数次,仔细观察伤肋的受伤部位有无疼痛出现。摸查时并应注意有无骨异常活动和骨摩擦音,如按压时伤部有剧痛时应考虑为骨折,如模查到骨异常活动或骨摩擦音则表明为骨折,如按压时伤部无疼痛出现,仅伤部有压痛则多为伤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科按摩手法与施治原则
常见的筋伤,是最考验徒手正骨医生的能力
《中医伤科按摩学》伤科:损伤的分类与辩证诊断
腰痛治疗:急性腰扭伤、慢性腰部劳损
中医伤科按摩学
按摩治疗急性腰扭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